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新世界秩序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新世界秩序

图片来自blogspot

新世界秩序(New World Order,有时写作NWO)是一项关于极权主义世界政府阴谋论。此系列阴谋论认为,世上有少数权力菁英阶级组成的秘密集团、影子政府与其密谋的全球主义议程在幕后操控世界,其最终目的是建立一个威权主义的世界政府,取代现今的主权国家民族国家体制来统治世界,这项计画称之为“新世界秩序”。

介绍

借由一个包罗万象的政治宣传来建立新的意识形态,让人类相信成立新世界秩序政府才是历史的进步。因此,许多有影响力的历史和当代人物,被该理论认为是透过许多掩护机构来操纵重要的政治和金融事件,并使全球的金融体系发生系统风险,作为逐步实现统治世界的阴谋。

在1990年代以前,“新世界秩序”阴谋论仅限于两个美国的反殖民主义:“爱国者运动”与基督教基要主义运动中关于世界末日敌基督的理论[1]

诸如麦克·巴肯和奇普·伯利特般的怀疑论者都观察到,右派民粹主义主张的反“新世界秩序”、反菁英主义、拒绝现有的政治共识等政治哲学,不仅有许多知识分子接受,而且渗透到流行文化中。在20世纪末,全球垄罩在千禧年主义、人们积极的准备面临世界末日的预期心理下,这项理论更加盛行于民间。2013年,根据公共政策民调基金会所做的电话调查显示,有接近三分之一的美国民众相信有一个隐密的权力菁英团体正在推动一项全球性议程,以及“新世界秩序”阴谋论的真实性[2]

专有名词的历史

在20世纪,许多政治家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英国首相温斯顿·邱吉尔都使用“新世界秩序”一词来指新的历史时期。其特征是世界政治思想的戏剧性变化,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权力平衡。他们都主张国际关系中的理想主义,成立能够进行全球治理国际组织,以民族自决为前提,让所有民族国家政府建立起全球意识,解决传统政治体制没有能力处理的问题。这些主张导致国际组织(如1945年的联合国和1949年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国际制度(如1944 - 1971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和1947 - 1994年的关税暨贸易总协定)形成。

“新世界秩序”阴谋论认为,这几项国际计划都是为了维持有利于美国的权力平衡,并强制规范国家之间的合作方式和条件,最终才得以让美国实现超帝国主义。同时自1930年代起,这些国际组织也受到自由主义、商业民族主义和旧保守主义的批评[3]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进步主义则支持、欢迎这些新的国际组织和政权。但由于产生民主逆差的现象,因此这些国际组织并无法阻止另一个世界大战,只是一个徒具形式的全球正义。联合国是1945年由美国银行家和美国国务院规划者设计的,并且该组织是保持主权国家权力的自由联盟,而不是促成一个民主世界政府。因此,全球的活动家组成了世界联邦主义运动,希望创造一个“真正的”新世界秩序[4]

英国著名小说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乔治·威尔斯在1940年代时,更进一步的重新定义“新世界秩序”这个专有名词:“它是技术官僚建立的世界政府计划经济的同义词”。乔治·威尔斯的主张在一些国有社会主义知识阶层流行起来[5]。1947年至1957年的麦卡锡主义期间,在加拿大阴谋理论家威廉·卡尔影响下,美国民间和基督教右派的鼓动者越来越相信共济会光明会犹太人正在谋划全球性的阴谋,类似第三国际和无神共产主义的世界政府正在形成。

该世界政府奉行国家无神论、官僚集体主义,该理论的支持者将它妖魔化、称之为“红色威胁”,因此成为圣经启示文学千禧年主义阴谋的焦点。“红色威胁”形成美国政治权力的核心思想之一,即政府由美国自由主义者和美国进步主义者所组成,他们的福利国家政策和国际合作计划,如美国对外援助都被认为是“新世界秩序”的议程之一。因为这些政策有助于推进集体主义,从而导致每个国家的政治体制都被世界共产主义所取代[6]

右派民粹主义旧保守主义的倡导团体,例如约翰·伯奇协会,在1960年代传播了大量的阴谋论,主张美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已经被新自由主义阴谋集团、贪婪的银行家和腐败政客所控制,他们蓄意使用联合国作为创建“一个世界政府”的掩护机构。这些对世人提出警告的倡导团体最终形成了反全球化运动,要求美国退出联合国。

美国作家玛丽·戴维森在她1966年的书《深刻革命》中,她将“新世界秩序”追溯至1913年,由欧美古老的金融家族组成的国际银行家们,阴谋建立了美国联邦储备系统,这个完全属于私人的机构竟然可以代表美国的中央银行体系。她并强调,这个阴谋组织后来在1921年成立了美国外交关系协会作为影子政府。在《深刻革命》出版后,许多读者会将“国际银行家”解释为一个假设的“国际犹太银行家族阴谋组织”,由罗斯柴尔德家族主导。

“新世界秩序”在1960年代末已经代表一群致力于破坏所有国家主权的秘密菁英。美国作家加里·艾伦出版了多本相关书籍,例如1971年的《没人敢称其为阴谋》、 1974年的《洛克菲勒的新世界秩序运动》、1987年的《抵制新世界秩序!》。

他详细阐述美国当前大多数右派民粹主义提出的阴谋论,以及反对全球主义的主题。因此在1990年代初期东欧剧变之后,美国极右派就将矛头转移到秘密共产主义头上,它代表“红色威胁”已经成为世界主义,也代表了“新世界秩序”。这是由于右派民粹主义反对商业国际主义,也有一部分是基于千禧年世界末日的预期心理,以及冷战时期(约1947至1991年)和麦卡锡时期猎女巫式的政治迫害(1950年代)。

接著,令该理论更加广泛的主因出现了。1990年9月11日,美国总统乔治·布希在波斯海湾危机和联邦预算赤字大会联席会议期间,在谈话措辞中使用“新世界秩序”一词,来描述冷战后美国与后苏联国家的合作目标。

1991年1月底,老布希又在一次谈话中指出:“海湾危机所牵涉的不仅是某一小国的利益,而是一个‘伟大的理想’,即建立‘新世界秩序’。在这个新秩序中,不同的国家集合在一起,从事共同的事业。更能免于恐怖威胁、更强力的追求正义、更能安全地追求和平,去实现人类共同的愿望 — 和平与安全、自由与法治”。《纽约时报》指出,“新世界秩序”遭受谴责是因为美帝国主义野心在中东的合理化,而美国保守主义者完全拒绝任何新的安全政策,并爆发联合国复兴的可能性[7]

美国企业家、电视新闻家帕特·罗伯逊在1991年出版了畅销书《新世界秩序 (帕特·罗伯逊的书)》,他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美国历史阴谋论基督徒。他在书里提到几个机构是“新世界秩序”的阴谋成员:华尔街、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美国外交关系协会三边委员会以及毕德堡俱乐部,这些机构完全由菁英集团、敌基督者掌控,并从幕后制造事件,不断暗中往世界政府的方向推动[8]

观察家指出,激进右派民粹主义阴谋论者,如律师琳达·汤普森、广播主持人马克·科恩克、作家罗伯特·史毕尔,推动了一股民间武装力量形成。他们举办集会、演说、枪枝展览,主张反国家主义,并透过发行书籍、无线电台、网路、传真、录影带宣传反抗“新世界秩序”的理论。他们的政治思想在广播节目和网际网路上散布极快,并深掘历史悬案如甘迺迪遇刺案幽浮事件等,都与“新世界秩序”有深层的关联。1990年代中期开始,这股文化力量已将“新世界秩序”阴谋论遍布全球。

好莱坞阴谋惊悚类型的电视剧电影也借由“新世界秩序”获得广泛的受众群体,例如没有标记的黑色直升机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集中营等激进右派阴谋论内容。尤其是1993年至2002年的电视科幻影集《X档案》、1997年的电影《绝命大反击 (电影)》和1998年的电影《X档案》。

在21世纪开始之后,特别是在2007年–2008年环球金融危机期间,许多政治家和学者,例如英国首相戈登·布朗[9]和前美国国务卿亨利·季辛吉都在措辞中使用“新世界秩序”来做政治宣传。例如他们呼吁对全球金融体系的改革,以及成立声称对新兴市场(如中国印度)有帮助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这些声明为“新世界秩序”阴谋理论提供了意想不到的成果,甚至让福斯新闻频道的谈话节目主持人肖恩·汉尼提说:“阴谋论者是对的”。

2009年,美国电影导演卢克·迈尔和安德鲁·尼尔推出了纪录片《新世界秩序 (电影)》,该影片备受好评。它探索了阴谋论世界,并访问相关阴谋论的专家,如美国广播电台主持人亚历克斯·琼斯,他多年来一直曝光秘辛、努力揭露毕德堡俱乐部的高度秘密会议、鼓吹九一一真相运动并大力反对“新世界秩序”[10]

该阴谋理论的日益传播和普及,也促成部分右派民粹主义者和左派民粹主义者成为政治盟友,他们共同反对菁英主义、反对“新世界秩序”的推行[11]

2013年4月2日,根据一家专门分析政治动向的美国机构 — 公共政策民调基金会所做的调查显示,有28%的美国民众投票认为,有一个秘密的、强大的菁英团体正在推动一项全球性议程,谋划著一种极权式的世界政府或“新世界秩序”来实现统治全球的目标。

美国作家大卫·威尔科克在他的书籍《同步键》中表示: 如果有接近三分之一的美国民众愿意透过电话告诉一个匿名的陌生人,他们相信像这样一个对人类有著巨大威胁的菁英团体确实存在,那么我们所讨论的,就不再是一种边缘的观点了。从1992年到现在,我花了数千个小时对这项问题进行学术式的调查与研究,结果让我相信,类似的秘密团体确实存在,而我们必须及时阻止他们

参考文献

  1. Berlet, Chip. Interview: Michael Barkun. September 2004 [2009-10-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2) (英语). 
  2. Wilcock, David. The Synchronicity Key:the hidden intelligence guiding the universe and you. 橡实文化. 2014-05-29: 第69页. ISBN 978-9866362880 (英语). 
  3. Buchanan, Patrick J. A Republic, Not an Empire: Reclaiming America's Destiny. Regnery PublishingRegnery Publishing. 1999 [2017-03-15]. ASIN B001NHW8GI.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3) (英语). 
  4. Hughes, J. Better Living Through World Government: Transnationalism as 21st Socialism. Institute for Ethics & Emerging Technologies. [2014-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31) (英语). 
  5. Wagar, W. Warren. H. G. Wells and the World State. Ayer Co Pub. 1977. ISBN 0-8369-5915-9 (英语). 
  6. Berlet, Chip. Dances with Devils: How Apocalyptic and Millennialist Themes Influence Right Wing Scapegoating and Conspiracism. The Public Eye. 1999-04-15 [2016-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07) (英语). 
  7. Judis, John B. George Bush, Meet Woodrow Wilson. 纽约时报. 1990-11-20 [2014-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4) (英语). 
  8. Barkun, Michael. A Culture of Conspiracy: Apocalyptic Visions in Contemporary AmericaA Culture of Conspiracy: Apocalyptic Visions in Contemporary Ameri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 edition. 2003. ISBN 0-520-23805-2 (英语). 
  9. Grice, Andrew. This was the Bretton Woods of our times. 独立报. 2009-04-04 [2014-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05) (英语). 
  10. Monfette, Christopher. SXSW 09: New World Order Review. ign.com. 2009-03-16 [2014-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06) (英语). 
  11. Gosa, Travis L. Counterknowledge, racial paranoia, and the cultic milieu: Decoding hip hop conspiracy theory. Poetics. 2011-06-11, 39 (3): 第187–204页 [2014-07-10]. doi:10.1016/j.poetic.2011.03.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