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未央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未央区,隶属于陕西省西安市,位于西安城区北郊,是丝绸之路的起点 ,西安市人民政府驻地。区境东至灞河,与灞桥区为邻;西依漆渠河,与咸阳市秦都区交界;南隔龙首北路,与新城区莲湖区毗连;北临渭水,与高陵区咸阳市隔河相望;西南部与雁塔区长安区接壤。介于北纬34°14'50"—34°26'22",东经108°47'08—109°02'21"之间,总面积264.41平方千米。

未央区名源自境内大汉皇宫未央宫,意为“繁荣兴盛,不尽不衰”。中国历史上先后有秦、汉、唐等11个王朝建都未央,区域古遗迹数量之多、面积之大、价值之高为全国区县之最 。其中秦阿房宫、汉长安城、唐大明宫等三大遗址区,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汉长安城是当时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朝代最多、存在时间最长的皇宫,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张骞先后两次从这里出发,凿通“丝绸之路”,打开了中外通商和大范围国际交往的大门,使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市。

2019年,未央区下辖12个街道 。2018年,未央区常住人口77.74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CDP)964.8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4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77.0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87.42亿元,三次产业比重为0.04:49.44:50.52。

地名由来

未央区名源自境内汉未央宫,意为“繁荣兴盛,不尽不衰”。

历史沿革

建置沿革

历史上先后有等11个王朝在未央建都。

西周时,为诸侯函伯封地函国。

秦孝公十三年(前349年),秦国迁都咸阳,置咸阳县,现境属咸阳县辖。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帝国建都咸阳,仍置咸阳县,现境属之。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西汉置长安县,治所设在汉长安城横门(今未央区六村堡乡相家巷一带),现境属之。

新莽始建国元年(9年),改长安县为常安县,更始元年(23年)灭新莽后恢复长安县原名。其治所及现境隶属未变。

东汉西晋前赵后赵前秦均置长安县,其治所及现境隶属未变。后秦建初元年(386年)复改长安县为常安县,北魏神四年(431年)又恢复长安县名。在此期间,其治所未变,现境仍属长安(常安)县辖。

北周明帝二年(558年),析长安县地置万年县,约以汉长安城洛城门为界,东、西分治:万年县辖汉长安城内外东部地区,治所设在汉长城八角街(今未央区汉城乡三官庙村一带);长安县辖汉长安城内外西部地区,治所设在汉长安城横门(今六村堡乡相家巷一带)。现境东部属万年县辖,西部属长安县辖。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汉长安城,隋都迁往大兴城,万年县改名大兴县。大兴、长安两县以大兴城朱雀大街为界,东、西分治,两县治所移至大兴城内。现境东部地区属大兴县,西部地区属长安县辖。

唐武德元年(618年),大兴县复名万年县。唐天宝七年(748年)改万年县为咸宁县。唐乾元元年(758年)复改咸宁县为万年县。现境东部归万年县,西部仍属长安县。

后梁开平元年(907年),改长安县为大安县,改万年县为大年县。

后唐同光元年(923年),恢复长安县和万年县名。现境隶属未变。

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改万年县为樊川县。现境东部属樊川县,西部属长安县辖。

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改樊川县为咸宁县。现境东部属咸宁县辖,西部仍属长安县辖,直至清末。

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2月,撤销咸宁县建置,其辖地并入长安县,现境属长安县管辖。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1月,长安县靠近西安市城区的4个乡划入西安市,将其中的未央、龙首(部分村)两乡合并,现境南部成立西安市第十一区,区公所驻曹家庙村。现境西部还有西安市第十二区部分辖地。

1954年9月25日,撤销西安市第八、第十一区建置,将其合并成立西安市未央区(惯称“小未央”)。同时在现境北部设草滩区。在现域西南部还有阿房区的部分辖地。

1957年4月22日,撤销未央区(“小未央”)建置,将其大部辖地划归草滩区,并将草滩区更名为未央区。

1960年5月20日,撤销新城、碑林、莲湖3区建置,将原新城区大部辖地划入未央区。

1962年4月7日,恢复新城区建置,未央区辖域恢复到1960年5月以前界线。

1965年9月20日,撤销未央、灞桥、雁塔、阿房4区建置,将其合并成立西安市郊区。

1980年3月2日,撤销西安市郊区建置,恢复未央区建置。

区划沿革

秦至清代

秦代,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县下设乡,乡下设里。咸阳县所辖乡里,在今未央区辖地内现知名的仅有长安乡(在今六村堡乡一带)、建章乡(在今三桥镇以北,高、低堡子一带)、阴乡(在今未央宫乡武库遗址一带)、樗里(在今未央宫乡讲武殿村一带)。

汉代,长安县城内设里,城外设乡。据《三辅黄图》记载,都城内闾里160个。见于《三辅黄图》、《长安志》、《汉书》、《居延汉简》的有宣明、建阳、昌阴、尚冠、修城、黄棘、北焕、北燠、南平、大昌、有利、假利、戚里、函里、孝里、杜里、当利、梁陵、棘里、嚣里、宜里、南里、苟里、五里、穷里等闾里。都城外所设的乡,在现境内,现知名的仅有长安乡(在今未央区西北部)、建章乡(在今未央区三桥镇以北)、千乡(在今西安城西北角外一带)。

三国曹魏时,长安县城内设里。西晋时县下设乡、里二级。前秦、后秦时县下设里,里下设闾。北魏时,县下改设党、里、邻三级。西魏沿用北魏制。北周时,县下设乡、里。这一时期,在现境内所设的乡、里,现知名的仅有长安县的建章里。

隋唐时,城内设坊,城外设乡,乡下设里。在现境内,现知名的仅有属唐长安县所辖的承平乡(在今未央区三桥镇阿房宫村向东一带)、青槐乡(在承平乡之南)、居德乡(唐长安城西北的龙首原上)、永平乡(今未央区三桥镇秦阿房宫遗址周围)、孝悌乡(今未央区三桥镇阎十村附近)、修仁乡(今未央区三桥镇杈杨村一带)、渭阴乡(今未央区西北部)、苑西乡(唐长安城北禁苑以西)。万年县设有龙首乡(唐长安城北龙首原一带),乡下设龙首里、未央里。

后梁开平元年至元代末(907—1367年),在今未央区辖地所设的乡、里(社),现仅知北宋时樊川县有龙首乡,长安县有苑西乡。

明代,在现境内,长安县设有苑西乡,咸宁县设有苑东乡。

清代,县以下改乡、里为仓(社)、廒。嘉庆年间(1796—1820年),咸宁、长安两县约以今未央、西铜路为界,东、西分治时,分别设仓(社)、廒。咸宁县在现境东部设午门、白花、五龙、北辰4社。长安县在现境西部设红庙、杨善、叶马、三桥、王寺(有现境的部分村)5廒。仓、廒建制沿用至民国初年。

民国时期

民国初期,沿用清制,隶属及政区未变。

民国二年(1913年)3月,撤销咸宁县建置,辖地划入长安县。现境属长安县辖,行政区划仍为仓、廒。

民国二十年(1931年),废仓、廒制,改设乡。现境有长安县未央、龙首、渭滨、杨善、阿房、三桥6个乡。各置乡公所。并有长安县浐桥乡、王寺乡和咸阳县沣桥乡的部分村。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国民政府推行区、联保、保、甲4级保甲制。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现境内有西安市第十一区和长安县龙首乡、渭滨乡、杨善乡、三桥乡。乡以下均设保、甲。

建国后

1949年5月27日,设立西安市第十一区临时人民政府。同年6月14日,废保、甲制。同年8月,西安市第十一区人民政府成立,区下设乡,乡以序数命名。初设4个乡,1951年5月调整为6个乡。

1949年7月,撤销龙首区建置,辖地划归渭滨区。同年8月,长安县渭滨、杨善、三桥3个县辖区均设区公署,驻地未变。区下设乡,以序数命名。渭滨区设7个乡,杨善区设8个乡,三桥区设4个乡和三桥市(镇)。

1950年4月,撤销长安县杨善区,将原杨善区第七、八两乡划归三桥区。由渭滨区的7个乡和原杨善区的一至六乡合并组成新成立的渭滨区,渭滨区共辖13乡。三桥区辖6个乡、1个市(镇)。

1954年9月25日,长安县渭滨区、三桥区划入西安市,在现境置未央、草滩、阿房(有今未央区三桥镇部分辖村)3个市辖区。

未央区由西安市第八区、第十一区合并组成,初辖原第十一区的6个乡和原第八区的6个街道。1955年4月25日,将6个乡调整为4个乡。同年5月4日,将原第六乡广大门5村划归长乐区第十乡,未央区辖6个乡、6个街道,下辖80个自然村。

草滩区由长安县原辖的渭滨区(13个乡)和原三桥区划入的北徐寨、皂河、柏梁3个乡组成。初辖16个乡,1955年6月26日,将16个乡调整为11个乡,共辖172个自然村。

阿房区成立时,其中属现境的原三桥区第四、五、六乡调整为第六、七、八乡;由长安县斗门区划入的7个村排为第九乡。

1957年4月22日,撤销未央区(小未央)建置,辖地大部划归草滩区,并将草滩区更名为未央区。原未央区管辖5个街道划归新城区;1个街道划归莲湖区。未央区下辖6个乡、252个自然村。

1958年8月,改乡级建置为“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至1959年底,现境共有211个生产大队。

1960年5月,撤销城内3区建置,原新城区大部辖地和原莲湖区2个街道划归未央区,未央区共辖6个人民公社和10个街道。

1962年5月25日,恢复城3区建置,未央区辖地恢复到1960年5月以前辖境。

1965年10月14日,撤销城郊4区建置,将其合并为西安市郊区。

“文化大革命”期间,现境各人民公社均更改社名。1972年10月,各人民公社、生产大队恢复文革前名称。

1980年3月2日,撤销西安市郊区建置,恢复未央区建置。未央区共辖大明宫、谭家、草滩、汉城、六村堡、未央宫、阿房宫7个人民公社和徐家湾、三桥两个街道。

1984年3月20日,改各人民公社为乡、镇人民政府。同时建立行政村。

至1993年底,未央区共辖大明宫、谭家、汉城、六村堡、未央宫5个乡,草滩、三桥2个镇,辛家庙、徐家湾、张家堡、二府庄4个街道。下辖212个行政村、299个自然村、31个社区。

2001年,二府庄街道并入张家堡街道。

2002年,未央区辖10个街道,共212个行政村、41个社区。

2010年,三桥街道,六村堡街道托管西咸新区

区划现况

2019年,未央区下辖12个街道。未央区人民政府驻张家堡街道龙首北路西段1号‎。

人口

截至2018年末,未央区常住人口77.74万人,城镇化率97.2%。总户数289845户,户籍人口89.387万人(均为城镇人口),当年省内迁入11.9113万人,省外迁入66157人;当年迁往省内6514人,迁往省外2797人。年末户籍人口中,18岁以下19.4551万人,18—34岁27.0744万人,35—59岁30.8013万人,60岁以上12.0562万人;全区男女性别比例为48.8:51.2。全年出生人口17477人,其中男性8960人,女性8517人;全年死亡人口1720人,其中男性1013人,女性707人。

交通运输

未央区是西安贯通东西、连接南北的必经之路,距离西安咸阳国际航空港8千米,拥有西北地区最大的西安铁路北客站。陕西“米”字型公路骨架八条放射线中的六条节点在本区境内,西接西宝高速,北接西铜高速,东临西阎高速、西潼高速,市际、省际公路交通便捷。机场高速一号、二号线、西安绕城高速公路、地铁1号线、2号线穿境而过,同时有北三环形成内联外引。

公路:未央区西接西(安)宝(鸡)高速,北连西(安)铜(川)高速,东临西(安)阎(良)、西(安)潼(关)高速,市际、省际公路交通便捷。

铁路:2011年1月11日,亚洲最大的高铁客运站西安北站在未央区建成使用 ,衔接陇海、西康、包西、西南、侯西五条干线铁路,承担西安大部分中、高速列车的始发终到作业;实现4小时抵(北)京、5小时入(上)海,与东部经济圈快速对接。

地铁:西安地铁1号线西安地铁2号线西安地铁3号线西安地铁4号线穿境而过。

航空:未央区距西安咸阳国际航空港仅8千米。机场高速一号线、二号线穿境而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未央区位于西安市区北部,西越漆渠河与长安区咸阳市秦都区相连,北临渭河高陵区和咸阳市渭城区隔河相望,东至灞河与灞桥区分界,南部由西向东依次与长安区、雁塔区莲湖区新城区接壤。介于东经108°47′08″—109°02′21″、北纬34°14′50″—34°26′22″之间,总面积264.41平方千米,占西安市土地面积的2.62%。

地形

未央区的地貌类型属渭河冲积平原,地势南高北低。未央区分4个地貌单元,由北向南,依次为河漫滩及一、二、三级阶地。最高点位于三级阶地上的广大门村和孙家湾村附近,高程411米。

最低点在草滩镇贾家滩村北的渭河滩上,高程364.30米。西部河漫滩和一级阶地非常开阔,东部阶地紧凑高耸。二、三级阶地东高西低,河漫滩与一级阶地转为西高东低。

西安地区位于华北地台西部的渭河断陷,断陷西部为渭河凹陷区。未央区地处渭河凹陷区的西安凹陷带。

境内断裂构造非常发育,有渭河南侧隐伏活动断裂、灞河隐伏活动断裂、草滩一朱家村断裂、窑店—韩峪断裂和六村堡—焦岱断裂。其中,渭河南侧隐伏断裂产生于8000万年以前的中生代,规模巨大,深切地壳,属一级断裂。西起咸阳市的黄家寨,经未央区的六村堡和草滩镇南进入灞桥区的新筑镇。

地貌

未央区河漫滩分布在东部和北部,灞河、浐河河漫滩位于未央区东部灞河西岸与浐河两岸,南北走向,呈带状分布。浐河河漫滩不明显。灞河滩面较齐整,南部滩面窄狭,沿河道向北展宽。高程在365.20米—388.00米之间。纵坡降1.8‰,滩面背河一侧微向高阶地倾斜。南北长约14千米,东西宽仅0.5千米,面积7.16平方千米,占全区总面积的2.73%。表层为亚沙土,下层为中粗沙,含较多的砾卵石。渭河河漫滩位丁渭河南岸,高出河床2—5米,呈带状分布,西东走向。南北宽约4—6千米,东西长约20千米,面积92.64平方千米,占全区总面积的35.34%。滩面齐整,微向河床倾斜。纵向坡度0.3‰—0.5‰,横向坡度0.2‰—0.3‰。高程364.3—380.0米。表层为泥质粉沙,下为细中沙含砾石,尚见薄层纺锤形淤泥,有较厚而良好的含水层。

一级阶地高出河床9—11米。分布范围:北至渭河漫滩南界,南至三桥镇、讲武殿、张家堡、郑家寺一线。东窄西宽,平均宽度3.6—4.0千米,东西长约21千米,面积8160平方千米,占全区总面积的31.13%。呈带状分布,走向西南一东北。阶面平坦,纵向坡度0.9‰—1.0‰,横向坡度1.3‰—1.6‰。高程370—390米。表层为亚沙土或亚黏土,下部为细沙砾卵石层。

二级阶地高于河床16—20米。呈东西向分布,阶面宽窄变化较大,南北宽约3.5—6千米,未央宫乡大白杨村附近最窄,仅0.6千米,东西长约18千米,面积65.27平方千米,占全区总面积的24.90%。阶地东段多见平行于阶地的长形洼地,西段多为开阔的古河道切割,阶面梁洼相间,形成分散的斑块。高程375—400米,纵向坡度1.0‰—1.3‰,横向坡度2.5‰—4.0‰。阶地表层覆有10—20米厚的黄土状亚黏土,其下为粗沙砾卵石夹薄层亚黏土。

三级阶地在境内东南部,历史上称龙首原。辛家庙、广大门、赵村一带群众称锦鸡岭、北蟒原。阶地西起未央宫乡大白杨村北,走向东西,至太华路附近折向东北,直达大明宫乡广大门村的浐河岸边,形成高于浐河河床15—20米的陡坎。由于暴雨冲刷和人类活动,阶面形成许多扇形沟壑裥凹凸斑块。原面脊向长度近12千米,宽度0.5—1.5千米,面积15.47平方千米,占全区面积的5.90%。高程395—411米。组成物质,下部多为钙质结核胶结的中粗沙或黏土互层,表层为25—40米厚的风积黄土状土及亚黏土。

气候特征

未央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型气候,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3.3℃。春季常有寒潮霜冻,风速较大,多浮尘,常有春旱出现;夏季多雨,盛夏易伏旱;初秋多连阴雨,气温下降快,晚秋多晴朗天气,秋高气爽;冬季气候寒冷,干燥少雨。境域幅员不大,气候地区性差异较小。

春季:每年一般从2月20日至5月2日,约72天,分初春、仲春、季春3个阶段。2月20日至3月10日为初春,日平均气温3—7℃;3月11日至4月9日为仲春,日平均气温7—10℃;月10日至5月2日为季春,日平均气温12—17℃。

夏季:每年一般从5月3日至9月12日,约133天。5月3日至6月14日为初夏,日平均气温18—25℃;6月15日至8月16日为仲夏,日平均气温达25℃以上;8月17日至9月12日为季夏,日平均气温从26℃渐降至20℃,日夜温差增大。

秋季:每年一般从9月13日至11月14日,约63天,分初秋、仲秋两个阶段。9月13日至10月11日为初秋,日平均气温由20℃渐降至14℃;10月12日至11月14日为仲秋,日平均气温由14℃渐降至10℃。

冬季:每年自11月15日始入,至翌年2月19日终止,约97天,分初冬、隆冬两个阶段。11月15日—25日为初冬,日平均气温由10℃渐降至5℃;11月26日至翌年2月19日为隆冬,日平均气温由4℃渐降至0℃以下。

未央区太阳总辐射平均46.46×10焦耳/(平方米•年),其中植物可以直接吸收利用的生理辐射23.65×10焦耳/(平方米•年)。太阳总辐射1966年最多,为50.76×10焦耳/(平方米•年);1980年最少,为41.03×10焦耳/(平方米•年)。未央区≥10℃期间的太阳总辐射占年总量的70.2%;≥20℃期间的太阳总辐射占年总量的38.4%;日平均气温<0℃的无效辐射占年总量的9.3%。

水系水文

未央区是西安拥有水系最多、水域面积最大的城区,“八水绕长安”盛景中的渭河灞河浐河等河流穿境而过,“九湖映古城”美景中的汉城湖、未央湖水韵盎然,境内水面面积过万亩。

河流

渭河:渭河在沙河滩村西北的沣河入渭口进入未央区境,于贾家滩村东北的灞河入渭口出境,属过境河流。区内长度23.2千米。河道比降0.6‰左右,多年平均径流量51.3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最大流量2962立方米/秒。

灞河:灞河原名滋水,春秋时秦穆公称霸西戎,欲显耀其武功,故更名为灞河。灞河发源于蓝田县灞源镇东南的秦岭断块峡谷,自灞河铁路桥西北约2.8千米处进入未央区境,北流至贾家滩东北注入渭河。区内长度14.31千米,河道比降1.53‰。多年平均径流量5.32亿立方米。

浐河:浐河发源于蓝田县秦岭北侧,流经灞桥区李家堡村东进入未央区境,至赵村东汇入灞河,未央区段长3.83千米。

沣河:沣河入渭口正好处于未央区境西部边界,虽未流经辖区,但沣河水却通过沣惠渠灌溉域内农田。

皂河:皂河为唐代漕渠和明代通济渠之源,民国以后称官河。北西流至雁塔区鱼化寨乡北石桥村北进入未央区,北东向流入渭河,区内长度17.6千米,属皂河下游。河道比降0.4‰,设计最大排洪流量25立方米/秒。

漆渠河:漆渠河源于斗门河、黄堆河和太平河三条支流。于沙岭村东流入小沣河,主河长6.5千米,比降0.72‰。

小沣河:小沣河原系拦截沣河渗流的一条小河,今上承漆渠河水后东流,至西皂河农一干渠首的皂河西岸分水北流,至草滩农场西站附近流入皂河。东西主河道长4.1千米。

地下水

未央区潜水岩组广泛埋藏在第四纪全新统、上新统的冲积、冲风积、洪积和中更新统的洪积层中。承压含水层埋藏于中更新统和下更新统的冲湖积与冲洪积层中。

潜水含水岩组按单位涌水量大小分为4个水区:

强富水区:分布在渭河与浐、灞河漫滩区。水位埋深0.5—4.0米,含水层厚度40—60米,年变幅小于3.0米,单位涌水量大于30吨/(时•米)。

富水区:分布在渭河一级阶地。水位埋深3—8米,厚度30—50米,年水位变幅为3—6米,单位涌水量15—30吨/(时•米)。

中等富水区:分布在渭河二级阶地。水位埋深7—17米,厚度20—40米,年水位变幅4—7米,单位涌水量5—15吨/(时•米)。

弱富水区:分布于三级阶地。水位埋深10—22米,厚度6—15米,由于潜水上部属黄土状的孔隙水,年变幅明显,一般在7—10米,单位涌水量小于1吨/(时•米)。

承压含水岩组按单位涌水量大小分为3个水区:

强富水区:分布于河漫滩及一级阶地前沿,含水层顶板埋深60—80米,厚度30—120米,单位涌水量大于20吨/(时•米)。

富水区:分布在一级阶地及二级阶地中西部,含水层顶板埋深40—100米,厚度50—100米,单位涌水量在10—20吨/(时•米)。

中等富水区:分布在三级阶地及二级阶地东南部,含水层项板埋深50—120米,厚度40—80米,单位涌水量1—16吨/(时•米)。

土壤类型

未央区土壤分5个土类,11个亚类,17个土属,49个土种。

黄绵土:为黄土母质经耕种熟化形成的幼年土壤,属生产性能较好的土壤类型,是未央区面积最大的土类。

潮土:亦为未央区的一个主要土类。主要分布在河漫滩和一、二级阶地的低洼处。

塿土:为区内生产性能较好的土类,零星分布在区内各级渭河阶地上。

水稻土:有淹育型水稻土、潜育型水稻土和潴育型水稻土3个亚类,锈泥田、青泥田、黄泥田和锈沙田4个土属。

淤土:是未央区面积最小的土类,分布在区内古河道和新滩地上。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未央区水资源总量70.0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占95.97%,地下水占4.03%。水资源可利用量4.14亿立方米,占资源总量的5.91%。水资源可利用量中,地表水可利用量占48.79%,地下水可开采量占51.21%。

土地资源

未央区农用地6720.7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25.42%;建设用地18274.7公顷,占69.11%;其他土地1445.3公顷,占5.47%。

(一)农用地

耕地4226.1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62.88%;园地900.1公顷,占13.39%;林地614.6公顷,占9.15%;其他农用地979.9公顷,占14.58%。

(二)建设用地

城乡建设用地15927.7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87.16%,其中城镇用地12296.4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的77.20%,农村居民点3516.0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的22.08%,采矿用地115.3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的0.72%。

交通水利用地2134.9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11.68%,其中铁路用地183.1公顷,占交通水利用地的8.58%,公路用地1668.4公顷,占交通水利用地的78.15%,管道运输用地4.3公顷,占交通水利用地的0.20%,水库水面40.5公顷,占交通水利用地的1.90%,水工建筑用地238.6公顷,占交通水利用地的11.17%。

其他建设用地212.1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1.16%。全部为特殊用地。

(三)其他土地

其他土地全部为水域,面积1445.3公顷。

植物资源

未央区野生树种主要有:杨树泡桐柳树椿树楸树槐树等。

未央区野生药材主要有:菊花生地贝母茵陈青蒿板兰根、白术、党参香附子王不留行等。

动物资源

未央区野生动物主要有草兔岩松鼠黑线姬鼠花鼠猫头鹰黄鼬等。

矿产资源

未央区境内浐河、灞河沙石资源质地坚硬,产量丰富。据马渡王站实测,多年平均输沙量354万吨,最大含沙量950公斤/米,最小含沙量为零。灞河上游大多处于火成岩变质岩山区,未央区内沉积的沙石多为石英岩类,含泥量少,质地坚硬,属优质建筑沙石资源,年可开采量平均60万立方米。

地热资源

未央区域内深层储热层是西安—临潼—渭南地热异常区的一部分,区内地下断裂特别发育,地热异常区多与大断裂发育方向一致。区内地下热水深层储热层,多属第三系户县群的白鹿原组含水层,以砂岩为主,厚度350—750米。其中,含水丰富的储热层厚度占10—31%,水温可达50—100℃,矿化度高。

经济

综述

2018年,未央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CDP)964.83亿元,同比增长7.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40亿元,下降49.6%;第二产业增加值477.01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487.42亿元,增长7.3%。全区三次产业比重为0.04:49.44:50.52。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531.6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5.1%。

固定资产投资:2018年,未央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1.8%。

财税收支:

2018年,未央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5.41亿元,较上年可比增长10.3%。税收收入完成30.93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9.4%,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7.4%。分税种来看,增值税较上年增长11.5%;营业税较上年下降75.4%;土地增值税较上年增长69.3%;印花税较上年增长7.2%;个人所得税较上年增长20.2%;企业所得税较上年增长20.4%;城市维护建设税较上年增长25.4%;房产税较上年增长31.6%;城镇土地使用税较上年下降2.1%;契税较上年下降7.1%;耕地占用税较上年增长177.9%。分部门来看,区地税部门累计组织收入16.57亿元,完成预算的127.4%;区国税部门累计组织收入9.50亿元,完成预算的88.8%;区财政部门累计组织收入3.02亿元,完成预算的70.1%;经开区和浐灞生态区累计划转收入6.33亿元。

2018年,未央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4.09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3.0%。财政重点八项支出合计完成30.66亿元,较上年增长3.6%。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完成2.53亿元,增长5.3%;公共安全支出完成2.39亿元,下降14.8%;教育支出完成9.39亿元,增长17.7%;科学技术支出完成0.29亿元,增长21.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完成3.70亿元,下降29.4%;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完成2.72亿元,增长18.7%;节能环保支出完成0.49亿无,增长30.5%;城乡社区支出完成9.15亿元,下降1.1%。其他重点支出中农林水支出完成0.82亿元,增长12.1%;住房保障支出完成0.63亿元,增长22.7%;商业服务业等支出完成0.25亿元,增长99.2%;国土海洋气象等支出完成0.22亿元,增长3.5%;交通运输支出完成0.17亿元,增长4.0%。

人民生活:2018年,未央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056元,比上年增长7.9%。

第一产业

2018年,未央区实现农业总产值8814万元,下降53.5%,其中:农业产值2680万元、林业产值1600万元、畜牧业产值1758万元、渔业产值1080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696万元。

第二产业

工业:2018年,未央区实现工业增加值268.43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55.50亿元,增长9.7%;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12.93亿元,增长3.2%。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1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016.29亿元,实现营业收入988.50亿元,实现税金总额17.50亿元,利润总额44.60亿元。工业企业产销衔接良好,产品销售率达99.2%;资产负债水平基本合理,资产负债率55.3%;亏损企业37家,亏损面为19.4%。

建筑业:2018年,未央区在统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222家,从承包类型看,施工总承包企业150家,专业承包企业72家;从资质等级看,特级企业3家,一级企业54家,二级企业129家,三级企业36家。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20.24亿元,其中房屋建筑业83家,完成产值220.53亿元,同比增长26.9%;土木工程建筑业79家,完成产值474.96亿元,同比增长14.4%;建筑安装类企业22家,完成产值7.65亿元,同比增长10.1%;装饰装修企业35家,完成产值16.65亿元,同比增长98.9%。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81.68亿元,同比增长11.2%。全年签订合同额2474.72亿元,同比增长6.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565.4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9.6%。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2018年,未央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5.17亿元,同比增长10.2%,其中区属部分实现150.77亿元,同比增长12.1%。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99.76亿元,同比增长10.3%,其中区属部分实现98.18亿元,同比增长16.0%。实现限额以上批发业销售额538.01亿元,同比增长11.5%;实现限额以上零售业销售额458.01亿元,同比增长12.0%;实现限额以上住宿业营业额4.36亿元,同比增长41.7%;实现限额以上餐饮业营业额10.16亿元,同比增长14.4%。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259家,完成营业收入283.06亿元,增长23.9%。

对外经济:2018年,未央区实际引进国资59.11亿元、民资201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10亿美元。引进世界500强企业项目4个,引进中国500强企业3个,引进校友经济2亿元以上合同项目3个,引进互联网百强项目1个。    房地产业:2018年,未央区房地产项目完成投资400.81亿元,下降14.1%,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56.0%。全年完成商品房销售面积564.84万平方米,下降6.1%。

旅游业:2018年,未央区举办各类旅游主题营销活动120余场,重点品牌活动如首届农民趣味运动会、汉城湖春节文化庙会、汉城湖龙舟赛、汉城湖研学、宣平里汉服艺术节、宣平里夏季啤酒音乐节、女子“成人礼”、千人“马拉松”竞技赛11类。

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2018年,未央区承办2018年西安市农业科技创新服务月活动现场会、未央区“创之星•跃未央”主题活动;牵头筹备2018全球硬科技创新暨“一带一路”创新合作大会新材料领域系列活动。全区1—9月份专利申请量5730件,专利授权量2682件。全年征集科技计划项目143个,立项81项,匹配科学研究与发展资金1793.97万元。拨付290万元区级专项资金,支持6家科技小巨人企业。累计投入运营众创载体21个,累计投入使用面积47.89万平方米。

教育事业

早在西汉元朔五年(前124年),汉长安城即有高等学府——太学元康二年(前64年),派官员百余人在上林苑(今三桥、后围寨一带)办起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外语学府,学习乌孙国语言。

隋、唐时期已有蒙学、冬学。

清代,境内私塾已相当普遍。

民国时期,公办小学逐渐兴起。至解放前夕,未央区已有各类小学35所,学生5000余人;公立初级中学1所,私立初级中学2所,学生400余人。

建国后,人民政府大力发展教育事业。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境内先后普及六年制义务教育和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教育,经陕西省和西安市人民政府验收合格。

截至2018年末,未央区拥有135所幼儿园,70所小学,17所初中,16所高中,共有专任教师10090人,其中幼儿园2827人,小学3832人,中学学校教职工(初级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职业初中、完全中学、高级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3431人。全年基础教育共招生49867人,在校学生170507人,毕业生31211人。其中,学前教育招生14516人,在校生36905人,毕业生11127人;小学招生22474人,在校生97944人,毕业生9759人;初中招生8700人,在校生23247人,毕业生5997人;高中招生4177人,在校生12411人,毕业生4328人。

文化事业

2018年,未央区累计投入文化事业发展资金330余万元,配套完成74个社区(村)综合文化活动室建设。“市民大舞台”活动共开展全区初赛14场,决赛5场,展演类活动84场。公益电影进社区活动共放映2400场次,观影群众22万人次。千场戏剧惠民演出活动共计演出60场次,演出内容涵盖戏曲、综艺、儿童剧、说唱等多种形式,观看人数近2万人。区图书馆接待各类读者14578人次,流通图书期刊9359册次,为2223人提供参考咨询服务。全年举办阅读推广活动14场次,群众参与人数7650人。区图书馆网站访问量12574人次,移动图书馆APP新增读者658人,超星电子书、期刊数据库总浏览量120万人次。

体育事业

2018年,未央区承办西安市“首届农民节”农民趣味运动会、中国渭河自行车联赛(西安站)比赛、“长安武林大会”暨未央区武术展示大会等活动。举办未央区迎新春健身徒步走、春节体育大拜年、体育进社区暨谭家街道百花园社区第六届趣味运动会、未央区“千人千场”乒乓球赛启动仪式暨第五届“北三环大明宫建材杯”西安市乒乓球公开赛、“三人制”篮球公开赛、“舞动长安”未央区分赛区近30场选拔赛、健身锣鼓展示、未央区钓鱼系列赛等。全年培训并授予122名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扶持、指导区健身舞蹈协会、足球协会、击剑协会完成成立筹备工作。

卫生事业

截至2018年末,未央区拥有各类卫生机构422个,其中医院3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9个,村卫生室57个,门诊部60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241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5个。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0456人,比上年增加1227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760人,比上年增加540人。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共拥有病床床位6795张,其中医院床位6720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床位75张。

劳动就业

2018年,未央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231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12810人。全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022万,创业培训975人,就业培训3100人。

社会保障

2018年,未央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现由金融管控平台监管保费收缴和待遇拨付,完成40060人,1163.80万元保费代扣代缴工作。实现跨省异地就医网上申请、备案和稳岗补贴申请、技能提升补贴发放网上办理。

社会福利

2018年,未央区为在册城乡低保对象623户1119人发放保障金1414.10万元,发放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教育资助136.30万元。建成医养结合养老机构2个,新增养老床位545张,为9466名特殊困难老人购买意外伤害险,新建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2家、农村幸福院6个,为7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高龄保健补贴2382.60万元。为全区1638名优抚对象发放优抚金951.50万元,为319名入伍义务兵家庭发放优待金1293.10万元。全年福彩销售额达到3.50亿元,同比增长13.0%。办理结婚登记6134对,离婚登记2622对。

基础建设

2018年,未央区开展各类烟头捡拾活动1136次,累计12余万人次参加。新建公厕19座,提升改造厕所59座,鼓励社会单位对外开放厕所33座。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单位1家、小区1个、学校3所。推进“五路”两侧增绿植绿工作,春季植绿增绿累计栽植乔木3363株,草坪3.6万平方米,新增绿地4.12万平方米,完成吕小寨、长乐东苑、未央立交东南角3处绿地广场建设。拆除各类违法建设448处,共计222.84万平方米,拆除各类户外广告、门头牌匾6508处,共计7.66万平方米。

环境保护

2018年,未央区检查非法煤炭经营网点和流动售煤现象371次,发现非定点煤炭经营场所6处,取缔6处;查处使用散煤的餐饮单位178家,削减散煤436.73吨。全区1663家产生油烟的餐饮单位,已有1645家完成了油烟检测,检测率为98.92%。完成城乡居民煤改洁21941户,其中城镇居民完成改造4207户,农村居民完成改造17763户。全年检查工地1574家,对建设工地两类企业进行红黄绿挂牌管理,包抓公示牌已设立107家,其中红牌9家,黄牌11家,绿牌87家。专项工作组督导检查“散乱污”问题企业100余次.开展强拆执法活动40余次,下发督办单200余份。下发367期《未央区铁腕治霾检查督查通报》,督促整改2853起大气污染问题;处理回复156个《西安市大气污染问题督办单》问题。配合完成国家生态环保部汾渭平原专项督察工作、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回头看”问题整改工作以及沣三干渠、东三厂渠黑臭水体整治整改工作。

历史文化

综述

未央区境内古遗址众多,文物资源丰富,历史积淀深厚。先后有秦、汉、唐等12个王朝在此建都,区内文物古迹数量之多、面积之大、价值之高堪称全国县(区)之最。境内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古遗址47处 。秦阿房宫、汉未央宫、唐大明宫、汉长安城“三宫一城”等三大遗址区,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受保护面积67.5平方千米。

民间文学

多潜在于口头文学,见诸文字记录者较少。为发掘民间文学遗产,结合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的搜集编纂任务,1988年4月—1989年4月,开展了一次群众性民间文学搜集整理工作。收集故事835篇、歌谣621篇、谚语34000余条,经过筛选,于1989年5月汇编成《未央故事集成》、《未央歌谣集成》、《未央谚语集成》。故事集成含神话、传说、故事三大类,收编故事216篇,20余万字;歌谣集成含劳动、时政、仪礼、爱情、生活、传说、儿歌、杂歌等八大类,收编歌谣191首;谚语集成含时政、事理、修养、社交、生活、自然、生产等七大类,收编谚语2095条。

民间音乐

主要形式有民歌(号子、小调、叫卖乐、教会歌等)、打击乐(锣鼓乐)、戏曲音乐、管乐(唢呐、笙、箫、管、笛等)和由丝竹乐(丝竹器乐和无音律的鱼鼓、梆、铃、响板等)组成的混合民族管弦乐等。民歌中的号子主要流传于草滩、六村堡沿河一带,如船夫号子、渭河号子、撬船歌等,号子为在集体劳动中统一步伐、协调劳动、减轻疲劳而唱出的歌。由一人领唱,众口接唱,具有节奏明快、粗犷、高昂、奔放的特色。小调如《十月花》、《洗狮娃》、《卖顶针》、《十炷香》等在农村广为流传,是群众抒发感情的一种歌唱音乐。打击乐(锣鼓乐)多在年节或喜庆日表演,主要曲牌有《恼猴摘金冠》、《南瓜蔓》、《鹞子翻身》、《狮子滚绣球》等。管乐中的唢呐曲牌如《大开门》、《柳生芽》、《雁落沙滩》等,常可单独演奏。戏曲音乐中的眉户、道情、曲子等也在域内广为流传,并多以故有的曲牌为基础不断加工谱曲、填词演唱,如流传于草滩一带、以民间艺人文郁州为代表的眉户,流传于六村堡一带、以民间艺人毛万禄为代表的道情(曲子)以及流传于南、北双凤村一带,以民间艺人朱永廉为代表的陇东道情等。20世纪80年代初,区文化馆曾两次组织人力,对区内流传的民间音乐进行搜集整理,并编印成《未央区民间音乐集成》。

焰火

亦称烟火,始于宋代。未央宫街道大白杨村的焰火,以做工精细、品类繁多、造型美观、技艺精巧而驰名。1956年,曾在陕西省民间焰火社火表演会上献艺,并于1959年赴北京参加国庆10周年大典的焰火表演。在历年省、市举办的重大节日和庆典活动中亦多次参加表演,颇享赞誉。

花灯

正月十五闹花灯,是境内春节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早在西汉“文景之治”时期,汉长安城就有正月十五朝野官民共赏花灯的风俗。起初观灯是取其“消灾解难,四季平安”之意。唐代花灯制作、观赏已达盛期。

花灯由宫廷传到民间,绵延千年,久传不衰。境内的花灯制作,以谭家乡的崖珥王村较为驰名,并以制作羊灯为主,是一项家庭副业。正月初一花灯上市,直至正月十五。民国时期的灯市在境内主要有三桥镇、草滩镇、高庙街。建国后除三桥镇、草滩镇之外,张家堡、徐家湾、辛家庙、二府庄等新兴街区的灯市渐成气候,花灯市场已很普遍。其种类除有传统的羊灯、龙灯、狮子灯、荷花灯、火葫芦灯外,还有飞机灯、汽车灯等。20世纪80年代,花灯已发展为不点蜡烛而用干电池自控照明的各式花灯,其观赏性、娱乐性和装饰性也日益丰富多彩。

剪纸

惯称窗花。汉唐时期民间妇女即有将金、银箔剪成不同形状的彩块或花鸟造型,贴在鬓角为饰的风尚。后来逐步发展,广为流传。在喜庆和节日中将各种颜色的彩纸剪成花、鸟、虫、鱼等予以张贴,以示喜庆。

剪纸应用范围广泛:贴在窗子上的称窗花、烟格花;贴在顶棚上的称团花、角花;贴在门楣上的称门符、吊笺;贴在室内墙上的称墙花、炕围花;婚嫁时用的剪纸称喜花、礼花;丧祭时用的称供花、寿花等。

民间戏曲

皮影

俗称牛皮影,亦称灯影戏,源于西汉。汉文帝年间(前179—前157年),宫中妃子为逗太子取乐,用桐树叶剪成图形,借助于灯光映照于窗上或墙上,以影为戏,后逐渐演变为皮影戏,并传到民间。皮影戏盛行于唐宋,直至民国时期在境内乡间还广为流传。皮影戏一般由七八个民间艺人组成戏班,由箱主带领,与乡间庙会“神头”议价,入夜演出,不向观众收费。

皮影戏演出时,只用一辆铁轮大车或几块木板即可作为舞台,以芦席作围墙和台项,台口正面悬吊宽约1.5米、长约2米的银幕(农村俗称亮子),舞台中央挂着一碗清油点着的灯照明。演出时1—2人操作用竹签制动的皮影,称为“签子手”,另有四五人组成乐队伴奏兼说唱。签子手一人可操作两个以上角色的皮影,生、旦、净、丑兼顾。表演时或念唱做打,或持械格斗,或腾云驾雾,或翻山越岭,有时按剧情需要,吹动油灯使其变暗或闪亮,烘托气氛,突出舞台效果。演唱和做工配合默契,显示出较高的艺术造诣。其剧种以秦腔和碗碗腔为主。

木偶戏

起源于西汉晚期。据《通典》载:“窟礌子作偶人以戏,善歌舞,本表家乐也,汉末始用于嘉会。”三国时,马钧所制木偶能表演各种技艺。唐代木偶戏盛行。民国时期,农村庙会、喜庆节日,多演木偶。白天演木偶,晚上演皮影,俗称唱“小戏”。如果白天、晚上都是木偶,就叫“跑台子”。其角色、服装、道具、音乐、唱腔、表演程式及内容等,大体与“大戏”(即由演员表演的戏曲)相同。表演时穿云驾雾,飞檐走壁,诙谐逗趣,引人发笑,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随着文化娱乐形式多样化,木偶艺术面临失传。

社火

社火包括芯子、高跷、旱船、竹马等民间艺术形式。源于春秋战国,名曰“傩”,初为人们用来逐疫驱鬼的一种迷信习俗。《论语•乡党》中已有“乡人傩”的记载。汉代发展为“傩舞”,唐代进而为傩舞配乐并扮成戏文行歌狂舞供人们取乐。经过数千年的发展,逐渐演变为形式多样的社火,在境内广为流传。

芯子

以未央宫街道大白杨东、西两村和草滩镇八家、景家、文家、王家堡较为驰名。大白杨一带以铁芯子(俗称高杆芯子)为主,草滩一带则以“桌芯子”(俗称低芯子)见长。1956年大白杨村的社火曾参加陕西省民间花火社火表演大会,并于同年和1959年两次进北京参加国庆大典表演。

草滩镇一带的桌芯子、社火由湖北、山东一带迁入的移民传入,以4人、8人或16人组成的杠抬桌芯为特色,为域内民间艺术的一枝奇葩。

高跷

俗称柳木腿。表演者踩着约两三米高的木腿,扮着各种戏文、人物等,表演于村庄、街头,供人们仰首追随观看。表演形式有集体对舞的“大场”和两三人表演的“小场”。以谭家乡冢珥王和汉城乡高庙村的高跷最为驰名。民国元年(1912年),冢珥王高跷就曾献艺于西安易俗社成立大典,在平安市场(易俗社旧址)表演,曾扮演过《抱火斗》、《闯宫》、《杀裴玺》等,一直流传至今。每逢农村古会和春节,均伴之以锣鼓出村表演。其内容由群众喜闻乐见的《项灯台》、《大头和尚戏柳翠》等传统风情表演,发展为既有传统戏曲人物,又具有现代内容及艺术风范的《送子参军》、《只生一个好》等。高庙、冢珥王等村还购置高跷,供年轻一代练踩。

旱船

民间亦称踩莲船。一人站在用竹竿扎成形似小船、四周围有彩绘布的无底船中,船舷系于胯侧,两手扶船身作乘船状,另一人扮演艄公,手持木桨作划船状,两人边舞边唱。表演时多与社火中的其他艺术形式同时出动,也有以跑旱船形式单独表演的。跑旱船这一民间艺术形式在域内已广为流传,有些地区还以《小放牛》等民间小调作曲牌,自编新词,一问一答,开展多种内容的宣传活动。

竹马

表演时一人站在用竹子扎成的形似小马的道具中,四周围彩色布,系马身于两胯,着古装,手持马鞭或刀、矛、箭、戟等道具列队表演,少则十几对,多则几十对。表演者作骑马状,并不断变换队形,相互穿插行进,或持械对阵,或捉对儿厮杀,一旁并有唢呐、号角等民间器乐伴以战马欢叫,人喊马嘶,鼓乐齐鸣,集娱乐与观赏为一体,氛围热烈,气势磅礴。

狮子

一般由两人合作表演。表演时,两人藏身于狮皮之下,一人手持狮头,另一人抓住前者腰带配合作舞。两人合演者称“太狮”,一人表演者称“少狮”。另一人扮演武士,手持彩球逗引狮子作舞供人们观赏取乐。在表演形态上又分为“文狮”和“武狮”两类。“文狮”主要刻画狮子温顺的神态,如搔痒、舔毛、打滚、抖毛等动作;“武狮”则偏重于表现狮子勇猛的性格,如跳跃、跌扑、登高、腾转、踩球等动作。也有将“文狮”、“武狮”和“少狮”的不同特点融为一体,以群狮同舞形式进行表演,颇受群众欢迎。域内狮子舞流传普遍,尤以草滩镇一带较为驰名。

龙灯

境内流传已久,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中已有关于龙灯的记载。龙灯一般用竹、木或铁丝扎绑龙身,在纱布、麻布上彩绘龙皮,分节连扎而成,节数不等,但均为单数。每节内燃杳蜡烛或装上干电池照明作舞。在夜间燃烛玩龙舞者称“龙灯舞”,白昼不燃烛玩龙舞者称“玩布龙”。舞时,一人手持彩球戏龙作舞,盘旋飞腾。有时,也有双龙对舞或数龙齐舞的场面。以草滩镇的东兴隆、王家棚、柳树林等村的龙灯较为驰名。该镇的八家堡玩“板凳龙”(以长凳为躯干,缚成龙头、龙身、龙尾,二人分别手持凳腿作舞)者较多。草滩镇一带玩龙灯时,还以虫、鱼、花、鸟、兽、蝶等为造型,扎成彩灯(亦称云灯),排于龙灯两侧或龙灯之前助威。玩龙灯时,彩灯则绕场地围成一圈,耍龙灯者舞于其中,持彩灯者呐喊助威。也有以彩灯列队作舞,左盘右转,称之为“百叶龙”的艺术表演形式。

风景名胜

阿房宫

阿房宫被誉为“[[天下第一宫]”,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制国家——秦帝国修建的新朝宫。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西郊15千米处,咸阳市东南15千米处,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遗址范围东至皂河西岸,西至西安市长安区纪阳寨,南至西安市未央区和平村、东凹里,北至西安市未央区车张村、后围寨一带。阿房宫与万里长城秦始皇陵秦直道并称为“秦始皇的四大工程”,是中国首次统一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华夏民族开始形成的实物标识。1991年被联合国确定为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基址,属于世界奇迹[1]

汉长安城

汉长安城是大汉帝国的首都,丝绸之路的起点,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际大都会和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都城,也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历时最长的都城,汉民族文化形成过程的中心,是汉人、汉族、汉语、汉文化等华夏文明主体起源最重要的历史地标 。汉长安城遗址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遗迹最为丰富、文化含量最高的都城遗址,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大遗址,遗址保护总面积达到65平方千米,占西安四大遗址保护总面积108平方千米的60%,占未央区全区262平方千米的四分之一。

未央宫

未央宫是西汉帝国的大朝正殿,建于汉高祖七年(前200年),由刘邦重臣萧何监造,在秦章台的基础上修建而成,位于汉长安城地势最高的西南角龙首原上,因在长安城安门大街之西,又称西宫。自未央宫建成之后,西汉皇帝都居住在这里,成为汉帝国200余年间的政令中心,所以在后世人的诗词中,未央宫已经成为汉宫的代名词。西汉以后,未央宫仍是多个朝代的理政之地,隋唐时也被划为禁苑的一部分,存世1041年,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朝代最多、存在时间最长的皇宫[2]

大明宫

大明宫是大唐帝国的大朝正殿,唐朝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位于唐京师长安(今西安)北侧的龙首原。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原名永安宫,是唐长安城三座主要宫殿“三大内”(大明宫、[[太极宫)]、兴庆宫)中规模最大的一座,称为“东内”。自唐高宗起,先后有17位唐朝皇帝在此处理朝政,历时达200余年。大明宫是当时全世界最辉煌壮丽的宫殿群,其建筑形制影响了当时东亚地区的多个国家宫殿的建设。大明宫占地3.2平方千米,是明清北京紫禁城的4.5倍,被誉为千宫之宫、丝绸之路的东方圣殿。[3]

汉城湖公园

汉城湖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凤城四路与朱宏路十字以南200米路西,原为团结水库(古漕运明渠),水面最宽处为80米,最窄处30米,水深4至6米,湖面850亩[4] ,是集防洪保安、园林景观、水域生态、文物保护和都市农业灌溉为一体的特色生态公园。[5]

西安城市运动公园

西安城市运动公园位于西安北城经济开发区中心位置,占地约800亩(含运动主副馆),亚洲首屈一指的主题公园。结合城运村得天独厚的运动与景观资源,通过对国内外先进地区的研究,礼邀国际著名的景观规划公司[[泛亚国际]景观绿化公司执掌擎画。[6] 是一个以球类运动为主兼具休闲、游憩功能的生态型运动主题公园,也是西北地区唯一一个绿色、开放、自由的运动型主题公园。[7]

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

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南北长5—8千米,东西宽3—6千米,总千米35.43平方千米,公园具备典型的河口湿地特征,是对“泾渭分明”、“八水绕长安”、“灞柳风雪”、“芦荡惊鸿”等自然历史文化景观的恢复和展示,区域内有植物48科180种,动物27目50科150种,是西北地区首批列入国家湿地公园项目之一。

渭河湿地生态园

渭河湿地生态园是在渭河西安城市段综合治理的工程的基础上,按照三百年一遇防洪标准建成宽49米,长22.2千米的渭河南岸大堤及堤顶滨河大道。累计建成景观园林绿化面积1.2万余亩,栽植各类乔灌木300多个品种,10万多株,生态水面2000余亩,是西安市堤、林、水结合的最大生态景观园。[8]

荣誉称号

2018年9月,未央区获2018年度中国百强区。

2019年11月13日,未央区入选2019年工业百强区。

视频

西安市未央区宣传片

视频

未央区航拍视频《这里是未央》

视频

汉长安城宣传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