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西溪北极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西溪北极殿
图片来自phsea

西溪北极殿(Sai-khue Pak-ki̍k Tiān),古名上帝庙,台湾澎湖县湖西乡庙宇,林投澚角头庙,西溪村公庙,主祀玄天上帝[1],法师流派为“普庵派”。

沿革

湖西乡西溪村位于太武山北麓,村名起源史书无载,但根据后世学者调查;太武山高丘处汇流下一条水沟,水沟的溪流往北流经至红罗村入海,而西溪聚落正位于此水沟西侧,故可推测聚落名称可结合周遭自然环境之地形而成。[2]西溪村自清领时期归属于澎湖十三澳中的“林投澳”,而聚落大庙“西溪北极殿”则是林投澳中地理位置最偏北的角头庙。

西溪北极殿在日治时期的1898年度的〈48年调查表〉中,庙名最初被记载作“上帝庙”。其确切建庙时间不考,根据生于大正12年(1923年)的法师陈根口述表示:“推估北极殿建于乾隆十年(1745年)前后。”而若以庙中高悬“锡我鸿庥”匾,落款年份为乾隆32年(1767年)为佐证,则可推定西溪北极殿1764年之前便已存在。后于同治三年(1864年),又有修建纪录。

西溪旧庙原坐北朝南,庙身正向太武山,庙埕两畔种植两株古榕大树,常年青翠如茵。大正元年(1912年),诸乡绅以村庙破旧,奉告神明重修,恭请殿内精通地理的金府千岁下坛展现神迹,村民获得指示,新庙坐位转坎位至乾位(坐西北朝东南),而主持重建工程的民众在神明前掷筶,高轩、郑石头、高真、王自元等乡贤获选出任董事,此外建庙所有劳役均由村民轮替捐输,大正二年(1913年)新庙落成,顺利入火安座,仅斥资日币一千四佰馀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溪北极殿于昭和20年(1945年)增建的左廊厢屋,被日本政府征用为“国语(日本语)讲习所”。战后,曾暂作为湖西初级中学(湖西国中前身)校舍,亦被国军进驻做栖身之地,后遭遇大火损毁,军方在民国57年(1968年)整建之后便归还公庙。

建筑

西溪北极殿现今占地面积107.89坪,建筑外观奠基于民国57年(1968年)的重建工程;尔后的民国61年(1972年)、民国75年(1986年)间皆有修建纪录。

西溪北极殿为闽南式风格的建筑,由后窟潭出身知名建筑师谢自南(1907年-1990年)设计于民国56年(1967年)[3],屋顶两侧燕尾脊以凤凰花草为饰,三川殿则以传统的绿色琉璃瓦铺盖,门口部分的石堵则以澎湖玄武岩为建材,门堵两侧所雕刻题材皆为传统祥兽,如在裙堵和腰堵雕作麒麟、孔雀,身堵则雕三国演义,门楣处雕八仙和双龙抢珠之题材。

旗杆

澎湖县寺庙凡祀奉“王爷”或“将军”以上的主祀神明,才可竖立旗杆,全湖西乡仅五座宫庙有设立旗杆,西溪北极殿系其中之一。根据村民陈根与吕其瑞补充,该旗杆曾在民国57年(1968年)更换过、民国75年(1986年)因韦恩台风带来暴风闪电,致使旗杆受损,于是风灾过后便竖立不锈钢制的旗杆与斗旗杆座,同时也是全澎湖第一根不锈钢制的庙宇旗杆。

寺庙

东亚传统宗教供奉神灵神话传说人物、历代圣贤、历史著名人物的房屋式祭祀建筑物,均可统称为庙宇[4]。一般包括道观佛寺庙宇,而不包括祭祀祖先祠堂家庙,但一些圣贤的家庙亦受宗族以外的信众参拜,故这些家庙同时事实上有著祭祀以及让信众祈求庇佑用的性质。道教宫观可称宫庙,佛教寺院可称寺庙,尊天法祖祭祀通称祖庙宗庙,皇家太庙明堂则合称为庙堂

由于东亚传统上常有不同宗教互相影响、习合的情况,如佛道双修、三教合流神佛习合等,加上与民间信仰巫觋宗教合流,因此庙宇的名称、性质多变,甚至同一间庙宇同时具备多种性质。

建筑

除了一些单体式且不设前院的庙宇外,一般都有一个独立的为入口,如神道坊(庙宇牌坊)、山门鸟居等,也代表进入庙宇结界范围。入门之后为神道,可通往参拜之处。

庙宇主体建筑称为“殿”,“殿”本指帝王居所,后来也指供奉仙真圣贤神佛的屋宇如大雄宝殿,有些则称为“堂”如日本法隆寺金堂。规模较大的寺庙常有多个不同的殿或堂。

有些庙宇周围会有镇守の森,有守护庙宇的神圣意义,也有些是作为风水林

类型与名称

“观”,原指宫殿的高大门,后因历代帝王常请方士或道士夜观星象、制定历法于“观”,后来用以指道士修道的居所,即道观,也作为供奉道教先真的建筑物名称,如玄妙观白云观。一些规模较大的道观会以“宫”命名,两者又合称“宫观”。

民间信仰中的寺庙命名多元,传统上只有一些主神神格为帝、后、妃或王爷级的寺庙才会用原指帝王居所的“宫”命名。例如妈祖曾先后在元代清代皇帝册封为天妃、天后,于是部分妈祖庙命名为天妃宫、天后宫;关羽被尊为协天大帝,于是一些关帝庙也命名为协天宫;神格崇高的神明,其庙宇也会称为“宫”,如香港、澳门一些由民间释教信徒开设的观音庙名为水月宫。今日多数神庙都称“宫”。

“殿”指帝王理事之所,多为高阶神明的庙宇,供奉三清的庙宇名称包含三清殿、高玄殿等。供奉玄天上帝的庙宇名称包含北极殿、真武殿等。

寺庙原指“寺院”“寺”原系朝廷办公官署如大理寺等,“院”原为官廨别称。佛教传入中国初期,曾将僧人安排在九卿之一府邸中居住,因几个著名僧人而令其居所中某某院也逐渐成为僧人居所代称。故后世称为寺或院,佛教僧侣修行、礼佛与居住的道场,如中国佛教第一座佛寺洛阳白马寺”与香港“三大古刹”之一“青山禅院”,并随著汉传佛教传播影响日本朝鲜越南琉球伊斯兰教之礼拜堂称之为“清真寺”。

“庵”或“庵堂”本来是指结草为屋,后指僧尼供佛的屋舍如河南初祖庵,又常常专指仅有女性出家众(比丘尼)居住、修行的场所如新北市石碇区莲池庵。也有一些民间释教信徒把供奉地藏王的庙宇命名为地藏庵五福大帝的庙宇也有命名为“庵”如福州白龙庵

”本来指位于山窟或依山崖处据险而筑的佛寺,供奉清水祖师的庙宇也常命名为清水岩

“洞”系道教先真居住之地如洞天福地,后来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越南等地,因为民间释教与民间信仰合流,而成为庙的代名词之一。

儒教的寺庙包括祭祀孔子孔庙,以及祭祀圣贤、烈士、祖先的“”,如名宦祠忠烈祠宗祠等。但一些祭祀先贤的祠又被民众视为祈福消灾的神明,遂与民间信仰结合变成民间寺庙,例如祭祀诸葛亮武侯祠,供奉土地公的庙宇也有作土地祠、福德祠者。

“府”原指百官所居之处,部份庙宇也以“府”命名,如奉祀五府千岁代天府、奉祀池府千岁海埔池王府、奉祀张李莫府三千岁的五条港安西府、奉祀张天师天师府或广信府。

“堂”是古代官吏审案的地方,也指屋舍的正厅,作为庙宇使用如松山慈惠堂。台湾斋教扶乩之场所亦常称为“堂”,例如壹善堂劝化堂。佛教道场也会使用“讲堂”作为弘法场所名称如慧日讲堂菩提讲堂一贯道场所亦有作“某某佛堂”、“某某圣堂”等。

“坛”是举行祭祀的高台,在古代东亚常与政府祭祀相关,如天坛地坛先农坛、厉坛等,其中天坛、天公坛也成为常见祭祀玉皇上帝的庙宇名称,如新竹天公坛台湾首庙天坛。另外,一般私人设立的神坛也常称“某某坛”。

“庙”可作为祭祀各神祇场所的泛称,或直接成为祭祀场所名称,如武庙文昌庙文武庙妈祖庙王爷庙城隍庙义民庙、祭祀后羿三嵕(zōng)庙等。

日本神道教的寺庙称为神社,其中祭祀日本皇室祖先神、日本天皇、以及对于大和平定有功神祇的神社称为神宫,小型的神社则称为“”,或作“小祠”、“小堂”。

越南传统信仰中的寺庙,除了与中国相同的类型外,村社里还有一种称为“亭 (越南)|Đình”的寺庙,供奉村社保护神。

琉球神道的祭祀场所称为“御岳”,其中一些属于寺庙形式。

参考文献

  1. 〈西溪村北极殿〉. 文化资源地理资讯系统. [2020-05-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2) (Chinese (Taiwan)). 
  2. 颜, 尚文. 〈西溪村〉. Penghu.Info|澎湖知识服务平台. 2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0) (Chinese (Taiwan)). 
  3. 许, 雪姬. 〈谢自南〉. Penghu.Info|澎湖知识服务平台. 2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25) (Chinese (Taiwan)). 
  4. 道教宫庙组织或管理章程范例 (PDF). 高雄市政府民政局. [2018-04-0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