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越南語」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NoteTA |G1=Toponym }} {{CJK-New-Char|35C2|21982}} {{About|越南民族的通用语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对该语文的称呼及…”)
 
(增加分类 增加图片)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4 次修訂)
行 1: 行 1:
{{NoteTA
+
[[File:越南 语1.jpg| 缩略图|越南语 :是[[越南]] [[国 家语言]] ,有85至90%的[[ ]] 将之作为[[母语]] ,另外居住在[[ 海外]] 的3百 万[[ 越侨]]、 住在[[ 中国]][[ 广西]]的[[ 族]] 亦使用 越南语 ]]
|G1=Toponym
+
'''越南语'''('''Tiếng Việt''''''㗂越''')又称'''越语'''、'''京语'''及'''国语''',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现代少用的前法国殖民地名称'''安南语'''('''Tiếng An Nam''''''㗂安南''')。
}}
 
{{CJK-New-Char|35C2|21982}}
 
{{About|[[ 京族|越南民族]]的通用[[语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对该语文的称呼及使用|京语}}
 
{{multiple issues|
 
{{original research|time=2013-12-06T09:12:05+00:00}}
 
{{refimprove|time=2013-12-06T09:12:05+00:00}}
 
}}
 
{{Infobox Language
 
| name        =  越南
 
| nativename  = {{vie|hn=㗂 |qn=Tiếng Việt|link=no}}
 
| familycolor = 
 
| states      = [[越南]] 、[[广西]][[防城]]、[[台湾]]、[[ 国]] [[ 加拿大]]、[[法国]]、[[柬埔寨]]、[[澳大利亚]]
 
| region      = [[东 ]]
 
|script=[[ 越南文字 |国 ]] (越南)、[[ 喃字]] (古代越南、中国)
 
| speakers    = 9.0–9.3千万人为母语<br />总数超过9.5千
 
| rank        = 13–17(母语,与[[ 韩语]]、[[ 泰卢固语]] [[ 马拉地语]]、[[泰米尔语]] 排名接近)
 
| fam1        = [[南亚语系]](有争议,但这是较主流 观点)
 
| fam2        = [[ 孟-高棉语 族]]
 
| fam3        = [[越-芒语支]]
 
| nation      = {{VIE}}
 
| minority    = {{CZE}}
 
| agency      =  越南 社会科学院 言学研究所({{vie|v=Viện Ngôn ngữ học, Viện Khoa học xã hội Việt Nam|hn=院言语学,院科学社会越南|f=h|link=no}})
 
| map        = [[File:TiengViet.PNG|270px]]
 
| iso1        = vi
 
| iso2        = vie
 
| iso3        = vie
 
}}
 
{{Contains Vietnamese text}}
 
 
 
'''越南语'''({{vie|v='''Tiếng Việt'''|hn='''㗂越'''|link=no}} )又称'''越语''' ({{vie|v='''Việt Ngữ'''|hn='''越语'''|link=no}}) 、'''京语''' ({{vie|v='''Tiếng Kinh'''|hn='''㗂京'''|link=no}}) 及'''国语''' ({{vie|v='''Quốc Ngữ'''|hn='''国语'''|link=no}})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现代少用的前法国殖民地名称'''安南语'''({{vie|v='''Tiếng An Nam'''|hn='''㗂安南'''|link=no}})。
 
 
 
越南语是[[越南]]的[[国家语言]],有85至90%的[[越南人]]将之作为[[母语]],另外居住在[[海外]]的3百万[[越侨]]、住在[[中国]][[广西]]的[[京族]]亦使用越南语。历史上,越南语曾经使用[[汉字]]与[[喃字]]表记(即[[汉喃文]]),现代则使用以[[拉丁字母]]为基础,添加若干个新字母及声调符号的'''国语字'''({{vie|v=Chữ Quốc Ngữ|hn=𡨸国语|link=no}} 书写
 
  
 +
越南语是[[越南]]的[[国家语言]],有85至90%的[[越南人]]将之作为[[母语]],另外居住在[[海外]]的3百万[[越侨]]、住在[[中国]][[广西]]的[[京族]]亦使用越南语。历史上,越南语曾经使用[[汉字]]与[[喃字]]表记(即[[汉喃文]]),现代则使用以[[拉丁字母]]为基础,添加若干个新字母及声调符号的'''国语字'''书写。
 
== 历史 ==
 
== 历史 ==
 
=== 越南语发展史 ===
 
=== 越南语发展史 ===
 
 上古时期的越南语很可能具有[[南亚语系]]其他语言现在具有的一些共同特徵,例如在[[屈折语|屈折方面]]较发达,具有丰富的[[複辅音]]等。这些特徵已不再存于现代的越南语中,据认为是由于越南语地处东南亚的“[[语言联盟]]”中,受到周边有[[声调]]的[[孤立语]]汉语的影响,也变成了一种有声调的孤立语。形态上的孤立和声调的存在可能并非来源自[[原始南亚语]],周边的无亲属关系的语言,例如[[壮侗语系]]的[[泰语]]和[[南岛语系]]的[[回辉话]](与古代占婆国的[[占语]]同源),也都具有声调。
 
 上古时期的越南语很可能具有[[南亚语系]]其他语言现在具有的一些共同特徵,例如在[[屈折语|屈折方面]]较发达,具有丰富的[[複辅音]]等。这些特徵已不再存于现代的越南语中,据认为是由于越南语地处东南亚的“[[语言联盟]]”中,受到周边有[[声调]]的[[孤立语]]汉语的影响,也变成了一种有声调的孤立语。形态上的孤立和声调的存在可能并非来源自[[原始南亚语]],周边的无亲属关系的语言,例如[[壮侗语系]]的[[泰语]]和[[南岛语系]]的[[回辉话]](与古代占婆国的[[占语]]同源),也都具有声调。
 +
[[File:越南语2.jpg|缩略图|左|越南语:越南拉丁字书法。]]
  
 
 原始越南语的家园在现今越南北部的[[红河]]流域地区。在越南人接下来的向南扩张和占领中,中南部[[占婆国]](又称[[占城]])的[[占族]]人和南部[[湄公河]]三角洲地区(今[[胡志明市]]附近)的[[高棉人]]被征服,越南语也被传入现今越南的中南部地区,各种方言在声调上逐渐产生差异。
 
 原始越南语的家园在现今越南北部的[[红河]]流域地区。在越南人接下来的向南扩张和占领中,中南部[[占婆国]](又称[[占城]])的[[占族]]人和南部[[湄公河]]三角洲地区(今[[胡志明市]]附近)的[[高棉人]]被征服,越南语也被传入现今越南的中南部地区,各种方言在声调上逐渐产生差异。
  
 越南语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汉语]]的强烈影响,尤其是在词彙方面,据统计越南语中的汉语借词可达60%。越南语中有多个层次的汉语借词,其中最重要的是在唐代前后借入的“[[汉越语]]”这一个汉字的整套音读系统,它与[[切韵]]音存在整齐的对应。还有是所谓[[古汉越语]],是比唐代更古的语言残迹;以及[[汉语越化|越化的汉语词]],即本来的汉语词,随越南口语变化、脱离汉越语系统而产生的越语词。汉越语比朝鲜、日本的汉字音保留更多的存古特徵,中古汉语的声韵调与汉越音均存在规律系统的对应,因此汉越音对[[中古汉语]]语音本体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价值。而对古汉越语的研究,则可帮助目前对[[上古汉语]]的构拟。
+
 越南语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汉语]]的强烈影响,尤其是在词彙方面,据统计越南语中的汉语借词可达60%。越南语中有多个层次的汉语借词,其中最重要的是在唐代前后借入的“[[汉越语]]”这一个汉字的整套音读系统,它与[[切韵]]音存在整齐的对应。
 +
 
 +
还有是所谓[[古汉越语]],是比唐代更古的语言残迹;以及[[汉语越化|越化的汉语词]],即本来的汉语词,随越南口语变化、脱离汉越语系统而产生的越语词。汉越语比朝鲜、日本的汉字音保留更多的存古特徵,中古汉语的声韵调与汉越音均存在规律系统的对应,因此汉越音对[[中古汉语]]语音本体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价值。而对古汉越语的研究,则可帮助目前对[[上古汉语]]的构拟。
  
 
[[马伯乐]]将越语史分为五个阶段。以下再加上“前越南语”一个阶段,成为六个阶段:
 
[[马伯乐]]将越语史分为五个阶段。以下再加上“前越南语”一个阶段,成为六个阶段:
行 51: 行 23:
  
 
 越南语现今使用的书写系统——[[国语字]],在很大基础上保留了法国传教士[[亚历山大·罗德]]于1651年所著的《[[越葡拉字典]]》中对越南语的罗马字表记。罗德记录的是当时的中古越南语的河内音。与现在的河内方言相比,罗德记录的韵母音值在近几百年间似乎并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不过各方言声母的演变却很迅速。因而越南国语字的声母系统与现代越南语的任何方言都有差异,它与西贡方言的接近程度比河内方言要高。
 
 越南语现今使用的书写系统——[[国语字]],在很大基础上保留了法国传教士[[亚历山大·罗德]]于1651年所著的《[[越葡拉字典]]》中对越南语的罗马字表记。罗德记录的是当时的中古越南语的河内音。与现在的河内方言相比,罗德记录的韵母音值在近几百年间似乎并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不过各方言声母的演变却很迅速。因而越南国语字的声母系统与现代越南语的任何方言都有差异,它与西贡方言的接近程度比河内方言要高。
----
 
中古越南语的音系见下表:
 
 
:{| border="1" cellpadding="4" style="border-collapse: collapse; background: #f9f9f9; margin: 1em 1em 1em 0; vertical-align: top; border: 1px solid #ccc; line-height: 1.3em; text-align: center;"
 
|- style="background: #efefef;"
 
! colspan="2" |
 
! [[唇音]]
 
! [[齿音]]/[[齿龈音]]
 
! [[卷舌音]]
 
! [[硬颚音]]
 
! [[舌根音]]
 
! [[声门音]]
 
|-
 
! style="text-align: left; background: #efefef;" rowspan="3" | [[塞音]]
 
| style="text-align: left; background: #efefef;" | <small>清</small>
 
| ''p'' {{IPA|[p]}}{{ref|p|1}}
 
| ''t'' {{IPA|[t]}}
 
| ''tr'' {{IPA|[ʈ]}}
 
| ''ch'' {{IPA|[c]}}
 
| ''c/k'' {{IPA|[k]}}
 
|
 
|-
 
| style="text-align: left; background: #efefef;" | <small>送气</small>
 
| ''ph'' {{IPA|[pʰ]}}
 
| ''th'' {{IPA|[tʰ]}}
 
|
 
|
 
| ''kh'' {{IPA|[kʰ]}}
 
|
 
|-
 
| style="text-align: left; background: #efefef;" | <small>浊吸气</small>
 
| ''b'' {{IPA|[ɓ]}}
 
| ''đ'' {{IPA|[ɗ]}}
 
|
 
|
 
|
 
|
 
|-
 
! style="text-align: left; background: #efefef;" rowspan="2" | [[擦音]]
 
| style="text-align: left; background: #efefef;" | <small>清</small>
 
|
 
|
 
| ''s'' {{IPA|[ʂ]}}
 
| ''x'' {{IPA|[ɕ]}}
 
|
 
| ''h'' {{IPA|[h]}}
 
|-
 
| style="text-align: left; background: #efefef;" | <small>浊</small>
 
| ''ꞗ'' {{IPA|[β]}}{{ref|hookb|2}}
 
| ''d'' {{IPA|[ð]}}
 
|
 
| ''gi'' {{IPA|[ʝ]}}
 
| ''g/gh'' {{IPA|[ɣ]}}
 
|
 
|-
 
! style="text-align: left; background: #efefef;" colspan="2" | [[鼻塞音|鼻音]]
 
| ''m'' {{IPA|[m]}}
 
| ''n'' {{IPA|[n]}}
 
|
 
| ''nh'' {{IPA|[ɲ]}}
 
| ''ng/ngh'' {{IPA|[ŋ]}}
 
|
 
|-
 
! style="text-align: left; background: #efefef;" colspan="2" | [[近音]]
 
| ''v/u/o'' {{IPA|[w]}}
 
| ''l'' {{IPA|[l]}}
 
| ''r'' {{IPA|[ɹ]}}
 
| ''y/i/ĕ'' {{IPA|[j]}}{{ref|yod|3}}
 
|
 
|
 
|}
 
 
#{{note|p|1}} {{IPA|[p]}} 仅在音节末出现。
 
#{{note|hookb|2}} ''ȸ'' 不是罗德使用的符号。罗德用的符号(图见[http://std.dkuug.dk/JTC1/SC2/WG2/docs/n4030.pdf A797])左窄右宽,在左下方是断开的,断开的一头绕到 ''b'' 下方。该符号尚未被 Unicode 收录。
 
#{{note|yod|3}} {{IPA|[j]}} 不在音节首出现。它在音节末出现时,根据前面元音的长短而相应记为 ''i'' 或 ''y''。它也可在 {{IPA|/ð/}} 和 {{IPA|/β/}} 后出现,这时它写作 ''ĕ'';这种情况的 ''ĕ'' {{IPA|/j/}} 已不见于现代语中。
 
  
 不存在 ''b'' {{IPA|[ɓ]}} 和 ''p'' {{IPA|[p]}} 的对立,因此它们是[[同位异音]]。''gi'' {{IPA|[ʝ]}} 和 ''y/i/ĕ'' {{IPA|[j]}} 也是同位异音。
+
  中古越南语的音系 不存在 ''b'' {IPA|[ɓ]}} 和 ''p'' {IPA|[p]}} 的对立,因此它们是[[同位异音]]。''gi'' {IPA|[ʝ]}} 和 ''y/i/ĕ'' {IPA|[j]}} 也是同位异音。
  
 
 中古越南语有三种词首的複辅音,它们在现代语中均不再是複辅音:
 
 中古越南语有三种词首的複辅音,它们在现代语中均不再是複辅音:
  
*''tl'' {{IPA|/tl/}} > 现代语 ''tr''
+
*''tl'' {IPA|/tl/}} > 现代语 ''tr''
*''bl'' {{IPA|/ɓl/}} > 现代语 ''gi''(北部方言),''tr''(南部方言)
+
*''bl'' {IPA|/ɓl/}} > 现代语 ''gi''(北部方言),''tr''(南部方言)
*''ml'' {{IPA|/ml/}} > ''mnh'' {{IPA|/mɲ/}} > 现代语 ''nh''
+
*''ml'' {IPA|/ml/}} > ''mnh'' {{IPA|/mɲ/}} > 现代语 ''nh''
  
 
 越南国语字与现代发音的一些不寻常的对应可以归咎为中古越南语的发音,包括:
 
 越南国语字与现代发音的一些不寻常的对应可以归咎为中古越南语的发音,包括:
*罗德的表记系统有两个“字母 ''b''”:一个普通的 ''b'' 和一个带钩的 ''b''(上面注解1)。后者代表的是[[浊双唇擦音]] {{IPA|/β/}},它在一个世纪后与 {{IPA|/w/}} 合流为 {{IPA|/v/}},现代写作 ''v''。
+
*罗德的表记系统有两个“字母 ''b''”:一个普通的 ''b'' 和一个带钩的 ''b''(上面注解1)。后者代表的是[[浊双唇擦音]] {IPA|/β/}},它在一个世纪后与 {IPA|/w/}} 合流为 {IPA|/v/}},现代写作 ''v''。
*罗德记录的介音 ''ĕ'' {{IPA|/j/}} 可在词首 ''d'' 和带钩 ''b'' 后出现,该介音后来消失。
+
*罗德记录的介音 ''ĕ'' {IPA|/j/}} 可在词首 ''d'' 和带钩 ''b'' 后出现,该介音后来消失。
*''đ'' {{IPA|/ɗ/}} (至今一直)为[[齿龈音]],而 ''d'' {{IPA|/ð/}} 为齿音。选用 ''d'' 来表示 {{IPA|/ð/}} 是因为当时(和现在)的[[西班牙语]]中 {{IPA|/d/}} 是齿音,而且有 {{IPA|[ð]}} 的同位异音。罗德在选用 {{IPA|/ɗ/}} 和 {{IPA|/ɓ/}} 的符号时似乎并没有顾及到两者的[[内爆音|内爆]]性,因为前者在与 {{IPA|/β/}} 的对立中被罗德视为较“常见”的一个音,从而用普通的 ''b'' 表示,而后者在与 {{IPA|/ð/}} 的对立中则被视为较“不常见”的一个音,用带附加符的 ''đ'' 表示。
+
*''đ'' {IPA|/ɗ/} (至今一直)为[[齿龈音]],而 ''d'' {IPA|/ð/}} 为齿音。选用 ''d'' 来表示 {IPA|/ð/}} 是因为当时(和现在)的[[西班牙语]]中 {IPA|/d/}} 是齿音,而且有 {IPA|[ð]}} 的同位异音。罗德在选用 {IPA|/ɗ/}} 和 {IPA|/ɓ/}} 的符号时似乎并没有顾及到两者的[[内爆音|内爆]]性,因为前者在与 {IPA|/β/}} 的对立中被罗德视为较“常见”的一个音,从而用普通的 ''b'' 表示,而后者在与 {IPA|/ð/}} 的对立中则被视为较“不常见”的一个音,用带附加符的 ''đ'' 表示。
*''x'' 是[[龈颚音]] {{IPA|/ɕ/}} 而非齿音 {{IPA|/s/}},现代语亦然。17世纪的[[葡萄牙语]](罗德的母语)中,''s'' 是舌尖齿龈咝音 {{IPA|/s̺/}}(现今西班牙大部和葡萄牙一部分地区也保留了这个发音),''x'' 是龈颚音 {{IPA|/ʃ/}}。在罗德看来,舌尖龈音 {{IPA|/s̺/}} 与越南语的卷舌音 {{IPA|/ʂ/}} 更为接近,因此他用 ''x'' 表示 {{IPA|/ɕ/}},用 ''s'' 表示 {{IPA|/ʂ/}}
+
*''x'' 是[[龈颚音]] {IPA|/ɕ/}} 而非齿音 {IPA|/s/}},现代语亦然。17世纪的[[葡萄牙语]](罗德的母语)中,''s'' 是舌尖齿龈咝音 {IPA|/s̺/}}(现今西班牙大部和葡萄牙一部分地区也保留了这个发音),''x'' 是龈颚音 {IPA|/ʃ/}}。在罗德看来,舌尖龈音 {IPA|/s̺/}} 与越南语的卷舌音 {IPA|/ʂ/}} 更为接近,因此他用 ''x'' 表示 {IPA|/ɕ/}},用 ''s'' 表示 {IPA|/ʂ/}}。
----
 
相比下,原始越芒语的音系和与现代越南语的对应如下:<ref name="ferlus1992">
 
{{citation
 
|last=Ferlus
 
|first=Michael
 
|title=Histoire abrégée de l'évolution des consonnes initiales du Vietnamien et du Sino-Vietnamien
 
|year=1992
 
|journal=Mon–Khmer Studies
 
|volume=20
 
|pages=111–125}}.
 
</ref><ref name="ferlus2009">
 
{{citation
 
|last=Ferlus
 
|first=Michael
 
|title=A layer of Dongsonian vocabulary in Vietnamese
 
|year=2009
 
|journal=Journal of the Southeast Asian Linguistics Society
 
|volume=1
 
|url=http://www.jseals.org/JSEALS-1.pdf
 
|pages=95–109}}.
 
</ref><ref name="thompson1976">
 
{{citation
 
|last=Thompson
 
|first=Laurence C.
 
|title=Proto-Viet–Muong Phonology
 
|journal=Oceanic Linguistics Special Publications
 
|volume=13
 
|series=Austroasiatic Studies Part II
 
|pages=1113–1203
 
|publisher=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jstor=20019198
 
}}.</ref>
 
 
 
:{| border="1" cellpadding="4" style="border-collapse: collapse; background: #f9f9f9; margin: 1em 1em 1em 0; vertical-align: top; border: 1px solid #ccc; line-height: 1.3em; text-align: center;"
 
|- style="background: #efefef;"
 
! colspan="2" |
 
! [[唇音]]
 
! [[齿间音]]
 
! [[齿音]]/[[齿龈音]]
 
! [[龈颚音]]
 
! [[卷舌音]]
 
! [[硬颚音]]
 
! [[舌根音]]
 
! [[声门音]]
 
|-
 
! style="text-align: left; background: #efefef;" rowspan="4" | [[塞音]]/<br />[[塞擦音]]
 
| style="text-align: left; background: #efefef;" | <small>清</small>
 
| {{IPA|p}} > ''b''
 
|
 
| {{IPA|t}} > ''đ''
 
|
 
| {{IPA|tʃ}} > ''x'' {{ref|newsounds|1}}
 
| {{IPA|c}} > ''ch''
 
| {{IPA|k}} > ''k/c/q''
 
| {{IPA|ʔ}} > ''#''
 
|-
 
| style="text-align: left; background: #efefef;" | <small>浊</small>
 
| {{IPA|b}} > ''b''
 
|
 
| {{IPA|d}} > ''đ''
 
|
 
|
 
| {{IPA|ɟ}} > ''ch''
 
| {{IPA|ɡ}} > ''k/c/q''
 
|-
 
| style="text-align: left; background: #efefef;" | <small>送气</small>
 
| {{IPA|pʰ}} > ''ph''
 
|
 
| {{IPA|tʰ}} > ''th''
 
|
 
|
 
|
 
| {{IPA|kʰ}} > ''kh''
 
|
 
|-
 
| style="text-align: left; background: #efefef;" | <small>浊吸气</small>
 
| {{IPA|ɓ}} > ''m''
 
|
 
| {{IPA|ɗ}} > ''n''
 
|
 
|
 
| {{IPA|ʄ}} > ''nh'' {{ref|newsounds|1}}
 
|
 
|-
 
! style="text-align: left; background: #efefef;" colspan="2" | [[鼻音]]
 
| {{IPA|m}} > ''m''
 
|
 
| {{IPA|n}} > ''n''
 
|
 
|
 
| {{IPA|ɲ}} > ''nh''
 
| {{IPA|ŋ}} > ''ng/ngh''
 
|
 
|-
 
! style="text-align: left; background: #efefef;" rowspan="2" | [[擦音]]
 
| style="text-align: left; background: #efefef;" | <small>清</small>
 
|
 
|
 
| {{IPA|s}} > ''t''
 
| {{IPA|ɕ}} > ''th''
 
|
 
|
 
|
 
| {{IPA|h}} > ''h''
 
|-
 
| style="text-align: left; background: #efefef;" | <small>浊</small> {{ref|fricative|2}}
 
| {{IPA|(β)}} > ''v'' {{ref|v|3}}
 
| {{IPA|(ð)}} > ''d''
 
|
 
|
 
| {{IPA|(ς)}} > ''r'' {{ref|sigma|4}}
 
| {{IPA|(ʝ)}} > ''gi''
 
| {{IPA|(ɣ)}} > ''g/gh''
 
|
 
|-
 
! style="text-align: left; background: #efefef;" colspan="2" | [[近音]]
 
| {{IPA|w}} > ''v''
 
|
 
| {{IPA|l}} > ''l''
 
|
 
| {{IPA|r}} > ''r''
 
| {{IPA|j}} > ''d''
 
|
 
|
 
|}
 
 
 
#{{note|newsounds|1}} 不是所有学者都接受 {{IPA|/tʃ/}} 和 {{IPA|/ʄ/}} 的构拟。Ferlus (1992)<ref name="ferlus1992"/>用[[前声门化]]的 {{IPA|/ʔj/}} 代替[[内爆音]] {{IPA|/ʄ/}}(虽然两者差异并不大),并且多构拟出一个 {{IPA|/dʒ/}} 音。
 
#{{note|fricative|2}} 括号中的擦音是从一个半音节中元音间的主音节塞音弱化发展而来。芒语这些擦音的缺失表明原始越芒语中无这些擦音,但它们显然存在于后期的原始越南语中。接下来发生的前缀脱落使这些擦音成为独立音位。Ferlus (1992)<ref name="ferlus1992"/>指出浊擦音和清擦音在最初是都存在的,但2009年<ref name="ferlus2009"/>他改变了看法,认为塞音是大约在同时完成弱化和浊化的过程的,按照如下规则:
 
#*{{IPA|/p, b/}} > {{IPA|/β/}}
 
#*{{IPA|/t, d/}} > {{IPA|/ð/}}
 
#*{{IPA|/k, ɡ/}} > {{IPA|/ɣ/}}
 
#*{{IPA|/s, ɕ/}} > {{IPA|/ς/}}
 
#*{{IPA|/c, ɟ/}} 与 {{IPA|/tʃ/}} > {{IPA|/ʝ/}}
 
#{{note|v|3}} 该音在中古越南语中演变为 {{IPA|/β/}},见上注1。
 
#{{note|sigma|4}} 目前尚不清楚该音的音值。Ferlus (1992)<ref name="ferlus1992"/>认为上古越南语时它是 {{IPA|/ɽ/}} 音,与 {{IPA|/r/}} 是不同的两个音
 
  
 +
#{note|newsounds|1}} 不是所有学者都接受 {IPA|/tʃ/}} 和 {IPA|/ʄ/}} 的构拟。Ferlus (1992)< name="ferlus1992"/>用[[前声门化]]的 {IPA|/ʔj/}} 代替[[内爆音]] {IPA|/ʄ/}}(虽然两者差异并不大),并且多构拟出一个 {IPA|/dʒ/}} 音。
 +
#note|fricative|2 括号中的擦音是从一个半音节中元音间的主音节塞音弱化发展而来。芒语这些擦音的缺失表明原始越芒语中无这些擦音,但它们显然存在于后期的原始越南语中。接下来发生的前缀脱落使这些擦音成为独立音位。Ferlus (1992)< name="ferlus1992"/>指出浊擦音和清擦音在最初是都存在的,但2009年< name="ferlus2009"/>他改变了看法,认为塞音是大约在同时完成弱化和浊化的过程的。
 
 词首複辅音方面,存在如下的组合,其演变过程也一併标出:
 
 词首複辅音方面,存在如下的组合,其演变过程也一併标出:
* pr, br, tr, dr, kr, gr > {{IPA|/kʰr/}} > {{IPA|/ks/}} > ''s''
+
* pr, br, tr, dr, kr, gr > IPA|/kʰr/ > IPA|/ks/ > ''s''
 
* pl, bl > 中古 ''bl'' > 北部方言 ''gi'',南部方言 ''tr''
 
* pl, bl > 中古 ''bl'' > 北部方言 ''gi'',南部方言 ''tr''
 
* kl, gl > 中古 ''tl'' > ''tr''
 
* kl, gl > 中古 ''tl'' > ''tr''
行 283: 行 47:
 
* kj > ''gi''
 
* kj > ''gi''
  
 大量汉越词的借入使上古越南语产生了卷舌音 ''s'' {{IPA|/ʂ/}} 和 ''tr'' {{IPA|/ʈ/}}
+
 大量汉越词的借入使上古越南语产生了卷舌音 ''s'' IPA|/ʂ/ 和 ''tr'' IPA|/ʈ/。
----
 
在声调方面,原始越芒语是没有声调的。越南语的声调是后起的,声调与韵尾和声母的对应如下表: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
 
! 音
 
! 声母
 
! 开尾/鼻尾韵
 
! 塞音尾 {{IPA|/-ʔ/}}
 
! 擦音尾 {{IPA|/-s/, /-h/}}
 
|-
 
! 高
 
| 清
 
| 平声(A1 ''ngang'')
 
| 锐声(B1 ''sắc'')
 
| 问声(C1 ''hỏi'')
 
|-
 
! 低
 
| 浊
 
| 弦声(A2 ''huyền'')
 
| 重声(B2 ''nặng'')
 
| 跌声(C2 ''ngã'')
 
|}
 
  
 +
在声调方面,原始越芒语是没有声调的。越南语的声调是后起的。
 
 与其他东亚、东南亚语言的声调发展史类似,越南语在某一阶段发生了声母清浊决定的调类的分化,伴随著浊音清化的过程。浊声母音节在发声时,带有[[气嗓音]]或[[嘎裂音]]的特徵,读低调;清声母字则相反。表现在现代河内方言中的两者的分别主要在音质方面,而在南部的西贡方言则分别主要体现在音高方面。在这一声调分化过程中,内爆塞音作为清音参与演变,这是东南亚有内爆音语言共同体现的特徵。
 
 与其他东亚、东南亚语言的声调发展史类似,越南语在某一阶段发生了声母清浊决定的调类的分化,伴随著浊音清化的过程。浊声母音节在发声时,带有[[气嗓音]]或[[嘎裂音]]的特徵,读低调;清声母字则相反。表现在现代河内方言中的两者的分别主要在音质方面,而在南部的西贡方言则分别主要体现在音高方面。在这一声调分化过程中,内爆塞音作为清音参与演变,这是东南亚有内爆音语言共同体现的特徵。
  
 原始越芒语有带有[[次音节]]前缀的“[[一个半音节]]”的词彙,次音节是独立于后接的可以有词首辅音丛的主音节的。在这些词中主音节的声母处于元音间的位置,发生弱化变为浊擦音(见上注2)。在越南语中次音节最终丢失,在次音节脱落时上述提到的调类分化已经开始,因而现代越南语中有浊擦音声母的字在6个声调都有分佈。至于具体是高调还是低调的字则与原始越芒语中该词次音节前缀辅音的清浊有关,与主音节声母清浊无关。同样地 ,{{IPA|/l/}} {{IPA|/ŋ/}} 声母的字也都在高调和低调有出现。
+
 原始越芒语有带有[[次音节]]前缀的“[[一个半音节]]”的词彙,次音节是独立于后接的可以有词首辅音丛的主音节的。在这些词中主音节的声母处于元音间的位置,发生弱化变为浊擦音(见上注2)。在越南语中次音节最终丢失,在次音节脱落时上述提到的调类分化已经开始,因而现代越南语中有浊擦音声母的字在6个声调都有分佈。至于具体是高调还是低调的字则与原始越芒语中该词次音节前缀辅音的清浊有关,与主音节声母清浊无关。同样地 ,IPA|/l/ 和 IPA|/ŋ/ 声母的字也都在高调和低调有出现。
 
 
 
=== 文字史 ===
 
=== 文字史 ===
 
 东南亚大部分国家的语言受[[印度]]文化影响较大,而越南语却与[[朝鲜语]]、[[日语]]一样自古受到[[汉字文化]]的深远影响。在[[中国]]自公元一世纪至十世纪的统治下,越南语引入庞大的[[汉字]]词汇,其发音([[汉越音]])类似古汉语[[中古音]],但其[[语法]]承袭了大量[[高棉语]]的特色,虽然与中文一样并无时态及动词变化,亦同为声调语言,但其词序恰恰与中文相反置,情况近似[[泰语]]。
 
 东南亚大部分国家的语言受[[印度]]文化影响较大,而越南语却与[[朝鲜语]]、[[日语]]一样自古受到[[汉字文化]]的深远影响。在[[中国]]自公元一世纪至十世纪的统治下,越南语引入庞大的[[汉字]]词汇,其发音([[汉越音]])类似古汉语[[中古音]],但其[[语法]]承袭了大量[[高棉语]]的特色,虽然与中文一样并无时态及动词变化,亦同为声调语言,但其词序恰恰与中文相反置,情况近似[[泰语]]。
[[File:I speak vietnamese.JPG|thumb|right|图片的越南文写的是「我说越南语」;第一行是用国语字写的越南文,第二行是用汉喃混写的越南文。三个有下划线的字为[[喃字]]。]]
 
  
 
 早期的时候,越南人并没有为自己的语言发明适合的书写系统。大约从[[东汉]]开始,[[汉字]](越南人称之为「[[儒字]]」)开始有系统和大规模的传入越南。到了[[陈朝 (越南)|越南陈朝]]以后,汉字已经成为越南政府以及民间的主要文字,此时大量的汉字著作开始出现,最著名的就是15世纪编撰的《[[大越史记全书]]》。值得注意是,这些以汉字写成的文章基本上并不按照越南语的文法规则书写,也不採用越南语的辞彙,而是纯粹的用[[中古汉语|古汉语]]的文法写成。故此,这些汉字著作是[[汉文]]著作,而与当时的越南语口语有很大差异。
 
 早期的时候,越南人并没有为自己的语言发明适合的书写系统。大约从[[东汉]]开始,[[汉字]](越南人称之为「[[儒字]]」)开始有系统和大规模的传入越南。到了[[陈朝 (越南)|越南陈朝]]以后,汉字已经成为越南政府以及民间的主要文字,此时大量的汉字著作开始出现,最著名的就是15世纪编撰的《[[大越史记全书]]》。值得注意是,这些以汉字写成的文章基本上并不按照越南语的文法规则书写,也不採用越南语的辞彙,而是纯粹的用[[中古汉语|古汉语]]的文法写成。故此,这些汉字著作是[[汉文]]著作,而与当时的越南语口语有很大差异。
  
 由于越南口语与汉语不同,文言文无法淮确纪录越南本民族语言(与古代朝鲜一样,书面使用文言文,但民间的口语是本民族语言),在汉字在越南逐渐传播开后,一些人开始尝试以汉字作为基础,以创造新的文字来纪录越南本民族语言,这些字就是[[字喃|喃字]] ({{vie|v=Ch ữ Nôm|hn=𡦂喃|link=no}} )。大约在8世纪的时候喃字开始出现,13世纪的时候,越南文人开始用喃字进行文学创作。此间最著名的文学作品莫过于[[阮攸]] ({{lang|vi|Nguy ễn Du}} )19世纪写成的《[[金云翘传]]》 ({{lang|vi|Truy ện Kiều}} )。越南上层社会由于有很浓厚的「尊汉」思想,一直很排斥这种文字,国家教育机关也没有将它作为正式文字看待,也没有对它进行整理规范的工作。儘管此间的[[胡朝]](1400年-1407年)或者是[[西山阮朝]]富春朝廷(1788年-1802年)政权之统治者曾经重视喃字,并且将其提升到国家文书用字的地位
+
 由于越南口语与汉语不同,文言文无法淮确纪录越南本民族语言(与古代朝鲜一样,书面使用文言文,但民间的口语是本民族语言),在汉字在越南逐渐传播开后,一些人开始尝试以汉字作为基础,以创造新的文字来纪录越南本民族语言,这些字就是[[字喃|喃字]] (Ch ữ Nôm|hn=𡦂喃|link=no)。大约在8世纪的时候喃字开始出现,13世纪的时候,越南文人开始用喃字进行文学创作。此间最著名的文学作品莫过于[[阮攸]] (Nguy ễn Du)19世纪写成的《[[金云翘传]]》 (Truy ện Kiều)。越南上层社会由于有很浓厚的「尊汉」思想,一直很排斥这种文字,国家教育机关也没有将它作为正式文字看待,也没有对它进行整理规范的工作。儘管此间的[[胡朝]](1400年-1407年)或者是[[西山阮朝]]富春朝廷(1788年-1802年)政权之统治者曾经重视喃字,并且将其提升到国家文书用字的地位。
 
 
现在的越南语使用[[拉丁字母]]书写,叫做[[越南语字母|国语字]]({{lang|vi|Chữ Quốc Ngữ}})。它是由17世纪到越南的法国传教士[[亚历山大·罗德]]({{lang-fr|Alexandre de Rhodes}},{{lang-vi|A-Lịch-Sơn Đắc-Lộ}}),1591年-1660年)根据先前传教士的拼写原则的基础上整合而成。在19世纪[[法国]]佔领越南时期,这种书写体系流行起来,并于20世纪全面开始使用
 
  
 +
现在的越南语使用[[拉丁字母]]书写,叫做[[越南语字母|国语字]]。它是由17世纪到越南的法国传教士[[亚历山大·罗德]](1591年-1660年)根据先前传教士的拼写原则的基础上整合而成。在19世纪[[法国]]佔领越南时期,这种书写体系流行起来,并于20世纪全面开始使用。
 
== 越南历史上的语言表记法 ==
 
== 越南历史上的语言表记法 ==
 
=== 概要 ===
 
=== 概要 ===
 越南[[古典]]文书多用[[古汉语]][[文言文]]写成、字典裡的[[单词]]有70%以上为[[汉越词]] ({{vie|qn=t ừ Hán Việt|hn=词汉越|link=no}} ),近代以前多使用汉字以及本民族发明的文字[[喃字]],正式文书一般由完全使用汉字的文言文作成、普通文书一般使用汉字和喃字混合使用的越南文作成。1919年越南[[科举]]废止、1945年[[阮朝]]灭亡以及[[越南民主共和国]]的成立促使汉字和喃字的使用逐渐减少。
+
 越南[[古典]]文书多用[[古汉语]][[文言文]]写成、字典裡的[[单词]]有70%以上为[[汉越词]] (t ừ Hán Việt|hn=词汉越|link=no),近代以前多使用汉字以及本民族发明的文字[[喃字]],正式文书一般由完全使用汉字的文言文作成、普通文书一般使用汉字和喃字混合使用的越南文作成。1919年越南[[科举]]废止、1945年[[阮朝]]灭亡以及[[越南民主共和国]]的成立促使汉字和喃字的使用逐渐减少。
  
 
 取而代之的是17世纪[[基督教会]][[传教士]]发明的、[[法国]]殖民地化政策极力普及的使用[[拉丁文字|罗马字]]表记的「[[越南语字母|国语字]]」({{vie|qn=Chữ Quốc Ngữ|hn=𡦂国语|link=no}})。殖民地时期国语字被法国殖民者称之为的「法国人的礼物」、「『文明化』的象徵」,独立运动推进以后、民族主义者认为汉字和喃字具有不便性和非效率性,国语字成为了独立后的越南语的正式表记法,一般越南国民都毫无异议地把国语字作为正式标记法。<ref name="越罗2a">[http://ebook.de-han.org/ggk/index.htm 越南「去殖民化」与「去中国化」的语言政策],收录于蒋为文2005《语言、认同与去殖民》台南:国立成功大学。</ref>
 
 取而代之的是17世纪[[基督教会]][[传教士]]发明的、[[法国]]殖民地化政策极力普及的使用[[拉丁文字|罗马字]]表记的「[[越南语字母|国语字]]」({{vie|qn=Chữ Quốc Ngữ|hn=𡦂国语|link=no}})。殖民地时期国语字被法国殖民者称之为的「法国人的礼物」、「『文明化』的象徵」,独立运动推进以后、民族主义者认为汉字和喃字具有不便性和非效率性,国语字成为了独立后的越南语的正式表记法,一般越南国民都毫无异议地把国语字作为正式标记法。<ref name="越罗2a">[http://ebook.de-han.org/ggk/index.htm 越南「去殖民化」与「去中国化」的语言政策],收录于蒋为文2005《语言、认同与去殖民》台南:国立成功大学。</ref>
 
 
=== 三种文书系统 ===
 
=== 三种文书系统 ===
 
 历史上,越南共出现过三种文书系统,包括:
 
 历史上,越南共出现过三种文书系统,包括:
行 333: 行 71:
 
* [[汉喃文]]
 
* [[汉喃文]]
 
* [[国语字]]文(越南罗马字)
 
* [[国语字]]文(越南罗马字)
 
 
==== 统治者的汉字 ====
 
==== 统治者的汉字 ====
'''汉文''' ({{vie|qn=H án Văn|hn=汉文|link=no}} )是[[越南]]封建时代官方的主要採用的文书系统,贵族、知识分子也多使用汉文写作。汉文(文言文)也是古代[[东亚]]诸国的共通文书系统,在中国、韩国、日本也同样被使用。然而,它完全由汉字组成,与越南本民族的越南语差异较大,在书面上与越南人的口语上难以达到统一。
+
'''汉文''' (H án Văn|hn=汉文|link=no)是[[越南]]封建时代官方的主要採用的文书系统,贵族、知识分子也多使用汉文写作。汉文(文言文)也是古代[[东亚]]诸国的共通文书系统,在中国、韩国、日本也同样被使用。然而,它完全由汉字组成,与越南本民族的越南语差异较大,在书面上与越南人的口语上难以达到统一。
 
 
汉字在越南的使用大约开始于赵佗的「[[南越国]]」时期。在中国直接统治的时期也一直延用汉字为书写系统。即使在10世纪越南独立后,由于越南封建朝廷大力推广「儒学」 与建立「科举制度」, 使得汉字的正统地位在20世纪前牢不可破。汉字在越南也叫做「儒字」, 意思是儒家所用的文字。一般来说,汉字用于行政、教育(科举)、学术著述、和古典文学之创作。<ref name="越罗2a"/>
 
  
 +
汉字在越南的使用大约开始于赵佗的「[[南越国]]」时期。在中国直接统治的时期也一直延用汉字为书写系统。即使在10世纪越南独立后,由于越南封建朝廷大力推广「儒学」 与建立「科举制度」, 使得汉字的正统地位在20世纪前牢不可破。汉字在越南也叫做「儒字」, 意思是儒家所用的文字。一般来说,汉字用于行政、教育(科举)、学术著述、和古典文学之创作。< name="越罗2a"/>
 
==== 本土喃字的出现 ====
 
==== 本土喃字的出现 ====
 
+
 越南在借用汉字后,发觉汉字无法完整表达越南的日常用语,于是民间慢慢发展出具越南特色的「'''[[喃字]]'''」(Chữ Nôm/𡨸喃/𡦂喃/字喃)。「字喃」是照越南语的构词顺序来写,若照中文顺序则为「[[喃字]]」。所谓的「喃字」是指南方(相对于中国)的文字的意思;因为缺乏标准化,它也可以写作「𡨸喃」或「𡦂喃」等。据推测,喃字大概是从10世纪越南脱离中国的直接统治后,才开始发展出来。早期的喃字主要作为汉字的辅助工具,用在记录地名、人名及地方特产等。在累积数百年使用的经验后,在13世纪才有一些字喃的文学作品出现, 而于16至18世纪达到高潮。譬如[[阮攸]]的字喃著作《[[金云翘传]]》等。<ref name="越罗3">[http://ebook.de-han.org/bbi/index.htm 越南文学发展史 kap 伊对台湾文学 ê 启示],收录于蒋为文2011《民族、母语kap音素文字》台南:国立成功大学。</ref>字喃的使用者大致为平民、落魄文人、僧侣、及少数具强烈民族意识的精英。概括来说,喃字主要用在纪录民间口传文学、创作纯越语文学、翻译佛经、及替汉字作注解。< name="越罗2a"/>
 越南在借用汉字后,发觉汉字无法完整表达越南的日常用语,于是民间慢慢发展出具越南特色的「'''[[喃字]]'''」(Chữ Nôm/𡨸喃/𡦂喃/字喃)。「字喃」是照越南语的构词顺序来写,若照中文顺序则为「[[喃字]]」。所谓的「喃字」是指南方(相对于中国)的文字的意思;因为缺乏标准化,它也可以写作「𡨸喃」或「𡦂喃」等。据推测,喃字大概是从10世纪越南脱离中国的直接统治后,才开始发展出来。早期的喃字主要作为汉字的辅助工具,用在记录地名、人名及地方特产等。在累积数百年使用的经验后,在13世纪才有一些字喃的文学作品出现, 而于16至18世纪达到高潮。譬如[[阮攸]]的字喃著作《[[金云翘传]]》等。<ref name="越罗3">[http://ebook.de-han.org/bbi/index.htm 越南文学发展史 kap 伊对台湾文学 ê 启示],收录于蒋为文2011《民族、母语kap音素文字》台南:国立成功大学。</ref>字喃的使用者大致为平民、落魄文人、僧侣、及少数具强烈民族意识的精英。概括来说,喃字主要用在纪录民间口传文学、创作纯越语文学、翻译佛经、及替汉字作注解。<ref name="越罗2a"/>
 
  
 
 喃字的发展就如同台湾「[[歌仔册]]」裡头[[台语汉字]]的发展是一样的,都是建立在既有的汉字基础上作调整。基本上,喃字的发展在早期是以汉字借音为主,后期则模仿汉字的「形声」造字原则来造喃字。 譬如汉语裡头的「孩子」在越语裡读做 /kon/;/kon/ 在早期的喃字(譬如在「黎朝」时期)写做「昆」(「汉越音」读作 /kon/),后来(「阮朝」时期)又写做「𡥵」,由「子」(表示孩子)及「昆」(表音)来构成。由于喃字没有得到当权的汉字既得利益者的支持,也没有经由完整规划、而是随个人所好而咨意创造出来的,再加上汉字本身作为文字基础的缺点, 致使它呈现相当混乱的文字使用现象。这现象就如同广西的[[方块壮文]]书写一样,文字的使用并未达成相当的标准化。
 
 喃字的发展就如同台湾「[[歌仔册]]」裡头[[台语汉字]]的发展是一样的,都是建立在既有的汉字基础上作调整。基本上,喃字的发展在早期是以汉字借音为主,后期则模仿汉字的「形声」造字原则来造喃字。 譬如汉语裡头的「孩子」在越语裡读做 /kon/;/kon/ 在早期的喃字(譬如在「黎朝」时期)写做「昆」(「汉越音」读作 /kon/),后来(「阮朝」时期)又写做「𡥵」,由「子」(表示孩子)及「昆」(表音)来构成。由于喃字没有得到当权的汉字既得利益者的支持,也没有经由完整规划、而是随个人所好而咨意创造出来的,再加上汉字本身作为文字基础的缺点, 致使它呈现相当混乱的文字使用现象。这现象就如同广西的[[方块壮文]]书写一样,文字的使用并未达成相当的标准化。
  
 虽然喃字在越南很早就出现了、而且又是越南人自造的「土产」,然而它却没有办法取代汉字或与汉字并驾齐驱,[[蒋为文]](2005)指出主要有三大原因:<ref name="越罗2a"/>
+
 虽然喃字在越南很早就出现了、而且又是越南人自造的「土产」,然而它却没有办法取代汉字或与汉字并驾齐驱,[[蒋为文]](2005)指出主要有三大原因:< name="越罗2a"/>
  
 
 第一,受中国价值观之影响。因为汉字在中国被视为唯一的正统文字,而越南又把中国奉为宗主国,致使越南各朝代均把汉字奉为圭臬、不敢对之不敬。唯一少数欲推行喃字的例子为 Hồ Quý Ly ([[胡季犛]],1400–1407)及 Quang Trung([[光中]],1788–1792)等,然而他们在位期间甚短,致使对喃字的发展影响有限。其中 Hồ Quý Ly 因大力推行喃字,因而在中国明朝入侵越南时被押回囚禁在北京。
 
 第一,受中国价值观之影响。因为汉字在中国被视为唯一的正统文字,而越南又把中国奉为宗主国,致使越南各朝代均把汉字奉为圭臬、不敢对之不敬。唯一少数欲推行喃字的例子为 Hồ Quý Ly ([[胡季犛]],1400–1407)及 Quang Trung([[光中]],1788–1792)等,然而他们在位期间甚短,致使对喃字的发展影响有限。其中 Hồ Quý Ly 因大力推行喃字,因而在中国明朝入侵越南时被押回囚禁在北京。
行 352: 行 87:
  
 
 第三,喃字受先天文字限制。喃字主要是按形声方式,结合二个汉字(一个表音、一个表意)来造成一个新字。要懂喃字,一般要先会读汉字。由于喃字的複杂及未标准化,使得喃字在推行上困难重重。
 
 第三,喃字受先天文字限制。喃字主要是按形声方式,结合二个汉字(一个表音、一个表意)来造成一个新字。要懂喃字,一般要先会读汉字。由于喃字的複杂及未标准化,使得喃字在推行上困难重重。
 
 
==== 罗马字的兴起 ====
 
==== 罗马字的兴起 ====
 +
越南的书写文字一直到17世纪,纪录「[[音素]]」(phoneme)的[[罗马字]]的出现才有重大的转折。虽然罗马字在那时已出现,却要等到20世纪才有力量完全取代汉字的地位。罗马字在越南的发展可以分做四个阶段:第一,17世纪初到19世纪中期的教会使用期;第二,19世纪后半期的法国殖民者推广使用期;第三,20世纪前半期的越南民族主义者推动使用期;和第四,1945年以后的正统地位时期。< name="越罗2a"/>
  
越南的书写文字一 直到17世纪 纪录「[[音素]]」(phoneme)的[[ 罗马字]] 的出 现才有重大 转折。虽然罗马字 已出现,却要等到20世纪才有力量完全取代汉字 地位 罗马字 越南 发展可以分做四个阶段: 第一 ,17世纪初到19世纪中期的教会使用期;第二,19世纪后半期的法国殖民者推广使用期;第三,20世纪前半期 的越南 民族主义者推动使用期;和第四,1945 以后的正统地位时期 <ref name="越罗2a"/>
+
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时候,欧洲传教士逐渐到越南来传教。传教士们为了容易学好越语并与当地越南人沟通,于是利用欧洲人熟悉的罗马字,来替 越南 语设计一套新 的书写 系统。和多数的 文字 发展历史 越南 罗马字的 发展并不是由一人于一天之内发明 ,而是 一段不短的 间内、由一群人共同累积经验而「约定俗成」起来 的。在 经历各传教士 努力下, 第一 本越南罗马字 词典《[[ 越南 、葡萄牙、拉丁语三语对照词典]]》 于1651 由法籍传教士[[亚历山大·罗德]]出版
  
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时候,欧洲传教士逐渐到越南来传教。传教士们为了容易学好越语并与当地越南人沟通,于是利用欧洲人熟悉的罗马字,来替越南语设计一套新的书写系统。和多数的文字发展历史一样,越南罗马字的发展并不是由一人于一天之内发明出来的,而是在一段不短的时间内、由一群人共同累积经验而「约定俗成」起来的。在经历各传教士的努力下,第一本越南罗马字的词典《[[越南、葡萄牙、拉丁语三语对照词典]]》 于1651年由法籍传教士[[亚历山大·罗德]]出版。 亚历山大·罗德和其「越葡拉」辞典对越南罗马字的贡献,就如同「[[麦都思]]」和他于1837年所出版之《[[福建方言字典]]》对台湾教会「[[白话字]]」的奠基性贡献是一样的。他们都是扮演集大成、并将付诸出版的第一人。亚历山大·罗德的罗马字拼字系统在历经不同时期的稍微修改后,成为当今越南人普遍使用的「国语字」。<ref name="越罗2">[http://ebook.de-han.org/ggk/index.htm 越南罗马字和台湾白话字的文字方案比较],收录于蒋为文2005《语言、认同与去殖民》台南:国立成功大学。</ref>
+
 亚历山大·罗德和其「越葡拉」辞典对越南罗马字的贡献,就如同「[[麦都思]]」和他于1837年所出版之《[[福建方言字典]]》对台湾教会「[[白话字]]」的奠基性贡献是一样的。他们都是扮演集大成、并将付诸出版的第一人。亚历山大·罗德的罗马字拼字系统在历经不同时期的稍微修改后,成为当今越南人普遍使用的「国语字」。<ref name="越罗2">[http://ebook.de-han.org/ggk/index.htm 越南罗马字和台湾白话字的文字方案比较],收录于蒋为文2005《语言、认同与去殖民》台南:国立成功大学。</ref>
  
 
 在19世纪后半段之前,越南罗马字主要只在教会之中流传。随著法国殖民者的到来,罗马字才逐渐提升地位与普遍被使用。譬如,法国殖民者将罗马字列入学校课程, 而且于1865年在越南南部由当时的官方发行第一份罗马字报纸 “Gia Định báo”([[嘉定报]]);越南罗马字也从这时起叫做 “Chữ Quốc ngữ”(国语字)。「嘉定报」就如同台湾1885年出版的第一份罗马字报纸 “Tâi-oân-hú-siâⁿ Kàu-hōe-pò”([[台湾府城教会报]])一样,具带头普遍罗马字之贡献。
 
 在19世纪后半段之前,越南罗马字主要只在教会之中流传。随著法国殖民者的到来,罗马字才逐渐提升地位与普遍被使用。譬如,法国殖民者将罗马字列入学校课程, 而且于1865年在越南南部由当时的官方发行第一份罗马字报纸 “Gia Định báo”([[嘉定报]]);越南罗马字也从这时起叫做 “Chữ Quốc ngữ”(国语字)。「嘉定报」就如同台湾1885年出版的第一份罗马字报纸 “Tâi-oân-hú-siâⁿ Kàu-hōe-pò”([[台湾府城教会报]])一样,具带头普遍罗马字之贡献。
行 363: 行 98:
 
 虽然在法国殖民者的推动下,越南罗马字在19世纪后期比以前较普遍,然而它的推行成效仍然相当有限。罗马字的推行要在20世纪初,透过越南本土的民族主义者的鼓吹后才有显著的进展。原因是:在反对法国殖民主义的气氛下,使用外来的罗马字被视为是趋附外来殖民政权的行为。然而当越南民族主义者感受到罗马字简单、好学,是教育民众的好工具时,他们已把罗马字本土化当成对抗外来统治的利器。
 
 虽然在法国殖民者的推动下,越南罗马字在19世纪后期比以前较普遍,然而它的推行成效仍然相当有限。罗马字的推行要在20世纪初,透过越南本土的民族主义者的鼓吹后才有显著的进展。原因是:在反对法国殖民主义的气氛下,使用外来的罗马字被视为是趋附外来殖民政权的行为。然而当越南民族主义者感受到罗马字简单、好学,是教育民众的好工具时,他们已把罗马字本土化当成对抗外来统治的利器。
  
 鼓吹罗马字的民族主义运动的代表性团体首推「[[东京义塾]]」的成员。「东京义塾」在越南所扮演的角色就如同20年代台湾的「[[台湾文化协会]]」一样;两者的差别在「文化协会」并不注重罗马字、只倡导汉字[[白话文]]。这差别也注定了罗马字在台湾和越南有截然不同的发展命运。「东京义塾」的成员主要是一些留学日本的越南知识份子。他们于1907年在「河内」设立「东京义塾」学校,用来传授西方思想与科学新知等。他们认为要达成启发民智的目的,非得透过越南罗马字不可。所以他们的第一要务就是要普及罗马字;透过罗马字来教育民众、让大众有知识,以对抗法国殖民统治 。「东京义塾」虽然成立只有短短一年,旋即被法国殖民者强制关闭,然而他们的主张在知识份子中却广受认同与支持。之后,「推广罗马字」逐渐成为越南民族主义者中的普遍主张与推动要点,并兴起一股兴学、办罗马字报的风潮。据估计,至1930年,全越南共有75种罗马字报纸。罗马字的地位在1945年[[胡志明]]宣布越南独立后,才进一步提升为国家唯一正式书写文字的地位。胡志明于1945年9月2日宣布越南独立并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国]]」后,于9月8日又随即公佈政府全面推行罗马字教育
+
 鼓吹罗马字的民族主义运动的代表性团体首推「[[东京义塾]]」的成员。「东京义塾」在越南所扮演的角色就如同20年代台湾的「[[台湾文化协会]]」一样;两者的差别在「文化协会」并不注重罗马字、只倡导汉字[[白话文]]。这差别也注定了罗马字在台湾和越南有截然不同的发展命运。「东京义塾」的成员主要是一些留学日本的越南知识份子。他们于1907年在「河内」设立「东京义塾」学校,用来传授西方思想与科学新知等。他们认为要达成启发民智的目的,非得透过越南罗马字不可。所以他们的第一要务就是要普及罗马字;透过罗马字来教育民众、让大众有知识,以对抗法国殖民统治。
  
 +
「东京义塾」虽然成立只有短短一年,旋即被法国殖民者强制关闭,然而他们的主张在知识份子中却广受认同与支持。之后,「推广罗马字」逐渐成为越南民族主义者中的普遍主张与推动要点,并兴起一股兴学、办罗马字报的风潮。据估计,至1930年,全越南共有75种罗马字报纸。罗马字的地位在1945年[[胡志明]]宣布越南独立后,才进一步提升为国家唯一正式书写文字的地位。胡志明于1945年9月2日宣布越南独立并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国]]」后,于9月8日又随即公佈政府全面推行罗马字教育。
 
== 谱系分类 ==
 
== 谱系分类 ==
 
 越南语的语系归属尚未确定。现在被广泛接受的观点是属[[南亚语系]]的[[孟-高棉语族]],如[[施密特]]根据越南语与[[孟语]]跟[[高棉语]]有大量同源的基本词彙,且语法结构基本相同来判定,部份中国学者从越南语的底层入手,发现越南语和[[佤族]]语言同源来判定等。另一些语言学者则认为越南语是一种[[孤立语言]]。
 
 越南语的语系归属尚未确定。现在被广泛接受的观点是属[[南亚语系]]的[[孟-高棉语族]],如[[施密特]]根据越南语与[[孟语]]跟[[高棉语]]有大量同源的基本词彙,且语法结构基本相同来判定,部份中国学者从越南语的底层入手,发现越南语和[[佤族]]语言同源来判定等。另一些语言学者则认为越南语是一种[[孤立语言]]。
  
20世纪语言学界的另一种观点是认为越南语属于[[汉藏语系]]或[[壮侗语系]],如[[马伯乐]]根据越南语音节有固定[[声调]],单音节词佔大多数,以及词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来判定。这种观点现在已不再流行,不过[[中国]][[图书馆学]]常用的[[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仍把越南语相关书籍编入汉藏语系相关书籍之下<ref>{{cite web|url=http://www.lib.sjtu.edu.cn/chinese/virtual_reference_desk/clc_h4.htm|title=中图法简表|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808085442/http://www.lib.sjtu.edu.cn/chinese/virtual_reference_desk/clc_h4.htm|archivedate=2007-08-08|deadurl=yes}}</ref>。
+
20世纪语言学界的另一种观点是认为越南语属于[[汉藏语系]]或[[壮侗语系]],如[[马伯乐]]根据越南语音节有固定[[声调]],单音节词佔大多数,以及词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来判定。这种观点现在已不再流行,不过[[中国]][[图书馆学]]常用的[[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仍把越南语相关书籍编入汉藏语系相关书籍之下<ref>cite web|url=http://www.lib.sjtu.edu.cn/chinese/virtual_reference_desk/clc_h4.htm|title=中图法简表|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808085442/http://www.lib.sjtu.edu.cn/chinese/virtual_reference_desk/clc_h4.htm|archivedate=2007-08-08|deadurl=yes</ref>。
  
 
 总的来说,越南语同南亚语或者侗台语的关系比较密切,同源的基本词汇较多。与同属[[汉字文化圈]]的[[日语]]、[[朝鲜语]]一样,越南语借用的古汉语亦主要为高级词汇,常用于文化语、[[书面语]]或较正式的场合,而在[[口语]]中的使用频率则相对较低。
 
 总的来说,越南语同南亚语或者侗台语的关系比较密切,同源的基本词汇较多。与同属[[汉字文化圈]]的[[日语]]、[[朝鲜语]]一样,越南语借用的古汉语亦主要为高级词汇,常用于文化语、[[书面语]]或较正式的场合,而在[[口语]]中的使用频率则相对较低。
  
 
 越南语与[[芒语]]的亲属关系最为接近。西方学者主要将越南语归入[[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的[[越-芒语支]];按人口来算,越南语是南亚语系中使用人数最多的一门语言。{{who|一些具有[[民族主义]]倾向的越南[[语言学家]]}}则认为应该列入壮侗语系,因为列入南亚语系的[[孟-高棉语族]],如同跟历史上曾经是世仇的[[柬埔寨]]人所说的高棉语(也称[[柬埔寨语]])竟是相同来源,实在难以接受。
 
 越南语与[[芒语]]的亲属关系最为接近。西方学者主要将越南语归入[[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的[[越-芒语支]];按人口来算,越南语是南亚语系中使用人数最多的一门语言。{{who|一些具有[[民族主义]]倾向的越南[[语言学家]]}}则认为应该列入壮侗语系,因为列入南亚语系的[[孟-高棉语族]],如同跟历史上曾经是世仇的[[柬埔寨]]人所说的高棉语(也称[[柬埔寨语]])竟是相同来源,实在难以接受。
 
+
=== 方言 ===
== 方言 ==
 
{{主条目|越南语方言}}
 
 
 
 
[[越南语方言]]种类比较简单,大致分做3类。三者间的差异主要在音韵和词彙上,文法上的差异非常小。
 
[[越南语方言]]种类比较简单,大致分做3类。三者间的差异主要在音韵和词彙上,文法上的差异非常小。
 
+
=== 音韵 ===
== 音韵 ==
 
{{main|越南语音系}}
 
 
 
 
 越南语和汉语类似,构词绝大多数以单音节(或称字)为单位。和多数汉语言以及壮泰语言一样,越南语的音节可由声母、介音、韵腹、韵尾、声调五部份构成。
 
 越南语和汉语类似,构词绝大多数以单音节(或称字)为单位。和多数汉语言以及壮泰语言一样,越南语的音节可由声母、介音、韵腹、韵尾、声调五部份构成。
 
+
=== 语法 ===
== 语法 ==
 
{{main|越南语语法}}
 
 
 
 
 越南语是[[孤立语]],动词没有型态变化,[[名词]]既没有文法上的[[性 (语法)|性别]]跟[[数 (语法)|数]]的形式,也没有文法上[[格 (语法)|格]]的变化,[[形容词]]也不需要跟被修饰的[[名词]]保持文法上的性、[[数 (语法)|数]]、[[格 (语法)|格]]上的一致。文句内的词通过[[语序|词序]]来表达文法作用,所以词序对越南语非常的重要,更改了词的排序也就更改了句子的意思。这跟汉语一样。越南语的文句结构是:[[主语]]-[[谓语]]-[[宾语]]([[SVO]])。
 
 越南语是[[孤立语]],动词没有型态变化,[[名词]]既没有文法上的[[性 (语法)|性别]]跟[[数 (语法)|数]]的形式,也没有文法上[[格 (语法)|格]]的变化,[[形容词]]也不需要跟被修饰的[[名词]]保持文法上的性、[[数 (语法)|数]]、[[格 (语法)|格]]上的一致。文句内的词通过[[语序|词序]]来表达文法作用,所以词序对越南语非常的重要,更改了词的排序也就更改了句子的意思。这跟汉语一样。越南语的文句结构是:[[主语]]-[[谓语]]-[[宾语]]([[SVO]])。
 
 
== 越南语认证 ==
 
== 越南语认证 ==
{{main|越南语认证}}
 
 
 
 目前中华民国国内办理越南语认证的单位主要为[[国立成功大学越南研究中心]],该中心办理的越南语认证称为「[[国际越南语认证]]」(iVPT)。国际越南语认证为台湾地区自行研发,国际认可的单位,目前已获越南、日本、美国、澳洲及台湾许多学术机构均採认。
 
 目前中华民国国内办理越南语认证的单位主要为[[国立成功大学越南研究中心]],该中心办理的越南语认证称为「[[国际越南语认证]]」(iVPT)。国际越南语认证为台湾地区自行研发,国际认可的单位,目前已获越南、日本、美国、澳洲及台湾许多学术机构均採认。
 
+
=== 越南语国语字 ===
== 越南语国语字 ==
 
{{main|越南语字母}}
 
 
1527年,[[葡萄牙]]的[[天主教]]传教士来到[[越南]],他们创製了用于[[转写]]纪录越南语的[[罗马字]],这种文字最初只是用在教学及传教上。后来,来自[[法国]]跟[[义大利]]的传教士也开始用罗马字纪录越南语,但是不同国家的传教士有不同的[[拼音]]规则,而修改整合的工作也同时进行着。
 
1527年,[[葡萄牙]]的[[天主教]]传教士来到[[越南]],他们创製了用于[[转写]]纪录越南语的[[罗马字]],这种文字最初只是用在教学及传教上。后来,来自[[法国]]跟[[义大利]]的传教士也开始用罗马字纪录越南语,但是不同国家的传教士有不同的[[拼音]]规则,而修改整合的工作也同时进行着。
  
17世纪,法籍传教士[[亚历山大·罗德]]用他自己创製的越南[[罗马字]]出版了《[[越葡拉字典]]》 ({{lang|vi|T ừ điển Việt-Bồ-La}} {{v-hn| 字典越葡拉}} ),这标志着越南语罗马字记音系统修改整合的阶段性成功以及越南国语字的诞生。
+
17世纪,法籍传教士[[亚历山大·罗德]]用他自己创製的越南[[罗马字]]出版了《[[越葡拉字典]]》 (T ừ điển Việt-Bồ-La,字典越葡拉),这标志着越南语罗马字记音系统修改整合的阶段性成功以及越南国语字的诞生。
 
 
目前越南语字母使用除 {{lang|la|[[F]](f)、[[J]](j)、[[W]](w)、[[Z]](z)}}之外的22个[[拉丁字母]]以及 {{lang|vi|[[Ă]](ă)、[[Â]](â)、[[Đ]](đ)、[[Ê]](ê)、[[Ô]](ô)、[[Ơ]](ơ)、[[Ư]](ư)}}7个变音字母。[[元音]]字母通过上加或下添符号来表达声调种类,国语字用了5个符号表达6个声调(有一个声调没用符号):(以a为例){{lang|vi|[[à]]、[[á]]、[[ả]]、[[ã]]、[[ạ]]}}。在书写的时候,按照音节隔写,外来语双音节的词彙或音译词用短横连接每个音节,比如:{{lang|vi|Ra-đi-ô}}({{lang|en|radio}})。
 
 
 
[[File:L-2360-a 0008 1 t24-C-R0072.jpg|thumb|right|越葡拉字典内页]]
 
  
  现代国 语字 的複合 字母 仍可见得传教士母 的残迹
+
  目前越南 语字 母使用除 [[F]](f)、[[J]](j)、[[W]](w)、[[Z]](z)之外的22个[[拉丁字母]]以及 [[Ă]](ă)、[[Â]](â)、[[Đ]](đ)、[[Ê]](ê)、[[Ô]](ô)、[[Ơ]](ơ)、[[Ư]](ư)7个变音字母。[[元音]] 字母 通过上加或下添符号来表达声调种类 语字 用了5个符号表达6个声调(有一个声调没用符号) (以a为例)|[[ à]]、[[á]] [[ ]] [[ ã]] [[ ]] 。在书写的时候,按照音节隔写,外来语双音节的词彙或音译词用短横连接每个音节,比如:Ra-đi-ô(radio)。
* {{lang|vi|nh}} 来自[[ 葡萄牙语]]
 
* {{lang|vi|gi、gh}} 来自[[ 义大利语]]
 
* {{lang|vi|tr}} 来自[[ 法语]]
 
* {{lang|vi|ph}} 来自[[ 葡萄牙语]]
 
  
  近年,由于越南修改放宽了声调符号的标注规则(主要涉及介音上标注声调符号的规则),而海外越侨并没有接受修改后 新规则 所以今天越南越南语跟海外越南 在声调符号的标注上产生了差异,但是这些差异丝毫不影响到阅读理解,而且人们一般也不容易察觉。比如:「[[ 化]]」今天在越南的拼写是 {{lang|vi|văn h'''oá'''}},而越侨的标注方式(也是修订规则以前 标注方式)是 {{lang|vi|văn h'''óa'''}}
+
  现代国语字 複合字母中 仍可见得传教士母 语文 残迹
  
== 字母表 ==
+
  近年,由于越南修改放宽了声调符号的标注规则(主要涉及介音上标注声调符号的规则),而海外越侨并没有接受修改后的新规则,所以今天越南越南语跟海外 越南语 在声调符号的标注上产生了差异,但是这些差异丝毫不影响到阅读理解,而且人们一般也不容易察觉。比如:「[[文化]]」今天在越南的拼写是 văn h'''oá''',而越侨的标注方式(也是修订规则以前的标注方式)是 văn h'''óa'''。
{{main| 越南语 字母}}
+
=== 参见 ===
{{Alphabet vi}}
 
 
 
== 参见 ==
 
 
{{div col|cols=2}}
 
{{div col|cols=2}}
 
* [[京语]]
 
* [[京语]]
行 432: 行 143:
 
== 参考文献 ==
 
== 参考文献 ==
 
{{Reflist|2}}
 
{{Reflist|2}}
 
+
=== 延伸阅读 ===
== 延伸阅读 ==
 
{{refbegin}}
 
 
* 蒋为文 2006 《牵手学台语、越南语》台南:国立成功大学。ISBN 957-8845-98-7
 
* 蒋为文 2006 《牵手学台语、越南语》台南:国立成功大学。ISBN 957-8845-98-7
 
* 蒋为文 2013 《越南七桃lóng毋惊:越‧台‧中三语手比册》台南:亚细亚国际传播社。ISBN 978-986-85418-7-0。
 
* 蒋为文 2013 《越南七桃lóng毋惊:越‧台‧中三语手比册》台南:亚细亚国际传播社。ISBN 978-986-85418-7-0。
 
* 蒋为文 2013 《校园进阶越南语》台南:成大越南研究中心&亚细亚国际传播社。。ISBN 978-986-85418-6-3。
 
* 蒋为文 2013 《校园进阶越南语》台南:成大越南研究中心&亚细亚国际传播社。。ISBN 978-986-85418-6-3。
 
* 蒋为文 2017 《越南魂:语言、文字与反霸权》台南:成大越南研究中心&亚细亚国际传播社。ISBN 9789869447904。
 
* 蒋为文 2017 《越南魂:语言、文字与反霸权》台南:成大越南研究中心&亚细亚国际传播社。ISBN 9789869447904。
{{refend}}
+
=== 外部连结 ===
 
+
* [http://www.soccer-cjkv.com/hn/wi {lang|vi|韦那威箕(Vi na Uy ki)}] - 汉喃字版百科全书
== 外部连结 ==
 
{{InterWiki|code=vi}}
 
{{WikisourceWiki|code=vi}}
 
{{Wiktionary category|category=越南语|page=Trang_Chính}}
 
{{Wikivoyage|越南语会话手册}}
 
{{Commons category|Vietnamese language}}
 
* [http://www.soccer-cjkv.com/hn/wi {{lang|vi|韦那威箕(Vi na Uy ki)}}] - 汉喃字版百科全书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61005041011/http://www27.brinkster.com/hanosoft/default.asp 线上汉越字典]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61005041011/http://www27.brinkster.com/hanosoft/default.asp 线上汉越字典]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314021943/http://dcs.lacviet.com.vn/webmtd/webmtd.aspx 在线越英、英越、越法、法越、越汉、汉越字典]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314021943/http://dcs.lacviet.com.vn/webmtd/webmtd.aspx 在线越英、英越、越法、法越、越汉、汉越字典]
行 463: 行 165:
 
*[http://language.nutc.edu.tw/files/14-1033-38394,r156-1.php 2016年第2期越南语能力检定测验]
 
*[http://language.nutc.edu.tw/files/14-1033-38394,r156-1.php 2016年第2期越南语能力检定测验]
  
{{-}}
+
[[category:语言 类别]]
{{Authority control}}
 
 
 
[[Category: 越南语| ]]
 
[[Category:主谓宾语序语言‎]]
 
[[Category:声调语言]]
 
[[Category:越南 语言]]
 

於 2019年4月23日 (二) 15:22 的最新修訂

越南語:是越南國家語言,有85至90%的越南人將之作為母語,另外居住在海外的3百萬越僑、住在中國廣西京族亦使用越南語。

越南語Tiếng Việt'㗂越)又稱越語京語國語,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現代少用的前法國殖民地名稱安南語Tiếng An Nam'㗂安南)。

越南語是越南國家語言,有85至90%的越南人將之作為母語,另外居住在海外的3百萬越僑、住在中國廣西京族亦使用越南語。歷史上,越南語曾經使用漢字喃字表記(即漢喃文),現代則使用以拉丁字母為基礎,添加若干個新字母及聲調符號的國語字書寫。

歷史

越南語發展史

上古時期的越南語很可能具有南亞語系其他語言現在具有的一些共同特徵,例如在屈折方面較發達,具有豐富的複輔音等。這些特徵已不再存於現代的越南語中,據認為是由于越南語地處東南亞的「語言聯盟」中,受到周邊有聲調孤立語漢語的影響,也變成了一種有聲調的孤立語。形態上的孤立和聲調的存在可能並非來源自原始南亞語,周邊的無親屬關係的語言,例如壯侗語系泰語南島語系回輝話(與古代占婆國的占語同源),也都具有聲調。

越南語:越南拉丁字書法。

原始越南語的家園在現今越南北部的紅河流域地區。在越南人接下來的向南擴張和占領中,中南部占婆國(又稱占城)的占族人和南部湄公河三角洲地區(今胡志明市附近)的高棉人被征服,越南語也被傳入現今越南的中南部地區,各種方言在聲調上逐漸產生差異。

越南語在發展的過程中受到了漢語的強烈影響,尤其是在詞彙方面,據統計越南語中的漢語借詞可達60%。越南語中有多個層次的漢語借詞,其中最重要的是在唐代前後借入的「漢越語」這一個漢字的整套音讀系統,它與切韻音存在整齊的對應。

還有是所謂古漢越語,是比唐代更古的語言殘跡;以及越化的漢語詞,即本來的漢語詞,隨越南口語變化、脫離漢越語系統而產生的越語詞。漢越語比朝鮮、日本的漢字音保留更多的存古特徵,中古漢語的聲韻調與漢越音均存在規律系統的對應,因此漢越音對中古漢語語音本體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價值。而對古漢越語的研究,則可幫助目前對上古漢語的構擬。

馬伯樂將越語史分為五個階段。以下再加上「前越南語」一個階段,成為六個階段:

  1. 前越南語(Pre-Vietnamese),或稱原始越芒語,是越-芒語支的祖語。
  2. 原始越南語(Proto-Vietnamese),是越南語最早的形式,年代上早於漢越音的引入(唐代)。這一階段的越南語有三個聲調。
  3. 上古越南語(Archaic Vietnamese),引入漢越音後的越南語(約10世紀)。
  4. 古越南語(Ancient Vietnamese),喃字(約15世紀)和《華夷譯語》(16世紀)時期的越南語。在這一階段,聲母清濁對立消失,調類分為六種。
  5. 中古越南語(Middle Vietnamese),《越葡拉字典》(17世紀)時期的越南語。
  6. 現代越南語(Modern Vietnamese),自19世紀至今。

越南語現今使用的書寫系統——國語字,在很大基礎上保留了法國傳教士亞歷山大·羅德於1651年所著的《越葡拉字典》中對越南語的羅馬字表記。羅德記錄的是當時的中古越南語的河內音。與現在的河內方言相比,羅德記錄的韻母音值在近幾百年間似乎並沒有發生很大的變化,不過各方言聲母的演變卻很迅速。因而越南國語字的聲母系統與現代越南語的任何方言都有差異,它與西貢方言的接近程度比河內方言要高。

中古越南語的音系不存在 b {IPA|[ɓ]}} 和 p {IPA|[p]}} 的對立,因此它們是同位異音gi {IPA|[ʝ]}} 和 y/i/ĕ {IPA|[j]}} 也是同位異音。

中古越南語有三種詞首的複輔音,它們在現代語中均不再是複輔音:

  • tl {IPA|/tl/}} > 現代語 tr
  • bl {IPA|/ɓl/}} > 現代語 gi(北部方言),tr(南部方言)
  • ml {IPA|/ml/}} > mnh /mɲ/ > 現代語 nh

越南國語字與現代發音的一些不尋常的對應可以歸咎為中古越南語的發音,包括:

  • 羅德的表記系統有兩個「字母 b」:一個普通的 b 和一個帶鈎的 b(上面註解1)。後者代表的是濁雙唇擦音 {IPA|/β/}},它在一個世紀後與 {IPA|/w/}} 合流為 {IPA|/v/}},現代寫作 v
  • 羅德記錄的介音 ĕ {IPA|/j/}} 可在詞首 d 和帶鈎 b 後出現,該介音後來消失。
  • đ {IPA|/ɗ/} (至今一直)為齒齦音,而 d {IPA|/ð/}} 為齒音。選用 d 來表示 {IPA|/ð/}} 是因為當時(和現在)的西班牙語中 {IPA|/d/}} 是齒音,而且有 {IPA|[ð]}} 的同位異音。羅德在選用 {IPA|/ɗ/}} 和 {IPA|/ɓ/}} 的符號時似乎並沒有顧及到兩者的內爆性,因為前者在與 {IPA|/β/}} 的對立中被羅德視為較「常見」的一個音,從而用普通的 b 表示,而後者在與 {IPA|/ð/}} 的對立中則被視為較「不常見」的一個音,用帶附加符的 đ 表示。
  • x齦顎音 {IPA|/ɕ/}} 而非齒音 {IPA|/s/}},現代語亦然。17世紀的葡萄牙語(羅德的母語)中,s 是舌尖齒齦噝音 {IPA|/s̺/}}(現今西班牙大部和葡萄牙一部分地區也保留了這個發音),x 是齦顎音 {IPA|/ʃ/}}。在羅德看來,舌尖齦音 {IPA|/s̺/}} 與越南語的捲舌音 {IPA|/ʂ/}} 更為接近,因此他用 x 表示 {IPA|/ɕ/}},用 s 表示 {IPA|/ʂ/}}。
  1. {note|newsounds|1}} 不是所有學者都接受 {IPA|/tʃ/}} 和 {IPA|/ʄ/}} 的構擬。Ferlus (1992)< name="ferlus1992"/>用前聲門化的 {IPA|/ʔj/}} 代替內爆音 {IPA|/ʄ/}}(雖然兩者差異並不大),並且多構擬出一個 {IPA|/dʒ/}} 音。
  2. note|fricative|2 括號中的擦音是從一個半音節中元音間的主音節塞音弱化發展而來。芒語這些擦音的缺失表明原始越芒語中無這些擦音,但它們顯然存在於後期的原始越南語中。接下來發生的前綴脫落使這些擦音成為獨立音位。Ferlus (1992)< name="ferlus1992"/>指出濁擦音和清擦音在最初是都存在的,但2009年< name="ferlus2009"/>他改變了看法,認為塞音是大約在同時完成弱化和濁化的過程的。

詞首複輔音方面,存在如下的組合,其演變過程也一併標出:

  • pr, br, tr, dr, kr, gr > IPA|/kʰr/ > IPA|/ks/ > s
  • pl, bl > 中古 bl > 北部方言 gi,南部方言 tr
  • kl, gl > 中古 tl > tr
  • ml > 中古 ml > mnh > nh
  • kj > gi

大量漢越詞的借入使上古越南語產生了捲舌音 s IPA|/ʂ/ 和 tr IPA|/ʈ/。

在聲調方面,原始越芒語是沒有聲調的。越南語的聲調是後起的。 與其他東亞、東南亞語言的聲調發展史類似,越南語在某一階段發生了聲母清濁決定的調類的分化,伴隨著濁音清化的過程。濁聲母音節在發聲時,帶有氣嗓音嘎裂音的特徵,讀低調;清聲母字則相反。表現在現代河內方言中的兩者的分別主要在音質方面,而在南部的西貢方言則分別主要體現在音高方面。在這一聲調分化過程中,內爆塞音作為清音參與演變,這是東南亞有內爆音語言共同體現的特徵。

原始越芒語有帶有次音節前綴的「一個半音節」的詞彙,次音節是獨立於後接的可以有詞首輔音叢的主音節的。在這些詞中主音節的聲母處於元音間的位置,發生弱化變為濁擦音(見上注2)。在越南語中次音節最終丟失,在次音節脫落時上述提到的調類分化已經開始,因而現代越南語中有濁擦音聲母的字在6個聲調都有分佈。至於具體是高調還是低調的字則與原始越芒語中該詞次音節前綴輔音的清濁有關,與主音節聲母清濁無關。同樣地,IPA|/l/ 和 IPA|/ŋ/ 聲母的字也都在高調和低調有出現。

文字史

東南亞大部分國家的語言受印度文化影響較大,而越南語卻與朝鮮語日語一樣自古受到漢字文化的深遠影響。在中國自公元一世紀至十世紀的統治下,越南語引入龐大的漢字詞彙,其發音(漢越音)類似古漢語中古音,但其語法承襲了大量高棉語的特色,雖然與中文一樣並無時態及動詞變化,亦同為聲調語言,但其詞序恰恰與中文相反置,情況近似泰語

早期的時候,越南人並沒有為自己的語言發明適合的書寫系統。大約從東漢開始,漢字(越南人稱之為「儒字」)開始有系統和大規模的傳入越南。到了越南陳朝以後,漢字已經成為越南政府以及民間的主要文字,此時大量的漢字著作開始出現,最著名的就是15世紀編撰的《大越史記全書》。值得注意是,這些以漢字寫成的文章基本上並不按照越南語的文法規則書寫,也不採用越南語的辭彙,而是純粹的用古漢語的文法寫成。故此,這些漢字著作是漢文著作,而與當時的越南語口語有很大差異。

由于越南口語與漢語不同,文言文無法淮確紀錄越南本民族語言(與古代朝鮮一樣,書面使用文言文,但民間的口語是本民族語言),在漢字在越南逐漸傳播開後,一些人開始嘗試以漢字作為基礎,以創造新的文字來紀錄越南本民族語言,這些字就是喃字(Chữ Nôm|hn=𡦂喃|link=no)。大約在8世紀的時候喃字開始出現,13世紀的時候,越南文人開始用喃字進行文學創作。此間最著名的文學作品莫過於阮攸(Nguyễn Du)19世紀寫成的《金雲翹傳》(Truyện Kiều)。越南上層社會由於有很濃厚的「尊漢」思想,一直很排斥這種文字,國家教育機關也沒有將它作為正式文字看待,也沒有對它進行整理規範的工作。儘管此間的胡朝(1400年-1407年)或者是西山阮朝富春朝廷(1788年-1802年)政權之統治者曾經重視喃字,並且將其提升到國家文書用字的地位。

現在的越南語使用拉丁字母書寫,叫做國語字。它是由17世紀到越南的法國傳教士亞歷山大·羅德(1591年-1660年)根據先前傳教士的拼寫原則的基礎上整合而成。在19世紀法國佔領越南時期,這種書寫體系流行起來,並於20世紀全面開始使用。

越南歷史上的語言表記法

概要

越南古典文書多用古漢語文言文寫成、字典裡的單詞有70%以上為漢越詞(từ Hán Việt|hn=詞漢越|link=no),近代以前多使用漢字以及本民族發明的文字喃字,正式文書一般由完全使用漢字的文言文作成、普通文書一般使用漢字和喃字混合使用的越南文作成。1919年越南科舉廢止、1945年阮朝滅亡以及越南民主共和國的成立促使漢字和喃字的使用逐漸減少。

取而代之的是17世紀基督教會傳教士發明的、法國殖民地化政策極力普及的使用羅馬字表記的「國語字」(Template:Vie)。殖民地時期國語字被法國殖民者稱之為的「法國人的禮物」、「『文明化』的象徵」,獨立運動推進以後、民族主義者認為漢字和喃字具有不便性和非效率性,國語字成為了獨立後的越南語的正式表記法,一般越南國民都毫無異議地把國語字作為正式標記法。[1]

三種文書系統

歷史上,越南共出現過三種文書系統,包括:

統治者的漢字

漢文(Hán Văn|hn=漢文|link=no)是越南封建時代官方的主要採用的文書系統,貴族、知識分子也多使用漢文寫作。漢文(文言文)也是古代東亞諸國的共通文書系統,在中國、韓國、日本也同樣被使用。然而,它完全由漢字組成,與越南本民族的越南語差異較大,在書面上與越南人的口語上難以達到統一。

漢字在越南的使用大約開始於趙佗的「南越國」時期。在中國直接統治的時期也一直延用漢字為書寫系統。即使在10世紀越南獨立後,由于越南封建朝廷大力推廣「儒學」 與建立「科舉制度」, 使得漢字的正統地位在20世紀前牢不可破。漢字在越南也叫做「儒字」, 意思是儒家所用的文字。一般來說,漢字用於行政、教育(科舉)、學術著述、和古典文學之創作。< name="越羅2a"/>

本土喃字的出現

越南在借用漢字後,發覺漢字無法完整表達越南的日常用語,於是民間慢慢發展出具越南特色的「喃字」(Chữ Nôm/𡨸喃/𡦂喃/字喃)。「字喃」是照越南語的構詞順序來寫,若照中文順序則為「喃字」。所謂的「喃字」是指南方(相對於中國)的文字的意思;因為缺乏標準化,它也可以寫作「𡨸喃」或「𡦂喃」等。據推測,喃字大概是從10世紀越南脫離中國的直接統治後,才開始發展出來。早期的喃字主要作為漢字的輔助工具,用在記錄地名、人名及地方特產等。在累積數百年使用的經驗後,在13世紀才有一些字喃的文學作品出現, 而於16至18世紀達到高潮。譬如阮攸的字喃著作《金雲翹傳》等。[2]字喃的使用者大致為平民、落魄文人、僧侶、及少數具強烈民族意識的精英。概括來說,喃字主要用在紀錄民間口傳文學、創作純越語文學、翻譯佛經、及替漢字作註解。< name="越羅2a"/>

喃字的發展就如同台灣「歌仔冊」裡頭台語漢字的發展是一樣的,都是建立在既有的漢字基礎上作調整。基本上,喃字的發展在早期是以漢字借音為主,後期則模仿漢字的「形聲」造字原則來造喃字。 譬如漢語裡頭的「孩子」在越語裡讀做 /kon/;/kon/ 在早期的喃字(譬如在「黎朝」時期)寫做「昆」(「漢越音」讀作 /kon/),後來(「阮朝」時期)又寫做「𡥵」,由「子」(表示孩子)及「昆」(表音)來構成。由於喃字沒有得到當權的漢字既得利益者的支持,也沒有經由完整規劃、而是隨個人所好而咨意創造出來的,再加上漢字本身作為文字基礎的缺點, 致使它呈現相當混亂的文字使用現象。這現象就如同廣西的方塊壯文書寫一樣,文字的使用並未達成相當的標準化。

雖然喃字在越南很早就出現了、而且又是越南人自造的「土產」,然而它卻沒有辦法取代漢字或與漢字並駕齊驅,蔣為文(2005)指出主要有三大原因:< name="越羅2a"/>

第一,受中國價值觀之影響。因為漢字在中國被視為唯一的正統文字,而越南又把中國奉為宗主國,致使越南各朝代均把漢字奉為圭臬、不敢對之不敬。唯一少數欲推行喃字的例子為 Hồ Quý Ly (胡季犛,1400–1407)及 Quang Trung(光中,1788–1792)等,然而他們在位期間甚短,致使對喃字的發展影響有限。其中 Hồ Quý Ly 因大力推行喃字,因而在中國明朝入侵越南時被押回囚禁在北京。

第二,受科舉制度之束縛。由於各朝代均將漢字列為正統、並列在科舉考試之內,致使想當官的文人不得不學漢字、背誦四書五經等。一旦這些人考試入取、功成名就後,當然就繼續擁護漢字的正統地位,因為這樣才能維護他們的既得利益。相形之下,那些沒錄取、略懂漢字的文人因生活周遭與勞苦大眾接觸,為了反應實際需要,就傾向於使用喃字。

第三,喃字受先天文字限制。喃字主要是按形聲方式,結合二個漢字(一個表音、一個表意)來造成一個新字。要懂喃字,一般要先會讀漢字。由於喃字的複雜及未標準化,使得喃字在推行上困難重重。

羅馬字的興起

越南的書寫文字一直到17世紀,紀錄「音素」(phoneme)的羅馬字的出現才有重大的轉折。雖然羅馬字在那時已出現,卻要等到20世紀才有力量完全取代漢字的地位。羅馬字在越南的發展可以分做四個階段:第一,17世紀初到19世紀中期的教會使用期;第二,19世紀後半期的法國殖民者推廣使用期;第三,20世紀前半期的越南民族主義者推動使用期;和第四,1945年以後的正統地位時期。< name="越羅2a"/>

16世紀末、17世紀初的時候,歐洲傳教士逐漸到越南來傳教。傳教士們為了容易學好越語並與當地越南人溝通,於是利用歐洲人熟悉的羅馬字,來替越南語設計一套新的書寫系統。和多數的文字發展歷史一樣,越南羅馬字的發展並不是由一人於一天之內發明出來的,而是在一段不短的時間內、由一群人共同累積經驗而「約定俗成」起來的。在經歷各傳教士的努力下,第一本越南羅馬字的詞典《越南、葡萄牙、拉丁語三語對照詞典》 於1651年由法籍傳教士亞歷山大·羅德出版。

亞歷山大·羅德和其「越葡拉」辭典對越南羅馬字的貢獻,就如同「麥都思」和他於1837年所出版之《福建方言字典》對台灣教會「白話字」的奠基性貢獻是一樣的。他們都是扮演集大成、並將付諸出版的第一人。亞歷山大·羅德的羅馬字拼字系統在歷經不同時期的稍微修改後,成為當今越南人普遍使用的「國語字」。[3]

在19世紀後半段之前,越南羅馬字主要只在教會之中流傳。隨著法國殖民者的到來,羅馬字才逐漸提升地位與普遍被使用。譬如,法國殖民者將羅馬字列入學校課程, 而且於1865年在越南南部由當時的官方發行第一份羅馬字報紙 「Gia Định báo」(嘉定報);越南羅馬字也從這時起叫做 「Chữ Quốc ngữ」(國語字)。「嘉定報」就如同台灣1885年出版的第一份羅馬字報紙 「Tâi-oân-hú-siâⁿ Kàu-hōe-pò」(台灣府城教會報)一樣,具帶頭普遍羅馬字之貢獻。

雖然在法國殖民者的推動下,越南羅馬字在19世紀後期比以前較普遍,然而它的推行成效仍然相當有限。羅馬字的推行要在20世紀初,透過越南本土的民族主義者的鼓吹後才有顯著的進展。原因是:在反對法國殖民主義的氣氛下,使用外來的羅馬字被視為是趨附外來殖民政權的行為。然而當越南民族主義者感受到羅馬字簡單、好學,是教育民眾的好工具時,他們已把羅馬字本土化當成對抗外來統治的利器。

鼓吹羅馬字的民族主義運動的代表性團體首推「東京義塾」的成員。「東京義塾」在越南所扮演的角色就如同20年代台灣的「台灣文化協會」一樣;兩者的差別在「文化協會」並不注重羅馬字、只倡導漢字白話文。這差別也註定了羅馬字在台灣和越南有截然不同的發展命運。「東京義塾」的成員主要是一些留學日本的越南知識份子。他們於1907年在「河內」設立「東京義塾」學校,用來傳授西方思想與科學新知等。他們認為要達成啟發民智的目的,非得透過越南羅馬字不可。所以他們的第一要務就是要普及羅馬字;透過羅馬字來教育民眾、讓大眾有知識,以對抗法國殖民統治。

「東京義塾」雖然成立只有短短一年,旋即被法國殖民者強制關閉,然而他們的主張在知識份子中卻廣受認同與支持。之後,「推廣羅馬字」逐漸成為越南民族主義者中的普遍主張與推動要點,並興起一股興學、辦羅馬字報的風潮。據估計,至1930年,全越南共有75種羅馬字報紙。羅馬字的地位在1945年胡志明宣布越南獨立後,才進一步提升為國家唯一正式書寫文字的地位。胡志明於1945年9月2日宣布越南獨立並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國」後,於9月8日又隨即公佈政府全面推行羅馬字教育。

譜系分類

越南語的語系歸屬尚未確定。現在被廣泛接受的觀點是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如施密特根據越南語與孟語高棉語有大量同源的基本詞彙,且語法結構基本相同來判定,部份中國學者從越南語的底層入手,發現越南語和佤族語言同源來判定等。另一些語言學者則認為越南語是一種孤立語言

20世紀語言學界的另一種觀點是認為越南語屬於漢藏語系壯侗語系,如馬伯樂根據越南語音節有固定聲調,單音節詞佔大多數,以及詞序和虛詞是表達語法意義的主要手段來判定。這種觀點現在已不再流行,不過中國圖書館學常用的中國圖書館分類法仍把越南語相關書籍編入漢藏語系相關書籍之下[4]

總的來說,越南語同南亞語或者侗台語的關係比較密切,同源的基本詞彙較多。與同屬漢字文化圈日語朝鮮語一樣,越南語借用的古漢語亦主要為高級詞彙,常用於文化語、書面語或較正式的場合,而在口語中的使用頻率則相對較低。

越南語與芒語的親屬關係最為接近。西方學者主要將越南語歸入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越-芒語支;按人口來算,越南語是南亞語系中使用人數最多的一門語言。一些具有民族主義傾向的越南語言學家[誰?]則認為應該列入壯侗語系,因為列入南亞語系的孟-高棉語族,如同跟歷史上曾經是世仇的柬埔寨人所說的高棉語(也稱柬埔寨語)竟是相同來源,實在難以接受。

方言

越南語方言種類比較簡單,大致分做3類。三者間的差異主要在音韻和詞彙上,文法上的差異非常小。

音韻

越南語和漢語類似,構詞絕大多數以單音節(或稱字)為單位。和多數漢語言以及壯泰語言一樣,越南語的音節可由聲母、介音、韻腹、韻尾、聲調五部份構成。

語法

越南語是孤立語,動詞沒有型態變化,名詞既沒有文法上的性別的形式,也沒有文法上的變化,形容詞也不需要跟被修飾的名詞保持文法上的性、上的一致。文句內的詞通過詞序來表達文法作用,所以詞序對越南語非常的重要,更改了詞的排序也就更改了句子的意思。這跟漢語一樣。越南語的文句結構是:主語謂語賓語(SVO)。

越南語認證

目前中華民國國內辦理越南語認證的單位主要為國立成功大學越南研究中心,該中心辦理的越南語認證稱為「國際越南語認證」(iVPT)。國際越南語認證為台灣地區自行研發,國際認可的單位,目前已獲越南、日本、美國、澳洲及台灣許多學術機構均採認。

越南語國語字

1527年,葡萄牙天主教傳教士來到越南,他們創製了用於轉寫紀錄越南語的羅馬字,這種文字最初只是用在教學及傳教上。後來,來自法國義大利的傳教士也開始用羅馬字紀錄越南語,但是不同國家的傳教士有不同的拼音規則,而修改整合的工作也同時進行着。

17世紀,法籍傳教士亞歷山大·羅德用他自己創製的越南羅馬字出版了《越葡拉字典》(Từ điển Việt-Bồ-La,字典越葡拉),這標誌着越南語羅馬字記音系統修改整合的階段性成功以及越南國語字的誕生。

目前越南語字母使用除 F(f)、J(j)、W(w)、Z(z)之外的22個拉丁字母以及 Ă(ă)、Â(â)、Đ(đ)、Ê(ê)、Ô(ô)、Ơ(ơ)、Ư(ư)7個變音字母。元音字母通過上加或下添符號來表達聲調種類,國語字用了5個符號表達6個聲調(有一個聲調沒用符號):(以a為例)|àáã。在書寫的時候,按照音節隔寫,外來語雙音節的詞彙或音譯詞用短橫連接每個音節,比如:Ra-đi-ô(radio)。

現代國語字的複合字母中,仍可見得傳教士母語文字的殘跡。

近年,由于越南修改放寬了聲調符號的標註規則(主要涉及介音上標註聲調符號的規則),而海外越僑並沒有接受修改後的新規則,所以今天越南越南語跟海外越南語在聲調符號的標註上產生了差異,但是這些差異絲毫不影響到閱讀理解,而且人們一般也不容易察覺。比如:「文化」今天在越南的拼寫是 văn h,而越僑的標註方式(也是修訂規則以前的標註方式)是 văn hóa

參見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 蔣為文 2006 《牽手學台語、越南語》台南:國立成功大學。ISBN 957-8845-98-7
  • 蔣為文 2013 《越南七桃lóng毋驚:越‧台‧中三語手比冊》台南:亞細亞國際傳播社。ISBN 978-986-85418-7-0。
  • 蔣為文 2013 《校園進階越南語》台南:成大越南研究中心&亞細亞國際傳播社。。ISBN 978-986-85418-6-3。
  • 蔣為文 2017 《越南魂:語言、文字與反霸權》台南:成大越南研究中心&亞細亞國際傳播社。ISBN 9789869447904。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