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囊泡藻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囊泡藻類
圖片來自weisanli

囊泡藻界是一類真核生物。囊泡藻界這個概念是湯瑪斯•卡弗利爾-史密斯1981年提出的色藻界的修訂。

表示雙鞭毛生物紅藻發生單獨的內共生後進化出的所有後代物種。囊泡藻界是2005年提出的真核生物域六個之一。

但是,囊泡藻界的單系群問題遭到了很多研究的質疑[1],最新研究繼續證實了囊泡藻界是多系群

分類

歷史上,許多囊泡藻界生物被認為是植物,因為它們具有細胞壁,具有光能合成的能力,很多情況下其形態類似於陸生植物. 但是當「五界說」(動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流行起來之後,大多數囊泡藻類的生物都被分入原生生物界水霉 (water mold) 與網粘菌 (labyrinthulids, or slime nets)被列入了真菌界,褐藻仍保持在植物界。

2005年, 作為原生生物學的當時共識,囊泡藻界被列為真核生物的六個界之一。不過尚未正式定為層級。含以下四大分類群:

某些群體,例如纖毛蟲水霉, 已經喪失了光能合成能力,但囊泡藻界生物大多數是自養. 所有能光能合成的囊泡藻界生物使用葉綠素 a 與 c, 許多還使用輔助色素. 囊泡藻界生物使用類似的甘油醛-3-磷酸去氫酶蛋白質。

早在2005年,就有研究質疑囊泡藻界是否是單系群. 2006年,有評論論文認為真核生物六界系統中缺少很多證據[2]。 截至2012年,看來正在形成共識,把囊泡藻界分為兩個類別。其中之一包括不等鞭毛門囊泡蟲總門,並把有孔蟲界也列入,稱之為SAR總群; 另一個類別包括了隱藻門定鞭藻門

新近的研究把隱藻門與定鞭藻門分開,認為前者是SAR總群的姐妹群,後者應歸入泛植物界[3]

大量的名稱用於囊泡藻界內部各類別的組合:

形態

囊泡藻界沒有非常普遍的共同形態特徵。但其每個主要子類別都有獨特的特徵, 例如,囊泡蟲總門具有的囊泡(alveoli), 定鞭藻門具有的附着鞭毛(haptonema), 隱藻門具有的噴射體(ejectisome),不等鞭毛門具有的兩根不等長的鞭毛。但是這些特徵都沒有在囊泡藻界中普遍出現。

僅有的囊泡藻界的共同特徵有:

  • 有共同起源的色素體
  • 大多數細胞壁都含有纖維素

對於這樣的非常多樣性的界,很難總結出其共同特性。

生態地位

許多囊泡藻界生物對生態系統有巨大的影響,往往是有害的影響。腰鞭毛蟲門產生的赤潮會導致魚類大量死亡,危害牡蠣的收穫。頂復門是很多很成功的動物寄生蟲. 卵菌綱的水霉會造成嚴重的植物病害. 實際上正是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引起了1845年-1852年的愛爾蘭大饑荒.

但是,囊泡藻界的很多物種在生態系統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硅藻是地球上重要的光合作用生物。褐藻產生了大量水下"森林"為海洋生物提供了棲息地與膳食。

囊泡藻界還提供了許多直接供人類使用的產品。褐藻膠用做食品增稠劑,在冰淇淋中常見。硅藻的硅質外殼有很多用處,如硅藻土用於過濾,用來做牙膏、做反光油漆。

參考文獻

  1. Kim, E; Graham, LE. Redfield, Rosemary Jeanne, 編. EEF2 analysis challenges the monophyly of Archaeplastida and Chromalveolata. (Free full text). PLoS ONE. Jul 2008, 3 (7): e2621. PMC 2440802. PMID 18612431. doi:10.1371/journal.pone.0002621. 
  2. Laura Wegener Parfrey, Erika Barbero, Elyse Lasser, Micah Dunthorn, Debashish Bhattacharya, David J Patterson, and Laura A Katz. Evaluating Support for the Current Classification of Eukaryotic Diversity. PLoS Genet. 2006 December, 2 (12): e220. PMC 1713255. PMID 17194223. doi:10.1371/journal.pgen.0020220. 
  3. Burki, F.; Okamoto, N.; Pombert, J.F.; Keeling, P.J. The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haptophytes and cryptophytes: phylogenomic evidence for separate origins. Proc. Biol. Sci. 2012. doi:10.1098/rspb.2011.2301. 
  4. Burki, Fabien; Shalchian-Tabrizi, Kamran & Pawlowski, Jan. Phylogenomics reveals a new 'megagroup' including most photosynthetic eukaryotes. Biology Letters. 2008, 4 (4): 366–369. PMC 2610160. PMID 18522922. doi:10.1098/rsbl.2008.0224. 
  5. Fabien Burki, Kamran Shalchian-Tabrizi, Marianne Minge, Åsmund Skjæveland, Sergey I. Nikolaev, Kjetill S. Jakobsen, Jan Pawlowski. Phylogenomics Reshuffles the Eukaryotic Supergroups. PLoS ONE. 2007, 2 (8): e790. PMC 1949142. PMID 17726520. doi:10.1371/journal.pone.0000790. 
  6. Hampl V, Hug L, Leigh JW; 等. Phylogenomic analyses support the monophyly of Excavata and resolve relationships among eukaryotic "supergroups". Proc. Natl. Acad. Sci. U.S.A. March 2009, 106 (10): 3859–64. Bibcode:2009PNAS..106.3859H. PMC 2656170. PMID 19237557. doi:10.1073/pnas.080788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