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徐世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李世勣
李勣.jpg
清殿藏本李勣畫像
懋功 / 茂功
出生 594年
曹州離狐(今山東菏澤東明縣東南)
逝世 Template:Death date(76歲)
長安

李世勣(594年-669年12月31日,「勣」是「績」的異體字),原名徐世勣,或作世績,字懋功,亦作茂功唐高祖李淵賜其姓,後避唐太宗李世民改名為李勣曹州離狐(今山東菏澤東明縣東南)人,初名將,曾破東突厥高句麗,與李靖並稱。歷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朝廷倚之為長城。

生平

徐世勣出身富戶,大業七年(611年)17歲時正值隋末農民起事,跟隨翟讓參加瓦崗軍。在李密成為瓦崗軍的首領後,徐世勣因軍功被封為東海郡公,駐守黎陽。在李密謀害翟讓時,被亂軍砍傷,後被王伯當所救。大業十四年(618年)擊退了北上的宇文化及。李密王世充決戰後,隨李密歸降唐朝,守黎陽,被唐高祖詔授黎陽總管,李密在黎陽起事,徐世勣獻黎陽投降,請求收葬李密的屍首,得到李淵的允許。後跟隨秦王李世民先後討伐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徐圓朗等割據勢力,武德六年(623年),又跟隨趙郡王李孝恭和李靖討伐輔公祏

入唐後,唐高祖李淵說徐世勣是「純臣」,賜他姓李。先封曹國公,後封英國公。貞觀年間,曾參與平定東突厥薛延陀高句麗的戰役。武德八年(625年)突厥進犯,李世勣討伐。貞觀三年(629年)大破突厥,俘五萬人而歸,鎮守并州十六年。(參見唐與突厥的戰爭。)貞觀十五年(641年),在諾真水(今內蒙古烏蘭察布大敗薛延陀。貞觀十八年(644年)隨太宗親征高句麗

唐太宗晚年,曾對太子李治說:「李勣重視恩義,你無恩於他,恐怕日後他無法盡心輔佐你。朕先將他外放,等朕死你登基後,你再將他召回,受以僕射,如此一來,你就有恩於他,他就會對你誓死效忠。」[1]為了使李勣忠於李治,唐太宗將他貶為疊州(今甘肅迭部)都督。唐高宗即位後根據唐太宗的遺命恢復了他的職位,歷任尚書左僕射司空。高宗問他:「朕欲立武昭儀皇后,你覺得如何?」李勣說道:「此陛下家事,何必要問外人。」[2]總章元年(668年),李勣率兵至鴨綠江,與薛仁貴會於平壤,攻克平壤,大勝而歸。(參見唐與高句麗的戰爭。)總章二年(669年)十二月初三戊申日,李勣卒,享年七十六歲,唐高宗輟朝七日,贈李勣太尉揚州大都督諡號貞武,陪葬昭陵。因後來其孫徐敬業反對武則天,發動起事,被族誅,李勣也被剖棺戮屍。到後來唐中宗復辟政權之後才平反昭雪,以禮改葬[3]

家族

  • 徐蓋,字廣濟,舒國節公[4]

  • 英國夫人

兄弟姐妹

  • 姐:李某(墓志銘闕字)(隋開皇十一年(591年)—唐顯慶二年七月三十日(657年9月13日)),字總持,嫁唐臨清縣令琅邪王某
  • 姐:李氏,東平郡君
  • 弟:李弼
  • 弟:李感(隋仁壽四年(604年)—唐武德元年(618年))

子孫

  • 長子李震(617年—665年),字景陽,永徽四年(653年)任澤州刺史,顯慶二年(657年)轉趙州刺史,龍朔二年(662年)任梓州刺史,麟德二年三月卒於梓州(在今四川三台縣潼川鎮),年四十九。諡號定。妻王氏
  • 次子李思文武則天臨朝時被賜姓武氏
    • 孫:武欽載(665年—679年),字景初,李思文之子,官任嵐、饒、潤等州刺史,再除太僕少卿,兼知隴西事。又加銀青光祿大夫、上柱國、衛縣開國公、檢校并州大都督府長史、清源道總管,除冀州刺史。調露元年八月四日(679年9月14日)卒於隴西大使之館,春秋一十有五。垂拱四年(688年)改葬洛陽北邙
    • 孫女:李寶上座,第三女,前夫龍門公之孫、司農卿王弘福次子王勗,後夫中書侍郎溫彥將孫、易州司馬溫瓚第三子潞州屯留縣令溫煒
  • 女,貞觀元年(627年)卒
  • 女,嫁杜懷恭

徐茂公

在《隋唐演義》和《說唐》中,徐世勣被演繹成瓦崗寨軍師諸葛亮一類的半仙級人物徐茂公(又作徐茂功)。

李勣碑與墓志銘

李勣碑立於唐高宗儀鳳二年十月六日(677年11月6日),現仍豎立於李勣墓前。碑身高5.70米,寬1.80米,厚54厘米。碑額篆書,題《大唐故司空上柱國贈太尉英貞武公碑》十六字,唐高宗李治撰文並書寫,書法為行草體,共31行,每行110餘字不等,碑題下「御製御書」四字及文末年款為正書。碑下截部分鏨損嚴重,其餘較清晰。碑陰刻宋游師雄元祐四年(1089年)的題記。 Template:Quotation 李勣墓志銘,1971年出土於陝西醴泉縣煙霞鄉煙霞新村西約200米處李勣墓中,墓誌蓋厚15厘米,底邊長86厘米,蓋面篆書《大唐故司空公太子太師贈太尉揚州大都督上柱國英國公李公墓誌之銘》。志石邊長82厘米,厚17厘米,劉禕之奉敕撰文,正書55行,滿行54字。 Template:Quotation

參考文獻

  1. 舊唐書》李勣傳:「二十三年,太宗寢疾,謂高宗曰:「汝於李勣無恩,我今將責出之。我死後,汝當授以僕射,即荷汝恩,必致其死力。」乃出為疊州都督。」
    新唐書》李勣傳:「帝疾,謂太子曰:「爾於勣無恩,今以事出之,我死,宜即授以僕射,彼必致死力矣!」乃授疊州都督。」
  2. 見《資治通鑑》卷一九九,永徽六年九月。清初乾隆對這段史實表示:「唐太宗之待臣下,未嘗不任權術,以至於後來『陛下家事』一語,貽留宗廟社稷之禍,究之權術有例益乎?」
  3. 公元705年,唐中宗復辟唐朝政權之後,認為:「李世勣有功於國,如果因為其孫敬業反對武則天而被追削官爵、剖棺戮屍的話,那是不公平的。所以朕下令:追復李世勣官爵,以禮改葬。」
  4. 李勣姐李總持墓志銘稱父舒國節公徐康,祖父徐蓋。

相關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