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春季季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春天,又稱春季,是四季中的第一個季節,指立春立夏期間,含節氣有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是萬物復甦的季節。

通常將北半球的公曆3月~5月 [1] 定為春季,而南半球則是公曆9月下旬~12月下旬定為春季。

中國現代氣象學上以連續5天平均氣溫在10℃以上為春季的開始。春天氣候溫暖適中,中國內陸大部分地區有降雨,萬物生 機萌發,氣候多變,乍暖還寒。

中文名:春天

外文名:spring(英文)Frühling (德語)Printemps (法語)Primavera(葡萄牙語).(韓語)

性 質:四季之始

另 稱:春季粗體文字

概述

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多)步(走)於庭,被發緩形(意喻不受束縛),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 春陽:因春天陽光溫和明媚,令人神往陶醉,故而得名;陳子昂詩「白日每不歸,春陽時暮矣」。就是描寫春陽的詩句。

陽春:春天的美稱。唐朝詩人李白詩中就有「陽春召我以煙景」的詩句。 [2] 芳春:因春天草木萌動,百草新生,大地草綠如茵,繁花似錦,故而得名。陸機詩「烈心厲勁秋,麗服鮮芳春」。將芳春的特點,寫得入景入神。

蠢:古時「春」「蠢」同音同意,春來蟲動,形聲兼會。

青春:因春天草木青青而得名。杜甫詩:「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艷陽:因春季陽光燦爛而得此榮名。清代華廣生輯俗曲集《白雪遣音·艷陽春》有句云:「艷陽天,和風蕩蕩,楊柳依依」。

三春:因為春季包涵了一、二、三月,而合稱「三春」。孟郊詩:「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九春:按民間習俗,十天為一春,春季有90天,故又稱「九春」。詩人阮籍有詩:「說怪若九春,磐折似秋霜」。 踏青:又叫春遊探春等。中國的踏青習俗由來已久,遠在先秦時已形成。在我國北方,從晉時期開始有踏青的文字記載,據《晉書》:每年春天,人們都要結伴到郊外遊春賞景,至唐宋尤盛。唐代詩人杜甫就曾記載皇家遊春踏青的盛景,「三月三日天地新,長安水邊多麗人。」千百年來,踏青漸成了一種儀式,仿佛只有行了這種儀式,才真正擁有了春天。「逢春不遊樂,但恐是痴人。」白居易的《春遊》詩正是這種心境的寫照。 此外,還有「陽節」、「昭節」、「韻節」、「淑節」、「侖靈」等二十多種雅稱。

節氣

立春

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們的心目中,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在我國現代氣候學中,春季是指候(5天為一候)平均氣溫10℃至22℃的時段。 時至立春,人們明顯感覺到白晝長了,太陽暖了。氣溫、日照、降雨,這時常處於一年中的轉折點,趨於上升或增多。小春作物長勢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麥拔節時耗水量增加,應該及時澆灌追肥,促進生長。農諺提醒人們「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大春備耕也開始了。

雖然立了春,但是華南大部分地區仍是很冷「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的景象。 這些氣候特點,在安排農業生產時都是應該考慮到的。人們常愛尋覓春的信息在哪裡呢?那柳條上探出頭來的芽苞,「嫩於金色軟於絲」。那泥土中躍躍欲出的小草,等待「春風吹又生」。而為着奪取新豐收在田野中辛勤勞動的人們,正在用雙手創造真正的春天。

雨水

降雨開始,雨量漸增。雨水節氣的含義是降雨開始,雨量漸增,在我國北方黃河流域,雨水節氣期間天氣寒冷,但見雪花紛飛,難聞雨聲淅瀝。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這段時間候平均氣溫多在10℃以上,桃李含苞,櫻桃花開,確以進入氣候上的春天。除了個別年份外,霜期至此也告終止。嫁接果木,植樹造林,正是時候。華南繼冬干之後,常年多春旱,特別是華南西部更是「春雨貴如油」。農業上要注意保墒,及時澆灌,以滿足小麥拔節孕穗、油菜抽苔開花需水關鍵期的水分供應。西北高原山地仍處於乾季,空氣溫度小,風速大,容易發生森林火災。另外,寒潮入侵時可引起強降溫和暴風雪,對老、弱、幼危害極大。所有這些,都要特別注意預防。

驚蟄

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到了驚蟄,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已進入春耕大忙季節。真是:季節不等人,一刻值千金。大部分地區驚蟄節氣平均氣溫一般為12℃至14℃,較雨水節氣升高3℃以上,是全年氣溫回升最快的節氣。日照時數也有比較明顯的增加。但是因為冷暖空氣交替,天氣不穩定,氣溫波動甚大。華南東南部長江河谷地區,多數年份驚勢期間氣溫穩定在12℃以上,有利於水稻和玉米播種,其餘地區則常有連續3 天以上日平均氣溫在12℃ 以下的低溫天氣出現,不可盲目早播。驚蟄雖然氣溫升高迅速,但是雨量增多卻有限。華南中部和西北部驚蟄期間降雨總量僅10毫米左右,繼常年冬干之後,春旱常常開始露頭。這時小麥孕穗、油菜開花都處於需水較多的時期,對水分要求敏感,春旱往往成為影響小春產量的重要因素。植樹造林也應該考慮這個氣候特點,栽後要勤於澆灌,努力提高樹苗成活率。

春分

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晝夜平分。春分後,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華中有「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千金」的農諺。南方大部分地區各地氣溫則繼續回升,但一般不如雨水至春分這段時期上升得快。3月下旬平均氣溫華南北部多為13℃至15℃,華南南部多為15℃至16℃。高原大部分地區已經雪融冰消,旬平均氣溫約5℃至10℃。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等河谷地區氣溫最高,平均已達18℃至20℃左右。南方除了邊緣山區以外,平均十有七、八年日平均氣溫穩定上升到12℃以上,有利於水稻、玉米等作物播種,植樹造林也非常適宜。但是,春分前後華南常常有一次較強的冷空氣入侵,氣溫顯著下降,最低氣溫可低至5℃以下。有時還有小股冷空氣接踵而至,形成持續數天低溫陰雨,對農業生產不利。根據這個特點,應充分利用天氣預報,抓住冷尾暖頭適時播種。

清明

在每年公曆4月4日或5日,民俗於此日掃墓。清明是表徵物候的節氣,含有天氣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清明這天,民間有踏青、寒食、掃墓等習俗。

常言道:「清明斷雪,穀雨斷霜。」時至清明,華南氣候溫暖,春意正濃。但在清明前後,仍然時有冷空氣入侵,甚至使日平均氣溫連續3天以上低於12℃, 造成中稻爛秧和早稻死苗,所以水稻播種、栽插要避開暖尾冷頭。在西北高原,牲畜經嚴冬和草料不足的影響,抵抗力弱,需要嚴防開春後的強降溫天氣對老弱幼畜的危害。 「清明時節雨紛紛」,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牧對江南春雨的寫照。但是就一些地區而言,情況並非如此。特別是華南西部,常處於春旱時段,4月上旬雨量一般僅10 至20毫米,尚不足江南一帶的一半;華南東部雖然春雨較多,但4 月上旬雨量一般也不過20至40毫米,自然降水亦不敷農業生產之需還須靠年前蓄水補充。此外,5-6月是一年之中冰雹最多的月份,應當加強對雹災的防禦。

穀雨

雨生百穀。雨量充足而及時,穀類作物能茁壯成長穀雨時節的南方地區,「楊花落盡子規啼」,柳絮飛落,杜鵑夜啼,牡丹吐蕊,櫻桃紅熟,自然景物告示人們:時至暮春了。這時,南方的氣溫升高較快,一般4月下旬平均氣溫,除了華南北部和西部部分地區外,已達20℃至22℃,比中旬增高2℃以上。華南東部常會有一二天出現30℃以上的高溫,使人開始有炎熱之感。 低海拔河谷地帶業以進入夏季。華南春季氣溫較高的氣候特點,有利於在大春作物栽培措施上抓早。適宜紅苕栽插的溫度為18℃至22℃,這時已能滿足。華南老旱區的經驗證明,紅苕在穀雨後早栽,能夠在伏旱前使藤葉封廂,增強抗旱能力,獲得高產穩產。

主要節日

清明

清明節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108天,節氣是按照太陽回歸年制定的。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曆書》:「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之說。清明節是一個祭祀祖先的節日,傳統活動為掃墓。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開放的花

水仙迎春花報春花瑞香、白玉蘭、紫玉蘭、鳶尾、馬蹄蓮、金盞菊、文殊蘭、百枝蓮四季海棠吊鐘海棠竹節海棠天竺葵瓜葉菊、虞美人、金魚草、美女櫻、矮牽牛、桃花、李花、梨花、百合花、海棠、海角菊、金盞花、葵花、西洋鵑、山茶、瓊花、君子蘭、芍藥、丁香、杜鵑、西洋杜鵑、櫻花、含笑、玫瑰花、紫荊、棣棠、錦帶花、連翹雲南黃馨金雀花、仙客來、石斛風信子、鬱金香。


視頻

關於水仙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