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儿玉源太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Oceanside讨论 | 贡献2019年12月7日 (六) 17:23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儿玉源太郎

原图链结图片来自twmemory
第4任台湾总督
任期
1898年2月26日-1906年4月11日
前任 乃木希典
继任 佐久间左马太
日本陆军大臣
任期
1900年-1902年
前任 桂太郎
继任 寺内正毅
个人资料
出生 1852年3月16日
日本山口县
逝世 1906年7月23日(54岁)
日本东京市
政党 长州藩
专业 陆军
日语写法
日语原文 児玉 源太郎
假名 こだま げんたろう
平文式罗马字 Kodama Gentarō


儿玉源太郎(1852年3月16日-1906年7月23日),正二位勲一等功一级子爵(追封伯爵),长州藩的支藩——德山藩出身(今山口县周南市),台湾日治时期第4任总督(1898-1906)。儿玉在总督任内,也在中央身兼数职(兼任日本内阁陆军大臣军务大臣文部大臣等职位),更领兵参与日俄战争,因此在台湾的时间很短。实际在台湾负责政务的人是民政长官后藤新平,被称为“儿玉、后藤时代”。

1903年(明治36年),儿玉中将后继田村怡与造为陆军参谋次长(参谋总长为大山岩),日俄战争中儿玉源太郎升为大将调为满州军总参谋长,在203高地争夺战中支援乃木希典大将为战场总指挥。

1906年(明治39年),儿玉源太郎奉调回国,任命其任职中国东北“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创立委员长”。上任之后,儿玉源太郎制定了对中国东北移民50万的计画,以日本化东三省。任职10天后在家因脑溢血逝世。

甲午战争(日本方面称为:日清战争)时期担任陆军次官,之后获升为陆军大将,后续也担任过内务大臣文部大臣,并受封伯爵

生平

1852年4月14日,儿玉源太郎出生于日本周防国德山藩(今山口县),是武士儿玉半九郎长子,幼名百合若,后称健。9岁时,父亲为藩内守旧派暗杀,姐夫继承了家业,后来他在革新派的支持下才继承家名,

1868年,儿玉源太郎初次上阵,是参加戊辰战争,后任兵部省御雇。大阪兵学寮(陆士前身)毕业。

1871年4月15日,初任陆军准少尉, 佐贺之乱时他作为大阪镇台大尉副官从军,在战场上负伤,神风连之乱时,他是熊本镇台的副参谋长,以手腕高超著称。

1877年西南战争西乡隆盛带了三万五千人包围了熊本城,儿玉源太郎镇守熊本城,眼看著就守不住城了,守军中有人想起来当年从法国买了两门炮,从来没有使用过,这时候架起炮来照著说明书开了一炮。炮弹虽然不知道打到什么地方去了,但攻城的敌兵真正被吓跑了,不管指挥官怎么命令,再也不肯近城一步。儿玉高兴的手舞足蹈,大喊大叫“哈哈,马鹿野郎地跑了,统统地跑了、跑了”。

儿玉源太郎在西南战争一战成名后,历任近卫参谋副长,步兵第2联队长兼佐仓营所司令官,参谋本部管东局长。在他曾陪同陆军大臣大山岩到欧洲进行军事视察后,日本陆军的学习对象由法国改为德国,被任命为陆军次官,参谋本部第一局长兼陆军大学校干事,监军部参谋长兼陆军大学校校长,协助德国教官梅克尔少校训练军队。

1889年8月24日,儿玉源太郎晋升陆军少将,任监军部参谋长。改任陆军次官兼军务局长兼陆军省法官部长。

甲午战争开始后,任大本营留守参谋长兼临时检疫部长,积极策划侵华战争,被称为“日清战争的萧何”。日军攻陷平壤和黄海海战后,由于掌握制海权后,立即组编侵华日军第二军。由于陆军大臣大山岩出任第二军司令官,他于是成为实际上的陆军大臣,对日本侵华战争,从兵力部署到物资辎重,无一不躬行实践。1895年8月20日,日本明治天皇赐其金鸱勋章及旭日重光章,并授予男爵爵位。后擢任第3师团长、内务大臣。

1906年7月23日,脑溢血病逝,享年55。儿玉源太郎病逝后葬于东京都府中市的多磨灵园。

担任台湾总督期间

甲午战争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台湾及澎湖列岛被割让于日本。当时日本为了迅速平定台湾,采取了剿抚并用的手法。但前三任台湾总督桦山资纪桂太郎乃木希典都没能控制住台湾,在乃木希典看来,日本治台,得不偿失,军费开支每年高达700万日元,日本还得从中国的赔款中拿出1200万对台湾进行军费补助。庞大的经费开支使日本不但没有从台湾的割让中得到实际利益,反而成了日本的沉重包袱,萌生出卖台湾的构想,并说动了当时的首相松方正义。经过一系列幕后活动,初步决定以1500万法郎(一说一亿日元)把台湾卖给法国。1898年,伊藤博文重新成为日本首相,乃木希典正式在军政会议上提出了《台湾卖却论》,要把台湾卖给法国,甚至清朝,获得日本外务省的支持。儿玉源太郎起立发言反对说:“我认为,台湾系日本南部的屏障,军事价值甚大,不能卖给法国。当初为了得到台湾,我们费了那么大的力,死了那么多的人。若将台湾卖给他国,长远看来并不划算。至于乃木总督提到台湾不好治理的问题,我觉得不是台湾不好治理,而是我们管理台湾的官员无能,如果首相觉得政府中找不到能治理台湾的总督,我愿前往。”反讽了乃木希典,伊藤当下决定由儿玉源太郎接任台湾总督

治台善迹

1898年3月,儿玉源太郎到达台湾,接任总督,他带来一位得力助手,原内务省卫生局长后藤新平。1898年3月2日,后藤新平改任台湾总督府民政局长,此职为总督府第二高官,后改称民政长官。后藤在儿玉的全权信任下,立即在台湾推行了一系列新的殖民措施,一切随机变化,因时造就,人称无方针主义

治安政策上,儿玉、后藤废除了乃木总督成效不彰的三段警备制,让警察深入民间,追缉抗日分子,政府则软硬兼施,又采取糖饴与鞭的政策。一面招安游击队,大多归顺后,即不予处分,政府还给予创业津贴,命其踏入社会,寻找工作。如不投降,则残酷镇压。儿玉、后藤并运用保甲制度,推行连坐法,使民众之间互相监视,避免一般平民与抗日分子合流。

内政政策上,儿玉、后藤举办“飨老典”的敬老活动,如“扬文会”等重视学者的活动,也举办商人的表彰活动等,让仕绅得以满意。对于普罗大众,儿玉、后藤充实卫生设备,修建下水道,并且注意污水排放,增加民众保健意识,保障饮用水卫生,使得台湾人早年闻之色变的鼠疫瘟疫等逐渐绝迹。

经济政策上,儿玉、后藤对老百姓喜欢的鸦片陋习,从肃清改为放宽至“专卖”,实行了食盐樟脑香烟酒类鸦片等专卖制度,儿玉与后藤在台湾努力经营、生产各种物资,使日本大获其利,并且提出了“有关台湾统治的既往及将来”备忘录,揭露经营对岸的厦门港之动机,发表在厦门设置台湾银行支店(分行)的想法,以此为日本南进的策略铺路。

农业政策上,儿玉、后藤又颁布了《台湾地籍规则》、《土地调查规则》,并对全岛土地重新丈量。通过这次丈量清理,台湾耕地面积比原来多了一倍,日本对台湾的土地税收入也因此翻倍,尤其是蔗糖政策,日本以前砂糖价格常常一日数涨,经过儿玉、后藤的考察,台湾的土壤和气候很适合种植甘蔗,所以儿玉、后藤鼓励种植甘蔗,几乎年年丰收,并在台湾制成粗糖,统一收购,运往日本,进行细加工,既让日本当局赚了大钱,也帮助了许多日本国内失业人员,还缓和了日本的糖价。儿玉、后藤在台湾推行的一系列殖民政策,使台湾富裕,走向现代化。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后,儿玉源太郎虽仍兼任台湾总督,但已回军部任职,与他同时上任的民政长官后藤新平成为台湾实际的统治者。儿玉在台湾任期长达8年多,几乎是历任总督中最长的。日本政界评价儿玉后藤开创了一个时代,奠定了台湾殖民统治的基础,而日本当局尝到了甜头,再也没有人提起要将台湾转卖给他国的事了。

对中国革命党的支持

  • 1897年11月上旬,陈少白在日治台湾台北创立兴中会台湾分会,会员有杨心如吴文秀、赵满期、容祺年、庄某等五、六人,并逐渐打开局面。陈少白并多次至台湾指导兴中会台湾分会会务,并先后获取台湾总督儿玉源太郎,与后藤新平的支持与援助。[1]1900年,孙中山计划在惠州起义,时台湾总督儿玉源太郎赞同孙中山的计画,计画支援兴中会发动惠州起义,命令民政长官后藤新平协助在台北的孙中山,儿玉提供武器、日本殖民政府名下台湾银行厦门分行的金库的三百万两银子,让孙中山做起义的经费,等孙中山一攻惠州,儿玉就攻打厦门,日孙一起,上下夹击。[2]后因日本内阁改组,新内阁不愿意援助中国革命,首相伊藤博文怕惊动英美而叫停,惠州起义遂告失败,郑士良逃亡,日本人山田良政与多位兴中会会员惨遭满清杀害。孙中山于11月10日化名“吴仲”,与后藤新平同行乘“横滨丸”自基隆航往日本。[3][4]
  • 清国革命人士容闳的《西学东渐记》一书中有他于1901年与儿玉总督的对话,儿玉总督说“...惜初次晤面,即有一极恶之消息报君...”容闳闻而大异,急欲知所谓恶消息者究为何事。儿玉曰:“中国闽浙总督方有公文来,嘱予留意,谓君设来此者,即倩予捕君送之中政府也。”容闳答称:“予今在阁下完全治权之下,故无论何时,阁下可以从心所欲,捕予送之中政府,予亦甚愿为中国而死,死故得其所也。”儿玉总督闻言庄重对曰:“容先生幸勿以予为中国之警吏,君今请安居于此,慎无过虑,与绝不能听君往中国就戮也。”并告曰:“君之身命今甚危,惟若居台湾在予治权之下,予必极力保护,当派兵为君防卫,不致有意外之变。”隔日果有护兵四人,夜间在容闳寓所四围巡逻,日间逢其外出无论何时,此四兵必随行,二居前,二居后,加意防护。容闳自述“予居台湾数日承日人如是待遇,意良可感。”容闳认为此次与日本台湾总督之谈话,实为他一生中最值得纪念之事。[5]

相关项目

参考资料

前任:
乃木希典
台湾总督台湾守备队司令官
(即台湾军司令官

1898年—1906年
继任:
佐久间左马太
前任:
桂太郎
陆军大臣
1900年—1902年
继任:
寺内正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