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袁枚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Keystone讨论 | 贡献2018年10月31日 (三) 08:59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袁枚'''({{bd|1716年||1797年|catIdx=Y袁枚}}),清代诗人,散文家。'''子才''','''简斋''',别号'''随园老…”)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袁枚(1716年-1797年),清代诗人,散文家。子才简斋,别号随园老人,時稱隨園先生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1][2],曾官江寧知縣(今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為“清代駢文八大家”、“江右三大家”之一,文筆又與大學士直隸紀昀齊名,時稱「南袁北紀」。

目录

生平

先世世居宁波府慈溪县,六世祖袁茂英,明万历进士,官至布政使。父親袁濱,四處擔任幕賓為生,袁枚幼年家貧,仰賴母親針線女紅持家,發憤苦讀,十二歲(1728年)中秀才乾隆元年(1736年)受廣西巡撫金鉷推薦應博學鴻儒科考試,年僅二十歲,是當時年紀最小的,故未錄取。三年(1738年)舉人乾隆四年(1739年)中進士第二甲第五名,選翰林院庶吉士,年方廿四。大學士史貽直翻閱其文,辭采豐美,論調凌厲,讚為「當世之賈誼」。

翰林散館,袁枚的文名極佳,卻不知為何,未能受到館內青睞,被外派為知縣,曾溧水江浦沭阳[3]。由於年輕任官,其父袁濱怕袁枚施政不得民意,曾私下探訪溧水縣民對袁枚的看法,結果每一個人都說「吾邑有少年袁知縣,乃大好官也。」乾隆十年(1745年)任江宁(今江苏南京)知縣时[4],推行法制,不避权贵,颇有政绩。两江总督尹继善稱讚他:“可谓宰相必用读书人矣!”[5]

三十八歲即厭惡官場生活,說「不做高官,非無福命只為懶」。休官養親,不复为官,于金陵小仓山筑“随园”恬淡自居,收集书籍,创作诗文,悠闲度过五十年。他在给友人程晋芳的信中说:“我辈身逢盛世,非有大怪癖、大妄诞,当不受文人之厄。”游历南方诸名山,与诗友交往。生平喜稱人善、獎掖士類,提倡婦女文學,廣收女弟子。

八年任官,頗儲俸祿,加上文名在外,時常為各地富豪世族寫跋撰序、作墓誌銘,潤筆所得極高。致仕後盛置田產,蓄積銀錢數萬兩,以財自娛,但為人仗義疏財,在好友程晉芳死時,焚毀程晉芳所欠五千白銀的借據,不向其親人索討[6]。晚年過世時,留下了“田產萬金,餘銀兩萬”,交付經營,以餘息供家族後人讀書營生。

  1. 清代诗人袁枚. ·子夜星网站. [2013年1月20日]. 
  2. 清‧袁枚《小倉山房尺牘》:「枚祖籍慈溪,為兄部民,因生長杭州,數典忘祖。」
  3. 光绪六年《江宁府志》卷二十二、光绪九年《溧水县志》卷五
  4. 《小仓山房文集》卷四
  5. 牛应之《雨窗消意录》卷三
  6. 《清史稿·袁枚传》:“举借券五千金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