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內官監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内官监明朝清朝宦官衙门之一。通掌内史名籍,总督各职。

洪武十七年(1384年)设置,设典籍等官司之。洪武二十八年更定职秩,设正四品太监一人为主官,下设左、右少监各一人,左、右监丞各一人及典籍,所属有十作、米盐库、营造库、皇坛库,里冰窖,金海等机构,为二十四衙门之一。明初掌管宦官的选拔考核事务,是内官最重要的机构之一,明代著名宦官郑和曾任内官监太监。后相关权力被司礼监侵夺,仅存与建筑营造相关的职能,类似于外廷的工部,但仍被视为是内官“清贵”衙门。顺治十年(1653年)沿置,十七年,改置宣徽院

内官监是宦官组织的单位名称。明朝宦官组织庞大,为历代最为庞大的宦官组织。明代宦官组织分为十二监、四司、八局,号称“二十四衙门”[1]。其中十二监分别为:司礼监、内官监、御用监御马监、司设监、尚宝监神宫监尚膳监、尚衣监、印绶监、直殿监、都知监等。

历史

明二十四衙门中十二监地位较高,掌印者为太监,正四品衔,余次为少监、监丞等。各个监在太监之下,管辖多名宦官。且各个监的掌印太监同为正四品,根据职责分工不同,十二监的地位差遣也各有不同,且随时代变化有所升降,而在明初时,负责管理宫人的内官监则是其中最为重要者。例如明初的三保太监郑和,就乃明初内官之首。

太监是一个监的主管宦官,所以,太监必定是宦官,他们都是阉人。但在明朝宦官不等同于太监,宦官中的头才是太监。只是到了清代,人们把太监等同于宦官,太监成了宦官同义词。

明代,地安门两边设立了内官监、尚衣监、司设监等为皇宫服务的后勤供应衙署,后来这一带的胡同,多因明代内官监署的遗存而命名。比如,如今人们熟悉的恭俭胡同,在明朝时,就是内官监办公地。据《北京西城胡同》记载:“恭俭胡同位于什刹海地区东南部。南北走向,南起景山后街,北至地安门西大街。全长530米,均宽4米。明代为内官监址。清代初始名内官监胡同,光绪末年讹为内宫监胡同。1911年后谐音定名恭俭胡同。”

在恭俭胡同之西,依次有东西走向的恭俭一巷、二巷……直至五巷。恭俭一巷原为内官监办公所在地,内官监是明代二十四衙门之一,职掌瓦石、油漆、婚礼、火药等诸作坊,负责营造宫室陵墓妆奁器皿等诸事,业务十分繁杂(类似于皇家工程局)。清代后,内官监废弃,地安门一带还留有原“内官监”所属各作坊,这些作坊被用于胡同的命名。如周边的“油漆作”、“大石作”、“米粮库”、“染织局”等胡同,昔日皆为皇官服务的作坊或库房

内官监事务

内官监负责哪些事务呢?根据《明史·职官志》的记载:内官监"掌搭材、东行、西行、油漆、婚礼、火药十作,及米盐库、营造库、皇坛库,凡国家营造宫室、陵墓,并铜锡妆奁、器用暨冰窨诸事[2]。" 由此看来内官监相当于外庭的工部

組織

  • 掌印太监,一员;
  • 总理,若干;
  • 佥书,若干;
  • 典簿,若干;
  • 掌司,若干;

视频

內官監 相关视频

明朝十大宦官个个武功超群,郑和才排第十,第一臭名远扬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