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唐中宗李顯」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noteTA |1=zh-hans:武后; zh-hant:武后; |2=zh-hans:韦后; zh-hant:韋后; |3=zh-hans:母后; zh-hant:母后; }} {{Emperorcn box|图像=File:Tang Zhongzong.png…”)
 
Cxy對話 | 貢獻
 
(未顯示由 4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3 次修訂)
行 1: 行 1:
{{noteTA
 
|1=zh-hans:武后; zh-hant:武后;
 
|2=zh-hans:韦后; zh-hant:韋后;
 
|3=zh-hans:母后; zh-hant:母后;
 
}}
 
 
 
{{Emperorcn box|图像=File:Tang Zhongzong.png
 
{{Emperorcn box|图像=File:Tang Zhongzong.png
 
|名称='''唐中宗'''
 
|名称='''唐中宗'''
 
|姓名=李显
 
|姓名=李显
 
|庙号='''[[中宗]]'''
 
|庙号='''[[中宗]]'''
| 号=孝和皇帝(初 )<br />孝和大圣皇帝(749年加 )<br />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754年加
+
| 号=孝和皇帝(初 )<br />孝和大圣皇帝(749年加 )<br />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754年加
 
|陵墓=[[唐定陵|定陵]]
 
|陵墓=[[唐定陵|定陵]]
 
|政权=[[唐朝]]
 
|政权=[[唐朝]]
行 32: 行 26:
 
}}
 
}}
  
'''唐中宗'''({{bd|656年|11月26日|710年|7月3日|catIdx=L}}),本名李显,是[[唐朝]]的第四和第六任皇帝,两次在位:第一次在位时间为684年1月3日-684年2月26日,第二次在位时间为705年2月23日-710年7月3日。唐中宗前后两次当政,共在位五年半, 元710年 去世 ,终年55岁, 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初 孝和皇帝),葬于[[定陵]]。
+
'''唐中宗'''({{bd|656年|11月26日|710年|7月3日|catIdx=L}}) ,原名'''李哲''' ,本名''' 李显''' ,是[[唐朝]]的第四和第六任皇帝,两次在位:第一次在位时间为684年1月3日-684年2月26日,第二次在位时间为705年2月23日-710年7月3日。唐中宗前后两次当政,共在位五年半, 西 元710年 病逝 ,终年55岁, 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初 孝和皇帝),葬于[[定陵]]。
  
 +
[[File:李显6.jpg|缩略图|左|李显:[[唐中宗]]李显是[[唐朝]]的第四和第六任皇帝,两次在位:第一次在位时间为684年1月3日-684年2月26日,第二次在位时间为705年2月23日-710年7月3日。]]
 
== 生平 ==
 
== 生平 ==
李显是[[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儿子。[[显庆]]元年(656年)十一月乙丑,生于长安。一开始他被封为[[周王]]。娶祖姑母[[常樂公主]]的女儿[[和思皇后|赵氏]]为[[王妃]]。但赵氏为武则天所不喜,最终在675年幽禁于[[内侍省]]而死。[[儀鳳|仪凤]]二年(677年),李显为徙封英王,改名李哲。[[永隆 (唐朝)|永隆]]元年(680年),兄長[[李贤 (唐)|李賢]]的太子地位被废黜,李显繼立為太子。同年,他的[[庶长子]][[李重福]]出生。而后,选[[韦玄贞]]女[[韦皇后|韦氏]]为太子妃。高宗去世后,李显于弘道元年十二月十一日(684年1月3日)继位。
 
  
 李 顯繼 ,打算建立一支自己的力量 母后 ( [[武 天]] ) 抗衡,他的主要支持人是他的妻子[[ 后]]外戚。他打算 [[ 丈]] (  后之父 ) [[ ]]提拔 [[侍中]],遭到武太后 信[[裴炎]]的反 。李 怒下 :「朕即使把天下都 給韋 ,又有何不可? 在乎一 侍中 ?」 是,武太后便以此 理由, 顯貶為[[ 陵王]],软禁在[[均州]](今[[湖北]][[丹江口市]]均州镇)和[[房州]](今湖北十堰市[[房县]])。[[嗣 ]]元年(684年),武太后 ,改立[[李旦]] 帝。
+
[[File:李显1.jpg|缩略图|左|李显:[[唐中宗]]李显前后两次当政,共在位五年半,西元710年病逝,终年55岁。]]
 +
 
 +
 李 显是[[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儿子。[[显庆]]元年(656年)十一月乙丑,生于长安。号为佛光王。<ref>《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表进已,顷闻有敕令使报法师:「皇后分娩已讫,果生男,端正奇特,神光满院,自庭烛天。朕欢喜无已,内外舞跃,必不违所许。愿法师护念,号为佛光王。」</ref>一开始他被封为[[周王]]。娶祖姑母[[常乐公主]]的女儿[[和思皇后|赵氏]]为[[王妃]]。但赵氏为武则天所不喜,最终在675年幽禁于[[内侍省]]而死。[[仪凤|仪凤]]二年(677年),李显为徒封英王,改名李哲。[[永隆 (唐朝)|永隆]]元年(680年),兄长[[李贤 (唐)|李贤]]的太子地位被废黜,李显继立为太子。同年,他的[[庶长子]][[李重福]]出生。而后,选[[韦玄贞]]女[[韦皇后|韦氏]]为太子妃。高宗去世后,李显于弘道元年十二月十一日(684年1月3日)继
 +
 
 +
[[File:李显3.jpg|缩略图|左|李显:被称为傀儡皇帝,一生两次被立为储君,两次成废帝,又两次重新登基,为君之路坎坷曲折,难以历数,坊间戏称为“六味帝皇丸”。]]
 +
 
 +
李显继位后 ,打算建立一支自己的力量 母后 ( [[武 天]] ) 抗衡,他的主要支持人是他的妻子[[ 后]]外戚。他打算 [[ 丈]] (  后之父 ) [[ ]]提拔 [[侍中]],遭到武太后 信[[裴炎]]的反 。李 怒下 :「朕即使把天下都 给韦 ,又有何不可? 在乎一 侍中 ?」 是,武太后便以此 理由, 显贬为[[ 陵王]],软禁在[[均州]](今[[湖北]][[丹江口市]]均州镇)和[[房州]](今湖北十堰市[[房县]])。[[嗣 ]]元年(684年),武太后 ,改立[[李旦]] 帝。
 +
 
 +
[[File:李显4.jpg|缩略图|李显:小说《[[朱雀门]]》插画之神龙帝。]]
  
698年,[[武则天]]将李显重新立为太子。701年李显的长子[[李重润]]、女儿[[永泰公主]]因得罪[[武则天]]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被赐死。705年2月22日,[[宰相]][[ 柬之]]、[[侍郎]][[崔玄暐]]、左羽林 將軍[[敬仲 ]]、右羽林 將軍[[桓 彥範]]、司刑少卿[[袁恕己]]等五人以[[禁 ]] 發動[[兵 ]],史 [[神 革命]],[[武则天]]被 軍隊 ,被迫下[[ ]][[ 禪讓]][[帝位]] 給[[ 李显]] 。2月23日,李显 辟,同年3月3日, 唐朝 国号。
+
698年,[[武则天]]将李显重新立为太子。701年李显的长子[[李重润]]、女儿[[永泰公主]]因得罪[[武则天]]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被赐死。705年2月22日,[[宰相]][[ 柬之]]、[[侍郎]][[崔玄暐]]、左羽林 将军[[敬仲 ]]、右羽林 将军[[桓 彦范]]、司刑少卿[[袁恕己]]等五人以[[禁 ]] 发动[[兵 ]],史 [[神 革命]],[[武则天]]被 军队 ,被迫下[[ ]][[ 禅让]][[帝位]] 李显。2月23日,李显 辟,同年3月3日,复国号 为唐
  
 李显对与他患难与共的 后非常信任,与她同参朝政,将她已 世的父亲追封[[王爵]],她的女儿[[安乐公主]]也得参政,获大权。安乐公主希望李显能将她立为皇太女,以继[[帝位]],韦后这时也对他越来越不看在眼中了,希望 天般 皇帝。
+
[[File:大唐地图1.jpg|缩略图|左|大唐地图。]]
 +
 李显对与他患难与共的 后非常信任,与她同参朝政,将她已 世的父亲追封[[王爵]],她的女儿[[安乐公主]]也得参政,获大权。安乐公主希望李显能将她立为皇太女,以继[[帝位]],韦后这时也对他越来越不看在眼中了,希望 天般 皇帝。
  
707年,[[太子]][[李重俊]]被[[安 公主]]迫害, 發動 了[[重俊之 ]],率兵攻 [[武三思]]、[[武崇 ]]父子 其[[ 第]],又攻[[玄武 ]],欲 殺韋 皇后 公主等人。不幸被守城的 阻,李显 見狀 呼喊,以重 要求[[士兵]] 歸順 是[[ 官]]王 喜倒戈,[[ 斬殺]][[李多祚]]等 於樓 下, 餘黨潰 散。李重俊逃亡途中,被左右 死。
+
[[File:李显5.jpg|缩略图|左|李显:现代影视剧中的[[唐中宗]]李显形象。]]
 +
707年,[[太子]][[李重俊]]被[[安 公主]]迫害, 发动 了[[重俊之 ]],率兵攻 [[武三思]]、[[武崇 ]]父子 其[[ 第]],又攻[[玄武 ]],欲 杀韦 皇后 公主等人。不幸被守城的 阻,李显 见状 呼喊,以重 要求[[士兵]] 归顺 是[[ 官]]王 喜倒戈,[[ 斩杀]][[李多祚]]等 于楼 下, 馀党溃 散。李重俊逃亡途中,被左右 死。
  
710年李显病逝, 年55岁,諡 '''大和大 大昭孝皇帝'''(初諡'''孝和皇帝''')。死 不久,韦后矫诏立时年仅16岁的李重茂为帝,不久就被[[李隆基]] [[太平公主]] 發動[[兵 ]]推翻,史 [[唐隆之 ]]。
+
710年李显病逝, 年55岁,諡 '''大和大 大昭孝皇帝'''(初諡'''孝和皇帝''')。死 不久,韦后矫诏立时年仅16岁的[[ 李重茂]] 为帝,不久就被[[李隆基]] [[太平公主]] 发动[[兵 ]]推翻,史 [[唐隆之 ]]。
  
==死因 爭議==
+
==死因 争议==
 按照两《唐书》和《资治通 》的记载,唐中宗李 是被毒死。按照这个说法, 后的两个情人杨均和马秦客害怕和皇后私通的事情败露, 后想当皇帝,而安乐公主想当皇太女,几方势力都觉得中宗碍手碍脚。于是,大家联合搞出了一碗毒汤饼<ref>景龙四年六月,韋皇后和安樂公主假手馬秦客、楊均,在唐中宗最喜歡吃的餡餅內放入毒藥,將其毒殺。</ref> 。为了增强这个说法的合理性,《资治通 》在景龙四年的五月,也就是唐中宗去世的前一个月还特意加上一笔: 五月,丁卯,许州司兵参军偃师燕钦融复上言: 皇后淫乱,干预国政,宗族强盛;安乐公主、武延秀、宗楚客图危宗社。 ”中宗应该不是被毒死的。有以下几个理由:第一个理由是在现存史书中,第一次提到唐中宗李显被韦后谋杀,是在此后半个多月的一场针对韦后的政变中,带有明显的军事动员色彩。就在中宗去世十八天后,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联合发动了政变。当时一个政变的将军对士兵说:“韦后毒死先帝,我们今天要杀死韦后,为先帝报仇!”显然,说韦后毒死中宗只是给政变找个充分的理由,不足以作为了解事实的依据。第二个理由,完全把安乐公主作为反面教材来对待的《旧唐书》提到了她想当皇太女、修定昆池等作威作福的许多细节,但是却根本没提到她还给中宗下过毒。显然,这样的重大遗漏,绝不是因为《旧唐书》的作者袒护安乐公主,只能说在当时人们还不认可安乐公主投毒这件事。第三个理由,韦后和安乐公主在死后都以礼改葬。在唐中宗死后半个多月,韦后和安乐公主也死于政变。虽然政变打出的旗号是她们两个人毒死中宗罪该万死,但是在政变结束后不久,她们俩却还是被以礼改葬了。如果她们真毒死了中宗,怎么还能认可她们的身份、以礼改葬。第四个理由,韦后和安乐公主当时并没有毒死中宗的现实需要。她们当时的准备还非常不充分,如果唐中宗在,她们还可以背靠大树,在他的保护下进一步发展势力。这样看来,说韦后母女狗急跳墙,毒死皇帝的记载并不可信,属于当时胜利者的谎言。(基本上此論全屬臆測,沒有證據證實)
+
 按照两《唐书》和《资治通 》的记载,唐中宗李 是被毒死。按照这个说法, 后的两个情人杨均和马秦客害怕和皇后私通的事情败露, 后想当皇帝,而安乐公主想当皇太女,几方势力都觉得中宗碍手碍脚。于是,大家联合搞出了一碗毒汤饼[3] 。为了增强这个说法的合理性,《资治通 》在景龙四年的五月,也就是唐中宗去世的前一个月还特意加上一笔: 五月,丁卯,许州司兵参军偃师燕钦融复上言: 皇后淫乱,干预国政,宗族强盛;安乐公主、武延秀、宗楚客图危宗社。 唐中宗的死因还有以下几种可能。众所周知,李唐家族有心脑血管的遗传病史,唐高祖、唐太宗、长孙皇后、唐高宗统统患有 气疾 风疾 ,这在古代都指心脑血管类疾病。正因为如此,李唐王朝的皇帝们并不长寿,李显五十五岁死亡尚属正常。另外,有的心脑血管疾病是以发病急、死亡率高为特 的,李显在事先没有表现出什 症状的情况下暴卒,也符合心脑血管疾病的一般规律。
 唐中宗的死因还有以下几种可能。众所周知,李唐家族有心脑血管的遗传病史,唐高祖、唐太宗、长孙皇后、唐高宗统统患有 气疾 风疾 ,这在古代都指心脑血管类疾病。正因为如此,李唐王朝的皇帝们并不长寿,李显五十五岁死亡尚属正常。另外,有的心脑血管疾病是以发病急、死亡率高为特 的,李显在事先没有表现出什 症状的情况下暴卒,也符合心脑血管疾病的一般规律 。这样看来,说韦后母女毒死中宗是一个千古冤案。当然,这只是一个推测。但是,无论如何,唐中宗的死,对于当时政坛来说又是一场大地震,惹出了一系列的权力纷争,最终由李隆基取得胜利政权,唐朝也进入短暂的稳定发展时期
 
  
 
== 中宗被废的前因后果 ==
 
== 中宗被废的前因后果 ==
 唐中宗被母后武则天所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结果对后世的影响也颇大,直接导致了此后[[唐朝|李唐王朝]]的一度中断和[[武周|武周王朝]]的建立,是武则天发动[[武周革命]]的先奏。中宗继位后,由于为先皇守丧,政事都暂时取决于母后武则天,但丧期过后,母后仍无意还政,他不甘心受制于人,便提拔妻子[[ 皇后 (唐中宗)| 皇后]]的娘家人试图向母后挑战,任人唯亲,更说出“让天下”的气话<ref>中宗此举被后来主谋推翻则天女皇的[[张柬之]]赞为“勇烈”。</ref>,却反而成为母后废他的把柄。
+
 唐中宗被母后武则天所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结果对后世的影响也颇大,直接导致了此后[[唐朝|李唐王朝]]的一度中断和[[武周|武周王朝]]的建立,是武则天发动[[武周革命]]的先奏。中宗继位后,由于为先皇守丧,政事都暂时取决于母后武则天,但丧期过后,母后仍无意还政,他不甘心受制于人,便提拔妻子[[ 皇后 (唐中宗)| 皇后]]的娘家人试图向母后挑战,任人唯亲,更说出“让天下”的气话<ref>中宗此举被后来主谋推翻则天女皇的[[张柬之]]赞为“勇烈”。</ref>,却反而成为母后废他的把柄
 +
 
 +
此外,武则天的政治野心也是重要因素。武则天自成为高宗皇后后就逐步掌握大唐朝廷的最高权力,高宗驾崩后,擅自[[临朝称制]]<ref>高宗的[[遗嘱]]裡虽然说:“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取天后处分。”但没有说让武后临朝称制,行使君权,武后临朝称制乃是擅自而为。</ref>,无意还政,图谋自立为[[女皇帝]]<ref>《旧唐书•则天皇后本纪》:“既将篡夺,是日自临朝称制。”</ref>,不愿意中宗成为自己称帝道路上的绊脚石,所以要废黜他,让睿宗来当[[傀儡]]皇帝
  
  此外 武则天的 政治野心 也是重要因素。武则天自成为高宗 后後就逐步掌握大唐朝廷的最高权力 高宗驾崩 ,擅自[[ 临朝称制]]<ref>高宗的[[遗嘱]]里虽然说:“军国 大事 有不决者 取天后处分。”但没有说让 武后 临朝称制,行使君权 ,武后 临朝称制乃是擅自 为。</ref> 无意还政 图谋自立 为[[女皇帝]]<ref>《旧 书·则天皇后本纪》:“既将篡夺,是日自临朝称制。”</ref>, 愿意中宗成 自己称帝道路上 绊脚石 ,所以 黜他,让睿 来当[[傀儡]]皇帝。
+
===裴炎助武后废中宗的原因===
 +
  有关裴炎历史上颇有争议,因为其人心术不正,曾经排挤多位名臣(如裴行俭) 被人猜测他有 政治野心 ,甚至想取李唐 室而代之[7] 所以他助武 成功地 临朝称制 (见弘道 大事 记)以后 又助 武后 废中宗 但终于被 武后 视为眼中钉 被杀(见光宅大事记) 死后没多少人同情他 或认 他活该[8] ;但也有人认为他对 室忠心 二;还有人认 他只是贪图权位 普通政客,并非想要篡权。因此 他之 所以 助武后 也有三种不同的看法:
  
=== 裴炎助武后废中宗的原因 ===
+
 有篡位野心,废中宗是行动的一步,之后全面控制朝廷,效法魏晋南北朝以来的权臣(如曹操、司马懿、刘裕、高欢、宇文泰等),立傀儡皇帝,最后取而代之。
有关裴炎历史上颇有争议,因为其人心术不正,曾经排挤多位名臣(如[[裴行儉]]),被人猜测他有政治野心,甚至想取[[唐朝|李唐]][[皇室]]而代之<ref>见唐人[[张鹭]]《[[朝野佥载]]》的记载。</ref>,所以他助武后成功地临朝称制(见[[弘道]]大事记)以后,又助武后废中宗,但终于被武后视为眼中钉而被杀(见[[光宅]]大事记),死后没多少人同情他,或认为他活该<ref>见《[[大唐新语]]》。</ref>;但也有人认为他对唐室忠心不二;还有人认为他只是贪图权位的普通[[政客]],并非想要篡权。因此,他之所以助武后废中宗也有三种不同的看法:
+
 对大唐无二心,参与废中宗是因为不想让大唐的天下落入外戚(指韦后一族)手中。
# 有篡位野心,废中宗是行动的一步,之后全面控制朝廷,效法[[ 魏晋南北朝]] 以来的权臣(如[[ 曹操]] [[ 司马懿]] [[ 刘裕]] [[ 高欢]] [[ 宇文泰]] 等),立傀儡皇帝,最后取而代之。
+
 贪恋权位的政治人物,参与废中宗是为防止宰相权力受到削弱[9] ,或者是希望自己支持的睿宗能够当上皇帝,权势更加巩固[10]。</ref>。
# 对大唐无二心,参与废中宗是因为不想让大唐的天下落入[[ 外戚]] (指韦后一族)手中。
 
# 贪恋权位的政治人物,参与废中宗是为防止宰相权力受到削弱<ref>若中宗真的立了岳父为侍中,裴炎的相权必然受到削弱。</ref> ,或者是希望自己支持的睿宗能够当上皇帝,权势更加巩固<ref>政变的功臣之一[[ 刘祎之]]是裴炎的门人,也是睿宗的老师 。</ref>。
 
  
 
=== 武后废中宗成功的原因 ===
 
=== 武后废中宗成功的原因 ===
 
* 掌控军队力量:太后掌控[[羽林军]]<ref>[[程务挺]]和[[张虔勖]]曾是太后的心腹[[北门学士]]成员,政变时分别代理(检校)左、右羽林军的长官——左、右羽林将军。</ref>,政变当天羽林军参与是政变成功的军事基础,即获得武将的支持。
 
* 掌控军队力量:太后掌控[[羽林军]]<ref>[[程务挺]]和[[张虔勖]]曾是太后的心腹[[北门学士]]成员,政变时分别代理(检校)左、右羽林军的长官——左、右羽林将军。</ref>,政变当天羽林军参与是政变成功的军事基础,即获得武将的支持。
 
* 宰相集团相助:政变时裴炎是中书令、宰相之首,宰相中人也多是裴炎门下或是武后心腹,有他们相助,便获得文官的支持。
 
* 宰相集团相助:政变时裴炎是中书令、宰相之首,宰相中人也多是裴炎门下或是武后心腹,有他们相助,便获得文官的支持。
* 突袭成功:太后发动政变当天是农 的双日,按理不[[上朝]]<ref>大唐皇帝原本每天都要上朝,[[显庆]]二年(657年)五月宰相们启奏高宗皇帝说,天下太平,请皇上隔日上朝,从此便改为单日上朝,双日不上朝。</ref>。太后在双日上朝出乎中宗的意料之外,使他不及准备,政变时只能束手就擒。
+
* 突袭成功:太后发动政变当天是农 的双日,按理不[[上朝]]<ref>大唐皇帝原本每天都要上朝,[[显庆]]二年(657年)五月宰相们启奏高宗皇帝说,天下太平,请皇上隔日上朝,从此便改为单日上朝,双日不上朝。</ref>。太后在双日上朝出乎中宗的意料之外,使他不及准备,政变时只能束手就擒。
  
 
=== 武后废中宗后的影响 ===
 
=== 武后废中宗后的影响 ===
* 武后发动废中宗的[[ 政变]] 是继[[ 李世民]] 发动[[ 玄武门之变]] 后大唐历史上第二次成功的政变,只是玄武门之变流血很多,而太后兵不血刃,发动的是一次极成功的不流血政变。
+
* 武后发动废中宗的政变是继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后大唐历史上第二次成功的政变,只是玄武门之变流血很多,而太后兵不血刃,发动的是一次极成功的不流血政变。
* 武后废黜中宗后,立他的弟弟[[唐睿宗| 李旦]]當 傀儡皇帝,从此正式[[ 临朝称制]] ,掌握了绝对的君权,在位二十二年,史称 则天朝 则天时代 的正式开始,为她成为千古第一女皇铺平道路。
+
* 武后废黜中宗后,立他的弟弟李旦 傀儡皇帝,从此正式临朝称制,掌握了绝对的君权,在位二十二年,史称 则天朝 则天时代 的正式开始,为她成为千古第一女皇铺平道路。
* 武后废黜中宗也遭来一部分人的不服,其中以[[李敬業| 徐敬业]] 反应最强烈,他于该年(仍然是684年,但已再改元为[[ 光宅]] [[农历九月| 九月]] [[ 扬州]] 发动反对太后的兵变,号称 -{}- ,复称 “''' 嗣圣''' 元年 ,但即被镇压。
+
* 武后废黜中宗也遭来一部分人的不服,其中以徐敬业反应最强烈,他于该年(仍然是684年,但已再改元为光宅)九月在扬州发动反对太后的兵变,号称 匡复 ,复称 嗣圣元年 ,但 即被镇压。
 
 
== 評價 ==
 
李顯是自[[商朝]][[太甲]]後的第一位兩朝[[天子]],第一個[[復辟]]的「[[皇帝]]」,但他昏庸無能,親小人遠賢臣,無法控制[[宗室]]、權臣與[[皇后]]間的爭鬥,是一位評價中下的[[中國歷史]]人物。然而[[武功]]方面,他派[[张仁愿]]修建三受降城,巩固了[[河套]],嫁[[金城公主]]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在巩固边疆有一定贡献。
 
 
 
== 家庭 ==
 
=== 家世 ===
 
<div style="clear: both; width: 100%; padding: 0; text-align: left; border: none;" class="NavFrame">
 
<div style="background: #ccddcc; text-align: center; border: 1px solid #667766" class="NavHead">'''唐中宗李显的祖先'''
 
</div>
 
<div class="NavContent" style="display:none;">
 
<center>{{ahnentafel-compact5
 
|style=font-size: 90%; line-height: 110%;
 
|border=1
 
|boxstyle=padding-top: 0; padding-bottom: 0;
 
|boxstyle_1=background-color: #fcc;
 
|boxstyle_2=background-color: #fb9;
 
|boxstyle_3=background-color: #ffc;
 
|boxstyle_4=background-color: #bfc;
 
|boxstyle_5=background-color: #9fe;
 
|1= 1. '''唐中宗李显'''
 
|2= 2. '''父亲:'''<br />[[唐朝君主列表|唐朝皇帝]]<br />[[唐高宗|唐高宗李治]]
 
|3= 3. '''母亲:'''<br />[[武則天|則天順聖皇后]]<br />武瞾
 
|4= 4. '''祖父:'''<br />[[唐朝君主列表|唐朝皇帝]]<br />[[唐太宗|唐太宗李世民]]
 
|5= 5. '''祖母:'''<br />文德皇后<br />[[长孙皇后|长孙氏]]
 
|6= 6. '''外祖父:'''<br />魏忠孝王<br />[[武士彠]]
 
|7= 7. '''外祖母:'''<br />[[孝明高皇后|榮國夫人]]<br />楊氏
 
|8= 8. '''祖父之父:'''<br />[[唐朝君主列表|唐朝皇帝]]<br />[[李渊|唐高祖李渊]]
 
|9= 9. '''祖父之母:'''<br />追尊[[太穆皇后]]<br />竇氏
 
|10= 10. '''祖母之父:'''<br />[[隋朝]]右骁卫将军<br />[[长孙晟]]
 
|11= 11. '''祖母之母:'''<br />长孙晟之妻,高氏
 
|12= 12. '''外祖父之父:'''<br />[[隋朝]][[东都]][[洛阳]]郡丞<br />[[武华]]
 
|13= 13. '''外祖父之母:'''<br />[[文穆皇后|武华之妻,赵氏]]
 
|14= 14. '''外祖母之父:'''<br />[[隋朝]][[纳言]]<br />[[杨达 (隋朝)|杨达]]
 
|15= 15. '''外祖母之母:'''<br />杨达之妻,姓氏不详
 
|16= 16. [[北周]]唐国公(仁公)<br />追尊唐世祖<br />[[李昞 (北周)|李昞]]
 
|17= 17. 追尊[[元贞皇后]]<br />独孤氏
 
|18= 18. 北周 神武郡公(肃公)<br />[[窦毅]]
 
|19= 19. [[北周]][[襄阳长公主]]<br />宇文氏
 
|20= 20. [[北周]]骠骑大将军<br />[[长孙兕]]
 
|21=
 
|22= 21. [[北齐]]乐安王<br />[[高劢]]
 
|23=
 
|24= 22. 北周咨议参军<br />[[武俭]]
 
|25= 23. [[昭安皇后|武俭之妻,宋氏]]
 
|26=
 
|27=
 
|28= 24. 杨绍
 
|29=
 
|30=
 
|31=
 
}}</center>
 
</div></div>
 
 
 
=== 后妃 ===
 
* [[和思趙皇后|趙皇后]]
 
* [[韋皇后 (唐中宗)|韋皇后]]
 
* 昭容[[上官婉兒]]
 
* 后宫郑氏,秘书监[[郑普思]]女<ref>《[[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八·唐纪二十四》神龙二年......初,秘书监郑普思纳其女于后宫,监察御史灵昌崔日用劾奏之,上不听。普思聚党于雍、岐二州,谋作乱。事觉,西京留守苏瑰收系,穷治之。普思妻第五氏以鬼道得幸于皇后,上敕瑰勿治。及车驾还西京......</ref>
 
* 姓不详,李重福母。李显为太子时,生李重福
 
* 姓不详,李重茂母。李隆基兵变杀死韋皇后,宫人、宦官请求中书舍人刘幽求草诏立太后(可见李重茂母仍在人世),刘幽求意图复辟睿宗,拒绝
 
 
 
=== 子女 ===
 
==== 子 ====
 
# 懿德太子[[李重潤]]
 
# 譙王[[李重福]]
 
# 節愍太子[[李重俊]]
 
# 殤帝[[李重茂]]
 
 
 
==== 女 ====
 
《新唐书·诸帝公主列传》,记唐中宗有八位女儿<ref>[http://guoxue.baidu.com/page/d0c2ccc6cae9/95.html 《新唐书·诸帝公主列传》]</ref>,具体排行不详,出于对个人的记载:
 
# 长女,[[新都公主 (唐中宗)|新都公主]](下嫁[[武延晖]])
 
# 次女,[[宜城公主]](先封为义安郡主,下嫁[[裴巽]])
 
# 某女,[[定安公主 (唐中宗)|定安公主]](先封为新宁郡主,下嫁[[王同皎]],又嫁[[韦濯]],又嫁[[崔铣]])
 
# 某女,[[長寧公主 (唐中宗)|長寧公主]](母韦皇后,下嫁[[杨慎交]],又嫁[[苏彦伯]])
 
# 某女,[[永寿公主 (唐中宗)|永壽公主]](母韦皇后,下嫁[[韦鐬]],早薨)
 
# 某女,[[李季姜|成安公主]](字季姜,先封为新平公主,下嫁[[韦捷]])
 
# 七女,[[李仙蕙|永泰公主]](名仙蕙,字穠輝,母韦皇后,下嫁[[武延基]])
 
# 八女,[[李裹兒|安乐公主]](名裹兒,最年幼,母韦皇后,下嫁[[武崇训]],又嫁[[武延秀]])
 
  
==  影視作品 ==
+
==  评价 ==
* [[ 郭冬临]] :2000年[[ 中國]][[中央电视台]] 電視劇:《[[大明宫词]]》
+
李显是自[[ 商朝]][[ 太甲]] 后的第一位两朝[[天子]] ,第一个[[ 复辟]] 的「[[ 皇帝]] 」,但他昏庸无能,亲小人远贤臣,无法控制[[ 宗室]] 、权臣与[[ 皇后]] 间的争斗,是一位评价中下的[[中 国历史]] 人物。然而[[ 武功]] 方面,他派[[ 张仁愿]] 修建三受降城,巩固了[[ 河套]] ,嫁[[ 金城公主]] [[ 吐蕃]] 赞普[[ 尺带珠丹]] ,在巩固边疆有一定贡献。
* [[郭德信]]:2003年[[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無線電視]]電視劇:《[[天子 尋龍]]
 
* [[ 曹永廉]] :2009年[[ 香港]][[ 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無線電視]] 電視劇:《[[ 盛世仁杰]]
 
* [[謝祖武]]:2013年[[中 ]][[ 湖南衛視]] 電視劇:《[[ 唐宮燕]]
 
* [[ 寧文彤]] :2014年[[ 中國]][[ 湖南衛視]] 電視劇:《[[ 武媚娘傳奇]]
 
* [[趙文瑄]]:2015年[[中國]]電視劇:《[[隋唐英雄5]]》
 
  
 
== 参考文献 ==
 
== 参考文献 ==
{{Wikisource-author|李顯|作者:李顯}}
 
 
{{Reflist|2}}
 
{{Reflist|2}}
  
行 170: 行 90:
 
{{s-after|[[唐睿宗]]|李旦|rows=2}}
 
{{s-after|[[唐睿宗]]|李旦|rows=2}}
 
|-
 
|-
{{s-title|[[中 君主列表|中 君主]]|684年}}
+
{{s-title|[[中 君主列表|中 君主]]|684年}}
 
|-
 
|-
 
{{s-before|[[唐睿宗]]|李旦}}
 
{{s-before|[[唐睿宗]]|李旦}}
 
{{s-title|[[唐朝君主列表|唐朝皇帝]]|二次:705年-710年}}
 
{{s-title|[[唐朝君主列表|唐朝皇帝]]|二次:705年-710年}}
{{s-after|[[李重茂|唐 帝]]|李重茂|rows=2}}
+
{{s-after|[[李重茂|唐 帝]]|李重茂|rows=2}}
 
|-
 
|-
{{s-before|[[武 天]]|武曌}}
+
{{s-before|[[武 天]]|武曌}}
{{s-title|[[中 君主列表|中国君主]]|705年-710年}}
+
{{s-title|[[中 君主列表|中国君主]]|705年-710年}}
 
|-
 
|-
 
{{End box}}
 
{{End box}}
{{唐朝皇帝| 本人=李 | 时间 = 683年-684年、705年-710年 | 之前=父[[唐高宗]]、母[[武曌]] | 之后=八弟[[唐睿宗]]、四子[[唐 帝]]}}
+
{{唐朝皇帝| 本人=李 | 时间 = 683年-684年、705年-710年 | 之前=父[[唐高宗]]、母[[武曌]] | 之后=八弟[[唐睿宗]]、四子[[唐 帝]]}}
  
 +
 
[[Category:唐朝皇帝]]
 
[[Category:唐朝皇帝]]
[[Category:唐高宗皇子|7]]
 
[[Category:唐朝被毒死人物]]
 
[[Category:中国被毒死皇帝]]
 
[[Category:中國被弒帝王]]
 
[[Category:西安人]]
 
[[Category:李姓|X]]
 

於 2019年8月27日 (二) 12:41 的最新修訂

唐中宗
Tang Zhongzong.png
概要
姓名 李顯
廟號 中宗
諡號 孝和皇帝(初諡)
孝和大聖皇帝(749年加諡)
大和大聖大昭孝皇帝(754年加諡)
陵墓 定陵
政權 唐朝
在世 (656-11-26)656年11月26日-710年7月3日(710-07-03)(53歲)
在位

684年1月3日-684年2月26日

705年2月23日-710年7月3日
年號

嗣聖:684年正月-二月
神龍:705年-707年九月

景龍:707年九月-710年六月
唐中宗李顯
中國天可汗
前任 唐高宗
繼任 唐睿宗
中原皇帝
在位 684年
705年–710年
前任 唐高宗
繼任 唐睿宗

唐中宗(656年11月26日-710年7月3日),原名李哲,本名李顯,是唐朝的第四和第六任皇帝,兩次在位:第一次在位時間為684年1月3日-684年2月26日,第二次在位時間為705年2月23日-710年7月3日。唐中宗前後兩次當政,共在位五年半,西元710年病逝,終年55歲,諡號大和大聖大昭孝皇帝(初諡孝和皇帝),葬於定陵

李顯:唐中宗李顯是唐朝的第四和第六任皇帝,兩次在位:第一次在位時間為684年1月3日-684年2月26日,第二次在位時間為705年2月23日-710年7月3日。

生平

李顯:唐中宗李顯前後兩次當政,共在位五年半,西元710年病逝,終年55歲。

李顯是唐高宗武則天的兒子。顯慶元年(656年)十一月乙丑,生於長安。號為佛光王。[1]一開始他被封為周王。娶祖姑母常樂公主的女兒趙氏王妃。但趙氏為武則天所不喜,最終在675年幽禁於內侍省而死。儀鳳二年(677年),李顯為徒封英王,改名李哲。永隆元年(680年),兄長李賢的太子地位被廢黜,李顯繼立為太子。同年,他的庶長子李重福出生。而後,選韋玄貞韋氏為太子妃。高宗去世後,李顯於弘道元年十二月十一日(684年1月3日)繼位。

李顯:被稱為傀儡皇帝,一生兩次被立為儲君,兩次成廢帝,又兩次重新登基,為君之路坎坷曲折,難以歷數,坊間戲稱為「六味帝皇丸」。

李顯繼位後,打算建立一支自己的力量與母后 ( 武則天 ) 抗衡,他的主要支持人是他的妻子韋後外戚。他打算將國丈 ( 韋後之父 ) 韋玄貞提拔為侍中,遭到武太后親信裴炎的反對。李顯怒下說:「朕即使把天下都給韋玄貞,又有何不可?還在乎一個侍中嗎?」於是,武太后便以此為理由,將李顯貶為廬陵王,軟禁在均州(今湖北丹江口市均州鎮)和房州(今湖北十堰市房縣)。嗣聖元年(684年),武太后廢李顯,改立李旦為帝。

李顯:小說《朱雀門》插畫之神龍帝。

698年,武則天將李顯重新立為太子。701年李顯的長子李重潤、女兒永泰公主因得罪武則天男寵張易之張昌宗兄弟被賜死。705年2月22日,宰相張柬之侍郎崔玄暐、左羽林將軍敬仲曄、右羽林將軍桓彥范、司刑少卿袁恕己等五人以禁軍發動兵變,史稱神龍革命武則天被軍隊包圍,被迫下禪讓帝位給李顯。2月23日,李顯復辟,同年3月3日,復國號為唐。

大唐地圖。

李顯對與他患難與共的韋後非常信任,與她同參朝政,將她已過世的父親追封王爵,她的女兒安樂公主也得參政,獲大權。安樂公主希望李顯能將她立為皇太女,以繼帝位,韋後這時也對他越來越不看在眼中了,希望學武則天般當皇帝。

李顯:現代影視劇中的唐中宗李顯形象。

707年,太子李重俊安樂公主迫害,於是發動了重俊之變,率兵攻殺武三思武崇訓父子於其門第,又攻玄武門,欲殺韋皇后與安樂公主等人。不幸被守城的衛兵攔阻,李顯見狀呼喊,以重賞要求士兵歸順。於是軍官王歡喜倒戈,斬殺李多祚等於樓下,餘黨潰散。李重俊逃亡途中,被左右殺死。

710年李顯病逝,終年55歲,諡號大和大聖大昭孝皇帝(初諡孝和皇帝)。死後不久,韋後矯詔立時年僅16歲的李重茂為帝,不久就被李隆基太平公主發動兵變推翻,史稱唐隆之變

死因爭議

按照兩《唐書》和《資治通鑑》的記載,唐中宗李顯是被毒死。按照這個說法,韋後的兩個情人楊均和馬秦客害怕和皇后私通的事情敗露,韋後想當皇帝,而安樂公主想當皇太女,幾方勢力都覺得中宗礙手礙腳。於是,大家聯合搞出了一碗毒湯餅[3]。為了增強這個說法的合理性,《資治通鑑》在景龍四年的五月,也就是唐中宗去世的前一個月還特意加上一筆:「五月,丁卯,許州司兵參軍偃師燕欽融復上言:『皇后淫亂,干預國政,宗族強盛;安樂公主、武延秀、宗楚客圖危宗社。」 唐中宗的死因還有以下幾種可能。眾所周知,李唐家族有心腦血管的遺傳病史,唐高祖、唐太宗、長孫皇后、唐高宗統統患有「氣疾」、「風疾」,這在古代都指心腦血管類疾病。正因為如此,李唐王朝的皇帝們並不長壽,李顯五十五歲死亡尚屬正常。另外,有的心腦血管疾病是以發病急、死亡率高為特徵的,李顯在事先沒有表現出什麽症狀的情況下暴卒,也符合心腦血管疾病的一般規律。

中宗被廢的前因後果

唐中宗被母后武則天所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結果對後世的影響也頗大,直接導致了此後李唐王朝的一度中斷和武周王朝的建立,是武則天發動武周革命的先奏。中宗繼位後,由於為先皇守喪,政事都暫時取決於母后武則天,但喪期過後,母后仍無意還政,他不甘心受制於人,便提拔妻子韋皇后的娘家人試圖向母后挑戰,任人唯親,更說出「讓天下」的氣話[2],卻反而成為母后廢他的把柄。

此外,武則天的政治野心也是重要因素。武則天自成為高宗皇后後就逐步掌握大唐朝廷的最高權力,高宗駕崩後,擅自臨朝稱制[3],無意還政,圖謀自立為女皇帝[4],不願意中宗成為自己稱帝道路上的絆腳石,所以要廢黜他,讓睿宗來當傀儡皇帝。

裴炎助武后廢中宗的原因

有關裴炎歷史上頗有爭議,因為其人心術不正,曾經排擠多位名臣(如裴行儉),被人猜測他有政治野心,甚至想取李唐皇室而代之[7],所以他助武后成功地臨朝稱制(見弘道大事記)以後,又助武后廢中宗,但終於被武后視為眼中釘而被殺(見光宅大事記),死後沒多少人同情他,或認為他活該[8];但也有人認為他對唐室忠心不二;還有人認為他只是貪圖權位的普通政客,並非想要篡權。因此,他之所以助武后廢中宗也有三種不同的看法:

有篡位野心,廢中宗是行動的一步,之後全面控制朝廷,效法魏晉南北朝以來的權臣(如曹操、司馬懿、劉裕、高歡、宇文泰等),立傀儡皇帝,最後取而代之。 對大唐無二心,參與廢中宗是因為不想讓大唐的天下落入外戚(指韋後一族)手中。 貪戀權位的政治人物,參與廢中宗是為防止宰相權力受到削弱[9],或者是希望自己支持的睿宗能夠當上皇帝,權勢更加鞏固[10]。</ref>。

武后廢中宗成功的原因

  • 掌控軍隊力量:太后掌控羽林軍[5],政變當天羽林軍參與是政變成功的軍事基礎,即獲得武將的支持。
  • 宰相集團相助:政變時裴炎是中書令、宰相之首,宰相中人也多是裴炎門下或是武后心腹,有他們相助,便獲得文官的支持。
  • 突襲成功:太后發動政變當天是農曆的雙日,按理不上朝[6]。太后在雙日上朝出乎中宗的意料之外,使他不及準備,政變時只能束手就擒。

武后廢中宗後的影響

  • 武后發動廢中宗的政變是繼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後大唐歷史上第二次成功的政變,只是玄武門之變流血很多,而太后兵不血刃,發動的是一次極成功的不流血政變。
  • 武后廢黜中宗後,立他的弟弟李旦當傀儡皇帝,從此正式臨朝稱制,掌握了絕對的君權,在位二十二年,史稱「則天朝」或「則天時代」的正式開始,為她成為千古第一女皇鋪平道路。
  • 武后廢黜中宗也遭來一部分人的不服,其中以徐敬業反應最強烈,他於該年(仍然是684年,但已再改元為光宅)九月在揚州發動反對太后的兵變,號稱「匡復」,復稱「嗣聖元年」,但旋即被鎮壓。

評價

李顯是自商朝太甲後的第一位兩朝天子,第一個復辟的「皇帝」,但他昏庸無能,親小人遠賢臣,無法控制宗室、權臣與皇后間的爭鬥,是一位評價中下的中國歷史人物。然而武功方面,他派張仁願修建三受降城,鞏固了河套,嫁金城公主吐蕃贊普尺帶珠丹,在鞏固邊疆有一定貢獻。

參考文獻

  1.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表進已,頃聞有敕令使報法師:「皇后分娩已訖,果生男,端正奇特,神光滿院,自庭燭天。朕歡喜無已,內外舞躍,必不違所許。願法師護念,號為佛光王。」
  2. 中宗此舉被後來主謀推翻則天女皇的張柬之贊為「勇烈」。
  3. 高宗的遺囑裡雖然說:「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取天后處分。」但沒有說讓武后臨朝稱制,行使君權,武后臨朝稱制乃是擅自而為。
  4. 《舊唐書•則天皇后本紀》:「既將篡奪,是日自臨朝稱制。」
  5. 程務挺張虔勖曾是太后的心腹北門學士成員,政變時分別代理(檢校)左、右羽林軍的長官——左、右羽林將軍。
  6. 大唐皇帝原本每天都要上朝,顯慶二年(657年)五月宰相們啟奏高宗皇帝說,天下太平,請皇上隔日上朝,從此便改為單日上朝,雙日不上朝。
唐中宗李顯
唐朝
出生於:659年逝世於:710年
統治者頭銜
前任:
唐高宗
李治
唐朝皇帝
首次:684年
繼任:
唐睿宗
李旦
中國君主
684年
前任:
唐睿宗
李旦
唐朝皇帝
二次:705年-710年
繼任:
唐殤帝
李重茂
前任:
武則天
武曌
中國君主
705年-7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