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郑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达信大帝
สมเด็จพระเจ้าตากสินมหาราช
波隆罗阇四世
暹罗国王
在位 1767年12月28日—1782年4月6日
加冕 1767年12月28日
前任 厄伽陀
副王 因他拉披他
继任 拉玛一世
出生 1734年4月17日
22x20px 暹罗阿瑜陀耶王朝阿瑜陀耶
逝世 1782年4月7日(1782-04-07)(47岁)
22x20px 暹罗吞武里王朝吞武里郑王宫Phra Racha Wang Derm
配偶 巴博里乍
子嗣 21个儿子、9个女儿
朝代 吞武里王朝
父亲 郑镛(原名郑达)
母亲 诺央

达信大帝[lower-alpha 1] ,即波隆罗阇四世 ,是泰国吞武里王朝建立者和唯一一位君主,1767年至1782年在位。原名 ,又名郑信郑新[lower-alpha 2]郑国华[lower-alpha 3]郑国英[lower-alpha 4],是中国、暹罗溷血儿,其父为广东潮汕人。郑信在对两广总督的呈文中自称郑昭[lower-alpha 5],中国文书称之为“暹罗头目”、“暹罗国长”[2]

郑信原为暹罗大城王朝的一名将领。缅甸贡榜王朝吞并暹罗之后,郑信起兵反抗缅甸的统治,最终驱逐了缅甸侵略者,平定各地割据势力,于1769年建立吞武里王朝。在位期间,击退了缅甸的再次入侵,征服了兰纳万象琅勃拉邦占巴塞,威胁真腊(今柬埔寨)。此外,还致力于推进泰国的教育和宗教学习,并积极同中国、英国与荷兰展开贸易活动。晚年受到精神疾病的困扰,引起官员及僧侣的不满。1782年,在一次宫廷政变中被废黜。将军昭披耶却克里自真腊归国,平定叛乱之后处决了他,自立为王,建立曼谷王朝

今日的泰国人对郑信非常尊崇,尊称他为达信大帝吞武里大帝[lower-alpha 6] 。他也被泰国人认为是泰国历史上的“五大帝”之一。

早年生活

年幼及受教育

郑信于1734年4月17日出生在大城府。郑信的父亲名郑镛,是大城王朝税官[3]具有潮汕民系的血统,来自中国广东澄海(今汕头市澄海区上华镇)。[4][5]郑镛原名郑达,在雍正年间南渡暹罗,居大城府华富里,成为一位摊主,致富后改名为镛。[6]郑信的母亲诺央(นกเอี้ยง)是一名出生贵族的暹罗女子,[7]这也是他后来受到拥戴的原因。不过也有学者认为郑信的母亲也是华人。[8]

年幼时,大城王朝的首相默德(Mhud,爵位为Chao Phraya Chakri)即对他印象深刻,将其收为义子,给他取名为“信”(สิน),在泰语中意思是“财宝”。[9]7岁时,开始在一所上座部佛教僧院接受教育。[10]经过7年的学习后,得到义父的推荐,成为一名皇家侍从。他学习了潮州话越南语以及数种印度的语言,并能流利地使用它们。

事业初期

此后,郑信出家为僧三年,随后,他侍奉国王厄伽陀。他被派往来兴府担任副府尹,守卫这片处在缅甸威胁之下的地区。后来,他被提拔为总督[11][12],授予披耶达[lower-alpha 7] 的头衔,从此以后被称为达信。

1764年,缅甸军队袭击了暹罗南部地区。在玛哈·瑙亚塔Maha Nawrahta的率领下,缅甸军队大获全胜,直逼佛丕府。郑信同另一位将军Kosadhibodhi率军防御,将其击退。翌年,达信成为甘烹碧府总督,被授予“披耶Vajiraprakarn”的头衔。但他并未前去任职,因为缅甸军队攻打首都大城,他很快就被召回负责首都的防卫。暹罗与缅甸军队在大城激战了一年多,在此期间,郑信遭遇了不少挫败,但却越挫越勇。

抵抗和取得独立

File:Wongwian Yai.jpg
暹罗王郑信骑马塑像

1766年1月3日,就在大城沦陷前不久,郑信率领500名士兵冲出了城市。[13]这一行动从来没有得到充分解释,郑信和他的追随者如何冲出缅甸的包围至今仍是一个谜。

1767年4月7日,大城受到大量缅甸军队的包围。大城被毁,暹罗王厄伽陀死去。暹罗全国分裂为六个部分,郑信控制着东海岸。郑信声称收到了神谕,决定要袭击并占领春武里府[14]他先与总督和谈,要求开城投降,但遭到了断然拒绝。随后,他趁夜发动突袭,于1767年6月15日占领了这座城市。[15]春武里府和桐艾府并未遭到缅甸人的屠杀,因而被郑信选为反抗缅甸侵略的根据地。人们纷纷前来投奔,郑信的队伍迅速壮大。[16][17]随后,郑信来到了泰国湾东海岸的罗勇府,在那里他被拥戴为大公[18]

缅甸军队彻底洗劫大城之后,对占领这座暹罗的都城并未抱有太大兴趣,留下了苏基(Suki)将军率领少量部队占据这座残破的城市。缅甸人将兵锋转向了北方,对中国发起进攻。1767年11月6日,郑信组织了一支5,000人的军队,在激励下,沿昭披耶河乘船而上,成功地击退了缅甸军队,占领了吞武里,处决了缅甸任命的暹逻人总督东英(Thong-in)。[19]随后,他大胆地袭击了驻扎Phosamton(在大城附近)的缅甸军队主力,迅速击败了他们。[20]缅甸人战败溃逃,郑信在大城失陷的七个月后收复了这座城市。[17]随后,在通銮(爵位为“昭披耶却克里”)的帮助下,打败了他的对手,统一了全国。[21]

建立首都

Template:空章节

统治

即位

File:KingTaksin's coronation.jpg
达信大帝的登基大典

1767年12月28日,郑信在吞武里吞武里宫Phra Racha Wang Derm即位为暹罗国王,[22]波隆罗阇四世(Boromraja IV)和帕西讪佩(Phra Sri Sanphet)为王号,然而却以达信大帝之名为泰国人所知。郑信之所以没有回到大城而是选择了吞武里,是因为吞武里距离大海仅仅二十公里,适宜发展对外贸易。然而终其在位,他一直在镇压内乱、抵御外敌和扩张领土,没有时间将其建设为大城市。[23][24]

五个分离势力国家

大城陷落之后,暹罗不再中央集权,陷入了分裂。除了郑信之外,波隆摩阁Borommakot的儿子贴披碧(Teppipit)占据着东南一带的呵叻府彭世洛府总督銮(Ruang)宣布独立,他的领地延伸到了北榄坡。在彭世洛以北的程逸府,僧侣枋(Ruan)自称亲王。暹罗南部直到春蓬府的各府由那空是贪玛叻的总督Pra Palad控制,Pra Palad也自称亲王。[25]

在巩固了自己在吞武里的统治之后,郑信决定剿灭这些割据势力。他亲自征讨彭世洛,却遭到挫败,[26]郑信决定集中力量攻打最弱的一个。1768年,呵叻的贴披碧被镇压并处决,[27]郑信的侄子Chao Narasuriyawongse被任命为总督。Pra Palad被击败,被北大年总督逮捕。[28]郑信赦免了他,将他囚禁在吞武里。

战争与叛乱

缅甸入侵

对外扩张

1769年,柬埔寨陷入动荡,乌迭二世(Narairaja)与安农二世(Ramraja)争夺王位。乌迭在越南人的支持下击败了安农。安农自称国王,并向暹罗请求庇护。这给了郑信重建暹罗对柬埔寨宗主权的机会。他派遣一支军队协助安农归国掌权,但没有成功。[29][30]

占巴塞被吞并间接促使郑信派遣军队对抗万象。1777年,占巴塞国王支持娘隆Nang Rong District总督反抗暹罗王室的统治。郑信派昭披耶却克里前去征讨,逮捕并处决了娘隆总督。在索拉·辛哈那的援军的帮助下,却克里追击到了占巴塞,将国王Chao O及其摄政逮捕并立即斩首。占巴塞被并入了暹罗,郑信对却克里的战胜非常高兴,封他为“Somdej Chao Phraya Mahakasatsuek Piluekmahima Tuknakara Ra-adet”(สมเด็จเจ้าพระยามหากษัตริย์ศึก พิลึกมหึมาทุกนคราระอาเดช),意思是“镇压者昭披耶,权力引人注目、令所有城市畏惧的伟大战士之王”,为有史以来最高的贵族头衔。

1770年,郑信发起战争,对抗越南阮主在柬埔寨的统治。在经历过几场小败仗之后,暹罗柬埔寨联军于1771年和1772年击败了阮军。这些战败激起了越南国内的叛乱,随后叛乱的西山起义军迅速推翻了阮主政权。1773年,阮主同郑信达成和解,将他们控制的一些柬埔寨领地归还给了暹罗。[31]

1771年,暹罗军队将安农二世推上王位,乌迭退往柬埔寨东部。两位王子达成妥协,安农担任国王,乌迭担任副王,由Tam王子担任摄政。然而这一妥协却是不如人意的,Tam王子被谋杀,副王乌迭突然死亡。不少重要官员认为是安农制造了他们的死,在Talaha (Mu)王子的率领下发动叛乱,1780年将安农抓获,投入河中溺死。Talaha立乌迭年仅四岁的儿子安英为国王,并自封摄政。这与郑信的政策发生对立。郑信派20000人,由却克里率领入侵柬埔寨,欲立自己的儿子因他拉披他为新的柬埔寨王。Talana在越南军队的帮助下在金边抵抗暹罗军队。然而就在战争开始之前,暹罗国内发生重大骚乱,却克里决定率军回国,将指挥权交给了索拉·辛哈那[32]

在万象,大臣Pra Woh反叛万象的亲王,随后逃到占巴塞境内,驻扎在乌汶附近的Donmotdang。Pra Woh向暹罗人投降,但暹罗军队撤离之后,Pra Woh遭到万象军队的袭击,被捕处决。此事件立刻被郑信当作是对对自己的巨大侮辱,1778年,令却克里率20000人入侵万象。对万象充满敌意的琅勃拉邦亲王为求自保向暹罗屈服,派兵追随却克里围攻万象。[33]

在围城四个月之后,暹罗人占领了万象,将翡翠玉佛Emerald Buddha勃拉邦佛劫掠到了吞武里,万象亲王成功逃脱并开始逃亡生涯。万象和琅勃拉邦成为了暹罗的附庸国。[34]

经济、文化和宗教

晚年

泰国历史学家指出,血统的问题给郑信不利影响,郑信开始成为一名宗教狂热分子。从1781年开始,郑信逐渐受到精神疾病的困扰。他认为自己是一尊未来的,期望把自己的血液从红色变为白色。他开始实践冥想,甚至向僧侣发表演讲。更严重地,他要求僧侣授予自己须陀洹的位阶,激起了暹罗佛教的教派分裂。[35]拒绝屈服并尊他为佛的僧侣们都遭到降级,拒绝尊崇他的许多人遭到鞭打,罚作卑贱的苦力。[34]

因为战争造成的经济紧张非常严重。饥荒、抢劫和犯罪蔓延各地。官场上充斥着腐败,发生许多官逼民反的事件。郑信因而用严峻的刑罚处罚他们,酷刑拷打并处决高级官员,导致官员们对他普遍不满。

1782年,披耶·讪卡(Phraya San)发动宫廷政变,将郑信罢黜[36]强迫他出家为僧。吞武里陷入大规模骚乱,全城充斥着杀戮和劫掠。政变发生后,得知消息的昭披耶却克里自柬埔寨前线返回,通过逮捕、侦查和惩罚的手段,迅速平定了叛乱。

根据《皇家泰国编年史》,却克里决定判处郑信死刑。该编年史称,郑信被押到处决地点时,要求见却克里将军一面,但被将军拒绝了。1782年4月10日,郑信在吞武里宫旁的Wichai Prasit要塞前被斩首,其尸体被埋葬于Wat Bang Yi Ruea Tai。却克里将军随后掌握了政权,自封为国王,称拉玛一世,建立却克里王朝。[37]

而越南史料《大南实录》则记载,却克里下令在黎明寺前按照处死皇室成员的传统方法Execution of Thai royalty处决了郑信,即将他装入天鹅绒制的麻袋中,用檀香木棍子活活打死。[38]而另有史料称被打死于宫中的是郑信的替身,其本人被秘密送往那空是贪玛叻山中,直到1825年才逝世。[39]

与中国的关系

郑信在缅甸入侵的时候同中国清朝建立关系,共抗缅甸。他也派使臣前往清朝,成为清朝的藩属。

拉玛一世夺取皇位后,为继续维持与清朝的宗藩关系,冒认郑信的儿子,自称郑华。

纪念与传说

File:Taksin tomb.JPG
位于澄海的达信大帝衣冠冢入口

纪念

郑信是泰国人心目中的五大帝之一(五大帝分别为:兰甘亨大帝纳黎萱大帝、达信大帝、马古大帝朱拉隆功大帝;他们因其爱民、仁德之心,为后世所怀念。又或者将兰甘亨、纳黎萱、拉玛五世为三大帝;或者将兰甘亨、纳黎萱、那莱王郑信拉玛一世、拉玛五世、拉玛九世为七大帝。)

根据泰国史料记载,郑信于12月28日加冕。自1955年,泰国政府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郑王节

传说

  • 泰国华人中流传着这样一段传说:某日暹罗国财政大臣路过郑信的摇篮边,看见摇篮盘着一条七锦大蟒蛇,他认为这孩子必为异人,于是收为养子。
  • 郑信在年幼为僧时,曾同于寺中当沙弥的好友通銮出寺托钵化缘,见一中国算命老先生。算命先生看了手相告诉他们,他们两人将成为国王。他们当然没有认真对待,但后来郑信果然成为暹罗王,而通銮也真的成为郑信的继承者拉玛一世[40][41]
  • 郑信称王时,在澄海的乡亲搭船去庆祝。离别时,郑信赠送了18缸礼物给乡亲,千嘱万咐不要中途揭封观看,回乡以后再分赠。航行途中,他们忍不住打开看到缸口盛满咸菜,大失过望,又打开多缸发现皆为咸菜,盛怒之下便把十七缸子全丢入海。回到潮州澄海后,众乡亲都争相来看剩下唯一的咸菜缸,才发现咸菜下面是金银珠宝[42]
  • 1782年,暹罗大将却通銮发动宫廷政变,他处死郑信,篡位为王,史称“拉玛一世”。按照泰国的习俗,杀死国王的血不能留到地上。于是,通銮把郑信装到麻袋里用檀香木杖击头部而死。郑信死前立下诅咒:“夺我王位者,九世而亡!”这就是困扰泰国王室,并极大影响泰国如今政局的“郑信血誓”。泰国却克里王朝的第九代泰王蒲美蓬·阿杜德,史称拉玛九世, 深受民众爱戴。第十代泰王玛哈·哇集拉隆功,拉玛十世是个出名的花花公子。[43]

家族

郑信有21个儿子和9个女儿:[44]

  • 王子 Chui, 即 王子 Template:Link-th (副王)
  • 王子 Noi
  • 王子 Amphawan (即后来的 Mr. Wan)
  • 王子 Thatsaphong (即后来的 Lord Phong Narin)
  • 王子 Narenthra Ratchakuman (即后来的 Lord Narenthra Racha)
  • 王子 Thatsaphai (即后来的 Lord Inthra Aphai)
  • 王子 Suphanthuwong (即后来的 Mr. Men)
  • 公主 Pancha Papi
  • 王子 Sila
  • 公主 Komon
  • 公主 Buppha
  • 王子 Singhara
  • 王子 Lek
  • 公主 Samliwan (即后来的 Chao Chom Manda Samli)
  • 王子 Onnika (即后来的 Mr. Nu Dam)
  • 公主 Praphaiphak
  • 公主 Sumali
  • 王子 Thamrong
  • 公主 Lamang
  • 公主 Sangwan
  • 王子 Khanthawong
  • 王子 Mekhin
  • 王子 Isinthon
  • 王子 Bua
  • 王子 (Unnamed)
  • 王子 Nu Daeng
  • 公主 Sut Chatri
  • 王子 Noi (即后来的 Nakhon Si Thammarat领主)
  • 王子 Thong In (即后来的 Nakhon Ratchasima领主)

此外,拉玛一世的长女Template:Link-th是郑信的王妃,不过在1779年先于丈夫过世。

注释

  1. 或音译“昭帕达信”。“达”指“达府”,即今泰国北方来兴府。
  2. 越南史料《河仙镇叶镇鄚氏家谱》称其为“郑新”。[1]
  3. 越南史籍《埜史略编纪》卷九:“先是,广东省潮州府人郑国华,暹号丕雅新。从前流寓暹罗,袭其父偃业,为茫萨长。”
  4. 越南史籍《大南实录》中称其为“郑国英”,由于《大南实录》避讳“华”字,“郑国英”可能是“郑国华”的避讳叫法。
  5. “昭”在泰语中意思是“王”。
  6. 或音译“帕昭恭吞武里”。吞武里即今曼谷的吞武里区。
  7. “披耶”为泰国贵族爵位的第二等,相当于侯爵。“达”指的是“来兴府”。

参考文献

  1. 武世营《河仙镇叶镇鄚氏家谱》,收录于《岭南摭怪等史料三种》,239页。
  2. 《高宗实录》卷一千三十六至一千一百四十,乾隆四十二年七月乙亥至四十六年九月辛丑
  3. Parkes, p. 770
  4. 引用错误:无效<ref>标签;未给name属性为Lintner, p. 112的引用提供文字
  5. Woodside 1971, p. 8.
  6. 朗苇吉怀根Luang Wichitwathakan. 《暹逻王郑昭传》. 由许云樵翻译 . 商务印书馆. : 五. 
  7. David K. Wyatt. Thailand: A Short History. Yale University Press. : 140. ISBN 0300035829. 
  8. Are we them? The Chinese in 20th-century Thai literature and history, pp. 189
  9. RID 1999. RIT. [19 Mar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3-03). Select สิ and enter สิน 
  10. Wat Choeng Thar's official website. Watchoengthar.igetweb.com. [2010-03-29]. 
  11. Anthony Webster. Gentleman Capitalists: British Imperialism in Southeast Asia 1770-1890. I.B. Tauris. : 156. ISBN 1860641717. 
  12. King Taksin the Great. Wangderm Palace. 2003 [2008-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2-08-10). 
  13. John Bowman. Columbia Chronologies of Asian History and Culture.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 514. ISBN 0231110049. 
  14. King Taksin's shrine. Navy.mi.th. [2010-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7-02). 
  15. Damrong Rajanubhab, p. 385
  16. Art&Culture ,100. Crma.ac.th. [2010-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6-22) (泰语). 
  17. 17.0 17.1 W.A.R.Wood, p. 253
  18. Eoseewong, p. 126
  19. Damrong Rajanubhab, pp. 401–402
  20. Damrong Rajanubhab, pp. 403
  21. Eoseewong, p. 98
  22. "Palaces in Bangkok". Mybangkokholiday.com.'.' Retrieved September 25, 2009.
  23. Wyatt, p.141
  24. Syamananda, p. 94
  25. Wood, p. 254
  26. Damrong Rajanubhab, pp. 414–415
  27. Damrong Rajanubhab, pp. 418–419
  28. Damrong Rajanubhab, pp. 423–424
  29. Wood, pp. 257–258
  30. Damrong Rajanubhab, p. 427
  31. Barnes, p. 74
  32. 引用错误:无效<ref>标签;未给name属性为Wood, pp. 263-264的引用提供文字
  33. Wood, p. 268
  34. 34.0 34.1 Wyatt, p. 143
  35. Craig J. Reynolds (1920). The Buddhist Monkhood in Nineteenth Century Thailand. Cornel University. , p. 33
  36. Rough Guides. The Rough Guide to Southeast Asia. Rough Guides. : 823. ISBN 1-85828-553-4. 
  37. Nidhi Eoseewong. (1986). Thai politics in the reign of the King of Thon Buri. Bangkok : Arts & Culture Publishing House. pp. 575.
  38. Prida Sichalalai. (1982, December). "The last year of King Taksin the Great". Arts & Culture Magazine, (3, 2).
  39. Wyatt, p. 145; Siamese/Thai history and culture–Part 4 Template:Wayback
  40. พระราชวรวงศ์เธอ กรมหมื่นพิทยาลงกรณ์. สามกรุง. Bangkok: สำนักพิมพ์คลังวิทยา. : 54–58 (泰语). 
  41. 《暹罗王郑昭传》第六页
  42. 泰国吞武里王朝开国皇帝郑信
  43. 老泰王去世,谁知200年前华裔泰王曾留下血咒“九世而亡!”. 每日头条. 2016-10-14 [2002-10-11]. 
  44. ธำรงศักดิ์ อายุวัฒนะ. ราชสกุลจักรีวงศ์ และราชสกุลสมเด็จพระเจ้าตากสินมหาราช. Bangkok: สำนักพิมพ์บรรณกิจ. : 490. ISBN 974-222-648-2 (泰语). 

外部连结

郑信
吞武里王朝
出生于:1734年4月17日逝世于:1782年4月7日
统治者头衔
前任:
厄伽陀
大城王朝
暹罗国王
1767年–1782年
继任:
拉玛一世
却克里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