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愛新覺羅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愛新覺羅氏
原文名 Aisin Gioro
國籍 Template:Flat list
民族 滿族
愛新覺羅氏
漢語名稱
簡化字 爱新觉罗
繁體字 愛新覺羅
滿語名稱
滿文 ᠠᡳᠰᡳᠨ
ᡤᡳᠣᡵᠣ

愛新覺羅氏,是清朝國姓。清朝皇室以《愛新覺羅宗譜》來記錄宗族成員。

概論

愛新覺羅雖是清朝國姓,但是在滿文資料中很少使用這個名稱,如《滿文老檔》和《滿洲實錄》中,一共只出現過三次。文獻上對於其姓氏起源有各種說法,其中一種說法是該姓氏發源地在寧古塔舊城東門外三里。「愛新覺羅」這個姓氏是根據遠祖部族支系遠近劃分的,意思即為「愛新部族」遠支。不過由於各項說法經常自相衝突,目前學者一般相信,這個姓氏是由清朝皇室創造,用來塑造其地位。愛新覺羅在滿族姓氏中,原只是個微不足道的小姓,甚至不屬於滿族八大姓,直到歷史上清朝建立成為國姓地位才逐漸提高。

16世紀80年代,愛新覺羅氏還只是一個人數很少的家族,包括努爾哈赤的六祖以及他們22個兒子所組成的家庭。自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清朝滅亡末代皇帝溥儀退位止,後金、清朝一共存在296年,經歷了11代12位皇帝。在這近3個世紀中,後金、清朝的皇帝,擁有眾多的后妃,他們的子孫也擁有遠超過常人妻室的妃妾,加上中國崇尚多子多孫的古老傳統習俗,因而使愛新覺羅家族子孫繁衍十分迅速。現今姓愛新覺羅的人估計已高達30~40萬。

含意

愛新覺羅在滿語含意為「黃金」,原先在滿族姓氏結構中,「愛新」其實是穆昆(族名,滿語ᠮᡠᡴᡡᠨ穆麟德mukūn太清mukvn),滿語「金國」之意;「覺羅」才是姓氏,直到皇太極建國清朝,決定效仿漢制,取消遠支大宗之分,才使「愛新覺羅」成為一個整體姓氏,除彰顯尊貴外一方面也是象徵繼承蒙古大統的黃金家族。根據女真文學家兼滿學家,清朝宗室後裔金啟孮考證,覺羅氏源於金朝時期的「交魯氏」。但關於「愛新」為「金」姓的解釋,有認為其意源自清皇族與金代女真統治者源於同一部族之說,然而清太宗皇太極對此予以否認:「然大明帝非宋帝之裔,我又非先金汗之後。」(《滿文老檔》(太宗朝)第七函。《清太宗實錄》卷9)故此說法不可信。

清亡以後族人為防止身份遭到危險大多改姓,現今發展大致分為以下情況:

家族世系譜

按《滿洲氏族通譜》,努爾哈赤原本姓覺羅清兵入關統治中原初期,皇家子孫並未按照輩分命名,亦有相當多人使用滿文姓名,康熙年間才開始採用漢人字輩取名的方法。康熙初年,幾名皇子曾先後以「承」、「保」、「長」三字命名,康熙二十年才固定劃一採用「胤」字,其中康熙帝之子雍正帝名為胤禛,康熙孫輩用「弘」字。乾隆時,又根據他作的一首詩,定了後人用「永」、「綿」、「奕」、「載」。道光時定了「溥」、「毓」、「恆」、「啟」,咸豐時定「燾」、「闓」、「增」、「祺」。1938年修續愛新覺羅氏宗譜的同時,溥儀又添了12個字,「敬志開瑞,錫英源盛,正兆懋祥」。

清朝皇族兄弟在避諱上亦沒有劃一方法。雍正帝胤禛登基後,命其兄弟改名為「允」字輩,但其子乾隆帝弘曆即位後,並不要求兄弟避諱。當乾隆禪位嘉慶帝永琰後,「永」字為常用字,反而自己將永琰改名為「顒琰」,不僅擾民程度降低,而且避免兄弟改名。道光帝綿寧繼位後,由於嘉慶帝的遺詔之緣故,也把自己名字改為旻寧。

家族龐大,為了細分,由嘉慶開始,又規定同輩同一世系第二個字的部首要相同。例如咸豐帝叫奕詝,有同父異母兄弟奕訢奕誴奕譞等,他們的名字的第二個字都是「言」部。嘉慶帝姪子綿億,就因替長子命名「奕銘」,被嘉慶帝斥責,更以「不似近支,自同疏遠」為由,被革除職務。慶親王奕劻,因其不是道光之子,則是「力」部。家族世系屬於登基皇帝輩份,譜份越高。

  順序 輩份用字 部首
1 雍正帝 胤/允
2 乾隆帝
3 嘉慶帝 永/顒
4 道光帝 綿/旻
5 咸豐帝 糹/言
6
7 宣統帝
8 毓嵒宣統帝嗣子)
9 恆鎮毓嵒長子)

咸豐帝只有兩子,長子同治帝無嗣,次子未命名夭折;而光緒帝和宣統帝均無子嗣,因此將道光帝的直系子孫當作近支。道光帝是「綿」字輩,近支至「恆」字輩已為六世,「啟」字輩以下行輩的第二字偏旁已無統一。

姓氏名人

愛新覺羅·溥儀

愛新覺羅·溥儀(1906 年 2 月 7 日~1967 年 10 月 17 日),字耀之,號浩然。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也稱清廢帝或宣統帝。醇親王奕譞之孫,載灃長子,母親蘇完瓜爾佳氏。1909 年到 1912 年、1917 年 7 月 1 日到 1917 年 7 月 12 日兩次在位。

愛新覺羅·溥儀

1911 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 年 2 月 12 日被迫退位,清朝統治結束。九一八事變之後在日本人控制下做了偽滿洲國的傀儡皇帝,由前清皇帝淪為大漢奸[1] ,年號康德(1934 年~1945 年),所以又稱"康德皇帝"。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戰敗投降。8 月 17 日,溥儀在瀋陽準備逃亡時被蘇聯紅軍俘虜,被帶到蘇聯。1950 年 8 月初被押解回國,在撫順戰犯管理所學習、改造。1959 年 12 月 4 日接到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毛澤東的特赦令並成為全國政協委員。

溥儀一生四次結婚,娶過五個女人,最後一次婚姻是在 1962 年與李淑賢結婚。溥儀著有自傳《我的前半生》,於 1964 年 4 月由群眾出版社出版。其獨特的富有戲劇性的經歷,多次被改編成影視作品,其中電影《末代皇帝》,曾榮獲 1987 年奧斯卡金像獎等眾多獎項。

1967 年 10 月 17 日,溥儀因腎癌在北京逝世,享年 61 歲。先葬於八寶山,後遷於清西陵內崇陵(光緒陵)附近。

溥傑

溥傑,1907 年 4 月 16 日~1994 年 2 月 28 日,字"俊之"。娶嵯峨浩,生兩女,享年 88 歲。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的同母弟弟。生於北京清皇室醇親王府。愛新覺羅氏。其父醇親王載灃是光緒帝載湉之五弟,為清末監國攝政王。末代皇帝溥儀為其胞兄。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全國人大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專員。

1961 年 1 月 30 日,周恩來總理接見了溥儀、溥傑及其親屬,鼓勵他們為祖國做出貢獻。溥傑十分感激,在詩中寫道:"今朝燦燦紅旗下,新舊河山迥不同",真誠表示"矢當珍此桑榆景,盡我余齡覓寸陰"。果由一封建皇弟轉變為人民政權最高立法機關成員。他不僅熱心社會公益活動,而且將多年的積蓄捐獻給第十一屆亞運會組委會,受到社會稱讚。

溥傑自幼精習書法、詩詞,具有堅實雄厚的詩、書功力,是海內外知名的書法家。他的書法作品為海內外所珍藏。他將自己的書法經驗總結為:"腕頭力氣剛渾勁,紙上臨摹守碎離。心正自然豐筆韻,形拘自得趨丰姿。"在書界可謂自成一家之言。

由於他身世獨特,有感而發,感情真摯,意境求新,他的詩詞也很有特點。著有《溥傑詩詞選》傳世。北京市西城區地安門內大街 36 號的滿福樓的招牌三字亦是其題字。

溥任

溥任,1918 年~2015 年,字"友之",改名"金友之";娶金瑜庭,生三子兩女,享年 97 歲,1918 年 9 月生於北京什剎海北岸攝政王府,醇親王載灃之子。愛新覺羅·溥任,宣統帝溥儀之弟。

毓嶦

1923 年 10 月 10 日生於大連。他的父親溥偉於清光緒年間承襲了恭親王爵。毓嶦在清皇室輩分的排列中屬於乾隆皇帝欽定的"永、綿、奕、載、溥、毓、恆、啟"中的"毓"字輩。1939 年,毓嶦承襲了和碩恭親王爵位,他也是中國最後的恭親王。

毓宜

毓宜,又名金婉如。女,滿族。1922 年生,清慶親王奕劻之曾孫女,載振之孫女,東北奉系將領張作相之五兒媳。幼年入家塾,曾從四叔溥銓八叔溥佐學習繪畫書法、曾從張伯駒老先生學習作詩填詞,拜樊筱舫先生學習書畫,擅長畫駿馬、雄鷹、金魚、松、竹、梅、蘭,書法宗承趙孟頫。通曉京劇並能親自演唱。現為天津市文史館書畫組成員、天津市老年書畫研究會會員。

韞媖

(1909 年~1925 年),嫁郭布羅·潤良,無子女,享年 17 歲。

韞和

(1911 年~2001 年),改名"金欣如";嫁鄭廣元,生一子三女,享年 91 歲。

韞穎

(1913 年~1992 年),改名"金蕊秀";嫁郭布羅·潤麒,生三女,享年 80 歲。

韞嫻

(1914 年~2003 年),改名"金韞嫻";嫁趙琪璠,生一對子女,享年 90 歲。

溥倛

(1915 年~1918 年),四歲夭折。

韞馨

(1917 年~1998 年),改名"金蕊潔";嫁萬嘉熙,生三子一女,享年 82 歲。

韞娛

(1919 年~1982 年),字"芯多",改名"溥韞娛";嫁王愛蘭,生一子四女,享年 64 歲。

韞歡

(1921 年~2005 年),字"芯笑",改名"金志堅";嫁喬宏治,生兩子一女,享年 85 歲。

愛新覺羅·溥聰

(1956 年 8 月 30 日至今),現名:金溥聰,台灣地區政治人物,台灣省台南市人,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新聞學博士。其"本名愛新覺羅·溥聰,族系隸屬滿洲鑲黃旗,金溥聰家族是努爾哈赤的遠親,也是皇族。

愛新覺羅·溥儁

光緒大阿哥。

愛新覺羅·溥侗

民國四公子之一。

愛新覺羅·溥佐

書畫家。

愛新覺羅·溥偉

清末恭親王,溥儀皇位的主要競爭對手,光緒末期三太子之一。

愛新覺羅·溥儒

書畫家。

愛新覺羅·溥伒

書畫家,光緒末期三太子之一。

愛新覺羅·善耆

清末肅親王,川島芳子之父。

恆山

1954 年生於瀋陽,現任中國國際書畫藝術研究會研究員、中國社會名人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名人藝術研究會企業名人委員會主任、遼寧大學客座教授、遼寧省藝術學院教授、瀋陽理工大學客座教授、瀋陽中山金石書畫會顧問,北京新時代國際傳媒廣告有限公司簽約畫家。

恆鈦

1954 年生於北京。畢業於內蒙古民族師範學院和中央美術學院。系清道光皇帝第五子敦親王奕誴後代。

恆瑩

名熙瑩,男,1955 年 1 月生,長春市人,中國共產黨黨員,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物理系。 1978 年起任物理課和計算機課教師。1985 年評聘為講師,1992 年評聘為副教授,1998 年評聘為教授。1982 年起歷任計算機教研室主任、計算中心(電教中心)主任、基礎課部副主任,1988 年任教務處處長,1994 年任副校長,1998 年任長春工業高等專科學校校長;2000 年 5 月任長春工程學院副院長,2006 年 1 月任長春工業大學副校長。現協助校長主管學科建設、研究生教學、國際交流與合作、計算機信息網絡中心和繼續教育(成人教育)等工作。

多年來曾講授《普通物理》、《電工學》、《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電路分析》、《計算機基礎》、《高級語言程序設計》、《數據庫原理與應用》、《數據結構》、《計算機原理》、《操作系統》、《計算機網絡》等 10 多門課程。在非線性系統(混沌)理論、計算機應用技術和高等教育研究與管理領域,先後完成科研課題 10 餘項,發表學術論文 50 余篇,編寫教材 6 部。曾獲國家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一項,省優秀教學成果特等獎一項,省、部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三項。

現兼任中國冶金教育學會理事,中國產學研合作教育學會理事,中國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會理事,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專家;曾獲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獎,吉林省優秀教育工作者,長春市勞動模範,長春市優秀共產黨員稱號;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啟祥

1931 年 11 月生於滿洲里,滿族正黃旗人,字景輝,號長白臥龍居士,系清聖祖康熙皇帝十六子嗣、世襲和碩莊親王允祿之九世孫、同治輔國公載勛之四世孫、光緒鎮國將軍毓愍之孫、愛新覺羅·恆錕之長子、即康熙帝十世孫。 世界文化藝術研究中心特約顧問編委,中華人物大典,中華人物辭海,當代文化卷特約顧問編委,中韓文化藝術中心特聘美術師(教授)。

啟驤

字騰伯,生於 1935 年。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北京文史研究館館員。是清雍正第九代孫。

毓震峰

1956 年生於北京,滿族。清道光皇帝五世孫,著名書畫家愛新覺羅·溥佐之子。 愛新覺羅·啟新1942 年生,北京人。

啟新

1942 年生,北京人。清皇族後裔,現為北京市書法家協會會員、北京墨林書畫院資深書畫家。其書法筆力遒勁,灑脫自然,深受業界人士的肯定和好評。其作品多次在國家、省市級美術展覽中獲獎並被相關藝術機構收藏。

啟功

字元白,也作元伯,中國當代著名教育家、古典文獻學家、書畫家、文物鑑定家、紅學家、詩人,國學大師。滿族,愛新覺羅氏,是清世宗(雍正)的第五子和親王弘晝的第八代孫。

金溥聰

本名愛新覺羅·溥聰,台灣政治人物,中國國民黨中央秘書長。

景祥

本名愛新覺羅·景祥,男,滿族,1987年4月9日出生在河南省焦作市。[3]

啟星

女,滿族,北京人,演員,中國電影家協會民族電影委員會委員,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本科畢業,文學學士學位。拍攝《康定情歌》、《濠情歲月》、《尋找劉三姐》等十幾部電影作品,榮獲第二屆澳門國際電影節最佳新人獎,第六屆中美電影節"金天使"年度傑出新秀獎,首屆澳門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提名獎,第十二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獎"金鳳凰"新人獎。

愛新覺羅·憲東

金憲東(1914.8.9~2002.3.13),解放後化名:艾克。我黨隱蔽戰線的優秀戰士。原中國共產黨東北局社會部偵察員 (原中共中央社會部東北情報組)、1945年末任東北人民自治軍(東北民主聯軍、解放軍東北野戰軍的前身)瀋陽衛戍司令部第二縱隊副司令員(正團職)【注:此時縱隊還不指我軍軍一級部隊。解放戰爭還沒有爆發,與抗聯匯合的八路軍部隊還沒有退守黑龍江】。

金憲東與偽滿洲國總理兒子、同為中共地下黨員的張夢實等一批東北高官世家出身的左翼進步青年在日本留學期間組成諜報組織在抗日戰爭期間在東北搜集戰略情報。這個情報網絡是東北抗戰 14 年來日本當局白色恐怖下屢遭破壞的中共東北地下組織中唯一生存下來的獨苗,也是隱藏的最好的組織,除兩人因同時潛伏國民黨軍統組織被國民黨的叛徒出賣犧牲外,沒有人犧牲。情報網一直安全運行到解放戰爭遼瀋戰役結束。抗戰期間曾參與有關日軍將襲擊珍珠港的情報傳遞。

金憲東的家庭背景比較複雜,他是末代肅親王善耆的幼子,末代皇帝溥儀的侄子。其姐姐是大漢奸川島芳子,幼時和兄弟姐妹一樣是川島浪速家的養子。在日留學期間與日共黨員加藤惟效相識,在人生導師加藤的指引下接觸了馬列主義。抗日戰爭期間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參與諜報工作和偽滿部隊的兵運工作。1945 東北光復,組織關係由地方轉到軍隊。末代肅清王府里出了一個人人得而誅之的大漢奸,也走出了一個意志堅定的革命者和祖國的忠誠衛士,這恐怕也是金憲東的族人們無論如何也沒想到的事情。

金憲東解放後化名艾克,繼續在解放軍工作,50 年代末受反右擴大化錯誤運動的影響,因"家庭歷史問題"受到質疑而主動離開軍隊接受組織審查。(非情報系統的同志也不清楚他的情況,而情報系統的老上級又因病去世了,一時間沒法證明)過後轉到地方工作。之後,又淡定的面對了文革浪潮。80 年代經上級批准金憲東離休。2002 年,和諸多在情報系統工作老革命、老地下一樣金憲東帶着諸多的秘密走完了人生路,享年 88 歲。

注釋

參考文獻

引用

來源

外部鏈接

網頁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