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黃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2年8月22日 (一) 18:26 由 习包子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add)
前往: 導覽搜尋

黃祖(?-208年),表字不詳,東漢末年荊州劉表之宿將,曾為鐵匠[1],終任江夏郡太守。

黃祖
江夏郡太守
江夏郡太守
國家 東漢
時代 東漢末年
主君 劉表
姓名 黃祖
族裔
逝世 208年
江夏

相對於主張擁護劉琮及傾曹操路線政策的蔡瑁蒯越為首的士族派系,是少數主張擁護長子劉琦並且尚能與傾曹派士族與之抗衡的人。

生平

初平三年(192年),孫堅袁術命令下征伐劉表的荊州,劉表派黃祖去抵抗孫堅、在樊城與鄧州之間決戰,孫堅乘夜追擊,敗走黃祖逃入峴山。黃祖部將呂公伏兵於竹林間以落石,擊中孫堅頭部,腦漿逆流身亡,享年三十七歲。長沙人桓階因為曾被孫堅推舉為孝廉,為報此恩,他大膽前往劉表處與其斡旋。劉表欣賞其義行,於是答允其要求,把孫堅的遺體送還給孫家。孫堅侄子孫賁(孫堅之兄孫羌之子)統率孫堅部眾投靠袁術袁術上奏孫賁為豫州刺史。

建安三年(198年)曹操把侮辱曹魏君臣一輪的禰衡送給劉表,禰衡到了荊州依然故我侮慢劉表,劉表知道江夏太守黃祖性急且是武人出身不怕得罪文人,於是把禰衡送給黃祖,禰衡與黃祖之子黃射相善,黃祖亦善待禰衡,但禰衡仍嘴賤多番嘲訕黃祖,受不了的黃祖一怒之下拔劍斬殺禰衡。

建安四年十二月辛亥(200年1月11日)[2]孫策進軍至沙羨,劉表派侄子劉虎和南陽人韓晞帶領長矛隊五千人趕來支援黃祖。孫策帶領孫權周瑜呂蒙程普韓當黃蓋等將領同時並進,與仇敵黃祖在沙羨一帶展開大戰,黃祖幾乎全軍覆沒,韓唏戰死,黃祖隻身逃走,士卒溺死者達萬人,孫策繳獲戰船六千艘。孫策在給朝廷的奏摺中說:「臣身跨馬陣,手擊急鼓,以齊戰勢。吏士奮激,踴躍百倍。心精意果,各競用命。越渡重塹,迅疾若飛。火飛上風,兵激煙下,弓弩齊發,流矢雨集。可謂驚心動魄」。可見戰況之激烈。曹操在收到戰報後感嘆:「猘兒難與爭鋒也」。

建安八年(203年),孫權統軍討伐黃祖,校尉凌操隨征江夏斬殺黃祖的先鋒。黃祖敗走,凌操輕舟獨進。領兵在後的黃祖部將甘寧射殺了凌操。黃祖因而脫險。

建安十一年(206年),江夏太守黃祖遣將鄧龍數千兵將入柴桑,都督周瑜反擊,生擒鄧龍送吳。

建安十二年(207年),投靠了孫權的甘寧說:今漢已經日漸衰微,曹操為滿足自己的心,終於成了篡漢的盜賊。南荊之地,山陵地勢有利,江川流通,國的西邊的確是這樣的形勢。我已看透劉表,考慮的不夠長遠,兒子也是無能的人,不是能夠承傳基業之才。主公應當盡早規劃,不能落入曹操手上。進圖之計,先取黃祖為佳。黃祖如今年老,老邁衰退嚴重,錢財糧谷都已經缺乏,左右矇騙他,事出於錢財私利,侵要吏士的錢財,吏士心裏都憤怒。舟船戰具,廢棄也不修理,耕農懶惰,軍隊沒有法紀。如果主公現在去攻打,必定能大敗。一旦打敗黃祖軍,擊鼓行軍至西,西據楚關,大局趨勢擴張,這樣就可以逐漸進取巴蜀。」孫權贊同並採納。張昭當時就在席上坐,難言道:「吳國如今危懼,如果行軍攻打,必然招致恐慌。」甘寧回答道:「國家將蕭何的重任交給君你,君留置守護卻擔心憂亂,那為什麼還要仰慕古人?」孫權對舉起酒杯附於甘寧說:「興霸,今年行軍討伐,就如這杯酒,決意託付給卿你。卿盡量提出方略,如能夠破黃祖,則是卿的功勞,不要因為張長史(張昭)之言而放棄。」吳範說:「今茲少利,不如明年,明年戊子,荊州劉表亦身死國亡。」孫權最後還是出兵,不能攻克。

建安十三年(208年),孫權於是再次發兵進攻夏口(今湖北武漢境),周瑜為前部大督。呂蒙隨軍出征。吳範到尋陽時,視察環境,要求軍隊立刻加速行軍,黃祖下令用兩首艨艟戰艦封鎖沔口(漢水入長江口),用大繩繫著巨石為錐以固定艦隻,在兩面大石上聚集數千人,艦上更有千餘人用弓弩射向孫權軍,弓弩亂發,箭如雨下,封鎖孫軍的前進路線,孫軍不能向前。偏將軍董襲與司馬凌統各率百人死士為前部,眾人被著兩鎧,乘着大舸船衝入蒙沖裡,董襲持刀斷開兩首蒙沖之間的聯結,凌統與數十名英勇善戰的兵士共乘一船,斬殺黃祖將領張碩,黃祖見孫權兵來,急派水軍都督陳就率兵反擊,呂蒙統率前鋒部隊,身先戰陣,親自斬殺陳就。擄獲其船隻、士兵。返回到孫權大軍,並引領自軍兼程趕路,水路兩路齊進。凌統先攻下城池,黃祖隻身逃竄,被孫權軍中的騎兵馮則所斬殺。此戰,孫權大獲全勝,一舉殲滅宿敵黃祖,但是劉表長子劉琦及時前來禦敵,孫權依舊無法攻下江夏。

子女

  • 黃射,黃祖長子,為章陵太守,與禰衡交好[3]。黃射曾經率幾千人進攻柴桑,徐盛以不到二百人的部下抵抗,殺傷黃射的部隊千餘人。其後開門主動出戰,大敗黃射,黃射於是不敢再次入侵。

部下

  • 呂公 孫堅攻打劉表時,呂公率兵以滾木雷石擊打孫堅軍,孫堅被石頭擊中、腦髓出來,當場死亡。
  • 陳就 都督陳就以水軍出戰。呂蒙為前鋒,親自斬殺陳就。
  • 蘇飛 任江夏都督。 與甘寧為好友,助甘寧逃離黃祖勢力。後孫權打算將蘇飛處斬,甘寧以性命擔保救回蘇飛。
  • 甘寧 曾出仕於劉表和黃祖麾下,但不被重用,後轉投孫權麾下。
  • 張碩 凌統與數十名英勇善戰的兵士共乘一船,斬殺黃祖將領張碩。
  • 鄧龍 與吳將周瑜在柴桑交手,後兵敗被吳軍擒獲。

早年經歷

崔子格,6月25日出生於新疆,中國內地女歌手,畢業於北京現代音樂學院。

2012年4月推出首張個人專輯《老婆最大》,7月推出EP專輯《好男人都死哪兒去了》。

2013年1月《天字女一號》實體專輯全國首發。7月25日發布單曲《小心小心》。7月25日發布畢業單曲《再見親愛的》。10月13日參加萬達歡唱會。10月20日發布同夏天Alex合唱的《不再聯繫》。

2014年1月12日在壹空間舉辦「獨具一格」崔子格和她的小夥伴們演唱會。

2015年1月7日在北京專輯《愛情大師》發布會,1月31日參加電影《喜羊羊與灰太狼之羊年喜羊羊》並獻唱主題曲。

2016年1月6日發行電視劇《太子妃升職記》主題歌《可念不可說》,1月14日《卜卦》獲得繁星盛典十大金曲獎,1月26日被邀電影《過年好》盛大首映典禮,1月28日《可念不可說》榮獲最佳催淚主題曲獎」。電視劇《錦繡未央》收視大火,有着「古風歌姬」美譽的歌手崔子格再次在劇中曲「挑梁發聲」,由其演唱的「玉燭寶典」又成為「錦繡未央」歌曲中的精典之作。 羅賓(Robin)是美國DC漫畫旗下超級英雄,共有數代,是超級英雄蝙蝠俠的搭檔及助手,1940年4月初次登場於《偵探漫畫》第38期,創作者為比爾·芬格、鮑勃·凱恩和傑瑞·羅賓遜。在蝙蝠俠於漫畫登場一年後,為了吸引年輕讀者,創作者便為他創造了一個正面的搭檔。羅賓的創作靈感來源於美國紅胸知更鳥和中世紀傳奇人物羅賓漢。漫畫重啟前當過羅賓的一共有五位,分別是迪克·格雷森、傑森·托德、提姆·德雷克、斯蒂芬妮·布朗、達米安·韋恩。

除此之外DC漫畫還有一群自稱為羅賓的少年英雄組成的羅賓少年團。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羅賓

外文名稱 Robin

別名 神奇小子

國籍

美国


民族 美利堅人

出生地 美國

職業 超級英雄

代表作品 《蝙蝠俠》系列、《少年泰坦》系列

目錄 1人物介紹 2角色起源 3歷代羅賓經歷 4平行世界 5登場作品 摺疊編輯本段人物介紹 摺疊簡介 羅賓誕生 羅賓誕生 羅賓(Robin)DC漫畫中的超級英雄,是蝙蝠俠(Batman)的搭檔及助手。又稱"神奇小子"(Boy Wonder),與蝙蝠俠合稱"活力雙雄"(Dynamic Duo)。羅賓首次登場於《偵探漫畫》(Detective Comics)第38期(1940年4月)。曾有數位人物曾經使用過這一稱號。他們都是蝙蝠俠家族(Batman Family)的一員。[3]

摺疊新52前(1940年-2011年) 次序

真實身份

當今身份

作為羅賓 第一代

迪克·格雷森(Dick Grayson)

夜翼(NightWing)

1940年- 1983年 第二代

傑森·托德(Jason Todd)

紅頭罩(Red Hood)

1983年- 1988年(經歷過無限地球危機重啟) 第三代

提姆·德雷克(Tim Drake)

紅羅賓(Red Robin)

1989年-2009年 第四代

斯蒂芬妮·布朗(Stephanie Brown)

蝙蝠女(Batgirl)

2004年 第五代

達米安·韋恩(Damian Wayne)

羅賓(Robin) 2006年-2011年 摺疊新52後(2011年至今) 次序 真實身份 當今身份 第一代 迪克·格雷森(Dick Grayson) 夜翼(NightWing) 第二代 傑森·托德(Jason Todd) 紅頭罩(RedHood) 第三代 達米安·韋恩(Damian Wayne) 羅賓(Robin) 注:提姆·德雷克(Tim Drake)直接成為了紅羅賓。

第一代羅賓迪克·格雷森在被蝙蝠俠開除之後,獨立成夜翼(Nightwing),後來又短暫繼承了蝙蝠俠的身份。

第二代羅賓傑森·托德在家庭之死中死亡,後在"緘默"故事線中復活。在蝙蝠俠第635期中作為紅頭罩(Red Hood)出現。

第三代羅賓蒂姆·德雷克在調查到蝙蝠俠真實身份後成為羅賓,披風爭奪戰後成為紅羅賓。

羅賓曾在Star Spangled Comics #65-130 (1947年-1952年)期間以單獨形式出現,而首套以羅賓為主角的漫畫系列在1991年出版,講述提姆·德雷克(Tim Drake)如何接受訓練成為第三代羅賓。這兩套漫畫在出版後大受歡迎,DC漫畫在1993年至2009年推出過《羅賓》個人漫畫月刊。

儘管羅賓只是蝙蝠俠的好夥伴,可是四代羅賓都曾是少年泰坦(Teen Titans)的成員,其中第一代羅賓/迪克·格雷森(Dick Grayson)是這個聯盟的創辦人,新52重啟後改為三代。[1]

在DC YOU時期,誕生了一群自稱羅賓的新英雄,他們自稱為羅賓少年團(We Are Robin)。

摺疊編輯本段角色起源 1940年,在蝙蝠俠首次於漫畫亮相的一年後,創造者鮑勃·凱恩(Bob Kane)和比爾·芬格(Bill Finger)把羅賓這個角色引入漫畫中。羅賓的原意是"知更鳥",該名字是其助手傑瑞·羅賓遜(Jerry Robinson)取的,一方面是呼應自己的姓氏,另一方面方面是影射飛行的生物(與蝙蝠對應),還有一層意思就是將他比擬為現代的羅賓漢。被稱作"神奇小子"(The Boy Wonder)"的羅賓從出場後就改變了蝙蝠俠的早期風格,身穿的制服靈感來源於著名電影《羅賓漢歷險記》(The Adventures of Robin Hood)中的羅賓漢的形象。

巧合和商業需求是促成羅賓出現的主要原因。初期的蝙蝠俠幾乎不說話,又沒有談話的對象,使得編劇芬格覺得很難發展劇情,於是凱恩說,乾脆加入一個開朗些的搭檔。由於或許也可以促進銷量,編輯艾斯同意了這提議。

事實證明,羅賓出場後銷量提升了將近一倍多。凱恩認為,讀者接納羅賓不是因為孤僻的蝙蝠俠的接納度低,而是因為年輕人喜歡(未成年人也可以當英雄)的想法。而事實上,蝙蝠俠也不會跟羅賓說:"回家寫作業,不准跟來。"凱恩本身比較喜歡獨來獨往的蝙蝠俠形象,但是DC的漫畫主管都認為必需為作品爭取最廣泛的讀者群。由於羅賓的大受歡迎,或多或少都影響到一些往後的英雄,都帶着一個年輕助手。[1]

摺疊編輯本段歷代羅賓經歷 摺疊第一代羅賓 迪克·格雷森(Dick Grayson)

迪克原由編劇鮑勃·凱恩及比爾·芬格在《偵探漫畫》第38期,他的出現是為了讓蝙蝠俠的存在更有正面性。金童羅賓的創作靈感是源自於中世紀傳奇人物羅賓漢和美國紅胸知更鳥,以對應黑翼的蝙蝠俠。

迪克·格雷森(Richard John "Dick" Grayson)原是只有八歲的馬戲團雜技演員,空中飛人家族--"飛翔的格雷森(Flying Graysons)"最小的成員。約翰·格雷森和瑪麗·格雷森之子,他們在哥譚市的馬戲團享有盛名,是當地最受到矚目的空中飛人。由於當地黑幫向馬戲團團長勒索保護費遭到拒絕,於是將空中飛人表演用的繩索淋上強酸。表演中,繩索在迪克還未跳上前發生斷裂,而不知情的約翰和瑪麗在迪克面前墜落,就此身亡。

成為孤兒的迪克,輾轉被當時在場的慈善家兼知名企業主布魯斯·韋恩(Bruce Wayne),也就是蝙蝠俠收養。布魯斯看到迪克的悲慘遭遇想起了自己的過去,於是把他收養為養子,教導他戰鬥和調查的技巧、嚴厲的訓練體能,而迪克教韋恩用繩索飛檐走壁的技巧。雜技演員出身的迪克幾乎未經特殊訓練就披掛上陣了,蝙蝠俠的助手--羅賓(Robin)從此誕生。羅賓一名,取自於迪克母親對於他的愛稱。其後,蝙蝠俠與羅賓合作,把殺死迪克雙親的兇手--托尼·祖可(Tony Zucco)繩之於法。

蝙蝠俠和迪克兩人之間存在着亦父亦師亦友的關係。兩人最大的共同點是他們都目睹過父母在眼前喪生的悲劇。迪克和他的導師蝙蝠俠一樣都是孤兒,但是個性卻不那麼陰暗,他有着年輕人的活力與朝氣,他把打擊犯罪當成是刺激的遊戲。他還喜歡跟蝙蝠俠講冷笑話,沖淡了漫畫劇情中的沉默及嚴肅。雖然布魯斯是迪克的法定監護人,不過迪克在某些方面卻也是蝙蝠俠的保護者。在兩人合作的日子裡,迪克使得蝙蝠俠的戾氣漸漸消散,不再那麼兇狠。迪克和管家阿爾弗萊德·潘尼沃斯(Alfred Pennyworth)常常扮演着喚醒蝙蝠俠理智與良知的角色,只要有他們的存在,蝙蝠俠就不會走火入魔。在作為羅賓的這段時間裡,迪克成功完成了高中的學校課程以及大學課程,並且創立領導了少年泰坦(Teen Titans)這樣的少年英雄團隊。儘管任務繁重,但他仍然能夠披上羅賓的戰衣維持和平。

1964年的《勇敢與無畏》連載中出現一個少年版的超級英雄聯盟--少年泰坦(Teen Titans),最初由羅賓、海少俠(Aqualad)、閃電小子(Kid Flash)、神奇女孩(Wonder Girl)、快手(Speedy)這5位超級英雄的小跟班組成。這個團隊一度解散爾後又因為事件而重新成立,而迪克都被視為這個團隊的領袖,在與少年泰坦共同的行動中顯示了其傑出的領導天份。

在80年代開始,由於新少年泰坦(The New Teen Titans)的成功,於是DC決定讓迪克·格雷森脫離蝙蝠俠的影子。由於一次意外,迪克被小丑的子彈擊中受傷,布魯斯對其的保護和約束變得更加繁冗,於是在一次爭吵之後,迪克自立門戶為獨立的英雄--夜翼(Nightwing),離開哥譚市去守護另一座麻煩重重、犯罪眾多的城市--布魯德海文(Bludhaven)。迪克雖然曾是蝙蝠俠的助手,但非常崇敬和喜愛另一位超級英雄--超人(Superman)。"夜翼"之名就取自與超人曾告訴他的,關於一位行俠仗義的氪星人英雄--夜翼的故事。

在新52之前(Pre52),迪克熟知DC同一宇宙中活躍的大量超級英雄,既是他們忠誠的朋友也是他們中部分人的領袖,尤其對很多少年英雄來說有着不可估量的影響。迪克不僅曾是布魯德海文的保護者,還曾多年保衛哥譚市、紐約市、芝加哥的街道。在DC宇宙中,多個角色,甚至包括電腦程序,都將其認定為布魯斯最關心的人。在個人情感方面,迪克曾與同是超級英雄的芭芭拉·戈登(Barbara Gordon)、星火(Starfire)交往過。

Batman R.I.P事件中布魯斯·韋恩在一次的意外中留下了疑似是其遺骸的枯骨,導致哥譚市的守衛者蝙蝠俠失蹤了。曾經的第二代羅賓傑森·托德(Jason Todd)冒稱蝙蝠俠進行暴力執法。迪克在與他的戰鬥中發現這世界不能沒有蝙蝠俠,於是穿上了蝙蝠俠的披風,成為新一任蝙蝠俠,繼續維護黑夜世界的正義。而他也繼續鍛煉和照顧韋恩的兒子達米安·韋恩(Damian Wayne)作為他的助手羅賓,而且也和芭芭拉·戈登合作,帶領局外人(Outsiders)團隊維護世界的安危。而在《布魯斯‧韋恩歸來》的劇情結束後作為哥譚市的蝙蝠俠而存在,閃點重啟後回歸夜翼身份。


另外,在新52版的《蝙蝠俠》劇情中有提到,上至祖父一代,格雷森一家有被"貓頭鷹法庭(Court of Owls)"製作成殺人傀儡--利爪(Talon)的傳統。

而在新52大事件"邪惡永恆(Forever Evil)"中,夜翼被來自地球3的反派組織犯罪辛迪加抓獲並在大眾面前被摘下了面具而暴露了真實身份。後來又被束縛在一個定時炸彈內,唯一解除這個炸彈的方法就是讓夜翼的心臟停止跳動,地球3的萊克斯·盧瑟使用藥劑讓其短暫死亡停止心跳,後將其救活。但最後在蝙蝠俠的要求下向眾人(除蝙蝠俠和盧瑟外所有人,包括芭芭拉和阿福還有提姆傑森達米安)隱瞞了自己還活着的消息,以潛入盜取超級英雄身份信息的間諜組織"蛛網",不再以英雄羅賓或夜翼的身份在人們面前出現 ,而是以第37號特工格雷森的身份繼續活動。[2]

DC重生的劇情中,迪克以夜翼的身份回歸。

摺疊第二代羅賓 傑森·托德(Jason Todd)

傑森·托德 傑森·托德 DC漫畫在初期對把格雷森轉為夜翼(Nightwing)和把傑森·托德改為新羅賓十分猶豫,為了使這個大改動最小化,第二代的羅賓基本上和第一代的羅賓大致相同。

傑森·托德(Jason Todd)首次登場於《蝙蝠俠》第357期(1983年3月)。傑森也是雜技表演家族中的成員,由於親人被罪犯所殺,他輾轉被布魯斯所收養。傑森性格活潑開朗,有着一頭金紅色的頭髮,為了為幫助蝙蝠俠打擊罪犯,他將頭髮染黑,穿上迪克兒時的衣服,但此舉沒有得到蝙蝠俠的認可。直到迪克把自己的羅賓服送給他,他才真正成為第二代羅賓。1985年後漫畫歷史重啟,他被設定成一個黑髮的流浪兒,在偷蝙蝠車輪胎時被蝙蝠俠逮住,收留了他。此時迪克已經離開蝙蝠俠自立,而蝙蝠俠認為傑森有成為反犯罪鬥士的潛力,如果放任他不管,也容易誤入歧途,所以決定把傑森訓練成新羅賓。

第二代羅賓的出現並不受歡迎,於是DC漫畫舉辦了一次電話投票,讓讀者決定羅賓是否死在小丑手中。一萬多通投票電話,占據微弱優勢的砝碼最終落在了殘酷的一端:5343票對5271票--讀者們的選擇決定了傑森·托德的死亡。

雖然後來爆料說有人利用機器反覆投票操控了這次結果,但無論如何,讀者的意見導向讓編輯們萌生了抹殺他的想法,他們或許在想,換一個符合大眾審美的羅賓能得到更多的支持。傑森·托德在《蝙蝠俠:家庭之死》中死亡。

1988年,傑森發現自己已故的母親不是生母,就四處尋找,最後在埃塞俄比亞找到了真正的母親:女醫生希拉。但希拉是被小丑脅迫來幫助他從事犯罪交易的。小丑發現了傑森,將他毒打後與希拉一起關在有定時炸彈的屋裡。蝙蝠俠追蹤而來時,目睹了爆炸的一瞬間,從瓦礫中尋回傑森的屍體。

這次謀殺被廣大的輿論指責為慘無人道的謀殺,這不僅僅意味着殺死一位義警,一位一直以來懲惡除奸幫助弱小的英雄,他被最瘋狂的罪犯折磨,用撬棍敲碎了骨頭,遍體鱗傷,最終被活活炸死。這是一場毫無意義只剩殘忍的謀殺事件,最重要的是,被謀殺的對象只是一個未成年人。他死時只有十五六歲,還是一個需要被保護,卻一直保護着人們的孩子。[2]

蝙蝠俠長期為這次事件自責。他把傑森的制服保存在蝙蝠洞,一度決心不收助手。但是,傑森最終復活了,原因有點複雜:1985年歷史重啟後,平行世界的至尊小超人居住在可以觀測一切現實的空間,由於他不滿地球上英雄的行動,打碎了"現實之牆",導致一部分現實被改變,包括傑森。他死了半年後復活,但後來的一年中,他記憶混亂,最後遇到了蝙蝠俠的反派戀人塔利亞·艾爾·古爾(Talia al Ghul)。她的父親拉爾斯·艾爾·古爾是著名反派,通過浸泡在一個神奇的"拉撒路池"里而長生不老。塔利亞把傑森也浸泡在拉撒路池裡,打算幫助他重生,但拉撒路池的副作用是讓人變得瘋狂,傑森後來的惡劣性格被認為與此有關。

傑森發現蝙蝠俠沒有為自己報仇,勃然大怒,發誓要報復他。他以第二代紅頭罩(Red Hood),第一代Red Hood為小丑前身)的身份返回哥譚市,與蝙蝠俠、夜翼(Dick Grayson)等交手。傑森向當時哥譚最大的黑幫首領黑面具(Black Mask)發起進攻,先控制了一些依附於黑面具的黑幫,進而打壓他手下的毒販和軍火商。接着傑森俘虜了小丑,模仿當年小丑對待自己的方式把他毒打一頓,留他一命用於對付蝙蝠俠。幾經波折,蝙蝠俠終於發現傑森確實是死而復生了,想勸他回頭,並表示自己不殺小丑是為了不破壞原則。傑森持槍威脅蝙蝠俠:蝙蝠俠如果不能殺死自己,他就殺死小丑。最後蝙蝠俠阻止了傑森,傑森於隨後的爆炸中逃離現場。

傑森在格鬥,器械,軍火和偵探方面的技藝都很優秀,足以和蝙蝠俠、夜翼等匹敵。

新52中傑森與蝙蝠俠的關係有所好轉,也有參與到蝙蝠家的大事件中,甚至儘量不去殺人,但蝙蝠俠畫家庭相的時候沒有叫上他,對此傑森很不高興。另外傑森與軍火庫、星火組成了三人組成了英雄團隊--"法外者(The Outlaws)"。

DC重生劇情中,傑森與比扎羅、阿爾忒彌斯組成了新的法外者。

摺疊第三代羅賓 蒂姆·德雷克(Tim Drake)

提姆·德雷克 提姆·德雷克 當DC漫畫把羅賓的生死決定權交給讀者後,很多讀者都認為DC漫畫想把蝙蝠俠這個角色變得更獨立化,加上1989年上映的電影《蝙蝠俠》中完全沒有提及羅賓,羅賓的市場影響力減少,很多讀者都認為不會有新羅賓的出現。但是,蝙蝠俠的編輯丹尼·奧尼爾(Denny O'Neil)再一次把羅賓引進漫畫之中。

第三代的羅賓,在蝙蝠俠漫畫第436期以回憶的方式出現,他在那時是個年輕有為的青年,曾和蝙蝠俠和羅賓等冒險,而且他也是"飛天格雷森家族(Flying Graysons)謀殺案"的目擊者,DC漫畫想藉此和第一代羅賓加深聯繫,也吸取了造成第二代羅賓之死的教訓,令讀者更加接受這位新羅賓。

幼時就崇拜和喜愛還只是雜技演員的迪克格雷森,和布魯斯一樣目睹了格雷森父母的死亡。在格雷森謀殺案之後,曾因追尋第一代羅賓迪克格雷森的蹤跡而發現蝙蝠俠和羅賓的真實身份。在第二代羅賓死後,曾試圖說服迪克回歸羅賓身份,不果後,自己帶上了面具成為了英雄第三代羅賓。

第三代羅賓一直希望成為"全世界最好的偵探",蝙蝠俠也想提姆·德雷克會有一天會成功。儘管這一代羅賓格鬥技巧不及迪克·格雷森,可是他的調查技巧就有過之而無不及。另外,迪克曾提供新的羅賓服裝給德雷克,以改善德雷克格鬥技巧。

在這位羅賓在漫畫中出現後,他以樂觀、有趣的性格得到了讀者的歡心,他也是眾多羅賓之中能夠以主角身份出版漫畫的角色。提姆·德雷克還在2009年初的"披風爭奪戰"後因不相信蝙蝠俠"已死"而跑到法國巴黎,以紅羅賓(Red Robin)的名號尋找布魯斯、打擊犯罪。新52後成為少年泰坦創始人。

不過在華納兄弟所出的電影《未來蝙蝠俠:小丑的歸來》(Batman Beyond: Return of the Joker)中,提姆·德雷克因為被小丑拐帶,然後被逼至瘋癲,變成迷你版的小丑。好不容易,小丑被制服,提姆·德雷克也經過一年艱辛終於恢復,但是蝙蝠俠因為這件事的影響,因為不肯再讓他的搭擋們羅賓和蝙蝠少女(芭芭拉·戈登)冒險,禁止他們再出動。後來發現,在蝙蝠俠和小丑的最後一戰中, 提姆·德雷克被一個基因核心芯片控制基因和記憶改造為小丑的複製。"復活"的小丑企圖完全占據提姆·德雷克,以他衛星工程師的身分和知識策劃擊垮布魯斯和新的蝙蝠俠。最後藉新蝙蝠俠破壞掉基因核心芯片,提姆·德雷克獲救,小丑也完全消滅。這是動畫的原創故事,與漫畫情節無關。[2]

這幾個羅賓的唯一相似的地方是,他們對待蝙蝠俠就像自己的父親。

摺疊第四代羅賓 斯蒂芬妮·布朗 斯蒂芬妮·布朗 斯蒂芬妮·布朗(Stephanie Brown)

第四代羅賓為斯蒂芬妮·布朗(Stephanie Brown),她是新52前正史線中唯一一個女性羅賓,也是是提姆·德雷克的女朋友,她曾用過超級英雄身份攪局者(Spoiler),在提姆離開後,自願成為第四代羅賓。

曾經一度在《蝙蝠俠:戰爭遊戲》遭蝙蝠俠的敵人黑面具(Black Mask)殺害。但其實是被與蝙蝠俠一家有交情的醫生為了保護她而偽造了死亡證明,並且瞞過了所有人,包括蝙蝠俠和羅賓們。她再度復出時,已成為蝙蝠少女(Batgirl)了。[2]

摺疊第五代羅賓 達米安·韋恩(Damian Wayne)

第五代羅賓。布魯斯·韋恩的親生兒子。母親是大名鼎鼎的刺客聯盟首領拉瑟阿古之女--塔莉婭·奧·古。這孩子從小就被當做超級戰士培養,從7歲開始每天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就是練習打靶,能夠徒手拆卸所有常規輕型武器,對重型火炮也頗有心得。而且性格惡劣缺乏管束,布魯斯活着的時候一度為他的未來很頭疼,將他留在自己身邊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為了防止他走上歪路成為超級惡棍。 歷代羅賓和蝙蝠俠全家福 歷代羅賓和蝙蝠俠全家福 新52重啟前的《披風爭奪戰》中,在蝙蝠俠被認為已死時開蝙蝠車出去泡妞。重啟後性情有所好轉,和家人相處模式更加接近"正常"。《蝙蝠俠與羅賓》中的"無名氏"事件中與蝙蝠俠關係更加貼近父子,但在漫畫《蝙蝠俠群英會》中被克隆弟弟所殺。DC將於近期推出"What if"系列,講述一個達米安沒有死、接替父親成為下一任蝙蝠俠的故事。

最近在《蝙蝠俠與羅賓》阿爾法特刊中復活。

摺疊羅賓少年團 蝙蝠俠與小丑終局之戰過後,哥譚誕生了一群自稱羅賓的新英雄,比較出名的角色有杜克·托馬斯、達克斯頓·奇爾、理子·謝里登 、伊莎貝拉·奧爾蒂斯、特洛伊·沃克、安德烈·西普里亞尼[3] 羅賓少年團 羅賓少年團

摺疊編輯本段平行世界 摺疊地球2 地球2有數位羅賓,最早的羅賓是迪克,他一直是羅賓,並且還有一個自己的小助手。閃點重啟後海倫娜·韋恩作為地球2新的羅賓出現,因一場意外她穿越到地球0(主世界)成為女獵手.。新52地球2的新羅賓是地球2迪克的兒子。



摺疊地球31 地球31的羅賓 地球31的羅賓 新52前的地球31,是《蝙蝠俠:黑暗騎士歸來》的世界。這裡的羅賓先後為迪克、傑森和凱莉·凱利(Carrie Kelley)。凱莉·凱利是一名十三歲女學生和女童子軍,她也是罕見的女羅賓之一。當她被蝙蝠俠從小混混手裡救了之後,與常人不同的是很快她將她的午餐錢花在羅賓服裝上面,她使用彈弓作為武器。

在一個晚上被歹徒襲擊了,但被剛復出的頭髮斑白的老蝙蝠俠救了一命。很快,她將在一些瑣碎的騙子時再次發現蝙蝠俠。與前兩任羅賓的區別是:凱莉有自己的父母,雖然他們並不怎麼關心凱莉而且很少出現。他們很不負責任對她,通過他們的對話可以知道她的家庭關係早已十分冷漠。在故事中,第二任羅賓--傑森托德的死是蝙蝠俠的退休的背後原因。當凱莉成為新的羅賓並且從敵人救了他一命後,布魯斯因她不服從命令而無數次地威脅要解僱她。但是因為她表現出巨大的潛力,他還是讓她留了下來。當她和蝙蝠俠發現了數千人的幫派--Mutant。蝙蝠俠和Mutant領袖在泥沼之中戰鬥。領袖幾乎要殺死年邁的蝙蝠俠,但最後蝙蝠俠還是以微弱的優勢戰勝了領袖。

在《黑暗騎士歸來》中,凱莉展現了她在義警方面的天賦和高超的急救技巧。她在第二代羅賓死亡後成為了蝙蝠俠的羅賓,使羅賓成為一個不死之名。

摺疊其他平行世界的羅賓 其他世界的羅賓 其他世界的羅賓 地球3中 (《犯罪辛迪加》)羅賓對應利爪

地球8中 羅賓為羅賓.奧爾森

地球37(《殺掠世界》、《黃昏》等作品)中 芭芭拉擔任過羅賓

地球43(《血紅之雨》系列)中羅賓是一個怪物吸血鬼

《JLA: Riddle of the Beast》羅賓中對應的是Robin Drake

《Batman: Reign of Terror》羅賓中對應的是Rochelle Wayne

其他世界的羅賓多數為迪克,另一些則是提姆。[4]== 評價 ==

  • 孫策:雖(劉)表未禽,祖宿狡猾,為表腹心,出作爪牙,表之鴟張,以祖氣息,而祖家屬部曲,掃地無余,表孤特之虜,成鬼行屍。(《三國志·孫策傳》裴注引《吳錄》)
  • 甘寧陳計曰:「祖今年老,昏耄已甚,財谷並乏,左右欺弄,務於貨利,侵求吏士,吏士心怨,舟船戰具,頓廢不修,怠於耕農,軍無法伍。至尊今往,其破可必。」(《三國志吳書甘寧傳》)

受到《三國演義》影響,過去一般黃祖在民間形象非常差,將他形容成膽小無謀之將。而現今隨著現代人比較常考究正史《三國志》的影響下,近代黃祖被認為是忠於劉表的忠義之士,證據就在於十幾年之間黃祖力抗孫氏一族不曾退縮倒戈,事實上黃祖個性相當有毅力,儘管屢戰屢敗也依舊鎮守江夏。相比蔡瑁一黨一心想投曹,黃祖更希望劉表長子劉琦繼位繼承荊州牧之位,但是赤壁之前黃祖早已戰敗身死,荊州劉氏也隨後滅亡。

參考資料

  • 太平御覽·卷八百三十三》引《禰衡別傳》載禰衡罵黃祖為「死鍛錫公!」(緞、錫皆為金屬)
  • 《資治通鑑·漢紀五十五》
  • 後漢書·禰衡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