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诸葛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诸葛诞

诸葛诞(?-258年4月10日[1]),字公休中国三国时期琅邪郡阳都(今山东临沂)人,三国时曹魏后期的重要将领,官至征东大将军,诸葛丰之后,诸葛亮诸葛瑾的堂弟,是青龙年间中原名士“四聪八达三豫[2]”中“八达”之一,与夏侯玄邓飏等人并列;后于寿春发动叛乱,兵败被杀。

生平

浮华一生

诸葛诞曾任尚书郎荥阳县令、吏部郎御史中丞尚书等职,并与散骑侍郎夏侯玄等人交好。后因魏明帝曹叡厌恶夏侯玄和诸葛诞等人沽名钓誉、追求浮华而免去两人官职。明帝死后,曹芳继位,并由大将军曹爽辅政专权,曹爽任用夏侯玄等人,复职诸葛诞,并出任扬州刺史,加昭武将军。

王凌之乱

嘉平元年(249年),太傅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诛杀曹爽。

嘉平三年(251年),太尉王凌计划起兵推翻司马懿,并另立曹彪为帝;事情被兖州刺史黄华揭发后,司马懿领兵镇压,并任命诸葛诞为镇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封山阳亭侯

东兴之战

嘉平四年(252年),诸葛诞判断东吴新筑东兴大堤、修筑两城并留兵戍守,认为是即将入侵魏国的行为,于是提议分兵三路攻吴:由王昶进逼江陵毌丘俭进攻武昌,以牵制上游吴军;再以精兵直攻东兴二城。当时王昶、毌丘俭及胡遵都献计伐吴,因诸将的战略皆不同,司马师最终决定由征南将军王昶进攻南郡;镇南将军毌丘俭进攻武昌;镇东将军诸葛诞、征东将军胡遵率军七万进攻东兴,作浮桥渡水,攻打两城。但由于城池位处高处,一时无法攻下,东吴太傅诸葛恪得知东兴告急,亲率四万军日夜兼程驰援东兴。

当时天降大雪,胡遵等人正在聚会饮酒,魏军轻于戒备,留赞率部轻装突袭魏军前部营垒,吕据丁奉等部也相继赶到。魏军惊恐溃逃、争渡浮桥,桥因超载而断,落水及自相践踏而死者达数万人,魏军前部督韩综和乐安太守桓嘉先后溺死。毌丘俭、王昶等以东兴兵败,烧营退走,此役为诸葛恪所击败。东兴之败后,司马师将所有责任归咎于自己,并说:“我不听公休,以至于此。此我过也,诸将何罪?”最后,司马昭因为是监军所以被降职,诸葛诞和毌丘俭等将都被降职,但只不过是防区对调,从镇东将军转为镇南将军罢了。

毌丘俭文钦之乱

正元二年,毌丘俭文钦寿春叛乱,并派使者联络诸葛诞,要他招引豫州士民。诸葛诞斩杀其使者,并向全国宣布二人叛乱。司马师讨伐毌丘俭时,诸葛诞亦率兵前往寿春。及后文钦兵败,毌丘俭弃守逃亡,诸葛诞率先率兵进占叛军的据点寿春,稳定战局。诸葛诞因为长期在淮南驻守,于是被任命为镇东大将军,仪同三司,都督扬州。此时东吴丞相孙峻率领吕据和留赞支援毌丘俭,知道毌丘俭和文钦兵败和寿春被占后撤退,诸葛诞于是派部将蒋班追击东吴军,斩杀留赞。战后诸葛诞获封高平侯,邑三千五百户,转任征东大将军。

诸葛诞之乱

诸葛诞见好友邓飏、夏侯玄等先后被诛杀,而王凌和毌丘俭亦被夷灭三族,心中十分不安,于是在当地收买人心,又蓄养数千死士自保。甘露元年(256年),诸葛诞以东吴有意进攻为由,向朝廷要求增兵十万和沿淮河筑城抵御。同时,贾充从寿春回来,知道诸葛诞不会支持司马氏,而诸葛诞亦很得淮南民心;为免司马氏夺权时诸葛诞领兵反抗,建议司马昭征召他入朝,虽然认定他必定不会应命并反抗,但这对司马氏的影响会最低[3],司马昭听从。

甘露二年(257年),下诏升诸葛诞为司空,并入朝任职。诸葛诞接得诏命后十分害怕,于是发动叛变,征集淮南将士和一年粮食据守寿春,又杀扬州刺史乐𬘭,派长史吴纲领儿子诸葛靓和牙门子弟到东吴请求援兵[4]。曹髦亲征至项县,司马昭则率军征伐诸葛诞,并派王基与安东将军陈骞领兵围困寿春;同时,东吴也大喜,以诸葛诞为左都护、假节、大司徒、骠骑将军、青州牧、寿春侯,并派文钦与全怿全端唐咨王祚等领兵救援,趁王基包围圈未完成而领兵进入寿春城。诸葛诞也一度击败司马昭的弟弟东中郎将广阳乡侯司马亮,导致其免官。但随著外围由朱异率领的东吴援兵两度被石苞胡质等击退,孙𬘭已退回建业,寿春亦被重重包围,文钦等多次试图突围亦失败。

在司马昭围困寿春的时候,诸葛诞就哈哈大笑。因为寿春一带每年都会下大雨,一下雨淮河就要涨水,一直淹到寿春城下。所以诸葛诞看见司马昭在城下扎营非常高兴,他说:“是固不攻而自败也。”可让他没想到的是,自从司马昭扎营开始,就一滴雨都没下,是少有的大旱。等到城破,魏军进入寿春,当天就下了一场暴雨,把城外魏军的大营都给淹了[5]。蒋班和焦彝于是劝诸葛诞不要再等东吴援兵,率全军攻向一方突围,但诸葛诞不听,更意图要斩杀二人,二人于是出城投降。不久,司马昭亦听从锺会的计谋,令全怿和全端等人率数千兵出降,寿春守军因而震惊恐惧。

兵败死节

次年正月,城中粮食渐渐枯竭,诸葛诞与文钦和唐咨于是拼命突围,但伤亡惨重,被逼撤回城内。诸葛诞更因为与文钦以往的嫌隙和尽释北方人以节省粮食的分歧而杀死文钦,令其子文鸯文虎向曹魏投降。司马昭纳降二人,更封为关内侯,并以二人降后的待遇瓦解寿春军民反抗之心,最终于二月成功攻克寿春,诸葛诞率领数骑逃出寿春,被大将军司马胡奋手下士兵杀死并诛灭三族。诸葛诞麾下亲兵数百人被俘,坚决不降,更说:“为诸葛公死,不恨。”行刑时排成一列,每斩杀一人便招降下一人,直到最后始终无人投降。[6]

家属

祖先

堂兄弟

  • 诸葛靓,字仲思,于曹魏任职,诸葛诞叛乱时,被送至东吴当人质。
  • 诸葛氏,诸葛诞长女,嫁与琅琊武王司马伷,生琅琊恭王司马觐、武陵王司马澹、东安王司马繇。西晋301—304年间卒。
  • 诸葛氏,诸葛诞次女,嫁与太尉王凌之子王广,后因王凌受罪牵连,与丈夫同被诛杀。时人称其不改诸葛家风。

外孙

曾外孙

评价

  • 三国志》评曰:“王凌风节格尚,毌丘俭才识拔干,诸葛诞严毅威重,锺会精练策数,咸以显名,致兹荣任,而皆心大志迂,不虑祸难,变如发机,宗族涂地,岂不谬惑邪!”
  • 世语》:“是时,当世俊士散骑常侍夏侯玄、尚书诸葛诞、邓飏之徒,共相题表,以玄、畴四人为四聪,诞、备八人为八达,中书监刘放子熙、孙资子密、吏部尚书卫臻子烈三人,咸不及比,以父居势位,容之为三豫,凡十五人。帝以构长浮华,皆免官废锢。”
  • 魏书》:诞赏赐过度。有犯死者,亏制以活之。
  • 干宝《晋纪》:时人比之田横
  • 《世说新语》:“诸葛瑾弟亮,及从弟诞,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诞在魏与夏侯玄齐名;瑾在吴,吴朝服其弘量。”(余嘉锡《笺疏》曰:狗意指“功狗”,意指有功的战将,诸葛诞在魏与夏侯玄齐名,狗意并不是讽刺。)
  • 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郑樵谓晋史党晋而不有魏,凡忠于魏者,目为叛臣,王凌、诸葛诞、毌邱俭之徒,抱屈黄壤。
  • 三国演义》载诗赞曰:“忠臣矢志不偷生,诸葛公休帐下兵,《薤露》歌声应未断,遗踪直欲继田横!”

艺术形象

游戏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话说诸葛诞忠于曹魏,于寿春起兵讨伐司马昭,兵败被杀。

参考文献

  1. 《晋书·文帝纪》及《资治通鉴》记载诸葛诞于甘露三年二月乙酉日被诛,据两千年中西历换算,此日为公元258年4月10日。
  2. 《三国志注·卷二十八·魏书二十八·王毌丘诸葛邓锺传第二十八》:世语曰:是时,当世俊士散骑常侍夏侯玄、尚书诸葛诞、邓飏之徒,共相题表,以玄畴四人为四聪,诞备八人为八达(《资治通鉴》玄畴作玄等,诞备作诞辈),中书监刘放子熙、孙资子密、吏部尚书卫臻子烈三人,咸不及比,以父居势位,容之为三豫,凡十五人。帝以构长浮华,皆免官废锢。
  3. 《三国志》引《世语》:司马文王既秉朝政,长史贾充以为宜遣参佐慰劳四征,于是遣充至寿春。充还启文王:“诞再在扬州,有威名,民望所归。今征,必不来,祸小事浅;不征,事迟祸大。”
  4. 《三国志·魏志·三少帝/ 高贵乡公髦纪》:(四月)甲子日(5月24日)以征东大将军诸葛诞为司空。……(五月)乙亥(6月4日),诸葛诞不就征,发兵反,杀扬州刺史乐𬘭。丙子(6月5日),赦淮南将吏士民为诞所诖误者。
  5. 《三国志》注引干宝《晋记》:“初,寿春每岁雨潦,淮水溢,常淹城邑。故文王之筑围也,诞笑之曰:‘是固不攻而自败也。’及大军之攻,亢旱逾年。城既陷,是日大雨,围垒皆毁。”
  6. 陈寿. 三国志. [2017-09-14] (文言文). 诞麾下数百人,坐不降见斩,皆曰:“为诸葛公死,不恨。”其得人心如此。干宝晋纪曰:数百人拱手为列,每斩一人,辄降之,竟不变,至尽,时人比之田横。 

参考资料

  • 《三国志卷二十八·魏书二十八 王毌丘诸葛邓锺传 》
  • 《世说新语·品藻第九》
前任:
卢毓
曹魏司空
257年
继任:
王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