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东晋」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Infobox 朝代 |名称 = 晋 |开始年份 = 317年 |结束年份 = 420年 |前1 = 西晋 |前1文字 = 晋 |后1 = 刘宋 |后1文字 = 宋 |地图 = China Easter…”)
 
行 1: 行 1:
{{Infobox 朝代
 
|名称 = 晋
 
|开始年份 = 317年
 
|结束年份 = 420年
 
|前1 = 西晋
 
|前1文字 = 晋
 
|后1 = 刘宋
 
|后1文字 = 宋
 
|地图 = China Eastern Jin.PNG
 
|地图说明 = 前秦统一北方后,与东晋对峙局势图
 
|时期1-京城1 = [[建康]]
 
|时期1-君主数目 = 11
 
|时期1-君主1 = [[晋元帝|司马睿]](开国)
 
|时期1-君主1年份 = 317-323
 
|时期1-君主2 = [[晋恭帝|司马德文]](亡国)
 
|时期1-君主2年份 = 418-420
 
|时期1-国君姓氏 = [[司马姓|司马]]
 
|时期1-事件1 = 司马睿于建康立国
 
|时期1-事件1年份 = 317年4月6日
 
|时期1-事件2 = [[刘裕]]篡晋
 
|时期1-事件2年份 = {{nowrap|420年7月10日}}
 
|时期1-面积1 = 280万平方公里
 
|时期1-面积1年份 = 347年
 
|时期1-常用语 = [[中古汉语]]
 
|时期1-宗教 = [[佛教]]、[[道教]]、[[儒教 (宗教)|儒教]]、[[中国民间信仰]]
 
|时期1-通币 = [[方孔钱]]
 
|今属于 = {{Collapsible list|title= |{{PRC}}|{{VNM}}|{{MMR}}|{{IND}}|{{VNM}}|{{LAO}}
 
}}
 
  
'''东晋'''(317年4月6日-420年7月10日),[[中国朝代]],乃[[西晋]][[司马姓|司马氏]]政权的延续。因内迁的北方[[游牧民族]]造反,建都[[洛阳]]的西晋亡国,[[琅玡|琅琊]]王[[司马睿]]在群臣拥戴下在[[建康]](今[[南京]])即位,即[[晋元帝]],史称东晋。东晋与之前的[[孙吴]]以及其后的[[刘宋|宋]]、[[南齐|齐]]、[[南朝梁|梁]]、[[陈]],合称为'''[[六朝]]'''。此外,史书中又仿[[东汉]]称中汉,称东晋为'''中晋''',寓以晋室中兴之意;又东晋统治地区大部分在[[江东]],古称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东晋<ref>{{cite book zh|author=徐俊 |title=中国古代王朝和政权名号探源 | publisher =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date=2000年11月 |location=湖北武昌 |pages=89-91 |url= |doi= |id= |isbn=7-5622-2277-0}}</ref>。当时北方多个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连年征战,史称[[五胡十六国]]时期。
+
'''东晋'''(317年4月6日-420年7月10日),[[中国朝代]],乃[[西晋]][[司马姓|司马氏]]政权的延续。因内迁的北方[[游牧民族]]造反,建都[[洛阳]]的西晋亡国,[[琅玡|琅琊]]王[[司马睿]]在群臣拥戴下在[[建康]](今[[南京]])即位,即[[晋元帝]],史称东晋。东晋与之前的[[孙吴]]以及其后的[[刘宋|宋]]、[[南齐|齐]]、[[南朝梁|梁]]、[[陈]],合称为'''[[六朝]]'''。此外,史书中又仿[[东汉]]称中汉,称东晋为'''中晋''',寓以晋室中兴之意;又东晋统治地区大部分在[[江东]],古称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东晋<ref>{cite book zh|author=徐俊 |title=中国古代王朝和政权名号探源 | publisher =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date=2000年11月 |location=湖北武昌 |pages=89-91 |url= |doi= |id= |isbn=7-5622-2277-0}}</ref>。当时北方多个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连年征战,史称[[五胡十六国]]时期。
  
 
 东晋虽然是司马氏政权的延续,但司马氏在政治上威望不高,朝廷由[[世族]]大家把持,最先的一个乃出身[[琅琊王氏]]的[[王导]],其后又有[[陈郡谢氏]]的[[谢安]]、[[谢玄]]等等。而世家大族中的代表者有南下的[[王]]、[[谢]]、[[袁]]、[[萧姓|萧]]等[[侨姓]],和本身居于江南的[[朱姓|朱]]、[[张]]、[[顾]]、[[陆姓|陆]]的[[吴姓]]。最初东晋有赖权臣王导主持大局,一方面拉拢[[江南]]士族,一方面又安排予从[[中原]]南下的士族,并以司马氏作为共同拥戴的对象,司马氏实际上成为傀儡。世家大族本身并不真正忠于司马氏,尤其是他们本身都拥有大量田地,以至拥有自家部队(即所谓「[[部曲]]」),有足够实力抗衡司马氏政权。最初有王导主持大局,东晋政权得以稳定,故时人称「王与马,共[[天下]]」。但[[晋元帝]]以降则内乱频生,如有早期[[王敦]]之乱、[[苏峻]]之乱,后期又有[[孙卢之乱]]等。
 
 东晋虽然是司马氏政权的延续,但司马氏在政治上威望不高,朝廷由[[世族]]大家把持,最先的一个乃出身[[琅琊王氏]]的[[王导]],其后又有[[陈郡谢氏]]的[[谢安]]、[[谢玄]]等等。而世家大族中的代表者有南下的[[王]]、[[谢]]、[[袁]]、[[萧姓|萧]]等[[侨姓]],和本身居于江南的[[朱姓|朱]]、[[张]]、[[顾]]、[[陆姓|陆]]的[[吴姓]]。最初东晋有赖权臣王导主持大局,一方面拉拢[[江南]]士族,一方面又安排予从[[中原]]南下的士族,并以司马氏作为共同拥戴的对象,司马氏实际上成为傀儡。世家大族本身并不真正忠于司马氏,尤其是他们本身都拥有大量田地,以至拥有自家部队(即所谓「[[部曲]]」),有足够实力抗衡司马氏政权。最初有王导主持大局,东晋政权得以稳定,故时人称「王与马,共[[天下]]」。但[[晋元帝]]以降则内乱频生,如有早期[[王敦]]之乱、[[苏峻]]之乱,后期又有[[孙卢之乱]]等。
行 39: 行 11:
  
 
==历史==
 
==历史==
{{中国历史|hidden=1}}
 
{{模板:巴蜀所属政权变更史|hidden=1}}
 
 
 
===建立===
 
===建立===
[[File:The Eastern Jin Dynasty map of Nanjing,by Chen Yi.jpg|left|thumb|明朝[[陈沂 (正德进士)|陈沂]]所著《金陵古今图考》中东晋都建康图]]
 
 
317年,[[皇族]][[晋元帝|司马睿]]在[[建康城]](今[[江苏省]][[南京市]])称晋王(318年称帝),是为[[晋元帝]],史称东晋。东晋本身并没有强大的实力,主要是凭著[[长江]]天险,偏安江南;及依靠丞相[[王导]]号召南迁避难的[[中原]][[士族 (中国)|士族]],并联合南方大族,取得他们的支持。不过,南北大族之间时常发生冲突,内乱频生,导致东晋政权并不稳定。
 
317年,[[皇族]][[晋元帝|司马睿]]在[[建康城]](今[[江苏省]][[南京市]])称晋王(318年称帝),是为[[晋元帝]],史称东晋。东晋本身并没有强大的实力,主要是凭著[[长江]]天险,偏安江南;及依靠丞相[[王导]]号召南迁避难的[[中原]][[士族 (中国)|士族]],并联合南方大族,取得他们的支持。不过,南北大族之间时常发生冲突,内乱频生,导致东晋政权并不稳定。
  
行 54: 行 22:
  
 
===危机===
 
===危机===
[[氐|氐族]]所建立的[[前秦]],在[[苻坚|苻坚]]时,任用[[汉族|汉人]][[王猛]]为相,大修政教,富国强兵。[[前秦]]强大起来,统一了[[五胡]]所据之[[华北]]大部分地区。383年,苻坚率军南下,声势浩大{{efn|[[苻坚]]声称「投鞭断流」,即是人数众多,只要士兵把皮鞭投入河中,就可以截断流水。}}, 企图一举消灭东晋,于是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淝水之战后,前秦瓦解,北方大乱,再次陷入长期分裂的状态,胡人无暇南侵。东晋以弱胜强,局势暂时稳定下来。
+
[[氐|氐族]]所建立的[[前秦]],在[[苻坚|苻坚]]时,任用[[汉族|汉人]][[王猛]]为相,大修政教,富国强兵。[[前秦]]强大起来,统一了[[五胡]]所据之[[华北]]大部分地区。383年,苻坚率军南下,声势浩大{efn|[[苻坚]]声称「投鞭断流」,即是人数众多,只要士兵把皮鞭投入河中,就可以截断流水。企图一举消灭东晋,于是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淝水之战后,前秦瓦解,北方大乱,再次陷入长期分裂的状态,胡人无暇南侵。东晋以弱胜强,局势暂时稳定下来。
  
 
===灭亡===
 
===灭亡===
行 67: 行 35:
  
 
 东晋虽非中国史上强盛的时期,却为文学、艺术极兴盛的时代。首都建康成为文化中心,吸引许多东南亚、印度的佛教僧侣及商人前来。338年所铸造模仿罽宾的佛教模型,为今日所知最早的鎏金铜佛像。中国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书法家王羲之活跃于此时期。东晋的陶器形式较西晋时期创新。南京富贵山曾挖掘出此时期的墓穴,根据史料记载,此处为东晋皇室墓葬的地点。<ref>[http://db1x.sinica.edu.tw/caat/caat_rptcaatc.php?_op=?SUBJECT_ID:300018400 艺术与建筑索引典—东晋]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1219163638/http://db1x.sinica.edu.tw/caat/caat_rptcaatc.php?_op=%3FSUBJECT_ID%3A300018400 |date=2011-12-19 }} 于2011 年4 月1 日查阅</ref>
 
 东晋虽非中国史上强盛的时期,却为文学、艺术极兴盛的时代。首都建康成为文化中心,吸引许多东南亚、印度的佛教僧侣及商人前来。338年所铸造模仿罽宾的佛教模型,为今日所知最早的鎏金铜佛像。中国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书法家王羲之活跃于此时期。东晋的陶器形式较西晋时期创新。南京富贵山曾挖掘出此时期的墓穴,根据史料记载,此处为东晋皇室墓葬的地点。<ref>[http://db1x.sinica.edu.tw/caat/caat_rptcaatc.php?_op=?SUBJECT_ID:300018400 艺术与建筑索引典—东晋]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1219163638/http://db1x.sinica.edu.tw/caat/caat_rptcaatc.php?_op=%3FSUBJECT_ID%3A300018400 |date=2011-12-19 }} 于2011 年4 月1 日查阅</ref>
 
== 君主列表 ==
 
{{中国君主列表/晋朝/东晋}}
 
 
 
== 注释 ==
 
== 注释 ==
 
{{notelist|iger=}}
 
{{notelist|iger=}}
行 79: 行 43:
 
*李济沧:〈[http://www.nssd.org/articles/article_read.aspx?id=31076772 六朝分权体制考——东晋的国家权力与地域社会]〉。
 
*李济沧:〈[http://www.nssd.org/articles/article_read.aspx?id=31076772 六朝分权体制考——东晋的国家权力与地域社会]〉。
 
*王心扬:〈[http://140.112.142.79/publish/pdfs/39/39.pdf 家与国的抉择——东晋士人对忠君观念的提倡]〉。
 
*王心扬:〈[http://140.112.142.79/publish/pdfs/39/39.pdf 家与国的抉择——东晋士人对忠君观念的提倡]〉。
 
{{start box}}
 
{{s-off|'''[[中国朝代]]:中国南方地区政权'''}}
 
{{Dynasty| [[晋朝]] · [[西晋]] |[[晋朝]] · [[东晋]] <br/><small> 继承自[[西晋]] ([[永嘉之祸]]->[[衣冠南渡]])  <br> 317年4月6日 — 420年7月10日 </small> |  [[南北朝|南朝]] · [[刘宋|宋]] }}
 
{{end box}}
 
 
{{Wei Jin Southern Northern Dynasties}}
 
{{五胡十六国}}
 
{{晋朝君主|nocat}}
 
{{晋朝历史事件}}
 
{{Template:中国历史事件/五胡十六国}}
 
 
[[Category:东晋| ]]
 
[[Category:317年建立的国家或政权]]
 
[[Category:中国历史政权]]
 
[[Category:317年中国建立]]
 
[[Category:420年中国废除]]
 

於 2019年1月2日 (三) 09:22 的修訂

東晉(317年4月6日-420年7月10日),中國朝代,乃西晉司馬氏政權的延續。因內遷的北方遊牧民族造反,建都洛陽的西晉亡國,琅琊司馬睿在群臣擁戴下在建康(今南京)即位,即晉元帝,史稱東晉。東晉與之前的孫吳以及其後的,合稱為六朝。此外,史書中又仿東漢稱中漢,稱東晉為中晉,寓以晉室中興之意;又東晉統治地區大部分在江東,古稱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東晉[1]。當時北方多個遊牧民族建立的政權連年征戰,史稱五胡十六國時期。

東晉雖然是司馬氏政權的延續,但司馬氏在政治上威望不高,朝廷由世族大家把持,最先的一個乃出身琅琊王氏王導,其後又有陳郡謝氏謝安謝玄等等。而世家大族中的代表者有南下的僑姓,和本身居於江南的吳姓。最初東晉有賴權臣王導主持大局,一方面拉攏江南士族,一方面又安排予從中原南下的士族,並以司馬氏作為共同擁戴的對象,司馬氏實際上成為傀儡。世家大族本身並不真正忠於司馬氏,尤其是他們本身都擁有大量田地,以至擁有自家部隊(即所謂「部曲」),有足夠實力抗衡司馬氏政權。最初有王導主持大局,東晉政權得以穩定,故時人稱「王與馬,共天下」。但晉元帝以降則內亂頻生,如有早期王敦之亂、蘇峻之亂,後期又有孫盧之亂等。

東晉也曾多次試圖北伐,但由於內部不團結,除了最後篡晉的劉裕取得一定成果外,其餘都無建樹。祖逖本有希望恢復舊土,但他被晉元帝及世家大族挾制,鬱鬱而終。桓溫的北伐則被慕容垂擊敗。

376年,前秦苻堅滅掉代國,統一了北方,南北分立之勢從此而成。其後苻堅開始率兵南侵。383年,苻堅率約八十七萬兵馬大幅南侵,東晉宰相謝安力主抗擊,派謝石謝玄率軍,在淝水之戰大獲全勝,苻堅逃回北方。之後苻堅力量衰弱,因此原本統一的北方再次分裂為多國。後有桓玄叛亂,廢安帝,自立為天子,後為大將劉裕所平,擁恭帝,然大權落於劉裕。

420年,劉裕篡位建立南朝宋,開啟南北朝時代,東晉亡。

歷史

建立

317年,皇族司馬睿建康城(今江蘇省南京市)稱晉王(318年稱帝),是為晉元帝,史稱東晉。東晉本身並沒有強大的實力,主要是憑著長江天險,偏安江南;及依靠丞相王導號召南遷避難的中原士族,並聯合南方大族,取得他們的支持。不過,南北大族之間時常發生衝突,內亂頻生,導致東晉政權並不穩定。

西晉滅亡後,南匈奴、白奴、丁零鐵弗、盧水胡、拓跋鮮卑宇文鮮卑、段氏鮮卑、慕容鮮卑、禿髮鮮卑、乞伏鮮卑、九大石胡、大月氐、小月氐和巴氐、姜、夫余烏桓高句麗,在中國北方的黃河流域一帶先後建立六十二個割據政權,連同漢族所建立的政權,較重要的有十六個國家,歷史上稱為「五胡十六國」[2]

北伐

從北方南遷的人民時常懷念家鄉,因此一些有志之士多次進行北伐,希望能夠收復北方的國土。祖逖是東晉率先北伐的將領,他曾經率軍收復黃河以南地區,但由於東晉內部出現糾紛,朝廷又擔心他北伐成功後威望太高,結果沒有給予支持,以致功敗垂成,祖逖於321年憂憤而死,曾收復的土地又被胡人重新占領。

繼祖逖之後,又有桓溫於354年、356年及369年三次北伐,曾一度收復洛陽,他屢次請求朝廷把都城遷回洛陽,但遭到大族的反對,東晉君臣又怕他權勢太大,難以控制,因而無法實現。其後劉裕北伐亦曾收復洛陽和長安

危機

氐族所建立的前秦,在苻堅時,任用漢人王猛為相,大修政教,富國強兵。前秦強大起來,統一了五胡所據之華北大部分地區。383年,苻堅率軍南下,聲勢浩大{efn|苻堅聲稱「投鞭斷流」,即是人數眾多,只要士兵把皮鞭投入河中,就可以截斷流水。企圖一舉消滅東晉,於是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戰」。淝水之戰後,前秦瓦解,北方大亂,再次陷入長期分裂的狀態,胡人無暇南侵。東晉以弱勝強,局勢暫時穩定下來。

滅亡

東晉的宗室士族,經常爭權奪利,人民生活相當困苦,以致盜賊四起。淝水之戰後,南方人民暫獲安定,但政治混亂和貪污腐敗的情況,並沒有改善。東晉大臣桓溫死後,其子桓玄晉安帝禪位給他,改國號為楚,史稱「桓楚」;劉裕起兵聲討,殺死桓玄,恢復東晉的統治。但劉裕自己有奪位的野心,終於在420年,廢晉恭帝自立,改國號為宋,史稱「劉宋」。東晉至此正式滅亡。

特色

東晉偏安江南,士族掌權,國君權力旁落,同時各士族之間常為了爭權而北伐,並無單一世族能將司馬氏取而代之,這是政治上特點。

但在另一方面,東晉在文學上卻有一定成就,各類都大盛於東晉。著名的文學家,有謝靈運陶淵明王羲之等人,也流行了駢文。而繪畫書法也有頗傑出的成就,如東晉人顧愷之的畫作,王羲之的書法,都有很高藝術價值。

著名的中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的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背景也發生在東晉時代。

東晉雖非中國史上強盛的時期,卻為文學、藝術極興盛的時代。首都建康成為文化中心,吸引許多東南亞、印度的佛教僧侶及商人前來。338年所鑄造模仿罽賓的佛教模型,為今日所知最早的鎏金銅佛像。中國史上最具影響力的書法家王羲之活躍於此時期。東晉的陶器形式較西晉時期創新。南京富貴山曾挖掘出此時期的墓穴,根據史料記載,此處為東晉皇室墓葬的地點。[3]

注釋

參考文獻

  1. {cite book zh|author=徐俊 |title=中國古代王朝和政權名號探源 | publisher = 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date=2000年11月 |location=湖北武昌 |pages=89-91 |url= |doi= |id= |isbn=7-5622-2277-0}}
  2. 見《十六國春秋》,崔鴻
  3. 藝術與建築索引典—東晉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1-12-19. 於2011 年4 月1 日查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