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校徽

中文名称: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外文名称: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简       称: 国防科技大学

创 办 人  :毛泽东

创办时间 :1953年

类       别 :公立大学

类       型 :军事

属        性 :国家156项重点建设工程(一五计划)

985工程 :(2006年入选)

211工程 :(1996年入选)

双 一 流  :(2017年入选)

主管部门 :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

现任校长:邓小刚

政       委:刘念光

校       训 :厚德博学、强军兴国

校       歌 :《国防科技大学校歌》

地       址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德雅路

院校代码 :91002

知名校友: 陈赓、俞正声、粟戎生、
                   邓小刚、迟万春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简称国防科大,本部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直属的综合性大学。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家156项重点建设工程[1]、中共中央1959年确定的20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位列首批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双一流”A类、军队“2110工程”,是国务院首批批准有权授予硕士及博士学位的院校、全国首批试办研究生院的院校,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学校担负着为全军培养高级科学和工程技术人才与指挥人才、培训军队高级领导干部、从事先进武器装备和国防关键技术研究的重要任务。

学校前身是1953年创建于哈尔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即“哈军工”[2]),陈赓大将任首任院长兼政治委员。军事工程学院创建时,毛泽东亲自为学院颁发《训词》。1970年,学院主体南迁长沙,改名为长沙工学院。1978年,学校在邓小平的直接关怀下改建为国防科学技术大学。1999年,江泽民签署命令组建新的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学校以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防信息学院、西安通信学院、电子工程学院,以及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为基础重建,校本部设在长沙,内设学院位于长沙、南京武汉合肥等地。

学校设有十大学科门类42个本科专业、2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两院院士20人,博士生导师333人,硕士生导师916人。

沿革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的前身是1953年创建于哈尔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军工”,俗称“哈军工”)。军事工程学院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家156项重点工程之一,是中共中央1959年确定的全国20所重点大学之一。从1953年到1966年,军事工程学院仅招生13届,但校友中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达40余人,超过200人被授予将官军衔。“两弹一星”、超级计算机隐形战斗机导弹驱逐舰核动力潜艇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尖端国防工程的大批骨干均来自军事工程学院。另外,许多军事工程学院的校友也活跃于政商界[3]

1952年3月18日,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副总参谋长粟裕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周恩来朱德林彪呈送《关于成立军事工程学院的报告》。经周恩来、朱德、林彪审阅后,1952年3月26日毛泽东批示“同意”。由此“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获得批准创办。

1952年6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周恩来致函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布尔加宁,请苏联按5个系的规模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派遣专家和顾问。1952年7月11日,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签发命令,任命陈赓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院长[4]

1952年,中央军委决定,以西南军区第二高级步兵学校、华东军区军事科学研究室、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的部分干部为基础,筹建军事工程学院。中央军委还决定,建成后的军事工程学院应当为全军各军兵种培养军事科学技术人才,校址设在哈尔滨市,并且要求军事工程学院于1953年9月1日开学。

1952年8月22日,中央军委批准成立了军事工程学院筹备委员会。1952年9月1日在北京市恭俭胡同59号开始办公。筹备委员会由陈赓、徐立行李懋之张衍黄景文胡翔九张述祖任新民沈正功赵子立10人组成,主任委员陈赓,副主任委员徐立行。1952年9月16日,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批准成立了军事工程学院筹备委员会临时党委。陈赓、徐立行、李懋之、张衍、胡翔九、黄景文任临时党委委员,陈赓任临时党委书记。该院成立之后, 先后有三百多位各个专业的苏联专家参与了学院的建设, 至到60年代中苏关系完全破裂。

1952年11月24日,中央军委批准了军事工程学院请调教授的报告。中央军委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下达“为军事工程学院抽调300名助教及1000名学员的指示”。1952年11月26日,军事工程学院向中央军委呈报了校舍建筑初步计划。1952年12月15日,中央军委批准军事工程学院成立建筑委员会。1953年1月30日,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批准成立中共军事工程学院委员会。1953年2月21日,中央军委命令:军事工程学院隶属中央军委各总部直接领导。军事工程学院下设6个部,5个系,22个专科,24个本科生专业。1953年5月13日,苏联顾问团抵达军事工程学院。1953年5月15日,毛泽东批示,军事工程学院每年毕业学员以800人为限。1953年8月26日,毛泽东为军事工程学院成立暨第一期学员开学颁发《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训词》,为军事工程学院题写了《工学》报名。

1953年9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成立暨第一期开学典礼大会举行,副总参谋长张宗逊代表中央军委参加。周恩来、朱德贺龙刘伯承罗荣桓等为学院题词。1953年9月1日后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的建校日。

1960年8月15日,苏联政府撤走在学院工作的全部苏联专家[5]

1961年5月,装甲兵工程系迁往西安,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

1962年6月18日,周恩来第二次视察学院。

1965年5月5日,中央军委决定,军事工程学院划归国防科委建制领导。

哈尔滨工程学院

1965年10月21日,中共中央批准中央军委《关于军事工程学院等三所院校改变管理体制的报告》,决定自1966年1月1日起,三所院校改成地方体制,仍归国防科委领导。其中,军事工程学院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学院”。1965年12月19日,中央军委通知,经周恩来同意,军事工程学院改制可以推迟至1966年4月1日起执行。

1966年4月,被指责为全军四个“不突出政治”的落后单位之一的军事工程学院,被集体转业,退出军队序列,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学院”,仍隶属国防科委。

1966年4月,成立电子计算机系。1966年5月11日,根据中共黑龙江省委部署,哈尔滨工程学院召开“文化大革命”誓师动员大会,成立“文化大革命”领导小组。

长沙工学院

1970年1月29日,国防科委传达国务院、中央军委通知:自2月15日起,哈尔滨工程学院归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机械工业部领导。1970年5月2日,中央军委批复,长沙工程兵学院营房移交国防科委。1970年5月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批复国防科委的报告,同意哈尔滨工程学院营房移交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1970年6月15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哈尔滨工程学院内迁长沙,更名“长沙工学院”,归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领导。

1973年7月3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撤销重庆工业大学,原哈工大的相关专业迁回哈尔滨工业大学;原军工二系调归长沙工学院建制。1973年8月9日,广州军区工作组奉命撤出长沙工学院,长沙工学院工作由长沙工学院临时党委副书记张文峰主持。1974年4月25日,湖南省革命委员会派工宣队进驻长沙工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1972年8月6日,周恩来人民大会堂召开的一次会议上得知哈尔滨工程学院已经分建和内迁,十分惋惜,并提出是否能恢复军事工程学院。1973年,周恩来在中央军委召开的一次专委会上再次提到该问题。1973年,叶剑英在见到刘居英时,也询问为何将哈尔滨工程学院拆散。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1977年3月20日,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学院专业、体制再次调整。院机关设四部一办,下设4个系(不含核武器系)、22个专业、1个研究所、1个工厂。

1977年7月23日,中央军委副主席邓小平在自己家中接见了长沙工学院临时党委负责人张文峰以及主管教学工作的高勇,邓小平说自己在1975年便想在军队搞一所国防科技大学,自高中直接招生(这是针对“文革”期间废除高考、招收仅有初中文化的工农兵学员而言),同意他们上报以长沙工学院为基础、组建国防科技大学的方案。

1978年6月6日,国务院、中央军委下达《关于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的通知》(国发〔1978〕110号文件),决定将长沙工学院改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自1978年10月1日起归属国防科委建制领导,列入军队序列,执行兵团级职权,1978年10月1日正式生效。教职工为现役军人,学生不穿军装不入伍。

1999年6月1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沙炮兵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沙工程兵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沙政治学院并入,组建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成为全军5所综合大学之一,直属中央军委,执行副大军区级职权。

  • 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沙工程兵学院:1950年12月在南京成立华东军区工兵指挥部兼工兵学校,后相继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工兵学校、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学校、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工程兵学校,1969年8月撤销。1978年7月在长沙恢复重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学校。1986年6月更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沙工程兵学院。1999年并入国防科技大学,成为国防科技大学工程兵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2017年,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信息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安通信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为基础重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校本部设在长沙,内设学院位于长沙、南京武汉合肥等地。学校是直属中央军委领导的军队综合性大学。

2017年7月19日,新调整组建的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成立大会暨军队院校、科研机构、训练机构主要领导座谈会在北京八一大楼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授军旗、致训词,出席座谈会并发表讲话。习近平在训词中说,“国防科技大学是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和国防科技自主创新高地。要紧跟世界军事科技发展潮流,适应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要求,抓好通用专业人才和联合作战保障人才培养,加强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努力建设世界一流高等教育院校。”

历任领导

校长
# 陈赓 大将(1952年7月11日—1961年3月16日逝世,军事工程学院院长)
# 刘居英 少将(1961年7月24日—1966年3月,军事工程学院院长;1966年3月—8月撤职,哈尔滨工程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
# 张衍(1978年9月13日—1983年12月,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校长)
# 张良起 少将(1983年12月21日—1990年6月,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校长)
# 陈启智 中将(1990年6月30日—1994年2月,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校长)
# 郭桂蓉 少将(1994年2月—1996年7月,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校长)
# 温熙森 中将(1996年7月—2008年7月,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校长)
# 张育林 中将(2008年7月—2011年6月,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校长)
# 杨学军 中将(2011年6月—2017年7月,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校长)
# 邓小刚 少将(2017年7月—)

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1980年 数理学部 庄逢甘
技术科学部 任新民梁守槃慈云桂
1993年 基础科学部 周兴铭
地学部 文圣常
1995年 化学学部 朱起鹤
2001年 技术科学部 庄逢辰高玉臣
2003年 技术科学部 邢球痕卢柯
数学物理学部 陆埮
2009年 技术科学部 于起峰
2011年 信息科学部 杨学军
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4年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李鸿志
1995年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顾懋祥杨士莪王兴治徐滨士李明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郭桂蓉
1997年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高伯龙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赵伊君陈火旺
1999年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钟山卢锡城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李钊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王泽山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彭先觉
2001年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宫先仪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王哲荣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郑颖人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顾金才
农业、轻纺与环境工程学部 潘德炉
2003年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刘怡昕宋文骢黄瑞松徐玉如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马远良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王景全
2017年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王振国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刘泽金

视频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相关视频

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在哪里
陆军装甲兵学院招生宣传片
哈尔滨工程大学宣传片——校友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