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西海衛星發射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西海衛星發射場又稱東倉里導彈基地,位於朝鮮平安北道鐵山郡東昌里,發射場主要有發射區、試驗區和發射觀察區。朝鮮2012年3月16日宣布衛星發射計劃,於2012年4月在「西海航天中心」發射「光明星-3號」衛星[1]

2019年12月7日下午,朝鮮在西海衛星發射場進行極其重大的試驗。朝鮮國防科學院指出,有重大意義的此次試驗結果將在不久後對再次改變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戰略地位發揮重大作用。

基地簡介

西海衛星發射場,地理坐標為北緯39度39分36秒,東經124度42分20秒,距離中朝邊境僅有不到50km,距離丹東市也只有60km。因其位於朝鮮平安北道鐵山郡東倉里而得名。該基地始建於2000年初。2006年,西方媒體開始報道朝鮮正在西北部地區修建第二個遠程導彈試驗基地。2008年11月,韓國國防部長李相熹在國會作證時稱,東倉里導彈基地建設已完成了80%左右。2009年6月,韓國媒體再次曝光了東倉里發射場的衛星照片。朝鮮在那年4月5日進行了第二次失敗的衛星發射[2]。經過12年斷斷續續的建設,朝鮮終於初步建成了東倉里基地,規模是東海岸的咸鏡北道花台郡舞水端里基地的兩倍,包括一座高10層的火箭、導彈發射塔架,可以發射朝鮮各種遠程彈道導彈運載火箭。面積僅有22萬平方公里的朝鮮半島有3個航天發射場,堪稱地球上航天發射場密度最高的地方。

建築結構

1、發射場主入口。從衛星照片上看,發射場有幾個入口,該入口被認為是主入口。大門兩側有很長的圍牆。門口有供停車檢查的場地。距離發射塔架約2km。

2、從大門進來不遠路兩側有兩組建築。西側是一棟比較大的建築,可能是辦公樓。東側是一組未完工的建築。

3、鐵路專線站台。用於向基地運輸各種物資,包括火箭分段。鐵路線旁是長約280m的站台,貨物從這裡通過卡車或拖車轉運到基地內各處。連接平壤和東倉里基地的鐵路專線於2011年底竣工。

4、火箭總裝測試廠房(按照國內的術語,叫作「技術陣地」),位於鐵路專線站台南側,是基地內最大的建築,周圍有圍牆。在東海岸的舞水端里發射基地也有類似的建築。廠房全長近100m,估計可以同時總裝測試多枚火箭導彈。總裝測試後的火箭、導彈從南側出口被拖車運至發射場。技術陣地的院內出現了一部移動式蝶形天線,可能是用於遙測的。

5、發射指揮所,帶圍牆的建築,院子裡的地面被鋪成了深色。

6、發射陣地。發射塔架高約10層(約40m),比舞水端里的發射架(約30m)高不少。由於銀河二號的長度(約30m)已經達到舞水端里現有發射架的高度上限。如果要發射比銀河二號更長的火箭(比如用於發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的更大的三級液體火箭),只能在東倉里基地發射,或者在舞水端里基地修建更大的發射架。若只是發射洲際導彈則不需要這麼高的發射塔架,世界各國的洲際導彈最多也只有長約30m。

發射架前有長約150m的軌道,可用於放置移動式發射台。發射架底部有排焰道。左上側的水池可能是用於在發射前向排焰道內注水的。

發射塔架高10層,推測為鋼結構建築。與南側的四個燃料、氧化劑貯存、動力廠房有管道相連。

移動發射台下還有一塊平板覆蓋排焰道,在發射前將會被移除。燃料庫旁若干個小罐一字排開,一輛卡車載着燃料罐停在路中間。氧化劑庫旁也有小罐和車輛。

東倉里基地發射塔架的建設從2002年就已開始,歷時10年才完工。

7、發射觀測台,位於發射架射向背面的小山上,距離約1km。選擇的位置既便於觀測,又相對安全。上山的小路尚未完全竣工,門前的空地推測是停車場

8、發射場的最西端的一群建築,可能是發射場官員、科技人員、士兵的生活區,距離發射場核心區較遠。

9、發動機試車台,位於發射場南端,是一座發動機試車台(缺少可移動發射台),有與發射架類似的排焰道。旁邊有兩座類似於發射架旁的矩形建築,推測用於燃料、氧化劑的存貯和供給。據美國政府的情報,2008年5月至6月期間這裡曾進行過遠程導彈用的火箭發動機測試。

10、觀測、遙測設施,位於發射架射向對面的小山頂上。

11、距離發射架很近(約0.5km)的一組建築,推測是建築工人、工程兵臨時辦公、居住的房屋。旁邊還有兩處工程兵駐地。

視頻

西海衛星發射場 相關視頻

美報告:朝正擴建西海衛星發射場
多國記者參觀朝鮮西海衛星發射場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