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光緒 | |||||
---|---|---|---|---|---|
清朝第11位皇帝 | |||||
清德宗景皇帝朝服全身像 | |||||
前任 | 清穆宗載淳(同治帝) | ||||
繼任 | 溥儀(宣統帝) | ||||
首都 | File:Flag of the Qing Dynasty (1862-1889).svg 大清北京 | ||||
皇宮 | 紫禁城 | ||||
年號 | 光緒 | ||||
姓 | 愛新覺羅氏 | ||||
名 | 載湉 | ||||
出生 |
同治十年六月二十八日 1871年8月14日 | ||||
出生地 | 直隸順天府太平湖醇親王府 | ||||
逝世 |
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 Template:Death date(37歲) | ||||
逝世地 | 直隸順天府中南海瀛台涵元殿 | ||||
廟號 | 德宗 | ||||
陵墓 | 清崇陵 | ||||
父親 | 醇賢親王奕譞 | ||||
母親 | 醇賢親王嫡福晉婉貞 | ||||
|
清德宗載湉(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又稱光緒帝,愛新覺羅氏,年號「光緒」。廟號德宗,諡號景皇帝。
光緒帝乃醇賢親王奕譞次子以及道光帝之孫,以三歲沖齡,過繼給咸豐帝,在位三十四年,於1875年2月25日至1908年11月14日在位。他在幼年時由慈安太后及慈禧太后兩宮聽政,歷經甲午戰爭和戊戌變法。
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後,他被慈禧太后禁閉在中南海瀛台。1908年,慈禧死之前一日,光緒帝在中南海瀛台死於砒霜毒[註 1],死後葬於崇陵。他是清朝第十一位皇帝,也是清兵入關以來的第九位皇帝。
目錄
生平經歷
出身
清穆宗同治帝堂弟和表弟。其父為宣宗(道光帝)第七子醇賢親王奕譞,生母那拉氏為慈禧太后之妹。因穆宗(同治帝)為文宗(咸豐帝)獨子,又早死無後,慈禧太后便以和自己血緣最近的載湉,過繼於咸豐帝,登基為帝,名義上繼承咸豐帝而非同治帝的皇位。
兩宮太后垂簾聽政時期
四歲即位,主少國疑,大臣未附,兩宮太后姑允王大臣所請,依《太后垂簾章程》十一條,垂簾聽政。
光緒七年(1881年),慈安太后駕崩,慈禧太后獨自垂簾聽政。
光緒九年(1883年),中法戰爭爆發,翌年簽定《中法新約》。
光緒帝一生受慈禧太后的控制,自小由翁同龢做他的老師,但慈禧太后規定翁同龢只能教孝經,更被李連英監視。[來源請求]朝廷大權在成年(1890年,20歲)後,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
短暫親政
光緒十四年(1888年),光緒帝已十八歲(虛歲),而在達到他這個年齡之前,包括同治帝在內的幼年繼位的清帝均已完成大婚並親政。六月己亥,慈禧太后頒布懿旨,明年正月舉行皇帝大婚典禮。婚禮完成,光緒帝即應親裁大政。壬寅,再頒懿旨,明年二月初三日歸政[1]。慈禧太后選擇自己的侄女亦是光緒帝的表姐葉赫那拉氏為其皇后。
光緒十五年正月丁卯,御史屠仁守請求慈禧太后在歸政後繼續批閱奏摺,被斥「乖謬」。癸酉,清廷如期舉行大婚典禮。此次大婚相比同治帝大婚,花費較少。二月戊寅[2],慈禧太后頌懿旨斥責吳大澂要求尊崇光緒帝的生父醇親王奕譞的請求,並出示醇親王在光緒元年的奏摺,表明醇親王的忠心。己卯,慈禧太后正式歸政,宣告十九歲的光緒帝親政。慈禧太后勉允禮親王領班軍機大臣世鐸等王大臣所請,於皇帝親政後再訓政數年。中外同辭,再三瀝懇,慈禧不得不依據《訓政細則》開始訓政,不需垂簾亦無須議政王引見大臣,其餘細則與《垂簾章程》略同,實際大權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此後,光緒帝逐漸建立了以翁同龢、汪鳴鑾、孫家鼐、文廷式、志銳等為骨幹的帝黨,影響光緒親政後的作為。
甲午戰爭
光緒二十年(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堅決主戰,但光緒指揮不當,加上翁同龢、李鴻章之間內鬥嚴重,導致清朝戰敗,次年在《馬關條約》上簽字用璽。是最後一位統治台灣的清朝君主。
戊戌變法
自甲午戰敗後,光緒帝銳意變法革新,「不做亡國之君」,在慈禧的默許下,於1898年起用康有為、梁啓超等推行新政,並以譚嗣同、楊銳、林旭、劉光第等四軍卿架空原有的軍機大臣,但受到保守派的反對。
戊戌政變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8、9月間,由於變法操之過急,坊間盛傳慈禧太后有以借「天津閱兵」廢弒光緒帝的陰謀。光緒帝懼怕變法失敗,聽信康有為的意見,打算不經過慈禧太后同意,親自提拔候補侍郎袁世凱,以新式陸軍發兵,殺慈禧提拔的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榮祿,圍頤和園(慈禧所居)[註 2]。慈禧得知消息,立刻從頤和園返回紫禁城,發動政變幽禁光緒帝,戊戌變法宣布失敗,軍機處譚嗣同、楊銳、林旭、劉光第四軍卿以及楊深秀、康廣仁等六維新派人士被捕處死,康有為、梁啓超流亡日本,光緒帝被慈禧幽禁在三面環水的南海瀛台,對外則宣布光緒帝生病,由慈禧訓政。從戊戌年(1898年)四月二十三日光緒帝下「明定國是詔」起,到政變發生的八月六日為止(西曆6月11日至9月21日),整個變法維新曆時不過103天,故稱百日維新。
軟禁時期
戊戌政變後,慈禧太后宣布訓政,欲廢除光緒帝。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初,慈禧太后新挑選的大阿哥溥儁入宮,是為己亥建儲,但未獲得各國公使認可。慈禧遂不斷召外國西醫入宮探視「上疾」。
庚子事變
溥儁之父載漪等權貴利用剛剛興起的義和團排洋情緒,招引義和團進京,發生動亂,光緒帝與慈禧太后共同參加決定是否向八國聯軍宣戰的御前會議,光緒表達反對與八國聯軍開戰,但他已沒有親政的權力。[來源請求]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挾光緒帝逃至西安,並殺害珍妃。次年簽定辛丑條約(庚子賠款)後才回北京。此後處境稍有改善,但仍被慈禧軟禁。八國聯軍之後,慈禧太后啟動第三波的政治變革,稱為清末新政(或稱庚子新政)。
死亡
1908年11月14日,光緒帝逝於瀛台,比慈禧早一日駕崩,得年38歲。
清代官方文獻和宮廷檔桉記載光緒帝為病死。但光緒帝在慈禧死前一日晏駕,時間過於巧合,外界對其死因歷來有諸多揣測。許多野史、宮廷回憶錄包括溥儀均指出光緒帝是被人下毒所害,但對兇手的推測各不相同。中華民國成立之後,據光緒帝的御醫透露,皇帝生前的確身體並不非常健康,主因是長時間不見天日、身體欠運動、心情不佳導致飲食不正常,卻也無病重之跡象。1980年,整理崇陵光緒帝遺骨時「未發現外傷及中毒跡象」,結合官方檔桉上的說法,自然病死一說在當時一度成為學術界主流觀點。直到2008年對清西陵光緒遺體的頭髮、遺骨、衣服及墓內外環境樣品進行檢測分析後,認為光緒帝是砒霜中毒死亡[3]。
光緒辭世時尚沒有陵墓,一直到1913年(民國二年)才葬入中國最後一座帝陵——河北易縣清西陵中的崇陵。1938年曾被盜。
兇手之推斷
慈禧說
《崇陵傳信錄》和《清稗類鈔》兩書指出:慈禧太后病危期間,曾猶豫對光緒帝要如何處置,遂以自己不久人世的消息透露給光緒帝知道,惟其近侍回報,帝曾微露喜色,故慈禧決意自己病終前,帝須先於自己命終,以免皇帝有再度親政、否定慈禧生前之佈局的可能[4]。
清室後裔、書法家啟功指出,其曾祖父、時任禮部尚書的溥良曾親眼看到太監從病重的慈禧宮中傳出一個蓋碗,稱「是老佛爺賞給萬歲爺的塌喇」。「塌喇」在滿語中是酸奶之意。此前從未聽說過光緒帝有任何急症大病。送後不久,就由隆裕皇后的太監小德張(張蘭德)向太醫院正堂宣布光緒皇帝駕崩了。隨後樂壽宮才哭聲四起,宣布太后已死。慈禧與光緒素有嫌隙,況且當時慈禧已處於彌留之際,此時派人給軟禁中的皇帝贈食,極不尋常。啟功認為,慈禧可能先於光緒帝病死,但祕不發喪,直到確認光緒帝死亡後才對外公布死訊。
央視主任編輯鍾里滿依檢驗結果及史料記載認為,慈禧自戊戌政變以後就陰謀廢黜及弒害光緒,更擔心光緒會在自己死後復位翻桉,所以才會在病危之時下毒手。[5][4][6]
曾留洋並擔任慈禧的御前女官的裕德齡在其英文版自述《瀛台泣血記》中提出,應是慈禧指使李蓮英下手。
袁世凱說
稱光緒帝為袁世凱所弒者認為,袁負恩反戈,陷光緒帝於萬劫不復,光緒帝在瀛台,「日書『項城』(袁世凱別號「袁項城」)名以志其憤」。袁既知光緒帝對其深惡痛絕,則不能不懼太后死而帝獨生,故加以謀害(見於光緒侄、末帝溥儀所着《我的前半生》及其他)。但鍾里滿認為,當時除了慈禧太后外,並無其他人具備指使人對皇帝下毒的能力。[7]袁世凱亦難以接近光緒帝。
死亡日期
雖然清政府公布的死亡日期是清曆十月二十一日(西曆1908年11月14日),但喻大華認為清政府推遲了光緒帝的死亡日期,光緒帝的起居注史官惲毓鼎在他的《崇陵傳信錄》中回憶,在此前兩天的十月十九日,太監成群結隊地出宮剃頭,並毫不避諱地說皇上駕崩,因為國喪期間,服喪不允許理髮,所以搶在發布之前剃頭。由此看來,朝廷發布的光緒帝死亡時間不準,在溥儀入宮之前光緒就已經死了,慈禧從容布置之後,確信可以掌控全局的時候才向天下公布皇帝已駕崩。[8]日本電報也稱光緒皇帝死於11月12日夜。[9]
家族
后妃
- 孝定景皇后(1868年-1913年):葉赫那拉氏,名靜芬,慈禧太后姪女,光緒帝的表姊,父為桂祥。後稱為宣統帝的兼祧母后,尊為隆裕皇太后。
- 端康皇貴妃(1874年-1924年):瑾妃,他他拉氏,長敘之女。宣統即位後稱為皇考瑾貴妃,清遜國後被尊為端康皇貴妃,為四大太妃之一。諡端康皇貴妃。
- 恪順皇貴妃(1876年-1900年):珍妃,他他拉氏,長敘之女,瑾妃之妹。因其家人多支持維新,在八國聯軍進京時被慈禧太后逼迫投井而死,清遜國後將其祔葬光緒帝的崇陵,追贈為恪順皇貴妃。
嗣子
評價
- 多數主流史學者(梁啓超、楊天石等)認為,光緒帝自清朝歷代皇帝以來,是較能接受新式制度的開明君主。甲午戰爭時主戰,不欲割讓台澎,展現其想保疆衛土的決心。但無奈其一生從未掌握實權,可謂心有餘而力不足。論及維新變法之失敗,亦當歸於改革操之過切,如王照稱光緒帝為瑣事一日罷去六堂官,致懷塔布之妻入宮向太后哭訴。在重大改革中,一百天內製定如此多的諭令,就算慈禧太后沒有最終加以阻撓,以當時清廷內外交困的情實,也難以逆睹預料成敗。唯帝師翁同龢稱光緒幼承孝貞庭訓,近臣惲毓鼎稱某大員入蜀,慈禧唯絮問,而光緒帝不發一語,臨陛見,忽然曰:「西藏事,其要在蜀,勞費心。」及至,果然,而入民國,告同僚:「帝有先見之明」。惲毓鼎對宣統而作《崇陵傳信錄》。
- 光緒帝自親政到戊戌政變,並沒法建立自己的班底,除了師傅翁同龢是自己的親信外,其餘皆是過去慈禧培養的官員,再加上官員任命權與國家大政,皆需要請示慈禧才能定奪,因此光緒帝親政後並沒有太大權力,導致在戊戌變法時,光緒帝想積極培養自己的親信班底,反而遭致朝內的反對,再加上用人不當、操之過急,最後失敗。
- 重用翁同龢、文廷式等人是光緒帝親政最大的失誤。翁同龢雖是光緒帝師傅,但性格過於守舊,得罪不少洋務派,並對慈安、慈禧兩宮太后推動的洋務運動嗤之以鼻。由於光緒帝親政後並沒有自己的班底,只有信任翁同龢,在翁同龢的建議下,光緒帝為了展示自己對慈禧的孝心與希望慈禧不干政,允許其父醇親王奕譞挪用海軍衙門的經費工程挪款修建頤和園。另一方面,翁同龢為刁難李鴻章的北洋艦隊,不惜上奏光緒帝禁止海軍外購軍火(《請停購船械裁減勇營折》),致使海軍失去了申請專項資金用於艦和、武備更新的途徑,導致北洋艦隊無法更新武器,在甲午戰爭全面戰敗。在甲午戰爭的指揮中,光緒帝指揮不當,導致甲午戰爭節節失敗,後期又與慈禧發生指揮上的衝突,等到慈禧接手指揮權時,只剩下與大日本帝國求和一途。
- 戊戌變法聽信康有為的策略,導致原本與慈禧已有默契的光緒帝,開始與慈禧產生摩擦。而康有為在翁同龢被罷官後,取代其位置成為光緒帝最親近的大臣,因康有為誤事,反而讓光緒帝苦吞戊戌變法的敗果。
- 光緒帝親自接見由親近大臣張蔭桓推薦的大日本帝國總理大臣伊藤博文,並接受其提供的改革方針。
- 光緒帝為了擺脫慈禧的控制,急於自己有班底,在戊戌變法中,並沒有看清時局的演變,再加上康有為、梁啓超的激進作法,導致一向默許光緒帝主導戊戌變法的慈禧太后終於忍無可忍,發動政變並囚禁光緒帝。[來源請求]
事蹟
敘述光緒事蹟的書籍,《清史稿·德宗本紀》及清宮檔桉自是第一信史,此外有清末民初惲毓鼎的《崇陵傳信錄》和清室遠支德齡的《瀛台泣血記》等。關於戊戌變法的資料則有梁啓超的《戊戌政變記》和袁世凱的《戊戌日記》。近年來有《走向共和》《戊戌風雲》等影視,亦頗有影響。
定語
- 惲毓鼎(1862-1917)《崇陵傳信錄》
- 「緬維先帝御宇,不為不久。幼而提攜,長而禁制,終於損其天年。無母子之親,無夫婦、昆季之愛,無臣下侍從宴遊暇豫之樂。平世齊民之福,且有勝於一人之尊者。毓鼎侍左右,近且久,天顏戚戚,常若不愉,未嘗一日展容舒氣也。」
相關影視中的扮演者
演員 | 影視作品 | 播出(拍攝)年份 | 備註 |
電視劇 | |||
陳立華 | 末代兒女情 | 1990年 | |
湯鎮業 | 滿清十三皇朝之危城爭霸 | 1990年 | |
楊慶煌 | 戲說慈禧 | 1993年 | |
馮遠征 | 戊戌風雲 | 又名《帝妃愛情》 | |
邱心志 | 日落紫禁城 | ||
武洪武 | 神醫喜來樂 | ||
長纓在手 | |||
孫 義 | 十三格格 | ||
保劍鋒 | 繡娘蘭馨 | 客串 | |
黃海冰 | 甲午陸戰 | ||
歡喜游龍 | |||
歡喜婆婆俏媳婦 | |||
蒲茗藍 | 匯通天下 | ||
花 昆 | 大武生 | ||
郝愛民 | 大清藥王 | ||
張 粟 | 十三格格新傳 | ||
李 棟 | 兩宮皇太后 | ||
胡亞捷 | 北洋水師 | ||
王 坤 | 庚子風雲 | ||
秦 風 | 賽金花 | ||
李光潔 | 走向共和 | 2003年 | |
謝震偉 | 廚子當官 | 2005年 | |
張 默 | 龍非龍鳳非鳳 | 2005年 | |
黃 河 | 德齡公主 | 2006年 | |
金 博 | 一生為奴 | 2006年 | 又名《恭親王傳奇》 |
張頌文 | 亂世豪門 | 2007年 | |
劉冠翔 | 台灣1895 | 2008年 | |
張 博 | 蒼穹之昴 | 2010年 | |
許 凝 | 槍炮侯 | 2011年 | |
大剛 | 神醫喜來樂傳奇 | 2013年 | |
敖嘉年 | 末代御醫 | 2016年 | |
周瑞 | 那年花開月正圓 | 2017年 | |
李浩軒 | 東方有大海 | 2017年 | |
電影 | |||
雷震 | 西太后與珍妃 | 1964年 | |
舒 適 | 清宮秘史 | 1948年(拍攝) | |
狄 龍 | 傾國傾城 | 1975年 | |
瀛台泣血 | 1976年 | ||
楊立新 | 夜盜珍妃墓 | ||
末代皇帝 | |||
郭家銘 | 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戰 |
參考文獻
- ↑ 《清實錄·光緒實錄·卷之二百五十六》光緒十四年。戊子。六月……○己亥。欽奉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皇太后懿旨。前因皇帝甫經親政。決疑定策。不能不遇事提撕。勉允臣工之請。訓政數年。兩年以來。皇帝幾余典學。益臻精進。於軍國大小事務。均能隨時剖決。措置合宜。深宮甚為欣慰。明年正月大婚禮成。應即親裁大政。以慰天下臣民之望。着欽天監於明年二月內、敬謹選擇歸政吉期具奏。現月○諭內閣、朕自沖齡踐阼。仰蒙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皇太后垂簾聽政。豐功偉烈。震古鑠今。宵旰勤劬。數十年如一日。迨十二年六月。今朕親裁大政。猶復曲垂慈愛。特允訓政之請。勞心庶務。又及兩年。茲奉懿旨。於明年二月歸政。朕仰體慈躬敬慎謙抑之本懷。並敬念三十年來。我聖母為天下憂勞況瘁。幾無晷刻可以稍資休息。撫衷循省。感悚交深。茲復特沛溫綸。重申前命。朕敢不祗遵慈訓。於一切幾務、兢兢業業。盡心經理。以冀仰酬我聖母撫育教誨。有加無已之深恩。惟念現在時事孔艱。嗣後仔肩益重。爾中外大小臣工。尤當體朕夙夜祗懼之誠。各矢公忠。共襄治理。朕實有厚望焉。所有歸政屆期。一切應行典禮事宜。着各該衙門敬謹酌議具奏。現月……○壬寅。欽奉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皇太后懿旨。欽天監奏、遵旨選擇吉期。恭候欽定一摺。着於明年二月初三日歸政。現月……
- ↑ 《清實錄·光緒帝實錄·卷之二百六十六》
- ↑ 鍾里滿; 耿左車,李軍等. 國家清史纂修工程重大學術問題研究專項課題成果:清光緒帝死因研究工作報告. 清史研究. 2008, (4): 1–12.
- ↑ 4.0 4.1 光緒皇帝系中毒致死? 港刊指百年疑桉有望解開,中新社2007年12月4日 引用錯誤:無效的
<ref>
標籤;name屬性「中國新聞網」使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 ↑ 百年疑桉破解:光緒死於砒霜中毒. 上海: 新民晚報. 2008年11月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年7月9日).
- ↑ 「戲說」慈禧坐轎車. 新民晚報. 2011年12月27日.
光緒帝在慈禧駕崩的前一日先死去了。一百年來,儘管清宮御醫檔桉證明他是自然病亡,但他被毒死的傳說不脛而走。2008年11月,由四個國家級部門專家組成的研究小組公布了長達五年的研究成果,確認光緒帝死於砒霜中毒。除了慈禧,誰有膽量毒死皇上呢?
- ↑ 中新網:專家追查害死光緒元兇 皇室後裔現場聽 新華網,2008-11-15
- ↑ 《末代皇帝溥儀》二、兩宮駕崩(5)
- ↑ 大韓帝國 皇城新聞 1908年11月15日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6年3月6日,.
- ↑ 《清史稿·本紀二十五·宣統皇帝本紀》:三十四年冬十月壬申,德宗疾大漸,太皇太后命教養宮內。癸酉,德宗崩,奉太皇太后懿旨,入承大統,為嗣皇帝,嗣穆宗,兼承大行皇帝之祧,時年三歲。
外部鏈接
- 孔祥吉:〈光緒帝聯合日本大舉新政外交政策的確立〉.
引用錯誤:使用群組名稱 "註" 的 <ref>
標籤已存在,但查無對應的 <references group="註"/>
標籤,或缺少 </ref>
結束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