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花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十字花科(學名:Brassicaceae,中文名譯自舊稱Cruciferae)為真雙子葉植物十字花目的一科,是植物中最繁盛的科之一。有許多種人類食用的蔬菜出自本科,大約共有338個屬,約3700種,原產自北半球溫帶地區,現已被引種到世界各地。中國原產85屬約360餘種,另引種7屬20餘種。台灣有20屬51種。由於十字花科的種屬繁多,現除了東亞地區原產的種以外,其他的種屬有不少到現在還未有中文譯名,包括不少新擬定的種屬。
形態特徵
一年生、二年生或多年生植物,常具有一種含黑芥子硫苷酸 (Myrosin) 的細胞而產生一種特殊的辛辣氣味,多數是草本,很少呈亞灌木狀。植株具有各式的毛,毛為單毛、分枝毛、星狀毛或腺毛,也有無毛的。根有時膨大成肥厚的塊根。莖直立或鋪散,有時莖短縮,它的形態在本科中變化較大。葉有二型:基生葉呈旋疊狀或蓮座狀;莖生葉通常互生,有柄或無柄,單葉全緣、有齒或分裂,基部有時抱莖或半抱莖,有時呈各式深淺不等的羽狀分裂(如大頭羽狀分裂)或羽狀複葉;通常無托葉。花整齊,兩性,少有退化成單性的;花多數聚集成一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偶有單生的,當花剛開放時,花序近似傘房狀,以後花序軸逐漸伸長而呈總狀花序,每花下無苞或有苞;萼片4片,分離,排成2輪,直立或開展,有時基部呈囊狀;花瓣4片,分離,成十字形排列,花瓣白色、黃色、粉紅色、淡紫色、淡紫紅色或紫色,基部有時具爪,少數種類花瓣退化或缺少,有的花瓣不等大;雄蕊通常6個,也排列成2輪,外輪的2個,具較短的花絲,內輪的4個,具較長的花絲,這種4個長2個短的雄蕊稱為「四強雄蕊」 (taradynamous stamen),有時雄蕊退化至4個或2個,或多至16個,花絲有時成對連合,有時向基部加寬或擴大呈翅狀;在花絲基部常具蜜腺,在短雄蕊基部周圍的,稱「側蜜腺」,在2個長雄蕊基部外圍或中間的,稱「中蜜腺」,有時無中蜜腺;雌蕊1個,子房上位,由於假隔膜的形成,子房2室,少數無假隔膜時,子房1室,每室有胚珠1至多個,排列成1或2行,生在胎座框上,形成側膜胎座,花柱短或缺,柱頭單一或2裂。果實為長角果 (siliqua) 或短角果 (silicula) ,有翅或無翅,有刺或無刺,或有其他附屬物;角果成熟後自下而上成2果瓣開裂,也有成4果瓣開裂的;有的角果成一節一節地橫斷分裂,每節有1個種子,有的種類果實遲裂或不裂;有的果實變為堅果狀;果瓣扁平或突起、或呈舟狀,無脈或有1-3脈;少數頂端具或長或短的喙。種子一般較小,表面光滑或具紋理,邊緣有翅或無翅,有的濕時發粘,無胚乳;子葉與胚根的排列方式,常見的有3種:(1) 子葉緣倚胚根或稱子葉直疊(accumbent);(2) 子葉背倚胚根或稱子葉橫 (incumbent) ;(3) 子葉對摺(conduplicate) 。
果實為角果(有長角果和短角果),種子較小,無胚乳,表面光滑或有紋飾,邊緣有時具翅。本科是一個單類型花粉的科。花粉粒一般具3溝,圓球形至近長球形;最長軸常為20~30微米,有時超過50微米。外層厚於內層,一般網狀,單(或雙)棒。有時具2溝,4溝皺,6皺,偶有不規則的花粉。染色體基數x=4~19。約 375屬3200種,廣布全球,主要分布北溫帶,地中海區域較多。中國產 95屬425種,124變種和9變型,中國各地均有分布,以西南、西北、東北山區和丘陵地帶為多,平原和沿海地區較少。其中半脊薺屬、蛇頭薺屬、寬框薺屬、穴絲芥屬、堇葉芥屬、連蕊芥屬、陰山薺屬為中國的特有屬。
本科有經濟價值的許多蔬菜和油料作物(油菜), 少數供藥用、觀賞和作飼料。
識別特徵
植株具辛辣味。十字形花冠,四強雄蕊,角果,側膜胎座,具假隔膜。
分類
生物分類
雙子葉植物綱,五椏果亞綱,白花菜目(Brassicales)的一個大科,共338屬,3,710種。一年、二年或多年生草本,很少呈亞灌木狀。基生葉蓮座狀,莖生葉互生,無托葉,單葉或羽狀分裂。花兩性,整齊;萼片4,分離,排成2輪;花瓣4,分離,有白、黃、粉紅、淡紫、紫各色,排列呈十字形,上部開展,下部呈爪;雄蕊通常6,4長2短,稱四強雄蕊,少數更多或更少,在花絲基部常具蜜腺;雌蕊1,子房上位,由2心皮組成,常有假隔膜分成2室,少數無假隔膜,則為1室,每室有胚珠1至多數,生於側膜胚座上,排列成1或2行。果實為長角果或短角果
,成熟時由下向上開裂或不裂,少數角果頂端具或長或短的喙。角果,種子有黏質外層,受濕則膨脹。
本科很多種具有重要經濟價值,並已為人類大量改變及引種歸化。
代表植物
該科主產蔬菜和油料作物,如蕓薹屬、蘿蔔屬等;藥用植物如菘藍屬、蔊菜屬、糖芥屬等;觀賞植物如桂竹香屬、紫羅蘭屬、諸葛菜屬等;其他有經濟用途的屬還有薺屬、獨荇菜屬、菥蓂屬(遏藍菜屬)等;本科植物中也有很多是蜜源植物。
該科最重要的是芥屬(Brassica),約40種,皆產於舊大陸,包括甘藍、芥菜及油菜類。甘藍的一種──B. oleracea有許多園藝變種,如花莖甘藍、湯菜、甘藍、花椰菜、羽衣甘藍及球莖甘藍等。另有瑞典蕪菁(B. napobrassica)及蕪菁(B. rapa)。芸苔(B. napus)屬油菜植物,葉子可做沙拉及牛飼料,種子可餵鳥及榨成菜籽油。白菜有北京白菜(B. pekinensis,即大白菜)、中國白菜(B. chinensis,即小白菜)兩種。芥菜(B. juncea)的種子是調味品芥末的原料。B. campestris(有時被認為是蕪菁)、白芥(B. hirta)和芥菜都可榨油。黑芥(B. nigra)的種子以前是芥末的另一原料,原產歐亞,已在北美歸化成為廣泛分布的雜草。蘿蔔(Raphanus sativus)是一種常見根菜,其變種鼠尾蘿蔔(R. sativus variety caudatus)的角果長而可食。壞血病草(Cochlearia officinalis,即藥用辣根菜、藥用岩芥)原產北美溫帶,為治療壞血病的藥物原料。葉帶有柏油味,可做沙拉。辣根(Armoracia lapathifolia)是一種歐洲藥草,其長硬的根可制辛辣調味料。羽葉播娘蒿(Descurainia pinnata)是廣布於北美的一年生雜草,葉羽狀,花黃色到白色。
該科的觀賞植物包括岩生庭薺(岩生庭薺屬〔Aurinia〕)、香雪球(香雪球屬〔Lobularia〕)、屈曲花(屈曲花屬〔Iberis〕)、緞花(緞花屬〔Lunaria〕)、含生草(含生草屬〔Anastatica〕)、紫羅蘭(紫羅蘭屬〔Matthiola〕)、牆頭花(桂竹香屬〔Cheiranthus〕)等變種。紫芥菜(Aubrieta deltoidea)是普遍栽培的岩石庭園花卉或沿邊花卉。
十字花科的代表種有
獨行菜,一或二年生草木,產於中國東北、華北、西北和西藏等地;生在路旁、溝邊和雜草地上。歐、亞兩洲也有分布。全草及種子供藥用,種子作葶藶子用,主治水腫、咳喘,有利尿、祛痰的作用;全草清熱利尿。
菘藍,二年生草本,原產中國,有栽培。根和葉供藥用,根藥名板藍根,葉藥名大青葉,清熱解毒,主治多種炎症、流感,供工業用油。葉含菘藍苷;植物有芥苷、新芥苷及氧化酶等;根含芥子苷、靛紅、B-谷甾醇等。
菥蓂,一年生草本,中國普遍分布,生於荒地或田野。亞、歐及非洲北部均有分布。全草和種子供藥用,全草可清熱解毒,消腫排膿;種子利肝明目;嫩苗和中益菊,也可作野菜;種子含油量28~34%,工業用油。種子含芥子苷、芥子油、卵磷脂、硫氰酸烯丙脂、肌球蛋白等,全草含黑芥子苷、維生素C等。
薺,一或二年生草本,分布於溫帶地區,中國普遍分布。嫩株作蔬菜食用;帶花全草及根供藥用,清熱涼血、止血、降壓、利尿、消炎;根治結膜炎。全草含布枯苷、膽鹼、多種氨基酸、肌醇、生物鹼等。
葶藶,一年生草本,廣布於亞、歐、美三洲。在中國東北、華北、西北、江蘇、浙江、湖北、四川等地分布;生于山坡、田邊、路旁草地。種子油供工業用。種子含脂肪油、白芥子苷和芥子鹼。
蔊菜,一年生草本,廣布於中國各地;印度、越南、菲律賓也有分布。生于山坡、路旁、田野。全草藥名江剪刀草,有止咳、平喘、解毒之效,主治慢性氣管炎、肝炎等症;外用可治瘡毒。全草含蔊菜素、蔊菜酰胺等。
紫羅蘭,兩年或多年生草本,原產歐洲南部。中國大城市常有引種,栽於庭園花壇或溫室中,花美麗,供觀賞。用播種繁殖。
桂竹香,兩年或多年生草本,原產歐洲南部。中國各地有栽培,供庭園觀賞用。種子油供工業用;花供藥用,有瀉下通經之效。花含槲皮素和異鼠李素;種子含牆花苷。
糖芥,一或二年生草本,產中國東北、華北、江蘇、陝西、四川等地;蒙古、蘇聯均有分布。生于山坡、田邊、荒地。全草及種子有健脾胃和消食之效;主治心悸、浮腫、消化不良;種子清血熱、鎮咳、強心。全草含強心苷;種子含糖芥苷。
1、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var.oleifera DC.
2、青菜Brassica chinensisl (小青菜,小白菜)
3、羽衣甘藍Brassica oleracea var. acephala DC. f. tricolor Hort.
4、大白菜B. pekinensis Rupr.
5、甘藍B.oleracea L.var.capitata L.(包菜)
6、花椰菜(菜花) B. oleracea var. botrytis L. 和西蘭花
7、擘藍B. caulrapa Pasq.和榨菜B. juncea var. tamida Tsen et Lee
8、蘿蔔Raphanus sativusl.
9、諸葛菜Orychophragmus violaceus (L.) O.E.Schul
10、菥蓂(遏藍菜) Thlaspi arvense L.
11、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 (L.) Webb
12、擬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L.) Heyn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