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造纸术」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22 次修訂)
行 1: 行 1:
'''造纸术''' 相传是由中国[[东汉]]时代的[[ 蔡伦]](63年—121年)所改良,但是也有考古证据说明, 造纸术 早就存在,蔡伦只是改进造纸术的重要发展者,使造纸的成功率更高,成本更低。造纸术被称为[[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之一,是促使人类文化转播的重要大发明。
+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
| style="background: #FFB6C1" align= center| '''<big> 造纸术</big> '''
 +
|-
 +
| [[File: 造纸术.jpg|300px|缩略图|居中|[http://dingyue.ws.126.net/9GB0oB7spoGeFCfJABLh8TumVpa30Rj4npuF5YrocWp0q1541464513864.jpeg 原图链接][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DVTRGA020523UIBK.html 来自网易号 的图片]]]
 +
|-
 +
| style="background: #CDCDCD" align= center|
 +
|-
 +
| align= light|
  
东汉的许慎在他编写 国第一部字典《说 解字》里提到“纸”从“糸”。纸的发明、发展及传播也是经过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造纸术 的发明对于人类文明的传播有巨大的作用,它使得文明的传播速度更便捷、传播成本更低,它促使了纸质书的出现,所以说这是一项极其伟大的发明。
+
''' 中文 名称''' :  造纸术
  
[[File:造纸术.jpg|有框|右|<big>造纸术</big>[http://dingyue.ws.126.net/9GB0oB7spoGeFCfJABLh8TumVpa30Rj4npuF5YrocWp0q1541464513864.jpeg 原图链接][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DVTRGA020523UIBK.html 来自网易号 的图片]]]
+
'''外 文名称''' :  papermaking technology
文名称  造纸术
 
  
  外文名称  papermaking technology
+
'''改&nbsp;进&nbsp;人&nbsp;'''   : 蔡伦
  
  改进人     蔡伦
+
'''古代原料''' : 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
  
古代 原料  树皮 麻头及敝布 鱼网等
+
''' 古代 工艺''' : 挫、捣
  
 古代 工艺   挫、捣、炒、烘
+
'''地&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位'''  : 中国 古代 四大发明之一
  
  地位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
'''发源时期''' : 东汉时期
 +
|}
  
  发源时期    东汉 时期
+
'''造纸术'''相传是由中国[[东汉]]时代的[[蔡伦]](63年—121年)所改良,但是也有考古证据说明,造纸术早就存在,[[蔡伦]]只是改进造纸术的重要发展者,使造纸的成功率更高,成本更低。造纸术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促使人类文化转播的重要大发明。
 +
 
 +
 东汉 的许慎在他编写中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里提到“纸”从“糸”。纸的发明、发展及传播也是经过了一个曲折的过程。造纸术的发明对于人类文明的传播有巨大的作用,它使得文明的传播速度更便捷、传播成本更低,它促使了纸质书的出现,所以说这是一项极其伟大的发明。
  
 
==发展历史==
 
==发展历史==
行 43: 行 53:
  
 
====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
 +
 +
[[File:造纸术工艺流程.jpg|300px|缩略图|右|[http://img.xianjichina.com/editer/20151110/313aa9ae17911fd08e529465f75232df.jpeg 原图链接][http://www.8791.org/%E9%80%A0%E7%BA%B8%E6%9C%AF%E7%9A%84%E5%8F%91%E6%98%8E%E8%BF%87%E7%A8%8B%E7%AE%80%E7%AC%94%E7%94%BB/ 来自居外 的图片]]]
  
 
 直到东汉和帝时期,经过了蔡伦的改进,形成了一套较为定型的造纸工艺流程,其过程大致可归纳为四个步骤:
 
 直到东汉和帝时期,经过了蔡伦的改进,形成了一套较为定型的造纸工艺流程,其过程大致可归纳为四个步骤:
行 69: 行 81:
  
 
====技术改进====
 
====技术改进====
 +
 +
[[File:造纸术技术改进.jpg|300px|缩略图|右|[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76303957084&di=0569cac21235284c93eed60c95f56379&imgtype=0&src=http%3A%2F%2Fimg.redocn.com%2Fsheji%2F20180731%2Fzhongguogudaisidafamingzaozhishutongfudiao_9584013.jpg.285.jpg 原图链接][http://pic.sogou.com/pics?ie=utf8&p=40230504&interV=kKIOkrELjb8TkKIKmbELjboLmLkElbYTkKIMkrELjbkRmLkEk78TkKILkbGNIjXlEkOILqIPjepHwL4Qj+lHzrGIOzzgLEqXQ6IPjf19z+FNj+h5yupNj+lHzrHjMz+PLEDmK6IPjf19z/19z6RLzO1H1qR7zOM=_1675855522&query=%E9%80%A0%E7%BA%B8%E6%9C%AF%E6%8A%80%E6%9C%AF%E6%94%B9%E8%BF%9B& 来自江苏知识网 的图片]]]
  
 
 公元105年改进造纸后,造纸术就从[[河南]]向经济文化发达的其它地区传播。蔡伦被封到[[陕西]][[洋县]]为[[龙亭侯]],造纸术就传到汉中地区并逐渐传向[[四川]]。据蔡伦家乡[[湖南]][[耒阳]]的民间传说,蔡伦生前也向家乡传授过造纸术。东汉末年山东造纸也比较发达,出过东莱县(今掖县)的造纸能手左伯。
 
 公元105年改进造纸后,造纸术就从[[河南]]向经济文化发达的其它地区传播。蔡伦被封到[[陕西]][[洋县]]为[[龙亭侯]],造纸术就传到汉中地区并逐渐传向[[四川]]。据蔡伦家乡[[湖南]][[耒阳]]的民间传说,蔡伦生前也向家乡传授过造纸术。东汉末年山东造纸也比较发达,出过东莱县(今掖县)的造纸能手左伯。
行 102: 行 116:
 
 造纸术首先传入与我国毗邻的[[朝鲜]]和[[越南]]随后传到了[[日本]]。在蔡伦改进造纸术后不久,朝鲜和越南就有了纸张。朝鲜半岛各国先后都学会了造纸的技术。纸浆主要由大麻、藤条、竹子、麦杆中的纤维提取。
 
 造纸术首先传入与我国毗邻的[[朝鲜]]和[[越南]]随后传到了[[日本]]。在蔡伦改进造纸术后不久,朝鲜和越南就有了纸张。朝鲜半岛各国先后都学会了造纸的技术。纸浆主要由大麻、藤条、竹子、麦杆中的纤维提取。
  
 大约公元四世纪末,百济在中国人的帮助下学会了造纸,不久[[高丽]]、[[新罗]]也掌握了造纸技术。此后高丽造纸的技术不断提高,到了唐宋时,高丽的皮纸反向中国出口。西晋时,越南人也掌握了造纸技术。公元610年,朝鲜和尚昙征渡海到日本,把造纸术献给日本摄政王圣德太子,圣德太子下令推广全国,后来日本人民称他为纸神。
+
 大约公元四世纪末,百济在中国人的帮助下学会了造纸,不久[[高丽]]、[[新罗]]也掌握了造纸技术。此后[[ 高丽]] 造纸的技术不断提高,到了唐宋时,高丽的皮纸反向中国出口。西晋时,越南人也掌握了造纸技术。公元610年,朝鲜和[[ 尚昙]] 征渡海到日本,把造纸术献给[[ 日本摄政王]] 圣德太子,[[ 圣德太子]] 下令推广全国,后来日本人民称他为纸神。
  
 中国的造纸技术也传播到了中亚的一些国家,并从此通过贸易传播到达了印度。
+
 中国的造纸技术也传播到了[[ 中亚]] 的一些国家,并从此通过贸易传播到达了[[ 印度]]
  
 
===阿拉伯人===
 
===阿拉伯人===
  
 造纸术被误传为经过怛罗斯之战<ref>[http://lishi.xuexila.com/lishizhishi/2489.html 怛罗斯之战],学习啦</ref>西传。实际根据杜佑《经行记》的记载,被俘的工匠里没有造纸工匠。近几年有乌兹别克斯坦学者在研究中指出,在怛罗斯之战之前,造纸术就以和平的方式通过拔汉那首府浩罕传往撒马尔罕。10世纪造纸技术传到了叙利亚的大马士革、埃及的开罗和摩洛哥。在造纸术的流传中,阿拉伯人的传播功劳不可忽视。
+
 造纸术被误传为经过[[ 怛罗斯之战]]<ref>[http://lishi.xuexila.com/lishizhishi/2489.html 怛罗斯之战],学习啦</ref>西传。实际根据杜佑《经行记》的记载,被俘的工匠里没有[[ 造纸工匠]] 。近几年有[[ 乌兹别克斯坦]] 学者在研究中指出,在[[ 怛罗斯]] 之战之前,造纸术就以和平的方式通过[[ 拔汉那]] 首府[[ 浩罕]] 传往[[ 撒马尔罕]] 。10世纪造纸技术传到了[[ 叙利亚]] [[ 大马士革]] [[ 埃及]] [[ 开罗]] [[ 摩洛哥]] 。在造纸术的流传中,[[ 阿拉伯]] 人的传播功劳不可忽视。
  
 
====传入欧洲====
 
====传入欧洲====
  
 通过阿拉伯人了解造纸技术的,最早接触纸和造纸技术的欧洲国家是一度为阿拉伯人,摩尔人统治的西班牙。公元1150年,阿拉伯人在西班牙的萨狄瓦,建立了欧洲第一个造纸场。
+
 通过阿拉伯人了解造纸技术的,最早接触纸和造纸技术的[[ 欧洲]] 国家是一度为阿拉伯人,[[ 摩尔]] 人统治的[[ 西班牙]] 。公元1150年,阿拉伯人在西班牙的[[ 萨狄瓦]] ,建立了欧洲第一个造纸场。
  
 公元1276年意大利的第一家造纸场在蒙地法罗建成,生产麻纸。法国于公元1348年,在巴黎东南的特鲁瓦附近建立造纸场。此后又建立几家造纸场,这样法国不仅国内纸张供应充分,而且还向德国出口。
+
 公元1276年[[ 意大利]] 的第一家造纸场在[[ 蒙地法罗]] 建成,生产麻纸。法国于公元1348年,在[[ 巴黎]] 东南的[[ 特鲁瓦]] 附近建立造纸场。此后又建立几家造纸场,这样[[ 法国]] 不仅国内纸张供应充分,而且还向[[ 德国]] 出口。
  
 德国是14世纪才有自己的造纸场。英国因为与欧洲大陆有一海之隔,造纸技术传入比较晚,15世纪才有了自己的造纸厂。
+
 德国是14世纪才有自己的造纸场。[[ 英国]] 因为与[[ 欧洲大陆]] 有一海之隔,造纸技术传入比较晚,15世纪才有了自己的造纸厂。
  
典1573 年建立了最早的造纸厂,丹麦于1635年开始造纸,1690年建于奥斯陆的造纸厂是挪威最早的纸厂。到了17世纪欧洲各主要国家都有了自己的造纸业。
+
[[ 典]]1573 年建立了最早的造纸厂,[[ 丹麦]] 于1635年开始造纸,1690年建于[[ 奥斯陆]] 的造纸厂是[[ 挪威]] 最早的纸厂。到了17世纪欧洲各主要国家都有了自己的造纸业。
  
 
====传入美洲====
 
====传入美洲====
  
西班牙人移居墨西哥后,最先在美洲大陆建立了造纸厂,墨西哥造纸始于1575年。
+
[[ 西班牙]] 人移居墨西哥后,最先在[[ 美洲大陆]] 建立了造纸厂,墨西哥造纸始于1575年。
  
美国在独立之前,于1690年在费城附近建立了第一家造纸厂。到19世纪中国的造纸术已传遍五洲各国。
+
[[ 美国]] 在独立之前,于1690年在[[ 费城]] 附近建立了第一家造纸厂。到19世纪中国的造纸术已传遍[[ 五洲]] 各国。
  
 为了解决欧洲纸张质量低劣的问题,法国财政大臣杜尔阁曾希望利用驻北京的耶稣会教士刺探中国的造纸技术。乾隆年间,供职于清廷的法国画师、耶稣会教士蒋友仁将中国的造纸技术画成图寄回了巴黎,中国先进的造纸技术才在欧洲广泛传播开来。
+
 为了解决欧洲纸张质量低劣的问题,法国财政大臣[[ 杜尔阁]] 曾希望利用驻北京的[[ 耶稣会教]] 士刺探中国的造纸技术。[[ 乾隆]] 年间,供职于清廷的[[ 法国]] 画师、耶稣会教士[[ 蒋友仁]] 将中国的造纸技术画成图寄回了巴黎,中国先进的造纸技术才在欧洲广泛传播开来。
  
1797年,法国人尼古拉斯·路易斯·罗伯特成功地发明了用机器造纸的方法,从蔡伦时代起中国人持续领先近2000年的造纸术终于被欧洲人超越<ref>[http://www.szsnzyyf.com/zixunxinwen/xingyexinwen/179.html 机器时代造纸的兴起到石头纸一],咨询新闻,发表时间:2018-06-13 12:10:00</ref>。
+
1797年,法国人[[ 尼古拉斯·路易斯·罗伯特]] 成功地发明了用[[ 机器造纸]] 的方法,从蔡伦时代起中国人持续领先近2000年的造纸术终于被欧洲人超越<ref>[http://www.szsnzyyf.com/zixunxinwen/xingyexinwen/179.html 机器时代造纸的兴起到石头纸一],咨询新闻,发表时间:2018-06-13 12:10:00</ref>。
  
 
==考古发现==
 
==考古发现==
  
 从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来看,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西汉初年。最早出土的西汉古纸是1933年在新疆罗布淖尔古烽燧亭中发现的,年代不晚于公元前49年。
+
 从迄今为止的[[ 考古]] 发现来看,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西汉初年。最早出土的西汉古纸是1933年在[[ 新疆]][[ 罗布淖尔古烽燧亭]] 中发现的,年代不晚于公元前49年。
  
1957年5月在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出土的古纸经过科学分析鉴定,为西汉麻纸,年代不晚于公元前118年。1973年在甘肃居延肩水金关发现了不晚于公元前52年的两块麻纸,暗黄色,质地较粗糙。
+
1957年5月在[[ 陕西省]][[ 西安市]][[ 灞桥]] 出土的古纸经过科学分析鉴定,为[[ 西汉麻纸]] ,年代不晚于公元前118年。1973年在[[ 甘肃]][[ 居延肩水金关]] 发现了不晚于公元前52年的两块麻纸,暗黄色,质地较粗糙。
  
1978年在陕西扶风中延村出土了西汉宣帝时期(公元前73~49 年)的三张麻纸;1979年在甘肃敦煌县马圈湾西汉烽燧遗址出土了五件八片西汉麻纸。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西汉文帝时期(公元前179~ 前141年)的纸质地图残片,表明了当时的纸可供写绘之用。从上述西汉出土的纸的质量来看,西汉初年的造纸技术已基本成熟。
+
1978年在陕西[[ 扶风]][[ 中延村]] 出土了西汉宣帝时期(公元前73 ~49 年)的三张麻纸;1979年在[[ 甘肃敦煌县]][[ 马圈湾]][[ 西汉烽燧遗址]] 出土了五件八片西汉麻纸。1986年[[ 甘肃天水放马滩]] 出土的西汉文帝时期(公元前179 年~ 前141年)的纸质地图残片,表明了当时的纸可供写绘之用。从上述西汉出土的纸的质量来看,西汉初年的造纸技术已基本成熟。
  
 
==历史意义==
 
==历史意义==
行 142: 行 156:
 
 造纸术的发明和推广,对于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产生深刻的影响,对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
 
 造纸术的发明和推广,对于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产生深刻的影响,对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
  
 针对企图否定蔡伦是造纸术发明人,1990年8月18日至22日在比利时马尔梅迪举行的国际造纸历史协会第20届代表大会一致认定,蔡伦是造纸术的伟大发明家,中国是造纸术的发明国。据洛阳市地方史志编委会石建厚同志考证。位于洛阳汉魏故城近郊的缑氏(今本魏书注:“纸氏”作“缑氏”,马涧河流经缑氏那一段河流古时为“造纸河”,沿岸原有“造纸河碑刻”,借已失损。)
+
 针对企图否定蔡伦是造纸术发明人,1990年8月18日至22日在[[ 比利时]][[ 马尔梅迪]] 举行的[[ 国际造纸历史协会第20届代表大会]] 一致认定,[[ 蔡伦]] [[ 造纸术的伟大发明家]] ,中国是造纸术的发明国。据[[ 洛阳市]][[ 地方史志编委会]][[ 石建厚]] 同志考证。位于[[ 洛阳汉魏故城]] 近郊的[[ 缑氏]](今本魏书注:“纸氏”作“缑氏”,[[ 马涧河流]] 经缑氏那一段河流古时为“造纸河”,沿岸原有“[[ 造纸河碑刻]] ”,借已失损。)
  
 总之,造纸术就是沿着唐朝—阿拉伯—欧洲这个路线传播的。
+
 总之,造纸术就是沿着唐朝 —阿拉伯 —欧洲这个路线传播的。
  
 造纸术——尤其是东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又称“蔡侯纸”),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它便于携带,取材广泛不拘泥,推动了中国、阿拉伯、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化发展。
+
 造纸术——尤其是东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又称“蔡侯纸”),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它便于携带,取材广泛不拘泥,推动了[[ 中国]] [[ 阿拉伯]] [[ 欧洲]] 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化发展。
  
 有了文字之后,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个很好的载体。古代埃及人利用尼罗河的纸草来记述历史;在古代的欧洲,人们还长时间地利用动物的皮比如羊皮来书写文字;而中国,在造纸术发明以前,甲骨、竹简和绢帛是古代用来供书写、记载的材料。但是甲骨、竹简都比较笨重,秦始皇一天光阅读奏章,就要整整一车;绢帛虽然轻便,但是成本非常昂贵,也不适于书写。到了汉代,由于西汉的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甲骨和竹简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了,从而促使了书写工具的改进——纸被发明出来了。造纸是一项重要的化学工艺,纸的发明是中国在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上,所做出的一项十分宝贵的贡献,是中国史上的一项重大的成就,对中国历史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
 有了文字之后,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个很好的载体。[[ 古代埃及]] 人利用[[ 尼罗河]] [[ 纸草]] 来记述历史;在古代的欧洲,人们还长时间地利用动物的皮比如羊皮来书写文字;而中国,在造纸术发明以前,[[ 甲骨]] [[ 竹简]] [[ 绢帛]] 是古代用来供书写、记载的材料。但是甲骨、竹简都比较笨重,[[ 秦始皇]] 一天光阅读[[ 奏章]] ,就要整整一车;绢帛虽然轻便,但是成本非常昂贵,也不适于书写。到了汉代,由于西汉的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甲骨和竹简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了,从而促使了书写工具的改进——纸被发明出来了。造纸是一项重要的化学工艺,纸的发明是中国在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上,所做出的一项十分宝贵的贡献,是中国史上的一项重大的成就,对中国历史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造纸影响==
 
==造纸影响==
  
中国丝也传进了印度。最早的记录是在印度的古书中找到的。在印度政治家、哲学家考底利耶(Kautilya)的《政事论》(又译《治国安邦术》)一书中有cinapatta一字,意思就是“中国的成捆的丝”。
+
[[ 中国丝]] 也传进了印度。最早的记录是在印度的古书中找到的。在印度[[ 政治家]] 、哲学家[[ 考底利耶]](Kautilya)的《政事论》(又译《治国安邦术》)一书中有cinapatta一字,意思就是“中国的成捆的丝”。
  
 考底利耶据说生于公元前四世纪,是孔雀王朝(古印度摩揭陀国的王朝,建于公元前321年,约公元前187年为巽加王朝所取代)月扩大王的侍臣。这说明,最晚在公元前四世纪,中国丝便已输入印度。另外,从梵文的许多字中也可看出,古代印度人民对蚕丝的认识要比希腊人和罗马人准确得多,因为他们知道丝是虫子吐的,丝是茧(旧n)抽成的。
+
 考底利耶据说生于公元前四世纪,是[[ 孔雀王朝]](古印度[[ 摩揭陀国]] 的王朝,建于公元前321年,约公元前187年为[[ 巽加王朝]] 所取代)[[ 月扩大王]] 的侍臣。这说明,最晚在公元前四世纪,中国丝便已输入印度。另外,从梵文的许多字中也可看出,古代印度人民对蚕丝的认识要比[[ 希腊]] 人和[[ 罗马]] 人准确得多,因为他们知道丝是[[ 虫子]] 吐的,丝是[[ ]](旧n)抽成的。
  
 在丝传人印度之前,古代印度人民的衣料只有棉衣、羊毛、鹿皮等。印度古代可能有野蚕丝,但一直到唐代,丝还很少被采用。中国丝的传入给古代印度人民增添了新的衣服材料。到了宋代,靠近两国通商口岸一带的印度人,已经可以穿丝制衣服了。当然,古代中国输入印度的不只是丝织品,而且也有生丝,印度人再把生丝染色加工织成绫、罗。锦、绢。印度绸薄如蝉翼,精美异常。
+
 在丝传人印度之前,古代印度人民的衣料只有[[ 棉衣]] [[ 羊毛]] [[ 鹿皮]] 等。印度古代可能有野蚕丝,但一直到唐代,丝还很少被采用。中国丝的传入给古代印度人民增添了新的衣服材料。到了宋代,靠近两国通商口岸一带的印度人,已经可以穿丝制衣服了。当然,古代中国输入印度的不只是丝织品,而且也有[[ 生丝]] ,印度人再把生丝染色加工织成[[ ]] [[ ]] [[ ]] [[ ]] 。印度绸薄如蝉翼,精美异常。
  
 除了丝之外,古代中国传入印度且对印度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的还有纸和造纸术。在古代印度,书写材料有时用木板和竹片,更多的是用烨树皮和贝叶。在梵文古典著作里常会见到“白桦树皮”这个字,最初是书写材料的意思,中国纸输入后,人们便用这个字来称呼纸,可见桦树皮应用之广;贝叶是一种棕榈树叶,大而且长,古代印度人在树叶上面写字、抄经。过去一般认为,12世纪,纸张才由伊斯兰教徒带到南亚的印度,然而实际情况并不尽然。既然蔡伦造纸术改革之后不久,纸张就大量传入西域、中亚,采用纸张书写的也不限于汉人,那么东汉至南北朝时期,因传播佛教而频繁活动于此地的印度人,或与印度有关之中亚民族,必会接触和使用纸张,因为纸张远比当地传统书写工具树皮、树叶优越。
+
 除了丝之外,古代中国传入印度且对印度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的还有纸和造纸术。在古代印度,书写材料有时用[[ 木板]] [[ 竹片]] ,更多的是用[[ 烨树皮]] [[ 贝叶]] 。在梵文古典著作里常会见到“[[ 白桦树皮]] ”这个字,最初是书写材料的意思,中国纸输入后,人们便用这个字来称呼纸,可见桦树皮应用之广;[[ 贝叶]] 是一种[[ 棕榈树叶]] ,大而且长,古代印度人在[[ 树叶]] 上面[[ 写字]] [[ 抄经]] 。过去一般认为,12世纪,纸张才由[[ 伊斯兰教徒]] 带到南亚的印度,然而实际情况并不尽然。既然蔡伦造纸术改革之后不久,纸张就大量传入西域、中亚,采用纸张书写的也不限于汉人,那么东汉至南北朝时期,因传播佛教而频繁活动于此地的印度人,或与印度有关之中亚民族,必会接触和使用纸张,因为纸张远比当地传统书写工具树皮、树叶优越。
  
 
==造纸方法==
 
==造纸方法==
行 164: 行 178:
 
===古代步骤===
 
===古代步骤===
  
 明朝造纸术有五个主要的步骤 。从图中可知当时中国的造纸业已经相当成熟,每道工序的专家各司其职,并且已开发出一些造纸专用的工具
+
 明朝造纸术有五个主要的步骤。
  
1.斩竹漂塘:砍下竹子置于水塘浸泡,使纤维充分吸水。可以再加上树皮、麻头、和旧鱼网等植物原料捣碎。
+
1.[[ 斩竹漂塘]] :砍下竹子置于[[ 水塘浸泡]] ,使纤维充分吸水。可以再加上树皮、麻头、和旧鱼网等植物原料捣碎。
  
2.煮楻足火:把碎料煮烂,使纤维分散,直到煮成纸浆 。图中可见大锅中的碎料用大石压住,有助于完全煮烂
+
2.[[ 煮楻足火]] :把碎料煮烂,使纤维分散,直到煮成[[ 纸浆]]
  
3.荡料入帘:待纸浆冷却,再使用平板式的竹帘把纸浆捞起,过滤水分,成为纸膜。此一步骤要有纯熟的技巧,才能捞出厚薄适中、分布均匀的纸膜。  
+
3.[[ 荡料入帘]] :待纸浆冷却,再使用平板式的竹帘把纸浆捞起,过滤水分,成为[[ 纸膜]] 。此一步骤要有纯熟的技巧,才能捞出厚薄适中、分布均匀的纸膜。  
  
4.覆帘压纸:捞好的纸膜一张张叠好,用木板压紧,上置重石,将水压出。  
+
4.[[ 覆帘压纸]] :捞好的纸膜一张张叠好,用木板压紧,上置重石,将水压出。  
  
5.透火焙干:把压到半干的纸膜贴在炉火边上烘干,揭下即为成品。
+
5.[[ 透火焙干]] :把压到半干的纸膜贴在炉火边上烘干,揭下即为成品。
  
 
===现代流程===
 
===现代流程===
  
 现今科技一日千里,现代制纸工序已经机械化了。
+
 现今科技一日千里,现代制纸工序已经[[ 机械化]] 了。
  
磨木纸浆(Groundwood Pulp) 利用机械碾磨力以取得木材纤维,又称为机械纸浆(mechanical pulp),主要可再分为一般机械浆、精制机械浆、热磨机械浆等。
+
[[ 磨木纸浆]] (Groundwood Pulp) 利用机械碾磨力以取得[[ 木材纤维]] ,又称为[[ 机械纸浆]] (mechanical pulp),主要可再分为一般机械浆、[[ 精制机械浆]] [[ 热磨机械浆]] 等。
  
化学纸浆(Chemical Pulp) 利用化学法将纤维与木质素分开以取得木材纤维,主要可再分为苏打浆、亚硫酸盐浆、硫酸盐浆等。
+
[[ 化学纸浆]] (Chemical Pulp) 利用化学法将纤维与木质素分开以取得木材纤维,主要可再分为[[ 苏打浆]] [[ 亚硫酸盐浆]] [[ 硫酸盐浆]] 等。
  
半化学纸浆(Semichemical Pulp) 结合机械法与化学法之制浆方式,可再分为中性半化学浆、冷苏打浆、化学机械浆等。
+
[[ 半化学纸浆]] (Semichemical Pulp) 结合机械法与化学法之制浆方式,可再分为[[ 中性半化学浆]] [[ 冷苏打浆]] [[ 化学机械浆]] 等。
  
 
===方法的改进===
 
===方法的改进===
  
 西汉初年,政治稳定,思想文化十分活跃,对传播工具的需求旺盛,纸作为新的书写材料应运而生。许慎著《说文解字》,成书于公元100年。谈到“纸”的来源。
+
 西汉初年,政治稳定,思想文化十分活跃,对传播工具的需求旺盛,纸作为新的书写材料应运而生。[[ 许慎]] 著《说文解字》,成书于公元100年。谈到“纸”的来源。
  
 他说:“‘纸’从系旁,也就是‘丝’旁”。这句话是说见当时的纸主要是用绢丝类物品制成,与一般意义上的纸是完全不同的。
+
 他说:“‘纸’从系旁,也就是‘丝’旁”。这句话是说见当时的纸主要是用[[ 绢丝]] 类物品制成,与一般意义上的纸是完全不同的。
  
 许慎认为纸是丝絮在水中经打击而留在床席上的薄片。这种薄片可能是最原始的“纸”,有人把这种“纸”称为“赫蹄”。这可能是纸发明的一个前奏,关于这种“纸”的记载,可以追溯到西汉成帝元延元年(公元前12年)。
+
 许慎认为纸是[[ 丝絮]] 在水中经打击而留在[[ 床席]] 上的[[ 薄片]] 。这种薄片可能是最原始的“纸”,有人把这种“纸”称为“[[ 赫蹄]] ”。这可能是纸发明的一个前奏,关于这种“纸”的记载,可以追溯到西汉成帝元延元年(公元前12年)。
  
 《汉书·赵皇后传》中记录了成帝妃曹伟能生皇子,遭皇后赵飞燕姐妹的迫害,她们送给曹伟能的毒药就是用“赫蹄”纸包裹,“纸”上写:“告伟能,努力饮此药!不可复入,汝自知之!”。由此推测纸可能与丝有一定关系。
+
 《汉书·赵皇后传》中记录了成帝妃[[ 曹伟能]] 生皇子,遭皇后[[ 赵飞燕]] 姐妹的迫害,她们送给曹伟能的毒药就是用“赫蹄”纸包裹,“纸”上写:“告伟能,努力饮此药!不可复入,汝自知之!”。由此推测纸可能与丝有一定关系。
  
 
 蔡伦认真总结了前人的经验,他认为扩大造纸原料的来源,改进造纸技术,提高纸张质量,就可以使纸张为大家接受。蔡伦首先使用树皮造纸,树皮是比麻类丰富得多的原料,这可以使纸的产量大幅度的提高。
 
 蔡伦认真总结了前人的经验,他认为扩大造纸原料的来源,改进造纸技术,提高纸张质量,就可以使纸张为大家接受。蔡伦首先使用树皮造纸,树皮是比麻类丰富得多的原料,这可以使纸的产量大幅度的提高。
  
树皮中所含的木素、果胶、蛋白质远比麻类高,因此树皮的脱胶、制浆要比麻类难度大。这就促使蔡伦改进造纸的技术。西汉时利用石灰水制浆,东汉时改用草木灰水制浆,草木灰水有较大的碱性,有利于提高纸浆的质量。
+
[[ 树皮]] 中所含的[[ 木素]] [[ 果胶]] [[ 蛋白质]] 远比麻类高,因此树皮的脱胶、制浆要比麻类难度大。这就促使蔡伦改进造纸的技术。西汉时利用[[ 石灰水]] 制浆,东汉时改用[[ 草木灰水]] 制浆,草木灰水有较大的碱性,有利于提高纸浆的质量。
  
 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把他在尚方制造出来的一批优质纸张献给汉和帝刘肇,汉和帝很称赞他的才能,马上通令天下采用。这样,蔡伦的造纸方法很快传遍各地。
+
 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把他在尚方制造出来的一批优质纸张献给汉和帝[[ 刘肇]] ,汉和帝很称赞他的才能,马上通令天下采用。这样,蔡伦的造纸方法很快传遍各地。
  
 
 “汉代造纸工艺流程图”形象地再现了两汉时期的造纸术,将麻头、破布等原料经水浸、切碎、洗涤、蒸煮、漂洗、舂捣、加水配成悬浮的浆液、捞取纸浆、干燥后即成为纸张。
 
 “汉代造纸工艺流程图”形象地再现了两汉时期的造纸术,将麻头、破布等原料经水浸、切碎、洗涤、蒸煮、漂洗、舂捣、加水配成悬浮的浆液、捞取纸浆、干燥后即成为纸张。
  
 史书记载:汉和帝曾到缑氏巡视过,有可能是参观这里的造纸作坊和纸庄(现分前纸庄和后纸庄,位于洛阳汉魏故城东约2000米,面临洛河)很可能是汉代造纸作坊所在地。这两个地方,附近有造纸需要的优越的地理环境,有比较丰富的造纸资源(如麻、楮林等)。
+
 史书记载:[[ 汉和帝]] 曾到[[ 缑氏]] 巡视过,有可能是参观这里的造纸作坊和[[ 纸庄]](现分[[ 前纸庄]] [[ 后纸庄]] ,位于洛阳汉魏故城东约2000米,面临[[ 洛河]])很可能是汉代造纸作坊所在地。这两个地方,附近有造纸需要的优越的地理环境,有比较丰富的造纸资源(如[[ ]] [[ 楮林]] 等)。
  
 蔡伦献纸之后,造纸技术和纸张广为流传。东汉末年,东莱人左伯也是一位造纸能手。他造的纸,比蔡侯纸更为白洁细腻。赵歧著的《三辅决录》中,提到左伯的纸、张艺的笔、韦诞的墨,说它们都是名贵的书写工具。笔、墨和纸并列,说明纸已是当时常用的书写材料。纸成为竹简、木牍、缣帛的有力竞争者,到了三、四世纪就基本上取代了简帛,成为唯一的书写材料,这就有力地促进了科学文化的发展
+
 蔡伦献纸之后,造纸技术和纸张广为流传。[[ 东汉末年]] [[ 东莱]] [[ 左伯]] 也是一位造纸能手。他造的纸,比蔡侯纸更为白洁细腻。[[ 赵歧]] 著的《三辅决录》中,提到左伯的[[ ]] [[ 张艺]] [[ ]] [[ 韦诞]] [[ ]] ,说它们都是名贵的书写工具。笔、墨和纸并列,说明纸已是当时常用的书写材料。纸成为竹简、[[ 木牍]] [[ 缣帛]] 的有力竞争者,到了三、四世纪就基本上取代了简帛,成为唯一的书写材料,这就有力地促进了科学文化的发展。
 
 
===古代造纸===
 
 
 
以竹纸为例,《天工开物》中指出:在芒种前后登山砍竹,截断五七尺长,在塘水中浸沤一百天,加工捶洗以后,脱去粗壳和青皮。再用上好石灰化汁涂浆,放在楻桶中蒸煮八昼夜,歇火一日,取出竹料用清水漂洗,更用柴灰(草木灰水)浆过,再入釜上蒸煮,用灰水淋下,这样十多天,自然臭烂。取出入臼,舂成泥面状,再制浆造 纸。这些记载,和后来的民间土法造竹纸过程大体相同
 
  
 
===现代造纸===
 
===现代造纸===
  
 现代的造纸程序可分为制浆、调制、抄造、加 工XX 等主要步骤:
+
 现代的造纸程序可分为[[ 制浆]] [[ 调制]] [[ 抄造]] [[ 工]]XX 等主要步骤:
  
1.制浆---- 调制---- 抄造(a.纸料的筛选、b.网部、c.压榨部、d.干燥部、e.压 光f .卷纸、g.裁切、选别、包装)
+
1.制浆 —— 调制 —— 抄造(a.[[ 纸料]] [[ 筛选]] 、b.[[ 网部]] 、c.[[ 压榨部]] 、d.[[ 干燥部]] 、e.[[ 光]]f .[[ 卷纸]] 、g.[[ 裁切]] [[ 选别]] [[ 包装]]
  
 
 制浆为造纸的第一步,一般将木材转变成纸浆的方法有机械制浆法、化学制浆法和半化学制浆法等三种。
 
 制浆为造纸的第一步,一般将木材转变成纸浆的方法有机械制浆法、化学制浆法和半化学制浆法等三种。
行 222: 行 232:
 
2.调制
 
2.调制
  
 纸料的调制为造纸的另一重点,纸张完成后的强度、色调、印刷性的优劣、纸张保存期限的长短直接与它有关。
+
 纸料的调制为造纸的另一重点,纸张完成后的[[ 强度]] [[ 色调]] 、印刷性的优劣、纸张[[ 保存期限]] 的长短直接与它有关。
 
 
一般常见的调制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三步骤: a. 散浆  b.打浆 c.加胶与充填
 
  
 +
一般常见的调制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三步骤: a. [[散浆]]  b.[[打浆]] c.[[加胶]]与[[充填]]
 +
 
3.抄造:
 
3.抄造:
  
 抄纸部门的主要工作为将稀的纸料,使其均匀的交织和脱水,再经干燥、压光、卷纸、裁切、选别、包装,故一般常见之流程如下:
+
 抄纸部门的主要工作为将稀的纸料,使其均匀的[[ 交织]] [[ 脱水]] ,再经[[ 干燥]] 、压光、卷纸、裁切、选别、包装,故一般常见之流程如下:
  
 
a.纸料的筛选
 
a.纸料的筛选
  
 将调制过的纸料再稀释成较低的浓度,并借着筛选设备,再次的筛除杂物及未解离纤维束,以保持品质及保护设备。
+
 将调制过的纸料再稀释成较低的[[ 浓度]] ,并借着筛选设备,再次的筛除杂物及未解离纤维束,以保持品质及保护设备。
  
 
b.网部
 
b.网部
  
 使纸料从头箱流出在循环的铜丝网或塑料网上并均匀的分布和交织。
+
 使纸料从头箱流出在循环的[[ 铜丝网]] [[ 塑料网]] 上并均匀的分布和交织。
  
 
c.压榨部
 
c.压榨部
  
 将网面移开的湿纸引到一附有毛布的二个滚辘间,藉滚辘的压挤和毛布的吸水作用,将湿纸作进一步的脱水,并使纸质较紧密,以改善纸面,增加强度。
+
 将网面移开的湿纸引到一附有[[ 毛布]] 的二个[[ 滚辘]] 间,藉滚辘的[[ 压挤]] 和毛布的吸水作用,将湿纸作进一步的脱水,并使纸质较紧密,以改善纸面,增加强度。
  
 
d.干燥部
 
d.干燥部
  
 由于经过压榨后的湿纸,其含水量仍高达52-70%,此时已无法再利用机械力来压除水分,故改让湿纸经过许多个内通热蒸气的圆筒表面使纸干燥。
+
 由于经过压榨后的湿纸,其含水量仍高达52-70%,此时已无法再利用机械力来压除水分,故改让湿纸经过许多个内通[[ 热蒸气]] 的圆筒表面使纸干燥。
  
 
e.压光
 
e.压光
行 252: 行 262:
 
g.裁切、选别、包装
 
g.裁切、选别、包装
  
 取前面已卷成筒状的纸卷多支,用裁纸机裁成一张张的纸,再经人工或机械的选别,剔除有破损或污点的纸张,最后将每五百张包成一包(通常叫做一令)。
+
 取前面已卷成筒状的纸卷多支,用裁纸机裁成一张张的纸,再经人工或机械的选别,剔除有破损或污点的纸张,最后将每五百张包成一包(通常叫做[[ 一令]] )。
  
 造纸的木材锯成合适的呎吋后即进行去皮的工序,将原木放入大型滚筒内,滚筒转动时原木互相磨擦而去除树皮,脱落的树皮会用作锅炉的燃料,去皮后的原木会被切割成1.5到2吋,厚度0.25吋的方形木片,软木(Softwood)片及硬木(hardwood)片因物理特性不同而需分开处理。
+
 造纸的木材锯成合适的呎吋后即进行去皮的工序,将原木放入大型[[ 滚筒]] 内,滚筒转动时原木互相磨擦而去除树皮,脱落的树皮会用作[[ 锅炉]] 的燃料,去皮后的原木会被切割成1.5到2吋,厚度0.25吋的方形木片,软木(Softwood)片及硬木(hardwood)片因物理特性不同而需分开处理。
  
 木材由细小的细胞膜质纤维(cellulose fibers)以称为木质素(lignin)的胶状物质黏合组成,制造纸浆时利用化学物蒸煮木片分解木质素从而而将纤维分离。将木片放入称为蒸煮器(digesters)的巨大容器内,其功能类似厨房用的压力锅(pressure cooker),木片及化学物在加压下蒸煮1.5到4小时直至成为湿软如燕麦片的混合物,分离后的纤维可悬浮于水上。混合物经清洗以去除剩余的化学物和分解的木质素及漂白至合适的白度(whiteness)。从这里纸浆要通过一系列精炼机(refiners),将纸浆内的纤维壁上线状元素松閞令表层粗糙,纤维互相缠着成为张状。接着加上染料(dyes)及其他添加剂使成品的纸张拥有所需的特性。
+
 木材由细小的[[ 细胞膜质纤维]] (cellulose fibers)以称为[[ 木质素]] (lignin)的[[ 胶状物质]] 黏合组成,制造纸浆时利用化学物蒸煮木片分解木质素从而而将纤维分离。将木片放入称为[[ 蒸煮器]] (digesters)的巨大容器内,其功能类似厨房用的[[ 压力锅]] (pressure cooker),木片及化学物在加压下蒸煮1.5到4小时直至成为湿软如燕麦片的混合物,分离后的纤维可悬浮于水上。混合物经清洗以去除剩余的[[ 化学物]] 和分解的木质素及[[ 漂白]] 至合适的白度(whiteness)。从这里纸浆要通过一系列[[ 精炼机]] (refiners),将纸浆内的纤维壁上线状元素松閞令表层粗糙,纤维互相缠着成为张状。接着加上染料(dyes)及其他添加剂使成品的纸张拥有所需的特性。
  
 纸浆以二十份水对一份纤维的比例加水,通过造纸机的成形布或网(forming fabric or wire),纸浆的纤维互相交织而形成纸张及除去大部分水份。以每分钟3,000呎的高速前进,纸张再通过一系列的吸水布及蒸汽加热称为烘干机(dryers)的滚轴,清除纸张内留存的水份。纸张再经一个涂布工序在纸张两面添加淀粉溶液,淀粉使纸张表面平滑及将来用于印刷时油墨不会化开,由于涂布过程带来水份,纸张需重复先前的烘干程序。烘干后的纸张再通过沉重而光滑的滚轴进行磨光令表面更加光滑,纸张在后方收集卷成大纸卷,再分割成合适阔度的小纸卷,部分原卷包装出货,而部分再加工切成合适呎吋的平张才包装出货。
+
 纸浆以二十份水对一份纤维的比例加水,通过造纸机的成形布或网(forming fabric or wire),纸浆的纤维互相交织而形成纸张及除去大部分水份。以每分钟3,000呎的高速前进,纸张再通过一系列的吸水布及蒸汽加热称为烘干机(dryers)的滚轴,清除纸张内留存的水份。纸张再经一个涂布工序在纸张两面添加[[ 淀粉溶液]] ,淀粉使纸张表面平滑及将来用于印刷时[[ 油墨]] 不会化开,由于涂布过程带来水份,纸张需重复先前的烘干程序。烘干后的纸张再通过沉重而光滑的滚轴进行磨光令表面更加光滑,纸张在后方收集卷成大纸卷,再分割成合适阔度的小纸卷,部分原卷包装出货,而部分再加工切成合适呎吋的平张才包装出货。
  
 
==流程介绍==
 
==流程介绍==
  
1.水力碎浆机:浆板在水力碎浆机内受到撕裂和相互摩擦作用,从而实现纸浆碎解的目的。
+
1.[[ 水力碎浆机]] :浆板在水力碎浆机内受到撕裂和相互摩擦作用,从而实现纸浆碎解的目的。
  
2.打浆: 打浆使纤维产生变形、润胀、压溃切断和细纤维化等作用。通过打浆,可以改变纤维的形态,使纸浆获得某些特性(如机械强度、物理性能),以保证抄成的纸和纸板能取得预期的质量要求。 净化: 净化的目的在于去除纸料中相对大的杂质,如金属屑、煤渣等。净化设备的原理是利用密度差来选分杂质。常用设备:锥形除渣机。
+
2.[[ 打浆]] : 打浆使纤维产生变形、润胀、压溃切断和细纤维化等作用。通过打浆,可以改变纤维的形态,使纸浆获得某些特性(如机械强度、物理性能),以保证抄成的纸和纸板能取得预期的质量要求。[[ 净化]] : 净化的目的在于去除纸料中相对大的杂质,如金属屑、煤渣等。净化设备的原理是利用[[ 密度差]] 来选分杂质。常用设备:[[ 锥形除渣机]]
  
3.筛选: 目的在于去除纸料中相对密度小而体积大的杂质,如浆团、纤维束、草屑等。
+
3.[[ 筛选]] : 目的在于去除纸料中相对密度小而体积大的杂质,如[[ 浆团]] [[ 纤维束]] [[ 草屑]] 等。
  
4.常用设备:压力筛。
+
4.常用设备:[[ 压力筛]]
  
5.流浆箱: 流浆箱是现代纸机的关键部位。其结构和性能对纸页的形成和纸张的质量具有决定形作用。
+
5.[[ 流浆箱]] : 流浆箱是现代纸机的关键部位。其结构和性能对纸页的形成和纸张的质量具有决定形作用。
  
 
===其主要任务===
 
===其主要任务===
  
 能有效的分散纤维。高湍动流浆箱能产生高强度微湍动,可有效的分散纤维,防止纤维沉淀和在絮聚,可有效的提高纸页的强度。
+
 能有效的分散纤维。[[ 高湍动流浆箱]] 能产生高强度[[ 微湍动]] ,可有效的分散纤维,防止[[ 纤维沉淀]] 和在絮聚,可有效的提高纸页的强度。
  
 
 沿纸机横向均匀的分布纸料。(决定纸幅的横向定量分布)
 
 沿纸机横向均匀的分布纸料。(决定纸幅的横向定量分布)
行 280: 行 290:
 
 喷浆稳定,确保浆速与网速相协调。(决定纸幅的纵向定量分布)
 
 喷浆稳定,确保浆速与网速相协调。(决定纸幅的纵向定量分布)
  
网部:纸浆在网部脱水成形。上网纸浆浓度 为0.1~1.2%,出伏辊时纸页干度度为15~25%,成形纸干度为90~95%。由此可见,网部脱水量占总脱水量的90%以上。
+
[[ 网部]] :纸浆在网部脱水成形。上网纸浆浓度 为0.1 ~1.2%,[[ 出伏辊]] 时纸页干度度为15 ~25%,成形纸干度为90 ~95%。由此可见,网部脱水量占总脱水量的90%以上。
  
压榨部: 利用机械压榨作用进一步脱水提高纸幅干度。同时增加纸的紧度及纸的强度,改善纸的表面性质(如平滑度)。机械压榨脱水在经济上是比较合算的。纸机压榨部多提高1%干度。烘缸部蒸汽消耗量减少5%。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压榨部应尽可能低脱掉水分。采用新式复合压榨,湿纸页出压榨部的干度可达48~50%。
+
[[ 压榨部]] : 利用机械压榨作用进一步脱水提高纸幅干度。同时增加纸的紧度及纸的强度,改善纸的表面性质(如平滑度)。机械压榨脱水在经济上是比较合算的。纸机压榨部多提高1%干度。[[ 烘缸部]] 蒸汽消耗量减少5%。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压榨部应尽可能低脱掉水分。采用[[ 新式复合压榨]] ,湿纸页出压榨部的干度可达48 ~50%。
  
 
===烘干部的作用===
 
===烘干部的作用===
  
1. 继压榨部后脱出湿纸的水分,使成纸干度提高到92~95%。
+
1. 继压榨部后脱出湿纸的水分,使成[[ 纸干度]] 提高到92 ~95%。
  
2. 提高纸的强度。
+
2. 提高纸的[[ 强度]]
  
3. 增加纸的平滑度。
+
3. 增加纸的[[ 平滑度]]
  
4. 完成纸的施胶。
+
4. 完成纸的[[ 施胶]]
  
压光: 压光机用以提高纸的平滑度、光泽度和厚度均匀性。
+
[[ 压光]] : 压光机用以提高纸的平滑度、光泽度和厚度均匀性。
  
取卷: 将出压光机的纸在线卷成卷筒。
+
[[ 取卷]] : 将出压光机的纸在线卷成卷筒。
  
复卷: 卷纸机上卷成的卷筒两边不齐,而且纸幅太宽,必须纵切复卷成卷筒纸或横切成平板纸。
+
[[ 复卷]] : 卷纸机上卷成的卷筒两边不齐,而且纸幅太宽,必须纵切复卷成卷筒纸或横切成平板纸。
  
包装: 用定量不小于120g/平方米的包装纸卷到卷筒纸上,形成外包装。
+
[[ 包装]] : 用定量不小于120g/平方米的包装纸卷到卷筒纸上,形成外包装。
  
 
==其他关联研究==
 
==其他关联研究==
  
 民族学者凌纯声先生曾在1963年的著作中推论,蔡伦改良造纸技法的创新源流,可能受有东亚树皮布文化的影响。蔡伦将古代造丝纸(汉人本身传统)和造树皮布纸的两种工艺整合起来,以造丝纸工艺的制纸工法,结合造树皮布纸工艺的材料学知识,从动物性材料(蚕丝)改为转用植物纤维(渔网、木料)来造纸,遂得到便宜、好用的“真纸”[3] ,然而此说并没有直接文献能证明蔡伦是参考树皮布的依据,且诸多假设已与现今考古获得西汉可书写的麻纸不符合。
+
 民族学者[[ 凌纯声]] 先生曾在1963年的著作中推论,蔡伦改良造纸技法的创新源流,可能受有[[ 东亚树皮布]] 文化的影响。蔡伦将古代造[[ 丝纸]](汉人本身传统)和[[ 造树皮布纸]] 的两种工艺整合起来,以造丝纸工艺的制纸工法,结合造树皮布纸工艺的材料学知识,从[[ 动物性材料]](蚕丝)改为转用[[ 植物纤维]](渔网、木料)来造纸,遂得到便宜、好用的“[[ 真纸]] ”,然而此说并没有直接文献能证明蔡伦是参考树皮布的依据,且诸多假设已与现今考古获得西汉可书写的麻纸不符合。
 +
 
 +
==视频==
 +
 
 +
===<center>造纸术相关视频</center>===
 +
 
 +
<center>【造纸工坊】纸的发展历程</center>
 +
 
 +
<center>{{#iDisplay:q0859onsmom|650|480|qq}}</center>
 +
 
 +
<center>灞桥纸是什么时期的纸</center>
 +
 
 +
<center>{{#iDisplay:t3012oqrh4u|650|480|qq}}</center>
 +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Category:460 化學工程]]
 
 
[[Category:470 製造總論]]
 
[[Category:470 製造總論]]

於 2020年1月15日 (三) 11:45 的最新修訂

造紙術

中文名稱 : 造紙術

外文名稱 : papermaking technology

改 進 人  : 蔡倫

古代原料 : 樹皮、麻頭及敝布、魚網等

古代工藝 : 挫、搗、炒、烘

地       位 :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

發源時期 : 東漢時期

造紙術相傳是由中國東漢時代的蔡倫(63年—121年)所改良,但是也有考古證據說明,造紙術早就存在,蔡倫只是改進造紙術的重要發展者,使造紙的成功率更高,成本更低。造紙術被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是促使人類文化轉播的重要大發明。

東漢的許慎在他編寫中國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里提到「紙」從「糸」。紙的發明、發展及傳播也是經過了一個曲折的過程。造紙術的發明對於人類文明的傳播有巨大的作用,它使得文明的傳播速度更便捷、傳播成本更低,它促使了紙質書的出現,所以說這是一項極其偉大的發明。

發展歷史

改進造紙術

東漢元興元年(105年)蔡倫改進了造紙術。

他用樹皮麻頭敝布魚網等原料,經過挫、搗、抄、烘等工藝製造的,是現代紙的淵源。這種紙,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質量也提高了,逐漸普遍使用。為紀念蔡倫的功績,後人把這種紙叫做「蔡侯紙」。

紙的發展史

紙是中國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紙是用以書寫印刷繪畫包裝等的片狀纖維製品。一般由經過製漿處理的植物纖維的水懸浮液,在網上交錯的組合,初步脫水,再經壓縮烘乾而成。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紙的國家。

根據考古發現,西漢時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8年),中國已經有了麻質纖維紙。質地粗糙,且數量少,成本高,不普及。

遠古以來,中國勞動人民就已經懂得養蠶繅絲

秦漢之際以次繭作絲綿的手工業十分普及。這種處理次繭的方法稱為漂絮法,操作時的基本要點包括,反覆捶打,以搗碎蠶衣。這一技術後來發展成為造紙中的打漿。此外,中國古代常用石灰水草木灰水為絲麻脫膠,這種技術也給造紙中為植物纖維脫膠以啟示。紙張就是藉助這些技術發展起來的。

歷史上關於漢代的造紙技術的文獻資料很少,因此難以了解其完整、詳細的工藝流程。後人雖有推測,也只能作為參考之用。總體來看,造紙技術環節眾多,因此必然有一個發展和演進的過程,絕非一人之功。它是中國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

發明初期

在造紙術發明的初期,造紙原料主要是樹皮破布。當時的破布主要是麻纖維,品種主要是苧麻[1]大麻。據稱,我國的棉是在東漢初期,與佛教同時由印度傳入,後期用於紡織。當時所用的樹皮主要是檀木構皮(即楮皮)。最遲在公元前2世紀時的西漢初年,紙已在中國問世。最初的紙是用麻皮纖維或麻類織物製造成的,由於造紙術尚處於初期階段,工藝簡陋,所造出的紙張質地粗糙,夾帶着較多未鬆散開的纖維束,表面不平滑,還不適宜於書寫,一般只用於包裝

工藝流程

直到東漢和帝時期,經過了蔡倫的改進,形成了一套較為定型的造紙工藝流程,其過程大致可歸納為四個步驟:

第一是原料的分離,就是用漚浸蒸煮的方法讓原料在鹼液中脫膠,並分散成纖維狀;

第二是打漿,就是用切割和捶搗的方法切斷纖維,並使纖維帚化,而成為紙漿

第三是抄造,即把紙漿滲水製成漿液,然後用撈紙器(篾席撈漿,使紙漿在撈紙器上交織成薄片狀的濕紙

第四是乾燥,即把濕紙曬乾或晾乾,揭下就成為紙張。

漢代以後,雖然工藝不斷完善和成熟,但這四個步驟基本上沒有變化,即使在現代,在濕法造紙生產中,其生產工藝與中國古代造紙法仍沒有根本區別。

技術發展

造紙技術的發展主要體現兩個方面:在原料方面,魏晉南北朝時已經開始利用桑皮藤皮造紙。

原料方面

到了隋朝、五代時期,檀皮麥杆稻杆等也都已作為造紙原料,先後被利用,從而為造紙頁的發展提供了豐富而充足的原料來源。

其中,唐朝利用竹子為原料製成的竹紙,標誌着造紙技術取得了重大的突破。竹子的纖維硬、脆、易斷,技術處理比較困難,用竹子造紙的成功,表明中國古代的造紙技術已經達到相當成熟的程度。

唐時,在造紙過程中加、加塗粉灑金染色等加工技術相繼問世,為生產各種各樣的工藝用紙奠定了技術基礎。生產出來的紙張質量越來越高,品種越來越多,從唐代到清代,中國生產的用紙,除了一般的紙張外,還有各種彩色的臘箋冷金[2]錯金羅紋泥金銀加繪砑紙等名貴紙張,以及各種宣紙壁紙花紙等。使紙張成為人們文化生活和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紙的發明、發展也是經過了一個曲折的過程。

技術改進

公元105年改進造紙後,造紙術就從河南向經濟文化發達的其它地區傳播。蔡倫被封到陝西洋縣龍亭侯,造紙術就傳到漢中地區並逐漸傳向四川。據蔡倫家鄉湖南耒陽的民間傳說,蔡倫生前也向家鄉傳授過造紙術。東漢末年山東造紙也比較發達,出過東萊縣(今掖縣)的造紙能手左伯。

公元二世紀造紙術在我國各地推廣以後,紙就成了和縑帛[3]、簡 牘的有力的競爭者。

公元三到四世紀,紙已經基本取代了、簡而成為我國唯一的書寫材料,有力地促進了我國科學文化的傳播和發展。

公元三到六世紀的魏晉南北朝時期,我國造紙術不斷革新。在原料方面,除原有的麻、外,又擴展到用桑皮、藤皮造紙。在設備方面,繼承了西漢的抄紙技術,出現了更多的活動簾床紙模,用一個活動的竹簾放在框架上,可以反覆撈出成千上萬張濕紙,提高了工效。

在加工製造技術上,加強了鹼液蒸煮舂搗,改進了紙的質量,出現了色紙塗布紙填料紙等加工紙。

敦煌石室新疆沙磧出土的這一時期所造出的古紙來看,紙質纖維交結勻細,外觀潔白,表面平滑,可謂「妍妙輝光」。公元六世紀的賈思勰還在《齊民要術》中,專門有兩篇記載了造紙原料楮皮的處理和染黃紙的技術。同時,造紙術傳到我國近鄰朝鮮越南,這是造紙術外傳的開始。

公元六——十世紀的隋唐五代時期,我國除麻紙紙楮皮桑皮紙藤紙外,還出現了檀皮紙瑞香皮紙稻麥稈紙和新式的竹紙。在南方產竹地區,竹材資源豐富,因此竹紙得到迅速發展。關於竹紙的起源,先前有人認為開始於晉代,但是缺乏足夠的文獻和實物證據。從技術上看,竹紙應該在皮紙技術獲得相當發展以後,才能出現,因為竹料是莖稈纖維,比較堅硬,不容易處理,在晉代不太可能出現竹紙。竹紙應該起源於唐以後,而在唐宋之際有比較大的發展。歐洲要到十八世紀才有竹紙。

這一時期的產紙地區遍及南北各地。雕版印刷術發明於唐朝,並在唐朝中後期開始普遍使用,因此興起了印書業,這就促進了造紙業的發展,紙的產量、質量都有提高,價格也不斷下降,各種紙製品普及於民間日常生活中。名貴的紙中有唐代的「硬黃」、五代的 「澄心堂紙」等,還有水紋紙和各種藝術加工紙。唐代的繪畫藝術作品已經有不少紙本的,正反映出造紙技術的提高。

在公元十到十八世紀的宋元和明清時期,楮紙、桑皮紙等皮紙和竹紙特別盛行,消耗量也特別大。造紙用的竹簾多用細密竹條,這就要求紙的打漿度必須相當高,而造出的紙也必然很細密勻稱。先前唐代用澱粉糊劑施膠劑,兼有填料和降低纖維下沉槽底的作用。

到宋代以後多用植物粘液做「紙藥」,使紙漿均勻,常用的「紙藥」是楊桃藤黃蜀葵等浸出液。這種技術早在唐代已經採用,但是宋代以後就盛行起來,以致不再採用澱粉糊劑了。

這時候的各種加工紙品種繁多,紙的用途日廣,除書畫、印刷和日用外,我國還最先在世界上發行紙幣。這種紙幣在宋代稱作「交子」,元明後繼續發行,後來世界各國也相繼跟着發行了紙幣。明清時期用於室內裝飾用的壁紙紙花剪紙等,也很美觀,並且行銷於國內外。各種彩色的蠟箋冷金泥金羅紋泥金銀加繪砑花紙等,多為封建統治階級所享用,造價很高,質量也在一般用紙之上。

有關造紙著作

這一時期里,有關造紙的著作也不斷出現。

如宋代蘇易簡的《紙譜》、元代費著的《紙箋譜》、明代王宗沐的《楮書》,尤其是明代宋應星的《天工開物》,對我國古代造紙技術都有不少記載。而《天工開物》第十三卷《殺青》中關於竹紙和皮紙的記載,可以說是具有總結性的敘述。書中還附有造紙操作圖,是當時世界上關於造紙的最詳盡的記載。 經過元、明、清數百年歲月,到清代中期,我國手工造紙已相當發達,質量先進,品種繁多,成為中華民族數千年文化發展傳播的物質條件。

造紙術傳播

造紙術首先傳入與我國毗鄰的朝鮮越南隨後傳到了日本。在蔡倫改進造紙術後不久,朝鮮和越南就有了紙張。朝鮮半島各國先後都學會了造紙的技術。紙漿主要由大麻、藤條、竹子、麥杆中的纖維提取。

大約公元四世紀末,百濟在中國人的幫助下學會了造紙,不久高麗新羅也掌握了造紙技術。此後高麗造紙的技術不斷提高,到了唐宋時,高麗的皮紙反向中國出口。西晉時,越南人也掌握了造紙技術。公元610年,朝鮮和尚曇征渡海到日本,把造紙術獻給日本攝政王聖德太子,聖德太子下令推廣全國,後來日本人民稱他為紙神。

中國的造紙技術也傳播到了中亞的一些國家,並從此通過貿易傳播到達了印度

阿拉伯人

造紙術被誤傳為經過怛羅斯之戰[4]西傳。實際根據杜佑《經行記》的記載,被俘的工匠里沒有造紙工匠。近幾年有烏茲別克斯坦學者在研究中指出,在怛羅斯之戰之前,造紙術就以和平的方式通過拔漢那首府浩罕傳往撒馬爾罕。10世紀造紙技術傳到了敘利亞大馬士革埃及開羅摩洛哥。在造紙術的流傳中,阿拉伯人的傳播功勞不可忽視。

傳入歐洲

通過阿拉伯人了解造紙技術的,最早接觸紙和造紙技術的歐洲國家是一度為阿拉伯人,摩爾人統治的西班牙。公元1150年,阿拉伯人在西班牙的薩狄瓦,建立了歐洲第一個造紙場。

公元1276年意大利的第一家造紙場在蒙地法羅建成,生產麻紙。法國於公元1348年,在巴黎東南的特魯瓦附近建立造紙場。此後又建立幾家造紙場,這樣法國不僅國內紙張供應充分,而且還向德國出口。

德國是14世紀才有自己的造紙場。英國因為與歐洲大陸有一海之隔,造紙技術傳入比較晚,15世紀才有了自己的造紙廠。

瑞典1573年建立了最早的造紙廠,丹麥於1635年開始造紙,1690年建於奧斯陸的造紙廠是挪威最早的紙廠。到了17世紀歐洲各主要國家都有了自己的造紙業。

傳入美洲

西班牙人移居墨西哥後,最先在美洲大陸建立了造紙廠,墨西哥造紙始於1575年。

美國在獨立之前,於1690年在費城附近建立了第一家造紙廠。到19世紀中國的造紙術已傳遍五洲各國。

為了解決歐洲紙張質量低劣的問題,法國財政大臣杜爾閣曾希望利用駐北京的耶穌會教士刺探中國的造紙技術。乾隆年間,供職於清廷的法國畫師、耶穌會教士蔣友仁將中國的造紙技術畫成圖寄回了巴黎,中國先進的造紙技術才在歐洲廣泛傳播開來。

1797年,法國人尼古拉斯·路易斯·羅伯特成功地發明了用機器造紙的方法,從蔡倫時代起中國人持續領先近2000年的造紙術終於被歐洲人超越[5]

考古發現

從迄今為止的考古發現來看,造紙術的發明不晚於西漢初年。最早出土的西漢古紙是1933年在新疆羅布淖爾古烽燧亭中發現的,年代不晚於公元前49年。

1957年5月在陝西省西安市灞橋出土的古紙經過科學分析鑑定,為西漢麻紙,年代不晚於公元前118年。1973年在甘肅居延肩水金關發現了不晚於公元前52年的兩塊麻紙,暗黃色,質地較粗糙。

1978年在陝西扶風中延村出土了西漢宣帝時期(公元前73~49年)的三張麻紙;1979年在甘肅敦煌縣馬圈灣西漢烽燧遺址出土了五件八片西漢麻紙。1986年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西漢文帝時期(公元前179年~前141年)的紙質地圖殘片,表明了當時的紙可供寫繪之用。從上述西漢出土的紙的質量來看,西漢初年的造紙技術已基本成熟。

歷史意義

造紙術的發明和推廣,對於世界科學、文化的傳播產生深刻的影響,對於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起着重大的作用。

針對企圖否定蔡倫是造紙術發明人,1990年8月18日至22日在比利時馬爾梅迪舉行的國際造紙歷史協會第20屆代表大會一致認定,蔡倫造紙術的偉大發明家,中國是造紙術的發明國。據洛陽市地方史志編委會石建厚同志考證。位於洛陽漢魏故城近郊的緱氏(今本魏書註:「紙氏」作「緱氏」,馬澗河流經緱氏那一段河流古時為「造紙河」,沿岸原有「造紙河碑刻」,借已失損。)

總之,造紙術就是沿着唐朝——阿拉伯——歐洲這個路線傳播的。

造紙術——尤其是東漢蔡倫改進的造紙術(又稱「蔡侯紙」),是書寫材料的一次革命,它便於攜帶,取材廣泛不拘泥,推動了中國阿拉伯歐洲乃至整個世界的文化發展。

有了文字之後,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個很好的載體。古代埃及人利用尼羅河紙草來記述歷史;在古代的歐洲,人們還長時間地利用動物的皮比如羊皮來書寫文字;而中國,在造紙術發明以前,甲骨竹簡絹帛是古代用來供書寫、記載的材料。但是甲骨、竹簡都比較笨重,秦始皇一天光閱讀奏章,就要整整一車;絹帛雖然輕便,但是成本非常昂貴,也不適於書寫。到了漢代,由於西漢的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甲骨和竹簡已經不能滿足發展的需求了,從而促使了書寫工具的改進——紙被發明出來了。造紙是一項重要的化學工藝,紙的發明是中國在人類文化的傳播和發展上,所做出的一項十分寶貴的貢獻,是中國史上的一項重大的成就,對中國歷史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造紙影響

中國絲也傳進了印度。最早的記錄是在印度的古書中找到的。在印度政治家、哲學家考底利耶(Kautilya)的《政事論》(又譯《治國安邦術》)一書中有cinapatta一字,意思就是「中國的成捆的絲」。

考底利耶據說生於公元前四世紀,是孔雀王朝(古印度摩揭陀國的王朝,建於公元前321年,約公元前187年為巽加王朝所取代)月擴大王的侍臣。這說明,最晚在公元前四世紀,中國絲便已輸入印度。另外,從梵文的許多字中也可看出,古代印度人民對蠶絲的認識要比希臘人和羅馬人準確得多,因為他們知道絲是蟲子吐的,絲是(舊n)抽成的。

在絲傳人印度之前,古代印度人民的衣料只有棉衣羊毛鹿皮等。印度古代可能有野蠶絲,但一直到唐代,絲還很少被採用。中國絲的傳入給古代印度人民增添了新的衣服材料。到了宋代,靠近兩國通商口岸一帶的印度人,已經可以穿絲製衣服了。當然,古代中國輸入印度的不只是絲織品,而且也有生絲,印度人再把生絲染色加工織成。印度綢薄如蟬翼,精美異常。

除了絲之外,古代中國傳入印度且對印度文化產生了重要影響的還有紙和造紙術。在古代印度,書寫材料有時用木板竹片,更多的是用燁樹皮貝葉。在梵文古典著作里常會見到「白樺樹皮」這個字,最初是書寫材料的意思,中國紙輸入後,人們便用這個字來稱呼紙,可見樺樹皮應用之廣;貝葉是一種棕櫚樹葉,大而且長,古代印度人在樹葉上面寫字抄經。過去一般認為,12世紀,紙張才由伊斯蘭教徒帶到南亞的印度,然而實際情況並不盡然。既然蔡倫造紙術改革之後不久,紙張就大量傳入西域、中亞,採用紙張書寫的也不限於漢人,那麼東漢至南北朝時期,因傳播佛教而頻繁活動於此地的印度人,或與印度有關之中亞民族,必會接觸和使用紙張,因為紙張遠比當地傳統書寫工具樹皮、樹葉優越。

造紙方法

古代步驟

明朝造紙術有五個主要的步驟。

1.斬竹漂塘:砍下竹子置於水塘浸泡,使纖維充分吸水。可以再加上樹皮、麻頭、和舊魚網等植物原料搗碎。

2.煮楻足火:把碎料煮爛,使纖維分散,直到煮成紙漿

3.盪料入簾:待紙漿冷卻,再使用平板式的竹簾把紙漿撈起,過濾水分,成為紙膜。此一步驟要有純熟的技巧,才能撈出厚薄適中、分布均勻的紙膜。

4.覆簾壓紙:撈好的紙膜一張張疊好,用木板壓緊,上置重石,將水壓出。

5.透火焙乾:把壓到半乾的紙膜貼在爐火邊上烘乾,揭下即為成品。

現代流程

現今科技一日千里,現代製紙工序已經機械化了。

磨木紙漿(Groundwood Pulp) 利用機械碾磨力以取得木材纖維,又稱為機械紙漿(mechanical pulp),主要可再分為一般機械漿、精製機械漿熱磨機械漿等。

化學紙漿(Chemical Pulp) 利用化學法將纖維與木質素分開以取得木材纖維,主要可再分為蘇打漿亞硫酸鹽漿硫酸鹽漿等。

半化學紙漿(Semichemical Pulp) 結合機械法與化學法之製漿方式,可再分為中性半化學漿冷蘇打漿化學機械漿等。

方法的改進

西漢初年,政治穩定,思想文化十分活躍,對傳播工具的需求旺盛,紙作為新的書寫材料應運而生。許慎著《說文解字》,成書於公元100年。談到「紙」的來源。

他說:「『紙』從系旁,也就是『絲』旁」。這句話是說見當時的紙主要是用絹絲類物品製成,與一般意義上的紙是完全不同的。

許慎認為紙是絲絮在水中經打擊而留在床蓆上的薄片。這種薄片可能是最原始的「紙」,有人把這種「紙」稱為「赫蹄」。這可能是紙發明的一個前奏,關於這種「紙」的記載,可以追溯到西漢成帝元延元年(公元前12年)。

《漢書·趙皇后傳》中記錄了成帝妃曹偉能生皇子,遭皇后趙飛燕姐妹的迫害,她們送給曹偉能的毒藥就是用「赫蹄」紙包裹,「紙」上寫:「告偉能,努力飲此藥!不可復入,汝自知之!」。由此推測紙可能與絲有一定關係。

蔡倫認真總結了前人的經驗,他認為擴大造紙原料的來源,改進造紙技術,提高紙張質量,就可以使紙張為大家接受。蔡倫首先使用樹皮造紙,樹皮是比麻類豐富得多的原料,這可以使紙的產量大幅度的提高。

樹皮中所含的木素果膠蛋白質遠比麻類高,因此樹皮的脫膠、製漿要比麻類難度大。這就促使蔡倫改進造紙的技術。西漢時利用石灰水製漿,東漢時改用草木灰水製漿,草木灰水有較大的鹼性,有利於提高紙漿的質量。

元興元年(公元105年)蔡倫把他在尚方製造出來的一批優質紙張獻給漢和帝劉肇,漢和帝很稱讚他的才能,馬上通令天下採用。這樣,蔡倫的造紙方法很快傳遍各地。

「漢代造紙工藝流程圖」形象地再現了兩漢時期的造紙術,將麻頭、破布等原料經水浸、切碎、洗滌、蒸煮、漂洗、舂搗、加水配成懸浮的漿液、撈取紙漿、乾燥後即成為紙張。

史書記載:漢和帝曾到緱氏巡視過,有可能是參觀這裡的造紙作坊和紙莊(現分前紙莊後紙莊,位於洛陽漢魏故城東約2000米,面臨洛河)很可能是漢代造紙作坊所在地。這兩個地方,附近有造紙需要的優越的地理環境,有比較豐富的造紙資源(如楮林等)。

蔡倫獻紙之後,造紙技術和紙張廣為流傳。東漢末年東萊左伯也是一位造紙能手。他造的紙,比蔡侯紙更為白潔細膩。趙歧著的《三輔決錄》中,提到左伯的張藝韋誕,說它們都是名貴的書寫工具。筆、墨和紙並列,說明紙已是當時常用的書寫材料。紙成為竹簡、木牘縑帛的有力競爭者,到了三、四世紀就基本上取代了簡帛,成為唯一的書寫材料,這就有力地促進了科學文化的發展。

現代造紙

現代的造紙程序可分為製漿調製抄造加工XX等主要步驟:

1.製漿——調製——抄造(a.紙料篩選、b.網部、c.壓榨部、d.乾燥部、e.壓光f .捲紙、g.裁切選別包裝

製漿為造紙的第一步,一般將木材轉變成紙漿的方法有機械製漿法、化學製漿法和半化學製漿法等三種。

2.調製

紙料的調製為造紙的另一重點,紙張完成後的強度色調、印刷性的優劣、紙張保存期限的長短直接與它有關。

一般常見的調製過程大致可分為以下三步驟: a. 散漿  b.打漿 c.加膠充填 。 3.抄造:

抄紙部門的主要工作為將稀的紙料,使其均勻的交織脫水,再經乾燥、壓光、捲紙、裁切、選別、包裝,故一般常見之流程如下:

a.紙料的篩選

將調製過的紙料再稀釋成較低的濃度,並借着篩選設備,再次的篩除雜物及未解離纖維束,以保持品質及保護設備。

b.網部

使紙料從頭箱流出在循環的銅絲網塑料網上並均勻的分布和交織。

c.壓榨部

將網面移開的濕紙引到一附有毛布的二個滾轆間,藉滾轆的壓擠和毛布的吸水作用,將濕紙作進一步的脫水,並使紙質較緊密,以改善紙面,增加強度。

d.乾燥部

由於經過壓榨後的濕紙,其含水量仍高達52-70%,此時已無法再利用機械力來壓除水分,故改讓濕紙經過許多個內通熱蒸氣的圓筒表面使紙乾燥。

e.壓光

f .捲紙

g.裁切、選別、包裝

取前面已捲成筒狀的紙卷多支,用裁紙機裁成一張張的紙,再經人工或機械的選別,剔除有破損或污點的紙張,最後將每五百張包成一包(通常叫做一令)。

造紙的木材鋸成合適的呎吋後即進行去皮的工序,將原木放入大型滾筒內,滾筒轉動時原木互相磨擦而去除樹皮,脫落的樹皮會用作鍋爐的燃料,去皮後的原木會被切割成1.5到2吋,厚度0.25吋的方形木片,軟木(Softwood)片及硬木(hardwood)片因物理特性不同而需分開處理。

木材由細小的細胞膜質纖維(cellulose fibers)以稱為木質素(lignin)的膠狀物質黏合組成,製造紙漿時利用化學物蒸煮木片分解木質素從而而將纖維分離。將木片放入稱為蒸煮器(digesters)的巨大容器內,其功能類似廚房用的壓力鍋(pressure cooker),木片及化學物在加壓下蒸煮1.5到4小時直至成為濕軟如燕麥片的混合物,分離後的纖維可懸浮於水上。混合物經清洗以去除剩餘的化學物和分解的木質素及漂白至合適的白度(whiteness)。從這裡紙漿要通過一系列精煉機(refiners),將紙漿內的纖維壁上線狀元素松閞令表層粗糙,纖維互相纏着成為張狀。接着加上染料(dyes)及其他添加劑使成品的紙張擁有所需的特性。

紙漿以二十份水對一份纖維的比例加水,通過造紙機的成形布或網(forming fabric or wire),紙漿的纖維互相交織而形成紙張及除去大部分水份。以每分鐘3,000呎的高速前進,紙張再通過一系列的吸水布及蒸汽加熱稱為烘乾機(dryers)的滾軸,清除紙張內留存的水份。紙張再經一個塗布工序在紙張兩面添加澱粉溶液,澱粉使紙張表面平滑及將來用於印刷時油墨不會化開,由於塗布過程帶來水份,紙張需重複先前的烘乾程序。烘乾後的紙張再通過沉重而光滑的滾軸進行磨光令表面更加光滑,紙張在後方收集捲成大紙卷,再分割成合適闊度的小紙卷,部分原卷包裝出貨,而部分再加工切成合適呎吋的平張才包裝出貨。

流程介紹

1.水力碎漿機:漿板在水力碎漿機內受到撕裂和相互摩擦作用,從而實現紙漿碎解的目的。

2.打漿: 打漿使纖維產生變形、潤脹、壓潰切斷和細纖維化等作用。通過打漿,可以改變纖維的形態,使紙漿獲得某些特性(如機械強度、物理性能),以保證抄成的紙和紙板能取得預期的質量要求。淨化: 淨化的目的在於去除紙料中相對大的雜質,如金屬屑、煤渣等。淨化設備的原理是利用密度差來選分雜質。常用設備:錐形除渣機

3.篩選: 目的在於去除紙料中相對密度小而體積大的雜質,如漿團纖維束草屑等。

4.常用設備:壓力篩

5.流漿箱: 流漿箱是現代紙機的關鍵部位。其結構和性能對紙頁的形成和紙張的質量具有決定形作用。

其主要任務

能有效的分散纖維。高湍動流漿箱能產生高強度微湍動,可有效的分散纖維,防止纖維沉澱和在絮聚,可有效的提高紙頁的強度。

沿紙機橫向均勻的分布紙料。(決定紙幅的橫向定量分布)

噴漿穩定,確保漿速與網速相協調。(決定紙幅的縱向定量分布)

網部:紙漿在網部脫水成形。上網紙漿濃度 為0.1~1.2%,出伏輥時紙頁干度度為15~25%,成形紙干度為90~95%。由此可見,網部脫水量占總脫水量的90%以上。

壓榨部: 利用機械壓榨作用進一步脫水提高紙幅干度。同時增加紙的緊度及紙的強度,改善紙的表面性質(如平滑度)。機械壓榨脫水在經濟上是比較合算的。紙機壓榨部多提高1%干度。烘缸部蒸汽消耗量減少5%。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壓榨部應儘可能低脫掉水分。採用新式複合壓榨,濕紙頁出壓榨部的干度可達48~50%。

烘乾部的作用

1. 繼壓榨部後脫出濕紙的水分,使成紙干度提高到92~95%。

2. 提高紙的強度

3. 增加紙的平滑度

4. 完成紙的施膠

壓光: 壓光機用以提高紙的平滑度、光澤度和厚度均勻性。

取卷: 將出壓光機的紙在線捲成捲筒。

復卷: 捲紙機上捲成的捲筒兩邊不齊,而且紙幅太寬,必須縱切復捲成捲筒紙或橫切成平板紙。

包裝: 用定量不小於120g/平方米的包裝紙卷到捲筒紙上,形成外包裝。

其他關聯研究

民族學者凌純聲先生曾在1963年的著作中推論,蔡倫改良造紙技法的創新源流,可能受有東亞樹皮布文化的影響。蔡倫將古代造絲紙(漢人本身傳統)和造樹皮布紙的兩種工藝整合起來,以造絲紙工藝的製紙工法,結合造樹皮布紙工藝的材料學知識,從動物性材料(蠶絲)改為轉用植物纖維(漁網、木料)來造紙,遂得到便宜、好用的「真紙」,然而此說並沒有直接文獻能證明蔡倫是參考樹皮布的依據,且諸多假設已與現今考古獲得西漢可書寫的麻紙不符合。

視頻

造紙術相關視頻

【造紙工坊】紙的發展歷程
灞橋紙是什麼時期的紙


參考文獻

  1. 亞麻面料與苧麻面料的區別,知乎
  2. 【冷金】 基本信息(拼音,讀音等),辭海之家
  3. 縑帛,中國古代科技
  4. 怛羅斯之戰,學習啦
  5. 機器時代造紙的興起到石頭紙一,諮詢新聞,發表時間:2018-06-13 1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