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金台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金台区,隶属于陕西省宝鸡市。位于宝鸡市城区的北半部,南与渭滨区毗邻,西自玉涧河入渭河口、东至金陵河入渭河口一段,东段以陇海铁路为界,西段以宝成铁路线为界,余皆以渭河为界。西、北、东三面为陈仓区境所环绕。介于东经107°04′15′′—107°17′20′′、北纬34°21′07′′—34°25′35′′之间,总面积52.16平方千米。

金台区以境内古迹元代“金台观”得名,境内名胜古迹众多,有仰韶文化北首岭遗址、古陈仓城遗址、大唐秦王陵等。

2019年,金台区下辖7个街道、4个镇,常住人口39.83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64.946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15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25.171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37.259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0.7:61.7:37.6。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生产总值91454元。

地名由来

金台区建立于1971年3月,由原乡级小区并扩改建为县级建制,以境内古迹元代“金台观”得名。

建置沿革

早在71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辖区内的北首岭、温家寨、刘家崖一带,已是原始氏族繁衍生息之地。上古时期,这里为姜氏地,传说神农氏炎帝之母女登游华阳感神龙而生炎帝于姜水。神农氏尝百草作医药,教人稼穑,制作陶器。炎帝位传八代,共历时530年,为黄帝所灭。黄帝,传说为华夏民族的奠基人。《路史》一书记载:“黄帝身五十二战而天下大服,乃达四面,广能贤,稽功务法,秉教乘刚,而都于陈。”即置都于宝鸡故陈仓地,也就是现金台区辖域。

(约前23世纪至前11世纪)时期为雍州陈国地。

西周(前11世纪至前8世纪)前期的姓邦国建在现金台区境内的金陵河、渭河交汇之处。

春秋秦文公时(前762—前715年),在斗鸡台筑陈仓城,设都邑于此。

战国时,秦孝公(前350年)推行县制,现金台区地域属当时所设陈仓县,并为县治所在地。

三国曹魏依然。

西晋咸宁四年(278年)分陈仓立蒯城县,后废。

东晋南北朝的200多年间,经多次改朝换代,古陈仓在战乱中有过几次大的变迁。320年,前赵皇帝、匈奴人刘曜击败晋王司马保夺取陈仓。东晋建平二年(331年)撤陈仓县,其地划归雍县。前秦甘露元年(359年)置宛川(一名苑川)县,又置武都郡。西魏大统六年,改宛川为陈仓。北周天和元年(566年),筑留谷城以置军人。天和三年于陈仓置显州,后州县俱废。

隋大业十年(674年),移陈仓县治于留谷城。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改陈仓县为宝鸡县,以秦文公得陈宝祭宝鸡神的传说取名。五代仍置宝鸡。宋以后均设。

中华民国时,现金台区辖域均属宝鸡县,辖区为县城区和新市区。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宝鸡县直属陕西省。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省下设行政督察区,宝鸡县属第九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行署驻节凤翔县城,后迁至现金台区金台观。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7月14日,宝鸡解放,由原宝鸡县城区及郊区组设宝鸡市,在宝鸡市设立陕甘宁边区宝鸡分区。宝鸡分区置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宝鸡市置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下辖4个区,其中新市区、十里铺区及县城区的大部,即为现金台区的前身。以上专署、市的党、政、军机构均驻节金台区辖内。

1950年8月,县城区、新市区、十里铺区分别更名为第一区、第二区、第四区。1951年9月,又将第二区分为第二区、第三区,第四区改为第五区。1955年7月,第一、二、三、五区分别改称城关区、金台区、金陵区、十里铺区。

1956年3月,城关区与渭滨区合并为新编第一区,金台区与金陵区合并为新编第二区,斗鸡区改称第三区,马营区改称第四区,长寿、五里两乡直属市上领导,由第四区代管。同年5月,现区内又分设金台区、斗鸡区,10月将卧龙寺乡并入陈仓乡。1958年10月,区改为城市人民公社,三个乡改为管理区,划归县功人民公社领导。1959年1月,渭滨、斗鸡、清姜、金台四个城市人民公社合并为县级建制的金台人民公社。1960年4月,三个管理区又划归金台人民公社。

1961年10月,撤销金台区人民公社,分别成立金台和斗鸡两个区。1967年1月“文化大革命”中,改金台区为朝阳区,改斗鸡区为向阳区。陈仓人民公社改为红旗公社,长寿人民公社改为红卫公社。1968年9月,区恢复原名。

1970年8月,公社恢复原名。是年11月宝鸡市新设的郊区为县级建制,并成立四季青公社,陈仓、长寿、四季青三个公社划属郊区。

1971年3月27日,金台、斗鸡两个区合并为金台区,为县级行政建制。是年12月,郊区撤销,陈仓、长寿、四季青三个公社划归金台区。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金台区所辖街、乡,在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7月以前,为宝鸡县城区全部及城郊之一部。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宝鸡县所辖的13区、4镇、18乡,其中第一区所辖的县城镇、新市镇硖石乡之一部,第二区所辖的陈仓乡,第十一区所辖的金陵乡之大部,均在现金台境域。

金台区辖7个街道、2个镇、3个乡:卧龙寺街道、中山东路街道、西关街道、中山西路街道、群众路街道、东风路街道、十里铺街道;陈仓镇蟠龙镇、陵原乡、金河乡、硖石乡。共有67个社区居委会、103个村委会。

2003年3月1日,国务院批准(国函35号):将原宝鸡县的金河乡、陵原乡、硖石乡、蟠龙镇划归宝鸡市金台区管辖。宝鸡市十强乡镇第5位。

2011年7月7日,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金台区陵原乡、金河乡合并设立金河镇,撤硖石乡设硖石镇。

区划现状

2019年,金台区下辖7个街道、4个镇。金台区人民政府驻中山东路街道中山东路148号。

人口

截至2019年末,金台区户籍总人口36.7662万人,总户数12.9979万户。其中,女性18.3713万人。年末全区常住人口39.8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4.90万人,城镇化率87.62%(按常住口径计算)。全年出生人口3378人,人口出生率8.83‰,新生儿性别比107:100(以女性为100),死亡率4.75‰,人口自然增长率4.08‰。

交通运输

金台区地处“千渭之闲”,交通便利,陇海铁路宝成铁路宝中铁路西宝高速公路宝天高速公路宝平高速公路310国道穿境而过,是巴蜀北上、甘宁入关必经之地。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金台区位于宝鸡市城区的北半部,南与渭滨区毗邻。西自玉涧河入渭河口、东至金陵河入渭河口一段,东段以陇海铁路为界,西段以宝成铁路线为界,余皆以渭河为界。西、北、东三面为陈仓区境所环绕。介于东经107°04′15″—107°17′20″、北纬34°21′07″—34°25′35″之间。跨经度0°13′03″,东西长20千米。跨纬度04′28″,南北宽2—8.2千米,总面积52.16平方千米,在宝鸡市所辖12个县区中面积最小,约为宝鸡市总面积的0.4%。

地质构造

金台区地质构造单元,主要属于渭河断陷带。渭河断陷是处于秦岭褶皱带和鄂尔多斯台向斜的过渡带,为新生代产生的汾渭内陆断陷的组成部分。这一东西狭长地带,为第四纪沉积物所覆盖,形成渭河平原及其两侧不对称的黄土台原。渭河断陷盆地受东西向斜构造控制,并受南北向引力的挤压作用陷落而成,主要形成于始新世至渐新世。这一断陷,基底断裂构造复杂。金台区断层属张性长期活动的正断层。该断层东延与兴平——武功断裂相连,走向东西,构成断陷盆地北部阶梯状断层组。在渭河盆地作北西——南东向的哑柏断裂向西北延伸,与宝鸡断裂和岐山断层相接,向东南延与秦岭北侧断裂相交,构成渭河地堑内部的一条横截断层。

地形地貌

金台区位于宝鸡市城区的北半部,北、西、南三面为原、山环绕,南界隔渭河相望秦岭。全区北依紫草原、陵原、贾村原,南缘阶地;渭河自宝鸡峡西来,穿越全区,缓缓东去;金陵河自北向南,纵插其间,流入渭河。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海拔最高为840.0米,最低为556.2米,相对高差为283.8米。金台区地处于渭河断陷盆地的西端,按地貌形态,可分为河漫滩、河流冲积阶地和黄土台原及侵蚀沟谷等类型。

气候特征

金台区地处中国中部内陆地区,属大陆性季风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四季冷、暖、干、湿分明,冬夏时间长,春秋时间短。入春气温回升早,但冷暖变化大,常有春寒、春旱、低温、霜冻、少雨、大风等天气出现。夏季高温多雨,时有伏旱。初秋降温快,多连阴雨,光照少;中秋多晴朗、凉爽天气;晚秋有霜冻。冬季寒冷干燥,雨雪稀少,干旱突出。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金台区林木以乔木为主,其中用材林木21种,主要有刺槐泡桐椿等;风景林木7种,主要有侧柏、女贞中槐法桐冬青千头柏等;果树有苹果柿子等。

动物资源

金台区有陆栖脊椎动物150多种。

哺乳动物以危害农作物的啮齿类种类较多,黄鼠中华鼢鼠社鼠褐家鼠小家鼠大仓鼠黑线姬鼠黄胸鼠草兔分布较普遍。

鸟类有120余种,留居当地繁殖的鸟类有秃鼻乌鸦小嘴乌鸦喜鹊猫头鹰啄木鸟等。候鸟中有中华池鹭大白鹭小白鹭普通燕鸥红脚隼大杜鹃等。

爬行动物中有中华鳖无蹼壁虎黄脊游蛇丽斑麻蛇虎斑游蛇白条锦蛇黑眉锦蛇火赤链蛇菜花铬铁头蛇蝮蛇等十余种,其中丽斑麻蛇无蹼壁虎虎斑游蛇白条锦蛇为优势种。

两栖动物有黑斑蛙青蛙大蟾蜍花脊蟾蜍等。

野生昆虫数百种,常见的有黄蜂大马蜂金小蜂蜻蜓蝴蝶蟋蟀蜈蚣等。

水生动物有草鱼青鱼鲫鱼鲤鱼泥鳅黄鳝螃蟹水蛭水蛇

经济

综述

2019年,金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64.9464亿元,同比增长6.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155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225.1713亿元,增长7.0%;第三产业增加值137.2596亿元,增长4.8%。三次产业结构比为0.7:61.7:37.6。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生产总值91454元。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75.94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GDP)的48.21%,较上年提高1.74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

2019年,金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5.8%。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及跨地区项目投资)下降15.7%。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及跨地区项目投资)中,第一产业下降46.9%;第二产业下降1.6%;第三产业下降16.0%。全年民间投资同比下降12.5%。

财税收支

2019年,金台区地方财政收入4.7497亿元,同口径增长5.0%。其中:税收收入3.4621亿元;非税收入1.2876亿元。地方财政支出19.2089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4376亿元,增长30.1%;卫生健康支出1.7142亿元,增长29.7%;农林水事务支出1.3659亿元,增长19.2%;教育支出5.1975亿元,增长1.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7729亿元,下降5.2%。总税收收入15.4408亿元,同比下降5.2%。

人民生活

2019年,金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541元,同比增长8.5%。按常住地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056元,同比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45元,同比增长9.7%。城镇、农村居民收入比2.46(以农为1),较上年降低0.03。

第一产业

2019年,金台区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4.6448亿元,同比增长4.8%。其中,农、林、牧、渔及服务业产值分别完成2.2999亿元、2002万元、1.713亿元、467万元和3850万元,分别增长5.9%、15.0%、0.1%、4.2%和15.3%。农林牧渔及服务业增加值2.7261亿元,同比增长4.6%。

种植业

2019年,金台区粮食总产量35696吨,同比下降6.72%。其中,夏粮26184吨,较上年减少10.60%;秋粮9512吨,较上年增长5.90%。粮食播种面积16.5621万亩,较上年减少2.74%。2019年,金台区蔬菜种植面积4163亩,较上年增长4.21%,蔬菜总产量4751吨,较上年增长5.25%。

林业

2019年,金台区园林水果种植面积6007亩,较上年减少12.13%,水果总产量3656吨,较上年增长2.58%。

畜牧业

2019年,金台区生猪出栏17750头,较上年减少28.51%;牛出栏2913头,较上年减少10.97%;羊出栏5528只,较上年减少20.37%;家禽出栏13.59万只,较上年增加11.67%;肉类产量2385.3吨,较上年减少23.67%;奶类产量9054吨,较上年减少3.12%;禽蛋产量738吨,较上年减少0.14%。

渔业

2019年,金台区渔类产量385吨,较上年减少1.2%。

第二产业

工业

2019年,金台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7.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年末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6户,其中,产值亿元以上企业19户;10亿元以上企业7户。全部工业增加值较上年增长6.4%。其中,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R&D)经费内部支出3.4283亿元(2018年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R&D)经费投入强度2.05%(2018年度)。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数14户。

建筑业

2019年,金台区建筑业总产值98.61亿元,同比增长5.8%;建筑业增加值55.15亿元,同比增长11.8%(按现价计算)。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19年,金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9.12亿元,同比增长9.0%。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3.89亿元,增长10.2%;限额以下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23亿元,增长6.0%。按经营地分:城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5.64亿元,增长9.2%;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8亿元,下降5.7%。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217.41亿元,增长8.6%;餐饮收入21.71亿元,增长13.2%。

对外经济

2019年,金台区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5.92亿元,同比增长25.07%。

招商引资

2019年,金台区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65.1578亿元(含蟠龙新区),同比增长15.2%。

房地产业

2019年,金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9.9%。商品房销售面积70.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2%。商品房销售额38.2亿元,同比增长20.4%。

旅游业

2019年,金台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4.91亿元,同比增长22.6%。旅游人数1547万人次,同比增长20.5%。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9年末,金台区共有普通中学23所,学生20605人,专任教师1916人;全区共有职业中学4所,学生4209人,专任教师263人;全区共有小学35所,在校学生28105人,专任教师1528人;全区共有幼儿园57所,在园幼儿13393人,专任教师1037人。其中:普惠性幼儿园45个,普惠性幼儿园占比78.9%。

卫生事业

截至2019年末,金台区共有综合医院4所,中医医院1所,专科医院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0所,卫生院7所,门诊部2所,妇幼保健院1所,康复医院1所,诊所、卫生所、医务室、护理站220所。全区卫生技术人员数5171人,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130人。

劳动就业

2018年,金台区城镇登记失业率2.83%。

社会保障

截至2019年末,金台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22.6174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34431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9.1743万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45095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68193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76902人。失业保险参保1310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09%。

社会福利

2019年,金台区纳入城镇低保2163户、3705人,发放低保金2755万元;纳入农村低保860户、1971人,发放低保金955万元;纳入农村特困人员365户、377人,发放保障金413万元。

环境保护

2019年,金台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73天,占全年监测天数的74.8%。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99%。年末全区共有污水处理厂4座,垃圾处理站3个。城区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绿化覆盖率40.96%。万元生产总值(GDP)能耗0.247吨标准煤/万元(2018年度),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2.02%(2018年度)。

平安建设

2018年,金台区公众安全感满意率95.5%。

历史文化

金台区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区内北首岭遗址距今已有7200年历史,比享誉世界的半坡遗址早400余年,是仰韶文化的发源地。金陵河西岸的蒋家庙中心遗址,为西周早期的中心城址,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诞生地,是周秦文化的发祥地。金台区地处渭河北岸,与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氏故里隔水相望,是姜炎文化的发源地。

风景名胜

金台区名胜古迹众多,素有“金阁流霞、仙台引凤”美誉的金台观张三丰座仙成名、创立太极拳之地;唐末秦王李茂贞墓[1] ——大唐秦王陵,是全国唯一发掘成功具有“端门”的古代陵寝;还有清康熙皇帝夜宿过的卧龙寺、宝鸡市区规模最大的千年名刹金顶寺[2] ,以及西北地区第一天然大佛所在的西普陀[3] 等。

荣誉称号

2018年12月,被民政部确认第三批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

2020年4月,被中共陕西省委平安陕西建设领导小组授予“2019年度平安区”荣誉称号。

视频

宝鸡市金台区宣传片

视频

“让世界倾听陕西声音”走进金台区

视频

金台区宣传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