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威灵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CPL讨论 | 贡献2020年1月15日 (三) 18:26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威灵仙植物图

原图链结 图片来自kplant

威灵仙学名Clematis chinensis英文名称:Chinese Clematis、Weiling Xian[1],别称铁脚威灵仙铁角威灵仙铁脚灵仙铁脚铁线莲铁耙头铁扫帚铁威灵 镇南威灵仙南方威灵仙中华威灵仙华中威灵仙华铁线莲黑脚威灵仙黑灵仙黑须公黑须公黑老婆秧黑木通[2]铁灵仙[2]小木通软灵仙杜灵仙灵仙[3]青风藤 (秦岭)青风藤根青冈藤青龙须青龙须老虎须 老虎须[4]老君须剪刀风剪刀草对子草白钱草 (安徽)药王草移星草马蹄草仙花草老牛仙牛间草牛九穿牛杆草[2]山姜辣山辣子辣椒藤[2]搜山虎闻鼻丹乌头力刚百根草百条根[4]七寸风[2]九成介九芩串九里火满山香一把锁避蛇生穿山甲能消[1][5],为毛茛科铁线莲属植物[1]模式标本采自于广东黄埔[5]。全株可作农药[5]。相传,威灵仙是一种专治风湿痹痛及卡喉的草药,《本草纲目》中原文记载为“威言其性猛,灵仙言其功神也”[6],由于它广植于江南古寺威灵寺之内,及治病灵验,故而得名威灵仙[7][8][9]

分布

威灵仙现分布于中国大陆台湾越南日本琉球群岛等地,中国大陆分布于广西海拔160-1000)、广东福建贵州海拔150-1000)、云南南部、安徽淮河以南、四川海拔500-1500)、湖北湖南海拔80-700)、江苏南部(海拔140-320)、江西海拔140-700)、陕西南部(海拔1000以下)、浙江河南等省份[5],长于田基、沟边、路边草丛、山坡、山谷灌丛中及路旁[10]

形态特征

威灵仙是一种半常绿[11]多年生落叶[12]藤本植物,木质,全株暗绿色[11],干后变为黑色[13],长达数[14]。须根丛生,多而细长[15],细长圆柱形[4],外皮浅黄色[10],内为白色[10],咀嚼时带有辛辣味[10][11]幼时疏披短柔毛,后渐脱落,具细纵棱[15],长约3-9[11];小枝疏披短柔毛或近无毛,稍四棱形[12][5]

为一回奇数[16]羽状复叶,对生[11][17],长约7-20厘米[16];小叶5枚,或有时小叶3-7枚[11];小叶薄纸质,狭卵形、卵形、卵状披针形、卵状椭圆形、卵状三角形[11]、三角状卵形、卵圆形或线状披针形[5][17],先端钝至锐尖,有时微凹[11],基部圆形、截形[12]、宽楔形至浅心形,全缘,两面近无毛或背面及脉上疏披短柔毛[12],基出脉3-5条,两面网脉皆不明显[11],长约1.2[16]-10[18]厘米,宽约1-7厘米叶轴上部及小叶柄扭曲[11]叶柄长约2.5-8[13]厘米。[5]

常为圆锥状聚伞花序[18],顶生或腋生[17],长约12-18厘米[12];花白色或绿白色[10][14],多数,花直径约1-2厘米[5]花序轴具纵条纹[14]花梗纤细,中部以下近基部处常有一对线状苞片[14][15],长约1-2厘米[14];萼片白色,4-5枚,长圆形或长圆状倒披针形,花瓣[4],先端常凸尖,表面密披短柔毛,中央披短柔毛及外边缘密生灰白色绒毛[15],内部无毛[12],开展,长约0.5-1.5厘米;无花瓣[11]雄蕊多数[14],无毛,短于萼片[14]花药线形,药室侧向开裂[12],较花丝长两倍[13]子房披灰黄色柔毛;花柱下部披紧贴的长柔毛[18],顶部及柱头披短毛[18],细长[11]心皮4-6枚,密披柔毛[14][5]

瘦果[17],3-7枚,干后变为黑色[12],扁平,宽椭圆形至卵形,略披伸展的白色柔毛[10][12],顶端披羽状长毛[10],长约3-7毫米[6][13],宽约4毫米[12];宿存羽毛状花柱[12],线形[14],披长柔毛[14],长约1.8[11]-5厘米[15][5]

医药用途

威灵仙以干燥的及根茎入药[19]中药名为威灵仙[1][19]药材主产于安徽江苏江西浙江等地[20],始载于《开宝本草[19],《开宝本草》中原文记载为“威灵仙味苦,温,无毒”[6];《生草药性备要》中原文记载为“味苦辛,性温。去酒毒、除痰,通五脏膀胱,消水肿,治足肿,腰膝冷痛。治折伤,诸般骨痛,煮酒饮即愈。语云:“黑脚威灵仙,骨见软如绵。”其藤生如牛膝样,能救妇人胎前产后,妙方宜炒食。”[10];《本草纲目》中原文记载为“威言其性猛,灵仙言其功神也”[6];味辛、咸、微苦,性温,小毒或无毒[3],归膀胱经[7],可宣通脏腑、十二经络[8],为中医临床用药,具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消骨梗、利尿[1][10][19]、凡湿瘀阻甚或成积者都能祛除[8]等功效,主治风寒湿热[5]、头风、中风痛风风湿痹痛、顽痹、由风寒湿瘀阻之关节疼痛[8]、屈伸不利、肢体麻木、筋脉拘挛、脚气肿痛、痰饮积聚、黄疸浮肿、骨哽咽喉、疟疾、症瘕积聚、白喉破伤风胆结石、尿路结石及外用于腮腺炎乳腺炎等症状[1][2][5][10][21],对、腿脚疼痛,效果较为显著[8]。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威灵仙具抗菌、抗、抗肿瘤、抗、降血压、降血糖、促进胆汁分泌、镇痛、解痉等作用[19][21],临床应用于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胆囊炎、腰肌劳损、外用于咽喉炎、足跟痛、[5]等治疗上[19]。本品性走窜,久服易伤正气[21],血虚而致的筋骨拘挛疼痛者禁用[8],气虚血弱者[4][9]、体虚气弱者[8]、阴虚有热[2]、无风寒湿邪者[2]及孕妇忌服[22]。新鲜全株可治咽喉炎及急性扁桃体炎,根部可治丝虫病,外用可治牙痛[5]

药材鉴定

中药威灵仙以干燥根茎入药,于秋季采挖,清除泥沙等杂质后晒干[20];本品部呈细长圆柱形,表面黑褐色,具细纵纹,稍为弯曲,有的皮部脱落,露出黄白色木部,质地坚脆,容易折断,长约7-20厘米[23],直径约0.1-0.3厘米[20];根部干时容易折断[23],略呈方性,木部淡黄色,断面皮部较广,棕黄色[23],皮与木部间常有裂隙[20],易分离,具微臭味及微苦[23]。根茎呈圆柱状,横生[23],表面淡棕黄色,顶端残留木质化的茎基[23],下侧及两侧著生多数细根,质地较坚韧,皮部常折断,断面纤维性,具隆起的节[23],长约1.5-10厘米,直径约0.3-2厘米[20][23]。饮片多为切碎[24];气微,味淡;传统经验则认为以根粗、质坚实、断面灰白色、条匀、地上残基短者为佳[21][24]。本种与同属的棉团铁线莲Clematis hexapetala )及东北铁线莲Clematis mandshurica)同收录于《中国药典》2005年版中,定为中药威灵仙的法定原植物来源种之一,主要透过浸出物、性状、显微鉴别、齐墩果酸薄层对照等指标测定,以控制药材的质量[19]

毒性

本品全株具毒性,毒性成份为灵仙新甙皂甙,皂甙对肠胃道产生刺激,误食可引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等症状,严重甚至死亡;皮肤接触可引致接触性皮炎 [25]

参考

  1. 1.0 1.1 1.2 1.3 1.4 1.5 威灵仙 Weilingxian.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药用植物图像数据库. 
  2.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何清湖. 《止痛本草》止痛中药临床应用指南. 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4年8月: 449-453. ISBN 7-80174-231-1. 
  3. 3.0 3.1 沈连生. 《本草纲目 精编图文本》. 华夏出版社. 2007年7月: 第163页. ISBN 978-7-5080-2966-5. 
  4. 4.0 4.1 4.2 4.3 4.4 王玉生、蔡岳文. 中国药用植物图鉴系列之一 南方药用植物图鉴. 汕头大学出版社. 2007年7月: 64. ISBN 978-7-81036-859-9. 
  5.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5.12 5.13 威灵仙 (PDF). 中国植物志 28: 161–162. 
  6. 6.0 6.1 6.2 6.3 威灵仙. 金门植物园园区内常见植物介绍. 金门县政府林务所. 
  7. 7.0 7.1 张虹, 汤金城. 《208种中药典故》. 中原农民出版社. 2009年8月: 303-307. ISBN 978-7-80739-716-8. 
  8. 8.0 8.1 8.2 8.3 8.4 8.5 8.6 孟景春. 《趣话中药》.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年4月: 208-210. ISBN 978-7-5357-5647-3. 
  9. 9.0 9.1 庞浩龙. 《家有百草-单味中药的妙用》.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7年11月: 76-78. ISBN 978-7-5091-0997-7. 
  10.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何克谏著, 关培生(增订). 增订生草药性备要. 聚贤馆文化. 1995年10月: 99. ISBN 962-436-270-X. 
  11. 11.00 11.01 11.02 11.03 11.04 11.05 11.06 11.07 11.08 11.09 11.10 11.11 11.12 威灵仙 (PDF). 浙江植物志 2: 294–295. 
  12. 12.00 12.01 12.02 12.03 12.04 12.05 12.06 12.07 12.08 12.09 12.10 威灵仙 (PDF). 秦岭植物志 1(2): 293. 
  13. 13.0 13.1 13.2 13.3 威灵仙 (PDF). 贵州植物志 3: 54. 
  14.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威灵仙 (PDF). 海南植物志 1: 305–306. 
  15. 15.0 15.1 15.2 15.3 15.4 威灵仙 (PDF). 福建植物志 2: 24–25. 
  16. 16.0 16.1 16.2 威灵仙 (PDF). 河南植物志 1: 456. 
  17. 17.0 17.1 17.2 17.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彩色图集(1995年版)》. 三联书店. 1996年11月: 325-326. ISBN 962-04-1326-1. 
  18. 18.0 18.1 18.2 18.3 威灵仙 (PDF). 安徽植物志 2: 336–337. 
  1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赵中振, 萧培根. 《当代药用植物典 1》. 香港赛马会中药研究院. 2006年8月: 222-225. ISBN 978-988-99226-0-3. 
  20. 20.0 20.1 20.2 20.3 20.4 赵中振. 《香港中药材图鉴》.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2003年10月: 208. ISBN 988-97448-1-3. 
  21. 21.0 21.1 21.2 21.3 威灵仙. 中国医药大学中药知识学习网. 
  22. 中医药常识 威灵仙【2010/02/24】. 财团法人 台湾必安研究所. 
  23.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威灵仙(Clematidis Radix) (PDF). 行政院卫生署食品药物管理局. 易误用中药材.. 
  24. 24.0 24.1 赵中振, 陈虎彪. 常用中药材鉴别图典. 万里机构. 2010年1月: 143. ISBN 978-962-14-4150-8. 
  25. Clematis chinensis 威灵仙. 香港医院管理局毒理学参考化验室香港有毒植物图鉴.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21). 

外部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