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秋收起义」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新建条目)
 
(added Category:軍政事件 using HotCat
 
(未顯示由 2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9 次修訂)
行 1: 行 1:
 
'''秋收起义'''(1927年毛泽东、卢德铭领导的武装起义)
 
'''秋收起义'''(1927年毛泽东、卢德铭领导的武装起义)
 
+
[[File:秋收起义.jpg|缩略图|秋收起义[https://p1.ssl.qhimg.com/t014c67b76983236480.jpg 原图链接]]]
 
==简介==
 
==简介==
 
 秋收起义是[[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即[[红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控制下的武汉国民政府公开宣布“分共”,背叛了革命。[[中国共产党]]从此转入地下,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在群众基础较好的湘鄂粤赣四省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
 
 秋收起义是[[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即[[红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控制下的武汉国民政府公开宣布“分共”,背叛了革命。[[中国共产党]]从此转入地下,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在群众基础较好的湘鄂粤赣四省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
行 25: 行 25:
 
==起义过程==
 
==起义过程==
 
 秋收起义--中国共产党重大历史事件
 
 秋收起义--中国共产党重大历史事件
 +
[[File:秋收起义示意图.jpg|缩略图|秋收起义示意图[https://p1.ssl.qhimg.com/t019f78dc50dca4a946.jpg 原图链接]]]
 +
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我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武装起义。<ref>[http://dangshi.people.com.cn/GB/165617/166495/10002558.html 秋收起义]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百科</ref>
  
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我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武装起义。
+
1927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湖南、江西边界文家市镇领导发动的农民武装起义。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受中共中央的委派,以中共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前往长沙,领导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8月18日,改组后的湖南省委在长沙市郊的沈家大屋召开会议,讨论制定秋收起义的计划。毛泽东在会上着重阐述了枪杆子出政权的思想。会议决定要与国民党彻底划清界限,旗帜鲜明地以中国共产党的名义号召群众,并确定集中力量在湘东赣西发动以长沙为中心的武装起义。<ref>[http://cpc.people.com.cn/GB/33837/2534129.html 秋收起义]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重大事件</ref>
 
 
1927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湖南、江西边界文家市镇领导发动的农民武装起义。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受中共中央的委派,以中共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前往长沙,领导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8月18日,改组后的湖南省委在长沙市郊的沈家大屋召开会议,讨论制定秋收起义的计划。毛泽东在会上着重阐述了枪杆子出政权的思想。会议决定要与国民党彻底划清界限,旗帜鲜明地以中国共产党的名义号召群众,并确定集中力量在湘东赣西发动以长沙为中心的武装起义。
 
  
 
9月初,毛泽东在江西萍乡安源张家湾召开军事会议,讨论秋收起义具体部署。参加起义的主力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没有赶上参加南昌起义的原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另一部分是湖南平江和浏阳的农军、鄂南崇阳和通城的部分农民武装、安源煤矿的工人武装等。
 
9月初,毛泽东在江西萍乡安源张家湾召开军事会议,讨论秋收起义具体部署。参加起义的主力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没有赶上参加南昌起义的原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另一部分是湖南平江和浏阳的农军、鄂南崇阳和通城的部分农民武装、安源煤矿的工人武装等。
行 36: 行 36:
 
 这次秋收起义不沿用国民革命军的番号,而将起义部队统一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卢德铭任总指挥,余洒度任师长,下辖三个团:以原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为主力编为第一团,团长钟文璋;以安源工人纠察队、矿警队和萍乡等地的农民自卫军编为第二团,团长王新亚;以原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一个营和浏阳部分工农武装编为第三团,团长苏先骏。参加起义部队共约5000人。此外,在起义前,还收编了当地的土匪武装邱国轩的一个团。起义部队以夺取长沙为目标,具体部署了各团的行动计划。1927年9月9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按预定计划爆发。参加起义的铁路工人和农民,首先破坏了岳阳至黄沙街,长沙至株洲两段铁路,切断了敌人的交通运输。
 
 这次秋收起义不沿用国民革命军的番号,而将起义部队统一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卢德铭任总指挥,余洒度任师长,下辖三个团:以原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为主力编为第一团,团长钟文璋;以安源工人纠察队、矿警队和萍乡等地的农民自卫军编为第二团,团长王新亚;以原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一个营和浏阳部分工农武装编为第三团,团长苏先骏。参加起义部队共约5000人。此外,在起义前,还收编了当地的土匪武装邱国轩的一个团。起义部队以夺取长沙为目标,具体部署了各团的行动计划。1927年9月9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按预定计划爆发。参加起义的铁路工人和农民,首先破坏了岳阳至黄沙街,长沙至株洲两段铁路,切断了敌人的交通运输。
  
 第一团从江西修水出发,向长寿街进攻,1927年9月10日占领了平江县龙门厂。这时混入起义部队的邱国轩部乘机叛变。当第一团路过金坪攻打长寿街时、邱部突然袭击,致使该团腹背受敌,损失200多人,步枪200多支,团长钟文璋失踪,被迫向浏阳转移。第二团在安源起义后,进攻萍乡未克,西进攻占了老关、醴陵,又北进占领浏阳。由于部队麻痹轻敌,1927年9月16日陷入优势敌人的包围,部队被打散,部分突围脱险,不少人牺牲。第三团于1927年9月11日在铜鼓起义,胜利占领了白沙镇,1927年9月12日又占领东门市。1927年9月14日敌人兵分两路包围第三团,该团被迫向上坪撤退。
+
 第一团从江西修水出发,向长寿街进攻,1927年9月10日占领了平江县龙门厂。这时混入起义部队的邱国轩部乘机叛变。当第一团路过金坪攻打长寿街时、邱部突然袭击,致使该团腹背受敌,损失200多人,步枪200多支,团长钟文璋失踪,被迫向浏阳转移。第二团在安源起义后,进攻萍乡未克,西进攻占了老关、醴陵,又北进占领浏阳。由于部队麻痹轻敌,1927年9月16日陷入优势敌人的包围,部队被打散,部分突围脱险,不少人牺牲。第三团于1927年9月11日在铜鼓起义,胜利占领了白沙镇,1927年9月12日又占领东门市。1927年9月14日敌人兵分两路包围第三团,该团被迫向上坪撤退。<ref>[http://cpc.people.com.cn/GB/33837/2534129.html 秋收起义]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重大事件</ref>
  
 
 鉴于三路起义部队均受挫,毛泽东当机立断改变了攻打长沙的计划,并以前委书记的名义通知起义各部队到浏阳县文家市集结。1927年9月19日,各路起义部队到达湖南省浏阳县文家市。当晚前敌委员会召开了会议。根据敌强我弱的形势,会议改变了攻打长沙的计划,决定保存实力,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中去坚持武装斗争,发展革命力量。1927年9月20日上午,起义部队1500余人离开文家市向南进发。1927年9月23日,起义部队在江西萍乡芦溪镇遭反动军队伏击,损失数百人,总指挥卢德铭牺牲。1927年9月25日,起义部队冒雨攻克莲花县城。1927年9月29日,起义部队到达永新县三湾村时已不足千人,而且官多兵少,部队思想混乱,组织纪律性差。当天晚上,毛泽东召开了前敌委员会,决定对部队进行整编,这就是著名的"三湾改编"。10月3日,起义部队离开三湾村,开始向井冈山进军。10月27日,起义部队到达罗霄山脉中段井冈山的茨坪,开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鉴于三路起义部队均受挫,毛泽东当机立断改变了攻打长沙的计划,并以前委书记的名义通知起义各部队到浏阳县文家市集结。1927年9月19日,各路起义部队到达湖南省浏阳县文家市。当晚前敌委员会召开了会议。根据敌强我弱的形势,会议改变了攻打长沙的计划,决定保存实力,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中去坚持武装斗争,发展革命力量。1927年9月20日上午,起义部队1500余人离开文家市向南进发。1927年9月23日,起义部队在江西萍乡芦溪镇遭反动军队伏击,损失数百人,总指挥卢德铭牺牲。1927年9月25日,起义部队冒雨攻克莲花县城。1927年9月29日,起义部队到达永新县三湾村时已不足千人,而且官多兵少,部队思想混乱,组织纪律性差。当天晚上,毛泽东召开了前敌委员会,决定对部队进行整编,这就是著名的"三湾改编"。10月3日,起义部队离开三湾村,开始向井冈山进军。10月27日,起义部队到达罗霄山脉中段井冈山的茨坪,开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行 42: 行 42:
 
==起义经过==
 
==起义经过==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遭到失败。为了挽救革命,1927年7月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了临时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在共产党力量较强、工农运动基础较好的湖南、湖北、江西、[[广东]]4个省举行[[秋收暴动]],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遭到失败。为了挽救革命,1927年7月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了临时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在共产党力量较强、工农运动基础较好的湖南、湖北、江西、[[广东]]4个省举行[[秋收暴动]],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
[[File:湘赣边秋收起义部队战斗序列暨主官姓名.jpg|缩略图|湘赣边秋收起义部队战斗序列暨主官姓名[https://p1.ssl.qhimg.com/t01a72b815f4ee8fac2.jpg 原图链接]]]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和开展土地革命的总方针。毛泽东在会上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会议决定派毛泽东去湖南改组中共湖南省委和领导秋收起义。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和开展土地革命的总方针。毛泽东在会上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会议决定派毛泽东去湖南改组中共湖南省委和领导秋收起义。
  
行 62: 行 62:
  
 
1927年9月29日部队到达江西省永新县的三湾村时进行了改编(即[[三湾改编]]):由原来的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将党的支部建立在连上;成立各级士兵委员会,实行民主管理制度,在政治上官兵平等。10月部队到达罗霄山脉中段即井冈山地区,得到当地武装袁文才和王佐的帮助,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7年9月29日部队到达江西省永新县的三湾村时进行了改编(即[[三湾改编]]):由原来的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将党的支部建立在连上;成立各级士兵委员会,实行民主管理制度,在政治上官兵平等。10月部队到达罗霄山脉中段即井冈山地区,得到当地武装袁文才和王佐的帮助,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
[[File: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秋收暴动》 陈玉先.jpg|缩略图|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秋收暴动》 陈玉先[https://p1.ssl.qhimg.com/t01b9959ac2db01d49f.jpg 原图链接]]]
 
 秋收起义与南昌起义比较,最明显的特点在于:
 
 秋收起义与南昌起义比较,最明显的特点在于:
 
*它不仅是军队的行动,而且有数量众多的工农武装参加。
 
*它不仅是军队的行动,而且有数量众多的工农武装参加。
行 77: 行 77:
 
1927年9月初的一天夜晚,修水商会东厢房灯火通明,在师部参谋处一张宽大的八仙桌上,师部参谋何长工、副官杨立三、参谋处长陈树华三人在制作军旗,他们反复比较、推敲,修改着,争论着,最后确定,旗底为红色,象征革命,旗中央的五星代表中国共产党,五星内的镰刀斧头代表工农,旗左边白色套管上是"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字样,整体含义是: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武装。
 
1927年9月初的一天夜晚,修水商会东厢房灯火通明,在师部参谋处一张宽大的八仙桌上,师部参谋何长工、副官杨立三、参谋处长陈树华三人在制作军旗,他们反复比较、推敲,修改着,争论着,最后确定,旗底为红色,象征革命,旗中央的五星代表中国共产党,五星内的镰刀斧头代表工农,旗左边白色套管上是"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字样,整体含义是: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武装。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泛指江西)一带不停留,便向潇湘(泛指湖南)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1927年9月9日,在毛泽东亲自领导下,秋收起义爆发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和第一、四团在修水吹响了革命的号角,工农革命军的第一面军旗在古城修水高高飘扬。第二团、第三团在安源、铜鼓亦打响了暴动的枪声。从此,武装斗争的熊熊烈火迅速燃遍了湘东赣西的辽阔土地,湘赣边界掀起了威震敌胆的金秋狂飚。
+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泛指江西)一带不停留,便向潇湘(泛指湖南)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1927年9月9日,在毛泽东亲自领导下,秋收起义爆发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和第一、四团在修水吹响了革命的号角,工农革命军的第一面军旗在古城修水高高飘扬。第二团、第三团在安源、铜鼓亦打响了暴动的枪声。从此,武装斗争的熊熊烈火迅速燃遍了湘东赣西的辽阔土地,湘赣边界掀起了威震敌胆的金秋狂飚。<ref>[http://dangshi.people.com.cn/GB/165617/166495/10002558.html 秋收起义]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百科</ref>
  
 
==修水纪念馆==
 
==修水纪念馆==
 
===简介===
 
===简介===
 
 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始建于1977年,先后被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江西省委和省人民政府授予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4年10月被评选为"江西十大红色景点"之一;2005年修水县秋收起义纪念地系列景点被国家发改委、中宣部等13个部门评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始建于1977年,先后被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江西省委和省人民政府授予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4年10月被评选为"江西十大红色景点"之一;2005年修水县秋收起义纪念地系列景点被国家发改委、中宣部等13个部门评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
[[File:秋收起义部分成员合影.jpg|缩略图|秋收起义部分成员合影[https://p1.ssl.qhimg.com/t01c8e47aadff4bc15f.jpg 原图链接]]]
 
21世纪初改版的主要项目有:一楼序厅正面雕塑及其背景、东西墙面布置;二楼展厅版面、文物展橱、中心大型展柜、灯光照明设施改造、师部和团部旧址复原陈列。改版后的内容突出反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的背景,第一师的组建,军旗的制作并在修水率先升起,师部和第一团以及第二、三、四团在秋收起义中的经历,修水地方党组织和工会、农会及人民群众积极配合工农革命军第一军并参加秋收起义;重点突出毛泽东和参加秋收起义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
 
21世纪初改版的主要项目有:一楼序厅正面雕塑及其背景、东西墙面布置;二楼展厅版面、文物展橱、中心大型展柜、灯光照明设施改造、师部和团部旧址复原陈列。改版后的内容突出反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的背景,第一师的组建,军旗的制作并在修水率先升起,师部和第一团以及第二、三、四团在秋收起义中的经历,修水地方党组织和工会、农会及人民群众积极配合工农革命军第一军并参加秋收起义;重点突出毛泽东和参加秋收起义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
  
行 97: 行 97:
 
===第一展厅===
 
===第一展厅===
 
1926年6月,中共江西地委为配合北伐军进军江西,派共产党员胡思先、丁健亚回家乡修水秘密建党。同年7月,在县城青云门城楼秘密开会,创建了修水第一个党组织---中共修水县支部干事会。接着,在城乡发展了24名中共党员。中共修水支部的诞生,使全县农民运动更加迅猛,农会会员发展到5万多人,农民自卫军发展到3万多人。
 
1926年6月,中共江西地委为配合北伐军进军江西,派共产党员胡思先、丁健亚回家乡修水秘密建党。同年7月,在县城青云门城楼秘密开会,创建了修水第一个党组织---中共修水县支部干事会。接着,在城乡发展了24名中共党员。中共修水支部的诞生,使全县农民运动更加迅猛,农会会员发展到5万多人,农民自卫军发展到3万多人。
 
+
[[File:秋收起义地点.jpg|缩略图|秋收起义地点[https://p1.ssl.qhimg.com/t0130d083308cb5e806.jpg 原图链接]]]
 
1927年7月中旬,改组后的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断然作出决定:将中国共产党所掌握或影响的部队向南昌集中,准备武装起义;在秋收季节,组织湘鄂粤赣四省农民暴动。
 
1927年7月中旬,改组后的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断然作出决定:将中国共产党所掌握或影响的部队向南昌集中,准备武装起义;在秋收季节,组织湘鄂粤赣四省农民暴动。
  
行 143: 行 143:
  
 
===领导人===
 
===领导人===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的历史舞台上,湖南革命家军事家充当了导演和主角。秋收起义中,湖南共产党员、革命军人担当领导者和主力军。毛泽东、彭公达、罗荣桓、谭政、何长工、谭震林、宋任穷、张子清、杨立三、曾士峨、钟期光、郭鹏、刘先胜、杨梅生、张令彬、谭希林、赖毅、龙开富、杨世明、余光文、王耀南、潘振武、李子骥、滕代远、朱少连、蔡会文、伍中豪、寻淮洲、刘炎、王杨烈、郭咏泉、谢南岭、袁健、潘福岩、戴奇、徐洪、涂正坤、刘型、宋裕和、刘东轩、邵振维、彭商人、罗梓铭、邓乾元、李白、王首道、邓乾元、孔荷宠、刘建中、杨岳彬、苏先骏、李贞、李幼军、余贲民、余洒度、张启龙、陈树湘、陈毅安、欧阳健、周昆、袁德生、徐洪、程翠霖、蔡钟、潘心源、陈培荫、钟皿浪等领导或参加秋收起义。湘东、湘中地区的共产党人和工农武装,包括集结在湘赣边界的国民革命军和工农革命军,安源工人,平江、浏阳、醴陵一带的农民,为秋收起义浴血奋战,谱写了壮烈的武装暴动和进军井冈山之歌。
+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的历史舞台上,湖南革命家军事家充当了导演和主角。秋收起义中,湖南共产党员、革命军人担当领导者和主力军。[[ 毛泽东]] [[ 彭公达]] [[ 罗荣桓]] [[ 谭政]] [[ 何长工]] [[ 谭震林]] [[ 宋任穷]] [[ 张子清]] [[ 杨立三]] [[ 曾士峨]] [[ 钟期光]] [[ 郭鹏]] [[ 刘先胜]] [[ 杨梅生]] [[ 张令彬]] [[ 谭希林]] [[ 赖毅]] [[ 龙开富]] [[ 杨世明]] [[ 余光文]] [[ 王耀南]] [[ 潘振武]] [[ 李子骥]] [[ 滕代远]] [[ 朱少连]] [[ 蔡会文]] [[ 伍中豪]] [[ 寻淮洲]] [[ 刘炎]] [[ 王杨烈]] [[ 郭咏泉]] [[ 谢南岭]] [[ 袁健]] [[ 潘福岩]] [[ 戴奇]] [[ 徐洪]] [[ 涂正坤]] [[ 刘型]] [[ 宋裕和]] [[ 刘东轩]] [[ 邵振维]] [[ 彭商人]] [[ 罗梓铭]] [[ 邓乾元]] [[ 李白]] [[ 王首道]] [[ 邓乾元]] [[ 孔荷宠]] [[ 刘建中]] [[ 杨岳彬]] [[ 苏先骏]] [[ 李贞]] [[ 李幼军]] [[ 余贲民]] [[ 余洒度]] [[ 张启龙]] [[ 陈树湘]] [[ 陈毅安]] [[ 欧阳健]] [[ 周昆]] [[ 袁德生]] [[ 徐洪]] [[ 程翠霖]] [[ 蔡钟]] [[ 潘心源]] [[ 陈培荫]] [[ 钟皿浪]] 等领导或参加秋收起义。湘东、湘中地区的共产党人和工农武装,包括集结在湘赣边界的国民革命军和工农革命军,[[ 安源]] 工人,平江、浏阳、醴陵一带的农民,为秋收起义浴血奋战,谱写了壮烈的武装暴动和进军井冈山之歌。
  
 
==相关研究==
 
==相关研究==
 
===背景===
 
===背景===
 秋收起义的爆发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创建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支工农军队,设计制作并率先起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面旗帜,正如毛泽东同志在诗词中所说的:"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最后,毛泽东同志带领秋收起义部队转兵井冈山,开辟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从此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人们对秋收起义的一些历史问题的认识见仁见智,为了更好地纪念秋收起义,笔者以史实为据,就秋收起义几个历史问题进行理性思考,从新的角度解读秋收起义历史,试图抛砖引玉,以期揭开历史的面纱!
+
 秋收起义的爆发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创建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支工农军队,设计制作并率先起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面旗帜,正如毛泽东同志在诗词中所说的 :“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最后,毛泽东同志带领秋收起义部队转兵井冈山,开辟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从此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人们对秋收起义的一些历史问题的认识见仁见智,为了更好地纪念秋收起义,笔者以史实为据,就秋收起义几个历史问题进行理性思考,从新的角度解读秋收起义历史,试图抛砖引玉,以期揭开历史的面纱!
  
 
===问题===
 
===问题===
行 153: 行 153:
 
 由于毛泽东同志在秋收起义中的特殊贡献,以及其后来的特殊地位,正确把握毛泽东同志当时的身份问题,对研究秋收起义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在许多历史文献资料中,有的认为"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同志作为中央特派员,担任前敌委员会书记,前往湘赣边界领导秋收起义;有的认为湖南省委任命毛泽东同志为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书记,派毛泽东同志前往湘赣边界领导秋收起义。《毛泽东年谱》中介绍1927年8月30日毛泽东的活动为:"30日,出席中共湖南省委常委会议,讨论湖南秋收暴动的最后计划。会议确定集中力量首先在平江、浏阳、醴陵等县和安源举行暴动;成立以毛泽东为书记的由各军事负责人组成的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作为暴动领导机关。并指定毛泽东到湘赣边界统率工农武装,组织前敌委员会,领导秋收起义。"
 
 由于毛泽东同志在秋收起义中的特殊贡献,以及其后来的特殊地位,正确把握毛泽东同志当时的身份问题,对研究秋收起义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在许多历史文献资料中,有的认为"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同志作为中央特派员,担任前敌委员会书记,前往湘赣边界领导秋收起义;有的认为湖南省委任命毛泽东同志为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书记,派毛泽东同志前往湘赣边界领导秋收起义。《毛泽东年谱》中介绍1927年8月30日毛泽东的活动为:"30日,出席中共湖南省委常委会议,讨论湖南秋收暴动的最后计划。会议确定集中力量首先在平江、浏阳、醴陵等县和安源举行暴动;成立以毛泽东为书记的由各军事负责人组成的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作为暴动领导机关。并指定毛泽东到湘赣边界统率工农武装,组织前敌委员会,领导秋收起义。"
  
"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彭公达回到长沙,"派毛泽东和彭公达召集旧省委及各负责人,宣传中央新政策的精神及改组省委。公达十一日回湖南,泽东十二日在汉动身,……"从时任湖南省委书记彭公达给中央的报告中可知,当时毛泽东、彭公达回到湖南概括为承任三项任务:改组省委、传达"八七"会议精神、组织湖南秋收暴动。在中央与湖南省委的来信等原始资料中没有找到中央派毛主席往湘赣边界领导秋收起义的记录,所以第一种说法不准确。
+
"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彭公达回到长沙,"派毛泽东和彭公达召集旧省委及各负责人,宣传中央新政策的精神及改组省委。公达十一日回湖南,泽东十二日在汉动身,……"(1) 从时任湖南省委书记彭公达给中央的报告中可知,当时毛泽东、彭公达回到湖南概括为承任三项任务:改组省委、传达"八七"会议精神、组织湖南秋收暴动。在中央与湖南省委的来信等原始资料中没有找到中央派毛主席往湘赣边界领导秋收起义的记录,所以第一种说法不准确。
  
 《毛泽东年谱》比较准确地阐述了毛泽东同志当时的身份,如毛泽东同志是当时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书记,纠正了一些史料在"前敌委员会书记"前省掉"中共湖南省委"的失误,但《年谱》中提到的派往湘赣边界之说同样不准确。从中央给湖南省委的来信中,中央开始建议毛泽东往湘南领导暴动,"湘南特委以毛泽东、任卓宣、郭亮及当地工农同志若干人组织之,泽东为书记,受湘省委指挥。但这里必要明白湘南计划只是全省暴动计划之一部分,只有在全省暴动之下,湘南计划才能实现,才有意义,万不可本末倒置。"而从湖南省委给中央的回信中可知,湖南决定只举行湘中暴动,"(二)我们是以向长沙暴动为起点,并不是放弃湘南。没有把衡阳做第二个发动点,是因为我们的力量只能做到湘中起来,各县暴动,力量分散了,恐连湘中暴动的计划也不能实现。所以我们决定不以衡阳做第二个发动点,但是湘南各县的暴动计划及暴动准备均已令有组织的各县切实执行,长沙暴动开始,各县随之同时发动。"彭公达在给中央的报告中也证实了这一计划改变的过程,"四、湖南暴动计划。(一)暴动的区域:以后经过几次讨论,以党的精力及经济力量计算,只能制造湘中四围各县的暴动,于是放弃其他几个中心。湘中的中心是长沙,决定要同时在湘潭、宁乡、醴陵、浏阳、平江、安源、岳州等七县举行暴动。附注:缩小范围的暴动计划,泽东持之最坚,礼容、明翰等均赞同其说。其时仅公达一人主张湖南全省暴动,并要泽东即去湘南,当时因想在长沙即刻举行一个暴动,于是没有坚持下去。"从以上中央与湖南省委的往来信件中以及彭公达给中央的报告可知,毛泽东同志是被中央派往湖南省领导秋收起义,当时拟派毛泽东同志往湘南,后经湖南省委坚持,缩小暴动范围,"泽东持之最坚",以湘南暴动为重点的湖南全省暴动变为"湘中暴动",毛泽东为湘中暴动的负责人,"湘中的中心是长沙,决定要同时暴动的是湘潭、宁乡、醴陵、浏阳、平江、安源、岳州等七县。"安源是计划暴动县之一,所以毛泽东接到当时属湖南省委管辖的安源的信件后,于九月初匆匆抵达安源,召开了安源会议,传达了"八七"会议精神、8月18日沈家大屋会议精神、8月30日湖南省委常委会议精神,当从潘心源的汇报中得知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警卫团(以下简称"警卫团")和属湖南管辖的平浏农军滞留在江西境内的修铜时,对于主张用"百分之六十的精力抓军事"的毛泽东来说,听到这个消息大喜过望,改变了"我并带有中央介绍信,要贺、聂[叶]军队中调两团人来做暴动的武力,"之初衷,从当时属湖南管辖的安源向属江西管辖的修铜发指示(这实属非常时期之非常之举),发完指示后,毛泽东又急急经铜鼓赶往江西境内师部驻地的修水。铜鼓1927年9月7号接到了毛泽东的指令,修水8号接到了先俊转来了安源的通知,毛泽东10日到达了铜鼓,因师部已于前一天举行起义,所以毛泽东只到达铜鼓,没有到达位于修水的师部。同时卢德铭1927年9月9日带着中央的指令回到了警卫团。从此,毛泽东由湘中暴动的领导人变成了湘赣边秋收暴动的领导人。由此可见,毛泽东同志成为湘赣边秋暴的核心领导者,并非当时组织的安排,是随着形势的变化,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
+
 《毛泽东年谱》比较准确地阐述了毛泽东同志当时的身份,如毛泽东同志是当时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书记,纠正了一些史料在"前敌委员会书记"前省掉"中共湖南省委"的失误,但《年谱》中提到的派往湘赣边界之说同样不准确。从中央给湖南省委的来信中,中央开始建议毛泽东往湘南领导暴动,"湘南特委以毛泽东、任卓宣、郭亮及当地工农同志若干人组织之,泽东为书记,受湘省委指挥。但这里必要明白湘南计划只是全省暴动计划之一部分,只有在全省暴动之下,湘南计划才能实现,才有意义,万不可本末倒置。"(2) 而从湖南省委给中央的回信中可知,湖南决定只举行湘中暴动,"(二)我们是以向长沙暴动为起点,并不是放弃湘南。没有把衡阳做第二个发动点,是因为我们的力量只能做到湘中起来,各县暴动,力量分散了,恐连湘中暴动的计划也不能实现。所以我们决定不以衡阳做第二个发动点,但是湘南各县的暴动计划及暴动准备均已令有组织的各县切实执行,长沙暴动开始,各县随之同时发动。"(3) 彭公达在给中央的报告中也证实了这一计划改变的过程,"四、湖南暴动计划。(一)暴动的区域:以后经过几次讨论,以党的精力及经济力量计算,只能制造湘中四围各县的暴动,于是放弃其他几个中心。湘中的中心是长沙,决定要同时在湘潭、宁乡、醴陵、浏阳、平江、安源、岳州等七县举行暴动。附注:缩小范围的暴动计划,泽东持之最坚,礼容、明翰等均赞同其说。其时仅公达一人主张湖南全省暴动,并要泽东即去湘南,当时因想在长沙即刻举行一个暴动,于是没有坚持下去。"(4) 从以上中央与湖南省委的往来信件中以及彭公达给中央的报告可知,毛泽东同志是被中央派往湖南省领导秋收起义,当时拟派毛泽东同志往湘南,后经湖南省委坚持,缩小暴动范围,"泽东持之最坚"(5) ,以湘南暴动为重点的湖南全省暴动变为"湘中暴动",毛泽东为湘中暴动的负责人,"湘中的中心是长沙,决定要同时暴动的是湘潭、宁乡、醴陵、浏阳、平江、安源、岳州等七县。"(6) 安源是计划暴动县之一,所以毛泽东接到当时属湖南省委管辖的安源(7) 的信件后,于九月初匆匆抵达安源,召开了安源会议,传达了"八七"会议精神、8月18日沈家大屋会议精神、8月30日湖南省委常委会议精神,当从潘心源的汇报中得知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警卫团(以下简称"警卫团")和属湖南管辖的平浏农军滞留在江西境内的修铜时,对于主张用"百分之六十的精力抓军事"(8) 的毛泽东来说,听到这个消息大喜过望,改变了"我并带有中央介绍信,要贺、聂[叶]军队中调两团人来做暴动的武力,"(9) 之初衷,从当时属湖南管辖的安源向属江西管辖的修铜发指示(这实属非常时期之非常之举),发完指示后,毛泽东又急急经铜鼓赶往江西境内师部驻地的修水。铜鼓1927年9月7号接到了毛泽东的指令,修水8号接到了先俊转来了安源的通知,毛泽东10日到达了铜鼓,因师部已于前一天举行起义,所以毛泽东只到达铜鼓,没有到达位于修水的师部。同时卢德铭1927年9月9日带着中央的指令回到了警卫团。从此,毛泽东由湘中暴动的领导人变成了湘赣边秋收暴动的领导人。由此可见,毛泽东同志成为湘赣边秋暴的核心领导者,并非当时组织的安排,是随着形势的变化,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
  
 
====关于秋收起义指挥中心问题====
 
====关于秋收起义指挥中心问题====
 
 研究秋收起义指挥中心问题,对于研究秋收起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过去对秋收起义指挥中心,一般以毛泽东同志的活动地为重要标准,一说为"安源",一说为"铜鼓",有的网上文章甚至说"为什么毛主席将指挥岗设在铜鼓",事实上"指挥岗设在铜鼓"的前提并不存在。笔者认为,作为指挥中心,应具以下几个条件,一是重要领导在此活动;二是重要领导在此活动时间较长;三是在此作出了重大决定和有重大事件发生等。
 
 研究秋收起义指挥中心问题,对于研究秋收起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过去对秋收起义指挥中心,一般以毛泽东同志的活动地为重要标准,一说为"安源",一说为"铜鼓",有的网上文章甚至说"为什么毛主席将指挥岗设在铜鼓",事实上"指挥岗设在铜鼓"的前提并不存在。笔者认为,作为指挥中心,应具以下几个条件,一是重要领导在此活动;二是重要领导在此活动时间较长;三是在此作出了重大决定和有重大事件发生等。
  
 安源和铜鼓在秋收起义的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两个地方进行了秋收起义的积极准备,秋收起义的重要领导人毛泽东同志亲临了这两个地方。安源尽管召开了安源会议,但其会议内容主要是传达沈家大屋会议精神和湖南省委常委会议精神,同时"讨论的问题是军事及农民暴动的布置",特别是毛泽东同志在安源的时间非常短,不可能在短短几天时间作出非常重要的决定,同时"师委会"没有一人参加安源会议。我们不能因为参加会议的毛泽东同志后来成为国家最高领导人,就确定安源是中心。事实上,安源应从属于长沙这个中心。尽管毛泽东同志在起义前夕到达了铜鼓,但秋收起义所作出的重大决定不是在铜鼓作出的,毛泽东同志到铜鼓只是组织实施沈家大屋会议和安源会议精神,而并非将指挥岗设在铜鼓,同样毛泽东同志在铜鼓活动时间非常短,铜鼓中心说也不成立。
+
 安源和铜鼓在秋收起义的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两个地方进行了秋收起义的积极准备,秋收起义的重要领导人毛泽东同志亲临了这两个地方。安源尽管召开了安源会议,但其会议内容主要是传达沈家大屋会议精神和湖南省委常委会议精神,同时"讨论的问题是军事及农民暴动的布置"(10) ,特别是毛泽东同志在安源的时间非常短,不可能在短短几天时间作出非常重要的决定,同时"师委会"没有一人参加安源会议。我们不能因为参加会议的毛泽东同志后来成为国家最高领导人,就确定安源是中心。事实上,安源应从属于长沙这个中心。尽管毛泽东同志在起义前夕到达了铜鼓,但秋收起义所作出的重大决定不是在铜鼓作出的,毛泽东同志到铜鼓只是组织实施沈家大屋会议和安源会议精神,而并非将指挥岗设在铜鼓,同样毛泽东同志在铜鼓活动时间非常短,铜鼓中心说也不成立。
 
+
[[File:秋收起义广场.jpg|缩略图|秋收起义广场[https://p1.ssl.qhimg.com/t0143ed7c8444f995bb.jpg 原图链接]]]
 笔者认为,秋收起义的指挥中心当时有两个,一是长沙,彭公达和毛泽东自武汉回到长沙后,在长沙积极进行秋收起义的准备工作,湖南省委围绕秋收起义召开了沈家大屋会议和8月30日、1927年9月5日的省委常委会议等,多次研究秋收起义问题,成立了行动委员会和前敌委员会,并研究了土地问题、旗帜问题、军队问题等。长沙中心论毋庸置疑。第二个中心是修水,秋收起义的主力部队在修水活动近一个月,在山口会议上组建了我党的第一支工农军队,并成立了"师委会",特别是在修水设计制作了我党的第一面军旗,打响了秋暴的第一枪,秋收起义的总指挥卢德铭在修水,师长余洒度一直在修水活动,余洒度以黄浦同学的身份到处活动,非常活跃,从国民党的兜剿鄂南共匪近讯也可知,"修水方面,系余洒度主持,与黄埔的暴烈分子广通声气,聚众二千余人,有枪千余枝,骚扰赣鄂交界各县,鸡犬不宁。"可见余洒度在修水为秋收起义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
 笔者认为,秋收起义的指挥中心当时有两个,一是长沙,彭公达和毛泽东自武汉回到长沙后,在长沙积极进行秋收起义的准备工作,湖南省委围绕秋收起义召开了沈家大屋会议和8月30日、1927年9月5日的省委常委会议等,多次研究秋收起义问题,成立了行动委员会和前敌委员会,并研究了土地问题、旗帜问题、军队问题等(11) 。长沙中心论毋庸置疑。第二个中心是修水,秋收起义的主力部队在修水活动近一个月,在山口会议上组建了我党的第一支工农军队,并成立了"师委会",特别是在修水设计制作了我党的第一面军旗,打响了秋暴的第一枪,秋收起义的总指挥卢德铭在修水,师长余洒度一直在修水活动,余洒度以黄浦同学的身份到处活动,非常活跃,从国民党的兜剿鄂南共匪近讯也可知,"修水方面,系余洒度主持,与黄埔的暴烈分子广通声气,聚众二千余人,有枪千余枝,骚扰赣鄂交界各县,鸡犬不宁。"可见余洒度在修水为秋收起义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从"两中心说"可知,秋收起义之初是两条线。一是由湖南省委领导下的湖南秋收起义,二是由中央军事部、江西省委、湖北省委领导下的江西秋收起义。《余洒度报告》中:"不久得通城刘某某同学转来鄂中消息云:鄂中所有动作,并得军部的通告,嘱我们积极准备。度乃将此意转先俊同志。先俊同志以四面敌人包围,在修、铜恐不能立足,屡催度南迁。度以未得中央命令暂缓南迁。"江西省委在其秋暴计划中提出"省委完全接受中央的决议,并斟酌各县的情形拟定秋暴计划如下:…………为指挥与联络的便利,应规定暴动的起点,这起点必须是政治经济地位较重要而农运较有基础或已有农军势力的地方。兹拟定赣北的修水为起点,影响邻近各县与各县的联络,赣西以永新为起点,赣东以临川为起点。在上述暴动起点的各县,省委应派得力的同志或临时组织前往准备暴动工作,并指挥邻近各县的暴动工作,同时须与省委发生密切关系(设专员交通,约密码电话)。在农军势力统治的县份,如修水、铜鼓等应即马上实行捕杀豪绅及反动派,没收大地主土地,建立农民政权,占据财政及交通机关,无限制的扩充兵力,解除反动武装,用革命委员会分会的名义发布政纲宣言…………影响邻近各县以至全省,与湘鄂邻近各县暴动势力联合。"由于卢德铭于1927年9月9日及时赶回了起义部队,带回了中央军事部的指示;毛泽东同志1927年9月10日赶到了铜鼓,两条线并成了一条线,成为了湘赣边秋收起义。铁心的《从警卫团说到工农革命军》"…………赶了几天路,忽然接到一封药水信:'为何许久不来,真是误事不少,务于明日午前赶到排埠…………前敌委员会毛令'。这样一来,对于我们余同志是出于意外的,想不到半天云里又来了一个命令他的人,心中总有点东西不能吐出,对于党权高出一切,自然不便作声。过了排埠以后,在依山傍水的某村午餐时,我们工农革命军的领袖才一起见面了"也反映了当时两条线并为一条线之史实。《访问宋任穷记录》中宋任穷回忆:"回我们部队团部后,同志们告诉我,毛泽东委员来了,现在是由毛委员领导。于是我把信和一些银洋(剩下的)交给了毛委员,并向他作了简要的汇报。"说明宋任穷离开部队之前,浏阳农军不属于毛泽东同志领导,回到部队后,才由毛泽东同志统一领导的。
+
 从"两中心说"可知,秋收起义之初是两条线。一是由湖南省委领导下的湖南秋收起义,二是由中央军事部、江西省委、湖北省委领导下的江西秋收起义。《余洒度报告》中:"不久得通城刘某某同学转来鄂中消息云:鄂中所有动作,并得军部的通告,嘱我们积极准备。度乃将此意转先俊同志。先俊同志以四面敌人包围,在修、铜恐不能立足,屡催度南迁。度以未得中央命令暂缓南迁。"江西省委在其秋暴计划中提出"省委完全接受中央的决议,并斟酌各县的情形拟定秋暴计划如下:…………为指挥与联络的便利,应规定暴动的起点,这起点必须是政治经济地位较重要而农运较有基础或已有农军势力的地方。兹拟定赣北的修水为起点,影响邻近各县与各县的联络,赣西以永新为起点,赣东以临川为起点。在上述暴动起点的各县,省委应派得力的同志或临时组织前往准备暴动工作,并指挥邻近各县的暴动工作,同时须与省委发生密切关系(设专员交通,约密码电话)。在农军势力统治的县份,如修水、铜鼓等应即马上实行捕杀豪绅及反动派,没收大地主土地,建立农民政权,占据财政及交通机关,无限制的扩充兵力,解除反动武装,用革命委员会分会的名义发布政纲宣言…………影响邻近各县以至全省,与湘鄂邻近各县暴动势力联合。"(12) 由于卢德铭于1927年9月9日及时赶回了起义部队,带回了中央军事部的指示;毛泽东同志1927年9月10日赶到了铜鼓,两条线并成了一条线,成为了湘赣边秋收起义。铁心的《从警卫团说到工农革命军》"…………赶了几天路,忽然接到一封药水信:'为何许久不来,真是误事不少,务于明日午前赶到排埠…………前敌委员会毛令'。这样一来,对于我们余同志是出于意外的,想不到半天云里又来了一个命令他的人,心中总有点东西不能吐出,对于党权高出一切,自然不便作声。过了排埠以后,在依山傍水的某村午餐时,我们工农革命军的领袖才一起见面了"也反映了当时两条线并为一条线之史实。《访问宋任穷记录》中宋任穷回忆:"回我们部队团部后,同志们告诉我,毛泽东委员来了,现在是由毛委员领导。于是我把信和一些银洋(剩下的)交给了毛委员,并向他作了简要的汇报。"说明宋任穷离开部队之前,浏阳农军不属于毛泽东同志领导,回到部队后,才由毛泽东同志统一领导的。
  
"度当时侦察平、浏敌人兵力,我军以合力攻一面为宜,正拟将第一团集中铜鼓,适得先俊此项意见,因以时迫,未便迟疑,乃将第一团改道长寿(九月九日)取平江…………"实是英雄所见略同,但却未组织实施,从这里也可说明当时分属两条线指挥,造成信息不畅,指挥不统一,导致起义之初的失利。正象林育南在回忆中所分析的:"据我个人的感觉,此次的失败是因为:一、负责人指挥此次暴动不坚决不敏捷,有观望期待的心理;二、党的组织及机关不合于紧急斗争的需要(如彼此不接头,消息不灵通,指挥不统一等);三、对群众的宣传太缺乏;四、军事的准备太薄弱。"
+
"度当时侦察平、浏敌人兵力,我军以合力攻一面为宜,正拟将第一团集中铜鼓,适得先俊此项意见,因以时迫,未便迟疑,乃将第一团改道长寿(九月九日)取平江…………"(13) 实是英雄所见略同,但却未组织实施,从这里也可说明当时分属两条线指挥,造成信息不畅,指挥不统一,导致起义之初的失利。正象林育南在回忆中所分析的:"据我个人的感觉,此次的失败是因为:一、负责人指挥此次暴动不坚决不敏捷,有观望期待的心理;二、党的组织及机关不合于紧急斗争的需要(如彼此不接头,消息不灵通,指挥不统一等);三、对群众的宣传太缺乏;四、军事的准备太薄弱。"(14)
  
 
====关于军旗问题和编师问题====
 
====关于军旗问题和编师问题====
 
 第一面军旗问题和编师问题体现了秋收起义不同于其它起义的特点,此两件历史性事件的发生,标志着我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但至于由谁指示制作军旗、由谁组织编师仍是众说纷纭。
 
 第一面军旗问题和编师问题体现了秋收起义不同于其它起义的特点,此两件历史性事件的发生,标志着我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但至于由谁指示制作军旗、由谁组织编师仍是众说纷纭。
  
 在许多权威论著中均持毛泽东指示制作军旗的观点,理由是毛泽东提出要"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帜"。笔者认为此说有些牵强,从见证者当时湖南省委书记彭公达、行动委员会书记易礼容的的报告或回忆中均没有设计制作军旗的记录。参加了安源会议的潘心源在其报告中,也没有这方面的记述,也没有找到毛泽东关于军旗问题对警卫团作指示的史料。同时,当时湖南省委既然有制作军旗的动议,也就会安排在长沙或安源组织设计和制作,没有必要在江西修水付诸实施 或为"师委会"内部决定,陈明义回忆:"我记得为了制作工农革命军五角星斧头镰刀军旗,真是左画也画不好,右画也画不好,左拚右拚凑合而成。这是我们内部的决定,没有得到上级的指示,但对外要向修水收税,就不好用工农革命军名义。同时,我们想取缓兵之计,集中精力练兵,所以又做了一面江西省防军第一师的旗帜,以省防军的关防印信盖税务收据,还造具全师名册,派人到南昌请朱培德收编,以迷惑他。"笔者倾向于由"师委会"内部作出的决定,既然中央在8月中旬已指令组建工农革命军"2、在指定暴动的区域,未发难之先即应正式成立若干农军,暴动成功之后,须无限制的扩充数量,施以真正的军事政治训练,所有工农自卫军可改为工农革命军。……"中央给湖南的指示自然也会给湖北和江西。部队的名称要改,原来的旗帜自然也就作废了,何况当时警卫团也是人才荟萃,"师委会"自然会想到易帜问题。当时任参谋处长且亲自参与军旗设计的陈明义的回忆应该是准确的。
+
 在许多权威论著中均持毛泽东指示制作军旗的观点,理由是毛泽东提出要"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帜"(15) 。笔者认为此说有些牵强,从见证者当时湖南省委书记彭公达、行动委员会书记易礼容的的报告或回忆中均没有设计制作军旗的记录。参加了安源会议的潘心源在其报告中,也没有这方面的记述,也没有找到毛泽东关于军旗问题对警卫团作指示的史料。同时,当时湖南省委既然有制作军旗的动议,也就会安排在长沙或安源组织设计和制作,没有必要在江西修水付诸实施 。16) 或为"师委会"内部决定,陈明义回忆:"我记得为了制作工农革命军五角星斧头镰刀军旗,真是左画也画不好,右画也画不好,左拚右拚凑合而成。这是我们内部的决定,没有得到上级的指示,但对外要向修水收税,就不好用工农革命军名义。同时,我们想取缓兵之计,集中精力练兵,所以又做了一面江西省防军第一师的旗帜,以省防军的关防印信盖税务收据,还造具全师名册,派人到南昌请朱培德收编,以迷惑他。"(17) 笔者倾向于由"师委会"内部作出的决定,既然中央在8月中旬已指令组建工农革命军"2、在指定暴动的区域,未发难之先即应正式成立若干农军,暴动成功之后,须无限制的扩充数量,施以真正的军事政治训练,所有工农自卫军可改为工农革命军。……"(18) 中央给湖南的指示自然也会给湖北和江西。部队的名称要改,原来的旗帜自然也就作废了,何况当时警卫团也是人才荟萃,"师委会"自然会想到易帜问题。当时任参谋处长且亲自参与军旗设计的陈明义的回忆应该是准确的。
  
 要制军旗,必须先编师,否则旗上的称呼没办法确定。既然编师还在前,自然也应与湖南省委无关。如前所述,湖南省委和警卫团、平浏农军联系上,有记载的只是1927年9月7日和1927年9月8日。至于编师问题,警卫团的领导酝酿很久,8月初,警卫团驻武宁时遇平江农军,且掌握了浏阳农军的有关信息,就有了编师的想法,"一面派人追到浏阳军队内面来,通知浏阳负责同志。当时我们正在瑞州,听说贺、叶已绕过闽边,无法联络,听到他们的报告便决定由上高、万载到铜鼓与他们联络";余洒度"到修水即召集两部负责同志会议,商统一事。"特别是"在卢德铭同志走后半个月左右,他便派了一个参谋带回一信,传达党中央的决定,在原警卫团的基础上成立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由于卢德铭带回了中央的指令,最后促成了山口编师会议。何长工对此事作了详尽的回忆,"起义前夕,师部在修水的山口主持召开了一个'山口会议'。我虽然没有参加,但是我清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师的领导,还有一、三团营以上的干部都参加了。这次会议是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整编会,会议决定将原警卫团的一个营由伍中豪同志率领充实第三团,加强第三团的基层领导,因为当时三团的战士还是能打仗的,但班排干部却有不少是地方的党政干部,在指挥打仗上还缺乏实践经验。"至于名称问题,肯定不仅仅是"江西省防军暂编第一师",那只是掩人耳目的称呼。"但对外要向修水收税,就不好用工农革命军名义",而对内则叫"工农革命军"。另外,铁心的记述也可找到佐证"所以我们的余师长,一面催制军服,一面赶制工农革命军红旗,中镶一五角星,星上饰镰刀斧头。复写了一封口号式的长信给邱国轩,谓在咸宁的王天培部,已经是我们一道了,劝他同他们编在一起,作为第二团。……于是我们的余师长便封为工农革命军直辖第一师师长。"
+
 要制军旗,必须先编师,否则旗上的称呼没办法确定。既然编师还在前,自然也应与湖南省委无关。如前所述,湖南省委和警卫团、平浏农军联系上,有记载的只是1927年9月7日和1927年9月8日。至于编师问题,警卫团的领导酝酿很久,8月初,警卫团驻武宁时遇平江农军,且掌握了浏阳农军的有关信息,就有了编师的想法,"一面派人追到浏阳军队内面来,通知浏阳负责同志。当时我们正在瑞州,听说贺、叶已绕过闽边,无法联络,听到他们的报告便决定由上高、万载到铜鼓与他们联络"(19);余洒度"到修水即召集两部负责同志会议,商统一事。"(20) 特别是"在卢德铭同志走后半个月左右,他便派了一个参谋带回一信,传达党中央的决定,在原警卫团的基础上成立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21) 由于卢德铭带回了中央的指令,最后促成了山口编师会议。何长工对此事作了详尽的回忆,"起义前夕,师部在修水的山口主持召开了一个'山口会议'。我虽然没有参加,但是我清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师的领导,还有一、三团营以上的干部都参加了。这次会议是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整编会,会议决定将原警卫团的一个营由伍中豪同志率领充实第三团,加强第三团的基层领导,因为当时三团的战士还是能打仗的,但班排干部却有不少是地方的党政干部,在指挥打仗上还缺乏实践经验。"(22) 至于名称问题,肯定不仅仅是"江西省防军暂编第一师",那只是掩人耳目的称呼。"但对外要向修水收税,就不好用工农革命军名义"(23) ,而对内则叫"工农革命军"。另外,铁心的记述也可找到佐证"所以我们的余师长,一面催制军服,一面赶制工农革命军红旗,中镶一五角星,星上饰镰刀斧头。复写了一封口号式的长信给邱国轩,谓在咸宁的王天培部,已经是我们一道了,劝他同他们编在一起,作为第二团。……于是我们的余师长便封为工农革命军直辖第一师师长。"(24)
  
 许多观点提及安源会议编师,但都是推测所至,并没有这方面的回忆文章和资料介绍。安源会议的参加者潘心源在其报告中,对安源会议作了详细报告,但也没有编师的介绍。没有材料佐证的情况下就推测安源会议上进行了编师是不妥当的。至于安源武装力量为什么被称为第二团,笔者认为有两种可能:一是毛泽东同志完全认可了山口会议编师,并将其所掌握的安源部队补充或纳入到第一师来,作为第二团;一是安源会议上重点考虑的是军事问题,并没有考虑部队编师,若已编好了师,部署进军路线时,不会直呼部队名称,只会宣布几团攻平江,几团攻浏阳。其实当时安源武装力量的叫法比较混乱,如《民国日报》中报道"醴陵至安源一带,因萍乡共党军队大肆猖獗,除攻克萍乡以为根据外,并于前日有全副武装共党军队一千余人,侵入湘境醴陵阳三石车站,扑攻醴陵、攸县,系打第三军第一师旗帜。"而继山口会议编师后,在文家市会师会上,前委又对部队重新进行了整编,重新确定了部队序号,至于第二团的叫法可能应是在文家市会师上。标志着我党第一支工农军队真正的产生,标志着我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
 许多观点提及安源会议编师,但都是推测所至,并没有这方面的回忆文章和资料介绍。安源会议的参加者潘心源在其报告中,对安源会议作了详细报告,但也没有编师的介绍。没有材料佐证的情况下就推测安源会议上进行了编师是不妥当的。至于安源武装力量为什么被称为第二团,笔者认为有两种可能:一是毛泽东同志完全认可了山口会议编师,并将其所掌握的安源部队补充或纳入到第一师来,作为第二团;一是安源会议上重点考虑的是军事问题,并没有考虑部队编师,若已编好了师,部署进军路线时,不会直呼部队名称,只会宣布几团攻平江,几团攻浏阳。其实当时安源武装力量的叫法比较混乱,如《民国日报》中报道"醴陵至安源一带,因萍乡共党军队大肆猖獗,除攻克萍乡以为根据外,并于前日有全副武装共党军队一千余人,侵入湘境醴陵阳三石车站,扑攻醴陵、攸县,系打第三军第一师旗帜。"(25) 而继山口会议编师后,在文家市会师会上,前委又对部队重新进行了整编,重新确定了部队序号,至于第二团的叫法可能应是在文家市会师上。标志着我党第一支工农军队真正的产生,标志着我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关于秋收起义的发动时间问题====
 
====关于秋收起义的发动时间问题====
 有的观点认为,安源会议上确定起义时间是1927年9月11日开始,所以就应以1927年9月11日作为秋收起义的发动时间。这是不准确的,也是不合当时实际的,修水爆发秋收起义的时间应是1927年9月9日。湖南省委关于夺取长沙的命令中"湖南省委决议,令各地赶紧动员,限于阳历本月十六日会师长沙,夺取省城,建设中国革命委员会湖南分会。令到即各遵照执行。鄂南决于九日发动,安源决于十一日发动,自岳至长至株铁道九日起破坏,各县农运亦已特别加紧工作,限于十一日齐起发动。并告右令湖南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师长毛泽东,第一师第四团团长朱少连……湖南省委书记彭公达、行动委员会书记易礼容。1927年9月8日晚""鄂南决于九日发动",与鄂南邻近,且一直保持着联系的驻修水师部,也会知道中央这一命令。许多报告和回忆文章也提到了修水爆发秋收起义的时间是1927年9月9日。在《余洒度的报告》中:"九月八日得先俊兄转来萍乡举动决议,乃告以俊部同志决议书云:第三团决即响应萍乡,望兄即率部由平江直攻长沙,两团应互相联络。又云:于十一日分三路进攻平江的长寿街,预计有得胜之可能。后因收编的邱团反戈,腹背受敌,遂遭失败。"彭公达讲述十一日进攻平江长寿街,根据修水县城至长寿街的行程,也就肯定了修水部队誓师起义的时间应是1927年9月9日。事实上1927年9月9日起义部队在县城紫花墩誓师出发,举行了隆重的誓师仪式,当日到达渣津,第二天从渣津出发打下朱溪厂后,驻修平边界,1927年9月11日向平江进军。与彭的报告非常吻合。
+
 有的观点认为,安源会议上确定起义时间是1927年9月11日开始,所以就应以1927年9月11日作为秋收起义的发动时间。这是不准确的,也是不合当时实际的,修水爆发秋收起义的时间应是1927年9月9日。湖南省委关于夺取长沙的命令中"湖南省委决议,令各地赶紧动员,限于阳历本月十六日会师长沙,夺取省城,建设中国革命委员会湖南分会。令到即各遵照执行。鄂南决于九日发动,安源决于十一日发动,自岳至长至株铁道九日起破坏,各县农运亦已特别加紧工作,限于十一日齐起发动。并告右令湖南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师长毛泽东,第一师第四团团长朱少连……湖南省委书记彭公达、行动委员会书记易礼容。1927年9月8日晚"(26)"鄂南决于九日发动",与鄂南邻近,且一直保持着联系的驻修水师部,也会知道中央这一命令。许多报告和回忆文章也提到了修水爆发秋收起义的时间是1927年9月9日。在《余洒度的报告》中:"九月八日得先俊兄转来萍乡举动决议,乃告以俊部同志决议书云:第三团决即响应萍乡,望兄即率部由平江直攻长沙,两团应互相联络。又云:于十一日分三路进攻平江的长寿街,预计有得胜之可能。后因收编的邱团反戈,腹背受敌,遂遭失败。"(28) 彭公达讲述十一日进攻平江长寿街,根据修水县城至长寿街的行程,也就肯定了修水部队誓师起义的时间应是1927年9月9日。事实上1927年9月9日起义部队在县城紫花墩誓师出发,举行了隆重的誓师仪式,当日到达渣津,第二天从渣津出发打下朱溪厂后,驻修平边界,1927年9月11日向平江进军。与彭的报告非常吻合。
  
 
====关于秋收起义的领导人问题====
 
====关于秋收起义的领导人问题====
 过去在论及秋收起义的领导人问题时,绝大部分权威刊物均说成是毛泽东同志领导了秋收起义。笔者认为这种结论是不全面的,毛泽东同志是秋收起义的核心领导,但绝不是唯一领导,1927的三大起义中,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领导人都很多,自然秋收起义也是集体领导。彭公达在给中央的报告中曾说"……湖南暴动我是实际参加其工作的一个,湖南暴动的失败,我负有严重的责任……",既然彭公达"我负有严重的责任",自然彭公达应是秋收起义的主要领导人。湖南省委行动委员会书记易礼容同样也属于秋收起义的主要领导人,根据罗章龙回忆:"为了加强对秋收起义的领导,决定成立前委和行委的组织机构,即中共湖南省,都表现了卢德铭实事求是的精神及具战略家的眼光。在党指挥枪的体制尚未建立之时,军队领导人的份量是非常重的,对整个部队的走向影响非常大,所以总指挥卢德铭应为秋收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余洒度在修水活动时间近一个月,在修水期间,"当即派吴会治来鄂报告一切,并请求示知。"积极与党组织保持联系,接受党的领导,做好秋收起义的各项准备工作,以"诸同志均以军事统一不可缓"进行编师,制作军旗("这是我们内部的决定,没有得到上级的指示"),率先于1927年9月9日带领部队起义。尽管余洒度后来叛变了革命,但其起义之初所发挥的作用也是应该肯定的,所以余洒度也应为秋收起义的领导人。我们今天研究秋收起义,并不是有意抬高一个地方,贬低一个地方,而是通过研究,还历史以真实,更好地纪念秋收起义,学习秋收起义精神。江西境内秋收起义爆发于三个地方,这些地方都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三地之间,要加强合作,共同推介秋收起义,发展红色旅游;要以红色为纽带,加强三地经济社会的合作,像八十年前那样,精诚团结,合力推进,实现老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注释
+
 过去在论及秋收起义的领导人问题时,绝大部分权威刊物均说成是毛泽东同志领导了秋收起义。笔者认为这种结论是不全面的,毛泽东同志是秋收起义的核心领导,但绝不是唯一领导,1927的三大起义中,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领导人都很多,自然秋收起义也是集体领导。彭公达在给中央的报告中曾说"……湖南暴动我是实际参加其工作的一个,湖南暴动的失败,我负有严重的责任……",(29) 既然彭公达"我负有严重的责任",自然彭公达应是秋收起义的主要领导人。湖南省委行动委员会书记易礼容同样也属于秋收起义的主要领导人,根据罗章龙回忆:"为了加强对秋收起义的领导,决定成立前委和行委的组织机构,即中共湖南省,都表现了卢德铭实事求是的精神及具战略家的眼光。在党指挥枪的体制尚未建立之时,军队领导人的份量是非常重的,对整个部队的走向影响非常大,所以总指挥卢德铭应为秋收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余洒度在修水活动时间近一个月,在修水期间,"当即派吴会治来鄂报告一切,并请求示知。"(31) 积极与党组织保持联系,接受党的领导,做好秋收起义的各项准备工作,以"诸同志均以军事统一不可缓"进行编师,制作军旗("这是我们内部的决定,没有得到上级的指示"),率先于1927年9月9日带领部队起义。尽管余洒度后来叛变了革命,但其起义之初所发挥的作用也是应该肯定的,所以余洒度也应为秋收起义的领导人。我们今天研究秋收起义,并不是有意抬高一个地方,贬低一个地方,而是通过研究,还历史以真实,更好地纪念秋收起义,学习秋收起义精神。江西境内秋收起义爆发于三个地方,这些地方都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三地之间,要加强合作,共同推介秋收起义,发展红色旅游;要以红色为纽带,加强三地经济社会的合作,像八十年前那样,精诚团结,合力推进,实现老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
 
 +
=== 注释===
 +
(1)(4)(5)(6)(8)(28)(29)彭公达关于湖南秋暴经过的报告(1927年10月8日于武汉);
 +
 
 +
(2)中共中央给湖南省委的信--对于湘省工作的决议(1927年8月9日);
  
(1)(4)(5)(6)(8)(28)(29)彭公达关于 湖南 秋暴经过的报告(1927 年10月8 于武汉);
+
(3) 中共 湖南 省委来信(1927 年8月30 日)
  
(2)中共中 央给 湖南省委 的信-- 对于湘省工作 决议(1927年8月9日);
+
(7) 产党组织史资料汇编--领导机构沿革和成员名录》,红旗出版社,1981年10月27日出版。P38,五大前,中共湖南区执行委员会,书记李维汉,中共安源地方委员会,书记刘昌炎;P63五大后,中共湖南省委员会,书记夏曦,中共安源地委,书记蔡以忱;P76,1927年8月至1928年6月, 湖南省委 员会,书记任卓宣(后彭公达等),中共安源地委,书记宁迪卿。(9)(10)(19)秋收暴动之始末-- 潘心源1929年7月2日向中共中央 报告;
  
(3)中共湖南省委 信(1927年8 月30 日);
+
(11)(15)中共湖南省委 给中共中央的 信(1927年8 月20 日)
  
(7) 《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汇编--领导机构沿革和成员名录》,红旗出版社,1981年10月27日出版。P38,五大前,中共湖南区执行委员会,书记李维汉,中共安源地方委员会,书记刘昌炎;P63五大后,中共湖南省委员会,书记夏曦,中共安源地委,书记蔡以忱;P76,1927年8月至1928年6月,中共湖南 省委 员会,书记任卓宣(后彭公达等),中共安源地委,书记宁迪卿。(9)(10)(19) 动之始末--潘心源1929年7月2日向中共中央 报告;
+
(12) 江西 省委 对于 秋暴的 计划(1927年9月);
  
(11)(15) 中共 南省委给中共中央的信(1927 年8月20 日);
+
(13)(20)(27)(31)余洒度报告--警卫团及平浏自卫军合并原委参加此次两 战役报告略书(1927 年10月19 日)
  
(12) 江西省委对于秋暴的计划(1927年9 );
+
(14) 林育南报告--赴湘经过报告(1927年9 月22日)
  
(13)(20)(27)(31)余洒度报告--警卫团及平浏自卫 合并原委参加此次两湖战役报告略书(1927年10月19日);
+
(16)(21)(22) 何长工《秋收起义和工农革命 的建立》;
  
(14) 林育 报告--赴湘经过报告(1927 年9月22 日);
+
(17)(23)陈明义《秋收起义的片断回忆》;(18)中共中央复湖 省委函(1927 年8月23 日)
  
(16)(21)(22)何长工 秋收起义和 工农革命军 的建立 ;
+
(24) 铁心 从警卫团说到 工农革命军》
  
(17)(23)陈明义 秋收起义的片断回忆 ;(18)中共中央复湖南省委函(1927 年8月23 日);
+
(25) 汉口 民国日报 》(1927 年9月20 日)
  
(24) 铁心《从警卫团说到工农革 军》;
+
(26) 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夺取长沙的 令(1927年9月8日)。
  
(25)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9月20日);
+
==参考资料==
 +
{{Reflist}}
  
(26) 共湖南省委关于夺取长沙的命令(1927年9月8日);
+
[[Category:650  國史料]]
 +
[[Category:熱點新聞事件類]]
 +
[[Category:軍政事件]]

於 2020年1月13日 (一) 20:39 的最新修訂

秋收起義(1927年毛澤東、盧德銘領導的武裝起義)

秋收起義原圖鏈接

簡介

秋收起義是毛澤東湖南東部和江西西部領導的工農革命軍(即紅軍)舉行的一次武裝起義。1927年7月15日,汪精衛控制下的武漢國民政府公開宣布「分共」,背叛了革命。中國共產黨從此轉入地下,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敗了。1927年8月7日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確定了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決定在群眾基礎較好的湘鄂粵贛四省發動農民舉行秋收起義。

1927年9月9日,秋收起義部隊在文家市會師,毛澤東主持前委會議,及時作出從進攻大城市轉向農村進軍的決定,初步形成了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思想。秋收起義是繼南昌起義之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裝起義,是中共黨史軍史上的三大起義之一。中國人民革命史開始了具有決定意義的新起點。

雖然秋收起義結果是失敗的,但它卻開創了一條新的道路,也開闢了第一個在農村的根據地,為後來各地工農紅軍和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大規模發展奠定了基礎。

基本信息

名稱:秋收起義

地點:湖南(瀏陽、文家市、醴陵、平江)、江西(安源、銅鼓、修水)

時間:1927年9月9日

參戰方:中國共產黨/中國國民黨

參戰方兵力:起義軍約4000餘人

共產黨指揮官:毛澤東、盧德銘、余灑度

相關事件:八七會議、四一二事件、七一五事件

起義過程

秋收起義--中國共產黨重大歷史事件

秋收起義示意圖原圖鏈接

湘贛邊界的秋收起義,是繼南昌起義之後,我黨領導的又一次著名武裝起義。[1]

1927年9月,中國共產黨在湖南、江西邊界文家市鎮領導發動的農民武裝起義。八七會議後,毛澤東受中共中央的委派,以中共中央特派員的身份前往長沙,領導湘贛邊界的秋收起義。8月18日,改組後的湖南省委在長沙市郊的沈家大屋召開會議,討論制定秋收起義的計劃。毛澤東在會上着重闡述了槍桿子出政權的思想。會議決定要與國民黨徹底劃清界限,旗幟鮮明地以中國共產黨的名義號召群眾,並確定集中力量在湘東贛西發動以長沙為中心的武裝起義。[2]

9月初,毛澤東在江西萍鄉安源張家灣召開軍事會議,討論秋收起義具體部署。參加起義的主力包括兩個部分:一部分是沒有趕上參加南昌起義的原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警衛團,另一部分是湖南平江和瀏陽的農軍、鄂南崇陽和通城的部分農民武裝、安源煤礦的工人武裝等。

為便於領導秋收起義,省委確定秋收起義的領導機關分為兩個,一個是由各軍事負責人組成的黨的前敵委員會,任命毛澤東為書記,作為武裝起義的軍事指揮機關。另一個是黨的行動委員會,由起義地區各地方黨委負責人組成,任命易禮容為書記,負責地方工作。1927年9月初,湖南省委決定1927年9月9日開始破壞粵漢和株萍鐵路,11日各縣起義,16日長沙起義。

這次秋收起義不沿用國民革命軍的番號,而將起義部隊統一編為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盧德銘任總指揮,余灑度任師長,下轄三個團:以原武漢國民政府警衛團為主力編為第一團,團長鍾文璋;以安源工人糾察隊、礦警隊和萍鄉等地的農民自衛軍編為第二團,團長王新亞;以原武漢國民政府警衛團一個營和瀏陽部分工農武裝編為第三團,團長蘇先駿。參加起義部隊共約5000人。此外,在起義前,還收編了當地的土匪武裝邱國軒的一個團。起義部隊以奪取長沙為目標,具體部署了各團的行動計劃。1927年9月9日,湘贛邊界秋收起義按預定計劃爆發。參加起義的鐵路工人和農民,首先破壞了岳陽至黃沙街,長沙至株洲兩段鐵路,切斷了敵人的交通運輸。

第一團從江西修水出發,向長壽街進攻,1927年9月10日占領了平江縣龍門廠。這時混入起義部隊的邱國軒部乘機叛變。當第一團路過金坪攻打長壽街時、邱部突然襲擊,致使該團腹背受敵,損失200多人,步槍200多支,團長鍾文璋失蹤,被迫向瀏陽轉移。第二團在安源起義後,進攻萍鄉未克,西進攻占了老關、醴陵,又北進占領瀏陽。由於部隊麻痹輕敵,1927年9月16日陷入優勢敵人的包圍,部隊被打散,部分突圍脫險,不少人犧牲。第三團於1927年9月11日在銅鼓起義,勝利占領了白沙鎮,1927年9月12日又占領東門市。1927年9月14日敵人兵分兩路包圍第三團,該團被迫向上坪撤退。[3]

鑑於三路起義部隊均受挫,毛澤東當機立斷改變了攻打長沙的計劃,並以前委書記的名義通知起義各部隊到瀏陽縣文家市集結。1927年9月19日,各路起義部隊到達湖南省瀏陽縣文家市。當晚前敵委員會召開了會議。根據敵強我弱的形勢,會議改變了攻打長沙的計劃,決定保存實力,向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農村中去堅持武裝鬥爭,發展革命力量。1927年9月20日上午,起義部隊1500餘人離開文家市向南進發。1927年9月23日,起義部隊在江西萍鄉蘆溪鎮遭反動軍隊伏擊,損失數百人,總指揮盧德銘犧牲。1927年9月25日,起義部隊冒雨攻克蓮花縣城。1927年9月29日,起義部隊到達永新縣三灣村時已不足千人,而且官多兵少,部隊思想混亂,組織紀律性差。當天晚上,毛澤東召開了前敵委員會,決定對部隊進行整編,這就是著名的"三灣改編"。10月3日,起義部隊離開三灣村,開始向井岡山進軍。10月27日,起義部隊到達羅霄山脈中段井岡山的茨坪,開創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起義經過

1927年蔣介石、汪精衛先後叛變革命,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遭到失敗。為了挽救革命,1927年7月中共中央在湖北漢口召開了臨時政治局常委會議,決定在共產黨力量較強、工農運動基礎較好的湖南、湖北、江西、廣東4個省舉行秋收暴動,徹底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

湘贛邊秋收起義部隊戰鬥序列暨主官姓名原圖鏈接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即八七會議),糾正了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路線,確定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屠殺政策和開展土地革命的總方針。毛澤東在會上提出"須知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會議決定派毛澤東去湖南改組中共湖南省委和領導秋收起義。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決定在湘鄂贛邊區組織秋收起義。

8月12日,由共產黨員盧德銘任團長的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警衛團和平江工農義勇隊到達修水縣城,並與8月下旬抵修城的通城、崇陽農民自衛軍在本縣山口統編成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余灑度、余賁民任正副師長,下設4個團,1、4團駐修水,毛澤東任前敵委員會書記。盧德銘任總指揮,總指揮機關設在縣城,修水地方黨組織積極配合,發展武裝,組織群眾支持起義軍。師部參謀長何長工、副官楊立三,根據前敵委員會指示,在修水設計並製作了"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軍旗和臂章。"秋收時節暮雲愁,霹靂一聲暴動"。1927年9月9日,震撼世界的秋收起義首先在修水爆發,起義部隊在修水縣城舉起義旗,向長沙挺進。途經渣津,與收編的邱國軒第4團匯合,並攻克了敵人盤踞的朱陂廠,在進攻長壽金坪受挫後,返回修水台莊,後接毛澤東指示,揮師瀏陽文家市,與2團和3團會合後,跟隨毛澤東踏上前往井岡山的道路。

八七會議結束後,毛澤東作為中央特派員回到湖南。

1927年8月18日,在長沙市郊沈家大屋召開改組後的湖南省委第一次會議,討論制定秋收起義計劃,成立前敵委員會,毛澤東任書記。

1927年9月初,毛澤東在江西安源張家灣召開軍事會議,討論秋收起義具體部署。

參加起義的主力包括兩個部分:一部分是沒有趕上參加南昌起義的原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警衛團(是葉挺獨立團的新兵組建的),另一部分是湖南平江和瀏陽的農軍、鄂南通城和崇陽的部分農民武裝、安源煤礦的工人武裝等,長沙。

1927年9月9日,湘贛邊界秋收起義爆發,工農革命軍分別從修水、安源、銅鼓等地出發,向長沙進擊,先後占領醴陵、瀏陽縣城和平江的龍門廠、瀏陽的白沙、東門市等地。由於當時革命形勢已處於低潮,敵強我弱,加上群眾缺乏作戰經驗,起義軍某些指揮員指揮失當,新收編的第四團在戰鬥中又臨陣叛變,致使起義軍受到嚴重挫折。

1927年9月14日,毛澤東在瀏陽東鄉上坪召開緊急會議,決定改變攻打長沙的計劃,命令第一、三團與第二團餘部迅速到瀏陽文家市集中。19日晚,在文家市召開了前敵委員會會議,決定起義軍撤離湘東地區,進入江西,沿羅霄山脈南移,以保存革命力量。起義軍在向南進軍途中,處境十分困難,在江西萍鄉蘆溪又遭到敵人的伏擊,總指揮盧德銘犧牲。

1927年9月29日部隊到達江西省永新縣的三灣村時進行了改編(即三灣改編):由原來的一個師縮編為一個團;將黨的支部建立在連上;成立各級士兵委員會,實行民主管理制度,在政治上官兵平等。10月部隊到達羅霄山脈中段即井岡山地區,得到當地武裝袁文才和王佐的幫助,創建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井岡山革命博物館《秋收暴動》 陳玉先原圖鏈接

秋收起義與南昌起義比較,最明顯的特點在於:

  • 它不僅是軍隊的行動,而且有數量眾多的工農武裝參加。
  • 它第一次公開打出了工農革命軍的旗號。
  • 這次起義雖然在開始時也是以攻占大城市為目標,但在起義遭到嚴重挫折後,及時從進攻大城市轉到向農村進軍,這是人民革命史中具有決定意義的新起點。起義部隊在農村中從小到大地開展游擊戰爭,為後來各地工農紅軍和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大規模發展奠定了基礎。秋收起義和井岡山道路,是毛澤東的農村包圍城市思想的起點。
  • 三灣改編,把黨的支部建在連上,鑄就了人民軍隊的靈魂--永遠聽從黨的指揮。

第一面軍旗1927年9月9日,在毛澤東領導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師部和一、四團在修水舉行了著名的秋收起義,打出了工農革命軍第一面軍旗。

1927年8月,我黨領導的原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第二方面軍警衛團奉黨中央之命參加南昌起義,途中得知起義軍已退出南昌,便來到湘、鄂、贛三省交界的修水駐紮待命。

與此同時,根據中央"八七"會議精神,黨中央積極準備湘、鄂、贛、粵四省秋收暴動,8月底1927年9月初,駐修(水)銅(鼓)警衛團、平(江)瀏(陽)工農義勇隊根據中央軍事部"積極準備等待時機參加暴動"的指示,決定組建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

1927年9月初的一天夜晚,修水商會東廂房燈火通明,在師部參謀處一張寬大的八仙桌上,師部參謀何長工、副官楊立三、參謀處長陳樹華三人在製作軍旗,他們反覆比較、推敲,修改着,爭論着,最後確定,旗底為紅色,象徵革命,旗中央的五星代表中國共產黨,五星內的鐮刀斧頭代表工農,旗左邊白色套管上是"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字樣,整體含義是: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工農武裝。

"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匡廬(泛指江西)一帶不停留,便向瀟湘(泛指湖南)直進。地主重重壓迫,農民個個同仇,秋收時節暮雲愁,霹靂一聲暴動"。1927年9月9日,在毛澤東親自領導下,秋收起義爆發了,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師部和第一、四團在修水吹響了革命的號角,工農革命軍的第一面軍旗在古城修水高高飄揚。第二團、第三團在安源、銅鼓亦打響了暴動的槍聲。從此,武裝鬥爭的熊熊烈火迅速燃遍了湘東贛西的遼闊土地,湘贛邊界掀起了威震敵膽的金秋狂飈。[4]

修水紀念館

簡介

秋收起義修水紀念館始建於1977年,先後被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共江西省委和省人民政府授予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2004年10月被評選為"江西十大紅色景點"之一;2005年修水縣秋收起義紀念地系列景點被國家發改委、中宣部等13個部門評為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

秋收起義部分成員合影原圖鏈接

21世紀初改版的主要項目有:一樓序廳正面雕塑及其背景、東西牆面布置;二樓展廳版面、文物展櫥、中心大型展櫃、燈光照明設施改造、師部和團部舊址復原陳列。改版後的內容突出反映湘贛邊界秋收起義爆發的背景,第一師的組建,軍旗的製作並在修水率先升起,師部和第一團以及第二、三、四團在秋收起義中的經歷,修水地方黨組織和工會、農會及人民群眾積極配合工農革命軍第一軍並參加秋收起義;重點突出毛澤東和參加秋收起義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豐功偉績。

秋收起義修水紀念館一樓序廳,與觀眾迎面而立的,是一座新的高達3.07米的大理石基座組合雕塑。東西兩牆分別樹立兩塊用10毫米整體玻璃,深雕製作而成的毛澤東詩詞牆,西牆為《菩薩蠻·黃鶴樓》,東牆為《西江月·秋收暴動》。

二樓三個展廳展覽版面,合計134.8平方米。整個版面以紅色為基調色,採用大小版塊有序組合的方式。

展覽版面正文八大部分分別是:一、轟轟烈烈的大革命遭到慘痛失敗;二、以武裝的革命反對武裝的反革命;三、灰色旗號下的紅色武裝;四、毛澤東主張在秋收起義中要鮮明打出共產黨的旗幟;五、光耀人寰的工農革命軍軍旗;六、永遠銘刻在中國革命史上的光輝日子;七、果斷的轉兵---會師文家市;八、偉大的進軍---開創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文稿以毛澤東親自指揮秋收起義、工農革命軍軍旗率先在修水升起為主線,凸現了毛澤東、瞿秋白、向警予、羅榮桓、何長工、譚政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及其他秋收起義將士的豐功偉績;展示了盧德銘、余賁民、伍中豪、曾士峨、陳毅安、宛希先、袁文才、王佐等革命英烈的卓越功勳;實事求是地介紹了汪澤楷、陳樹華、黃永勝等參與了秋收起義,後來走上各自不同道路的一批人物;突出了修水地方黨組織和農民自衛軍,在秋收起義中的作用;表現了丁健亞、樊策安、余垂成、王鐵猛、甘特吾、陳秋光、余經邦、徐光華等修水先烈對革命所作出的貢獻。

改版後的版面,採用了大量珍貴的歷史資料,以時空為序,系統地展現了有關歷史人物、革命舊址及戰鬥遺址。版面採用圖片275幅;總長67.4米的版櫥上,擺置了68隻玻璃展櫃,展示着106件館藏文物及有關物品。

第一展廳

1926年6月,中共江西地委為配合北伐軍進軍江西,派共產黨員胡思先、丁健亞回家鄉修水秘密建黨。同年7月,在縣城青雲門城樓秘密開會,創建了修水第一個黨組織---中共修水縣支部幹事會。接着,在城鄉發展了24名中共黨員。中共修水支部的誕生,使全縣農民運動更加迅猛,農會會員發展到5萬多人,農民自衛軍發展到3萬多人。

秋收起義地點原圖鏈接

1927年7月中旬,改組後的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斷然作出決定:將中國共產黨所掌握或影響的部隊向南昌集中,準備武裝起義;在秋收季節,組織湘鄂粵贛四省農民暴動。

盧德銘率領的警衛團和平江工農義勇隊進駐修水,極大地鼓舞了修水的農民運動。1927年8月16日,修水縣黨組織派組織幹事甘特吾、農運負責人陳秋光,會同贛西北第二區委,組織數千農民舉行下衫(今屬上衫鄉)暴動,攻打為霸一方的封建地主堡壘朱宮美莊園,在湘鄂贛毗鄰地區產生了強烈影響。警衛團和平江工農義勇隊屯兵在湘鄂贛三省交界的修水,瀏陽工農義勇隊於1927年8月20日抵達銅鼓,三支部隊隨時都面臨着國民黨反動派"追剿"的危險。警派員赴南昌請示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委派幹部仝仁趕到修水和銅鼓,組織協調部隊整編。1927年8月22日,三支部隊負責人在修水山口舉行了整編會議,史稱"山口會議"。會議決定,三支部隊合編為一個師。為避免敵軍"追剿",部隊合編後"還須找一個灰色的旗號來遮身掩體",對外稱"江西省防軍暫編第一師",師部設修水縣城,師長余灑度、副師長余賁民、參謀長鍾文璋,下設一、三兩個團,第一團團長鍾文璋(兼),第三團團長蘇先駿。並成立了以師團主要負責人組成的師委會。

"山口會議"的整編,形成了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的雛形。

第二展廳

1927年8月7日,毛澤東出席在漢口秘密舉行的中央緊急會議,即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具有重大轉折意義的"八七會議"。瞿秋白主持了這次會議。確定了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當會議討論到秋收起義打什麼旗幟的問題時,毛澤東指出:"國民黨的這塊招牌已經無用,在秋收起義中要鮮明打出共產黨的旗幟。"會議決定,毛澤東以中央特派員的身份到湘贛邊組織和領導秋收起義。

1927年9月初,毛澤東在安源張家灣召集中共瀏陽縣委書記、瀏陽工農義勇隊黨代表潘心源,中共安源市負責人寧迪卿,贛西農民自衛隊總指揮兼安源農民自衛隊隊長王興亞等人開會。潘心源詳細報告了南昌起義後警衛團、平江工農義勇隊和瀏陽工農義勇隊的情況,毛澤東聽後十分高興,果斷決定以駐修水、銅鼓的這個師為基礎,組建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下設三個團,一、三團建制不變,將駐安源的幾支武裝隊伍編為第二團,團長王興亞。會議確定了秋收暴動中共前敵委員會的組成人員,毛澤東任書記,盧德銘任秋收起義總指揮。

余灑度根據師委會決定,命令師參謀處長陳樹華、參謀何長工、副官楊立三抓緊時間設計工農革命軍軍旗樣式。為使旗幟完美體現工農革命的內涵,何長工首先提出了設計方案。經過反覆討論修改,終於設計出了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軍旗樣式:旗幅為紅色,象徵革命;中央為白色五角星,象徵中國共產黨領導;星內嵌交叉的鐮刀斧頭,表示工農大眾緊密團結;靠旗杆一側旗幅的白布條上豎寫"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軍旗樣式確定之後,師部決定連夜趕製一百面。裁縫出身的班長張令彬等人購買了布匹,縣總工會委員長徐光華請來了裁縫和會針線的婦女,一面面紅色的旗幟、一條條紅色的領帶、一個個紅色的袖套在飛針走線的手工製作中做成。

1927年9月9日,駐修水縣城的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師部和第一團官兵,全副武裝來到縣城紫花墩操場集合。接着,甘特吾率領配合軍事行動的200多人的農民自衛隊押着8個五花大綁的土豪劣紳和反革命首惡分子來到操場。隨後,修水縣黨組織負責人樊策安率領農會、工會負責人以及數千群眾簇擁着縣農民協會、縣總工會的招牌,敲鑼打鼓進入了會場。

隊伍集合完畢之後,余灑度作了簡短的動員講話,莊嚴宣布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誓師起義。宣布起義的口號是:"紅色領帶系在頸,只顧死來不顧生!"

接着,舉行了授旗儀式。余灑度將工農革命軍軍旗,莊重地授予第一團團長鍾文璋。1927年9月5日,何長工在解放軍總直機關馬列主義業餘大學作報告時說:"這樣,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就成立起來了。在中國、在東方,第一面革命的紅旗打起來了。"

第三展廳

1927年9月17日傍晚,盧德銘、余灑度率領師部和第一團到達孫家土段(今屬瀏陽市中和鎮)與第三團會合。在這裡,毛澤東、盧德銘、余賁民、蘇先駿等前敵委員會成員第一次聚集在一起,商討起義部隊下一步的行動方向。在會上,毛澤東通報了第一、三團的情況,又得知第二團幾乎全軍覆沒,只剩幾十號人不知去向的情報,提議不打長沙,找一個地方休整。會議正式決定到文家市去。

1927年9月20日拂曉,起義軍將士1500餘人,來到里仁學校操場集合。毛澤東向全體官兵宣布了前敵委員會改變起義軍行動方向的決定。軍號聲中,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在毛澤東、盧德銘的率領下,高舉軍旗,向湘南轉移。

工農革命軍於1927年9月24日傍晚抵達蘆溪宿營。第二天拂曉,部隊啟程朝蓮花進發。因擔任後衛的第三團走錯了路,待聽到號聲調轉行軍方向時,遭遇從萍鄉趕來的江西軍閥朱培德所屬江保定特務營和江西第四保安團的追擊。蘆溪一戰使起義部隊遭受重大挫折,共損失人槍300多。總指揮盧德銘在阻擊敵人掩護我軍撤離的戰鬥中不幸中彈,壯烈犧牲。

1927年9月29日下午2時,毛澤東率領起義部隊到達永新縣三灣村。起義以來的20天時間裡,部隊從5000多人銳減到不足1000人。鑑於部隊人員銳減,原有編制有名無實,毛澤東在三灣進行了中國革命史上著名的"三灣改編",將一個師縮編為一個團。

1927年10月27日,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抵達井岡山茨坪,將工農革命軍的旗幟插上了井岡山。從此,開始了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偉大鬥爭.

毛澤東詩詞

《西江月.秋收暴動》

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修銅一帶不停留,便向平瀏直進。地主重重壓迫,農民個個同仇,秋收時節暮雲沉,霹靂一聲暴動。------毛澤東

1986年9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毛澤東詩詞選》,根據毛澤東的修改抄件重新發表了《西江月·秋收暴動》,詩詞中將"修銅"改為"匡廬",將"便向平瀏直進",改為"要向瀟湘直進","沉"改為"愁"。

領軍人物

毛澤東

字潤之(原作詠芝,後改潤芝),筆名子任,生於清朝湖南省長沙府湘潭縣韶山沖,逝世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中國革命家、政治家、戰略家、理論家和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導人。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他逝世的1976年間,毛澤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最高領導人。他對馬列主義的發展、軍事理論的貢獻以及他對共產黨的理論貢獻被稱為毛澤東思想。毛澤東被視為是現代世界歷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時代》雜誌將他評為20世紀最具影響100人之一。

盧德銘

盧德銘(1905-1927),四川自貢人。1923年考入成都公學,開始接受共產主義思想,後投筆從戎報考黃埔軍校,1924年經孫中山面試後進入黃埔第二期步兵隊學習,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二營四連連長,打了不少大勝仗。在攻占攸縣戰鬥中受到葉挺將軍的稱許,後在攻克醴陵、平江戰鬥中以奇襲獲勝。特別是在攻打汀泗橋、賀勝橋中英勇善戰,屢立戰功,而升任二營營長。攻克武昌後,又任四軍二十五師七十二團長參謀。1927年9月,盧德銘指揮部隊掩護毛澤東率部突圍,終因寡不敵眾,最後壯烈犧牲,年僅22歲。

領導人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的歷史舞台上,湖南革命家軍事家充當了導演和主角。秋收起義中,湖南共產黨員、革命軍人擔當領導者和主力軍。毛澤東彭公達羅榮桓譚政何長工譚震林宋任窮張子清楊立三曾士峨鍾期光郭鵬劉先勝楊梅生張令彬譚希林賴毅龍開富楊世明餘光文王耀南潘振武李子驥滕代遠朱少連蔡會文伍中豪尋淮洲劉炎王楊烈郭詠泉謝南嶺袁健潘福岩戴奇徐洪塗正坤劉型宋裕和劉東軒邵振維彭商人羅梓銘鄧乾元李白王首道鄧乾元孔荷寵劉建中楊岳彬蘇先駿李貞李幼軍余賁民余灑度張啟龍陳樹湘陳毅安歐陽健周昆袁德生徐洪程翠霖蔡鍾潘心源陳培蔭鍾皿浪等領導或參加秋收起義。湘東、湘中地區的共產黨人和工農武裝,包括集結在湘贛邊界的國民革命軍和工農革命軍,安源工人,平江、瀏陽、醴陵一帶的農民,為秋收起義浴血奮戰,譜寫了壯烈的武裝暴動和進軍井岡山之歌。

相關研究

背景

秋收起義的爆發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創建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支工農軍隊,設計製作並率先起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面旗幟,正如毛澤東同志在詩詞中所說的:「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最後,毛澤東同志帶領秋收起義部隊轉兵井岡山,開闢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找到了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中國共產黨從此由小變大,由弱變強,最終取得了中國革命的最後勝利。但由於多方面的原因,人們對秋收起義的一些歷史問題的認識見仁見智,為了更好地紀念秋收起義,筆者以史實為據,就秋收起義幾個歷史問題進行理性思考,從新的角度解讀秋收起義歷史,試圖拋磚引玉,以期揭開歷史的面紗!

問題

關於毛澤東同志領導秋收起義時的身份問題

由於毛澤東同志在秋收起義中的特殊貢獻,以及其後來的特殊地位,正確把握毛澤東同志當時的身份問題,對研究秋收起義歷史具有重要意義。在許多歷史文獻資料中,有的認為"八七"會議後,毛澤東同志作為中央特派員,擔任前敵委員會書記,前往湘贛邊界領導秋收起義;有的認為湖南省委任命毛澤東同志為湖南省委前敵委員會書記,派毛澤東同志前往湘贛邊界領導秋收起義。《毛澤東年譜》中介紹1927年8月30日毛澤東的活動為:"30日,出席中共湖南省委常委會議,討論湖南秋收暴動的最後計劃。會議確定集中力量首先在平江、瀏陽、醴陵等縣和安源舉行暴動;成立以毛澤東為書記的由各軍事負責人組成的中共湖南省委前敵委員會,作為暴動領導機關。並指定毛澤東到湘贛邊界統率工農武裝,組織前敵委員會,領導秋收起義。"

"八七"會議後,毛澤東、彭公達回到長沙,"派毛澤東和彭公達召集舊省委及各負責人,宣傳中央新政策的精神及改組省委。公達十一日回湖南,澤東十二日在漢動身,……"(1)從時任湖南省委書記彭公達給中央的報告中可知,當時毛澤東、彭公達回到湖南概括為承任三項任務:改組省委、傳達"八七"會議精神、組織湖南秋收暴動。在中央與湖南省委的來信等原始資料中沒有找到中央派毛主席往湘贛邊界領導秋收起義的記錄,所以第一種說法不準確。

《毛澤東年譜》比較準確地闡述了毛澤東同志當時的身份,如毛澤東同志是當時湖南省委前敵委員會書記,糾正了一些史料在"前敵委員會書記"前省掉"中共湖南省委"的失誤,但《年譜》中提到的派往湘贛邊界之說同樣不準確。從中央給湖南省委的來信中,中央開始建議毛澤東往湘南領導暴動,"湘南特委以毛澤東、任卓宣、郭亮及當地工農同志若干人組織之,澤東為書記,受湘省委指揮。但這裡必要明白湘南計劃只是全省暴動計劃之一部分,只有在全省暴動之下,湘南計劃才能實現,才有意義,萬不可本末倒置。"(2)而從湖南省委給中央的回信中可知,湖南決定只舉行湘中暴動,"(二)我們是以向長沙暴動為起點,並不是放棄湘南。沒有把衡陽做第二個發動點,是因為我們的力量只能做到湘中起來,各縣暴動,力量分散了,恐連湘中暴動的計劃也不能實現。所以我們決定不以衡陽做第二個發動點,但是湘南各縣的暴動計劃及暴動準備均已令有組織的各縣切實執行,長沙暴動開始,各縣隨之同時發動。"(3)彭公達在給中央的報告中也證實了這一計劃改變的過程,"四、湖南暴動計劃。(一)暴動的區域:以後經過幾次討論,以黨的精力及經濟力量計算,只能製造湘中四圍各縣的暴動,於是放棄其他幾個中心。湘中的中心是長沙,決定要同時在湘潭、寧鄉、醴陵、瀏陽、平江、安源、岳州等七縣舉行暴動。附註:縮小範圍的暴動計劃,澤東持之最堅,禮容、明翰等均贊同其說。其時僅公達一人主張湖南全省暴動,並要澤東即去湘南,當時因想在長沙即刻舉行一個暴動,於是沒有堅持下去。"(4)從以上中央與湖南省委的往來信件中以及彭公達給中央的報告可知,毛澤東同志是被中央派往湖南省領導秋收起義,當時擬派毛澤東同志往湘南,後經湖南省委堅持,縮小暴動範圍,"澤東持之最堅"(5),以湘南暴動為重點的湖南全省暴動變為"湘中暴動",毛澤東為湘中暴動的負責人,"湘中的中心是長沙,決定要同時暴動的是湘潭、寧鄉、醴陵、瀏陽、平江、安源、岳州等七縣。"(6)安源是計劃暴動縣之一,所以毛澤東接到當時屬湖南省委管轄的安源(7)的信件後,於九月初匆匆抵達安源,召開了安源會議,傳達了"八七"會議精神、8月18日沈家大屋會議精神、8月30日湖南省委常委會議精神,當從潘心源的匯報中得知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第二方面軍警衛團(以下簡稱"警衛團")和屬湖南管轄的平瀏農軍滯留在江西境內的修銅時,對於主張用"百分之六十的精力抓軍事"(8)的毛澤東來說,聽到這個消息大喜過望,改變了"我並帶有中央介紹信,要賀、聶[葉]軍隊中調兩團人來做暴動的武力,"(9)之初衷,從當時屬湖南管轄的安源向屬江西管轄的修銅發指示(這實屬非常時期之非常之舉),發完指示後,毛澤東又急急經銅鼓趕往江西境內師部駐地的修水。銅鼓1927年9月7號接到了毛澤東的指令,修水8號接到了先俊轉來了安源的通知,毛澤東10日到達了銅鼓,因師部已於前一天舉行起義,所以毛澤東只到達銅鼓,沒有到達位於修水的師部。同時盧德銘1927年9月9日帶着中央的指令回到了警衛團。從此,毛澤東由湘中暴動的領導人變成了湘贛邊秋收暴動的領導人。由此可見,毛澤東同志成為湘贛邊秋暴的核心領導者,並非當時組織的安排,是隨着形勢的變化,在實踐中逐漸形成的。

關於秋收起義指揮中心問題

研究秋收起義指揮中心問題,對於研究秋收起義一系列重大事件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過去對秋收起義指揮中心,一般以毛澤東同志的活動地為重要標準,一說為"安源",一說為"銅鼓",有的網上文章甚至說"為什麼毛主席將指揮崗設在銅鼓",事實上"指揮崗設在銅鼓"的前提並不存在。筆者認為,作為指揮中心,應具以下幾個條件,一是重要領導在此活動;二是重要領導在此活動時間較長;三是在此作出了重大決定和有重大事件發生等。

安源和銅鼓在秋收起義的過程中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這兩個地方進行了秋收起義的積極準備,秋收起義的重要領導人毛澤東同志親臨了這兩個地方。安源儘管召開了安源會議,但其會議內容主要是傳達沈家大屋會議精神和湖南省委常委會議精神,同時"討論的問題是軍事及農民暴動的布置"(10),特別是毛澤東同志在安源的時間非常短,不可能在短短几天時間作出非常重要的決定,同時"師委會"沒有一人參加安源會議。我們不能因為參加會議的毛澤東同志後來成為國家最高領導人,就確定安源是中心。事實上,安源應從屬於長沙這個中心。儘管毛澤東同志在起義前夕到達了銅鼓,但秋收起義所作出的重大決定不是在銅鼓作出的,毛澤東同志到銅鼓只是組織實施沈家大屋會議和安源會議精神,而並非將指揮崗設在銅鼓,同樣毛澤東同志在銅鼓活動時間非常短,銅鼓中心說也不成立。

秋收起義廣場原圖鏈接

筆者認為,秋收起義的指揮中心當時有兩個,一是長沙,彭公達和毛澤東自武漢回到長沙後,在長沙積極進行秋收起義的準備工作,湖南省委圍繞秋收起義召開了沈家大屋會議和8月30日、1927年9月5日的省委常委會議等,多次研究秋收起義問題,成立了行動委員會和前敵委員會,並研究了土地問題、旗幟問題、軍隊問題等(11)。長沙中心論毋庸置疑。第二個中心是修水,秋收起義的主力部隊在修水活動近一個月,在山口會議上組建了我黨的第一支工農軍隊,並成立了"師委會",特別是在修水設計製作了我黨的第一面軍旗,打響了秋暴的第一槍,秋收起義的總指揮盧德銘在修水,師長余灑度一直在修水活動,余灑度以黃浦同學的身份到處活動,非常活躍,從國民黨的兜剿鄂南共匪近訊也可知,"修水方面,系余灑度主持,與黃埔的暴烈分子廣通聲氣,聚眾二千餘人,有槍千餘枝,騷擾贛鄂交界各縣,雞犬不寧。"可見余灑度在修水為秋收起義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

從"兩中心說"可知,秋收起義之初是兩條線。一是由湖南省委領導下的湖南秋收起義,二是由中央軍事部、江西省委、湖北省委領導下的江西秋收起義。《余灑度報告》中:"不久得通城劉某某同學轉來鄂中消息雲:鄂中所有動作,並得軍部的通告,囑我們積極準備。度乃將此意轉先俊同志。先俊同志以四面敵人包圍,在修、銅恐不能立足,屢催度南遷。度以未得中央命令暫緩南遷。"江西省委在其秋暴計劃中提出"省委完全接受中央的決議,並斟酌各縣的情形擬定秋暴計劃如下:…………為指揮與聯絡的便利,應規定暴動的起點,這起點必須是政治經濟地位較重要而農運較有基礎或已有農軍勢力的地方。茲擬定贛北的修水為起點,影響鄰近各縣與各縣的聯絡,贛西以永新為起點,贛東以臨川為起點。在上述暴動起點的各縣,省委應派得力的同志或臨時組織前往準備暴動工作,並指揮鄰近各縣的暴動工作,同時須與省委發生密切關係(設專員交通,約密碼電話)。在農軍勢力統治的縣份,如修水、銅鼓等應即馬上實行捕殺豪紳及反動派,沒收大地主土地,建立農民政權,占據財政及交通機關,無限制的擴充兵力,解除反動武裝,用革命委員會分會的名義發布政綱宣言…………影響鄰近各縣以至全省,與湘鄂鄰近各縣暴動勢力聯合。"(12)由於盧德銘於1927年9月9日及時趕回了起義部隊,帶回了中央軍事部的指示;毛澤東同志1927年9月10日趕到了銅鼓,兩條線並成了一條線,成為了湘贛邊秋收起義。鐵心的《從警衛團說到工農革命軍》"…………趕了幾天路,忽然接到一封藥水信:'為何許久不來,真是誤事不少,務於明日午前趕到排埠…………前敵委員會毛令'。這樣一來,對於我們余同志是出於意外的,想不到半天雲里又來了一個命令他的人,心中總有點東西不能吐出,對於黨權高出一切,自然不便作聲。過了排埠以後,在依山傍水的某村午餐時,我們工農革命軍的領袖才一起見面了"也反映了當時兩條線並為一條線之史實。《訪問宋任窮記錄》中宋任窮回憶:"回我們部隊團部後,同志們告訴我,毛澤東委員來了,現在是由毛委員領導。於是我把信和一些銀洋(剩下的)交給了毛委員,並向他作了簡要的匯報。"說明宋任窮離開部隊之前,瀏陽農軍不屬於毛澤東同志領導,回到部隊後,才由毛澤東同志統一領導的。

"度當時偵察平、瀏敵人兵力,我軍以合力攻一面為宜,正擬將第一團集中銅鼓,適得先俊此項意見,因以時迫,未便遲疑,乃將第一團改道長壽(九月九日)取平江…………"(13)實是英雄所見略同,但卻未組織實施,從這裡也可說明當時分屬兩條線指揮,造成信息不暢,指揮不統一,導致起義之初的失利。正象林育南在回憶中所分析的:"據我個人的感覺,此次的失敗是因為:一、負責人指揮此次暴動不堅決不敏捷,有觀望期待的心理;二、黨的組織及機關不合於緊急鬥爭的需要(如彼此不接頭,消息不靈通,指揮不統一等);三、對群眾的宣傳太缺乏;四、軍事的準備太薄弱。"(14)

關於軍旗問題和編師問題

第一面軍旗問題和編師問題體現了秋收起義不同於其它起義的特點,此兩件歷史性事件的發生,標誌着我黨獨立領導武裝鬥爭的開始。但至於由誰指示製作軍旗、由誰組織編師仍是眾說紛紜。

在許多權威論著中均持毛澤東指示製作軍旗的觀點,理由是毛澤東提出要"高高打出共產黨的旗幟"(15)。筆者認為此說有些牽強,從見證者當時湖南省委書記彭公達、行動委員會書記易禮容的的報告或回憶中均沒有設計製作軍旗的記錄。參加了安源會議的潘心源在其報告中,也沒有這方面的記述,也沒有找到毛澤東關於軍旗問題對警衛團作指示的史料。同時,當時湖南省委既然有製作軍旗的動議,也就會安排在長沙或安源組織設計和製作,沒有必要在江西修水付諸實施。16)或為"師委會"內部決定,陳明義回憶:"我記得為了製作工農革命軍五角星斧頭鐮刀軍旗,真是左畫也畫不好,右畫也畫不好,左拚右拚湊合而成。這是我們內部的決定,沒有得到上級的指示,但對外要向修水收稅,就不好用工農革命軍名義。同時,我們想取緩兵之計,集中精力練兵,所以又做了一面江西省防軍第一師的旗幟,以省防軍的關防印信蓋稅務收據,還造具全師名冊,派人到南昌請朱培德收編,以迷惑他。"(17)筆者傾向於由"師委會"內部作出的決定,既然中央在8月中旬已指令組建工農革命軍"2、在指定暴動的區域,未發難之先即應正式成立若干農軍,暴動成功之後,須無限制的擴充數量,施以真正的軍事政治訓練,所有工農自衛軍可改為工農革命軍。……"(18)中央給湖南的指示自然也會給湖北和江西。部隊的名稱要改,原來的旗幟自然也就作廢了,何況當時警衛團也是人才薈萃,"師委會"自然會想到易幟問題。當時任參謀處長且親自參與軍旗設計的陳明義的回憶應該是準確的。

要制軍旗,必須先編師,否則旗上的稱呼沒辦法確定。既然編師還在前,自然也應與湖南省委無關。如前所述,湖南省委和警衛團、平瀏農軍聯繫上,有記載的只是1927年9月7日和1927年9月8日。至於編師問題,警衛團的領導醞釀很久,8月初,警衛團駐武寧時遇平江農軍,且掌握了瀏陽農軍的有關信息,就有了編師的想法,"一面派人追到瀏陽軍隊內面來,通知瀏陽負責同志。當時我們正在瑞州,聽說賀、葉已繞過閩邊,無法聯絡,聽到他們的報告便決定由上高、萬載到銅鼓與他們聯絡"(19);余灑度"到修水即召集兩部負責同志會議,商統一事。"(20)特別是"在盧德銘同志走後半個月左右,他便派了一個參謀帶回一信,傳達黨中央的決定,在原警衛團的基礎上成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21)由於盧德銘帶回了中央的指令,最後促成了山口編師會議。何長工對此事作了詳盡的回憶,"起義前夕,師部在修水的山口主持召開了一個'山口會議'。我雖然沒有參加,但是我清楚,參加這次會議的有師的領導,還有一、三團營以上的幹部都參加了。這次會議是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的整編會,會議決定將原警衛團的一個營由伍中豪同志率領充實第三團,加強第三團的基層領導,因為當時三團的戰士還是能打仗的,但班排幹部卻有不少是地方的黨政幹部,在指揮打仗上還缺乏實踐經驗。"(22)至於名稱問題,肯定不僅僅是"江西省防軍暫編第一師",那只是掩人耳目的稱呼。"但對外要向修水收稅,就不好用工農革命軍名義"(23),而對內則叫"工農革命軍"。另外,鐵心的記述也可找到佐證"所以我們的余師長,一面催制軍服,一面趕製工農革命軍紅旗,中鑲一五角星,星上飾鐮刀斧頭。複寫了一封口號式的長信給邱國軒,謂在咸寧的王天培部,已經是我們一道了,勸他同他們編在一起,作為第二團。……於是我們的余師長便封為工農革命軍直轄第一師師長。"(24)

許多觀點提及安源會議編師,但都是推測所至,並沒有這方面的回憶文章和資料介紹。安源會議的參加者潘心源在其報告中,對安源會議作了詳細報告,但也沒有編師的介紹。沒有材料佐證的情況下就推測安源會議上進行了編師是不妥當的。至於安源武裝力量為什麼被稱為第二團,筆者認為有兩種可能:一是毛澤東同志完全認可了山口會議編師,並將其所掌握的安源部隊補充或納入到第一師來,作為第二團;一是安源會議上重點考慮的是軍事問題,並沒有考慮部隊編師,若已編好了師,部署進軍路線時,不會直呼部隊名稱,只會宣布幾團攻平江,幾團攻瀏陽。其實當時安源武裝力量的叫法比較混亂,如《民國日報》中報道"醴陵至安源一帶,因萍鄉共黨軍隊大肆猖獗,除攻克萍鄉以為根據外,並於前日有全副武裝共黨軍隊一千餘人,侵入湘境醴陵陽三石車站,撲攻醴陵、攸縣,系打第三軍第一師旗幟。"(25)而繼山口會議編師後,在文家市會師會上,前委又對部隊重新進行了整編,重新確定了部隊序號,至於第二團的叫法可能應是在文家市會師上。標誌着我黨第一支工農軍隊真正的產生,標誌着我黨獨立領導武裝鬥爭的開始。

關於秋收起義的發動時間問題

有的觀點認為,安源會議上確定起義時間是1927年9月11日開始,所以就應以1927年9月11日作為秋收起義的發動時間。這是不準確的,也是不合當時實際的,修水爆發秋收起義的時間應是1927年9月9日。湖南省委關於奪取長沙的命令中"湖南省委決議,令各地趕緊動員,限於陽曆本月十六日會師長沙,奪取省城,建設中國革命委員會湖南分會。令到即各遵照執行。鄂南決於九日發動,安源決於十一日發動,自岳至長至株鐵道九日起破壞,各縣農運亦已特別加緊工作,限於十一日齊起發動。並告右令湖南工農革命軍第一師師長毛澤東,第一師第四團團長朱少連……湖南省委書記彭公達、行動委員會書記易禮容。1927年9月8日晚"(26)"鄂南決於九日發動",與鄂南鄰近,且一直保持着聯繫的駐修水師部,也會知道中央這一命令。許多報告和回憶文章也提到了修水爆發秋收起義的時間是1927年9月9日。在《余灑度的報告》中:"九月八日得先俊兄轉來萍鄉舉動決議,乃告以俊部同志決議書雲:第三團決即響應萍鄉,望兄即率部由平江直攻長沙,兩團應互相聯絡。又雲:於十一日分三路進攻平江的長壽街,預計有得勝之可能。後因收編的邱團反戈,腹背受敵,遂遭失敗。"(28)彭公達講述十一日進攻平江長壽街,根據修水縣城至長壽街的行程,也就肯定了修水部隊誓師起義的時間應是1927年9月9日。事實上1927年9月9日起義部隊在縣城紫花墩誓師出發,舉行了隆重的誓師儀式,當日到達渣津,第二天從渣津出發打下朱溪廠後,駐修平邊界,1927年9月11日向平江進軍。與彭的報告非常吻合。

關於秋收起義的領導人問題

過去在論及秋收起義的領導人問題時,絕大部分權威刊物均說成是毛澤東同志領導了秋收起義。筆者認為這種結論是不全面的,毛澤東同志是秋收起義的核心領導,但絕不是唯一領導,1927的三大起義中,南昌起義和廣州起義領導人都很多,自然秋收起義也是集體領導。彭公達在給中央的報告中曾說"……湖南暴動我是實際參加其工作的一個,湖南暴動的失敗,我負有嚴重的責任……",(29)既然彭公達"我負有嚴重的責任",自然彭公達應是秋收起義的主要領導人。湖南省委行動委員會書記易禮容同樣也屬於秋收起義的主要領導人,根據羅章龍回憶:"為了加強對秋收起義的領導,決定成立前委和行委的組織機構,即中共湖南省,都表現了盧德銘實事求是的精神及具戰略家的眼光。在黨指揮槍的體制尚未建立之時,軍隊領導人的份量是非常重的,對整個部隊的走向影響非常大,所以總指揮盧德銘應為秋收起義的主要領導人。余灑度在修水活動時間近一個月,在修水期間,"當即派吳會治來鄂報告一切,並請求示知。"(31)積極與黨組織保持聯繫,接受黨的領導,做好秋收起義的各項準備工作,以"諸同志均以軍事統一不可緩"進行編師,製作軍旗("這是我們內部的決定,沒有得到上級的指示"),率先於1927年9月9日帶領部隊起義。儘管余灑度後來叛變了革命,但其起義之初所發揮的作用也是應該肯定的,所以余灑度也應為秋收起義的領導人。我們今天研究秋收起義,並不是有意抬高一個地方,貶低一個地方,而是通過研究,還歷史以真實,更好地紀念秋收起義,學習秋收起義精神。江西境內秋收起義爆發於三個地方,這些地方都為中國革命作出了重大貢獻,三地之間,要加強合作,共同推介秋收起義,發展紅色旅遊;要以紅色為紐帶,加強三地經濟社會的合作,像八十年前那樣,精誠團結,合力推進,實現老區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注釋

(1)(4)(5)(6)(8)(28)(29)彭公達關於湖南秋暴經過的報告(1927年10月8日於武漢);

(2)中共中央給湖南省委的信--對於湘省工作的決議(1927年8月9日);

(3)中共湖南省委來信(1927年8月30日);

(7)《中國共產黨組織史資料匯編--領導機構沿革和成員名錄》,紅旗出版社,1981年10月27日出版。P38,五大前,中共湖南區執行委員會,書記李維漢,中共安源地方委員會,書記劉昌炎;P63五大後,中共湖南省委員會,書記夏曦,中共安源地委,書記蔡以忱;P76,1927年8月至1928年6月,中共湖南省委員會,書記任卓宣(後彭公達等),中共安源地委,書記寧迪卿。(9)(10)(19)秋收暴動之始末--潘心源1929年7月2日向中共中央的報告;

(11)(15)中共湖南省委給中共中央的信(1927年8月20日);

(12)江西省委對於秋暴的計劃(1927年9月);

(13)(20)(27)(31)余灑度報告--警衛團及平瀏自衛軍合併原委參加此次兩湖戰役報告略書(1927年10月19日);

(14)林育南報告--赴湘經過報告(1927年9月22日);

(16)(21)(22)何長工《秋收起義和工農革命軍的建立》;

(17)(23)陳明義《秋收起義的片斷回憶》;(18)中共中央復湖南省委函(1927年8月23日);

(24)鐵心《從警衛團說到工農革命軍》;

(25)漢口《民國日報》(1927年9月20日);

(26)中共湖南省委關於奪取長沙的命令(1927年9月8日)。

參考資料

  1. 秋收起義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百科
  2. 秋收起義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重大事件
  3. 秋收起義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重大事件
  4. 秋收起義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