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袁枚」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文學
(rollbackEdits.php mass rollback)
(1 個標籤回退)
 
(未顯示由 6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7 次修訂)
行 1: 行 1:
 
[[Image:Yuan Mei.png|thumb|300px|袁枚]]
 
[[Image:Yuan Mei.png|thumb|300px|袁枚]]
'''袁枚'''({{bd|1716年||1797年|catIdx=Y袁枚}}),[[清代]]诗人,[[散文]]家。[[表字| ]]'''子才''',[[ ]]'''简斋''',别号'''随园老人''',時稱'''隨園先生''',[[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ref name="袁枚">{{cite web|url=http://www.ziyexing.cn/shici/yuanmei/yuanmei_about.htm |title=清代诗人袁枚 |publisher= ·子夜星网站 |author= |date= }}</ref><ref>清‧袁枚《小倉山房尺牘》:「枚祖籍慈溪,為兄部民,因生長杭州,數典忘祖。」 </ref>,曾官[[江寧]][[知縣]](今[[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為“[[清代駢文八大家]]”、“[[江右三大家]]”之一,文筆又與[[大學士]][[直隸]][[紀昀]]齊名,時稱「[[南袁北紀]]」。
+
'''袁枚'''({{bd|1716年||1797年|catIdx=Y袁枚}}),字'''子才''',号'''简斋''',别号'''随园老人''',時稱'''隨園先生''',[[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 ,[[清代]]诗人,[[散文]]家。<ref name="袁枚">{{cite web|url=http://www.ziyexing.cn/shici/yuanmei/yuanmei_about.htm |title=清代诗人袁枚 |publisher= ·子夜星网站 |author= |date= }}</ref><ref>清‧袁枚《小倉山房尺牘》:「枚祖籍慈溪,為兄部民,因生長杭州,數典忘祖。」 </ref> ,1739年(乾隆四年)進士,因不嫻熟滿文 ,曾官[[江寧]][[知縣]](今[[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 六年,後辭官居於江寧小倉山下的隨園,後半生詩酒悠遊名士生活
 +
 
 +
為“[[清代駢文八大家]]”、“[[江右三大家]]”之一,文筆又與[[大學士]][[直隸]][[紀昀]]齊名,時稱「[[南袁北紀]]」。<ref> 中国美学通史,清代卷 第五節袁枚的性靈說,作者:叶朗 孙焘 任鹏,ISBN:9787214113207 </ref>
  
 
== 生平 ==
 
== 生平 ==
 +
 
 先世世居[[宁波府]][[慈溪县]],六世祖[[袁茂英]],明[[万历]]进士,官至[[布政使]]。父親袁濱,四處擔任[[幕賓]]為生,袁枚幼年家貧,仰賴母親針線[[女紅]]持家,發憤苦讀,十二歲(1728年)中[[秀才]]。[[乾隆]]元年(1736年)受[[廣西巡撫]][[金鉷]]推薦應[[博學鴻儒]]科考試,年僅二十歲,是當時年紀最小的,故未錄取。三年(1738年)[[舉人]],[[乾隆]]四年(1739年)中[[進士]]第二甲第五名,選[[翰林院]][[庶吉士]],年方廿四。[[大學士]][[史貽直]]翻閱其文,辭采豐美,論調凌厲,讚為「當世之[[賈誼]]」。
 
 先世世居[[宁波府]][[慈溪县]],六世祖[[袁茂英]],明[[万历]]进士,官至[[布政使]]。父親袁濱,四處擔任[[幕賓]]為生,袁枚幼年家貧,仰賴母親針線[[女紅]]持家,發憤苦讀,十二歲(1728年)中[[秀才]]。[[乾隆]]元年(1736年)受[[廣西巡撫]][[金鉷]]推薦應[[博學鴻儒]]科考試,年僅二十歲,是當時年紀最小的,故未錄取。三年(1738年)[[舉人]],[[乾隆]]四年(1739年)中[[進士]]第二甲第五名,選[[翰林院]][[庶吉士]],年方廿四。[[大學士]][[史貽直]]翻閱其文,辭采豐美,論調凌厲,讚為「當世之[[賈誼]]」。
  
行 9: 行 12:
 
1743年開始,先後出任曾任沭陽、江寧、上元等地知縣,推行法制,不避權貴,頗有政績,很得當時總督尹繼善的賞識。7年後,父親去世,袁枚辭官養母,在江寧(今南京)購置隋氏廢園,改名「隨園」,築室定居,世稱隨園先生。
 
1743年開始,先後出任曾任沭陽、江寧、上元等地知縣,推行法制,不避權貴,頗有政績,很得當時總督尹繼善的賞識。7年後,父親去世,袁枚辭官養母,在江寧(今南京)購置隋氏廢園,改名「隨園」,築室定居,世稱隨園先生。
  
 +
[[File:袁枚致尤荫手札.jpg | thumb | 480px | left | 袁枚致尤荫手札 <br> [http://m.yac8.com/news/6504.html 原圖鏈接]  ]]
 
 三十八歲即厭惡官場生活,說「不做高官,非無福命只為懶」。休官養親,不复为官,于[[金陵]][[小仓山]]筑“[[随园]]”恬淡自居,收集书籍,创作诗文,悠闲度过五十年。他在给友人[[程晋芳]]的信中说:“我辈身逢盛世,非有大怪癖、大妄诞,当不受文人之厄。”游历南方诸名山,与诗友交往。生平喜稱人善、獎掖士類,提倡[[婦女文學]],廣收女弟子。
 
 三十八歲即厭惡官場生活,說「不做高官,非無福命只為懶」。休官養親,不复为官,于[[金陵]][[小仓山]]筑“[[随园]]”恬淡自居,收集书籍,创作诗文,悠闲度过五十年。他在给友人[[程晋芳]]的信中说:“我辈身逢盛世,非有大怪癖、大妄诞,当不受文人之厄。”游历南方诸名山,与诗友交往。生平喜稱人善、獎掖士類,提倡[[婦女文學]],廣收女弟子。
  
行 17: 行 21:
 
 嘉慶二年十一月十七日(1798年1月3日),袁枚去世,享年82歲,去世後葬在南京百步坡。
 
 嘉慶二年十一月十七日(1798年1月3日),袁枚去世,享年82歲,去世後葬在南京百步坡。
  
== 文學 ==
+
== 作品  ==
 +
=== 書法 ===
 +
袁枚致尤荫手札<br>
 +
此致尤荫(字贡父)札内容为谢尤赠画,并赞其画,记述朋友间切壁画艺及朋友间相互激赏、互赠礼物之韵事。其书法灵动清雅,不事雕琢,自然闲适,正合于其“性灵”之主张。虽法度稍欠,而才情横溢,亦为佳构。<ref >{{cite web |url=http://www.cidianwang.com/shufazuopin/qingchao/260551.htm | title= 袁枚《致尤荫手札》 | language=zh | date=  | publisher=詞典網  | author= | accessdate=2019-08-14}}</ref>
 +
{{Multiple image
 +
| align = right
 +
| direction = horizontal
 +
| width = 220
 +
| image1 = 袁枚致西崖书札2.jpg
 +
| caption1 = 袁枚致西崖书札 <br> [http://m.yac8.com/news/6504.html 原圖鏈接]
 +
| image2 = 袁枚致西崖书札1.jpg
 +
| caption2 =
 +
}}
 +
 
 +
袁枚致西崖书札:<br>
 +
西崖老先生阁下:枚灯节后作九峰、三泖之游,两月还山、见案上有阁下书函及山茨观察临《兰亭》一册,求则得之,且喜且感。枚幼而失学,到老握笔,如书生骑马,意态全非,自分此事终身作门外汉矣。因闻人称山茨书法在山舟、梦楼之上,以故必得数行,以备三分鼎足之势,至于谁轩认轾,亦终竟茫然,不敢强不知以为知也。容俟秋间亲来而谢,先乞老先生代为致意焉。恭请近安,不备。
 +
立夏日状上<ref >{{cite web |url=http://www.cidianwang.com/shufazuopin/qingchao/260550.htm | title= 袁枚《致西崖书札》 | language=zh | date=  | publisher=詞典網  | author= | accessdate=2019-08-14}}</ref>
 +
=== 文學 ===
 
 袁枚以[[诗]]名闻当世,创作讲求性情个性,与[[蒋士铨]]、[[赵翼]]并称“[[江右三大家]]”,文筆又與[[纪晓岚]]齊名,時稱「南袁北紀」。袁枚[[駢文|駢]][[散文|散]]皆通,為[[清代駢文八大家]]之首,文章通發性情,兼取[[六朝]]駢儷,「[[駢文|駢]][[散文|散]]合一」,較[[桐城派]]通達,亦提倡[[女性文學]]。
 
 袁枚以[[诗]]名闻当世,创作讲求性情个性,与[[蒋士铨]]、[[赵翼]]并称“[[江右三大家]]”,文筆又與[[纪晓岚]]齊名,時稱「南袁北紀」。袁枚[[駢文|駢]][[散文|散]]皆通,為[[清代駢文八大家]]之首,文章通發性情,兼取[[六朝]]駢儷,「[[駢文|駢]][[散文|散]]合一」,較[[桐城派]]通達,亦提倡[[女性文學]]。
  
行 48: 行 69:
  
 
[[苔花]]細小低微,不能跟國色天香的[[牡丹]]比。牡丹因受人喜好玩賞而被悉心栽培,然而苔花卻是在陰暗小處,憑靠自己生命的力量自立自強,開花結果,市井小民、偏鄉小孩跟少數的天才、英雄、貴族ㄧ樣都有綻放的權利,袁枚這首詩詞意境深深打動現代社會普羅大眾。这首20字的小诗《苔》,2018年被一位乡村老师[[梁俊]]和[[貴州省]][[威寧縣]]石門鄉[[烏蒙山]]的孩子小梁([[梁越群]])在中央電視《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以璞质无华的天籁之声演唱詮釋,讓大眾體會到偏鄉弱勢小孩雖然資源缺乏,也希望能像牡丹ㄧ樣綻放。<ref>{{cite web | language = zh-hans | publisher = 央視網 CCTV | title = 一首孤独了300年的小诗,一夜之间,亿万中国人记住了它 | url = http://m.news.cctv.com/2018/02/16/ARTImxsZBhBFXLb1XRbZlgbX180216.shtml | date = 2018-02-16 | accessdate = 2018-11-14}}</ref>
 
[[苔花]]細小低微,不能跟國色天香的[[牡丹]]比。牡丹因受人喜好玩賞而被悉心栽培,然而苔花卻是在陰暗小處,憑靠自己生命的力量自立自強,開花結果,市井小民、偏鄉小孩跟少數的天才、英雄、貴族ㄧ樣都有綻放的權利,袁枚這首詩詞意境深深打動現代社會普羅大眾。这首20字的小诗《苔》,2018年被一位乡村老师[[梁俊]]和[[貴州省]][[威寧縣]]石門鄉[[烏蒙山]]的孩子小梁([[梁越群]])在中央電視《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以璞质无华的天籁之声演唱詮釋,讓大眾體會到偏鄉弱勢小孩雖然資源缺乏,也希望能像牡丹ㄧ樣綻放。<ref>{{cite web | language = zh-hans | publisher = 央視網 CCTV | title = 一首孤独了300年的小诗,一夜之间,亿万中国人记住了它 | url = http://m.news.cctv.com/2018/02/16/ARTImxsZBhBFXLb1XRbZlgbX180216.shtml | date = 2018-02-16 | accessdate = 2018-11-14}}</ref>
 
+
==袁枚現象==
 著名的清詩研究專家[[嚴迪昌]]先生在《清詩史》中提出「袁枚現象」一詞,認為袁枚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專業詩人,在整個清代所有大家、名家詩人中找不出第二個。<ref>{{cite web | language = zh-hans | publisher = 新浪收藏 | title = 风流才子:一代才豪袁枚 | url = http://collection.sina.com.cn/cqyw/20141127/1801171673.shtml | date = 2014-11-27 | accessdate = 2018-11-14}}</ref>
+
 著名的清詩研究專家[[嚴迪昌]]先生在《清詩史》中提出「''' 袁枚現象''' 」一詞,認為袁枚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專業詩人,在整個清代所有大家、名家詩人中找不出第二個。<ref>{{cite web | language = zh-hans | publisher = 新浪收藏 | title = 风流才子:一代才豪袁枚 | url = http://collection.sina.com.cn/cqyw/20141127/1801171673.shtml | date = 2014-11-27 | accessdate = 2018-11-14}}</ref>
{{#evt:service=youtube|id= https://youtu.be/m2_P8VwVYCc||dimensions=640|container=frame |alignment=center|description= 苔 袁枚 }}
+
==視頻==
 +
2018年乡村老师梁俊和貴州省威寧縣石門鄉烏蒙山的孩子小梁(梁越群)在中央電視《经典咏流传》演唱袁枚的「苔」<br>
 +
{{#ev:youku|XMzQwNzY3NTExNg|alignment=left}}
  
 
== 參考來源 ==
 
== 參考來源 ==
 
{{reflist}}
 
{{reflist}}
 +
 +
 +
[[Category:清朝书法家]][[Category:文學家]]
 +
[[Category:清朝军政人物]]
 +
[[Category:中國人]]

於 2022年8月25日 (四) 12:00 的最新修訂

袁枚

袁枚(1716年-1797年),字子才,號簡齋,別號隨園老人,時稱隨園先生浙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谿清代詩人,散文家。[1][2],1739年(乾隆四年)進士,因不嫻熟滿文,曾官江寧知縣(今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六年,後辭官居於江寧小倉山下的隨園,後半生詩酒悠遊名士生活。

為「清代駢文八大家」、「江右三大家」之一,文筆又與大學士直隸紀昀齊名,時稱「南袁北紀」。[3]

生平

先世世居寧波府慈谿縣,六世祖袁茂英,明萬曆進士,官至布政使。父親袁濱,四處擔任幕賓為生,袁枚幼年家貧,仰賴母親針線女紅持家,發憤苦讀,十二歲(1728年)中秀才乾隆元年(1736年)受廣西巡撫金鉷推薦應博學鴻儒科考試,年僅二十歲,是當時年紀最小的,故未錄取。三年(1738年)舉人乾隆四年(1739年)中進士第二甲第五名,選翰林院庶吉士,年方廿四。大學士史貽直翻閱其文,辭采豐美,論調凌厲,讚為「當世之賈誼」。

翰林散館,袁枚的文名極佳,卻不知為何,未能受到館內青睞,被外派為知縣,曾溧水江浦沭陽[4]。由於年輕任官,其父袁濱怕袁枚施政不得民意,曾私下探訪溧水縣民對袁枚的看法,結果每一個人都說「吾邑有少年袁知縣,乃大好官也。」乾隆十年(1745年)任江寧(今江蘇南京)知縣時[5],推行法制,不避權貴,頗有政績。兩江總督尹繼善稱讚他:「可謂宰相必用讀書人矣!」[6]

1743年開始,先後出任曾任沭陽、江寧、上元等地知縣,推行法制,不避權貴,頗有政績,很得當時總督尹繼善的賞識。7年後,父親去世,袁枚辭官養母,在江寧(今南京)購置隋氏廢園,改名「隨園」,築室定居,世稱隨園先生。

袁枚致尤蔭手札
原圖鏈接

三十八歲即厭惡官場生活,說「不做高官,非無福命只為懶」。休官養親,不復為官,於金陵小倉山築「隨園」恬淡自居,收集書籍,創作詩文,悠閒度過五十年。他在給友人程晉芳的信中說:「我輩身逢盛世,非有大怪癖、大妄誕,當不受文人之厄。」遊歷南方諸名山,與詩友交往。生平喜稱人善、獎掖士類,提倡婦女文學,廣收女弟子。

八年任官,頗儲俸祿,加上文名在外,時常為各地富豪世族寫跋撰序、作墓誌銘,潤筆所得極高。致仕後盛置田產,蓄積銀錢數萬兩,以財自娛,但為人仗義疏財,在好友程晉芳死時,焚毀程晉芳所欠五千白銀的借據,不向其親人索討[7]。晚年過世時,留下了「田產萬金,餘銀兩萬」,交付經營,以餘息供家族後人讀書營生。

年73歲時,袁枚受沭陽知名人士呂嶧亭的邀請,到沭陽作客,沭陽各界,一部分人曾趨前30里迎接。袁枚面對如此擁戴他的民眾,寫下了情意真摯的《重到沭陽圖記》。袁枚在這篇短文中深有感受地說:「視民如家,官居而不能忘其地者,則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官愛民,民愛官,此真不失為一方父母官的範例。[8]

嘉慶二年十一月十七日(1798年1月3日),袁枚去世,享年82歲,去世後葬在南京百步坡。

作品

書法

袁枚致尤蔭手札
此致尤蔭(字貢父)札內容為謝尤贈畫,並贊其畫,記述朋友間切壁畫藝及朋友間相互激賞、互贈禮物之韻事。其書法靈動清雅,不事雕琢,自然閒適,正合於其「性靈」之主張。雖法度稍欠,而才情橫溢,亦為佳構。[9]

袁枚致西崖書札
原圖鏈接

袁枚致西崖書札:
西崖老先生閣下:枚燈節後作九峰、三泖之游,兩月還山、見案上有閣下書函及山茨觀察臨《蘭亭》一冊,求則得之,且喜且感。枚幼而失學,到老握筆,如書生騎馬,意態全非,自分此事終身作門外漢矣。因聞人稱山茨書法在山舟、夢樓之上,以故必得數行,以備三分鼎足之勢,至於誰軒認輊,亦終竟茫然,不敢強不知以為知也。容俟秋間親來而謝,先乞老先生代為致意焉。恭請近安,不備。 立夏日狀上[10]

文學

袁枚以名聞當世,創作講求性情個性,與蔣士銓趙翼並稱「江右三大家」,文筆又與紀曉嵐齊名,時稱「南袁北紀」。袁枚皆通,為清代駢文八大家之首,文章通發性情,兼取六朝駢儷,「合一」,較桐城派通達,亦提倡女性文學

下列其古詩《所見》。

牧童騎黃牛,
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
忽然閉口立。

1912年11月24日德語文學大師卡夫卡在寫信給當時的未婚妻菲莉斯.鮑威爾時,引用了袁枚的《寒夜》[11]

寒夜讀書忘卻眠,
錦衾香盡爐無煙。
美人含怒奪燈去,
問郎知是幾更天。

傳頌火紅的小詩一首《苔》:

白日不到處,
青春恰自開,
苔花如米小,
也學牡丹開。

苔花細小低微,不能跟國色天香的牡丹比。牡丹因受人喜好玩賞而被悉心栽培,然而苔花卻是在陰暗小處,憑靠自己生命的力量自立自強,開花結果,市井小民、偏鄉小孩跟少數的天才、英雄、貴族ㄧ樣都有綻放的權利,袁枚這首詩詞意境深深打動現代社會普羅大眾。這首20字的小詩《苔》,2018年被一位鄉村老師梁俊貴州省威寧縣石門鄉烏蒙山的孩子小梁(梁越群)在中央電視《經典詠流傳》的舞台上,以璞質無華的天籟之聲演唱詮釋,讓大眾體會到偏鄉弱勢小孩雖然資源缺乏,也希望能像牡丹ㄧ樣綻放。[12]

袁枚現象

著名的清詩研究專家嚴迪昌先生在《清詩史》中提出「袁枚現象」一詞,認為袁枚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專業詩人,在整個清代所有大家、名家詩人中找不出第二個。[13]

視頻

2018年鄉村老師梁俊和貴州省威寧縣石門鄉烏蒙山的孩子小梁(梁越群)在中央電視《經典詠流傳》演唱袁枚的「苔」

參考來源

  1. 清代詩人袁枚. ·子夜星網站. 
  2. 清‧袁枚《小倉山房尺牘》:「枚祖籍慈谿,為兄部民,因生長杭州,數典忘祖。」
  3. 中國美學通史,清代卷 第五節袁枚的性靈說,作者:葉朗 孫燾 任鵬,ISBN:9787214113207
  4. 光緒六年《江寧府志》卷二十二、光緒九年《溧水縣誌》卷五
  5. 《小倉山房文集》卷四
  6. 牛應之《雨窗消意錄》卷三
  7. 《清史稿·袁枚傳》:「舉借券五千金焚之」
  8. 袁枚簡介. 讀古詩詞網 (中文(簡體)‎). 
  9. 袁枚《致尤蔭手札》. 詞典網. [2019-08-14] (中文). 
  10. 袁枚《致西崖書札》. 詞典網. [2019-08-14] (中文). 
  11. 卡夫卡全集8.83-87頁
  12. 一首孤獨了300年的小詩,一夜之間,億萬中國人記住了它. 央視網 CCTV. 2018-02-16 [2018-11-14] (中文(簡體)‎). 
  13. 風流才子:一代才豪袁枚. 新浪收藏. 2014-11-27 [2018-11-14] (中文(簡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