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斗門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斗門區是中國廣東省珠海市下轄市轄區,曾經是縣。斗門區政府駐地位於井岸鎮。 據《趙氏族譜》記載,斗門的大赤坎、南門等村的趙氏大都是宋太祖趙匡胤之弟匡美的第八代子孫懌夫的後裔(俗稱魏王派),是大赤坎、南門趙氏的始祖。因為南宋時皇室曾逃難到這裡[1]

歷史演變

宋朝以前,斗門一帶稱黃字圍,屬新會潮居都。

宋朝紹興二十二年(1152年)黃楊山附近島嶼劃歸香山縣管轄,仍稱潮居鄉。

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年)香山縣潮居鄉改稱黃梁都。大沙、馬墩、上橫屬新會縣潮居都。

清朝光緒六年(1880年)黃梁都改稱黃梁鎮。清宣統二年(1910年)改鎮為區,按數字編列,稱香山縣為第八區。

1925年,改稱為中山縣八區。

1930年,改稱為中山縣黃梁區。

1931年,區名按數字編列,稱中山縣第八區。上橫、大沙、馬墩稱新會縣第八區。

1951年3月,仍為中山縣第八區。上橫、大沙、馬墩稱新會縣第九區。

1958年11月,稱中山縣斗門大公社,為中山縣7個大公社之一。橫粉鄉、大沙鄉屬新會縣睦洲人民公社。

1965年7月19日,經國務院批准,成立斗門縣,隸屬廣東省佛山地區。

1983年7月,斗門縣歸屬珠海經濟特區,成為珠海唯一的市轄縣。

2001年4月,國務院批准斗門撤縣建區,同年12月斗門區正式掛牌成立,稱為珠海市斗門區。

行政區劃

斗門區下轄5個鎮和一個街道辦事處。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斗門區位於珠江三角洲西南部,珠海市西部(東經113°05′至113°25′、北緯21°59′至22°25′),磨刀門到崖門之間。從赤鼻島至白蕉七圍交界線,東西之間最寬33.4公里,總面積674.8平方公里。斗門區東連中山市,北倚江門市,與澳門水域相連。

珠海市斗門區的地貌類型,有低山、丘陵、台地、廣泛沉積平原和仍在發育的灘涂。故呈現平中有凸,凸中有平和平中有凹的明顯層狀地貌。全區地形特點是低山突屹,平原寬廣,孤丘眾多,水道交錯,河涌密布,灘涂淤積浮露迅速。境內東北部低於西南部,山丘邊緣的沖積地帶高於江河兩側的沉積平原。

丘陵和珠江口沖積平原共同形成了斗門的地貌,而沖積平原中河網隔成的一個個小島是水鄉人的主要居住地。

黃楊山是珠海市最高的山,在斗門區境內,方圓31平方公里,地跨斗門、井岸、乾務、白蕉等鎮。主峰高581米,也是珠三角最高的山峰之一,被譽為「珠江門戶第一峰」[2]

據說很久以前,斗門是個海灣,海灣內山峰聳立,居中的黃楊山脈巍峨綿延,像條巨大的蒼龍。西江水到此便五門分流,他們帶着西江沿岸的肥泥沃土,在此落地生根,不斷淤積成為二十多個河網縱橫的綠洲平原。

西江是華南地區最長的河流,為中國第三大河流,長度僅次於長江、黃河。航運量居中國第二位,僅次於長江。發源於雲南,流經廣西,在廣東佛山三水與東江、北江交匯。其幹流在江門、中山注入南海。與東江、北江合稱珠江。

磨刀門位於珠海市洪灣企人石,是西江徑流的主要出海口門。磨刀門的年徑流量923億立方米,占珠江入海總徑流量的28.3%,年輸沙量2314萬t,占珠江入海總輸沙量的33%。磨刀門最大漲潮差1.9m,最大落潮差2.29m。

雞啼門位於斗門區大霖,鄰接磨刀門內海區的西側,是雞啼門水道的出海口。雞啼門的年徑流量為197億立方米,占珠江入海總徑流量的6.1%,年輸沙量496萬t,占珠江出海總輸沙量的7%。最大漲潮差2.44m,最大落潮差2.71m。雞啼門是1959年泥灣門堵海工程完成以後形成的出海口門,此前,位於雞啼門上游16km處的坭灣門才是珠江八大出海口門之一。

虎跳門是虎跳門水道的出海口門。虎跳門的年徑流量202億立方米,占珠江入海總徑流量的6.2%,年輸沙量為509萬t,占珠江入海總輸沙量的7.2%,最大漲潮差2.51m,最大落潮差2.66m。

當地水資源:斗門區降雨在1100至3339毫米之間,年平均降雨量為1998.8毫米,年平均徑流深為1201毫米,年徑流總量為9.3億立方米。年平均徑流係數為0.50。斗門區陸地面積為11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深為82.1毫米,淺層地下水總量約為0.50億立方米。

客水資源:過境客水為769億立方米。其中磨刀門水道523億立方米,雞啼門水道140億立方米,虎跳門水道106億立方米。綜覽主客水量:全區平均每年擁有淡水資源約為778.8億立方米,人均擁有水量26.65萬立方米。

斗門區位於珠江的出海口,珠江出海口八大門中的五門(崖門、磨刀門、雞啼門、坭灣門、虎跳門)經過斗門。區內河涌縱橫交錯,較大的河流有黃楊河螺洲河、友誼河、大生河等,小河小涌不計其數,眾多的河涌將斗門分割成一個個小島,使斗門區成為珠三角著名的水鄉。

氣候環境

斗門區地處北回歸線以南,終年熱量豐富,光照充足,夏長冬短、夏少酷熱,冬少嚴寒,濕度大,雲量多,降雨豐沛,雨熱同季,乾濕季分明。颱風、暴雨比較頻繁,低溫冷寒時有發生,屬於南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

四季特點

(一)春季

春季氣候特點是日照少、濕度大,陰雨霧多,天氣逐漸回暖。初春有冷空氣南侵,常見「倒春寒」天氣,出現低溫陰雨。4月上旬,暖濕氣流發展,冷空氣受制減速停滯,暖濕西南風增強,形成低空急流,易產生大雨、暴雨,雨量增多進入前汛期。5月中下旬,南海西南季風形成,頻繁降雨,進入前汛高峰期,可持續到初夏。1991年、1993年、1994年、1995年和1999年雨水偏少,發生春旱。

(二)夏季

盛夏,盛吹東南或偏南風,天氣晴熱,陽光充足,日照時數為全年最多,最高氣溫35℃左右。南海和西太平洋熱帶低壓和颱風多,八九月是多發期,既帶來豐沛雨量,又常因颱風暴雨成災。

(三)秋季

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西風急流季節性南移,低層夏季風南撤,東北季風開始形成,全區出現秋高氣爽的晴朗天氣。初秋,有時仍受南海及西太平洋熱帶低壓和颱風影響,帶來雨水。後隨颱風路線偏南,影響減少。11月以後,冷空氣開始增強,氣溫逐漸下降,旱季開始。

(四)冬季

全縣盛吹東北季風,常遇冷空氣南下,有時氣溫劇降,伴有六級以上大風,持續多日。隨後,因冷空氣南移出海和氣團變性,氣溫又逐漸回升。這種准周期性的東北季風潮反覆過程,是冬季氣候的基本特徵。冬末,南海暖空氣逐漸加強,容易造成冷暖氣流對峙,往往出現低溫陰雨或長陰雨天氣。表現為前冬以乾冷為主,後冬以濕冷為主的氣候特徵。

自然資源

斗門沃土廣袤,全區陸地面積674.8平方千米,其中可用於工業開發的規劃用地超過100平方千米,工業用地價格在珠三角地區最低。工業用地基準地價252元/㎡。

珠海市斗門區位於珠江出海口西岸,西江水系多條涇流流經斗門,在這裡與海水交匯成獨特的咸、淡水地帶。在地球自轉的離心力作用下,上游衝來的大量有機屑在這裡淤集,加上氣候溫暖、風浪平靜,十分適宜各種水生生物的繁衍生長,形成水產種類繁多的優越漁場,可捕可養。

2011年,斗門區地帶性植被為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原生地帶性植被破壞嚴重,僅存少量的次生闊葉林,基本上是人工森林植被。區內植被主要組成種類有556種,分別隸屬於145科385屬。

2011年,斗門區主要野生經濟動物有169種,分隸於4綱28目61科。在低山丘陵區有獼猴野豬赤麂南狐大靈貓小靈貓豹貓水獺鼬獾紅頰獾穿山甲赤腹松鼠豪豬及各種鼠類。

2011年,區內有三個公園:尖峰山省級森林公園、黃楊河畔華發水郡省級濕地公園、霞山公園。區級自然保護區四個:黃楊山自然保護區、鍋蓋棟自然保護區、竹篙嶺自然保護區、竹洲頭島水松林自然保護區。

人口民族

2000年,斗門縣轄10個鎮。總人口401529人,各鎮人口:上橫鎮23583、蓮溪鎮13562、六鄉鎮19849、斗門鎮41294、五山鎮26068、乾務鎮19023、白蕉鎮61534、井岸鎮108074、紅旗鎮21999、平沙鎮49689、自藤湖虛擬鎮9755、城南虛擬鎮7099。

漢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薩克族俄羅斯族鄂倫春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

斗門地區的方言主要有四邑話、客家話、水上話三大類。隨着外地來斗門縣定居或工作的人越來越多,「南腔北調」隨處可聞,但斗門地區仍以四邑話為主。

交通運輸

港口:斗門及其周邊有斗門、珠海九洲灣仔、萬山等5個一類港口口岸。其中斗門港有3000噸泊位碼頭4個,貨運碼頭面積11萬平方米,年吞吐量15萬標準箱,近期將發展為30萬個標箱。

珠海港是中國沿海主樞紐港,距大西國際水道僅1海里,航線聯通全球,已投入使用有2個2萬噸泊位、1個8萬噸石化公用碼頭,兩個5萬噸級集裝箱碼頭也分別在2008年底和2009年6月完成。目前已有各類碼頭泊位20個,預計未來5年,年貨物吞吐能力將超過8000萬噸。斗門港九洲港香洲港每天有30多班快船直達香港深圳

鐵路:斗門區境內共建成1條貨運鐵路,規劃1條城際軌道。廣珠鐵路於2012年12月29日通車,與珠海金灣機場、珠海港及西部沿海高速公路和江珠(江門至珠海)高速公路相配套。斗門境內設斗門站。該線初期為貨運功能,遠期預留客運條件。廣佛江珠城際軌道項目起於廣州芳村站,途經廣州佛山江門、珠海4個城市,線路將經斗門區終至珠海機場,是珠三角軌道交通同城化規劃廣珠交通走廊主軸的重要組成部分。

機場:斗門距珠海機場20千米,珠海機場已開通國內航線30多條,每天有航班飛往北京上海等國內主要大中城市。2008年旅客吞吐量9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14萬噸,遠小於它的設計容量1200萬人次/年和60萬噸/年,發展潛力很大。周邊還有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等4個現代化空港,通往全國和世界各地。

高速公路:廣州~深圳~珠海(廣深珠)高速公路已通車,從斗門到珠江三角洲任何一個地級市車程不超過2小時。境內有西部沿海高速公路珠海段(陽江~珠海)和江珠高速公路(江門~珠海)。

基礎設施

供電:斗門電力充沛,除由廣東省大電網供電,還有裝機空量為372萬千瓦的珠海發電產供電,可以充分保障全區生活、生產用電需要。

供水:斗門淡水資源豐富,已建成平崗、龍井等一批供水設施,日供水能力達300萬噸,除滿足本區需要外,還向澳門和市區供水。

污水處理:設計規模15萬噸的斗門城區污水處理廠,首期已建成,日處理污水能力2.5萬噸。二期擴建後,每日處理污水達10萬噸。新青、富山工業園正在籌備建設日處理污水能力分別為5萬噸及15萬噸的污水處理廠。

通訊服務:斗門通訊發展迅速,光纖網已遍布城鄉,全面普及了公共電話、傳真、無線移動電話、IP電話、各種方式的互聯網接入(包括寬帶接入)等服務。

民間風俗

民間過生日分整生日(逢十生日)與零生日(每年生日)。一般壽慶為整生日。「二十不做壽」,稱為「過生日」;十歲一般也不做,「男不做十,女不做九」,因「十」與「賊」,「九」與「鳩」諧音,;四十歲一般也不做壽,因忌「四」與「死」諧音。壽辰前一天,兒女、媳婦、女婿等獻壽禮,有的獻由面捏成桃形,內包豆沙、蓮蓉等的「壽桃」,有的獻「長壽掛畫」或粉絲,有的獻「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壽幛。這些統稱「暖壽」。

壽辰這日,壽公或壽婆,晨起梳妝後,就進行拜壽儀式。這時堂上「壽燭」高燃,有錢人家懸掛紅底金字「壽屏」。壽公、壽婆正中而坐,兒子、兒媳、女兒、女婿依長幼次序,一對對斟茶跪拜,獻吉祥詞。然後,全家老少吃「壽麵」,還要向左鄰右舍分送「壽麵」。中午或晚上設「壽筵」,宴請親朋好友,宴席間一定喝酒,因酒與「元」諧音,好意頭。有錢人家還請戲幫唱「祝壽戲」。

斗門漁家,其壽慶風俗不少與陸地人家相同,但也有其獨特的地方,如他們祝大壽時,不是整生日。而是男五十一、六十一、七十一、女五十七、六十七、七十七,俗話說:「男第一,女第七,唔發達,唔話值」。壽慶這天,最小的媳婦要裝水讓壽公或壽婆洗漱。壽慶完畢後,壽主要給子女一條(或各一條)褲,含意「富」貴,還要給晚輩或親戚各一塊金屬鍍金的桃形「金牌」。

名勝古蹟

斗門區地形由低山、丘陵、台地、平原和灘涂組成,其間水道交錯,富於變化。由於自然和人文歷史的積澱,斗門區旅遊資源融山、水、海、島、泉、寺、文、史、跡於一體。1991年起,加大投入,大力發展旅遊業。至2000年,建有珠海御溫泉度假村[3]金台寺、鱷魚島、萬盛鄉村俱樂部、生態百果園、燈籠沙水鄉風情旅遊區、漁家樂海上游、美加鴕鳥養殖場等旅遊景點,另外重新開發斗門古街、南門菉猗堂、六鄉水松林等旅遊景點,加上特色美食如重殼蟹、白藤湖蓮藕、白鴿魚、黃金風鱔、上橫黃沙蜆等,旅遊資源極為豐富。

斗門區有高爾夫球場一家,位於乾務鎮的萬盛鄉村俱樂部,此外,周邊還有珠海國際,翠湖、金灣、東方4個高爾夫球場。區內有廣東省最著名的溫泉「御溫泉」,是中國第一家日式露天溫泉,設有20多種具有保健功能的特色溫泉。擁有乾務水庫、白藤湖度假區、恆豐遊樂場等。

名人

梁捷( 一九一零年至一九三九年): 斗門乾務鄕人士,生前曾任職售貨員,後加入抗日組織第四游擊區縱隊司令部,一九三九年抗撃侵華日軍時不幸殉國,一九三九年十一月五日,澳門各界人士在灣仔鄉校大操場舉行梁捷追悼會.

鄺美雲:一九八二年香港小姐亞軍,香港珠寶商人及政治人物,第十三屆港區人大代表. 宗教信仰是佛教。

語言

本地通行四邑話,斗門地區人民俗稱斗門話,與標準粵語(廣州話)有一定的差距。另外還有使用蜑家話(水上話)和客家話。

斗門十景

御溫泉度假村、黃楊山、耀朗假日休閒俱樂部、金台寺、菉猗堂、十里蓮江、斗門古街、尖峰山森林公園、燈籠沙水鄉、排山古村[4]

地方特產

白藤蓮藕[5]

視頻

斗門區相關視頻

【航拍】美麗珠海-斗門
珠海市斗門區城市宣傳片
《廣東地名故事·珠海篇》——斗門區斗門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