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東北民主聯軍航空學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東北民主聯軍航空學校
圖片來自easyatm

東北民主聯軍航空學校,通稱東北老航校,是中國共產黨在1946年3月1日在中國東北地區通化創建的的第一所真正意義上的航空學校。東北老航校先後輾轉搬遷至牡丹江、密山、長春等地。

創建歷史

在日本1945年8月15日無條件投降前,蘇聯於8月8日對日宣戰,占領了滿洲國全境、千島群島和朝鮮半島北部。中共中央指揮河北、山東以及其他可以動員的八路軍新四軍積極向關外進發,占領東北部分地區並接收日軍剩餘物資。蘇聯為中共提供的武器則包括繳獲自關東軍的幾百架飛機,並向中共移交被俘的關東軍飛行教官與航空技術人員。

1945年10月31日,進入東北的八路軍、新四軍和東北抗日聯軍等組成東北人民自治軍。1945年11月13日東北局成立航空委員會,成員有蔡雲翔等五人。1946年1月1日航空總隊成立,朱瑞兼任總隊長,常乾坤、白起任副總隊長,蔡雲翔任民航隊隊長。1月14日東北人民自治軍改稱東北民主聯軍。1946年3月1日,中國共產黨為培養飛行員、領航員和航空技術人員,在通化成立東北民主聯軍航空學校。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後,日本關東軍第二航空軍第101教育飛行團第四練成飛行隊的300餘人被八路軍包圍。大隊長林彌一郎帶領下屬於9月底向滿洲的中共軍隊投降。1946年1月1日東北人民自治軍航空總隊成立。1946年3月1日,東北民主聯軍航空學校成立,隸屬東北民主聯軍,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上第一所航空學校。日本關東軍第二航空軍第101教育飛行團第四練成飛行隊的20名飛行員、24名機械師、72名機械員以及其他各類地面保障人員近200人滯留在東北。

1946年4月,由通化遷至牡丹江。1946年11月遷至東安(今密山)。

1948年1月1日,根據中共中央軍委令,東北民主聯軍改稱東北人民解放軍,司令員是林彪,學校更名東北人民解放軍航空學校,隸屬東北人民解放軍

1948年3月遷回牡丹江。遼瀋戰役結束後,1949年3月遷至吉林長春。1949年5月更名中國人民解放軍航空學校

1949年7月30日,呂黎平向籌組空軍的劉亞樓匯報:>

1954年,日籍人員返回自己的祖國。由於日本右翼勢力等因素,他們回到國內後生活都非常艱苦,但不少人仍然懷念着老航校的生活。他們把中國看成是自己的「第二故鄉」。林彌一郎還給兒子取名叫林新,意思要做中日友好新一代,並送他到中國留學。

日本教官

飛行主任教官有林彌一郎、黑田正義、平信忠雄、繫川正夫、長谷川正、佐藤靖夫、筒井重雄等人。一直到1958年前後,根據中日兩國政府的協議,這批日本軍官才能先後回國。後來,林彌一郎出任了日中和平友好會會長,並於1985年1月率團訪問了中國。

中方人員

航校行政人員

  • 張開帙:航校早期創建者之一,空軍少將。
  • 魏堅:1945年11月開始參加東北老航校早期的籌建工作,是中央組織部最早選派創建航校的人員之一。
  • 王麥林:張開帙夫人,曾任航校教員、指導員、編譯室主任等職。
  • 方子翼:教官,1955年少將。
  • 王弼:航校副政委、政委。
  • 常乾坤:航校副校長、校長,1955年中將。
  • 副校長白起(1904年12月27日-2020年)。在飛行訓練中,沒有了航油。白起等人提出了用酒精代替航油的想法,主動要求和日本教官黑田一起試飛酒精飛機。
  • 教育長:蔡雲翔
  • 訓練處:處長何鍵生。負責機械等教學與機務工作。
  • 飛行訓練科:科長吉祥(吉士志,1946年6月7日空難犧牲)/龍定燎
  • 航空理論教育科:科長于飛。
  • 翻譯科:科長張華(精通日語)。
  • 隊列科:科長龍定燎
  • 編輯委員會
    • 《參考材料》:1948年6月20日至1949年9月12日連續出版了第一期至第12期。
  • 飛行大隊副大隊長顧青。
  • 機務大隊:大隊長田傑,副大隊長陳明秋
  • 飛機修理廠:廠長陳靜山
  • 校辦秘書龍定燎

教員

筧橋空軍軍官學校畢業,經歷了抗日戰爭國軍飛行員王延洲在1946年4月20日一次駕駛L-5聯絡機執行任務時,飛機發生意外而迫降到了控制在八路軍手中的河北省清河縣,為當地的民兵所俘虜。經過「再教育」之後,王延洲到東北民主聯軍航空學校協助訓練飛行員。

學生

航校決定從山東抗日大學延安炮校山東大學挑選一批學員學習飛行。由於沒有初、中級教練機,航空學校加強地面演練、增加帶飛時間、改進訓練方法,使學員直接飛高級教練機。造就了王海(航校二期的學員)、劉玉堤張積慧李漢鄒炎王天保高月明等空軍飛行員。朝鮮戰爭時,參戰的空四師十團二十八大隊飛行員全部是航校的畢業生。

學校

學校(或稱學院) 是一種為教師學生提供教學環境的機構,並通過特定的教育方式增進對學生的知識和價值體系。現時,大部分國家設有正式的教育制度,有時更為國民提供義務教育。在正式的教育制度下,學生需在不同類型的學校接受教育。這些學校的分類因文化和制度而異,但可以總括為小學中學大學。小學一般為兒童而設,提供基本教育。學生在完成小學教育後,通常會就讀中學。最後,提供高等教育的學校可成為「大學」或「專科學校」。

在這些主要學校類型外,在某些國家的學生可能會在小學教育和中學教育的前後在其他學校接受教育。幼兒園幼稚園年幼兒童而設,在小學教育前就讀。在完成中學教育後,中學生可選擇就讀大學、職業學校、專科學院或神學院。某些學生可以選擇就讀另類學校,接受有別於主流教學方法和課程的另類教育[1]

學校也可分為政府營運和私人營運的學校。私立學校通常在政府教育未能夠提供某種教育方法或課程時設立。某些私立學校有宗教背景,在政府未能提供宗教教育時,作出額外教育,如基督教學校伊斯蘭學校佛教學校等。為成人而設的學校更提供專門教育,如軍事學校商學院,等。另類學校更包括在家學校線上學校等,使教學可以脫離傳統校舍。

歷史

位於英國東南部的坎特伯雷,建立於公元597年的國王學校,可能是現存最古老的學校之一.[2];而中國最早的學校,據估計是在周朝。清朝後逐漸出現太學之類官方辦的學校。

學校教育的目的

學校教育的目的隨著時代和政治文化的不同而有差異。

中國歷史上的周朝,學校辟雍統治階級培養下一代品格禮樂軍事技巧的場所。

但如果學校實行填鴨式教育制度,只會令學生無法吸收知識,違背學校令學生學習不同知識的理念。

常見的分級

歐洲的一些地區,高級中學英語:Gymnasium)是中學的一種,入學的學生一般成績較突出。在德國,十三年級之後(一些地區是十二年級),將完成高級中學學習並參加德國大學入學考試(Abitur)(在奧地利瑞士稱為Matura考試)。

英國,學校要是指高等教育階段前的教育機構,大致上可以被分為小學(有時進一步區分為幼稚園和小學)和中學。而這些學校是由女王教育檢查員(Her Majesty's Inspectorate of Education)這個機構來管理的。

北美,學校是指所有級別的教育機構,包含以下所有機構:幼稚園、小學、中學(即初級中學,英文稱middle school、intermediate school或junior high school,根據招生的學生年齡及地區而定)、高中學院大學研究生院。在美國,從幼稚園到高中的所有學校都是由各州的教育局來監督的。許多早期的美國公立學校都是單間學校,一位老師在一間教室裡面教7個年級的學生。20世紀20年代起,單間學校被整理為多教室的學校,越來越多學校提供了校車運送學生。

常見的分類

英國北美學校可以是部分或完全自主運作管理的機構,不一定是公立義務教育學校系統的一部份。學校可以專精於某一個領域,例如:經濟學院(如倫敦經濟學院)、舞蹈學校或記者學校。也可能基於某類學生而設立,如特殊學校、聾啞人士學校等。

批評與替代

在整個20世紀,傳統的學校受到廣泛的批評。法國社會學家皮耶•布迪厄在他的著述《差別:對品味評價的社會批判》中說明了學校階級結構再製機制。

學校(尤其是威權體制教育的學校)被指責對孩子的學習有更多的抑制作用而不是激勵作用,這主要是因為它使孩子產生恐懼。一些人更喜歡學生有充份自由的民主學校或其他另類教育,其他人喜歡在家自學,或參與非學校教育機構,而不去上學。

動物學校

動物學校是訓練動物的機構,有些學校訓練一般的生活常規,有些則教導專業的導盲技術。

現代學校

在現代,學校仍然是傳授知識及技能的重要場所,但因為社會價值觀的改變,使部分的學生為了文憑而打混摸魚。加上部分教師認為只需把他所瞭解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就足夠,而忽略教導倫理道德,及正確的價值觀給學生。

校園設施

參見

等級分類

學校分類

學校組成

參考文獻

  1. Leseferdighet og skolevesen 1740–1830 (PDF). Open Digital Archive. [15 May 201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4-14). 
  2. History of the School [校史]. The King's School, Canterbury. [2019-07-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27)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