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康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19年4月9日 (二) 08:36 由 Hubea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前往: 導覽搜尋
康熙

清朝第3代皇帝

在位時期:1661年2月5日-1722年12月20日
康熙.jpg
清聖祖仁皇帝朝服全身像
前任 清世祖(順治帝)
繼任 清世宗(雍正帝)
首都 北京
皇宮 紫禁城
年號 康熙
愛新覺羅氏
玄燁
出生 順治十一年三月十八巳時
(1654-05-04)1654年5月4日
出生地 大清順天府紫禁城景仁宮
立儲 胤礽 康熙十四年至四十七年
胤礽 康熙四十八年至五十一年
逝世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
1722年12月20日(1722-12-20)(68歲)
逝世地 大清順天府暢春園清溪書屋
廟號 聖祖

清聖祖玄燁({又稱康熙帝,汗號「恩赫阿木古朗汗」,愛新覺羅氏,諱玄燁,西藏方面尊為「文殊皇帝」,年號「康熙」。康熙帝乃順治帝第三子,順治十一年農曆甲午年三月十八巳時生於北京紫禁城景仁宮,母親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崩於北京暢春園清溪書屋,終年68歲。死後,得聖祖廟號、「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諡號,通稱「聖祖仁皇帝」,葬於景陵。康熙帝在位於1661年2月5日至1722年12月20日,在位六十一年零十個月,是清朝入關以來的第二位皇帝,也是中國歷史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一般將康熙雍正乾隆時期合共稱為康雍乾盛世康乾盛世

生平

康熙帝玄燁是順治帝福臨的第三子,母孝康章皇后佟氏為庶妃,順治帝生前沒有冊立太子。順治十八年正月初六(1661年2月4日)[註 1],順治帝早逝,時年僅二十四歲。

順治帝接受湯若望的建議,因玄燁出過天花具有免疫力而把他選為繼承人,以遺詔的形式冊立玄燁為皇太子。順治十八年正月玄燁繼位時只有八歲,次年正月(1662年2月)改元康熙。遺詔同時指派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大臣輔政。

康熙六年(1667年)六月,首輔索尼病故。七月初七,十四歲的康熙帝正式親政,在太和殿受賀,赦天下。但親政僅十天後,鰲拜即擅殺同為輔政大臣的蘇克薩哈,數天後與遏必隆一起進位一等公,實際政局並不受康熙帝直接掌控。

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帝時常召集小內監[1]在宮中作「布庫」之戲,不過在五月十六日(6月14日)鰲拜進見時,突然下令以大不敬之罪[2],命少年們將其逮捕。大臣商議鰲拜大罪三十條,請求將他滅族,康熙帝念鰲拜曾救過祖父皇太極的功勞[註 2],赦其死罪,改為拘禁,但誅殺了鰲拜的很多弟侄親隨及黨羽。僅存的另一輔政大臣遏必隆因為長期勾結鰲拜,被削去太師、一等公。康熙帝由此完全奪回朝廷大權,開始真正親政的階段。

康熙對於宗教基本上是寬容的,不僅僅是漢傳佛教,或者滿洲藏傳佛教薩滿教信仰,還褒封道教白雲觀方丈王常月,並皈依於門下。他甚至也時常聽天主教傳教士講道,直到他發現羅馬教廷試圖干預中國政治,並且皇子信仰基督後以此作為爭權奪利的工具,遂開始有所抵制天主教,即中國禮儀之爭。其實康熙對西方文化也十分感興趣,向來華傳教士學習代數幾何天文醫學等方面的知識,並頗有著述。

康熙帝為了箝制反清復明的活動而致力於打敗明鄭王朝。拿下臺灣之後,康熙開放了海禁,並設立了四個通商口岸,後來此政策持續了整個清朝歷史。康熙也利用戴南山(戴名世)的南山案文字獄事件,株連甚多,來抑制漢族士大夫的反叛思想,甚至桐城派文家方苞都差點遭斬首

康熙是清朝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後代的乾隆帝因崇敬康熙而刻意禪讓)。康熙坐鎮北京取得了對三藩、沙俄的戰爭勝利,消滅在台灣的明鄭政權,另一方面,康熙少年時就挫敗了政治對手鰲拜。康熙創立「多倫會盟」取代戰爭,聯絡蒙古各部;意圖以條約確保清朝政府在黑龍江的領土控制[3]

傳位

康熙十三年(1674年),康熙立皇后所生的一歲的皇次子胤礽太子,並親自撫養。但數十年後由於太子本身的素質問題及其在朝中結黨而廢太子。廢太子後眾皇子覬覦皇位,矛盾更加尖銳,故太子廢而復立,但康熙仍無法容忍其結黨,三年後再廢太子。康熙六十一年臨終時決定傳位給皇四子胤禛

目前理由眾說紛紜:有人認為康熙是希望精明幹練的胤禛能大力改革康熙末年的寬縱積弊,也有人認為康熙是因為鍾愛胤禛之子弘曆(未來的乾隆帝)而傳位於胤禛。還有傳說是顧命大臣隆科多和胤禛矯篡遺詔,在十字上加一劃、下加一勾,「十」字變成「于」字,故有「傳位十四皇子胤禵」竄改為「傳位于四皇子胤禛」之傳說;但按清宮祕檔分析,康熙帝的遺詔是由滿三種語文並列寫成,「傳位十四皇子胤禵」改為「傳位于四皇子胤禛」之傳說符合漢字書寫邏輯,但卻無法符合滿文及蒙文書寫邏輯。

然則傳位奪嫡之說,或因雍正推行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當差納糧之新政、打擊貪腐權貴、重用張廷玉李衛田文鏡等漢人,而引來失勢滿人權貴之蓄意誣陷。康熙皇帝豈能將九門提督授予不可信賴之人任之,又豈會不知隆科多與雍正之關係而造成眾皇子傳位紛爭?由此而論,康熙讓隆科多任九門提督,正是意欲傳位於雍親王,並加以保護的實證之一。

康熙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重視自然科學的皇帝,自身具有相當高的科學素養,曾從南懷仁學習歐幾里得幾何學並且每天聽講。後來又學習西方的測量、天文、物理和醫學等知識,並在宮中設置了研究化學和藥學的實驗室。康熙因南懷仁督造火炮方面的功績,一直對他優禮有加,而南懷仁等西方傳教士也促進了伽利略的彈道理論在中國的傳播。

康熙對理學名臣李光地、熊賜履等說:「汝等知西洋人漸漸作怪乎?將孔夫子亦罵了。予所以好待他者,不過是用其技藝耳。歷算之學果然好。你們通是讀書人,見外面地方官與知道理者,可俱道朕意。」[4],有人認為他擔心先進的西方科技一旦傳開,將會極大的動搖以騎射起家的滿清的統治[5],亦認為此舉導致中國對於火器研發因此倒退。據傳教士張誠(J. F. Gerbillon)的日記記載,康熙為了保護傳教士不被其他官員陷害而不准他們在有漢人蒙古人衙門裏翻譯任何科學文獻。18世紀康熙末期,因羅馬教廷發出禁止中國人教徒祭祖的禁令而引發禮儀之爭,促使清廷反制並下令「自今以後,若不遵利瑪竇規矩,斷不准在中國住,必逐回去」[6]

外國人的評價

法國白晉:「康熙皇帝經常到各地巡視,以便了解百姓的生活情況和官吏們的施政狀況。在這樣的觀察時,即便最卑賤的工匠和農夫,皇帝也允許他們接近自己,並用非常親切溫和的態度詢問他們,這常常使得普通百姓至為感動。康熙皇帝會經常向百姓提出各種問題,並且他一定要問到的問題是他們對當地的官吏是否滿意。如果百姓普遍傾訴對某個官員的不滿,康熙皇帝會將他撤職。但是如果百姓讚揚到某個官員,他卻並不一定僅僅因此就提升那個官員。」;「康熙皇帝的孝順和感恩是如此罕見,他因此獲得了舉國百姓的尊敬和擁戴。」。白晉亦提到康熙對賑濟災區與安撫饑民的手法:「我們在北京的其中兩年,我們親眼目睹了以下這些確證的事實。當時,兩三個省遭受了大旱災,造成農業嚴重欠收。康熙皇帝為此深為憂慮,他免除了這些省份的賦稅,並設立常平倉進行賑恤,但仍不能滿足災區的需要,於是,他又向災情最為嚴重的地區調撥了大量的糧食和巨額款項。為了進一步賑濟災區的窮人,康熙皇帝又採取了捐官的政策,允許富人中有學識的人,如果能夠通過做官資格的考試、證明他確有才幹,並向災區捐獻一定數目的糧食,便可買到一個相應的官職。當時,為了尋求生路,大量的窮人紛紛湧入北京,康熙皇帝下令把這些人全都招用於六部官署的建築工程,從而找到一個既幫助了窮人又使他們對社會有所貢獻的辦法。並且,這個辦法也有利於安撫饑民,防止他們因走投無路而發生動亂。」[7]

比利時南懷仁:「(康熙帝)親切地接近老百姓,力圖讓所有人都能看見自己,就像在北京時的慣例一樣,他諭令衛兵們不許阻止百姓靠近。所有的百姓,不管男女,都以為他們的皇帝是從天而降的,他們的目光中充滿異常的喜悅。為一睹聖容,他們不惜遠涉跑來此地,因為,對他們來講,皇帝親臨此地是從不曾有過的事情。皇帝也非常高興於臣民們赤誠的感情表露,他盡力撤去一切尊嚴的誇飾,讓百姓們靠近,以此向臣民展示祖先傳下來的樸質精神。」[8]

眼看鰲拜權傾朝野,孝莊太皇太后為達到遏制鰲拜的目的,轉而籠絡了索尼父子,一改太宗、世祖兩朝均在蒙古科爾沁部博爾濟吉特氏家族中選擇皇后的傳統,冊立索尼的孫女赫舍里氏為皇后。

於是,就有了1665年5月22日(舊曆康熙四年九月初八),11歲的康熙皇帝和12歲的赫舍里氏皇后遵照孝莊太皇太后懿旨舉行大婚典禮的這件事。很快,1669年的夏天,康熙皇帝就在赫舍里氏家族的協助之下除掉了權臣鰲拜!因此,我們說,康熙皇帝迎娶赫舍里氏皇后,完全是一場政治婚姻。問題就出現了,既然這是一樁政治婚姻,那麼康熙皇帝與他的第一個皇后——赫舍里氏的關係如何呢?應該說,他們兩個人的感情關係還是非常穩定的。換句話來說,在康熙皇帝的眾多的後宮佳麗之中,康熙皇帝本人還是更喜歡他的第一個皇后——赫舍里氏。這又是為了什麼呢?原因非常簡單啊:兩個人是「發小」唄。赫舍里氏和康熙皇帝是從小的玩伴,可謂是青梅竹馬、總角之交。少年初成的康熙皇帝和情竇初開的赫舍里氏皇后這對小夫妻婚後恩愛甜蜜,生活非常和諧,彼此感情頗深。因此,非常自然的,雖然在外人看來,他們的婚姻是政治婚姻。但此時,尚未知道政治險惡的他們,是一對幸福的夫妻。

后妃

皇后

封號、諡號 備註
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 輔臣索尼之孫女,生二子(承祜允礽),康熙十三年難產死。
孝昭仁皇后鈕祜祿氏 輔臣遏必隆之女,鰲拜義女,康熙十六年八月封皇后;康熙十七年二月逝世。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 國舅佟國維之女,生母孝康章皇后之姪女,康熙帝之表妹,康熙十七年獲賜胤禛為養子,康熙二十年封皇貴妃,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九生皇八女早夭,康熙二十八年病危封皇后,次日病逝。
孝恭仁皇后烏雅氏 康熙十八年封德嬪,二十年晉德妃,康熙死後追封皇后,生三子三女(胤禛允禵胤祚固倫溫憲公主、另兩位皇女不知其名)

皇貴妃

封號、諡號 備註
愨惠皇貴妃佟佳氏 孝懿仁皇后的妹妹。雍正時尊為皇考皇貴妃,乾隆時尊為皇祖壽祺皇貴太妃。死後,諡為愨惠皇貴妃。
惇怡皇貴妃瓜爾佳氏 侍奉康熙時為和妃,世宗雍正帝尊為皇考貴妃,高宗乾隆尊為皇祖溫惠皇貴太妃,乾隆三十三年薨,年八十六。生一女,殤。
敬敏皇貴妃章佳氏 一子,胤祥,生二女,下嫁倉津多爾濟

貴妃

封號、諡號 備註
溫僖貴妃鈕祜祿氏 孝昭仁皇后的妹妹,一子,胤䄉,一女,夭折。

封號、諡號 備註
順懿密妃王氏 初為密嬪,雍正尊封為皇考密妃,乾隆尊封為皇祖順懿密太妃。三子,胤禑胤祿胤衸,胤衸八歲夭折。
純裕勤妃陳氏 二等侍衛陳希閔之女,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冊為勤嬪,雍正尊封為皇考勤妃,乾隆尊封為皇祖純裕勤太妃。一子,胤禮
惠妃那拉氏 郎中索爾和女,初為庶妃。康熙十六年八月封為惠嬪,二十年十二月晉惠妃。生二子,承慶胤禔胤禩年幼時也由惠妃扶養。
宜妃郭絡羅氏 滿洲正藍旗人,佐領三官之女。康熙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冊封宜嬪,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晉封為宜妃。三子,胤祺胤禟胤禌
榮妃馬佳氏 員外郎蓋山之女。生有五子一女,其中只有胤祉成人,一女固倫榮憲公主下嫁烏爾袞
定妃萬琉哈氏 康熙時為定嬪,雍正時尊為皇考定妃,後來隨兒子履親王胤祹住,輪到自己的生日的時候,還會被迎進宮去祝賀,但再未進尊封,薨時九十七歲。她也是康熙諸妃中最長壽。
宣妃博爾濟吉特氏 孝莊文皇后親弟滿珠習禮之子科爾沁達爾漢親王之女,順治悼妃的侄女,孝莊文皇后的姪孫女,無子。
成妃戴佳氏 司庫卓奇之女,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封為成妃,一子,胤祐
良妃衛氏 康熙三十九年初封為嬪,一子,胤禩
平妃赫舍里氏 孝誠仁皇后的妹妹,生皇子胤禨
慧妃博爾濟吉特氏 科爾沁三等台吉阿郁錫的女兒,也是清聖祖的遠房表姑。

封號、諡號 備註
安嬪李氏 總兵官剛阿岱女。康熙十六年八月,冊為安嬪。
敬嬪章佳氏 據聖祖禦集當為王佳氏,護軍參領華善女。康熙十六年八月,冊為敬嬪。
端嬪董氏 員外郎董達齊女。康熙十年,生皇二女。十六年八月,冊為端嬪,五十九年九月初九日奉安。
僖嬪赫舍里氏 賚山女。康熙十六年八月,冊為僖嬪。四十一年壬午九月卒,四十四年二月初九日奉安。
通嬪納喇氏 監生常素代女。初賜號貴人。康熙十四年,生皇子萬黼。十八年,生皇子允禶。二十年,生皇十女固倫純愨公主。雍正二年六月,世宗晉尊為皇考通嬪。乾隆九年甲子六月二十三日卒,十年十月十六日奉安。
襄嬪高氏 高廷秀女。初為庶妃,康熙四十一年,生皇十九子允禝。四十二年,生皇十九女,皆在三歲早夭。四十五年,生皇二十子簡靜貝勒允禕。六十一年十二月,世宗晉尊為皇考貴人。乾隆元年十二月,高宗晉尊為皇祖襄嬪。十一年丙寅六月二十八日卒,七月十六日奉安。
謹嬪色赫圖氏 員外郎多爾濟女。初為庶妃,康熙五十二年,生皇二十二子恭勤貝勒允祜。六十一年十二月,世宗晉尊為皇考貴人。乾隆元年十二月,高宗晉尊為皇祖謹嬪。四年己未三月十六日卒,同年九月二十六日奉安。
靜嬪石氏 石懷玉女。初為庶妃,康熙五十二年,生皇二十三子鎮國公允祁。六十一年十二月,世宗晉尊為皇考貴人。乾隆元年十二月,高宗晉尊為皇祖靜嬪。二十三年戊寅六月初六日卒,二十四年三月二十二日奉安。
熙嬪陳氏 陳玉卿女。初為庶妃,康熙五十年,生皇二十一子慎靖郡王允禧。六十一年十二月,世宗晉尊為皇考貴人。乾隆元年十二月,高宗晉尊為皇祖熙嬪。明年丁巳正月初二日卒,同年四月十二日奉安。
穆嬪陳氏 陳岐山女。初為庶妃,康熙五十五年,生皇二十四子諴親王允祕。六十一年十二月,世宗晉尊為皇考白貴人。雍正五年十一月庚午卒,十二月初四日奉安。乾隆元年十二月,高宗追尊為皇祖穆嬪。

貴人

封號、諡號 備註
郭貴人郭絡羅氏 宜妃之妹。康熙十八年,生皇六女固倫恪靖公主。二十二年,生皇子允䄔。
布貴人兆佳氏 參領塞克塞赫女,康熙十三年,生皇五女和碩端靜公主,康熙五十六年正月十一日卒。
袁貴人袁氏 康熙二十八年,生皇十四女和碩愨靖公主
伊貴人易氏 雍正六年戊申卒。
貴人陳氏 陳秀女。康熙五十二年,生皇子允禐
貴人納喇氏 那丹珠女。
貴人納喇氏 驍騎校昭格女。《愛新覺羅宗譜[9]稱她是兩位早夭折的皇子——萬黼(1675—1679)、允禶(1679—1680)的生母。
新貴人 康熙五十五年二月初五日卒。
馬貴人 康熙五十五年前卒。
尹貴人 葬入妃園寢。
勒貴人 葬入妃園寢。
文貴人 葬入妃園寢。
藍貴人 葬入妃園寢。
常貴人 葬入妃園寢。
蘇貴人 未葬入妃園寢。
仙貴人 未葬入妃園寢。

庶妃

封號、諡號 備註
庶妃鈕祜祿氏 員外郎晉寶女。康熙四十七年,生皇二十女,僅活一個月。
庶妃張氏 康熙七年,生皇長女。十三年,生皇四女。
庶妃王氏 康熙三十四年,生皇十六女。
庶妃劉氏 康熙三十七年,生皇十七女。

常在

封號、諡號 備註
尹常在 葬景陵妃園寢,其餘不詳。
色常在 葬景陵妃園寢,其餘不詳。
路常在 葬景陵妃園寢,其餘不詳。
壽常在 葬景陵妃園寢,其餘不詳。
常常在 葬景陵妃園寢,其餘不詳。
瑞常在 葬景陵妃園寢,其餘不詳。
貴常在 葬景陵妃園寢,其餘不詳。
徐常在 康熙四十一年十月十四日卒,葬景陵妃園寢,其餘不詳。
石常在 葬景陵妃園寢,其餘不詳。
牛常在 未葬景陵妃園寢,其餘不詳。
查常在 未葬景陵妃園寢,其餘不詳。
堯常在 未葬景陵妃園寢,其餘不詳。
內常在 未葬景陵妃園寢,其餘不詳。

答應

清乾隆五十四年正月總管內務府的一份奏摺:"康熙四十六年乾清宮主位十六位,大答應十人。景陽宮大答應四十七人,小答應二十八人。毓慶宮主位三位,大答應七人,小答應二十二人。所內答應四十一人。學生三十八人。一年宮分分例等項,約計共需銀三萬七百九十八兩一錢五分八厘。"愛新覺羅玄燁僅乾清宮、景陽宮、毓慶宮就有大小答應二百多人。

封號、諡號 備註
靈答應 葬妃園寢。
春答應 葬妃園寢。
曉答應 乾隆三十三年葬妃園寢。
慶答應 葬妃園寢。
秀答應 葬妃園寢。
治答應 葬妃園寢。
妙答應 葬妃園寢。
牛答應 葬妃園寢。
雙答應 葬妃園寢。
采答應 未葬妃園寢。

子女

康熙共有三十五子、二十女。其中只有24個兒子、8個女兒活到成年。康熙諸子初隨「承」、「保」、「長」等字、後均隨「胤」字。之後雍正帝胤禛即位後為避帝王諱,諸皇子名中「胤」字改為「允」字。唯怡親王允祥逝後,雍正帝將其名改回胤祥。

子(按出生順序)

Template:CJK-New-Char

姓名 備註
承瑞 (2歲殤,未序齒)
承祜 (2歲殤,未序齒)
承慶 (1歲殤,未序齒)
賽音察渾 (2歲殤,未序齒)
皇長子胤禔 原名保清,直郡王,後降為貝子品級
長華 (旋殤,未序齒)(1日)
皇次子胤礽 原名保成,皇太子,二立二廢→(追封)理親王→諡曰密,是為理密親王
長生 (2歲殤,未序齒)
萬黼 (實際的第九子,但因早殤未序齒),生於康熙十四年(1675年)十月十八,生母是通嬪納喇氏,或說貴人納喇氏,當時康熙皇帝虛歲二十二。萬黼只活了5歲,康熙十八年(1679年)正月廿九,萬黼病死。
皇三子胤祉 誠郡王,諡曰隱,為誠隱郡王
皇四子胤禛 雍親王→清世宗雍正皇帝(年號雍正)
胤禶 (1歲殤,未序齒)
皇五子胤祺 恆親王,諡曰溫,為恆溫親王
皇六子胤祚 幼殤(6歲殤)
皇七子胤祐 淳親王,諡曰度,為淳度親王
皇八子胤禩 廉親王,後被雍正帝廢為庶人
皇九子胤禟 貝勒品級
皇十子胤䄉 敦親王(降)→輔國公
胤䄔 (1歲殤,未序齒)
皇十一子胤禌 11歲殤,無諡號
皇十二子胤祹 履親王,諡曰懿,為履懿親王
皇十三子胤祥 怡親王,諡曰賢,為怡賢親王
皇十四子胤禵 恂郡王,諡曰勤,為恂勤郡王
胤禨 (2個月殤,未序齒)
皇十五子胤禑 愉郡王,諡曰恪,為愉恪郡王
皇十六子胤祿 出繼承澤親王碩塞之後,後改封莊親王,諡曰恪,為莊恪親王
皇十七子胤禮 果親王,諡曰毅,為果毅親王
皇十八子胤祄 8歲殤,無諡號
皇十九子胤禝 3歲殤,無諡號
皇二十子胤禕 簡貝勒,諡曰靖,為簡靖貝勒
皇二十一子胤禧 慎郡王,諡曰靖,為慎靖郡王
皇二十二子胤祜 恭貝勒,諡曰勤,為恭勤貝勒
皇二十三子胤祁 郡王品級誠貝勒
皇二十四子胤祕 諴親王,諡曰恪,為諴恪親王
胤禐 (旋殤,未序齒)

出生年 封號、諡號 生母 備註
(1668年—1671年),康熙七年十一月二十生;十年十月殤,時年二歲。 庶妃張氏 皇長女
(1671年—1673年),康熙十年三月初九生;十二年二月殤,時年二歲。 庶妃董氏 皇二女
固倫榮憲公主 庶妃馬佳氏 皇三女
(1674年—1678年),康熙十三年二月初十生,康熙十七年殤,時年五歲。 庶妃張氏 皇四女
和碩端靜公主 貴人兆佳氏 皇五女
固倫恪靖公主 貴人郭絡羅氏 皇六女
(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六月初一生,八月即殤。 德妃烏雅氏 皇七女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九生,閏六月殤。 皇貴妃佟佳氏 皇八女
固倫溫憲公主 德妃烏雅氏 皇九女
固倫純愨公主 庶妃那拉氏 皇十女
(1685年—1686年),康熙二十四年九月二十七生;二十五年五月殤。 溫僖貴妃鈕祜祿氏 皇十一女
(1686年—1697年),康熙二十五年閏四月二十四生,康熙三十六年二月卒,時年十二歲。 德妃烏雅氏 皇十二女
和碩溫恪公主 敬敏皇貴妃章佳氏 皇十三女
和碩愨靖公主 貴人袁氏 皇十四女
和碩敦恪公主 敬敏皇貴妃章佳氏 皇十五女
(1695年—1707年),康熙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生;四十六年十月殤,時年十三歲。 庶妃王氏 皇十六女
(1698年—1700年),康熙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二生;三十九年十一月殤,時年三歲。 庶妃劉氏 皇十七女
(1701年),康熙四十年十月十八生,不久即殤。 和嬪瓜爾佳氏 皇十八女
(1703年—1705年),康熙四十二年二月十四生;四十四年二月殤,時年三歲。 襄嬪高氏 皇十九女
(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十月初九生,十二月殤。 庶妃鈕祜祿氏 皇二十女

養女

封號、諡號 生父 生母 備註
固倫純禧公主 聖祖弟恭親王常寧 庶福晉晉氏 養長女

註釋

  1. 清史稿》對於順治逝日記載有矛盾,世祖本紀二記為正月丁巳(初七),而聖祖本紀為正月丙辰(初六)。
  2. 耶穌會傳教士白晉神父記載,鰲拜讓康熙看了自己,在戰場上為了救皇太極所留下的傷痕,得以免死。

參考文獻

引用

  1. 姚元之《竹葉亭雜記》卷一:「帝在內,日選小內監強有力者,令之習布庫以為戲。鰲拜或入奏事,不之避也。拜更以帝弱且好弄,心益坦然。一日入內,帝令布庫擒之,十數小兒立執鰲拜,遂伏誅。」
  2. 《南亭筆記》:康熙帝在南齋,召鰲拜入。內侍請鰲拜坐在三條腿椅子上,而以一位內侍在其後扶著椅子。命賜茶,先把茶碗煮於熱水,上茶時,鰲拜接茶,茶碗燙手,砰然墜地。靠椅子的內侍乘勢一推,鰲拜仆倒在地。康熙帝呼曰:「鰲拜大不敬。」健童群起,擒撲鰲拜,交部論罪。
  3. 徐中約《中國近代史.上冊》,中文大學出版社,第30頁
  4. 《榕村語錄續集》卷六
  5. 席澤宗:「論康熙科學政策的失誤」,《古新星新表和科學史探索》,2002
  6. 《康熙與羅馬使節關係文書》
  7. [法國] 白晉,《康熙大帝》,載《老老外眼中的康熙大帝》,人民日報出版社,2008年版,第19,45,18頁。
  8. [比利時] 南懷仁,《韃靼旅行記》,載《老老外眼中的康熙大帝》,人民日報出版社,2008年版,第63頁
  9. 愛新覺羅宗譜·星源吉慶》聖祖仁皇帝位下三十五子......萬黼 幼齡 無嗣康熙十四年乙卯十月初八日巳時生 母 貴人納喇氏驍騎校昭格之女......允禶幼齡 無嗣康熙十八年己未二月卅日巳時生 母 貴人納喇氏驍騎校昭格之女......

來源

書籍

研究書目

  • Jonathan D. Spence(史景遷)著,吳根友 譯:《中國皇帝:康熙自畫像》(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