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东非大裂谷」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未顯示由 2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4 次修訂)
行 1: 行 1:
'''东非大裂谷'''(East African Great Rift Valley)是世界大陆上最大的断裂带,从卫星照片上看去犹如一道巨大的伤疤。
+
[[File:东非大裂谷12.jpg|350px|缩略图|右|东非大裂谷[http://www.ccpityk.org/cms/UploadFile/2010-12/m12.jpg 原图链接][http://www.ccpityk.org/hwfq_view.asp?id=855 来自海外风情 的图片]]]
 +
 
 +
'''东非大裂谷'''(East African Great Rift Valley)是世界大陆上最大的断裂带,从[[ 卫星]] 照片上看去犹如一道巨大的伤疤
 +
 
 +
当乘飞机越过浩翰的印入[[东非大陆]]的[[赤道]]上空时,从机窗向下俯视,地面上有一条硕大无比的“刀痕”呈现在眼前,顿时让人产生一种惊异而神奇的感觉,这就是著名的“东非大裂谷”,亦称“东非大峡谷”或“东非大裂谷”。 这条长度相当于地球周长1/6的大裂谷,气势宏伟,景色壮观,是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带,有人形象地将其称为“地球表皮上的一条大伤痕”<ref>[http://www.sohu.com/a/296060686_100158545 “地球上最长的伤疤”东非大裂谷,板块张裂形成,绵延近六千公里] ,搜狐网,2019-2-21</ref>,古往今来不知迷住了多少人
  
当乘飞机越过浩翰的印入东非大陆的赤道上空时,从机窗向下俯视,地面上有一条硕大无比的"刀痕"呈现在眼前,顿时让人产生一种惊异而神奇的感觉,这就是著名的"东非大裂谷",亦称"东非大峡谷"或"东非大裂谷"。 这条长度相当于地球周长1/6的大裂谷,气势宏伟,景色壮观,是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带,有人形象地将其称为"地球表皮上的一条大伤痕",古往今来不知迷住了多少人。
 
 
==探险家命名==
 
==探险家命名==
  
 东非大裂谷的整个形状可画成不规则三角形,最深达2000米,宽30-100千米,全长6000千米,是世界最长的不连续谷,由探险家约翰·华特·古格里所命名。
+
 东非大裂谷的整个形状可画成不规则三角形,最深达2000米,宽30-100千米,全长6000千米,是世界最长的不连续谷,由探险家[[ 约翰·华特·古格里]] 所命名。
  
 
==形成原因==
 
==形成原因==
  
 形成这个裂谷。那时候,这一地区的地壳处在大运动时期,整个区域出现抬升现象,地壳下面的地幔物质上升分流,产生巨大的张力,正是在这种张力的作用之下,地壳发生大断裂,从而形成裂谷。由于抬升运动不断的进行,地壳的断裂不断产生,地下熔岩不断的涌出,渐渐形成了高大的熔岩高原。高原上的火山则变成众多的山峰,而断裂的下陷地带则成为大裂谷的谷底,总长6400千米。
+
 形成这个裂谷。那时候,这一地区的[[ 地壳]] 处在大运动时期,整个区域出现抬升现象,地壳下面的地幔物质上升分流,产生巨大的张力,正是在这种张力的作用之下,地壳发生大断裂,从而形成裂谷。由于抬升运动不断的进行,地壳的断裂不断产生,[[ 地下熔岩]] 不断的涌出,渐渐形成了高大的[[ 熔岩高原]] 。高原上的[[ 火山]] 则变成众多的山峰,而断裂的下陷地带则成为大裂谷的谷底,总长6400千米。
 +
 
 +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150">
 +
 
 +
File:阿拉伯半岛.jpg|阿拉伯半岛[https://img.51wendang.com/pic/f799fdff1194bc85bd578b21/1-810-jpg_6-1080-0-0-1080.jpg 原图链結][http://m.51wendang.com/doc/f799fdff1194bc85bd578b21 来自无忧文档 的图片]
 +
 
 +
File:马达加斯加岛.jpg|马达加斯加岛[http://s10.sinaimg.cn/bmiddle/625febc3nbb935a587369&690 原图链結][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5febc30100zq05.html 来自新浪博客 的图片]
 +
 
 +
File:马拉维湖.jpg|马拉维湖[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208/1350ddce74c24e1a90d29290f9aff884.jpeg 原图链結][https://www.sohu.com/a/221751878_374748 来自搜狐网 的图片]
 +
 
 +
</gallery>
  
 东非大裂谷下陷开始于渐新世,主要断裂运动发生在中新世,大幅度错动时期从上新世一直延续到第四纪。北段形成红海,使阿拉伯半岛与非洲大陆分离;马达加斯加岛在几条活动裂谷扩张作用下,也与非洲大陆分裂开。裂谷分支
+
 东非大裂谷下陷开始于渐新世,主要断裂运动发生在中新世,大幅度错动时期从上新世一直延续到第四纪。北段形成红海,使[[ 阿拉伯半岛]] [[ 非洲大陆]] 分离;[[ 马达加斯加岛]] 在几条活动裂谷扩张作用下,也与非洲大陆分裂开。裂谷分支
  
 这条裂谷带位于非洲东部,南起赞比西河的下游谷地,向北经希雷河谷至马拉维湖(尼亚萨湖)北部分为东西两支。
+
 这条裂谷带位于非洲东部,南起赞比西河的下游谷地,向北经[[ 希雷河谷]] [[ 马拉维湖]] (尼亚萨湖)北部分为东西两支<ref>[https://www.5068.com/tianwen/595150.html 东非大裂谷是怎么形成的],5068儿童网,2018-5-14</ref>
  
 
===东支裂谷带===
 
===东支裂谷带===
  
 东支裂谷是主裂谷,沿维多利亚湖东侧,向北穿越坦桑尼亚中部的埃亚西湖、纳特龙湖等,经肯尼亚北部的图尔卡纳湖以及埃塞俄比亚高原中部的阿巴亚湖、兹怀湖等,继续向北直抵红海,再由红海向西北方向延伸抵约旦谷地,全长近6000千米。这里的裂谷带宽约几十至200公里,谷底大多比较平坦。裂谷两侧是陡峭的断崖,谷底与断崖顶部的高差从几百米到2000米不等。
+
 东支裂谷是主裂谷,沿[[ 维多利亚湖]] 东侧,向北穿越[[ 坦桑尼亚]] 中部的[[ 埃亚西湖]] [[ 纳特龙湖]] 等,经[[ 肯尼亚]] 北部的[[ 图尔卡纳湖]] 以及[[ 埃塞俄比亚]] 高原中部的[[ 阿巴亚湖]] [[ 兹怀湖]] 等,继续向北直抵[[ 红海]] ,再由红海向西北方向延伸抵[[ 约旦]] 谷地,全长近6000千米。这里的裂谷带宽约几十至200公里,谷底大多比较平坦。裂谷两侧是陡峭的断崖,谷底与断崖顶部的高差从几百米到2000米不等。
  
 
===西支裂谷带===
 
===西支裂谷带===
  
 大致沿维多利亚湖西侧由南向北穿过坦噶尼喀湖、基伍湖、爱德华湖、艾尔伯特湖等一串湖泊,一直到苏丹境内的白尼罗河附近,向北逐渐消失,规模比较小,全长1700多公里。东非裂谷带两侧的高原上分布有众多的火山,如乞力马扎罗山、肯尼亚山、尼拉贡戈火山等,谷底则有呈串珠状的湖泊约30多个。这些湖泊多狭长水深,其中坦噶尼喀湖南北长670千米,东西宽40千米~80千米,是世界上最狭长的湖泊,平均水深达1130米,仅次于北亚的贝加尔湖为世界第二深湖。
+
 大致沿[[ 维多利亚湖]] 西侧由南向北穿过[[ 坦噶尼喀湖]] [[ 基伍湖]] [[ 爱德华湖]] [[ 艾尔伯特湖]] 等一串湖泊,一直到[[ 苏丹]] 境内的[[ 白尼罗河]] 附近,向北逐渐消失,规模比较小,全长1700多公里。东非裂谷带两侧的高原上分布有众多的[[ 火山]] ,如[[ 乞力马扎罗山]] [[ 肯尼亚山]] [[ 尼拉贡戈火山]] 等,谷底则有呈串珠状的湖泊约30多个。这些[[ 湖泊]] 多狭长水深,其中[[ 坦噶尼喀湖]]<ref>[https://mp.weixin.qq.com/s?src=3&timestamp=1577740384&ver=1&signature=ElE32BFHj4Fpgr5t9LOg7V0GAFsYTqUZ7otqQzZ4w7OuRwsMld6C3lFiwwYdt3x7uvtItcI6qSusScS1T3CmA7laCVs6yik5RCRnFzF3o8SidVtIU6KIl8JKCJHO9361hRg78Qyc2PFvpt8dMGXoxQ== 东非大裂谷中的明珠——坦噶尼喀湖],第一资讯, 2016-03-02</ref> 南北长670千米,东西宽40千米~80千米,是世界上最狭长的湖泊,平均水深达1130米,仅次于北亚的[[ 贝加尔湖]] 为世界第二深湖。
  
 
==人类起源==
 
==人类起源==
 东非大裂谷是人类文明最古老的发源地之一 ,20 纪50 年代末期,在东非大裂谷东支的西侧、坦桑尼亚北部的奥杜韦谷地,发现了具史前人的头骨化石,据测定分析,生存年代距今足有200万年,这具头骨化石被命名东非勇士为“东非人”。1972年,在裂谷北段的图尔卡纳湖畔,发掘出一具生代已经有290万年的头骨,其牲与现代人十分近似,被认为是已经完成从猿到人过渡阶段的典型的“能人”。1975年,在坦桑尼亚与肯尼亚交界处的裂谷地带,发现了距今已经有350万年的“能人”遗骨,并在硬化的火山灰烬层中发现了一段延续22米的“能人”足印。这说明,早在350万年以前,大裂谷地区已经出现能够直立行走的人,属于人类最早的成员。
+
 
 +
 东非大裂谷是[[ 人类]] 文明最古老的发源地之一 ,[[20 纪]]50 年代末期,在东非大裂谷东支的西侧、[[ 坦桑尼亚]] 北部的[[ 奥杜韦谷地]] ,发现了具史前人的[[ 头骨化石]] ,据测定分析,生存年代距今足有200万年,这具头骨[[ 化石]] 被命名东非勇士为“东非人”。1972年,在裂谷北段的[[ 图尔卡纳湖]] 畔,发掘出一具生代已经有290万年的头骨,其牲与现代人十分近似,被认为是已经完成从猿到人过渡阶段的典型的“能人”。1975年,在坦桑尼亚与[[ 肯尼亚]] 交界处的裂谷地带,发现了距今已经有350万年的“能人”遗骨,并在硬化的火山灰烬层中发现了一段延续22米的“能人”足印。这说明,早在350万年以前,大裂谷地区已经出现能够直立行走的人,属于人类最早的成员<ref>[https://mp.weixin.qq.com/s?src=3&timestamp=1577740493&ver=1&signature=AsgZ5ZwMqhAA78mR8Me6fF1hR9EJ-keN3bt9jqbY-TuXKjrivkyu0wjlkR60GhhVytGbO3tynb0*j9y25NqzEqDHc-QZDteS19M-JcILdFY3f1HUkiZZFGT0qiWv*xsJk-swY9O8FmSl4CCIc7M82oTFJY*t3GP3oNg8CWHliDs= 地球|人类发源地——东非大裂谷之谜],安徽省地质博物馆,2017-02-10</ref>
  
 
 东非大裂谷地区的这一系列考古发现证明,昔日被西方殖民主义者说成的“野蛮、贫穷、落后的非洲”,实际上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是一块拥有光辉灿烂古代文明的土地。
 
 东非大裂谷地区的这一系列考古发现证明,昔日被西方殖民主义者说成的“野蛮、贫穷、落后的非洲”,实际上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是一块拥有光辉灿烂古代文明的土地。
  
 在人类起源的问题上,有两个概念:人科的起源和智人(晚期智人即现代人)的起源。学术界并无太大争议。对于智人的起源,学术界则存在两种假说。很多科学家支持“非洲起源说”,即生活在世界各地的现代人类的祖先在大约20万年前起源于非洲,然后在距今10万年以内离开非洲,向亚洲和欧洲扩散。还有少数科学家支持“多地区进化说”,认为各大洲人种是由当地的早期人类连续进化而来,即现代人是在欧亚非各自起源。
+
 在人类起源的问题上,有两个概念:人科的起源和智人(晚期智人即现代人)的起源。学术界并无太大争议。对于智人的起源,学术界则存在两种假说。很多科学家支持“非洲起源说”,即生活在世界各地的现代人类的祖先在大约20万年前起源于非洲,然后在距今10万年以内离开非洲,向[[ 亚洲]] [[ 欧洲]] 扩散。还有少数科学家支持“多地区进化说”,认为各大洲人种是由当地的早期人类连续进化而来,即现代人是在欧亚非各自起源。
  
 自1980年代后期以来,一系列DNA研究证据为现代人非洲起源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但“非洲起源说”有一个缺陷:缺乏10万年前至20万年前现代人化石的支持。1997年,美国科学家怀特率领的国际研究组在埃塞俄比亚阿法盆地发现了3块人类头骨化石。几年后,他们在《自然》杂志上公布了轰动学界的研究结果。这些头骨化石的生存年代为距今约16万年前,是当时所发现的最古老的现代人化石。这一发现为非洲起源说增加了重要砝码。《自然》杂志发表文章称,科学家证实,1967年在埃塞俄比亚发现的两个人类头骨化石距今已有19.5万年历史。此前曾认为这两个头盖骨有15.4万年到16万年历史。这为现代人起源于非洲提供了新的证据中国人不是北京猿人的后代?
+
 自1980年代后期以来,一系列DNA研究证据为现代人非洲起源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但“非洲起源说”有一个缺陷:缺乏10万年前至20万年前现代人化石的支持。1997年,美国科学家怀特率领的国际研究组在[[ 埃塞俄比亚]][[ 阿法盆地]] 发现了3块人类头骨化石。几年后,他们在《自然》杂志上公布了轰动学界的研究结果。这些头骨化石的生存年代为距今约16万年前,是当时所发现的最古老的现代人化石。这一发现为非洲起源说增加了重要砝码。《[[ 自然]] 》杂志发表文章称,科学家证实,1967年在埃塞俄比亚发现的两个人类头骨化石距今已有19.5万年历史。此前曾认为这两个头盖骨有15.4万年到16万年历史。这为现代人起源于非洲提供了新的证据中国人不是北京猿人的后代?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吴新智早在1984年就与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同行共同提出了“多地区进化说”:自100万至200万年前直立人从非洲扩散到世界其他大陆以后分别独立演化为现代的非洲人、亚洲人、大洋洲人和欧洲人,在每个地方都按连续进化方式演化,产生现代人。他认为自100多万年前东非直立人进入中国后,中国的古人类就连续进化,同时附带了少量与境外人群的杂交。也就是说,约5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仍是中国人的祖先。
+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吴新智早在1984年就与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同行共同提出了“多地区进化说”:自100万至200万年前直立人从非洲扩散到世界其他大陆以后分别独立演化为现代的非洲人、亚洲人、大洋洲人和欧洲人,在每个地方都按连续进化方式演化,产生现代人。他认为自100多万年前东非直立人进入中国后,中国的古人类就连续进化,同时附带了少量与境外人群的杂交。也就是说,约50万年前的[[ 北京猿]] 人仍是中国人的祖先。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从1997年开始采集中国各个民族的DNA样本,在对近2万个DNA样本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在10万年前左右,现代智人逐渐迁移出非洲,来到中亚,其中一些人在当地定居,人类进一步分化。大约到了4—6万年前,一部分人迁移到了东亚,进入到了中国大陆;经过4万年的演化,这部分人逐渐分支,产生了56个民族。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金力指出,现代人是单一物种,而各地猿人却属于不同物种,只有东非猿人走上了向现代人进化的道路,故北京古猿人不可能成为中国人的祖先。
+
[[ 复旦大学]] 生命科学院从1997年开始采集中国各个民族的DNA样本,在对近2万个DNA样本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在10万年前左右,现代智人逐渐迁移出非洲,来到中亚,其中一些人在当地定居,人类进一步分化。大约到了4—6万年前,一部分人迁移到了东亚,进入到了中国大陆;经过4万年的演化,这部分人逐渐分支,产生了56个民族。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金力指出,现代人是单一物种,而各地猿人却属于不同物种,只有东非猿人走上了向现代人进化的道路,故北京古猿人不可能成为中国人的祖先。
  
 
==地球伤痕==
 
==地球伤痕==
在肯尼亚境内,裂谷的轮廊非常清晰,它纵贯南北,将这个国家劈为两半,恰好与横穿全国的赤道相交叉,因此,肯尼亚获得了一个十分有趣的称号:“东非十字架”。裂谷两侧,断壁悬崖,山峦起伏,犹如高耸的两垛墙,首都内罗毕就坐落在裂谷南端的东“墙”上方。登上悬崖,放眼望去,只见裂谷底部松柏叠翠、深不可测,那一座座死火山就像抛掷在沟壑中的弹丸,串串湖泊宛如闪闪发光的宝石。裂谷右侧的肯尼亚山,海拔5199米,是非洲第二高峰。
 
  
 这一 带是 东非 大平原 也是非洲地势最 高的 地主 气候温和凉爽,雨量充沛,山清水秀 物产丰富 盛产茶叶 咖啡、水果、除虫菊、剑麻等。在这里 咖啡豆 年可以采摘两次 茶叶一年内有9个多月可以每半个月采摘一次 除虫菊全年中可以每10天至14天采摘一次 而剑麻成熟后天天可以收割
+
  在[[肯尼亚]]境内,裂谷的轮廊非常清晰,它纵贯南北,将 个国家劈为两半,恰好与横穿全国的赤道相交叉,因此,肯尼亚获得了 个十分有趣的称号:“ 东非 十字架”。裂谷两侧 断壁悬崖,山峦起伏,犹如 两垛墙 首都内罗毕就坐落在裂谷南端的东“墙”上方。登上悬崖 放眼望去 只见裂谷底部松柏叠翠 深不可测 座座死火山就像抛掷在沟壑中的弹丸 串串湖泊宛如闪闪发光的宝石。裂谷右侧的肯尼亚山 海拔5199米 是非洲第二高峰
  
 东非大 裂谷还 一座巨型天然畜水池, 非洲 大部分湖泊都集中在这里 大大小小约有30来个 例如阿贝湖、沙拉湖、图尔卡纳湖、马加迪湖、马拉维湖、坦噶尼喀湖等。这些裂谷带的湖泊 ,水 色湛蓝 辽阔浩荡,千变万化,不仅是旅游观光的胜地,而且湖区水量 丰富, 湖滨土地肥沃,植被茂 ,野生动物众多,大象 河马 非洲狮、犀牛、羚羊、狐狼 红鹤 秃鹫 在这里 栖息。坦桑尼亚、肯尼亚等国政府 已将这些地方辟为野生动物园或者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 比如,位于肯尼亚峡谷省省会纳库鲁近郊的纳库鲁湖,是 一个 鸟类资源丰富的湖泊,共有鸟类400 是肯尼亚重保护的国家公园。在结众多的鸟类之 ,有 种名叫弗拉明哥的鸟 被称为世界上最漂亮的鸟,一般情况下,有5万多只火烈鸟聚集在湖区,最多时 达到15万多只。当成千上万只鸟儿在湖面上飞翔或者在湖畔栖息时,远远望去,一片红霞,十分好看
+
  这一带是 东非大 平原,也 是非洲 地势最高的地主 气候温和凉爽 雨量充沛 山清 物产 丰富,盛 产[[茶叶]] [[咖啡]] [[水果]] [[除虫菊]] [[剑麻]] 在这里,[[咖啡豆]]一年可以采摘两次 茶叶 年内有9 个多 月可以每半个月采摘一次 除虫菊全年 可以每10天至14天采摘 而剑麻成熟后天天 以收割
  
 有许多人在没有见东非大裂谷之前,凭他们的想象认为,那里一定是一条狭长、黑暗、阴森、恐怖的断涧深,其间荒草漫漫,怪石嶙峋,涉无人烟。其实,当你来到裂谷之处,展现在眼前的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远处,茂密的原始森林覆盖着连绵的群峰,山坡上长满了盛开着的紫红色、淡黄色花朵的仙人滨、仙人球,近处,草原广袤,翠绿的灌木丛散落其间,野草青青,花香阵阵,草原深处的几处湖水波光闪,山水之间,白去飘荡。裂谷底部,平平整整,坦坦荡荡,牧草丰美,林木葱茏,生机盎然。
+
东非大裂谷还是一座巨型天然畜水池,非洲大部分湖泊都集中在这里,大大小小约有30来个,例如[[阿贝湖]]、[[沙拉湖]]、图尔卡纳湖、马加迪湖、马拉维湖、坦噶尼喀湖等。这些裂谷带的湖泊,水色湛蓝,辽阔浩荡,千变万化,不仅是旅游观光的胜地,而且湖区水量丰富,湖滨土地肥沃,植被茂盛,野生动物众多,[[大象]]、[[河马]]、[[非洲狮]]、[[犀牛]]、[[羚羊]]、[[狐狼]]、[[红鹤]]、[[秃鹫]]等都在这里栖息。[[坦桑尼亚]]、[[肯尼亚]]等国政府,已将这些地方辟为野生动物园或者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比如,位于肯尼亚峡谷省省会[[纳库鲁]]近郊的纳库鲁湖,是一个鸟类资源丰富的湖泊,共有鸟类400多种,是肯尼亚重保护的国家公园。在结众多的鸟类之中,有一种名叫[[弗拉明哥]]的鸟,被称为世界上最漂亮的鸟,一般情况下,有5万多只火烈鸟聚集在湖区,最多时可达到15万多只。当成千上万只鸟儿在湖面上飞翔或者在湖畔栖息时,远远望去,一片红霞,十分好看。
 +
 
 +
 有许多人在没有见东非大裂谷之前,凭他们的想象认为,那里一定是一条狭长、黑暗、阴森、恐怖的断涧深,其间荒草漫漫,怪石嶙峋,涉无人烟。其实,当你来到裂谷之处,展现在眼前的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远处,茂密的原始森林覆盖着连绵的群峰,山坡上长满了盛开着的紫红色、淡黄色花朵的[[ 仙人滨]] [[ 仙人球]] ,近处,草原广袤,翠绿的灌木丛散落其间,野草青青,花香阵阵,草原深处的几处湖水波光闪,山水之间,白去飘荡。裂谷底部,平平整整,坦坦荡荡,牧草丰美,林木葱茏,生机盎然。
  
 
==裂谷湖泊==
 
==裂谷湖泊==
  
 
===简介===
 
===简介===
 +
 
 裂谷底部是一片开阔的原野,20多个狭长的湖泊,有如一串串晶莹的蓝宝石,散落在谷地。中部的纳瓦沙湖和纳库鲁湖是鸟类等动物的栖息之地,也是肯重要的游览区和野生动物保护区,其中的纳瓦沙湖湖面海拔1900米,是裂谷内最高的湖。南部马加迪湖产天然碱,是肯尼亚重要矿产资源。北部图尔卡纳湖,是人类发祥地之一,曾在此发现过260万年前古人类头盖骨化石。
 
 裂谷底部是一片开阔的原野,20多个狭长的湖泊,有如一串串晶莹的蓝宝石,散落在谷地。中部的纳瓦沙湖和纳库鲁湖是鸟类等动物的栖息之地,也是肯重要的游览区和野生动物保护区,其中的纳瓦沙湖湖面海拔1900米,是裂谷内最高的湖。南部马加迪湖产天然碱,是肯尼亚重要矿产资源。北部图尔卡纳湖,是人类发祥地之一,曾在此发现过260万年前古人类头盖骨化石。
  
 东非大裂谷还是一座巨型天然蓄水池,非洲大部分湖泊都集中在这里,大大小小约有30来个,例如阿贝湖、沙拉湖、图尔卡纳湖、马加迪湖、(位于东、西两支裂谷带之间高原面上)维多利亚湖、基奥加湖等,属陆地局部拗陷而成的湖泊,湖水较浅,前者为非洲第一大湖。马拉维湖(长度相当于其最大宽度7倍,最深达706米,为世界第四深湖)、坦噶尼喀湖(长度相当于其最大宽度的10.3倍,最深处达1470米,为非洲第一、世界第二深湖)等图尔卡纳
+
 东非大裂谷还是一座巨型天然蓄水池,非洲大部分湖泊都集中在这里,大大小小约有30来个,例如[[ 阿贝湖]] [[ 沙拉湖]] [[ 图尔卡纳湖]] [[ 马加迪湖]] 、(位于东、西两支裂谷带之间高原面上)[[ 维多利亚湖]] [[ 基奥加湖]] 等,属陆地局部拗陷而成的湖泊,湖水较浅,前者为非洲第一大湖。马拉维湖(长度相当于其最大宽度7倍,最深达706米,为世界第四深湖)、[[ 坦噶尼喀湖]] (长度相当于其最大宽度的10.3倍,最深处达1470米,为非洲第一、世界第二深湖)等图尔卡纳
  
 肯尼亚北部地区是一片望不到尽头的沙漠,这里由于干旱荒凉,人烟稀少,几乎不生长任何农作物,只是稀疏地分布着一些荆棘和灌木丛,当地居民以游牧或者半游牧业为主。然而,当你乘飞机飞越这片土地时,凭窗俯视,眼下仿佛有一颗巨大而又美丽水晶珠在茫茫荒野上跳跃着,这就是非洲著名的内陆湖泊——图尔卡纳湖,又名碧玉湖。图尔卡纳湖曾经被称为“卢多尔湖”,卢多尔夫是奥地利太子的名字,1975年改用湖区西岸马赛族的图尔卡纳部落的名字。
+
 肯尼亚北部地区是一片望不到尽头的沙漠,这里由于干旱荒凉,人烟稀少,几乎不生长任何农作物,只是稀疏地分布着一些荆棘和灌木丛,当地居民以游牧或者半游牧业为主。然而,当你乘飞机飞越这片土地时,凭窗俯视,眼下仿佛有一颗巨大而又美丽水晶珠在茫茫荒野上跳跃着,这就是非洲著名的内陆湖泊——图尔卡纳湖,又名碧玉湖。图尔卡纳湖曾经被称为“[[ 卢多尔湖]] ”,卢多尔夫是[[ 奥地利]] 太子的名字,1975年改用湖区西岸马赛族的[[ 图尔卡纳部落]] 的名字。
  
 图尔卡纳湖同样是东非裂谷带上许多湖泊中的一个。湖区呈条带状,南北伸延256公里,向北一直抵达到埃塞俄比亚边界,东西宽50至60公里,面积6400多平方公里,湖南海拔375米,它不仅是肯尼亚境内最大的湖泊,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之一。
+
 图尔卡纳湖同样是东非裂谷带上许多湖泊中的一个。湖区呈条带状,南北伸延256公里,向北一直抵达到埃塞俄比亚边界,东西宽50至60公里,面积6400多平方公里,湖南海拔375米,它不仅是[[ 肯尼亚]] 境内最大的湖泊,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之一<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12d230a420102z1vy.html 图尔卡纳湖: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湖泊,同时也是最大的碱性湖泊],新浪博客,2018-9-30 </ref>
  
 由于图尔卡纳湖处于干旱地区,水源不足,湖盆周围的侵蚀作用比较微弱,因而到今天仍然停留在孤立隔绝的状态之中。由于湖水不能外流,形成了一个面积巨大的碱水湖泊,湖水具有明显的滑腻感,表现出较强的去污能力。其实在那久远的年代里,图尔卡纳湖曾经同尼罗河是相通的,只是因为后来的地壳运动,相互之间才渐渐失去联系。今日的图尔卡纳湖,其南部是一片深水区,最深处可达120米左右。
+
 由于图尔卡纳湖处于干旱地区,水源不足,湖盆周围的侵蚀作用比较微弱,因而到今天仍然停留在孤立隔绝的状态之中。由于湖水不能外流,形成了一个面积巨大的碱水湖泊,湖水具有明显的滑腻感,表现出较强的去污能力。其实在那久远的年代里,图尔卡纳湖曾经同[[ 尼罗河]] 是相通的,只是因为后来的[[ 地壳]] 运动,相互之间才渐渐失去联系。今日的图尔卡纳湖,其南部是一片深水区,最深处可达120米左右。
  
 湖心有南、北、中并列的3个小岛,岛上长满了翠绿的草丛。图尔卡纳湖水碧绿,水性清凉,非常有趣的是,除南部湖水中含盐度高可以提取各种盐类外,其他浅水区的湖水只是略带咸味,仍然可以入口饮用。尤其是湖区内的水产异常丰富,鱼的种类众多,鱼儿的个头也比较大,有的鱼长约数米,重达百十来斤。特别是湖中盛产鲤鱼,鲤鱼的数量众多,个头也比较大,有的长达10多米,发怒时能够顶翻湖水中的木船。
+
 湖心有南、北、中并列的3个小岛,岛上长满了翠绿的草丛。图尔卡纳湖水碧绿,水性清凉,非常有趣的是,除南部湖水中含盐度高可以提取各种盐类外,其他浅水区的湖水只是略带咸味,仍然可以入口饮用。尤其是湖区内的水产异常丰富,鱼的种类众多,鱼儿的个头也比较大,有的鱼长约数米,重达百十来斤。特别是湖中盛产[[ 鲤鱼]] ,鲤鱼的数量众多,个头也比较大,有的长达10多米,发怒时能够顶翻湖水中的木船。
  
 由于图尔卡纳湖是因断层陷落形成的,湖区四周耸立着许多座火山。这些早已熄灭的“死火山”,形同一个个巨大的圆锥傲然挺立在东非高原上,显得格外壮观醒目。由于这些火山昔日多次喷发,火山风化物已经形成一层厚厚的暗棕色土壤,土质肥力非常强,加之气候湿热,非常适宜各种植物生长。火山山腰及湖滨地区生长着茂密的树木和牧草,碧绿的香蕉、芭蕉丛,鲜嫩的青藤架,巨大的芒果树以及椰子树、棕榈树等,满山遍野,比比皆是。树木、草丛中栖身着成群成群的羚羊、斑马、野鹿等动物。白天,湖区四周一片寂静;黄昏,羚羊纷纷钻出草丛,斑马追逐嘶叫着来湖滨饮水,湖畔顿时变得热闹起来。
+
 由于图尔卡纳湖是因断层陷落形成的,湖区四周耸立着许多座火山。这些早已熄灭的“[[ 死火山]] ”,形同一个个巨大的圆锥傲然挺立在东非高原上,显得格外壮观醒目。由于这些火山昔日多次喷发,火山风化物已经形成一层厚厚的暗棕色土壤,土质肥力非常强,加之气候湿热,非常适宜各种植物生长。火山山腰及湖滨地区生长着茂密的树木和牧草,碧绿的[[ 香蕉]] [[ 芭蕉]] 丛,鲜嫩的[[ 青藤]] 架,巨大的[[ 芒果树]] 以及[[ 椰子树]] [[ 棕榈树]] 等,满山遍野,比比皆是。树木、草丛中栖身着成群成群的[[ 羚羊]] [[ 斑马]] [[ 野鹿]] 等动物。白天,湖区四周一片寂静;黄昏,羚羊纷纷钻出草丛,斑马追逐嘶叫着来湖滨饮水,湖畔顿时变得热闹起来。
  
 图尔卡纳湖很早以前就有人类居住,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从1967年以来,考古学家们在湖区东岸的库彼福勒区不断发现大批古人类化石、旧石器和哺乳动物化石,其中石器的年代竟然远达200多万年以前。图尔卡纳湖滨地区一直是非洲著名的游牧民族--马赛族人的活动区域,这个民族的居民性格勇猛顽强,待人憨厚朴实,而且迄今仍然保持着许多引人入胜的传统风俗习惯。
+
 图尔卡纳湖很早以前就有人类居住,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从1967年以来,考古学家们在湖区东岸的[[ 库彼福勒区]] 不断发现大批[[ 古人类化石]] [[ 旧石器]] [[ 哺乳动物化石]] ,其中[[ 石器]] 的年代竟然远达200多万年以前。图尔卡纳湖滨地区一直是非洲著名的游牧民族--[[ 马赛族人]] 的活动区域,这个民族的居民性格勇猛顽强,待人憨厚朴实,而且迄今仍然保持着许多引人入胜的传统风俗习惯。
  
 
===维多利亚===
 
===维多利亚===
维多利亚湖位于两大裂谷之间。该湖大部分在坦桑尼亚和乌干达境内,为两国与肯尼亚界湖。面积69000平方公里,是非洲最大的淡水湖,仅次于北美的苏必利湖。它还是尼罗河主要水源。1860年,英国探险家斯皮克到此考察尼罗河的源头时,遂以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名字命名该湖泊。
 
  
 维多利亚湖湖岸线曲折。常年有卡盖拉河等众多河流注入其中,湖水唯一出口是北岸的维多利亚尼罗河,在那里形成了每秒达600立方米里本瀑布。著名的尼罗河支流白尼罗河就发源于此。维多利亚湖水产丰富,尤以非洲鲫鱼、尼罗河鲈鱼最为有名。
+
[[维多利亚湖]]位于两大裂谷之间。该湖大部分在[[坦桑尼亚]]和[[乌干达]]境内,为两国与[[肯尼亚界湖]]。面积69000平方公里,是非洲最大的淡水湖,仅次于北美的[[苏必利湖]]。它还是[[尼罗河]]主要水源。1860年,英国探险家[[斯皮克]]到此考察尼罗河的源头时,遂以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名字命名该湖泊。
 +
 
 +
 维多利亚湖湖岸线曲折。常年有[[ 卡盖拉河]] 等众多河流注入其中,湖水唯一出口是北岸的[[ 维多利亚]][[ 尼罗河]] ,在那里形成了每秒达600立方米里本瀑布。著名的尼罗河支流[[ 白尼罗河]] 就发源于此。维多利亚湖水产丰富,尤以[[ 非洲鲫鱼]] [[ 尼罗河鲈鱼]] 最为有名。
  
 
===坦噶尼喀===
 
===坦噶尼喀===
“坦噶尼喀”在班图语中意为“汇合”或“聚集”,是指无数溪流在此汇合以及许多部落群居在沿湖。坦噶尼喀湖位于东非大裂谷区的西部裂谷部位。它属于标准的裂谷型湖。断裂作用形成了湖岸四周的高崖峭壁。蜿蜒曲折的湖岸线长达1900公里。湖泊深1470米,是仅次于贝加尔湖的世界第二深湖。面积33000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五大湖。为非洲的布隆迪、刚果民主共和国、坦桑尼亚、和赞比亚四个国家共有。
 
  
 坦噶尼喀湖 于它 丰富而洁净 水源,使它 成了 鱼与鸟 家乡 。湖 中至少有300种以上属丽鱼科鱼和150种非丽鱼科 鱼类 多数都生活在 这里的 非洲 鲫鱼最为有名,鸟类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也很多,有白胸鸦 红喉雀 斑鸠 白鹭、黄莺、灰鹳、鹦鹉……等等,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红鹤
+
  坦噶尼喀 ”在班图语中意为“汇合”或“聚集”,是指无数溪流在此汇合以及许多部落群居在沿 。[[坦噶尼喀湖]]位 东非大裂谷区的西部裂谷部位。 属于标准 裂谷型湖。断裂作用形 成了 湖岸四周的高崖峭壁。蜿蜒曲折 湖岸线长达1900公里 。湖 泊深1470米,是仅次于贝加尔湖 世界第二深湖 面积33000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五大 湖。 非洲 的[[布隆迪]] [[刚果]]民主共和国 [[坦桑尼亚]] 和[[赞比亚]]四个国家共有
  
 坦噶尼喀湖景色秀丽,气候宜人,周围植物生长繁茂,野生动物成群出现。湖中多鳄鱼和河马,周围有大象、羚羊、狮子、长颈鹿等。
+
 坦噶尼喀湖 由于它丰富而洁净的水源,使它成了鱼与鸟的家乡。湖中至少有300种以上属丽鱼科鱼和150种非丽鱼科的鱼类。多数都生活在湖底。这里的[[非洲鲫鱼]]最为有名,鸟类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也很多,有[[白胸鸦]]、[[红喉雀]]、[[斑鸠]]、[[白鹭]]、[[黄莺]]、[[灰鹳]]、[[鹦鹉]]……等等,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红鹤]]。
 +
 
 +
[[坦噶尼喀湖]] 景色秀丽,气候宜人,周围植物生长繁茂,野生动物成群出现。湖中多[[ 鳄鱼]] [[ 河马]] ,周围有[[ 大象]] [[ 羚羊]] [[ 狮子]] [[ 长颈鹿]] 等。
  
 
===马拉维===
 
===马拉维===
“马拉维”在当地尼昂加语中是“火焰”的意思。湖面狭长,面积3080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73米,最深处达706米,其水量相当于300个鄱阳湖,属世界第四深湖。大部分水域位于马拉维共和国境内。
 
  
 马拉维湖 栖息着10 科的500多种鱼类 其中 于该地所特有的鱼类超过90% 这里的各种鱼类在研究生物进化上的重要性就如同雀类之 帕哥斯群岛
+
  “[[ 马拉维]]”在当地尼昂加语中是“火焰”的意思。 面狭长,面积3080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73米,最深处达706米,其水量相当于300 [[鄱阳湖]] ,属 世界第四深湖 大部分水域位 [[马 维]]共和国境内
  
 马拉维湖 国家公园里 哺乳动物包括河马、豹、弯角羚、薮羚、山羚、黑斑羚、灰色的潜水羚羊、大狒狒、绿长尾猴和大河猪等 公园 里的 岛屿是成千 万的白胸鸬鹚 的重要 栖息地,沿滨还生活着许多鱼鹰。爬行动物则以湾鳄、蜥蜴和形形色色的蛇 为主
+
 马拉维湖 栖息着10个科的500多种鱼类,其中属于该地所特有 鱼类超过90% 里的 各种鱼类在研究生物进化 上的重要 性就如同雀 之于[[加拉帕哥斯群岛]]
  
 马拉维湖湖岸俊俏,烟波浩渺。周围山峦迭障,青翠遍野,云蒸雾绕,胜似仙境。1984年马拉维湖国家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 世界自然遗产"
+
 马拉维湖 国家公园里的哺乳动物包括[[河马]]、[[豹]]、[[弯角羚]]、[[薮羚]]、[[山羚]]、[[黑斑羚]]、灰色的[[潜水羚羊]]、[[大狒狒]]、[[绿长尾猴]]和[[大河猪]]等。公园里的岛屿是成千上万的[[白胸鸬鹚]]的重要栖息地,沿滨还生活着许多[[鱼鹰]]。爬行动物则以[[湾鳄]]、[[蜥蜴]]和形形色色的[[蛇]]类为主。
 +
 
 +
[[马拉维湖]] 湖岸俊俏,烟波浩渺。周围山峦迭障,青翠遍野,云蒸雾绕,胜似仙境。1984年[[ 马拉维湖]] 国家公园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列为 “[[ 世界自然遗产]]”
  
 
===奇山===
 
===奇山===
  
 在裂谷带两侧排列着众多火山,其中乞力马扎罗山、肯尼亚山最为有名。乞力马扎罗山现已辟为国家公园,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人《世界自然遗产录》。
+
 在裂谷带两侧排列着众多火山,其中乞力[[ 马扎罗山]] [[ 肯尼亚山]] 最为有名。[[ 乞力马扎罗山]] 现已辟为国家公园,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人《[[ 世界自然遗产录]] 》。
  
 乞力马扎罗山的神奇、壮美与海明威《乞力马扎罗的雪》期待更多的人们来欣赏、品味。
+
 乞力马扎罗山的神奇、壮美与海明威《[[ 乞力马扎罗的雪]] 》期待更多的人们来欣赏、品味。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
 乞力马扎罗山位于坦桑尼亚东北部,邻近肯尼亚。它由地下熔岩强烈涌动堆覆的三个圆锥形火山丘组成。主峰基博峰(“乌呼鲁峰”)高5963米,是非洲最高山峰,素有“非洲屋脊”之称。山峰雪线在海拔5000米左右,峰顶有一个直径2400米、深200米的火山口。口内冰雪覆盖,宛如巨大的玉盆。由于靠近赤道,气候炎热时,山麓的气温有时高达59℃,而峰顶的气温又常在零下34℃。
+
 
 +
 乞力马扎罗山位于坦桑尼亚东北部,邻近肯尼亚。它由地下熔岩强烈涌动堆覆的三个圆锥形火山丘组成。主峰基博峰(“[[ 乌呼鲁峰]] ”)高5963米,是非洲最高山峰,素有“非洲屋脊”之称。山峰雪线在海拔5000米左右,峰顶有一个直径2400米、深200米的火山口。口内冰雪覆盖,宛如巨大的玉盆。由于靠近赤道,气候炎热时,山麓的气温有时高达59℃,而峰顶的气温又常在零下34℃。
  
 
===植被===
 
===植被===
 乞力马扎罗山的植被,因高度及坡向不同而发生明显的垂直变化。从热带稀树草原、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一直到高山草地、荒漠、冰川,依次而上。翠绿的身姿顶托着洁白的玉冠,远在200公里就能映入人们的眼帘。极目望去,翠白相间,云雾缭绕,无不使人心神幻动。
+
 
 +
 乞力马扎罗山的植被,因高度及坡向不同而发生明显的垂直变化。从[[ 热带稀树草原]] [[ 热带雨林]] [[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一直到[[ 高山草地]] [[ 荒漠]] 、冰川,依次而上。翠绿的身姿顶托着洁白的玉冠,远在200公里就能映入人们的眼帘。极目望去,翠白相间,云雾缭绕,无不使人心神幻动。
  
 
==裂谷草原==
 
==裂谷草原==
 草原是裂谷带的重要景观。这里草原不仅面积大,而且集成了非洲大部分特征性动物资源。马塞马拉和塞伦盖蒂两个国家公园则是草原的典型代表。它虽分属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但却连成一体。
+
 
 +
 草原是裂谷带的重要景观。这里草原不仅面积大,而且集成了非洲大部分特征性动物资源。[[ 马塞马拉]] [[ 塞伦盖蒂]] 两个国家公园则是草原的典型代表。它虽分属[[ 肯尼亚]] [[ 坦桑尼亚]] ,但却连成一体。
  
 
===马塞马拉国家公园===
 
===马塞马拉国家公园===
  
马塞马拉国家公园位于肯尼亚的西南角,面积1500多平方公里,与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野生动物园毗邻,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野生动物保护区之一。这里野生动物不仅种类多,而且种群数量大。主要动物有猎豹、非洲象、黑犀牛、河马、斑马、长颈鹿、野牛、牛羚、羚羊、狮子、斑鬣狗、山地小苇羚、豺狗、瞪羚、蝠耳狐、蜜熊、獴、河狸、疣猪和7种灵长类动物。
+
[[ 马塞马拉]] 国家公园位于肯尼亚的西南角,面积1500多平方公里,与坦桑尼亚的[[ 塞伦盖蒂]] 野生动物园毗邻,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野生动物保护区之一。这里野生动物不仅种类多,而且种群数量大。主要动物有[[ 猎豹]] [[ 非洲象]] [[ 黑犀牛]] [[ 河马]] [[ 斑马]] [[ 长颈鹿]] [[ 野牛]] [[ 牛羚]] [[ 羚羊]] [[ 狮子]] [[ 斑鬣狗]] [[ 山地小苇羚]] [[ 豺狗]] [[ 瞪羚]] [[ 蝠耳狐]] [[ 蜜熊]] [[ ]] [[ 河狸]] [[ 疣猪]] 和7种灵长类动物。
  
 
 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每到雨季到来的时候,会有140万只角马和20万只斑马从坦桑尼亚向北迁徙到马塞马拉。隆隆的蹄声象闷雷一样此起彼伏,壮观无比。
 
 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每到雨季到来的时候,会有140万只角马和20万只斑马从坦桑尼亚向北迁徙到马塞马拉。隆隆的蹄声象闷雷一样此起彼伏,壮观无比。
行 107: 行 129:
 
===塞伦盖蒂国家公园===
 
===塞伦盖蒂国家公园===
  
 塞伦盖蒂国家公园位于坦桑尼亚北部,与肯尼亚的马塞马拉国家公园相连。它是东非野生动物众多保护区的核心部分。
+
 塞伦盖蒂国家公园位于坦桑尼亚北部,与肯尼亚的[[ 马塞马拉国家公园]] 相连。它是东非野生动物众多保护区的核心部分。
  
 公园植被以开阔草原型植物为主。主要植物是马唐和鼠尾草等茅草及水蜈蚣属植物,低地和山地植物主要是金合欢。公园里有两条向西的河流常年有水,还有不少的湖泊、沼泽、泉眼,使这里成为野生动物的乐园。
+
 公园植被以开阔草原型植物为主。主要植物是[[ 马唐]] [[ 鼠尾草]] [[ 茅草]] [[ 水蜈蚣]] 属植物,低地和山地植物主要是[[ 金合欢]] 。公园里有两条向西的河流常年有水,还有不少的湖泊、沼泽、泉眼,使这里成为野生动物的乐园。
  
 公园拥有规模极大的动物群落。在95种哺乳动物中,大都为这里特有。它们在季节性的水源地和草场之间来往迁徙。1991年,最后一群野狗从公园中消失。这里还有450种鸟类,包括34种猛禽、6种秃鹫、大鸨、鸵鸟和红鹳(火烈鸟)。
+
 公园拥有规模极大的动物群落。在95种哺乳动物中,大都为这里特有。它们在季节性的水源地和草场之间来往迁徙。1991年,最后一群野狗从公园中消失。这里还有450种鸟类,包括34种猛禽、6种[[ 秃鹫]] [[ 大鸨]] [[ 鸵鸟]] 和红鹳([[ 火烈鸟]] )。
  
 塞伦盖蒂国家公园连同肯尼亚的马塞马拉国家公园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塞伦盖蒂国家公园连同肯尼亚的马塞马拉国家公园一起,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 》。
  
 
==未来命运==
 
==未来命运==
东非大裂谷从广义上讲,北起西亚,从靠近伊斯肯德仑港的南土耳其开始,南抵非洲东南,一直延伸到贝拉港附近的莫桑比克海岸。跨越50多个纬度,总长超过6500公里。人们称它是“大地上最大的伤疤。”古往今来,东非大裂谷一直引人注目;当今世界,东非大裂谷的未来命运,更是举世关注。
 
  
 英国地理学家约翰·乔治,曾在1893年对裂谷进行5个星期的实地调查。他设想:东非裂谷不是像美国的大峡谷那样由河流冲刷而成,而是因为地壳下沉,形成了一个两边峭壁相夹的沟谷四地。这在地貌上称“地堑”。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说的创立者及拥护者竞相把东非大裂谷作为支持他们理论的有力证据。有人在研究肯尼亚裂谷带时注意到,两侧断层和火山岩的年龄,随着离开裂谷轴部的距离的增加而不断增大,从而他们认为这里是一起大陆扩张的中心。根据本世纪60年代美国“双子星”号宇宙飞船的测量,裂谷北段的红海扩张速度达每年2厘米;在非洲大陆上,裂谷每年加宽几毫米至几十毫米。1978年11月6日,地处吉布提的阿法尔三角区地表突然破裂,阿尔杜科巴火山在几分钟内突然喷发,并把非洲大陆同阿拉伯半岛又分隔开1.2米。一些科学家指出,红海和亚丁湾就是这种扩张运动的产物。他们还预言,如果照这种速度继续下去,再过2亿年光景,东非大裂谷就会被彻底撕裂开,“分娩”出新的大洋,就象当年的大西洋一样。但是,反对板块理论的人则认为这些都是危言耸听。他们认为大陆和大洋的相对位置无论过去和将来都不会有重大改变,地壳活动主要是作上下的垂直运动,裂谷不过是沉降区而已。在它接受了巨厚的沉积之后,将来也可能转向上升运动,隆起成高山而不是沉降为大洋。
+
东非大裂谷从广义上讲,北起西亚,从靠近[[伊斯肯德仑港]]的南[[土耳其]]开始,南抵非洲东南,一直延伸到贝拉港附近的莫桑比克海岸。跨越50多个纬度,总长超过6500公里。人们称它是“大地上最大的伤疤。”古往今来,东非大裂谷一直引人注目;当今世界,东非大裂谷的未来命运,更是举世关注。
 +
 
 +
 英国地理学家约翰·乔治,曾在1893年对裂谷进行5个星期的实地调查。他设想:东非裂谷不是像美国的大峡谷那样由河流冲刷而成,而是因为地壳下沉,形成了一个两边峭壁相夹的沟谷四地。这在地貌上称“地堑”。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说的创立者及拥护者竞相把东非大裂谷作为支持他们理论的有力证据。有人在研究肯尼亚裂谷带时注意到,两侧断层和火山岩的年龄,随着离开裂谷轴部的距离的增加而不断增大,从而他们认为这里是一起大陆扩张的中心。
 +
 
 +
根据本世纪60年代美国“双子星”号宇宙飞船的测量,裂谷北段的红海扩张速度达每年2厘米;在非洲大陆上,裂谷每年加宽几毫米至几十毫米。1978年11月6日,地处吉布提的阿法尔三角区地表突然破裂,阿尔杜科巴火山在几分钟内突然喷发,并把[[ 非洲大陆]] [[ 阿拉伯半岛]] 又分隔开1.2米。一些科学家指出,红海和亚丁湾就是这种扩张运动的产物。他们还预言,如果照这种速度继续下去,再过2亿年光景,东非大裂谷就会被彻底撕裂开,“分娩”出新的大洋,就象当年的大西洋一样。但是,反对板块理论的人则认为这些都是危言耸听。他们认为大陆和大洋的相对位置无论过去和将来都不会有重大改变,地壳活动主要是作上下的垂直运动,裂谷不过是沉降区而已。在它接受了巨厚的沉积之后,将来也可能转向上升运动,隆起成高山而不是沉降为大洋。
  
2005年年9月,埃塞俄比亚北部某地的地面突然下沉10英尺,迅速向两侧裂开,裂开的大洞足以将数头骆驼和数只山羊吞没。在接下来三周时间,这个地方发生了160次地震,形成一个宽25英尺、长约0.34英里的大裂缝。
+
2005年年9月,埃塞俄比亚北部某地的地面突然下沉10英尺,迅速向两侧裂开,裂开的大洞足以将数头[[ 骆驼]] 和数只[[ 山羊]] 吞没。在接下来三周时间,这个地方发生了160次[[ 地震]] ,形成一个宽25英尺、长约0.34英里的大裂缝。
  
英格兰利兹大学地球物理学家蒂姆·赖特使用卫星雷达数据,将这一裂缝的形成过程准确地拼合起来。当非洲和阿拉伯构造板块向两侧漂移时,两个板块之间的地壳会变弱。赖特说:“在地壳底部形成的岩浆会定期向下面滴,就向‘熔岩灯’一样,形成一个腔状‘气球’,‘气球’逐渐膨胀。当这个‘气球’达到临界压力时,它就会爆炸。”
+
[[ 英格兰利兹大学]] 地球物理学家[[ 蒂姆·赖特]] 使用[[ 卫星]][[ 雷达]] 数据,将这一裂缝的形成过程准确地拼合起来。当非洲和阿拉伯构造板块向两侧漂移时,两个板块之间的地壳会变弱。赖特说:“在地壳底部形成的岩浆会定期向下面滴,就向‘熔岩灯’一样,形成一个腔状‘气球’,‘气球’逐渐膨胀。当这个‘气球’达到临界压力时,它就会爆炸。”
  
 据赖特估计,在未来100万年左右,裂缝将继续扩大,届时非洲之角将从非洲大陆完全脱离,形成地球上第八大洲——东非洲。赖特说,这种地质过程始终都在发生,不过,地面裂开通常只发生在海底,那个区域人们很难看到。他说:“这是我们首次利用现代仪器直接观察这一极其重要的地质过程。”
+
 据赖特估计,在未来100万年左右,裂缝将继续扩大,届时非洲之角将从非洲大陆完全脱离,形成地球上第八大洲——东非洲。[[ 赖特]] 说,这种地质过程始终都在发生,不过,地面裂开通常只发生在海底,那个区域人们很难看到。他说:“这是我们首次利用现代仪器直接观察这一极其重要的地质过程。”
  
 这一发现轰动了科学界。2006年,来自英国、法国、意大利和美国的考察队纷纷前来阿法尔。经过分析和研究,他们预言一个新的大陆将会在100万年间形成,东非大裂谷将会比如今长10倍,东非的好望角将从非洲大陆上分离出去。对此,美国地质学家辛迪-艾宾格表示:“许多人认为剧烈的地质现象只发生遥远的古代,但是我们现在可以看见它们正在发生。”
+
 这一发现轰动了科学界。2006年,来自[[ 英国]] [[ 法国]] [[ 意大利]] [[ 美国]] 的考察队纷纷前来[[ 阿法尔]] 。经过分析和研究,他们预言一个新的大陆将会在100万年间形成,东非大裂谷将会比如今长10倍,东非的好望角将从非洲大陆上分离出去。对此,[[ 美国地质学家]][[ 辛迪-艾宾格]] 表示:“许多人认为剧烈的地质现象只发生遥远的古代,但是我们现在可以看见它们正在发生。”
  
 
 东非大裂谷未来的命运究竟如何?也许人类只有拭目以待。
 
 东非大裂谷未来的命运究竟如何?也许人类只有拭目以待。
  
 
==探索发现==
 
==探索发现==
2016年6月28日,牛津大学和杜伦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坦桑尼亚的东非大裂谷发现了巨量的氦气田。报道称,这一发现很可能改变全球氦气资源的“游戏规则”。
+
 
 +
2016年6月28日,[[ 牛津大学]] [[ 杜伦大学]] 的研究人员在[[ 坦桑尼亚]] 的东非大裂谷发现了巨量的[[ 氦气]] 田。报道称,这一发现很可能改变全球氦气资源的“游戏规则”。
  
 
==相关图书==
 
==相关图书==
行 137: 行 163: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书名:《地球脸上最美丽的伤痕——揭秘东非大裂谷》(中国科学家赴东非大裂谷科学考察已出版的图书)
+
 书名:《[[ 地球脸上最美丽的伤痕——揭秘东非大裂谷]] 》(中国科学家赴东非大裂谷科学考察已出版的图书)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
行 151: 行 177: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本书的作者跟随中国科学探险协会亲历东非大裂谷,以东非当地(主要是埃塞俄比亚)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人文景观为介绍重点创作了此书,书中叙述了迄今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古人类遗骸、昵称“露西”的发现经过;东非各地有趣的风俗习惯及各种特有的、濒临灭绝的珍贵动物;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八大景点等,极富知识性及趣味性。书中图片皆为最新的第一手资料,为作者亲临拍摄。本书还特约著名中科院古人类学家黄万波先生作序,在可读性的基础上又增添了一定的学术性。
+
 本书的作者跟随中国科学探险协会亲历东非大裂谷,以东非当地(主要是埃塞俄比亚)的[[ 历史]] 、文化、自然环境、人文景观为介绍重点创作了此书,书中叙述了迄今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古人类遗骸、昵称“露西”的发现经过;东非各地有趣的风俗习惯及各种特有的、濒临灭绝的珍贵动物;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八大景点等,极富知识性及趣味性。书中图片皆为最新的第一手资料,为作者亲临拍摄。本书还特约著名中科院古人类学家[[ 黄万波]] 先生作序,在可读性的基础上又增添了一定的学术性。
 +
 
 +
==视频==
 +
 
 +
===<center> 东非大裂谷 相关视频</center>===
 +
 
 +
<center> 原来东非大裂谷是这样形成的,怪不得如此雄壮,自然之力果然强悍 </center>
 +
 
 +
<center>{{#iDisplay:w30285kbkkx|560|390|qq}}</center>
 +
 
 +
<center> 《东非大裂谷》大裂谷的变迁 </center>
 +
 
 +
<center>{{#iDisplay:y0834pi92cq|560|390|qq}}</center>
 +
 
 +
<center> 地球上疤——东非大裂谷 </center>
 +
 
 +
<center>{{#iDisplay:m01778jrwe6|560|390|qq}}</center>
 +
 
 +
<center> 东非大裂谷,世界大陆上最大的断裂带,从天空俯视犹如巨大的刀痕 </center>
 +
 
 +
<center>{{#iDisplay:a0925fddaej|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Category:760 非洲史地總論]]
 
[[Category:760 非洲史地總論]]
 +
[[Category:350 地球科學總論;地質學總論]]

於 2020年7月30日 (四) 21:13 的最新修訂

東非大裂谷(East African Great Rift Valley)是世界大陸上最大的斷裂帶,從衛星照片上看去猶如一道巨大的傷疤。

當乘飛機越過浩翰的印入東非大陸赤道上空時,從機窗向下俯視,地面上有一條碩大無比的「刀痕」呈現在眼前,頓時讓人產生一種驚異而神奇的感覺,這就是著名的「東非大裂谷」,亦稱「東非大峽谷」或「東非大裂谷」。 這條長度相當於地球周長1/6的大裂谷,氣勢宏偉,景色壯觀,是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帶,有人形象地將其稱為「地球表皮上的一條大傷痕」[1],古往今來不知迷住了多少人。

探險家命名

東非大裂谷的整個形狀可畫成不規則三角形,最深達2000米,寬30-100千米,全長6000千米,是世界最長的不連續谷,由探險家約翰·華特·古格里所命名。

形成原因

形成這個裂谷。那時候,這一地區的地殼處在大運動時期,整個區域出現抬升現象,地殼下面的地幔物質上升分流,產生巨大的張力,正是在這種張力的作用之下,地殼發生大斷裂,從而形成裂谷。由於抬升運動不斷的進行,地殼的斷裂不斷產生,地下熔岩不斷的湧出,漸漸形成了高大的熔岩高原。高原上的火山則變成眾多的山峰,而斷裂的下陷地帶則成為大裂谷的谷底,總長6400千米。

東非大裂谷下陷開始於漸新世,主要斷裂運動發生在中新世,大幅度錯動時期從上新世一直延續到第四紀。北段形成紅海,使阿拉伯半島非洲大陸分離;馬達加斯加島在幾條活動裂谷擴張作用下,也與非洲大陸分裂開。裂谷分支

這條裂谷帶位於非洲東部,南起贊比西河的下游谷地,向北經希雷河谷馬拉維湖(尼亞薩湖)北部分為東西兩支[2]

東支裂谷帶

東支裂谷是主裂谷,沿維多利亞湖東側,向北穿越坦桑尼亞中部的埃亞西湖納特龍湖等,經肯尼亞北部的圖爾卡納湖以及埃塞俄比亞高原中部的阿巴亞湖茲懷湖等,繼續向北直抵紅海,再由紅海向西北方向延伸抵約旦谷地,全長近6000千米。這裡的裂谷帶寬約幾十至200公里,谷底大多比較平坦。裂谷兩側是陡峭的斷崖,谷底與斷崖頂部的高差從幾百米到2000米不等。

西支裂谷帶

大致沿維多利亞湖西側由南向北穿過坦噶尼喀湖基伍湖愛德華湖艾爾伯特湖等一串湖泊,一直到蘇丹境內的白尼羅河附近,向北逐漸消失,規模比較小,全長1700多公里。東非裂谷帶兩側的高原上分布有眾多的火山,如乞力馬扎羅山肯尼亞山尼拉貢戈火山等,谷底則有呈串珠狀的湖泊約30多個。這些湖泊多狹長水深,其中坦噶尼喀湖[3]南北長670千米,東西寬40千米~80千米,是世界上最狹長的湖泊,平均水深達1130米,僅次於北亞的貝加爾湖為世界第二深湖。

人類起源

東非大裂谷是人類文明最古老的發源地之一,20世紀50年代末期,在東非大裂谷東支的西側、坦桑尼亞北部的奧杜韋谷地,發現了具史前人的頭骨化石,據測定分析,生存年代距今足有200萬年,這具頭骨化石被命名東非勇士為「東非人」。1972年,在裂谷北段的圖爾卡納湖畔,發掘出一具生代已經有290萬年的頭骨,其牲與現代人十分近似,被認為是已經完成從猿到人過渡階段的典型的「能人」。1975年,在坦桑尼亞與肯尼亞交界處的裂谷地帶,發現了距今已經有350萬年的「能人」遺骨,並在硬化的火山灰燼層中發現了一段延續22米的「能人」足印。這說明,早在350萬年以前,大裂谷地區已經出現能夠直立行走的人,屬於人類最早的成員[4]

東非大裂谷地區的這一系列考古發現證明,昔日被西方殖民主義者說成的「野蠻、貧窮、落後的非洲」,實際上是人類文明的搖籃之一,是一塊擁有光輝燦爛古代文明的土地。

在人類起源的問題上,有兩個概念:人科的起源和智人(晚期智人即現代人)的起源。學術界並無太大爭議。對於智人的起源,學術界則存在兩種假說。很多科學家支持「非洲起源說」,即生活在世界各地的現代人類的祖先在大約20萬年前起源於非洲,然後在距今10萬年以內離開非洲,向亞洲歐洲擴散。還有少數科學家支持「多地區進化說」,認為各大洲人種是由當地的早期人類連續進化而來,即現代人是在歐亞非各自起源。

自1980年代後期以來,一系列DNA研究證據為現代人非洲起源說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但「非洲起源說」有一個缺陷:缺乏10萬年前至20萬年前現代人化石的支持。1997年,美國科學家懷特率領的國際研究組在埃塞俄比亞阿法盆地發現了3塊人類頭骨化石。幾年後,他們在《自然》雜誌上公布了轟動學界的研究結果。這些頭骨化石的生存年代為距今約16萬年前,是當時所發現的最古老的現代人化石。這一發現為非洲起源說增加了重要砝碼。《自然》雜誌發表文章稱,科學家證實,1967年在埃塞俄比亞發現的兩個人類頭骨化石距今已有19.5萬年歷史。此前曾認為這兩個頭蓋骨有15.4萬年到16萬年歷史。這為現代人起源於非洲提供了新的證據中國人不是北京猿人的後代?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吳新智早在1984年就與美國和澳大利亞的同行共同提出了「多地區進化說」:自100萬至200萬年前直立人從非洲擴散到世界其他大陸以後分別獨立演化為現代的非洲人、亞洲人、大洋洲人和歐洲人,在每個地方都按連續進化方式演化,產生現代人。他認為自100多萬年前東非直立人進入中國後,中國的古人類就連續進化,同時附帶了少量與境外人群的雜交。也就是說,約50萬年前的北京猿人仍是中國人的祖先。

復旦大學生命科學院從1997年開始採集中國各個民族的DNA樣本,在對近2萬個DNA樣本進行分析後,得出結論:在10萬年前左右,現代智人逐漸遷移出非洲,來到中亞,其中一些人在當地定居,人類進一步分化。大約到了4—6萬年前,一部分人遷移到了東亞,進入到了中國大陸;經過4萬年的演化,這部分人逐漸分支,產生了56個民族。復旦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金力指出,現代人是單一物種,而各地猿人卻屬於不同物種,只有東非猿人走上了向現代人進化的道路,故北京古猿人不可能成為中國人的祖先。

地球傷痕

肯尼亞境內,裂谷的輪廊非常清晰,它縱貫南北,將這個國家劈為兩半,恰好與橫穿全國的赤道相交叉,因此,肯尼亞獲得了一個十分有趣的稱號:「東非十字架」。裂谷兩側,斷壁懸崖,山巒起伏,猶如高聳的兩垛牆,首都內羅畢就坐落在裂谷南端的東「牆」上方。登上懸崖,放眼望去,只見裂谷底部松柏疊翠、深不可測,那一座座死火山就像拋擲在溝壑中的彈丸,串串湖泊宛如閃閃發光的寶石。裂谷右側的肯尼亞山,海拔5199米,是非洲第二高峰。

這一帶是東非大平原,也是非洲地勢最高的地主,氣候溫和涼爽,雨量充沛,山清水秀,物產豐富,盛產茶葉咖啡水果除蟲菊劍麻等。在這裡,咖啡豆一年可以採摘兩次,茶葉一年內有9個多月可以每半個月採摘一次,除蟲菊全年中可以每10天至14天採摘一次,而劍麻成熟後天天可以收割。

東非大裂谷還是一座巨型天然畜水池,非洲大部分湖泊都集中在這裡,大大小小約有30來個,例如阿貝湖沙拉湖、圖爾卡納湖、馬加迪湖、馬拉維湖、坦噶尼喀湖等。這些裂谷帶的湖泊,水色湛藍,遼闊浩蕩,千變萬化,不僅是旅遊觀光的勝地,而且湖區水量豐富,湖濱土地肥沃,植被茂盛,野生動物眾多,大象河馬非洲獅犀牛羚羊狐狼紅鶴禿鷲等都在這裡棲息。坦桑尼亞肯尼亞等國政府,已將這些地方闢為野生動物園或者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比如,位於肯尼亞峽谷省省會納庫魯近郊的納庫魯湖,是一個鳥類資源豐富的湖泊,共有鳥類400多種,是肯尼亞重保護的國家公園。在結眾多的鳥類之中,有一種名叫弗拉明哥的鳥,被稱為世界上最漂亮的鳥,一般情況下,有5萬多隻火烈鳥聚集在湖區,最多時可達到15萬多隻。當成千上萬隻鳥兒在湖面上飛翔或者在湖畔棲息時,遠遠望去,一片紅霞,十分好看。

有許多人在沒有見東非大裂谷之前,憑他們的想象認為,那裡一定是一條狹長、黑暗、陰森、恐怖的斷澗深,其間荒草漫漫,怪石嶙峋,涉無人煙。其實,當你來到裂谷之處,展現在眼前的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遠處,茂密的原始森林覆蓋着連綿的群峰,山坡上長滿了盛開着的紫紅色、淡黃色花朵的仙人濱仙人球,近處,草原廣袤,翠綠的灌木叢散落其間,野草青青,花香陣陣,草原深處的幾處湖水波光閃,山水之間,白去飄蕩。裂谷底部,平平整整,坦坦蕩蕩,牧草豐美,林木蔥蘢,生機盎然。

裂谷湖泊

簡介

裂谷底部是一片開闊的原野,20多個狹長的湖泊,有如一串串晶瑩的藍寶石,散落在谷地。中部的納瓦沙湖和納庫魯湖是鳥類等動物的棲息之地,也是肯重要的遊覽區和野生動物保護區,其中的納瓦沙湖湖面海拔1900米,是裂谷內最高的湖。南部馬加迪湖產天然鹼,是肯尼亞重要礦產資源。北部圖爾卡納湖,是人類發祥地之一,曾在此發現過260萬年前古人類頭蓋骨化石。

東非大裂谷還是一座巨型天然蓄水池,非洲大部分湖泊都集中在這裡,大大小小約有30來個,例如阿貝湖沙拉湖圖爾卡納湖馬加迪湖、(位於東、西兩支裂谷帶之間高原面上)維多利亞湖基奧加湖等,屬陸地局部拗陷而成的湖泊,湖水較淺,前者為非洲第一大湖。馬拉維湖(長度相當於其最大寬度7倍,最深達706米,為世界第四深湖)、坦噶尼喀湖(長度相當於其最大寬度的10.3倍,最深處達1470米,為非洲第一、世界第二深湖)等圖爾卡納。

肯尼亞北部地區是一片望不到盡頭的沙漠,這裡由於乾旱荒涼,人煙稀少,幾乎不生長任何農作物,只是稀疏地分布着一些荊棘和灌木叢,當地居民以遊牧或者半遊牧業為主。然而,當你乘飛機飛越這片土地時,憑窗俯視,眼下仿佛有一顆巨大而又美麗水晶珠在茫茫荒野上跳躍着,這就是非洲著名的內陸湖泊——圖爾卡納湖,又名碧玉湖。圖爾卡納湖曾經被稱為「盧多爾湖」,盧多爾夫是奧地利太子的名字,1975年改用湖區西岸馬賽族的圖爾卡納部落的名字。

圖爾卡納湖同樣是東非裂谷帶上許多湖泊中的一個。湖區呈條帶狀,南北伸延256公里,向北一直抵達到埃塞俄比亞邊界,東西寬50至60公里,面積6400多平方公里,湖南海拔375米,它不僅是肯尼亞境內最大的湖泊,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鹹水湖之一[5]

由於圖爾卡納湖處於乾旱地區,水源不足,湖盆周圍的侵蝕作用比較微弱,因而到今天仍然停留在孤立隔絕的狀態之中。由於湖水不能外流,形成了一個面積巨大的鹼水湖泊,湖水具有明顯的滑膩感,表現出較強的去污能力。其實在那久遠的年代裡,圖爾卡納湖曾經同尼羅河是相通的,只是因為後來的地殼運動,相互之間才漸漸失去聯繫。今日的圖爾卡納湖,其南部是一片深水區,最深處可達120米左右。

湖心有南、北、中並列的3個小島,島上長滿了翠綠的草叢。圖爾卡納湖水碧綠,水性清涼,非常有趣的是,除南部湖水中含鹽度高可以提取各種鹽類外,其他淺水區的湖水只是略帶鹹味,仍然可以入口飲用。尤其是湖區內的水產異常豐富,魚的種類眾多,魚兒的個頭也比較大,有的魚長約數米,重達百十來斤。特別是湖中盛產鯉魚,鯉魚的數量眾多,個頭也比較大,有的長達10多米,發怒時能夠頂翻湖水中的木船。

由於圖爾卡納湖是因斷層陷落形成的,湖區四周聳立着許多座火山。這些早已熄滅的「死火山」,形同一個個巨大的圓錐傲然挺立在東非高原上,顯得格外壯觀醒目。由於這些火山昔日多次噴發,火山風化物已經形成一層厚厚的暗棕色土壤,土質肥力非常強,加之氣候濕熱,非常適宜各種植物生長。火山山腰及湖濱地區生長着茂密的樹木和牧草,碧綠的香蕉芭蕉叢,鮮嫩的青藤架,巨大的芒果樹以及椰子樹棕櫚樹等,滿山遍野,比比皆是。樹木、草叢中棲身着成群成群的羚羊斑馬野鹿等動物。白天,湖區四周一片寂靜;黃昏,羚羊紛紛鑽出草叢,斑馬追逐嘶叫着來湖濱飲水,湖畔頓時變得熱鬧起來。

圖爾卡納湖很早以前就有人類居住,是人類的發祥地之一。從1967年以來,考古學家們在湖區東岸的庫彼福勒區不斷發現大批古人類化石舊石器哺乳動物化石,其中石器的年代竟然遠達200多萬年以前。圖爾卡納湖濱地區一直是非洲著名的遊牧民族--馬賽族人的活動區域,這個民族的居民性格勇猛頑強,待人憨厚樸實,而且迄今仍然保持着許多引人入勝的傳統風俗習慣。

維多利亞

維多利亞湖位於兩大裂谷之間。該湖大部分在坦桑尼亞烏干達境內,為兩國與肯尼亞界湖。面積69000平方公里,是非洲最大的淡水湖,僅次於北美的蘇必利湖。它還是尼羅河主要水源。1860年,英國探險家斯皮克到此考察尼羅河的源頭時,遂以英國女王維多利亞的名字命名該湖泊。

維多利亞湖湖岸線曲折。常年有卡蓋拉河等眾多河流注入其中,湖水唯一出口是北岸的維多利亞尼羅河,在那裡形成了每秒達600立方米里本瀑布。著名的尼羅河支流白尼羅河就發源於此。維多利亞湖水產豐富,尤以非洲鯽魚尼羅河鱸魚最為有名。

坦噶尼喀

「坦噶尼喀」在班圖語中意為「匯合」或「聚集」,是指無數溪流在此匯合以及許多部落群居在沿湖。坦噶尼喀湖位於東非大裂谷區的西部裂谷部位。它屬於標準的裂谷型湖。斷裂作用形成了湖岸四周的高崖峭壁。蜿蜒曲折的湖岸線長達1900公里。湖泊深1470米,是僅次於貝加爾湖的世界第二深湖。面積33000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五大湖。為非洲的布隆迪剛果民主共和國、坦桑尼亞、和贊比亞四個國家共有。

坦噶尼喀湖由於它豐富而潔淨的水源,使它成了魚與鳥的家鄉。湖中至少有300種以上屬麗魚科魚和150種非麗魚科的魚類。多數都生活在湖底。這裡的非洲鯽魚最為有名,鳥類不僅數量多,而且種類也很多,有白胸鴉紅喉雀斑鳩白鷺黃鶯灰鸛鸚鵡……等等,其中最為著名的是紅鶴

坦噶尼喀湖景色秀麗,氣候宜人,周圍植物生長繁茂,野生動物成群出現。湖中多鱷魚河馬,周圍有大象羚羊獅子長頸鹿等。

馬拉維

馬拉維」在當地尼昂加語中是「火焰」的意思。湖面狹長,面積3080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73米,最深處達706米,其水量相當於300個鄱陽湖,屬世界第四深湖。大部分水域位於馬拉維共和國境內。

馬拉維湖棲息着10個科的500多種魚類,其中屬於該地所特有的魚類超過90%。這裡的各種魚類在研究生物進化上的重要性就如同雀類之於加拉帕哥斯群島

馬拉維湖國家公園裡的哺乳動物包括河馬彎角羚藪羚山羚黑斑羚、灰色的潛水羚羊大狒狒綠長尾猴大河豬等。公園裡的島嶼是成千上萬的白胸鸕鶿的重要棲息地,沿濱還生活着許多魚鷹。爬行動物則以灣鱷蜥蜴和形形色色的類為主。

馬拉維湖湖岸俊俏,煙波浩渺。周圍山巒迭障,青翠遍野,雲蒸霧繞,勝似仙境。1984年馬拉維湖國家公園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遺產」。

奇山

在裂谷帶兩側排列着眾多火山,其中乞力馬扎羅山肯尼亞山最為有名。乞力馬扎羅山現已闢為國家公園,並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人《世界自然遺產錄》。

乞力馬扎羅山的神奇、壯美與海明威《乞力馬扎羅的雪》期待更多的人們來欣賞、品味。

地理位置

乞力馬扎羅山位於坦桑尼亞東北部,鄰近肯尼亞。它由地下熔岩強烈涌動堆覆的三個圓錐形火山丘組成。主峰基博峰(「烏呼魯峰」)高5963米,是非洲最高山峰,素有「非洲屋脊」之稱。山峰雪線在海拔5000米左右,峰頂有一個直徑2400米、深200米的火山口。口內冰雪覆蓋,宛如巨大的玉盆。由於靠近赤道,氣候炎熱時,山麓的氣溫有時高達59℃,而峰頂的氣溫又常在零下34℃。

植被

乞力馬扎羅山的植被,因高度及坡向不同而發生明顯的垂直變化。從熱帶稀樹草原熱帶雨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一直到高山草地荒漠、冰川,依次而上。翠綠的身姿頂托着潔白的玉冠,遠在200公里就能映入人們的眼帘。極目望去,翠白相間,雲霧繚繞,無不使人心神幻動。

裂穀草原

草原是裂谷帶的重要景觀。這裡草原不僅面積大,而且集成了非洲大部分特徵性動物資源。馬塞馬拉塞倫蓋蒂兩個國家公園則是草原的典型代表。它雖分屬肯尼亞坦桑尼亞,但卻連成一體。

馬塞馬拉國家公園

馬塞馬拉國家公園位於肯尼亞的西南角,面積1500多平方公里,與坦桑尼亞的塞倫蓋蒂野生動物園毗鄰,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野生動物保護區之一。這裡野生動物不僅種類多,而且種群數量大。主要動物有獵豹非洲象黑犀牛河馬斑馬長頸鹿野牛牛羚羚羊獅子斑鬣狗山地小葦羚豺狗瞪羚蝠耳狐蜜熊河狸疣豬和7種靈長類動物。

在一望無際的原野上,每到雨季到來的時候,會有140萬隻角馬和20萬隻斑馬從坦桑尼亞向北遷徙到馬塞馬拉。隆隆的蹄聲象悶雷一樣此起彼伏,壯觀無比。

塞倫蓋蒂國家公園

塞倫蓋蒂國家公園位於坦桑尼亞北部,與肯尼亞的馬塞馬拉國家公園相連。它是東非野生動物眾多保護區的核心部分。

公園植被以開闊草原型植物為主。主要植物是馬唐鼠尾草茅草水蜈蚣屬植物,低地和山地植物主要是金合歡。公園裡有兩條向西的河流常年有水,還有不少的湖泊、沼澤、泉眼,使這裡成為野生動物的樂園。

公園擁有規模極大的動物群落。在95種哺乳動物中,大都為這裡特有。它們在季節性的水源地和草場之間來往遷徙。1991年,最後一群野狗從公園中消失。這裡還有450種鳥類,包括34種猛禽、6種禿鷲大鴇鴕鳥和紅鸛(火烈鳥)。

塞倫蓋蒂國家公園連同肯尼亞的馬塞馬拉國家公園一起,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未來命運

東非大裂谷從廣義上講,北起西亞,從靠近伊斯肯德侖港的南土耳其開始,南抵非洲東南,一直延伸到貝拉港附近的莫桑比克海岸。跨越50多個緯度,總長超過6500公里。人們稱它是「大地上最大的傷疤。」古往今來,東非大裂谷一直引人注目;當今世界,東非大裂谷的未來命運,更是舉世關注。

英國地理學家約翰·喬治,曾在1893年對裂谷進行5個星期的實地調查。他設想:東非裂谷不是像美國的大峽谷那樣由河流沖刷而成,而是因為地殼下沉,形成了一個兩邊峭壁相夾的溝谷四地。這在地貌上稱「地塹」。大陸漂移說和板塊構造說的創立者及擁護者競相把東非大裂谷作為支持他們理論的有力證據。有人在研究肯尼亞裂谷帶時注意到,兩側斷層和火山岩的年齡,隨着離開裂谷軸部的距離的增加而不斷增大,從而他們認為這裡是一起大陸擴張的中心。

根據本世紀60年代美國「雙子星」號宇宙飛船的測量,裂谷北段的紅海擴張速度達每年2厘米;在非洲大陸上,裂谷每年加寬幾毫米至幾十毫米。1978年11月6日,地處吉布提的阿法爾三角區地表突然破裂,阿爾杜科巴火山在幾分鐘內突然噴發,並把非洲大陸阿拉伯半島又分隔開1.2米。一些科學家指出,紅海和亞丁灣就是這種擴張運動的產物。他們還預言,如果照這種速度繼續下去,再過2億年光景,東非大裂谷就會被徹底撕裂開,「分娩」出新的大洋,就象當年的大西洋一樣。但是,反對板塊理論的人則認為這些都是危言聳聽。他們認為大陸和大洋的相對位置無論過去和將來都不會有重大改變,地殼活動主要是作上下的垂直運動,裂谷不過是沉降區而已。在它接受了巨厚的沉積之後,將來也可能轉向上升運動,隆起成高山而不是沉降為大洋。

2005年年9月,埃塞俄比亞北部某地的地面突然下沉10英尺,迅速向兩側裂開,裂開的大洞足以將數頭駱駝和數隻山羊吞沒。在接下來三周時間,這個地方發生了160次地震,形成一個寬25英尺、長約0.34英里的大裂縫。

英格蘭利茲大學地球物理學家蒂姆·賴特使用衛星雷達數據,將這一裂縫的形成過程準確地拼合起來。當非洲和阿拉伯構造板塊向兩側漂移時,兩個板塊之間的地殼會變弱。賴特說:「在地殼底部形成的岩漿會定期向下面滴,就向『熔岩燈』一樣,形成一個腔狀『氣球』,『氣球』逐漸膨脹。當這個『氣球』達到臨界壓力時,它就會爆炸。」

據賴特估計,在未來100萬年左右,裂縫將繼續擴大,屆時非洲之角將從非洲大陸完全脫離,形成地球上第八大洲——東非洲。賴特說,這種地質過程始終都在發生,不過,地面裂開通常只發生在海底,那個區域人們很難看到。他說:「這是我們首次利用現代儀器直接觀察這一極其重要的地質過程。」

這一發現轟動了科學界。2006年,來自英國法國意大利美國的考察隊紛紛前來阿法爾。經過分析和研究,他們預言一個新的大陸將會在100萬年間形成,東非大裂谷將會比如今長10倍,東非的好望角將從非洲大陸上分離出去。對此,美國地質學家辛迪-艾賓格表示:「許多人認為劇烈的地質現象只發生遙遠的古代,但是我們現在可以看見它們正在發生。」

東非大裂谷未來的命運究竟如何?也許人類只有拭目以待。

探索發現

2016年6月28日,牛津大學杜倫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坦桑尼亞的東非大裂谷發現了巨量的氦氣田。報道稱,這一發現很可能改變全球氦氣資源的「遊戲規則」。

相關圖書

基本信息

書名:《地球臉上最美麗的傷痕——揭秘東非大裂谷》(中國科學家赴東非大裂谷科學考察已出版的圖書)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

字數:五萬餘字

圖片:幾百張精彩圖片

格式:16開本全彩頁

價格:定價49元。

內容簡介

本書的作者跟隨中國科學探險協會親歷東非大裂谷,以東非當地(主要是埃塞俄比亞)的歷史、文化、自然環境、人文景觀為介紹重點創作了此書,書中敘述了迄今發現的最早、最完整的古人類遺骸、暱稱「露西」的發現經過;東非各地有趣的風俗習慣及各種特有的、瀕臨滅絕的珍貴動物;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八大景點等,極富知識性及趣味性。書中圖片皆為最新的第一手資料,為作者親臨拍攝。本書還特約著名中科院古人類學家黃萬波先生作序,在可讀性的基礎上又增添了一定的學術性。

視頻

東非大裂谷 相關視頻

原來東非大裂谷是這樣形成的,怪不得如此雄壯,自然之力果然強悍
《東非大裂谷》大裂谷的變遷
地球上疤——東非大裂谷
東非大裂谷,世界大陸上最大的斷裂帶,從天空俯視猶如巨大的刀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