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新界」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XND對話 | 貢獻
 
(未顯示由 1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3 次修訂)
行 1: 行 1:
 +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 <p style="background: #D8D8E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新界''' </p>
 +
|-
 +
|<center><img src="https://cdn.hk01.com/di/media/images/dw/20211006/522466830015533056061754.jpeg/PbkZhqwSWR3IWXDHgzQZ_uKl6HW8Xfu6W5zcRVuc3EU"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hk01.com/%E7%A0%94%E6%95%B8%E6%89%80/682875/%E6%96%BD%E6%94%BF%E5%A0%B1%E5%91%8A-%E6%96%B0%E7%95%8C%E5%8C%97%E8%AE%8A%E5%A4%A9-%E5%A4%A7%E8%88%88%E5%9C%9F%E6%9C%A8%E5%BB%BA%E6%88%BF%E5%B1%8B%E9%90%B5%E8%B7%AF-5%E5%BC%B5%E5%9C%B0%E5%9C%96%E7%9C%8B%E6%B8%85%E9%87%8D%E9%BB%9E 圖片來自hk01]
 +
</small>
 +
|}
  
'''新界''' (英语:New Territories)是[[香港]]全境三大地域之一, [[中 ]]接壤,也是香港境 除香港 及[[九 ]]外的其 余区 域。新界可以分 为两 大部 ,分 的新界 内陆 和以大 屿 主的233 个岛屿 成的 离岛。新界内陆[[ 面积]] 为747.18平方公里,连同233个离岛计算,总面积则为975.23平方公里,占香港陆地总面积接近90%,而57%香港人口居于新界
+
'''新界''' (New Territories)是[[香港]]全境三大地域之一, [[中 陸]][[深圳市]]接壤,也是香港境 [[ 香港 島]] 及[[九 ]]外的其 餘區 域。新界可以分 為兩 大部 ,分 的新界 內陸 和以[[ ]]為 主的233 個[[香港島嶼|島嶼]] 成的[[ 香港離島|離島]]。
  
==历史==
+
新界內陸面積為747.18平方公里,連同233個離島計算,總面積則為975.23平方公里,佔香港陸地總面積接近90%,而57%[[香港人口]]居於新界。
  
 新界西 贡区黄 地峒曾 发现 年前的[[ 石器 代]]晚期[[ 文物]] 明新界地 区历 史悠久。
+
== 歷史 ==
 +
 新界[[ 西 貢區]][[黃 地峒]] 發現 年前的[[ 石器 代]]晚期文物, 明新界地 區歷 史悠久。
  
[[秦始皇]]平定百越之后 今天的 界被纳入为秦境,属番禺县管辖。由东晋 中期 至明朝初期期间, 新界之地曾分别属[[宝安县]]、[[东官县]]、[[东莞县,广州]]府等行政区管辖。至明朝,宝安县改名为新安县,并属之管辖。直至1898年6月9日,即英国 香港岛 立殖民地的56年后,英国政府与清政府在北京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由九龙界限街以北,至深圳河以南 地,连同附近233个岛屿,为期99年,到1997年6月30日为止。然而在1899年4月14日,英国在接管 新界 时,遭新界原居民反抗 爆发新界六日战,4月19日才正式接管。自此,原属新安县(即宝安县)之深圳河以 (包括 界、新九龙)才属于英国管有。
+
中石器時代的文物暫時未有發現 ,新 石器時代 中期 ( 距 約七千年前) 文物 一九九零年代興 赤鱲角機場時於大嶼山扒頭鼓出 .
 +
新界 的西貢 ,南 丫島等 不時有 石器時代至近代的文物出土.
  
英军 新界 ,香港 岛已发 成一个现代化、商业化的[[ 对外开放]] 城市 ,新界 则仍然是一个相对落后和[[ 传统]] 的农业社会。港督卜力基于骆克的报告及建议 决定对 新界 采用间 接管 治的方针,采用一套较近似于中国人的制度 ,即 由乡亲父老来治理乡村,并表明 土地 等私人财产可继续由私人拥 ,民间风俗、习俗也依旧不变
+
[[秦始皇]]平定[[百越]]之後,今天的新界被納入爲秦境,屬[[番禺縣]] 轄。由[[東晉]]中期至[[明朝]]初期期間,今天的 新界 之地曾分別屬[[寶安縣]]、[[東官縣]]、[[東莞縣]],[[廣州府]]等行政區管轄。至[[明朝]],寶安縣改名爲新安縣,竝屬之管轄。直至1898年6月9日 即[[英國]]在 香港 島建立[[殖民地]]的56年後,[[英國政府]]與[[清朝|清政府]]在[[北京]]簽訂《[[ 拓香港界址專條]]》,租-{借}-由九龍[[界限街]]以北,至[[ 深圳河]] 以南土地,連同附近233個島嶼,為期99年 到1997年6月30日為止。然而在1899年4月14日,英國在接管 新界 時,遭[[ 新界原居民]] 反抗 爆發[[ 新界 六日戰]],4月19日才正式 接管 。自此 原屬新安縣( 寶安縣)之深圳河以南 土地 (包括新界、[[新九龍]])才屬於英國管 有。
  
  由于 租借 的[[ 土地]] 并没有统一名称 所以英国人便把这块土地称为“New Territories”(即“ 领土”) ,中 文名称“新界” 可指为“新的租界”之意。分隔租借地(新界)和割让地(九龙)的界限线后来发展为界限街。惟因[[ 城市]] 发展 界限街以北至九龙群山以南之 土地 已归入九龙 部分,称为“新九龙”。但根据《 香港 法例》第1章释义及通则条例附表5, 新界 的定义仍包括 九龙
+
  英軍管有新界時,香港島已發展成一個現代化、商業化的對外開放城市, 界則仍然是一個相對落後和傳統 的[[ 農業社會]]。港督[[卜力]]基於[[駱克]] 的報告及建議 決定對 界採用間接管治的方針 採用一套較近似於 國人的制度 即由鄉親父老來治理[[ 鄉村]], 並表明 土地 等私人財產可繼續由私人擁有,民間風俗、習俗也依舊不變<ref>{{Cite web |url=https://www.hk01.com/article/113612/ |title=香港故事  場被抹去的 香港新界 戰事— 界六日戰 |accessdate=2017-10-25 |date=2017-08-23 |publisher=香港01 }}{{Dead link|date=2018年9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ref>
  
  此外 于十八区区 变更 ,新界的 范围亦随着改变
+
 由 於新租-{借}-的土地並沒有統一名稱,所以英國人便把這塊土地稱為「New Territories」(即「新[[領土]]」),中文名稱「新界」,可指為「新的[[租界]]」之意。分隔租-{借}-地(新界)和割讓地(九龍)的界限線後來發展為界限街。惟因城市發展, 限街以北至[[九龍群山]]以南之土地已歸入九龍一部分,稱為“新九龍”。但根據《[[香港法例]]》第1章釋義及通則條例附表5 ,新界的 定義仍包括新九龍
  
  值得留意的是, 于按《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深圳湾]]口岸港方口岸区原先为香港新 范围内的水域及湿地,根据《[[香港法例]] 》第591章第5条 位于深圳的深圳湾口岸港方口岸区被视为位于位于 新界 以内、新九龙以外,香港可以自2007年7月1日(口岸启用日)以租借方式(原定租金为每年7百万港元,2018年起 为每年1千元人民币象征式租金)在该处恢复治权
+
  此外 [[ 九龍#地理及行政區劃分|十八區區 變更]],新界 的範圍亦隨着
  
 +
值得留意的是,由於按《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深圳灣口岸]]港方口岸區原先為香港新界範圍內的水域及濕地,根據《香港法例》第591章第5條,位於深圳的深圳灣口岸港方口岸區被視為位於位於新界以內、新九龍以外,香港可以自2007年7月1日(口岸啟用日)以租借方式(原定租金為每年7百萬港元,2018年起改為每年1千元人民幣象徵式租金)在該處恢復治權。
  
 +
===陸地界線變化===
 +
在開埠初期,根據《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由於是以深圳河和[[沙頭角河]]作為中港界線,而該兩河的河源是相接的,儼如一狹小的[[海峽]],因此中港之間當時是一水之隔,與中國大陸完全沒有相連。最少至1922年,中港邊界東面仍以沙頭角河為界;隨著沙頭角河舊河口的乾涸並形成了[[中英街]]後,香港與中國大陸才開始陸地相連。但後來中方把成為內流河的沙頭角河重新整治,把河口建於深圳一方的中方的[[沙頭角]]範圍內。現時,新界與深圳之間除了與沙頭角河以南的中英街社區陸地連接之外,其餘都是一水之隔。
 +
 +
另外,位於落馬洲和馬草壟之間的深圳河段經改道後,由於河道拉直,雙方交換了一些土地。其中最大幅是舊河道和新河道之間形成的[[落馬洲河套區]],本為深圳管轄,現改為香港新界管轄。
 +
 +
===海域變化===
 +
香港[[香港英治時期|英國殖民地時期]]之海面邊界根據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專條》香港全境圖,包括整個[[深圳灣]]及[[大鵬灣 (南海)|大鵬灣]];為了方便[[珠江口]]船隻行駛,大嶼山西南之邊界為退潮線對開200呎處。[[香港主權移交]]後,深圳灣及大鵬灣北面劃予深圳,大嶼山、[[索罟群島]]西南以及[[蒲台島]]以南海域則有所增加。
 +
 +
''另見[[嶼北界碑]]及[[嶼南界碑]]''
 +
 +
==行政區劃==
 +
===歷史===
 +
1898年7月1日,英國正式接管新界。新界地區幅員廣闊,租借陸地面積975.1平方公里,比原來英方所擁有的香港轄區陸地面積擴大約11倍,水域擴大約40-50倍。
 +
 +
為方便[[香港殖民地時期|香港殖民地政府]]對新界的管治,將新界劃區而治,早期分為八約。包括:九龍約([[新九龍]]、[[荃灣]]、[[沙田 (香港)|沙田]]、[[將軍澳]]等地)、沙頭角約([[禾坑]]、[[蓮麻坑]]、[[鹿頸]]和[[谷埔]]等地)、元朗約([[八鄉]]、[[錦田]]、[[十八鄉]]、[[屏山 (香港)|屏山]]、[[屯門|青山]]、[[大欖涌]]和[[龍鼓灘]]等地)、雙魚約([[林村]]、[[新田 (香港)|新田]]、[[龍躍頭]]、[[船灣]]、[[翕和]]、[[泰亨|蔡坑]]、[[上水圍|上水]]、[[粉嶺圍|粉嶺]]、[[河上鄉|侯約]]等地)、六約(即[[打鼓嶺 (北區)|打鼓嶺區]])、東海約([[西貢區|西貢]]、[[高塘]]和[[赤徑]]等地)、東島約([[吉澳]]、[[東平洲]]、[[塔門]]、[[白潭洲]]和[[白蠟洲]]等地)以及西島約([[龍鼓洲]]、[[赤鱲角]]、[[馬灣]]、[[青衣島|青衣]]、[[大嶼山]]、[[坪洲]]、[[長洲 (香港)|長洲]]等地)。
 +
 +
1907年,原有的新界八約合併為北約([[大帽山]]及[[九龍群山]]以北)和南約([[新九龍]]、[[荃灣]]及[[離島]]),各由一位理民官管理。
 +
 +
1941年12月25日,[[日本]]佔領香港,香港進入了持續三年零八個月的[[香港日據時期|日據時期]],1942年2月20日,[[大日本帝國]][[香港日治時期#民政時期|香港占領地政府]]成立,並於1943年7月起將新界分成7區管轄,荃灣、西貢被劃入九龍地區,而7區分別為沙田區、大埔區、上水區(即上水及粉嶺)、新田區(即新界北)、沙角區(即沙頭角)、元朗區(即元朗及屯門)和西貢區。
 +
 +
新界方面,[[香港重光]]後初期,南約及北約理民府合併為單一理民府,至1948年才重新分為大埔、元朗及南約理民府。1959年9月,[[荃灣]]理民府從南約理民府分離。1960年,南約理民府取消,改為西貢及離島兩個理民府。<ref>{{Cite news|url=https://mmis.hkpl.gov.hk/coverpage/-/coverpage/view?_coverpage_WAR_mmisportalportlet_hsf=%E5%8D%97%E7%B4%84%201963&_coverpage_WAR_mmisportalportlet_actual_q=%28%20%28%20allTermsMandatory%3A%28true%29%20OR+all_dc.title%3A%28%E5%8D%97%E7%B4%84%29%20OR+all_dc.creator%3A%28%E5%8D%97%E7%B4%84%29%20OR+all_dc.contributor%3A%28%E5%8D%97%E7%B4%84%29%20OR+all_dc.subject%3A%28%E5%8D%97%E7%B4%84%29%20OR+fulltext%3A%28%E5%8D%97%E7%B4%84%29%20OR+all_dc.description%3A%28%E5%8D%97%E7%B4%84%29%20%29%20AND+%28%20dc.category.category%3A%28Newspaper%29%20%29%20%29&_coverpage_WAR_mmisportalportlet_sort_field=dc.publicationdate_bsort&_coverpage_WAR_mmisportalportlet_freetext_filter=1963&p_r_p_-1078056564_c=QF757YsWv5%2FH7zGe%2FKF%2BFJj9%2FPELZ4Hw&_coverpage_WAR_mmisportalportlet_o=19&_coverpage_WAR_mmisportalportlet_sort_order=desc|title=西貢離島理民府 今開始改稱南約理民府|work=華僑日報|date=1963-11-01|accessdate=2021-06-05|archive-date=2021-05-24|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524132125/https://mmis.hkpl.gov.hk/coverpage/-/coverpage/view?_coverpage_WAR_mmisportalportlet_hsf=%E5%8D%97%E7%B4%84%201963&_coverpage_WAR_mmisportalportlet_actual_q=%28%20%28%20allTermsMandatory%3A%28true%29%20OR+all_dc.title%3A%28%E5%8D%97%E7%B4%84%29%20OR+all_dc.creator%3A%28%E5%8D%97%E7%B4%84%29%20OR+all_dc.contributor%3A%28%E5%8D%97%E7%B4%84%29%20OR+all_dc.subject%3A%28%E5%8D%97%E7%B4%84%29%20OR+fulltext%3A%28%E5%8D%97%E7%B4%84%29%20OR+all_dc.description%3A%28%E5%8D%97%E7%B4%84%29%20%29%20AND+%28%20dc.category.category%3A%28Newspaper%29%20%29%20%29&_coverpage_WAR_mmisportalportlet_sort_field=dc.publicationdate_bsort&_coverpage_WAR_mmisportalportlet_freetext_filter=1963&p_r_p_-1078056564_c=QF757YsWv5%2FH7zGe%2FKF%2BFJj9%2FPELZ4Hw&_coverpage_WAR_mmisportalportlet_o=19&_coverpage_WAR_mmisportalportlet_sort_order=desc|dead-url=no}}</ref>
 +
1963年,上述兩理民府再度合併,復設南約理民府。
 +
1969年,因應[[萬宜水庫]]發展計劃,南約理民府再度分拆為西貢理民府及離島理民府。1974年4月1日,[[沙田 (香港)|沙田]]理民府自大埔理民府分離;及[[屯門]]理民府自元朗理民府分離。
 +
 +
===現行區域划分===
 +
新界有兩個[[香港立法會選舉]]選區,共有9個分區,每區均有其各自的[[香港區議會|區議會]]:
 +
 +
* [[新界東選區]](9個議席)
 +
** [[北區 (香港)|北區]]:包括[[上水]]、[[粉嶺]]、[[羅湖 (香港)|羅湖]]、[[河上鄉]]、[[馬草壟]]、[[聯和墟]]、[[沙頭角]]、[[鹿頸]]、[[烏蛟騰]]、[[文錦渡]] 、[[打鼓嶺 (北區)|打鼓嶺]]、[[坪輋]]、[[蓮麻坑]]等地方。
 +
** [[大埔區]]:包括[[大埔滘]]、[[大埔墟]]、[[大埔中心]]、[[三門仔]]、[[大尾篤]] 、[[元洲仔]]、[[九龍坑]] 、[[林村]]、[[船灣]]、[[八仙嶺]]、[[大刀屻]]、[[吐露港]]、西貢[[十四鄉]]、[[黃竹塱]]及離島[[塔門]]、[[平洲]]、[[赤洲]]等地方。
 +
** [[沙田區]]:包括[[大圍]]、[[火炭]]、[[禾輋]]、[[石門 (香港)|石門]]、[[小瀝源]]、[[圓洲角]]、[[九肚山]]、[[馬料水]]、[[馬鞍山新市鎮|馬鞍山]]等地方。
 +
** [[西貢區]]:包括[[西貢市|西貢]]市、[[將軍澳]]、[[坑口 (香港)|坑口]]、[[調景嶺]]、[[茅湖仔]]、[[大埔仔]]、[[清水灣半島]]、[[白沙灣]]、[[波羅輋]]、[[井欄樹]]、[[壁屋]]、[[大網仔]]、[[北潭涌]]、[[蠔涌]]、[[萬宜水庫]]等地。
 +
 +
* [[新界西選區]](9個議席)
 +
** [[元朗區]]:包括[[元朗市中心]]、[[橫洲 (元朗)|橫洲]]、[[天水圍]]、[[尖鼻咀]]、[[十八鄉]]、[[凹頭]]、[[南生圍]]、[[錦田|錦田鄉]]、[[八鄉]]、[[石崗]]、[[新田 (香港)|新田鄉]]、[[落馬洲]]、[[米埔]]、[[廈村|廈村鄉]]、[[洪水橋]]、[[白泥]]、[[流浮山]]、[[屏山 (香港)|屏山鄉]]等所組成。
 +
** [[屯門區]]:包括[[屯門新市鎮]]、[[藍地]]、[[亦園]]、[[大欖涌]]、[[掃管笏]]、[[稔灣]]、[[龍鼓灘]]、[[爛角咀]]等、還包括[[大小磨刀]]、[[匙羹洲]]、[[龍鼓洲]]、[[沙洲 (香港)|沙洲]]等細小島嶼。
 +
** [[葵青區]]:包括[[葵涌]]、[[石梨貝]]、[[大連排]]、[[大窩口]]、[[下葵涌]][[荔景]]、[[九華徑]]、[[華景山莊|大窩山]]及[[青衣島|青衣]]等地方。
 +
** [[荃灣區]]:包括[[荃灣市中心]]、[[油柑頭]]、[[汀九]]、[[深井]]、[[青龍頭]]、[[川龍]]、[[老圍]]、[[馬灣島]]、上葵涌[[梨木樹]]、[[油麻磡]]、大嶼山北部[[陰澳]]、[[青洲仔半島]]、[[竹篙灣]]等地方。
 +
** [[離島區]]:香港共有263個島,而離島區主要島嶼如下:[[大嶼山]]、[[長洲 (香港)|長洲]]、[[喜靈洲]]、[[交椅洲]]、[[南丫島]]、[[坪洲]]、[[蒲台群島]]、[[石鼓洲]]、[[小鴉洲]]、[[大鴉洲]]等地方。
 +
 +
[[1995年香港立法局選舉]]亦曾使用「新界中」、「新界東」、「新界南」、「新界西」、「新界東北」、「新界東南」、「新界西北」及「新界西南」等分法。
 +
 +
除了[[香港立法會選舉|立法會選舉]]地方選區和區議會的行政區劃之外,[[新界鄉議局]]也為新界另作行政區劃,鄉議局將新界劃分為3區27鄉,3區分別為元朗區、大埔區和南約區。3區各劃分若干個鄉,共27個鄉,每一個鄉均各自設立一個鄉事委員會:
 +
* 元朗區:[[屯門]]、[[廈村]]、[[屏山 (香港)|屏山]]、[[十八鄉]]、[[八鄉]]、[[錦田]]、[[新田 (香港)|新田]]
 +
* 大埔區:[[沙田 (香港)|沙田]]、[[西貢北]]、[[大埔 (香港)|大埔]]、[[粉嶺]]、[[上水]]、[[打鼓嶺 (北區)|打鼓嶺]]、[[沙頭角]]、[[西貢區|西貢]]、[[坑口 (香港)|坑口]]
 +
* 南約區:[[青衣島|青衣]]、[[荃灣]](包括葵涌)、[[馬灣]]、[[長洲 (香港)|長洲]]、[[坪洲]]、[[東涌 (香港)|東涌]]、[[大澳]]、[[梅窩]]、[[大嶼山|大嶼南]]、[[南丫島|南丫南、南丫北]]
 +
 +
== 人口 ==
 +
1898年英國租借新界時,包括[[新九龍]]在內,總人口為102,254人,這裡基本上是農業區,分佈700個村莊和一些墟市,主體居民世代以務農為生,土地為他們最主要生活依靠。
 +
 +
目前,新界的人口已占到全香港總人口的一半。根據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新界人口有3,84,0620人,而全港則有7,336,585人。
 +
 +
在二十世紀初以來,由於在香港島和九龍地區聚集了全香港絕大部分的城市人口,新界地區一直屬於香港發展中的後進地區。直至二十世紀後半期尤其是在八十年代以來,由於[[香港市區]]過度擁擠的狀況越來越突出,在香港城市發展空間有限的情況下,政府和民間咸認為地域相對廣闊、人口相對較稀的新界地區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從1971年到1981年,新界地區人口占全香港的比例由16.9%升至26%,1986年,新界的常住人口已達188.12萬,佔全港的比例已達34.86%,比例急劇上升。 1991年,新界地區人口已有237.48萬,首次超過九龍,成為香港三大區域中人口最多的一員,當年新界人口占全港的比例已達41.85%。 1996年,新界地區總人口進一步增至290.67萬,已占到總人口的46.75%,2001年時,新界人口已有334.30萬,佔總人口的比例為49.83%。
 +
 +
==新市鎮的崛起==
 +
早年由於在九龍和香港島地區聚集了全香港絕大部分的人口,令新界地區成為香港發展中的後進地區。直至二十世紀後半期尤其是在八十年代以來,由於香港舊區過度擁擠的狀況越來越嚴重,在香港城市發展空間有限的情況下,香港舊區人口承載趨於飽和、且發展空間無法擴張的情況下,新市鎮的發展便迎合了香港對人口及土地的需求,從而使得新市鎮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來尤其是近20年以來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並令新界地區人口的持續增加。新界是香港面積最大,發展空間最充足的一個區域,香港的新市鎮包括了在新界地區的各個新興區域及各個大小離島的新興區域,包括如荃灣、葵涌、沙田、屯門、青衣、大埔、元朗、上水、粉嶺、將軍澳、馬鞍山、天水圍、東涌等等。新市鎮並不是實際意義上的城鎮,香港當前的18個議會行政區,在各個議會行政區範圍內發展起來的新市鎮,實際上沒有獨自政府管轄機構,新市鎮在香港只屬於一種新興的建成區連綿區域,它的發展壯大可以說是香港城市化日漸成熟的表現。
 +
 +
===未來新市鎮規劃===
 +
為應付未來人口不斷增長,2009年11月政府規劃署向公眾報告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規劃<ref>{{Cite web |url=http://www.nentnda.gov.hk/ |title=2009年11月-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規劃及工程研究 |access-date=2009-11-20 |archive-date=2014-06-06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606224202/http://www.nentnda.gov.hk/ |dead-url=no }}</ref>、目標旨在為古洞北、粉嶺北及坪輋/打鼓嶺新發展區制定規劃及發展架構,以應付長遠的房屋、社會、經濟及環境需要,並訂立發展時間表讓首批居民於2019年遷入新發展區。本研究將以建設新發展區成為一個可持續、環保、具高能源效益、以人為本及無障礙的社區為目標。<ref>{{Cite web |url=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091117/4/f83k.html |title=200億拓3市鎮 私樓佔六成 古洞粉嶺北坪輋 村民反對清拆斥利益輸送 |access-date=2009-11-20 |archive-date=2009-11-21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91121040233/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091117/4/f83k.html |dead-url=no }}</ref>
 +
 +
==鄉郊山嶺==
 +
新界區擁有大小不一的山峰,位於內陸的有[[大帽山]]、[[馬鞍山 (香港山峰)|馬鞍山]]及[[八仙嶺]],大嶼山的[[鳳凰山 (香港)|鳳凰山]]、[[大東山]]等。這些在新界的主要最高山峰,加上石崖、石林河流組成了壯觀的景色。遠離俗世的感覺使人印象深刻。在新界北部和東北部的一些低地,多會發現河流蜿蜒流經耕地或荒田有樹林和偏遠的鄉村,其中很多是有傳統古樸特色的圍村如[[吉慶圍]]、[[曾大屋]]。某些鄉村有小徑圍繞,農田間阡陌縱橫,雖然荒廢的農地及貯物場不斷增加,但部分景觀仍保留著以往鄉郊特色,亦是香港仍能讓人感受到傳統鄉村的面貌的地方。
 +
 +
==離島群==
 +
在整個香港的二百多個離島中,其中以新界的[[大嶼山]]、[[南丫島]]、[[長洲 (香港)|長洲]]及[[坪洲]]保留樸實民風而又較多人聚居,島上大部分自然環境和名勝古蹟一直保存着,島上的鄉鎮迄今仍保持着養魚、醃製等作業,亦是本地城市人周末的好去處。
 +
 +
==法定古蹟==
 +
*[[西貢市|西貢]][[滘西洲石刻]]
 +
*[[粉嶺]][[龍躍頭]][[覲龍圍]]圍牆及更樓
 +
*西貢[[大廟灣石刻]]
 +
*粉嶺[[龍躍頭]][[麻笏圍]]門樓
 +
*[[荃灣]][[三棟屋村]]
 +
*[[元朗]][[橫洲二聖宮]]
 +
*[[大埔 (香港)|大埔]]舊[[北區 (香港)|北區]][[理民府]]
 +
*西貢[[東龍洲石刻]]
 +
*西貢[[上窰村]]
 +
*西貢[[東龍洲炮台]]
 +
*西貢[[龍蝦灣石刻]]
 +
*粉嶺龍躍頭[[老圍 (龍躍頭)|老圍]]門樓及圍牆
 +
*大埔[[元洲仔]][[前政務司官邸]]
 +
*粉嶺龍躍頭[[松嶺鄧公祠]]
 +
*西貢[[佛頭洲稅關遺址]]
 +
*粉嶺[[坪輋]][[長山古寺]]
 +
*元朗[[新田 (香港)|新田]][[麟峯文公祠]]
 +
*[[大埔 (香港)|大埔]][[大埔頭村]][[敬羅家塾]]
 +
*[[大埔碗窰窰址|大埔碗窰村碗窰]]
 +
*元朗[[山廈村張氏宗祠]]
 +
*大埔[[文武二帝廟]]
 +
*[[上碗窰樊仙宮|大埔上碗窰樊仙宮]]
 +
*[[舊大埔墟火車站]]
 +
*荃灣[[汲水門]][[燈籠洲燈塔]]
 +
*上水[[廖萬石堂]]
 +
*元朗[[屏山鄧氏宗祠]]
 +
*荃灣[[海壩村古屋]]
 +
*元朗[[屏山 (香港)|屏山]][[愈喬二公祠]]
 +
*元朗[[新田大夫第]]
 +
*元朗屏山[[聚星樓]]
 +
*粉嶺龍躍頭[[覲龍圍]]門樓
 +
*西貢[[滘西洲洪聖古廟]]
 +
*元朗[[廈村楊侯宮]]
 +
*[[粉嶺龍躍頭天后宮]]
 +
*[[沙田 (香港)|沙田]][[王屋村古屋]]
 +
*上水[[河上鄉]][[居石侯公祠]]
 +
*[[沙頭角]][[鏡蓉書屋]]
 +
*[[屯門]][[何福堂會所]][[馬禮遜樓]]
 +
*元朗[[錦田]][[二帝書院]]
 +
*元朗[[八鄉]][[元崗村梁氏宗祠]]
 +
*元朗[[八鄉上村]][[植桂書室]]
 +
*元朗[[廈村鄧氏宗祠]]
 +
*[[九龍水塘]]5項歷史構築物
 +
*[[城門水塘]]紀念碑
 +
*[[沙頭角]][[蓮麻坑村]][[葉定仕故居]]
 +
*元朗屏山[[坑頭村]][[仁敦岡書室]]
 +
<ref>{{Cite web |url=http://www.lcsd.gov.hk/CE/Museum/Monument/b5/monuments_nt.php |title=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古物古蹟辦事處 |access-date=2009-11-20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91124160006/http://www.lcsd.gov.hk/CE/Museum/Monument/b5/monuments_nt.php |archive-date=2009-11-24 |dead-url=yes }}</ref>
 +
 +
==新界之最==
 +
新界擁有很多[[香港之最]]:
 +
 +
*[[大帽山]]:全港最高的[[山峰]]
 +
*[[大嶼山]]:全港最大的[[島嶼]]
 +
*[[深圳河]]:全港最長的[[河流]]
 +
*[[元朗平原]]:全港最大面積的[[沖積平原]]
 +
*[[馬屎洲特別地區]]內的岩石:全港現存最古老的岩石
 +
*[[萬宜水庫]]:全港儲水量最大的[[水庫]]
 +
*[[沙田區]]:全港最多人口的[[香港行政區劃|行政區劃]]
 +
*[[離島區]]:全港最大面積的[[香港行政區劃|行政區劃]]
 +
*[[城門郊野公園]]:全港首個[[香港郊野公園|郊野公園]]
 +
*[[南大嶼郊野公園]]:全港面積最大[[香港郊野公園|郊野公園]]
 +
*[[香港地質公園]]:全港首個[[世界地質公園]]
 +
*[[青山公路]]:全港最長的行車道路和街道
 +
*[[屯門-赤鱲角隧道]]:全港最長的行車隧道
 +
*[[青馬大橋]]:全球最長的行車[[鐵路]]雙用[[懸索吊橋]]
 +
*[[香港國際機場]]:全球最繁忙機場之一、全港最大單一地段(赤鱲角地段第1號,共1255公頃)
 +
*[[葵青貨櫃碼頭]]:全球第六繁忙[[貨櫃港]]
 +
*[[羅湖口岸|羅湖出入境管制站]]:旅客全球第二亦是全球最繁忙貨柜車過境口岸
 +
*[[船灣淡水湖]]:全球首個在海中興建的水庫、全港面積最大的[[水庫]](1000公頃)
 +
*[[香港中文大學]]:全港面積最大院校(137公頃)、全港最大中央石油氣用戶之一(13個供氣站)
 +
*[[愉景灣]]:全港地盤面積最大住宅項目(600公頃)、全港最大中央石油氣用戶之一
 +
*[[天盛苑]]:全港單位及樓宇數目最多[[居者有其屋計劃|居屋]]屋苑(17幢、6580伙;將來會被位於九龍的宋王臺居屋項目以8720伙規模,打破最多單位數目紀錄)
 +
*[[逸東邨]]:全港樓宇數目最多[[香港公共屋邨|公共屋邨]](25幢;而按原來規劃,將以11939伙的規模超越天盛苑,成為全港最大型居屋屋苑)
 +
*[[葵涌邨]]:全港單位數目最多公屋屋邨(13742伙)
 +
 +
== 參考文獻 ==
 +
{{reflist}}
 
[[Category:680 中國地理類志]]
 
[[Category:680 中國地理類志]]

於 2022年2月5日 (六) 22:00 的最新修訂

新界

圖片來自hk01

新界(New Territories)是香港全境三大地域之一,與中國大陸深圳市接壤,也是香港境內除香港島九龍半島外的其餘區域。新界可以分為兩大部份,分別是與九龍半島相連的新界內陸和以大嶼山為主的233個島嶼所組成的離島

新界內陸面積為747.18平方公里,連同233個離島計算,總面積則為975.23平方公里,佔香港陸地總面積接近90%,而57%香港人口居於新界。

歷史

新界西貢區黃地峒曾發現三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文物,說明新界地區歷史悠久。

中石器時代的文物暫時未有發現,新石器時代中期( 距今約七千年前)的文物在一九九零年代興建赤鱲角機場時於大嶼山扒頭鼓出土. 新界的西貢,南丫島等地不時有新石器時代至近代的文物出土.

秦始皇平定百越之後,今天的新界被納入爲秦境,屬番禺縣管轄。由東晉中期至明朝初期期間,今天的新界之地曾分別屬寶安縣東官縣東莞縣廣州府等行政區管轄。至明朝,寶安縣改名爲新安縣,竝屬之管轄。直至1898年6月9日,即英國在香港島建立殖民地的56年後,英國政府清政府北京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租借由九龍界限街以北,至深圳河以南土地,連同附近233個島嶼,為期99年,到1997年6月30日為止。然而在1899年4月14日,英國在接管新界時,遭新界原居民反抗,爆發新界六日戰,4月19日才正式接管。自此,原屬新安縣(即寶安縣)之深圳河以南土地(包括新界、新九龍)才屬於英國管有。

英軍管有新界時,香港島已發展成一個現代化、商業化的對外開放城市,新界則仍然是一個相對落後和傳統的農業社會。港督卜力基於駱克的報告及建議,決定對新界採用間接管治的方針,採用一套較近似於中國人的制度,即由鄉親父老來治理鄉村,並表明土地等私人財產可繼續由私人擁有,民間風俗、習俗也依舊不變[1]

由於新租借的土地並沒有統一名稱,所以英國人便把這塊土地稱為「New Territories」(即「新領土」),中文名稱「新界」,可指為「新的租界」之意。分隔租借地(新界)和割讓地(九龍)的界限線後來發展為界限街。惟因城市發展,界限街以北至九龍群山以南之土地已歸入九龍一部分,稱為「新九龍」。但根據《香港法例》第1章釋義及通則條例附表5,新界的定義仍包括新九龍。

此外由於十八區區界變更,新界的範圍亦隨着改變。

值得留意的是,由於按《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深圳灣口岸港方口岸區原先為香港新界範圍內的水域及濕地,根據《香港法例》第591章第5條,位於深圳的深圳灣口岸港方口岸區被視為位於位於新界以內、新九龍以外,香港可以自2007年7月1日(口岸啟用日)以租借方式(原定租金為每年7百萬港元,2018年起改為每年1千元人民幣象徵式租金)在該處恢復治權。

陸地界線變化

在開埠初期,根據《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由於是以深圳河和沙頭角河作為中港界線,而該兩河的河源是相接的,儼如一狹小的海峽,因此中港之間當時是一水之隔,與中國大陸完全沒有相連。最少至1922年,中港邊界東面仍以沙頭角河為界;隨著沙頭角河舊河口的乾涸並形成了中英街後,香港與中國大陸才開始陸地相連。但後來中方把成為內流河的沙頭角河重新整治,把河口建於深圳一方的中方的沙頭角範圍內。現時,新界與深圳之間除了與沙頭角河以南的中英街社區陸地連接之外,其餘都是一水之隔。

另外,位於落馬洲和馬草壟之間的深圳河段經改道後,由於河道拉直,雙方交換了一些土地。其中最大幅是舊河道和新河道之間形成的落馬洲河套區,本為深圳管轄,現改為香港新界管轄。

海域變化

香港英國殖民地時期之海面邊界根據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專條》香港全境圖,包括整個深圳灣大鵬灣;為了方便珠江口船隻行駛,大嶼山西南之邊界為退潮線對開200呎處。香港主權移交後,深圳灣及大鵬灣北面劃予深圳,大嶼山、索罟群島西南以及蒲台島以南海域則有所增加。

另見嶼北界碑嶼南界碑

行政區劃

歷史

1898年7月1日,英國正式接管新界。新界地區幅員廣闊,租借陸地面積975.1平方公里,比原來英方所擁有的香港轄區陸地面積擴大約11倍,水域擴大約40-50倍。

為方便香港殖民地政府對新界的管治,將新界劃區而治,早期分為八約。包括:九龍約(新九龍荃灣沙田將軍澳等地)、沙頭角約(禾坑蓮麻坑鹿頸谷埔等地)、元朗約(八鄉錦田十八鄉屏山青山大欖涌龍鼓灘等地)、雙魚約(林村新田龍躍頭船灣翕和蔡坑上水粉嶺侯約等地)、六約(即打鼓嶺區)、東海約(西貢高塘赤徑等地)、東島約(吉澳東平洲塔門白潭洲白蠟洲等地)以及西島約(龍鼓洲赤鱲角馬灣青衣大嶼山坪洲長洲等地)。

1907年,原有的新界八約合併為北約(大帽山九龍群山以北)和南約(新九龍荃灣離島),各由一位理民官管理。

1941年12月25日,日本佔領香港,香港進入了持續三年零八個月的日據時期,1942年2月20日,大日本帝國香港占領地政府成立,並於1943年7月起將新界分成7區管轄,荃灣、西貢被劃入九龍地區,而7區分別為沙田區、大埔區、上水區(即上水及粉嶺)、新田區(即新界北)、沙角區(即沙頭角)、元朗區(即元朗及屯門)和西貢區。

新界方面,香港重光後初期,南約及北約理民府合併為單一理民府,至1948年才重新分為大埔、元朗及南約理民府。1959年9月,荃灣理民府從南約理民府分離。1960年,南約理民府取消,改為西貢及離島兩個理民府。[2] 1963年,上述兩理民府再度合併,復設南約理民府。 1969年,因應萬宜水庫發展計劃,南約理民府再度分拆為西貢理民府及離島理民府。1974年4月1日,沙田理民府自大埔理民府分離;及屯門理民府自元朗理民府分離。

現行區域劃分

新界有兩個香港立法會選舉選區,共有9個分區,每區均有其各自的區議會

1995年香港立法局選舉亦曾使用「新界中」、「新界東」、「新界南」、「新界西」、「新界東北」、「新界東南」、「新界西北」及「新界西南」等分法。

除了立法會選舉地方選區和區議會的行政區劃之外,新界鄉議局也為新界另作行政區劃,鄉議局將新界劃分為3區27鄉,3區分別為元朗區、大埔區和南約區。3區各劃分若干個鄉,共27個鄉,每一個鄉均各自設立一個鄉事委員會:

人口

1898年英國租借新界時,包括新九龍在內,總人口為102,254人,這裡基本上是農業區,分佈700個村莊和一些墟市,主體居民世代以務農為生,土地為他們最主要生活依靠。

目前,新界的人口已占到全香港總人口的一半。根據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新界人口有3,84,0620人,而全港則有7,336,585人。

在二十世紀初以來,由於在香港島和九龍地區聚集了全香港絕大部分的城市人口,新界地區一直屬於香港發展中的後進地區。直至二十世紀後半期尤其是在八十年代以來,由於香港市區過度擁擠的狀況越來越突出,在香港城市發展空間有限的情況下,政府和民間咸認為地域相對廣闊、人口相對較稀的新界地區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從1971年到1981年,新界地區人口占全香港的比例由16.9%升至26%,1986年,新界的常住人口已達188.12萬,佔全港的比例已達34.86%,比例急劇上升。 1991年,新界地區人口已有237.48萬,首次超過九龍,成為香港三大區域中人口最多的一員,當年新界人口占全港的比例已達41.85%。 1996年,新界地區總人口進一步增至290.67萬,已占到總人口的46.75%,2001年時,新界人口已有334.30萬,佔總人口的比例為49.83%。

新市鎮的崛起

早年由於在九龍和香港島地區聚集了全香港絕大部分的人口,令新界地區成為香港發展中的後進地區。直至二十世紀後半期尤其是在八十年代以來,由於香港舊區過度擁擠的狀況越來越嚴重,在香港城市發展空間有限的情況下,香港舊區人口承載趨於飽和、且發展空間無法擴張的情況下,新市鎮的發展便迎合了香港對人口及土地的需求,從而使得新市鎮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來尤其是近20年以來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並令新界地區人口的持續增加。新界是香港面積最大,發展空間最充足的一個區域,香港的新市鎮包括了在新界地區的各個新興區域及各個大小離島的新興區域,包括如荃灣、葵涌、沙田、屯門、青衣、大埔、元朗、上水、粉嶺、將軍澳、馬鞍山、天水圍、東涌等等。新市鎮並不是實際意義上的城鎮,香港當前的18個議會行政區,在各個議會行政區範圍內發展起來的新市鎮,實際上沒有獨自政府管轄機構,新市鎮在香港只屬於一種新興的建成區連綿區域,它的發展壯大可以說是香港城市化日漸成熟的表現。

未來新市鎮規劃

為應付未來人口不斷增長,2009年11月政府規劃署向公眾報告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規劃[3]、目標旨在為古洞北、粉嶺北及坪輋/打鼓嶺新發展區制定規劃及發展架構,以應付長遠的房屋、社會、經濟及環境需要,並訂立發展時間表讓首批居民於2019年遷入新發展區。本研究將以建設新發展區成為一個可持續、環保、具高能源效益、以人為本及無障礙的社區為目標。[4]

鄉郊山嶺

新界區擁有大小不一的山峰,位於內陸的有大帽山馬鞍山八仙嶺,大嶼山的鳳凰山大東山等。這些在新界的主要最高山峰,加上石崖、石林河流組成了壯觀的景色。遠離俗世的感覺使人印象深刻。在新界北部和東北部的一些低地,多會發現河流蜿蜒流經耕地或荒田有樹林和偏遠的鄉村,其中很多是有傳統古樸特色的圍村如吉慶圍曾大屋。某些鄉村有小徑圍繞,農田間阡陌縱橫,雖然荒廢的農地及貯物場不斷增加,但部分景觀仍保留著以往鄉郊特色,亦是香港仍能讓人感受到傳統鄉村的面貌的地方。

離島群

在整個香港的二百多個離島中,其中以新界的大嶼山南丫島長洲坪洲保留樸實民風而又較多人聚居,島上大部分自然環境和名勝古蹟一直保存着,島上的鄉鎮迄今仍保持着養魚、醃製等作業,亦是本地城市人周末的好去處。

法定古蹟

[5]

新界之最

新界擁有很多香港之最

參考文獻

  1. 香港故事 一場被抹去的香港新界戰事—新界六日戰. 香港01. 2017-08-23 [2017-10-25]. [失效連結]
  2. 西貢離島理民府 今開始改稱南約理民府. 華僑日報. 1963-11-01 [2021-06-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24). 
  3. 2009年11月-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規劃及工程研究. [2009-1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6-06). 
  4. 200億拓3市鎮 私樓佔六成 古洞粉嶺北坪輋 村民反對清拆斥利益輸送. [2009-1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1-21). 
  5.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古物古蹟辦事處. [2009-1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