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临潼区」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临潼区”)
 
 
行 1: 行 1:
 临潼区
+
[[file:临潼区07.jpg|缩略图|[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q_70,c_zoom,w_640/images/20180825/f76c4334dd144cab8614c1f735c49e24.jpeg 原图连接]]]
 +
[[file:临潼区11.jpg|缩略图|[http://n.sinaimg.cn/sinacn20190614s/139/w640h299/20190614/4c88-hymscpq3361416.jpg 原图连接]]]
 +
[[file:临潼区12.jpg|缩略图|[http://n.sinaimg.cn/sinacn20190614s/267/w640h427/20190614/84c3-hymscpq3361497.jpg 原图连接]]]
 +
[[file:临潼区13.jpg|缩略图|[http://n.sinaimg.cn/sinacn20190614s/268/w640h428/20190614/15d5-hymscpq3361446.jpg 原图连接]]]
 +
[[file:临潼区14.jpg|缩略图|[http://n.sinaimg.cn/sinacn20190614s/199/w640h359/20190614/315d-hymscpq3361476.jpg 原图连接]]]
 +
[[file:临潼区15.jpg|缩略图|[http://n.sinaimg.cn/sinacn20190614s/267/w640h427/20190614/84c3-hymscpq3361497.jpg 原图连接]]]
 +
[[file:临潼区16.jpg|缩略图|[http://n.sinaimg.cn/sinacn20190614s/158/w640h318/20190614/eccf-hymscpq3361511.jpg 原图连接]]]
 +
 
 +
[[临潼区]],隶属于[[陕西省西安市]],位于[[关中平原]]之东,南接[[蓝田县]],北接[[阎良区]],西北接连[[咸阳市三原县]],西接[[高陵区]],东接[[渭南市临渭区]],西南与[[灞桥区]]为界。介于东经109°05′49″—109°27′50″,北纬34°16′49″—34°44′11″之间,总面积915平方千米 。著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北京时间”的来源[[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就位于临潼区。
 +
 
 +
自周秦到汉唐,临潼一直为[[京畿]]之地,处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地带。境内历史遗产众多,有仰韶文化时期的[[姜寨遗址]],[[烽火戏诸侯]]发生地骊山,[[鸿门宴]]发生地新丰镇鸿门堡,中国第一位皇帝的陵寝[[秦始皇陵]];唐玄宗和杨贵妃休憩之地[[华清池]],西安事变发生地[[兵谏亭]]。
 +
 
 +
截至2018年,临潼区下辖23个街道。截至2017年末,临潼区常住人口68.99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21.0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4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66.6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22.8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32224元。
 +
 
 +
==地名由来==
 +
 
 +
临潼区历史渊源深厚,历经周、秦、汉、唐,一直为京畿之地,因城东有[[临河]],西有[[潼河]],故名临潼。《[[临潼县志]]》说:“祥符改名,以临、潼二水环县左右故名临潼”。临潼区自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因避玉清昭应宫名,将唐时的昭应县改称临潼。临潼之称是因其城东、西有临、潼二河围绕而得名。
 +
 
 +
==历史沿革==
 +
 
 +
===建置沿革===
 +
 
 +
元代初将栎阳并入临潼后,南北成为一县,由于在此以前南北分治,为避免混淆,在追述元代以前建置沿革时,采用南北分述方式。
 +
 
 +
===宋代以前南北分治===
 +
 
 +
一、渭河南部分
 +
 
 +
临潼渭河以南,相传上古[[女娲氏]]继兴于此。
 +
 
 +
[[商]]为丽国,[[周]]为骊戎国,相继于今临潼县城东24里戏水之西设丽城(商)、骊戎城(周)。
 +
 
 +
[[秦代]],临潼属内史。[[秦始皇]]曾在芷阳宫附近设芷阳县(约在今韩峪油王村年),[[秦王政]](秦始皇年)十六年(前231年)在戏水之西设郦邑,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徙3万家于此,遂改为郦县。
 +
 
 +
[[西汉]]高祖十年(前197年)于今县城东18里设新丰县,并将芷阳改为霸陵县,均属[[京兆尹]]管辖。
 +
 
 +
[[东汉]]灵帝末年(189年),曾在新丰侨设阴盘县。
 +
 
 +
[[三国曹魏]]时改霸陵为霸城。
 +
 
 +
[[西晋]]时始分新丰地实设阴盘,属[[京兆郡]]。
 +
 
 +
[[北周]]时,霸城、阴盘同时撤销。
 +
 
 +
[[唐代]]垂拱二年(686年)改新丰为庆山,天授二年(691年)又于零口设鸿门县(分庆山与渭南县地年)并设鸿州,辖庆山、渭南、栎阳、鸿门、高陵五县,大足元年(701年)鸿门、鸿州并废,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复庆山为新丰。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年)于骊山下华清宫北(今县城处),分新丰、万年县地设会昌县,天宝七年(748年)改会昌为昭应县,并撤销新丰并入昭应。
 +
 
 +
[[北宋]]时,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改昭应为临潼。
 +
 
 +
唐至北宋,临潼区渭河南部均属京兆府。
 +
 
 +
二、渭河以北部分
 +
 
 +
渭河以北地区,[[春秋]]时晋设栎邑,[[秦景公]]十五年(前562年),秦夺晋地,至[[秦献公]]二年(前383年)筑栎阳城(其址在今县城北70里武屯附近),自雍(今凤翔县)迁都于栎阳。[[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将都迁至[[咸阳]],改栎阳为县。
 +
 
 +
秦代,栎阳归属内史。
 +
 
 +
[[秦汉]]之际,项羽封司马欣为塞王,曾以栎阳为都。
 +
 
 +
西汉高祖二年(前205年),“镇抚关外父老,还归都[[栎阳]]”(《史记•高帝记》)。[[汉高祖]]七年(前200年)迁都[[长安]],置栎阳为县,高祖十年(前197年),[[刘邦]]葬父于栎阳城北,称其陵为[[万年陵]],即在栎阳城中设万年县以奉陵寝。
 +
 
 +
[[新莽]]元年(9年)改栎阳、万年二县为师亭、异赤县。
 +
 
 +
东汉光武帝建武初年(25年)撤销,复设[[万年县]]。将原栎阳并入万年,城址仍在原栎阳。
 +
 
 +
[[两汉]]时期,栎阳、万年均归属[[左冯翊]]。
 +
 
 +
三国曹魏及[[两晋]]均属京兆郡。
 +
 
 +
[[南北朝]]时又属左冯翊。
 +
 
 +
[[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二年(498年)和宣武帝景明元年(500年)先后分万年地设鄣县(址在今交口镇)和广阳县(址在今栎阳镇)。
 +
 
 +
[[北周]]明帝二年(558年)撤销万年县并入广阳,同时将广阳县治移至旧万年(其址古栎阳,今武屯)。
 +
 
 +
[[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年)广阳县又改为万年,归属京兆郡。
 +
 
 +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将万年又改为栎阳,将县治迁至今栎阳镇处。同时分地设平陵县,武德二年(619年)改平陵县为粟邑县(其址在今康桥乡粟邑庙年),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撤销粟邑县并入栎阳。这一时期,栎阳为雍州所辖,武则天天授二年(691年)设鸿州后,栎阳归属鸿州,大足元年(701年)鸿州撤销后,栎阳改属华州。
 +
 
 +
[[五代]]时期经北宋至[[金]],栎阳又归属京兆府。
 +
 
 +
[[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年)始将栎阳县撤销并入临潼,栎阳遂降为镇。
 +
 
 +
元代以后南北合一
 +
 
 +
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年),栎阳并入临潼后,临潼南北成为一县,属奉元路所辖。
 +
[[明]]、[[清]]时期,均属西安府。
 +
 
 +
[[中华民国]]初年属于关中道,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临潼为省直辖县,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属陕西省行政督察区第十区(咸阳)。
 +
 
 +
1949年5月,临潼解放,归属渭南军分区。
 +
 
 +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1950年进行整编,临潼归属渭南专区,1956年改为省辖,1958年本县划归西安市,1961年复归渭南专区。
 +
 
 +
1983年10月1日,归属西安市至今。
 +
 
 +
1997年6月25日,国务院批准撤销临潼县,设立西安市临潼区,区政府驻骊山镇。
 +
 
 +
==行政区划==
 +
 
 +
===区划沿革===
 +
 
 +
临潼区县以下的行政区划,在明、清以前是以乡、亭、里作为行政单位。《汉书•帝纪》:“成帝鸿嘉元年(前20)以新丰戏乡为昌陵县”。在汉代,乡下设亭。《汉书•公卿百官表》:“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临潼在汉时,曾有鸿门亭、戏亭等设置。
 +
 
 +
隋、唐以后,乡下设里,唐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
 +
 
 +
明代,临潼原为四乡五十五里。“弘治五年,遂并为四十里”。
 +
 
 +
据清乾隆《[[临潼县志]]》所载:清代临潼县“共四乡,四十里,每里十甲共四百甲。
 +
 
 +
中华民国初期,行政区划沿袭清代乡、里制。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国民党政府推行保、甲制以后,临潼县将原乡里改为联保,设立联保处进行治理。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又进行联并。到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国民党实行新县制改革,本县将联保制改为镇保制。全县共划为17个镇,镇下设保,保下设甲,共为131保,2884甲,1318村(有一村数甲)。
 +
 
 +
1949年5月,临潼解放,随即建立人民政权,行政区划将民国时期的镇、保、甲改为区、乡、村。全县共17区、131乡、1320村。
 +
 
 +
1951年,对区乡进行了调整,把17个区改编为11个区,区设区公所。区下设乡,共103乡,成立乡政府,乡以下以自然村为单位,设村长进行管理。全县共1554村。
 +
 
 +
1956年—1957年合作化时期,对区、乡作了新的规划。1957年,将原11个区缩编为5区,把原103乡缩编为32个乡,其中5个乡为县直辖乡,其余的乡分属5个区,乡下设行政村作为一级行政机构。
 +
 
 +
1958年,掀起公社化运动,临潼区、乡联合组成了六个人民大公社,下设32个管理区,管区下成立生产大队,大队下设1779个生产队。
 +
 
 +
1961年底,撤销“大公社”,临潼划为4个区,下辖17个公社。连同县直属8个公社,共25个公社。公社下设290个大队,2039个生产队。1962年,又划为6个区。32个公社,348个大队,2537个生产队。
 +
 
 +
1966年8月,阎良镇划归西安市,谭家公社移入振兴村。临潼共34个公社,355个大队,2400个生产队。
 +
 
 +
从1966年“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到1983年,这期间,行政区划没有大的变动,1983年下半年到1984年春在全县范围内进行了机构改革,取消了公社和生产大队的形式。1984年4月,正式宣布将公社改为乡(镇),设乡(镇)人民政府,生产大队改为行政村,生产队改为村民小组。全县共设6镇,1986年又增设栎阳、斜口2镇,全县共8个镇、25个乡。共6个居民社区,353个行政村,2553个村民小组。
 +
 
 +
===区划现状===
 +
 
 +
截至2018年,临潼区下辖23个街道  。临潼区人民政府驻[[骊山街道]]。
 +
 
 +
==人口==
 +
 
 +
截至2017年末,临潼区常住人口68.99万人,比上年末净增加0.81万人,城镇化率为34.9%,比上年增长0.2%。截至2017年末,临潼区户籍人口71.72万人,其中男性36.24万人,女性35.48万人,比上年增长0.2%。
 +
 
 +
==政治==
 +
 
 +
区委书记:王浩
 +
常务副区长:王海成
 +
副区长:杨兵
 +
副区长:邹林
 +
副区长:刘春来
 +
副区长:徐毅
 +
副区长:杜磊
 +
副区长:霍炳男
 +
副区长:巩雪松
 +
 
 +
==交通运输==
 +
 
 +
===公路===
 +
 
 +
[[西潼高速公路]]、[[108国道]]穿临潼区境而过,到咸阳国际机场40分钟。
 +
 
 +
===铁路===
 +
 
 +
临潼火车站建于1934年,隶属[[西安铁路局]],为三等站。
 +
 
 +
===地铁===
 +
 
 +
西安与临潼市域轨道交通,起点为[[西安地铁1号线]]纺织城站,终点设在临潼北二环,线路全长23.2千米,总投资约130亿元,2017年建成通车试运营。西安市域快速轨道交通临潼线,起点为地铁1号线纺织城站,终点设在临潼秦汉大道。线路全长约25.92千米。
 +
 
 +
==地理环境==
 +
 
 +
===位置境域===
 +
 
 +
临潼区地处陕西[[关中平原]]中部,是古都[[西安]]的东大门,南依[[骊山]],东邻[[渭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邻[[浐灞生态区]]和新筑国际港务区,北邻阎良国家航空产业基地。介于东经109°05′49″—109°27′50″,北纬34°16′49″—34°44′11″之间,总面积915平方千米。
 +
 
 +
==地形地貌==
 +
 
 +
临潼区地貌,按形态来分,山、川、台、塬俱全,属于构造地貌。就地貌基底构造而言,是渭河中断陷的一部分,又由于秦岭东西构造带和新华夏系(NNE)构造体系在区境内的主导控制作用,所以地貌构造运动不但具有南北阶梯状断裂的特点,而且还具有东西断块隆升和沉降拗陷的特点,因此,除渭河中断陷盆地外,盆地内又产生了一系列次一级的断块与凹陷,形成大小不等、高低差异的隆起和拗陷,从而奠定了现代地貌轮廓基础,隆起区域发育成黄土丘陵和台塬,凹陷区域成为河谷平原及山前洪积扇裙,由于渭河自西向东经区境中部蜿蜒穿过,骊山横岭又屹立于南,故区境内山川台塬俱全。
 +
 
 +
===骊山断块低山区地貌===
 +
 
 +
骊山是由南北两个背斜和中间一个向斜所构成的复背斜,先系太华山西端的一个山岭,后变成渭河地堑中次一级的地垒。山体海拔高度1千米左右,最高峰仁宗庙1302米。山坡遗存有三级古老剥蚀面(海拔分别为7百米、1千米和1.3千米),老君殿处于最低一级。
 +
 
 +
===黄土塬梁区地貌===
 +
 
 +
黄土塬梁区,原是横岭塬的一部分,后因受河道深切及重力等内外营力的作用,而成为塬梁、河沟相间地貌,梁面微向北西倾斜,梁峁寄生其上,地面起伏,形态破碎,高程在海拔800—1000米之间,侵蚀强烈,水土流失严重。
 +
 
 +
===多级黄土台塬区地貌===
 +
 
 +
黄土台塬在区境内有三级,从下往上呈阶梯状分布,其成因与渭河断陷逐级下降发生的断错基本一致。
 +
 
 +
〔一级黄土台塬〕是在二级洪积扇裙的基础上,经过山区洪流侵蚀、堆积和黄土覆盖而成,与二级黄土台塬陡坎相接,其高度相差数米至10余米,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为扇形缓坡面,主要分布在铁炉、马额和姚家村一带,高程约460—500米。
 +
 
 +
〔二级黄土台塬〕是在大面积的一级洪积扇裙形成以后,经过流水侵蚀切割和黄土堆积覆盖而成。地表以明显的陡坎与三级黄土台塬相接,其高差南小北大(数米至20余米)。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为一扇形缓坡面,北部现有扇状弧形陡坡,高程约620—650米。塬面上分布有大致呈东西走向的侵蚀构造凹地。
 +
 
 +
〔三级黄土台塬〕系黄土台塬中较高地区,当零河、戏河、玉川河未形成固定河道之前,山区洪流冲出山口后,形成大面积的面状洪流堆积,后经二、三级洪积扇切割迁移及黄土堆积而成为自东南向西北倾斜的缓坡面,高程约600—770米。该处台塬,黄土堆积深厚,由于塬面倾斜,沟壑切割,所以水土流失严重。
 +
 
 +
山前洪积扇裙区地貌山前洪积扇裙区,是在一级黄土台塬形成以后,零河、戏河、玉川河发育到由面流到线流阶段形成固定河道,山区洪水一般顺河道排走,唯有山前大小峪口暂时性的洪水在山前拗陷区积淤形成的洪积扇,又不断扩展,相互连接而形成。扇区河沟切割不深,地势南高北低或北高南低,坡度在4%以上,靠山麓部分为洪积堆,坡度在7—8%以上,扇间地势较低,形成东西向缓岗或浅凹相间地貌,高程500—650米之间,由于该处地势倾斜大,土壤质地粗,所以渗透性良好。
 +
 
 +
渭河及其支流阶地区地貌渭河及其支流阶地区,在区境内自南而北共有三级,从上往下一级嵌入一级,沿渭河及其支流呈带状分布,组成物质具二元结构,因上部为黄土堆积,故又称黄土覆盖阶地,其中一、二级阶地最为发育。
 +
 
 +
〔一级阶地〕渭河南岸较北岸发育,阶面平坦连续,宽0.5—20千米,标高360—400米,高出河水面1.5—5米,土质肥沃,地下水资源丰富,是农业生产的最好基地。
 +
 
 +
〔二阶级地〕渭河两岸均有分布,北岸较南岸发育,阶地宽平,宽0.5—10千米,标高345—470米,高出河水面20米左右,高出一级阶地5—20米。
 +
 
 +
〔三级阶地〕群众称半塬区,高出二级阶地20—45米,阶面不宽,略有起伏,微向渭河及其支流倾斜,高程400—490米,高出河水面30—90米。
 +
 
 +
河漫滩及其阶地区地貌河漫滩及其阶地区,分布在渭河河床两岸,高出河水面1—2米,标高358—400米,与渭河一级阶地斜坡过度,常遭洪水威胁,是不稳定的地段。
 +
 
 +
==气候特征==
 +
 
 +
临潼区位于东亚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向内陆干旱气候的过渡带上,兼有两种气候的特点,属于大陆性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冷暖干湿分明:春季暖和,多风,干燥,回暖早,升温快;夏季炎热,日照长,多雨兼伏旱;秋季温暖,降温快,多阴雨;冬季寒冷,干燥,气温低而雨雪少。
 +
 
 +
===温度===
 +
 
 +
临潼区历年平均气温13.5℃,最热月是7月,气温为26.9℃,最冷月是1月,气温为—0.9℃;年较差气温27.8℃,年平均最高气温19.4℃,年平均最低气温8.5℃,年平均日气温较差10.9℃;月平均日气温,6月份最高,为13.7℃,12月份最低,为9.6℃;年极端最高日气温是1966年6月21日的41.9℃,年极端最低日气温是1969年2月5日的—17.0℃。
 +
 
 +
===气压===
 +
 
 +
临潼区年平均气压973.2毫巴。以冬季气压为最高,平均982.5毫巴;夏季最低,平均962.1毫巴;7月是气压极端低月,为956.9毫巴,1月是气压极端高月,达983.5毫巴。由于春季寒潮次数较多,所以气压变化幅度最大。一日中,气压也有变化,早晨7—8时后,气压开始下降;下午17—18时后气压开始回升;最高值出现在7—8时,最低值出现在15—16时。
 +
 
 +
===地温===
 +
 
 +
春季地温状况:根据对临潼区5厘米地温稳定通过6℃、9℃、12℃、14℃地反复测定,区境初日保证率分别为3月13日、3月24日、4月6日、4月17日。80%保证率的日期分别是3月18日、4月2日、4月16日和4月22日。若依此安排棉花播期,那么,3月18日是区境冷床育苗期,4月2日是增温剂育苗期,4月16日是直播棉的适播期。
 +
 
 +
  冬季冻土状况: 临潼区 冬季冻土,平均初日为12月2日,最早是11月18日,翌年解冻日期为2月23日,冻土持续日数平均每年51.9天,深度≥10厘米的冻土初日是1月5日,终日是1月21日,最大冻土深度是28厘米,只有32%的年份10厘米冻土大于20天。这种冬季冻土状况,有利于冬季进行改土工作。
 +
 
 +
==水系水文==
 +
 
 +
临潼区境内有大小河流10条,均属渭河水系。其中,境内河流7条,界河1条,入境河1条,过境河1条。南岸有零河、戏河、玉川河、沙河、五里河、临河、三里河、韩峪河8条河流汇入渭河,北岸有石川河汇入渭水。
 +
 
 +
===渭河===
 +
 
 +
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西南海拔2609米高的鸟鼠同穴山,流经24个县市于潼关港口入黄河,流域面积134766平方千米。渭河从临潼区西泉乡宣孔村入境,向东流经行者乡至新丰镇席家村以东,北折流至交口乡陈家庄,又东折流经何寨乡,至油槐乡南赵村入渭南县境。在境内河道长36.5千米。
 +
 
 +
===零河===
 +
 
 +
发源于蓝田县北岭北麓韩家岭,沿临、渭两县交界流入临潼区零口乡,经何寨乡寇家村入渭河。主河道长49.40千米,控制流域面积276平方千米,境内流域面积115.3平方千米。
 +
 
 +
===戏河===
 +
 
 +
发源于临潼区仁宗乡仁宗村,流经仁宗、东岳、穆寨、土桥、代王、纸李、零口、新丰、何寨等9个乡镇,在新丰镇胡家窑村入渭河,主河道长32.23千米,控制流域面积115.4平方千米。
 +
 
 +
===玉川河===
 +
 
 +
发源于临潼区土桥乡张贾村,流经土桥、代王、新丰等3个乡镇,在新丰镇王庄村入渭河,主河道长15.53千米,控制流域面积28.24平方千米。
 +
 
 +
===沙河===
 +
 
 +
发源于临潼区仁宗乡北陈村,流经仁宗、晏寨、新丰等3个乡镇,在新丰镇三育村入渭河,主河道长12.78千米,控制流域面积34.62平方千米。
 +
 
 +
===五里河===
 +
 
 +
发源于仁宗乡张坪村,流经骊山镇,在行者乡蔺家村入渭河。主河道长9.05千米,控制流域面积13.24平方千米。
 +
 
 +
===临河===
 +
 
 +
发源于临潼区仁宗乡仁宗庙西侧,流经仁宗乡,过县城北行者乡船王村入渭河,县城西有潼河,为临河支流,发源于骊山镇峰王沟,在县城北汇入临河。临河主河道长15.51千米,控制河流面积19.19平方千米。
 +
 
 +
===三里河===
 +
 
 +
发源于临潼区仁宗乡张河沟,流经仁宗、斜口、行者、西泉等四个乡,在西泉乡王庄村入渭河。主河道长17.08千米,控制河流面积29.92平方千米。
 +
 
 +
===韩峪河===
 +
 
 +
发源于西安市洪庆乡老湾吴村,流经临潼区仁宗、斜口、韩峪、西泉等4个乡,在西泉乡魏庄村入渭河,主河道长18.25千米,控制河流面积35.62平方千米。
 +
 
 +
===石川河===
 +
 
 +
发源于铜川市后烈桥,流经铜川市、耀县、富平、临潼等4市县,在临潼区新兴乡水北村入境,于交口乡迎仁村入渭河。境内流长32.3千米,控制流域面积4356.8平方千米。
 +
 
 +
===自然灾害===
 +
 
 +
临潼区的自然灾害,以旱、涝为主,风、雹,虫灾次之,地震为灾突如其来;其中,干旱占自然灾害总量的83%,阴雨占9%,暴雨占0.1%,大风占4%,干热风占3%,霜冻占0.1%,冰雹占0.8%。
 +
 
 +
==自然资源==
 +
 
 +
===地热资源===
 +
 
 +
骊山北麓东西长达20千米、南北宽为1千米的山前地带,是一片比较理想的地热田。这一地热田蕴藏有富水性好、埋藏浅、医疗价值较高的中温(40—60℃)热矿水。经过化验,按照贮水特征和水质性质,该地区的热矿水可分为两种:一是贮存于结晶岩类构造裂隙中的热矿水;二是贮存于沉积岩孔隙中的热矿水。
 +
 
 +
结晶岩类构造裂隙热矿水该类型热矿水分布于西自铁道部临潼疗养院,东至陈家窑的紧靠山前地带,长约12千米,含水岩石为太古界片麻岩和燕山期侵入的花岗岩。华清池温泉就是该类型热矿水的典型代表。根据动态观测资料,华清池温泉水温年变幅小于0.6℃,水化学类型为中性氯化物硫酸钠型水,具有医疗价值的矿物质含量较高,如二氧化硅为44毫克/升,氟离子为7.0毫克/升,氡气为63.5埃曼,均达到医疗用水标准,故又称为硅水,氟水和放射性氡水。
 +
 
 +
沉积岩类构造孔隙热矿水该类型热矿水主要分布于铁道部临潼疗养院以西长约6千米、南北宽约2千米的黄土丘陵前缘洪积扇地带,含水岩石为第三纪砂石、砂砾岩,其结构疏松、孔隙较发育。空军疗养院、陆军疗养院热水井的热水是该类型热矿水的代表。按照医疗用水标准,仍可称为硅水、氟水和弱放射性氡水。水化学类型属弱碱性、重碳酸、氯化物、硫酸钠型水。
 +
 
 +
==矿产资源==
 +
 
 +
据陕西省地质勘探大队第6分队勘探资料,临潼区地下主要储有锰铁矿、长石矿等矿藏。
 +
 
 +
===锰铁矿===
 +
 
 +
主要位于韩峪乡龚吕村,矿化带西自山赵村,东至老虎沟峁,分布在长4百米,宽1千米的地区,以褐铁矿、硬锰矿、针铁矿、锰铁方解石为主,方解石软锰矿次之,还有少量的石英石、石髓、小水晶石等矿。按含矿系数平均品位进行估算:Fe15采场,长50米,宽45米,深25米,含脉率5.6%,矿化比重4.5,地下储量约有13175吨,属富铁矿。Fe4—Fe10采场,长180米,宽65米,深20米,含脉率8.8%,比重4.5,地下储量约46542.6吨,属富铁矿。Fe+MnO平均品位按25.54%计算,金属量为15251.875吨。
 +
 
 +
===长石矿===
 +
 
 +
主要位于韩峪乡碾子沟及仁宗乡马湾村辖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9°15',北纬34°20'。长石矿主要成份:SiO2含量65%;Al2O3含量18%;K203:Na20≥3:1,CaO含量0.1%,MgO含量0.1%。
 +
 
 +
===石英脉矿===
 +
 
 +
是制造玻璃的原料之一。主要分布在新开山“代顶庙”一带,除个别矿段有少量锰质污染以外,多数矿段的石英脉比较纯净,但产状不一,矿段厚度一般较大,以1米以上的矿段居多,最厚者达3—5米,可以露天开采。
 +
 
 +
===冰洲石、白云母和高岭土矿===
 +
 
 +
冰洲石矿主要分布在新开山冷水沟下游一带,经过勘探,发现已形成宽4—20厘米、长100厘米以上的矿脉,成晶形完好,但透明度较差,故称之为乳白色方解石,只有少量矿脉中心部分无色透明,是对光具有双折射特点的冰洲石。白云母矿和高岭土矿,主要分布在新开山后山之中,贮量都很少。
 +
 
 +
==植物资源==
 +
 
 +
===林木===
 +
 
 +
临潼区林木有43科55属168种。乔木主要有:侧柏、中槐、刺槐、华山松、毛白杨、小叶杨、加拿大杨、银白杨、新疆杨、响叶杨、泡桐、梧桐、白椿、红椿、臭椿(樗)、旱柳、垂柳、榆、楸、软枣树、合欢树(绒线花树)、皂荚、桑、青竹等71种。
 +
 
 +
灌木有:紫穗槐、酸枣刺、迎春等7种。
 +
 
 +
===野草===
 +
 
 +
[[荠菜]]、[[刺蓟]]、[[蒺藜]]、[[灰条菜]]、[[猫尾草]]、[[三棱草]]、[[王不留行]]、[[米瓦罐]]、[[地丁草]]、[[野燕麦]]、[[蒿]]、[[白茅]]、[[野艾]]、[[蒲公英]]、[[苍耳]]、[[车前]]、[[茵陈]]、[[远志]]、[[青杆苜蓿]]、[[酱水罐]]、[[野葡萄]]、[[节节草]]等。
 +
 
 +
==动物资源==
 +
 
 +
===兽类===
 +
 
 +
野生兽县境内野生兽比较少,主要有:[[狼]]、[[黄鼠狼]]、[[草兔]]、[[狐狸]]、[[田鼠]]、[[黑线鼠]]、[[小家鼠]]、[[大家鼠]]、[[黑线姬鼠]]、[[狗獾]]、[[金钱豹]]、[[黄鼠]]、[[松鼠]]等。
 +
 
 +
===禽类===
 +
 
 +
主要有:[[大雁]]、[[喜鹊]]、[[野鸽]]、[[斑鸠]]、[[黄鹂]]、[[苍鹰]]、[[布谷]]、[[燕子]]、[[啄木鸟]]、[[乌鸦]]、[[鹞子]]、[[白头翁]]、[[麻雀]]、[[红嘴鸦]]、[[杜鹃]]、[[猫头鹰]]、[[野鸭子]]、[[画眉]]、[[白鹭]]、[[鸳鸯]]、[[野鸡]]等。
 +
 
 +
===昆虫===
 +
 
 +
农业益虫有七星螵虫、赤眼蜂、甘蓝夜蛾拟瘦姬蜂、广黑点瘦姬蜂、谷痒螨、菜蚜蛮峰、草蛉。此外,还有:蜜蜂、壁虎、青蛙、蛇、大蟾蜍。
 +
 
 +
农业害虫有麦蚜、红蜘蛛、金针虫、蛴螬、吸浆虫、玉米螟、钻心虫、蟋蟀、蝗虫、谷蚜、豆荚螟、豆蚜、棉蚜、棉铃虫、盲椿象、红铃虫、地老虎、蓟马、蝼蛄、小造桥虫等。
 +
 
 +
林业害虫华北蝼蛄、蚱蝉、斑衣蝉、白星花潜金龟甲、梨眼天牛、麻天牛、桑天牛、光肩星天牛、褐幽天牛、桃红颈天牛、霜天蛾、天暮毛虫、粉白灯蛾、红腹灯蛾、红绿灯蛾、槐尺蠖等。
 +
 
 +
===鱼类===
 +
 
 +
有甲鱼(俗名鳖)、螃蟹、对虾等。
 +
 
 +
==经济==
 +
 
 +
===综述===
 +
 
 +
2017年,临潼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21.01亿元,比上年增长9.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45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66.67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122.80亿元,增长12.7%。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4.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0.2%,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5.6%。人均生产总值32224元。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11.9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0.6%,占比较上年提高0.5%。
 +
 
 +
===固定资产投资===
 +
 
 +
2017年,临潼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1.53亿元,增长21.0%,其中工业投资28.70亿元,增速下降5.4%;民间投资51.50亿元,增长12.0%;工业技改投资4.25亿元,增长25.3%。区属城镇项目投资101.76亿元,同比增长23.8%;区属房地产项目投资22.70亿元,同比增长42.5%;临潼曲江项目投资33.28亿元,同比增长33.52%;农户投资10.29亿元,同比下降19%。
 +
 
 +
===财税收支===
 +
 
 +
2017年,临潼区财政总收入20.56亿元,增长5.8%。
 +
 
 +
2017年,临潼区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79亿元,同比下降11.8%,总税收收入18.26亿元,增长0.2%。
 +
 
 +
2017年,临潼区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0.67亿元,增长5.9%。
 +
 
 +
===人民生活===
 +
 
 +
2017年,临潼区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04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9%。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261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59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0%。
 +
 
 +
===第一产业===
 +
 
 +
2017年,临潼区粮食产量30.48万吨,比上年下降3.8%,其中,夏粮16.56万吨,下降3.5%;秋粮13.92万吨,下降4.3%。粮食播种面积95.5万亩,比上年下降2.7%;油料播种面积0.98万亩,下降4%;蔬菜播种面积15.7万亩,增长8.98%。2017年,临潼区粮食产量30.47万吨,比上年下降3.8%,其中,夏粮16.55万吨,下降3.45%;秋粮13.92万吨,下降4.26%。
 +
 
 +
===第二产业===
 +
 
 +
工业:2017年,临潼区工业增加值52.53亿元,增长8.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46.98亿元,增长14.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5.58亿元,增长8.0%。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制造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7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1.51%,比2016年提高0.25%;同比增长41.01%,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26.9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79.6亿元,增速5.0%。实现利润总额9.2亿元,增速16.5%。
 +
建筑业:2017年,临潼区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4.23亿元,增长4.1%。全区资质内建筑业在库29个,比上年增长16%,全区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1.18亿元,增长6.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07亿元,增长9.18%;签订合同额16.69亿元,增长负19.72%。
 +
 
 +
===第三产业===
 +
 
 +
国内贸易:2017年,临潼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6.47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5.46亿元,同比增长20.7%。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40亿元,增长21.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0.06亿元,下降25.3%。区属限额以上企业消费品零售额中,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1.49亿元,占区属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的27.3%;同比333.3%。在区属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45.9%,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30.2%,金银珠宝类下降40%,日用品类增长27.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4.3%,石油及制品类增长43.8%。
 +
 
 +
对外经济:2017年,临潼区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102万美元。
 +
 
 +
房地产业:2017年,临潼区房地产开发投资22.70亿元,比上年增长42.77%。其中,住宅投资18.54亿元,增速26.12%;商业营业用房投资2.6亿元,增速116.67%。房屋施工面积150.33万平方米,增速61.96%;房屋竣工面积18.83万平方米,增长15.52%。商品房销售面积44.70万平方米,增速151.5%。
 +
 
 +
旅游业:2017年,临潼区旅游收入191.81亿元。
 +
 
 +
金融业:截至2017年末,临潼区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343.0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9%;年末贷款余额298.6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4.0%。
 +
 
 +
==社会事业==
 +
 
 +
===教育事业===
 +
 
 +
截至2017年末,临潼区共有普通中学29所,专任教师2740人,在校学生28196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5所,专任教师179人,在校学生2549人;小学145所,专任教师2596人,在校学生38944万人。
 +
 
 +
===文化事业===
 +
 
 +
截至2017年末,临潼区共有博物馆6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23个。县级广播电视台1座。
 +
 
 +
===卫生事业===
 +
 
 +
截至2017年末,临潼区共有卫生技术人员3043人。
 +
 
 +
===环境保护===
 +
 
 +
2017年,临潼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1.83%。空气质量综合指数6.52%。
 +
 
 +
==历史文化==
 +
 
 +
===综述===
 +
 
 +
临潼区历史遗迹丰富,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51处,其中省级5处。著名的“褒姒一笑失天下”、“[[鸿门宴]]”和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就发生在此。[[姜寨遗址]]是仰韶文化早期保存较为完整的历史遗迹。
 +
 
 +
===歌舞===
 +
 
 +
临潼民间歌舞流传广泛,内容丰富。但在1949年以前,无人收集整理。50年代和60年代初期,临潼县的音乐工作者对马额、零口、新市、关山、油槐等地的秧歌做了大量的搜集工作;1980年以来,县文化馆干部在各方大力支持下,进行挖掘、抢录民间歌曲遗产工作。采录各类民歌47首,其中民间秧歌22首:《对花》、《十对花》、《十把扇》、《十二贤》、《关公十想》、《十月花》、《换装》、《五女逛会》、《送女回家》、《小拜年》、《干花送女》、《脏婆娘》、《哥哥劝妹》、《姐儿拜年》、《让哥哥》、《高高山上一滴油》、《十绣绒花》、《秃子娃尿床》、《刮黄风》、《黄钱歌》等。眉户调7首:《一点油》、《一杯酒》、《十二个月》、《走亲家》。《小金钱》、《拜寿》、《小沙弥》。劳动号子(夯歌)15首:《小号》、《霸王(2首)》、《猜猜花(2首)》、《十字》、《十字阳腔》、《打虎》、《呀哇儿哼》,《阴阳调》、《老鸦》、《莲花落》、《说白话》、《七字段》、《十字端阳》,还有敬神歌《马稍子》、民俗歌《父母恩》、新民歌《天上飞机什么人开》县文化馆音乐舞蹈干部对流传在零口地区的《十面锣鼓》的10首锣鼓调和《关山蹩鼓》的4个曲调及60多首民间歌舞曲牌已搜集整理汇编成册。其中《十面锣鼓》、《关山蹩鼓》被收入《全国民间音乐舞蹈集成》一书。
 +
 
 +
===社火===
 +
 
 +
具有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的群众文艺。按其村社活动习惯组织表演,逢年过节,各村社挑选精明健壮男女,扮装成各式各样的戏剧人物,组成队伍,游行表演。本县渭河北于每年农历腊月23日开始,至来年2月2日结束;渭河南一般以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五为一段,又于正月十五前后连续表演3天。临潼县社火种类繁多,有高台芯子、平台芯子;有高跷、小跷;还有狮子、竹马、旱船、花棍等。在扮演方面多以古代神话、民间传说、秦腔戏剧为主,近年来又增添了现代生活人物。在形式方面发展到汽车社火、手扶的机械化新型社火,照明也改烛为电了。自1980年以来,每牟农历正月十五日前后,县人民政府都要组织规模庞大的社火队伍,为城乡群众表演。
 +
 
 +
===艺术===
 +
 
 +
秦代本县栎阳人胡母敬,精通古文字,曾参与秦始皇统一文字改革工作,改大篆为小篆,作出历史贡献(据清乾隆《临潼县志》)。
 +
 
 +
汉元帝(前48—4)时,新丰人刘白、善画牛、马、飞禽,画工精细生动,技艺超群,与毛延寿齐名,为当时六大画家之一(据《历代名画记》)。
 +
 
 +
北魏寇谦之,万年人(今临潼人)善书法,近代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十家第十五》谓:寇书“体兼楷隶,笔亘方圆”。赞曰“奇古应如寇谦之”。传世书迹有《嵩山灵庙碑》。
 +
 
 +
宋真宗(998—1022)时,栎阳人龙章,善画佛道人物,传画写真工细,尤长画虎,被召入宫廷画院,名震当代。
 +
 
 +
===方言===
 +
 
 +
属汉族北方秦陇语系,近似西安方言。渭河南、北、骊山上下,县东、县西各有差异。与普通话比较,它多出自原《国音注音字母》,且有“猪、处、书、入”四个音。在国音字母与普通话语音之外,音调以上声多而去声少为特点。下面分别介绍本县方言,分语音、语汇、成语、歇后语等节。
 +
 
 +
语音按其发音特点和分布地区主要分为五个地区:
 +
 
 +
一、接近渭南市方音(包括铁炉、油槐、田市、零口4个乡(镇)的大部地区)
 +
二、马额方音(包括马额、纸李地区)
 +
 
 +
三、新丰方音〔包括新丰、何寨、代王、零口(零河西)、行者等地区,是20世纪60年代新生的一种语音〕
 +
 
 +
四、斜口方音(包括骊山、斜口、行者、韩峪、西泉等地区)
 +
 
 +
五、渭北方音(包括本县渭北大部地区)
 +
 
 +
==地方特产==
 +
 
 +
===临潼石榴===
 +
 
 +
临潼三宝之一。临潼石榴具有悠久的历史,引进初期,先在京都长安御花园的“上林苑”和骊山的温泉宫内种植,是供皇子后妃观赏的。东晋潘岳称之为“天下之奇树,九洲之名果”。到了唐代,长安周围石榴栽种已有相当规模。临潼在长安以东二十五千米的地方,南依骊山,北跨渭河,自然条件极宜石榴生长,加之长期培育,形成临潼石榴的优良品种。石榴是陕西一大特产,它集全国石榴之优,素以色泽艳丽,果大皮薄,汁多味甜,核软鲜美,籽肥渣少,品质优良等特点而著称。名居全国五大名榴之冠,被列为果中珍品,历来是封建皇帝的贡品。
 +
 
 +
===火晶柿子===
 +
 
 +
临潼三宝之一。临潼盛产柿子,品种甚多,以火景(晶)最为驰名,它是与临潼石榴一样享有盛名的临潼特产之一。柿果上下近似扁圆形,每个约60克左右,熟后质软,外皮大红,当它于深秋成熟后,挂满枝头,如火焰一般好看,故名“火景”。又以其果实上有一层依稀可见的白霜,且有光泽如水晶,故名“火晶”,果皮极易剥离,轻轻揭去果皮,果肉转为朱红,如蜜一样的柿汁晶莹欲滴,咬上一口,可以含化,凉甜爽口,甜而不腻,富鲜洁感。它含糖量高,营养丰富,多汁无核,品质特优。“火景”也有很多医疗效能。
 +
 
 +
===临潼相枣===
 +
 
 +
临潼三宝之一。相枣是临潼果树栽培历史悠久的果树之一,在相桥、康桥、新兴、武屯等乡镇一带广植。有枣树千余亩,近2万余棵,丰年产量达10万多千克。相枣以其个大、皮薄、肉厚、核小、甜脆而驰名。营养丰富,果肉内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等,特别是维生素C含量最高,同时还含有钙、磷等矿物质。相枣除供鲜食外,多晒成干,作为加工糕点等食品的生产原料,如可做粽子、甑糕、甜饭等。又可酿酒做醋。还是重要的中药材。有健脾、养胃、益血、壮神、降血压之功能。
 +
 
 +
===临潼拐枣===
 +
 
 +
学名枳椇。有许多雅号,万子梨、蜜屈律、山林果、木蜜、木珊瑚、鸡距子、鸡爪子、万寿果、金钩子、金钩梨、梨枣、枸、鸡爪梨、鸡爪莲、臭杞子、莲庆、纠结子等。果实近球形,无毛,直径约7毫米,灰褐色。花期6月,果期8—10月。果实形态似万字符“卍”,故称万寿果。果柄含多量葡萄糖和苹果酸钾,经霜后甜,可生食或酿酒,俗称“拐枣”;果实入药,为清凉利尿药,并能解酒;“拐枣酒”能治风湿症;木材硬度适中,纹理美,供建筑及制家具和美术工艺品等的用材。
 +
 
 +
===临潼韭黄===
 +
 
 +
栽培历史悠久,早在唐代人们就利用华清池的温泉水在冬季栽培韭黄。“至冬移根藏于地屋沟中,盖上厚干草,暖而即长,高可尺许,不见风日,其叶嫩黄,谓之韭黄,比常韭易利数倍。(见元王祯著《农书》)骊山脚下温泉水水温高达43℃,并含有多种矿物质,菜农冬季利用温泉水灌溉,栽培的韭黄品质优良,茎叶宽大,色泽金黄,质地柔软,肥嫩多汁,味美可口,每逢年节上市,供应临潼、西安市场。据《续修陕西省通志稿》中对“韭”的记载中有:“案此秦地通产,临潼尤胜,其韭黄晚冬可剪,肥嫩味美,号为特产,乃温泉之力也。”可知“韭黄”为临潼特产已是久负盛名了。
 +
 
 +
==风味小吃==
 +
 
 +
===桂花醪糟===
 +
 
 +
传统小吃之一,早在唐代就久负盛名,它是用特制的一种醪糟曲和糯米经加工制作而成。这种醪糟由于利用了温泉的“矿泉水”,同时选料精细,制作工艺考究,所以在色、味、汁上具有与其他地方不同的特点。观其色,糟米清亮洁白,烧沸尽浮碗面;品其味,酒、甜淆合,味醇而香浓;验其汁,营养丰富,含糖分高,滴落桌上即成粘膜状。如在醪糟煎滚时适时放入适当的桂花,立时会使这醇甜的醪糟带有浓厚的香味,更加宜人,人们把它叫“桂花醪糟”。临潼醪糟不仅风味别具,成为人们喜爱的饮料,而且还有多方面的医疗效能。
 +
 
 +
===柿子糊塌===
 +
 
 +
火晶柿子除鲜食外,可做多种食品,这柿子糊塌又是别具风味的一种。有人把“柿子糊塌”误认为柿子饼。其实不然,柿子饼已如上述,而柿子糊塌却另有妙处。将火景柿子去皮摘蒂,放入面盆中捣搅成糊,加入面粉,制成柿子面糊。用手铲将面糊摊入预先特制的手提(用铁片制成,外凹中凸,边高约2厘米)内一起入油锅内炸,当面糊熟至五成时,便自动脱离手提漂浮。然后翻过再炸,如此数次,待两面火色均匀时便可食之。临潼人炸的糊塌最佳,颜色金黄可爱,吃在口中酥脆香甜。
 +
 
 +
===黄桂柿子饼===
 +
 
 +
以临潼县火景柿子为主料制做的黄桂柿子饼,是特有的风味细点之一,它的制法是:选色泽鲜红的软火景柿子剥皮去蒂倒在面粉里,搅成稠糊,然后在调和均匀,揉成软面团。另取少量面粉,加入黄桂、玫瑰、青红丝、猪板油、核桃仁、白糖等揉搓成馅,然后取出一两左右的面团托在手中拍平,包入馅料,双手旋转封口,成圆球形,放入油鏊烙烤,待底面色变黄时,压成扁圆形,随即翻过再加菜子油,烙至火色均匀即熟。这种黄桂柿子饼两面金黄,饼心绵软香甜,馅料色彩绚丽,桂花芳香扑鼻。
 +
 
 +
===搅团===
 +
 
 +
关中人把作搅团叫做“打搅团”,一口“黑牢锅”里盛半锅水,硬木柴大火烧开水,再改用玉米叶子或者麦草烧。打搅团必须用黑牢锅,须两三个人协作,一个人烧火,一个人往开水锅里不住撒玉米面,一个人双手攥紧丫字形木杈使尽全身力气不停地在锅里搅动。搅动需要耐心和气力,搅得慢,打出的搅团有疙瘩。搅得快,上气不接下气。劲要匀匀地使,气要慢慢地出。搅动的时间越长,打出来的搅团越光越筋越好吃。搅团宜凉吃,也宜加汤热吃,更宜炒着吃。清油锅里放进去生姜末子和花椒,再放一把韭菜或者一把大葱,一小块一小块的“金砖”倒进热锅里,加上盐巴,浇上陈醋,几翻几搅,即可食用。
 +
 
 +
==风景名胜==
 +
 
 +
===秦始皇兵马俑===
 +
 
 +
兵马俑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中国世界遗产,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内。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4年3月,兵马俑被发现;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先后有200多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参观访问,被誉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ref>[https://m.sohu.com/a/77589936_402878  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导游细说。] </ref>
 +
 
 +
===华清池===
 +
 
 +
又名华清宫,包括原骊山国家森林公园,与[[颐和园]]、[[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中国四大皇家园林。华清宫,西距[[西安]]30千米,南依骊山,北面渭水,与“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相邻。为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地质森林公园。周、秦、汉、隋、唐等历代帝王在此建有离宫别苑。因其亘古不变的温泉资源、烽火戏诸侯的历史典故、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西安事变]]”发生地而享誉海内外,成为中国唐宫文化旅游标志性景区。<ref>[https://www.sohu.com/a/143196537_647549  临潼只有兵马俑华清池?给你一个大大的— —NO] </ref>
 +
 
 +
===秦始皇陵===
 +
 
 +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前259—前210年)的陵寝,中国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城东5千米处的[[骊山]]北麓。秦始皇陵建于[[秦王政]]元年(前247年)至[[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历时39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秦陵四周分布着大量形制不同、内涵各异的陪葬坑和墓葬,包括举世闻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坑]]。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充分表现了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宝贵财富。<ref>[https://www.sohu.com/a/396877921_120368953  专家给秦始皇陵地宫做了B超后,所有人都不敢再打开它了] </ref>
 +
 
 +
===骊山风景区===
 +
 
 +
国家首批公布的风景名胜保护区。骊山是秦岭山脉的一个支脉,海拔1302米,是燕山晚期上升形成的突兀在渭河裂陷带内的一个孤立的地垒式断块山。骊山自然景观秀丽,文物胜迹众多,有烽火台、老母殿、老君殿、晚照亭、兵谏亭、上善湖、七夕桥、尚德苑、遇仙桥、三元洞等众多景点。周、秦、汉、唐以来,一直作为皇家园林地。上古女娲在这里“炼石补天”;西周幽王在此上演了“烽火戏诸侯”;秦始皇将他的陵寝建在骊山脚下;盛唐时,唐玄宗与杨贵妃在此演绎了一场凄美的爱情故事;著名的“西安事变”也发生于骊山之上。<ref>[http://k.sina.com.cn/article_5124011441_1316a35b1001012rx4.html?from=travel  走遍中国-陕西省西安市临潼骊山] </ref>
 +
 
 +
===西安临潼博物馆===
 +
 
 +
是一所地志性历史博物馆,位于骊山脚下驰名中外唐华清宫东侧百余米处,建馆三十余年历史,收藏有上下五千年历史文物万余件,展出面积六百余平方米,设有五个陈列室,一个历代石雕碑廊,一个石雕明墓保护室。唐佛艺术室陈列有国宝级文物十余件,金棺、银椁、舍利等珍贵文物。它于1985年5月5日出土于唐代庆山寺遗址,同兵马俑,铜车马同被称为陕西西安近年来三次重大考古发现,随之出土还有一百余件佛教文物珍品,释迦如来佛真身舍利,雕刻细腻的舍利宝帐,形神独具的唐三彩狮子等。<ref>[https://www.sohu.com/a/138858932_348942  临潼竟有两个“栎阳城”? ] </ref>
 +
 
 +
==荣誉称号==
 +
 
 +
2008年05月27日,临潼被国土资源部评为“中国御温泉之都”。
 +
 
 +
2011年01月,被国际文化旅游促进会、中国县域经济协会、中国旅游品牌协会联合授予“中国十佳生态休闲文化旅游城区”荣誉称号。
 +
 
 +
2012年4月,被陕西省政府命名为“陕西省旅游示范县”。
 +
 
 +
2018年10月22日,入选2018年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名单。
 +
 
 +
2019年9月,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
 
 +
2019年10月,入选2019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名单。
 +
 
 +
2020年1月,入选2020中国礼仪百佳县市;入选2020中国春季休闲百佳县市。
 +
 
 +
2020年4月,被中共陕西省委平安陕西建设领导小组授予“2019年度平安区”荣誉称号。
 +
 
 +
==视频==
 +
 
 +
<center>
 +
 
 +
临潼区形象宣传片
 +
 
 +
{{#iDisplay:h0300me47xq | 560 | 390 | qq }}
 +
 
 +
</center>
 +
 
 +
==视频==
 +
 
 +
<center>
 +
 
 +
临潼区宣传片800600
 +
 
 +
{{#iDisplay:n0320kba61g | 560 | 390 | qq }}
 +
 
 +
</center>
 +
 
 +
==视频==
 +
 
 +
<center>
 +
 
 +
西安临潼区西泉街道党建宣传片
 +
 
 +
{{#ev:youku| XMzIzMzQ1NTYxMg | alignment=center }}
 +
 
 +
</center>
 +
 
 +
==参考文献==
 +
{{Reflist}}
 +
 
 +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於 2020年5月31日 (日) 18:06 的最新修訂

臨潼區,隸屬於陝西省西安市,位於關中平原之東,南接藍田縣,北接閻良區,西北接連咸陽市三原縣,西接高陵區,東接渭南市臨渭區,西南與灞橋區為界。介於東經109°05′49″—109°27′50″,北緯34°16′49″—34°44′11″之間,總面積915平方千米 。著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蹟」秦始皇兵馬俑、「北京時間」的來源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就位於臨潼區。

自周秦到漢唐,臨潼一直為京畿之地,處於中國政治、經濟、文化活動的中心地帶。境內歷史遺產眾多,有仰韶文化時期的姜寨遺址烽火戲諸侯發生地驪山,鴻門宴發生地新豐鎮鴻門堡,中國第一位皇帝的陵寢秦始皇陵;唐玄宗和楊貴妃休憩之地華清池,西安事變發生地兵諫亭

截至2018年,臨潼區下轄23個街道。截至2017年末,臨潼區常住人口68.99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21.01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1.45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66.67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22.80億元,人均生產總值32224元。

地名由來

臨潼區歷史淵源深厚,歷經周、秦、漢、唐,一直為京畿之地,因城東有臨河,西有潼河,故名臨潼。《臨潼縣誌》說:「祥符改名,以臨、潼二水環縣左右故名臨潼」。臨潼區自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因避玉清昭應宮名,將唐時的昭應縣改稱臨潼。臨潼之稱是因其城東、西有臨、潼二河圍繞而得名。

歷史沿革

建置沿革

元代初將櫟陽併入臨潼後,南北成為一縣,由於在此以前南北分治,為避免混淆,在追述元代以前建置沿革時,採用南北分述方式。

宋代以前南北分治

一、渭河南部分

臨潼渭河以南,相傳上古女媧氏繼興於此。

為麗國,為驪戎國,相繼於今臨潼縣城東24里戲水之西設麗城(商)、驪戎城(周)。

秦代,臨潼屬內史。秦始皇曾在芷陽宮附近設芷陽縣(約在今韓峪油王村年),秦王政(秦始皇年)十六年(前231年)在戲水之西設酈邑,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徙3萬家於此,遂改為酈縣。

西漢高祖十年(前197年)於今縣城東18里設新豐縣,並將芷陽改為霸陵縣,均屬京兆尹管轄。

東漢靈帝末年(189年),曾在新豐僑設陰盤縣。

三國曹魏時改霸陵為霸城。

西晉時始分新豐地實設陰盤,屬京兆郡

北周時,霸城、陰盤同時撤銷。

唐代垂拱二年(686年)改新豐為慶山,天授二年(691年)又於零口設鴻門縣(分慶山與渭南縣地年)並設鴻州,轄慶山、渭南、櫟陽、鴻門、高陵五縣,大足元年(701年)鴻門、鴻州並廢,唐中宗神龍元年(705年)復慶山為新豐。唐玄宗天寶三年(744年)於驪山下華清宮北(今縣城處),分新豐、萬年縣地設會昌縣,天寶七年(748年)改會昌為昭應縣,並撤銷新豐併入昭應。

北宋時,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改昭應為臨潼。

唐至北宋,臨潼區渭河南部均屬京兆府。

二、渭河以北部分

渭河以北地區,春秋時晉設櫟邑,秦景公十五年(前562年),秦奪晉地,至秦獻公二年(前383年)築櫟陽城(其址在今縣城北70里武屯附近),自雍(今鳳翔縣)遷都於櫟陽。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將都遷至咸陽,改櫟陽為縣。

秦代,櫟陽歸屬內史。

秦漢之際,項羽封司馬欣為塞王,曾以櫟陽為都。

西漢高祖二年(前205年),「鎮撫關外父老,還歸都櫟陽」(《史記•高帝記》)。漢高祖七年(前200年)遷都長安,置櫟陽為縣,高祖十年(前197年),劉邦葬父於櫟陽城北,稱其陵為萬年陵,即在櫟陽城中設萬年縣以奉陵寢。

新莽元年(9年)改櫟陽、萬年二縣為師亭、異赤縣。

東漢光武帝建武初年(25年)撤銷,復設萬年縣。將原櫟陽併入萬年,城址仍在原櫟陽。

兩漢時期,櫟陽、萬年均歸屬左馮翊

三國曹魏及兩晉均屬京兆郡。

南北朝時又屬左馮翊。

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二年(498年)和宣武帝景明元年(500年)先後分萬年地設鄣縣(址在今交口鎮)和廣陽縣(址在今櫟陽鎮)。

北周明帝二年(558年)撤銷萬年縣併入廣陽,同時將廣陽縣治移至舊萬年(其址古櫟陽,今武屯)。

文帝仁壽元年(601年)廣陽縣又改為萬年,歸屬京兆郡。

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將萬年又改為櫟陽,將縣治遷至今櫟陽鎮處。同時分地設平陵縣,武德二年(619年)改平陵縣為粟邑縣(其址在今康橋鄉粟邑廟年),唐太宗貞觀八年(634年)撤銷粟邑縣併入櫟陽。這一時期,櫟陽為雍州所轄,武則天天授二年(691年)設鴻州後,櫟陽歸屬鴻州,大足元年(701年)鴻州撤銷後,櫟陽改屬華州。

五代時期經北宋至,櫟陽又歸屬京兆府。

世祖至元四年(1267年)始將櫟陽縣撤銷併入臨潼,櫟陽遂降為鎮。

元代以後南北合一

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年),櫟陽併入臨潼後,臨潼南北成為一縣,屬奉元路所轄。 時期,均屬西安府。

中華民國初年屬於關中道,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臨潼為省直轄縣,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屬陝西省行政督察區第十區(咸陽)。

1949年5月,臨潼解放,歸屬渭南軍分區。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1950年進行整編,臨潼歸屬渭南專區,1956年改為省轄,1958年本縣劃歸西安市,1961年復歸渭南專區。

1983年10月1日,歸屬西安市至今。

1997年6月25日,國務院批准撤銷臨潼縣,設立西安市臨潼區,區政府駐驪山鎮。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臨潼區縣以下的行政區劃,在明、清以前是以鄉、亭、里作為行政單位。《漢書•帝紀》:「成帝鴻嘉元年(前20)以新豐戲鄉為昌陵縣」。在漢代,鄉下設亭。《漢書•公卿百官表》:「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長,十亭一鄉」。臨潼在漢時,曾有鴻門亭、戲亭等設置。

隋、唐以後,鄉下設里,唐以百戶為里,五里為鄉。

明代,臨潼原為四鄉五十五里。「弘治五年,遂並為四十里」。

據清乾隆《臨潼縣誌》所載:清代臨潼縣「共四鄉,四十里,每里十甲共四百甲。

中華民國初期,行政區劃沿襲清代鄉、里制。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國民黨政府推行保、甲制以後,臨潼縣將原鄉里改為聯保,設立聯保處進行治理。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又進行聯並。到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國民黨實行新縣制改革,本縣將聯保制改為鎮保制。全縣共劃為17個鎮,鎮下設保,保下設甲,共為131保,2884甲,1318村(有一村數甲)。

1949年5月,臨潼解放,隨即建立人民政權,行政區劃將民國時期的鎮、保、甲改為區、鄉、村。全縣共17區、131鄉、1320村。

1951年,對區鄉進行了調整,把17個區改編為11個區,區設區公所。區下設鄉,共103鄉,成立鄉政府,鄉以下以自然村為單位,設村長進行管理。全縣共1554村。

1956年—1957年合作化時期,對區、鄉作了新的規劃。1957年,將原11個區縮編為5區,把原103鄉縮編為32個鄉,其中5個鄉為縣直轄鄉,其餘的鄉分屬5個區,鄉下設行政村作為一級行政機構。

1958年,掀起公社化運動,臨潼區、鄉聯合組成了六個人民大公社,下設32個管理區,管區下成立生產大隊,大隊下設1779個生產隊。

1961年底,撤銷「大公社」,臨潼劃為4個區,下轄17個公社。連同縣直屬8個公社,共25個公社。公社下設290個大隊,2039個生產隊。1962年,又劃為6個區。32個公社,348個大隊,2537個生產隊。

1966年8月,閻良鎮劃歸西安市,譚家公社移入振興村。臨潼共34個公社,355個大隊,2400個生產隊。

從1966年「文化大革命」運動開始到1983年,這期間,行政區劃沒有大的變動,1983年下半年到1984年春在全縣範圍內進行了機構改革,取消了公社和生產大隊的形式。1984年4月,正式宣布將公社改為鄉(鎮),設鄉(鎮)人民政府,生產大隊改為行政村,生產隊改為村民小組。全縣共設6鎮,1986年又增設櫟陽、斜口2鎮,全縣共8個鎮、25個鄉。共6個居民社區,353個行政村,2553個村民小組。

區劃現狀

截至2018年,臨潼區下轄23個街道 。臨潼區人民政府駐驪山街道

人口

截至2017年末,臨潼區常住人口68.99萬人,比上年末淨增加0.81萬人,城鎮化率為34.9%,比上年增長0.2%。截至2017年末,臨潼區戶籍人口71.72萬人,其中男性36.24萬人,女性35.48萬人,比上年增長0.2%。

政治

區委書記:王浩 常務副區長:王海成 副區長:楊兵 副區長:鄒林 副區長:劉春來 副區長:徐毅 副區長:杜磊 副區長:霍炳男 副區長:鞏雪松

交通運輸

公路

西潼高速公路108國道穿臨潼區境而過,到咸陽國際機場40分鐘。

鐵路

臨潼火車站建於1934年,隸屬西安鐵路局,為三等站。

地鐵

西安與臨潼市域軌道交通,起點為西安地鐵1號線紡織城站,終點設在臨潼北二環,線路全長23.2千米,總投資約130億元,2017年建成通車試運營。西安市域快速軌道交通臨潼線,起點為地鐵1號線紡織城站,終點設在臨潼秦漢大道。線路全長約25.92千米。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臨潼區地處陝西關中平原中部,是古都西安的東大門,南依驪山,東鄰渭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西鄰滻灞生態區和新築國際港務區,北鄰閻良國家航空產業基地。介於東經109°05′49″—109°27′50″,北緯34°16′49″—34°44′11″之間,總面積91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臨潼區地貌,按形態來分,山、川、台、塬俱全,屬於構造地貌。就地貌基底構造而言,是渭河中斷陷的一部分,又由於秦嶺東西構造帶和新華夏系(NNE)構造體系在區境內的主導控制作用,所以地貌構造運動不但具有南北階梯狀斷裂的特點,而且還具有東西斷塊隆升和沉降拗陷的特點,因此,除渭河中斷陷盆地外,盆地內又產生了一系列次一級的斷塊與凹陷,形成大小不等、高低差異的隆起和拗陷,從而奠定了現代地貌輪廓基礎,隆起區域發育成黃土丘陵和台塬,凹陷區域成為河谷平原及山前洪積扇裙,由於渭河自西向東經區境中部蜿蜒穿過,驪山橫嶺又屹立於南,故區境內山川台塬俱全。

驪山斷塊低山區地貌

驪山是由南北兩個背斜和中間一個向斜所構成的復背斜,先系太華山西端的一個山嶺,後變成渭河地塹中次一級的地壘。山體海拔高度1千米左右,最高峰仁宗廟1302米。山坡遺存有三級古老剝蝕面(海拔分別為7百米、1千米和1.3千米),老君殿處於最低一級。

黃土塬梁區地貌

黃土塬梁區,原是橫嶺塬的一部分,後因受河道深切及重力等內外營力的作用,而成為塬梁、河溝相間地貌,梁面微向北西傾斜,梁峁寄生其上,地面起伏,形態破碎,高程在海拔800—1000米之間,侵蝕強烈,水土流失嚴重。

多級黃土台塬區地貌

黃土台塬在區境內有三級,從下往上呈階梯狀分布,其成因與渭河斷陷逐級下降發生的斷錯基本一致。

〔一級黃土台塬〕是在二級洪積扇裙的基礎上,經過山區洪流侵蝕、堆積和黃土覆蓋而成,與二級黃土台塬陡坎相接,其高度相差數米至10餘米,地勢東南高西北低,為扇形緩坡面,主要分布在鐵爐、馬額和姚家村一帶,高程約460—500米。

〔二級黃土台塬〕是在大面積的一級洪積扇裙形成以後,經過流水侵蝕切割和黃土堆積覆蓋而成。地表以明顯的陡坎與三級黃土台塬相接,其高差南小北大(數米至20餘米)。地勢東南高西北低,為一扇形緩坡面,北部現有扇狀弧形陡坡,高程約620—650米。塬面上分布有大致呈東西走向的侵蝕構造凹地。

〔三級黃土台塬〕系黃土台塬中較高地區,當零河、戲河、玉川河未形成固定河道之前,山區洪流衝出山口後,形成大面積的面狀洪流堆積,後經二、三級洪積扇切割遷移及黃土堆積而成為自東南向西北傾斜的緩坡面,高程約600—770米。該處台塬,黃土堆積深厚,由於塬面傾斜,溝壑切割,所以水土流失嚴重。

山前洪積扇裙區地貌山前洪積扇裙區,是在一級黃土台塬形成以後,零河、戲河、玉川河發育到由面流到線流階段形成固定河道,山區洪水一般順河道排走,唯有山前大小峪口暫時性的洪水在山前拗陷區積淤形成的洪積扇,又不斷擴展,相互連接而形成。扇區河溝切割不深,地勢南高北低或北高南低,坡度在4%以上,靠山麓部分為洪積堆,坡度在7—8%以上,扇間地勢較低,形成東西向緩崗或淺凹相間地貌,高程500—650米之間,由於該處地勢傾斜大,土壤質地粗,所以滲透性良好。

渭河及其支流階地區地貌渭河及其支流階地區,在區境內自南而北共有三級,從上往下一級嵌入一級,沿渭河及其支流呈帶狀分布,組成物質具二元結構,因上部為黃土堆積,故又稱黃土覆蓋階地,其中一、二級階地最為發育。

〔一級階地〕渭河南岸較北岸發育,階面平坦連續,寬0.5—20千米,標高360—400米,高出河水面1.5—5米,土質肥沃,地下水資源豐富,是農業生產的最好基地。

〔二階級地〕渭河兩岸均有分布,北岸較南岸發育,階地寬平,寬0.5—10千米,標高345—470米,高出河水面20米左右,高出一級階地5—20米。

〔三級階地〕群眾稱半塬區,高出二級階地20—45米,階面不寬,略有起伏,微向渭河及其支流傾斜,高程400—490米,高出河水面30—90米。

河漫灘及其階地區地貌河漫灘及其階地區,分布在渭河河床兩岸,高出河水面1—2米,標高358—400米,與渭河一級階地斜坡過度,常遭洪水威脅,是不穩定的地段。

氣候特徵

臨潼區位於東亞暖溫帶半濕潤氣候向內陸乾旱氣候的過渡帶上,兼有兩種氣候的特點,屬於大陸性暖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冷暖乾濕分明:春季暖和,多風,乾燥,回暖早,升溫快;夏季炎熱,日照長,多雨兼伏旱;秋季溫暖,降溫快,多陰雨;冬季寒冷,乾燥,氣溫低而雨雪少。

溫度

臨潼區歷年平均氣溫13.5℃,最熱月是7月,氣溫為26.9℃,最冷月是1月,氣溫為—0.9℃;年較差氣溫27.8℃,年平均最高氣溫19.4℃,年平均最低氣溫8.5℃,年平均日氣溫較差10.9℃;月平均日氣溫,6月份最高,為13.7℃,12月份最低,為9.6℃;年極端最高日氣溫是1966年6月21日的41.9℃,年極端最低日氣溫是1969年2月5日的—17.0℃。

氣壓

臨潼區年平均氣壓973.2毫巴。以冬季氣壓為最高,平均982.5毫巴;夏季最低,平均962.1毫巴;7月是氣壓極端低月,為956.9毫巴,1月是氣壓極端高月,達983.5毫巴。由於春季寒潮次數較多,所以氣壓變化幅度最大。一日中,氣壓也有變化,早晨7—8時後,氣壓開始下降;下午17—18時後氣壓開始回升;最高值出現在7—8時,最低值出現在15—16時。

地溫

春季地溫狀況:根據對臨潼區5厘米地溫穩定通過6℃、9℃、12℃、14℃地反覆測定,區境初日保證率分別為3月13日、3月24日、4月6日、4月17日。80%保證率的日期分別是3月18日、4月2日、4月16日和4月22日。若依此安排棉花播期,那麼,3月18日是區境冷床育苗期,4月2日是增溫劑育苗期,4月16日是直播棉的適播期。

冬季凍土狀況:臨潼區冬季凍土,平均初日為12月2日,最早是11月18日,翌年解凍日期為2月23日,凍土持續日數平均每年51.9天,深度≥10厘米的凍土初日是1月5日,終日是1月21日,最大凍土深度是28厘米,只有32%的年份10厘米凍土大於20天。這種冬季凍土狀況,有利於冬季進行改土工作。

水系水文

臨潼區境內有大小河流10條,均屬渭河水系。其中,境內河流7條,界河1條,入境河1條,過境河1條。南岸有零河、戲河、玉川河、沙河、五里河、臨河、三里河、韓峪河8條河流匯入渭河,北岸有石川河匯入渭水。

渭河

發源於甘肅省渭源縣西南海拔2609米高的鳥鼠同穴山,流經24個縣市於潼關港口入黃河,流域面積134766平方千米。渭河從臨潼區西泉鄉宣孔村入境,向東流經行者鄉至新豐鎮席家村以東,北折流至交口鄉陳家莊,又東折流經何寨鄉,至油槐鄉南趙村入渭南縣境。在境內河道長36.5千米。

零河

發源於藍田縣北嶺北麓韓家嶺,沿臨、渭兩縣交界流入臨潼區零口鄉,經何寨鄉寇家村入渭河。主河道長49.40千米,控制流域面積276平方千米,境內流域面積115.3平方千米。

戲河

發源於臨潼區仁宗鄉仁宗村,流經仁宗、東嶽、穆寨、土橋、代王、紙李、零口、新豐、何寨等9個鄉鎮,在新豐鎮胡家窯村入渭河,主河道長32.23千米,控制流域面積115.4平方千米。

玉川河

發源於臨潼區土橋鄉張賈村,流經土橋、代王、新豐等3個鄉鎮,在新豐鎮王莊村入渭河,主河道長15.53千米,控制流域面積28.24平方千米。

沙河

發源於臨潼區仁宗鄉北陳村,流經仁宗、晏寨、新豐等3個鄉鎮,在新豐鎮三育村入渭河,主河道長12.78千米,控制流域面積34.62平方千米。

五里河

發源於仁宗鄉張坪村,流經驪山鎮,在行者鄉藺家村入渭河。主河道長9.05千米,控制流域面積13.24平方千米。

臨河

發源於臨潼區仁宗鄉仁宗廟西側,流經仁宗鄉,過縣城北行者鄉船王村入渭河,縣城西有潼河,為臨河支流,發源於驪山鎮峰王溝,在縣城北匯入臨河。臨河主河道長15.51千米,控制河流面積19.19平方千米。

三里河

發源於臨潼區仁宗鄉張河溝,流經仁宗、斜口、行者、西泉等四個鄉,在西泉鄉王莊村入渭河。主河道長17.08千米,控制河流面積29.92平方千米。

韓峪河

發源於西安市洪慶鄉老灣吳村,流經臨潼區仁宗、斜口、韓峪、西泉等4個鄉,在西泉鄉魏莊村入渭河,主河道長18.25千米,控制河流面積35.62平方千米。

石川河

發源於銅川市後烈橋,流經銅川市、耀縣、富平、臨潼等4市縣,在臨潼區新興鄉水北村入境,於交口鄉迎仁村入渭河。境內流長32.3千米,控制流域面積4356.8平方千米。

自然災害

臨潼區的自然災害,以旱、澇為主,風、雹,蟲災次之,地震為災突如其來;其中,乾旱占自然災害總量的83%,陰雨占9%,暴雨占0.1%,大風占4%,乾熱風占3%,霜凍占0.1%,冰雹占0.8%。

自然資源

地熱資源

驪山北麓東西長達20千米、南北寬為1千米的山前地帶,是一片比較理想的地熱田。這一地熱田蘊藏有富水性好、埋藏淺、醫療價值較高的中溫(40—60℃)熱礦水。經過化驗,按照貯水特徵和水質性質,該地區的熱礦水可分為兩種:一是貯存於結晶岩類構造裂隙中的熱礦水;二是貯存於沉積岩孔隙中的熱礦水。

結晶岩類構造裂隙熱礦水該類型熱礦水分布於西自鐵道部臨潼療養院,東至陳家窯的緊靠山前地帶,長約12千米,含水岩石為太古界片麻岩和燕山期侵入的花崗岩。華清池溫泉就是該類型熱礦水的典型代表。根據動態觀測資料,華清池溫泉水溫年變幅小於0.6℃,水化學類型為中性氯化物硫酸鈉型水,具有醫療價值的礦物質含量較高,如二氧化硅為44毫克/升,氟離子為7.0毫克/升,氡氣為63.5埃曼,均達到醫療用水標準,故又稱為硅水,氟水和放射性氡水。

沉積岩類構造孔隙熱礦水該類型熱礦水主要分布於鐵道部臨潼療養院以西長約6千米、南北寬約2千米的黃土丘陵前緣洪積扇地帶,含水岩石為第三紀砂石、砂礫岩,其結構疏鬆、孔隙較發育。空軍療養院、陸軍療養院熱水井的熱水是該類型熱礦水的代表。按照醫療用水標準,仍可稱為硅水、氟水和弱放射性氡水。水化學類型屬弱鹼性、重碳酸、氯化物、硫酸鈉型水。

礦產資源

據陝西省地質勘探大隊第6分隊勘探資料,臨潼區地下主要儲有錳鐵礦、長石礦等礦藏。

錳鐵礦

主要位於韓峪鄉龔呂村,礦化帶西自山趙村,東至老虎溝峁,分布在長4百米,寬1千米的地區,以褐鐵礦、硬錳礦、針鐵礦、錳鐵方解石為主,方解石軟錳礦次之,還有少量的石英石、石髓、小水晶石等礦。按含礦係數平均品位進行估算:Fe15采場,長50米,寬45米,深25米,含脈率5.6%,礦化比重4.5,地下儲量約有13175噸,屬富鐵礦。Fe4—Fe10采場,長180米,寬65米,深20米,含脈率8.8%,比重4.5,地下儲量約46542.6噸,屬富鐵礦。Fe+MnO平均品位按25.54%計算,金屬量為15251.875噸。

長石礦

主要位於韓峪鄉碾子溝及仁宗鄉馬灣村轄區,地理坐標為東經109°15',北緯34°20'。長石礦主要成份:SiO2含量65%;Al2O3含量18%;K203:Na20≥3:1,CaO含量0.1%,MgO含量0.1%。

石英脈礦

是製造玻璃的原料之一。主要分布在新開山「代頂廟」一帶,除個別礦段有少量錳質污染以外,多數礦段的石英脈比較純淨,但產狀不一,礦段厚度一般較大,以1米以上的礦段居多,最厚者達3—5米,可以露天開採。

冰洲石、白雲母和高嶺土礦

冰洲石礦主要分布在新開山冷水溝下游一帶,經過勘探,發現已形成寬4—20厘米、長100厘米以上的礦脈,成晶形完好,但透明度較差,故稱之為乳白色方解石,只有少量礦脈中心部分無色透明,是對光具有雙折射特點的冰洲石。白雲母礦和高嶺土礦,主要分布在新開山後山之中,貯量都很少。

植物資源

林木

臨潼區林木有43科55屬168種。喬木主要有:側柏、中槐、刺槐、華山松、毛白楊、小葉楊、加拿大楊、銀白楊、新疆楊、響葉楊、泡桐、梧桐、白椿、紅椿、臭椿(樗)、旱柳、垂柳、榆、楸、軟棗樹、合歡樹(絨線花樹)、皂莢、桑、青竹等71種。

灌木有:紫穗槐、酸棗刺、迎春等7種。

野草

薺菜刺薊蒺藜灰條菜貓尾草三棱草王不留行米瓦罐地丁草野燕麥白茅野艾蒲公英蒼耳車前茵陳遠志青杆苜蓿醬水罐野葡萄節節草等。

動物資源

獸類

野生獸縣境內野生獸比較少,主要有:黃鼠狼草兔狐狸田鼠黑線鼠小家鼠大家鼠黑線姬鼠狗獾金錢豹黃鼠松鼠等。

禽類

主要有:大雁喜鵲野鴿斑鳩黃鸝蒼鷹布穀燕子啄木鳥烏鴉鷂子白頭翁麻雀紅嘴鴉杜鵑貓頭鷹野鴨子畫眉白鷺鴛鴦野雞等。

昆蟲

農業益蟲有七星螵蟲、赤眼蜂、甘藍夜蛾擬瘦姬蜂、廣黑點瘦姬蜂、谷癢蟎、菜蚜蠻峰、草蛉。此外,還有:蜜蜂、壁虎、青蛙、蛇、大蟾蜍。

農業害蟲有麥蚜、紅蜘蛛、金針蟲、蠐螬、吸漿蟲、玉米螟、鑽心蟲、蟋蟀、蝗蟲、谷蚜、豆莢螟、豆蚜、棉蚜、棉鈴蟲、盲椿象、紅鈴蟲、地老虎、薊馬、螻蛄、小造橋蟲等。

林業害蟲華北螻蛄、蚱蟬、斑衣蟬、白星花潛金龜甲、梨眼天牛、麻天牛、桑天牛、光肩星天牛、褐幽天牛、桃紅頸天牛、霜天蛾、天暮毛蟲、粉白燈蛾、紅腹燈蛾、紅綠燈蛾、槐尺蠖等。

魚類

有甲魚(俗名鱉)、螃蟹、對蝦等。

經濟

綜述

2017年,臨潼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21.01億元,比上年增長9.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1.45億元,增長4.7%;第二產業增加值66.67億元,增長7.5%;第三產業增加值122.80億元,增長12.7%。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4.2%,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0.2%,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5.6%。人均生產總值32224元。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111.93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0.6%,占比較上年提高0.5%。

固定資產投資

2017年,臨潼區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71.53億元,增長21.0%,其中工業投資28.70億元,增速下降5.4%;民間投資51.50億元,增長12.0%;工業技改投資4.25億元,增長25.3%。區屬城鎮項目投資101.76億元,同比增長23.8%;區屬房地產項目投資22.70億元,同比增長42.5%;臨潼曲江項目投資33.28億元,同比增長33.52%;農戶投資10.29億元,同比下降19%。

財稅收支

2017年,臨潼區財政總收入20.56億元,增長5.8%。

2017年,臨潼區地方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2.79億元,同比下降11.8%,總稅收收入18.26億元,增長0.2%。

2017年,臨潼區地方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0.67億元,增長5.9%。

人民生活

2017年,臨潼區全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04元,比上年名義增長8.9%。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261元,比上年名義增長8.2%;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59元,比上年名義增長9.0%。

第一產業

2017年,臨潼區糧食產量30.48萬噸,比上年下降3.8%,其中,夏糧16.56萬噸,下降3.5%;秋糧13.92萬噸,下降4.3%。糧食播種面積95.5萬畝,比上年下降2.7%;油料播種面積0.98萬畝,下降4%;蔬菜播種面積15.7萬畝,增長8.98%。2017年,臨潼區糧食產量30.47萬噸,比上年下降3.8%,其中,夏糧16.55萬噸,下降3.45%;秋糧13.92萬噸,下降4.26%。

第二產業

工業:2017年,臨潼區工業增加值52.53億元,增長8.1%;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46.98億元,增長14.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5.58億元,增長8.0%。規模以上工業高技術製造業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3.73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1.51%,比2016年提高0.25%;同比增長41.01%,高於規模以上工業增速26.97%。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79.6億元,增速5.0%。實現利潤總額9.2億元,增速16.5%。 建築業:2017年,臨潼區全社會建築業增加值14.23億元,增長4.1%。全區資質內建築業在庫29個,比上年增長16%,全區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實現建築業總產值11.18億元,增長6.9%,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1.07億元,增長9.18%;簽訂合同額16.69億元,增長負19.72%。

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2017年,臨潼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6.47億元,比上年增長13.9%。其中,限額以上企業(單位)消費品零售額5.46億元,同比增長20.7%。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5.40億元,增長21.6%;鄉村消費品零售額0.06億元,下降25.3%。區屬限額以上企業消費品零售額中,通過公共網絡實現的商品零售額1.49億元,占區屬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的27.3%;同比333.3%。在區屬限額以上企業(單位)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145.9%,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下降30.2%,金銀珠寶類下降40%,日用品類增長27.8%,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4.3%,石油及製品類增長43.8%。

對外經濟:2017年,臨潼區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102萬美元。

房地產業:2017年,臨潼區房地產開發投資22.70億元,比上年增長42.77%。其中,住宅投資18.54億元,增速26.12%;商業營業用房投資2.6億元,增速116.67%。房屋施工面積150.33萬平方米,增速61.96%;房屋竣工面積18.83萬平方米,增長15.52%。商品房銷售面積44.70萬平方米,增速151.5%。

旅遊業:2017年,臨潼區旅遊收入191.81億元。

金融業:截至2017年末,臨潼區金融機構年末存款餘額343.03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4.9%;年末貸款餘額298.64億元,比上年末增長24.0%。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7年末,臨潼區共有普通中學29所,專任教師2740人,在校學生28196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5所,專任教師179人,在校學生2549人;小學145所,專任教師2596人,在校學生38944萬人。

文化事業

截至2017年末,臨潼區共有博物館6個,公共圖書館1個,文化館1個,文化站23個。縣級廣播電視台1座。

衛生事業

截至2017年末,臨潼區共有衛生技術人員3043人。

環境保護

2017年,臨潼區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1.83%。空氣質量綜合指數6.52%。

歷史文化

綜述

臨潼區歷史遺蹟豐富,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51處,其中省級5處。著名的「褒姒一笑失天下」、「鴻門宴」和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等重大歷史事件就發生在此。姜寨遺址是仰韶文化早期保存較為完整的歷史遺蹟。

歌舞

臨潼民間歌舞流傳廣泛,內容豐富。但在1949年以前,無人收集整理。50年代和60年代初期,臨潼縣的音樂工作者對馬額、零口、新市、關山、油槐等地的秧歌做了大量的搜集工作;1980年以來,縣文化館幹部在各方大力支持下,進行挖掘、搶錄民間歌曲遺產工作。採錄各類民歌47首,其中民間秧歌22首:《對花》、《十對花》、《十把扇》、《十二賢》、《關公十想》、《十月花》、《換裝》、《五女逛會》、《送女回家》、《小拜年》、《乾花送女》、《髒婆娘》、《哥哥勸妹》、《姐兒拜年》、《讓哥哥》、《高高山上一滴油》、《十繡絨花》、《禿子娃尿床》、《刮黃風》、《黃錢歌》等。眉戶調7首:《一點油》、《一杯酒》、《十二個月》、《走親家》。《小金錢》、《拜壽》、《小沙彌》。勞動號子(夯歌)15首:《小號》、《霸王(2首)》、《猜猜花(2首)》、《十字》、《十字陽腔》、《打虎》、《呀哇兒哼》,《陰陽調》、《老鴉》、《蓮花落》、《說白話》、《七字段》、《十字端陽》,還有敬神歌《馬稍子》、民俗歌《父母恩》、新民歌《天上飛機什麼人開》縣文化館音樂舞蹈幹部對流傳在零口地區的《十面鑼鼓》的10首鑼鼓調和《關山蹩鼓》的4個曲調及60多首民間歌舞曲牌已搜集整理匯編成冊。其中《十面鑼鼓》、《關山蹩鼓》被收入《全國民間音樂舞蹈集成》一書。

社火

具有民族特點和地方特色的群眾文藝。按其村社活動習慣組織表演,逢年過節,各村社挑選精明健壯男女,扮裝成各式各樣的戲劇人物,組成隊伍,遊行表演。本縣渭河北於每年農曆臘月23日開始,至來年2月2日結束;渭河南一般以農曆正月初一至初五為一段,又於正月十五前後連續表演3天。臨潼縣社火種類繁多,有高台芯子、平台芯子;有高蹺、小蹺;還有獅子、竹馬、旱船、花棍等。在扮演方面多以古代神話、民間傳說、秦腔戲劇為主,近年來又增添了現代生活人物。在形式方面發展到汽車社火、手扶的機械化新型社火,照明也改燭為電了。自1980年以來,每牟農曆正月十五日前後,縣人民政府都要組織規模龐大的社火隊伍,為城鄉群眾表演。

藝術

秦代本縣櫟陽人胡母敬,精通古文字,曾參與秦始皇統一文字改革工作,改大篆為小篆,作出歷史貢獻(據清乾隆《臨潼縣誌》)。

漢元帝(前48—4)時,新豐人劉白、善畫牛、馬、飛禽,畫工精細生動,技藝超群,與毛延壽齊名,為當時六大畫家之一(據《歷代名畫記》)。

北魏寇謙之,萬年人(今臨潼人)善書法,近代康有為《廣藝舟雙楫•十家第十五》謂:寇書「體兼楷隸,筆亘方圓」。贊曰「奇古應如寇謙之」。傳世書跡有《嵩山靈廟碑》。

宋真宗(998—1022)時,櫟陽人龍章,善畫佛道人物,傳畫寫真工細,尤長畫虎,被召入宮廷畫院,名震當代。

方言

屬漢族北方秦隴語系,近似西安方言。渭河南、北、驪山上下,縣東、縣西各有差異。與普通話比較,它多出自原《國音注音字母》,且有「豬、處、書、入」四個音。在國音字母與普通話語音之外,音調以上聲多而去聲少為特點。下面分別介紹本縣方言,分語音、語彙、成語、歇後語等節。

語音按其發音特點和分布地區主要分為五個地區:

一、接近渭南市方音(包括鐵爐、油槐、田市、零口4個鄉(鎮)的大部地區) 二、馬額方音(包括馬額、紙李地區)

三、新豐方音〔包括新豐、何寨、代王、零口(零河西)、行者等地區,是20世紀60年代新生的一種語音〕

四、斜口方音(包括驪山、斜口、行者、韓峪、西泉等地區)

五、渭北方音(包括本縣渭北大部地區)

地方特產

臨潼石榴

臨潼三寶之一。臨潼石榴具有悠久的歷史,引進初期,先在京都長安御花園的「上林苑」和驪山的溫泉宮內種植,是供皇子后妃觀賞的。東晉潘岳稱之為「天下之奇樹,九洲之名果」。到了唐代,長安周圍石榴栽種已有相當規模。臨潼在長安以東二十五千米的地方,南依驪山,北跨渭河,自然條件極宜石榴生長,加之長期培育,形成臨潼石榴的優良品種。石榴是陝西一大特產,它集全國石榴之優,素以色澤艷麗,果大皮薄,汁多味甜,核軟鮮美,籽肥渣少,品質優良等特點而著稱。名居全國五大名榴之冠,被列為果中珍品,歷來是封建皇帝的貢品。

火晶柿子

臨潼三寶之一。臨潼盛產柿子,品種甚多,以火景(晶)最為馳名,它是與臨潼石榴一樣享有盛名的臨潼特產之一。柿果上下近似扁圓形,每個約60克左右,熟後質軟,外皮大紅,當它於深秋成熟後,掛滿枝頭,如火焰一般好看,故名「火景」。又以其果實上有一層依稀可見的白霜,且有光澤如水晶,故名「火晶」,果皮極易剝離,輕輕揭去果皮,果肉轉為朱紅,如蜜一樣的柿汁晶瑩欲滴,咬上一口,可以含化,涼甜爽口,甜而不膩,富鮮潔感。它含糖量高,營養豐富,多汁無核,品質特優。「火景」也有很多醫療效能。

臨潼相棗

臨潼三寶之一。相棗是臨潼果樹栽培歷史悠久的果樹之一,在相橋、康橋、新興、武屯等鄉鎮一帶廣植。有棗樹千餘畝,近2萬餘棵,豐年產量達10萬多千克。相棗以其個大、皮薄、肉厚、核小、甜脆而馳名。營養豐富,果肉內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維生素等,特別是維生素C含量最高,同時還含有鈣、磷等礦物質。相棗除供鮮食外,多曬成干,作為加工糕點等食品的生產原料,如可做粽子、甑糕、甜飯等。又可釀酒做醋。還是重要的中藥材。有健脾、養胃、益血、壯神、降血壓之功能。

臨潼拐棗

學名枳椇。有許多雅號,萬子梨、蜜屈律、山林果、木蜜、木珊瑚、雞距子、雞爪子、萬壽果、金鈎子、金鈎梨、梨棗、枸、雞爪梨、雞爪蓮、臭杞子、蓮慶、糾結子等。果實近球形,無毛,直徑約7毫米,灰褐色。花期6月,果期8—10月。果實形態似萬字符「卍」,故稱萬壽果。果柄含多量葡萄糖和蘋果酸鉀,經霜後甜,可生食或釀酒,俗稱「拐棗」;果實入藥,為清涼利尿藥,並能解酒;「拐棗酒」能治風濕症;木材硬度適中,紋理美,供建築及制家具和美術工藝品等的用材。

臨潼韭黃

栽培歷史悠久,早在唐代人們就利用華清池的溫泉水在冬季栽培韭黃。「至冬移根藏於地屋溝中,蓋上厚乾草,暖而即長,高可尺許,不見風日,其葉嫩黃,謂之韭黃,比常韭易利數倍。(見元王禎著《農書》)驪山腳下溫泉水水溫高達43℃,並含有多種礦物質,菜農冬季利用溫泉水灌溉,栽培的韭黃品質優良,莖葉寬大,色澤金黃,質地柔軟,肥嫩多汁,味美可口,每逢年節上市,供應臨潼、西安市場。據《續修陝西省通志稿》中對「韭」的記載中有:「案此秦地通產,臨潼尤勝,其韭黃晚冬可剪,肥嫩味美,號為特產,乃溫泉之力也。」可知「韭黃」為臨潼特產已是久負盛名了。

風味小吃

桂花醪糟

傳統小吃之一,早在唐代就久負盛名,它是用特製的一種醪糟曲和糯米經加工製作而成。這種醪糟由於利用了溫泉的「礦泉水」,同時選料精細,製作工藝考究,所以在色、味、汁上具有與其他地方不同的特點。觀其色,糟米清亮潔白,燒沸盡浮碗面;品其味,酒、甜淆合,味醇而香濃;驗其汁,營養豐富,含糖分高,滴落桌上即成粘膜狀。如在醪糟煎滾時適時放入適當的桂花,立時會使這醇甜的醪糟帶有濃厚的香味,更加宜人,人們把它叫「桂花醪糟」。臨潼醪糟不僅風味別具,成為人們喜愛的飲料,而且還有多方面的醫療效能。

柿子糊塌

火晶柿子除鮮食外,可做多種食品,這柿子糊塌又是別具風味的一種。有人把「柿子糊塌」誤認為柿子餅。其實不然,柿子餅已如上述,而柿子糊塌卻另有妙處。將火景柿子去皮摘蒂,放入面盆中搗攪成糊,加入麵粉,製成柿子麵糊。用手鏟將麵糊攤入預先特製的手提(用鐵片製成,外凹中凸,邊高約2厘米)內一起入油鍋內炸,當麵糊熟至五成時,便自動脫離手提漂浮。然後翻過再炸,如此數次,待兩面火色均勻時便可食之。臨潼人炸的糊塌最佳,顏色金黃可愛,吃在口中酥脆香甜。

黃桂柿子餅

以臨潼縣火景柿子為主料製做的黃桂柿子餅,是特有的風味細點之一,它的製法是:選色澤鮮紅的軟火景柿子剝皮去蒂倒在麵粉里,攪成稠糊,然後在調和均勻,揉成軟麵團。另取少量麵粉,加入黃桂、玫瑰、青紅絲、豬板油、核桃仁、白糖等揉搓成餡,然後取出一兩左右的麵團托在手中拍平,包入餡料,雙手旋轉封口,成圓球形,放入油鏊烙烤,待底面色變黃時,壓成扁圓形,隨即翻過再加菜子油,烙至火色均勻即熟。這種黃桂柿子餅兩面金黃,餅心綿軟香甜,餡料色彩絢麗,桂花芳香撲鼻。

攪團

關中人把作攪團叫做「打攪團」,一口「黑牢鍋」里盛半鍋水,硬木柴大火燒開水,再改用玉米葉子或者麥草燒。打攪團必須用黑牢鍋,須兩三個人協作,一個人燒火,一個人往開水鍋里不住撒玉米面,一個人雙手攥緊丫字形木杈使盡全身力氣不停地在鍋里攪動。攪動需要耐心和氣力,攪得慢,打出的攪團有疙瘩。攪得快,上氣不接下氣。勁要勻勻地使,氣要慢慢地出。攪動的時間越長,打出來的攪團越光越筋越好吃。攪團宜涼吃,也宜加湯熱吃,更宜炒着吃。清油鍋里放進去生薑末子和花椒,再放一把韭菜或者一把大蔥,一小塊一小塊的「金磚」倒進熱鍋里,加上鹽巴,澆上陳醋,幾翻幾攪,即可食用。

風景名勝

秦始皇兵馬俑

兵馬俑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中國世界遺產,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以東1.5千米處的兵馬俑坑內。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4年3月,兵馬俑被發現;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並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先後有200多位外國元首和政府首腦參觀訪問,被譽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寶之一。[1]

華清池

又名華清宮,包括原驪山國家森林公園,與頤和園圓明園承德避暑山莊並稱為中國四大皇家園林。華清宮,西距西安30千米,南依驪山,北面渭水,與「世界第八大奇蹟」兵馬俑相鄰。為國家首批5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國家地質森林公園。周、秦、漢、隋、唐等歷代帝王在此建有離宮別苑。因其亘古不變的溫泉資源、烽火戲諸侯的歷史典故、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西安事變」發生地而享譽海內外,成為中國唐宮文化旅遊標誌性景區。[2]

秦始皇陵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前259—前210年)的陵寢,中國第一批世界文化遺產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城東5千米處的驪山北麓。秦始皇陵建於秦王政元年(前247年)至秦二世二年(前208年),歷時39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規模龐大,設計完善的帝王陵寢。秦陵四周分布着大量形制不同、內涵各異的陪葬坑和墓葬,包括舉世聞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蹟」兵馬俑坑。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之一。充分表現了2000多年前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藝術才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和寶貴財富。[3]

驪山風景區

國家首批公布的風景名勝保護區。驪山是秦嶺山脈的一個支脈,海拔1302米,是燕山晚期上升形成的突兀在渭河裂陷帶內的一個孤立的地壘式斷塊山。驪山自然景觀秀麗,文物勝跡眾多,有烽火台、老母殿、老君殿、晚照亭、兵諫亭、上善湖、七夕橋、尚德苑、遇仙橋、三元洞等眾多景點。周、秦、漢、唐以來,一直作為皇家園林地。上古女媧在這裡「鍊石補天」;西周幽王在此上演了「烽火戲諸侯」;秦始皇將他的陵寢建在驪山腳下;盛唐時,唐玄宗與楊貴妃在此演繹了一場悽美的愛情故事;著名的「西安事變」也發生於驪山之上。[4]

西安臨潼博物館

是一所地誌性歷史博物館,位於驪山腳下馳名中外唐華清宮東側百餘米處,建館三十餘年歷史,收藏有上下五千年歷史文物萬餘件,展出面積六百餘平方米,設有五個陳列室,一個歷代石雕碑廊,一個石雕明墓保護室。唐佛藝術室陳列有國寶級文物十餘件,金棺、銀槨、舍利等珍貴文物。它於1985年5月5日出土於唐代慶山寺遺址,同兵馬俑,銅車馬同被稱為陝西西安近年來三次重大考古發現,隨之出土還有一百餘件佛教文物珍品,釋迦如來佛真身舍利,雕刻細膩的舍利寶帳,形神獨具的唐三彩獅子等。[5]

榮譽稱號

2008年05月27日,臨潼被國土資源部評為「中國御溫泉之都」。

2011年01月,被國際文化旅遊促進會、中國縣域經濟協會、中國旅遊品牌協會聯合授予「中國十佳生態休閒文化旅遊城區」榮譽稱號。

2012年4月,被陝西省政府命名為「陝西省旅遊示範縣」。

2018年10月22日,入選2018年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創建名單。

2019年9月,入選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2019年10月,入選2019年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試點縣(區)名單。

2020年1月,入選2020中國禮儀百佳縣市;入選2020中國春季休閒百佳縣市。

2020年4月,被中共陝西省委平安陝西建設領導小組授予「2019年度平安區」榮譽稱號。

視頻

臨潼區形象宣傳片

視頻

臨潼區宣傳片800600

視頻

西安臨潼區西泉街道黨建宣傳片

參考文獻